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区形象;赛事营销;营销方案

随着地区间竞争的加剧,地区形象逐渐受到重视。而在众多提升地区形象的有效策略中,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广泛认可。大型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一场大规模的“造城运动”,通过筹办具有新闻特征的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全面改善举办地软硬件设施,丰富城市内涵,展示、推介城市的独特风貌与资源,提升城市魅力。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对承办城市的经济会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打造城市品牌、促进举办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目标的绝佳契机。但是,纵观国内近几年的体育赛事,尤其是一些国家级、省级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形象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赛事营销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以往全运会等国家级、省级赛事营销的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国家级、省级赛事营销的问题分析

全运会等国家级、省级赛会虽然是国内高规格的运动会,吸引了大批国内高水平运动员云集。但在观众观赛口味日益提高,国际高水平赛事不断涌入的赛事竞争环境中,观众和赞助商对国家级、省级赛会的关注度处于竞争劣势,且并未形成具有号召力的体育品牌定位,对举办地的形象提升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从往届全运会的招商情况来看,众多商家对全运会赛事过程中的赞助热情甚至还不如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单项赛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对全运会赞助的投人产出不理想。比如,第十届全运会由于存在市场开发力度有限,卖点挖掘不够深,市场定位不尽明确等方面的问题,在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对其进行赞助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缺乏赞助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势必会反过来影响到全运会赛事的举办水准,从而影响到第十届全运会赛事举办的总体效果。

深入分析以往全运会等国家级、省级赛事主办方所采用的赛事营销方式,尤其是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赛会主办方切实有效地开展赛事营销提供更合理的营销思路。

(一)品牌意识薄弱

以往的赛会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意识,在开展赛事营销过程中缺乏长期的发展战略,也没有专职部门、专业人员为其进行品牌的运营和管理。同时,赛会主办方缺乏连续性的营销规划。

例如,由于全运会每一届的举办城市不同,且需主办省自行负责营销方式,导致全运会在不同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中,并没有形成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产品质量。它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处在变化中,这时“全运会”的品牌几乎只是个赛事简称而已。全运会传播范围和推广力度具有区域性差异的特点,也制约了它的全国性营销价值。而反观奥运会以其“坚持原则和完善原则”的品牌管理,稳定的奥林匹克营销网络捍卫着奥林匹克的尊严和特性,这正是奥运营销的取胜之道。

(二)片面追求“事件营销”的即时轰动效应

为提升主办地关注度,赛会主办方往往十分关注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即时轰动效果”,在赛事举办期间借助公众对知名运动员和比赛成绩的关注,围绕赛事开展大规模宣传,以吸引公众的关注。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已有的赛事营销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具有其短期性的缺陷,难以避免“就事炒作”之嫌。片面的运用即时轰动效应,而缺乏宣传和营销城市品牌的意识,缺乏整体的、长期的推介计划,使民众对主办地难以形成持久、永恒的记忆。随着赛事结束,民众对主办地的关注度也随之降温。

(三)民众参与度有限

民众参与度有限是往届全运会等国家级、省级赛事营销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民众在赛会中只是充当着“看客”这一角色,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赛会的过程中来。不能让民众积极参与也是制约其赛事关注度的重要原因。如何能让各种赛会成为“全民的体育大派对”让民众真正主动参与到赛会的全程中来,是各种体育赛会主办方开展营销活动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充分发挥赛事营销作用的几点建议

作者通过对事件营销的运作规律及以往成功案例的分析后认为,对于那些赛事本身吸引力不大,如全运会等国家级、省级赛事,要想充分发挥赛事营销提升举办地形象的作用,解决我国以往赛事营销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必须清晰举办地形象与所借助体育赛事之间相关联的价值点、必须综合运用多种事件营销形式、事件营销活动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地域特色、必须要增加民众参与性、必须深度挖掘事件营销的后续效益。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赛事对主办地地区形象的提升作用,需要主办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举办地形象定位

全面分析赛事自身及赛事举办地相关性,找到赛事举办地可以利用的机会和价值点,明确赛事举办地的形象定位。

(二)围绕形象定位改善内部环境

根据赛事和赛事举办地形象的价值关联分析,整合举办地的资源,全面改善城市软硬件条件,提升市民素养。

(三)赛事的整合营销传播

根据赛事和赛事举办地形象的价值关联分析,设计一系列重大“热点”体育营销事件,提升赛事举办地形象的影响力:

1.在赛事筹备期间,提出有针对性的事件营销策略建议,使内外部公众对赛事举办地有一个全新认识。

2.在赛事举办期间,除了开展常规体育赛事营销外,要着重设计形式多样并能够增强民众参与度的“热点”活动,如“全运课堂”、“找寻我身边的冠军”等等。

3.为充分发挥赛事对举办地形象提升作用的后续效应,主办方需针对后赛事时期,预先制定全面的、以巩固举办地形象为目的的后续营销策略建议。如开展一系列可重复举办、具有时间延承性并能够代表举办地形象的活动。

另外,在整个赛事营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品牌运作的角度出发,以放眼全局的战略眼光对赛事营销方案进行思考、分析和设计。同时,所有赛事营销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民众参与度,根据以制造大众化高峰体验为目标的“狂欢理论”这一体育营销思路来设计形式多样的“热点”体育营销事件。

参考文献:

[1]赵吉峰,汤敬东.全运会市场开发策略的初步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2] Robert Wilson. The economic impact o f local sport events:significant,limited or otherwise?A case study of four swimming events[J].Managing Leisure,2006,(11).

[3]邓文才.体验经济新理论对体育营销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赞助营销 风险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体育运动的普及,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频繁举办,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兴起,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赞助作为体育和经济的结合点,能促进体育和经济共同发展。如何利用重大体育赛事,并通过对赛事的赞助,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关注焦点,更为我国体育商业化和产业化提供了良好契机。

体育赞助营销的内涵

体育赞助营销是指企业(体育赞助者)以向体育资源拥有者提供资金、实物、技术或劳务等的支持,从而获得冠名、专利、广告或促销等权利的体育赞助活动为中心,并且围绕赞助展开一系列营销活动。借助体育资源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赞助商的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和关注,为赞助商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体育赞助是体育赞助营销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体育赞助营销的核心,体育赞助营销只有利用好体育赞助这一要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体育赞助具有可信度高、沟通面广、社会反响大、易被接受等优点,现在很多厂商都有体育赞助营销的意识,认识到体育是品牌最好的广告载体。体育赞助营销已成了认同率很高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

体育赞助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体育赞助通过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刺激强化了企业品牌形象,在营销过程中,企业的名称、标志、图案、标准色、吉祥物在比赛场地以及各类媒体中反复出现,加深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印象。体育赞助通过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将企业品牌及其产品信息传递给观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深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和信任,而信任感作用下的安全感、可靠感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先决条件。同时,通过体育赞助营销,缩短了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信息搜寻成本,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外在线索的需求,能够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体育赞助可以利用明星效应,产生社会反响。体育赞助和明星形象有助于强化消费者对赞助品牌的购买动机。热烈的体育活动气氛有助于促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购买欲望,同时体育赞助对消费者有联想启发功能。消费者将赞助商产品与体育精神相联系,从而产生对赞助商的好感。与广告相比,体育赞助在与消费者的沟通过程中,表现自然,突出社会沟通的人性化。虽然企业进行体育赞助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但是基于体育赞助的公益性,消费者在心理上反而更容易接受产品。也就是说,体育赞助使消费者在非商业状态下接受了产品的宣传,较为有效地避免了人们对企业产品广告的逆反心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地位的上升,体育赞助的魅力会逐渐体现出来,并将给无数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

打算利用体育赛事平台开展体育营销或者已经获得体育赞助权的企业必须认识到,赞助体育赛事固然会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赞助标的过高。体育赞助资金投入巨大,往往在企业赞助某个项目后,占据了营销费用的很大比重,全年基本上从资金、物力、推广主线都围绕着它来进行。

二是赞助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赞助必须保证赛事针对的目标消费群体与企业品牌定位、产品特性相符,而且要保证赛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且处于上升趋势,注意企业产品目标顾客的体育消费偏好,如果企业产品目标市场为老年群体,而赞助的体育赛事是足球、篮球等,显然很难起到营销效果。

三是资金周期很长,赞助收益滞后。体育赞助不可能立竿见影,企业在取得赞助资格之后,还必须经过广告宣传、后续推广、公众接受、逐步显效的过程。企图通过一、二次媒体炒作,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四是产品(技术或服务)质量和工作失误的范围放大且加速传播风险。越是世界级的体育赛事,其观众范围越广,使得赞助企业的产品、技术或者服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哪怕是小小的失误,都会借着大型体育赛事这个平台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使赞助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五是隐性营销的不正当竞争。尽管各种体育赛事组委都有排他权的规定,但现实中常有一些没有赞助商资格、不具专营权的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伪装”成正式赞助商,利用体育赛事进行各种营销推广活动,从而侵害正式赞助商的正当权益。

体育赞助营销实施策略

(一)制定个性化赞助方案

体育组织通常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企业的赞助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赞助企业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企业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赞助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体育组织或赛事主办者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赞助方案,以提高企业的满意度。这就要求体育组织或赛事主办者,通过调查,对企业的赞助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务必将企业的品牌个性和活动的精神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消费者对事件的热情转移给产品,如果关联度不够,甚至会让彼此的品牌价值产生冲突和抵消,因此找到品牌与活动的联结点成为赞助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大型活动不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并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与消费者产生共振,形成品牌累积效果,实现双方的资源、权益、受众共享。

另外,应针对企业的赞助目的和所要传达的信息设计体育赛事赞助方案,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的支付方式和回报措施,提高其方案的独特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切合赞助企业的需求,并积极为企业参与赞助和实现赞助目标提供便利条件,以协助赞助企业取得更大的赞助效益。

(二)坚持赞助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由于体育赞助是以心理效应为主,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期待单凭一次或几次的炒作,很难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可。世界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赞助体育事业中树立了全球品牌形象。比如耐克,一直以来只赞助体育活动;万宝路至今已赞助一级方程式车赛二十余年。坚持长期稳定的赞助,可以使品牌与某项体育赛事的结合更为紧密,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在长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因为没有任何约定(无论是法律上的或是道德上的)来维系活动与赞助商之间的关系而丧失赞助权的话,那么所做的投资就浪费了。而更为糟糕的是,有些活动会继续寻找新的赞助商,而新的赞助权很可能会是竞争者。因此,体育赞助企业应在体育赞助营销的实践中,长期秉承一个不变的精神理念和品牌形象。只有在长期的体育赞助营销中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才能给其目标消费者更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象,从而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三)增强体育赞助风险意识

体育赞助虽然具有明显的光环效应,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我国一些企业对体育赞助的风险性认识不足,一旦看不到体育赞助所带来的预期效果,就失去了对体育赞助的热情。企业在进行体育赞助营销过程中,要有周详的计划,更要有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效益。

首先,要保证赞助企业的规模实力与赞助的体育赛事级别相匹配,赞助企业的目标顾客与体育赛事的观众具有重叠一致性,赞助企业的品牌形象要与赞助的体育赛事形象具有匹配一致性,赞助企业的文化理念要与体育精神理念具有一致性。

其次,对于传播风险,企业要高度重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同时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防止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工作失误进行炒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不正当竞争的风险,企业应派出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隐性营销行为,即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起诉。

(四)坚持体育赞助营销与其他营销活动的整合

体育赞助营销围绕某一赛事及体育活动采取一系列相关营销活动,从公益、文化、社会热点等多个角度,运用广告、促销、活动等多种营销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的产品品牌整合过程,从而达到整合营销的传播效果。体育赞助要和其他营销手段密切配合,才能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赞助营销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赞助这个平台,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营销手段,紧密配合、优势互补。整合企业的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实现营销的顺利实施。在赞助营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全局、掌握进度,适时地调整计划,建立赞助营销活动的监控体系。

只有充分重视配套营销活动的整合性,才能促使巨额的体育赞助资金形成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强大动力。广告、公共关系与宣传、促销活动,对于任何体育产品、赛事或者服务的成功都很关键;同样,对于促销组合来讲也很重要。体育赞助营销者应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促销组合策略,并且需要懂得不同情形下使用不同的技巧。

(五)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体育赞助营销的专业化水平

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大都很重视赞助,自觉地把它看成是企业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专门的赞助管理机构、人员和预算,使赞助工作规范化和经常化。比如,国际知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柯达公司、麦当劳等都积极投身于体育赞助活动,并与各大赛事组委会都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单纯重视广告的初级阶段,对体育赞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赞助份额少,力度低。为此,有志于进行体育赞助营销的大型企业应提早培养相应的赞助营销人才,不仅要培养营销战略专家,还要培养技术专家和专业营销队伍。而且,培养具有丰富国际贸易经验的管理人员更为重要,因为管理国外市场或领导国外机构的员工时,要注意平衡分析包括国内营销情况、国外情形、预先国际化训练和较强的参与全球化的能力及适应全球化的文化差异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基于顾客价值的奥运赞助营销策略研究.体育与科学,2008(7)

2.熊炎,赵雅玲.国外体育赞助成功案例分析及其启示.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57-04

Progress made in researches on issues about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YU Meng1,JING Wen2

(1.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research theses on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blish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between 2003 and 2013. Researches on issues about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ig sports events and environment’s load bearing capacity as well as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roles played by big sports events in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zards caused by big sports event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 Research methods were limited to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ec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were rarely seen. Researches henceforward should appl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mergy theory in ecology etc.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large sports events;ecological environment;review

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其核心是把生态环境与大型赛事结合到一起,实现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共赢。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是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为目的的,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承赛办赛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文明强调赛事承办、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追求赛事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赛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在环境可续发展的框架之内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对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关注,是人们对传统赛事举办理念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体育赛事举办理念的巨大进步。关注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体育学人理应关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对中国知网(CNKI)2003—2013年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研究的150篇论文进行分析,探讨有关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 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取向

1.1 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生态社会中,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关注度较高。环境承载力,即生态系统进行的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调节的基本能力,资源及环境子系统容量的供给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1-2]。纵观目前的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在申办前、申办、举办到举办后的不同阶段中多与环境相关,它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框架,实现对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大型体育赛事给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使其不能够自行调节时,即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这时将会给赛事所在地造成不必要的生态危机[3]。而消除这种生态危机所要付出的代价,远超过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4]。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之内的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的助力,而超出环境承载力的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的阻力。有些研究通过借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先提出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演变模拟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承载力分为“‘OAB型’理想发展模式、‘OFGH型’严重超载模式、‘OCDEB型’先发展后治理模式”,并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承载力所造成的影响作出预警[5-6]。在环境评估方面,有研究根据我国社会服务业的一般环境污染源分类以及体育赛事特有的性质,选取了“环境改善、环境风险、城市环境治理程度、环保宣传力度、生态环境破坏、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固废环境、CO2排放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噪声、固废排放总量、资源消耗总量等指标作为体育赛事环境影响的衡量指标[7],对赛事举办地环境进行评估。

1.2 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早在20世纪 90 年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留下“绿色遗产”。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申办前、申办、举办以及举办后4个阶段。首先在申办前阶段,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申办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检和集中治理的研究上,如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的含量、水质、噪音分贝是否达标,上风向是否有污染的工厂等[8]。其次是在申办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态理念宣传以及综合整治的研究上。大型体育赛事申办过程中,必定会宣传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理念,打出相应的宣传口号或宣传标语,如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理念,汉城奥运会的“城市美化计划”等。在申办过程中,在向民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同时,通过从选址规划、科学施工、空气质量改善、交通清洁、城市水系整治、废弃物管理、清洁能源使用、城市绿化等多方面入手,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9]。再次则是举办过程中具体环保措施执行的研究上,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加强机动车管理,倡导“绿色出行”及环保宣传等手段,借大型体育赛事影响之东风,最大限度地宣传生态环保的理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10]。最后是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体现在对于生态环境现状的持续保持以及环保理念更新的研究上。如关于汉城奥运会“城市美化计划”对汉江进行的综合治理的相关文献,都强调其环保措施改善了汉江的水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局部地区水循环系统的优化等。巴塞罗那奥运会改善海滨地区的海洋景观、悉尼奥运会霍姆布什湾治理工程、亚特兰大建设水上中心和屋顶太阳能系统,以及在北京奥运会后生态学知识普及等研究,都说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8,10-13]。

1.3 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都引起多方讨论。目前很多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举办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的兴建都需要递呈相关的环境评估报告,以保证赛事的举办、场馆的建设与环境相和谐。谈及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危害,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举办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举办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首先是关于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兴建高耗能、高排污的体育场馆,修建众多的交通设施和废弃物堆砌场等会破坏自然植被,使区域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在修建过程中的运输以及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人文景观破坏等[14],这都是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干预与损毁。其次是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所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增大、依托自然的赛事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赛事过程中的直接污染排放以及赛事的噪声污染方面[15-16]。再次是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关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17-19]。

1.4 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关于可度量的环保目标(即“-20%目标”)以及绿色调控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关于体育场馆的科学选址以及对体育旅游合理开发的研究。首先是可度量的环保目标的提出以及绿色调控体系的构建。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期间,由德国应用生态研究院提出具体方案的“绿色目标”得到德国政府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大力支持,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绿色目标”又可称为“-20%目标”,其具体包括水资源、废弃物、能源和交通4个方面,整合了可量度的环境目标,以实现世界杯对地球气候零负荷的最终目标。在水资源方面,实现雨水利用、节水或无水洁具、渗水性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量化评估结果;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器具回收及重复使用、无纸办公室、量化评估结果;在能源方面,实现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高效能的电热联产设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化统计结果;在交通方面,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量化统计结果;在废弃物排放方面,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20-21]。在提出具体的可度量的环保指标之后,持续构建绿色调控体系。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绿色调控体系主要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规划与管理,大型体育赛事绿色供应链与绿色物流的组织,市场经营开发中“绿色”品牌的塑造,引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赛事绿色成本与效益控制[22]。其次是关于体育场馆等基础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研究,尤以科学选址为甚。科学选址一直都是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是评价一个城市形象力的基本指标,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优选体育场馆位置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活力,极大程度地丰富居民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层次和品位,使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在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成为城市软实力提高的亮点、居民休闲生活的聚集地[15]。在大型运动会场馆全方位建设中选好用好环保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是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研究热点之一[3,15]。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学界在理论上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其相关研究也有不少。但是总体而言,在目前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较多,在理论的分析和整合上做了很多的铺垫,如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对生态环境危害、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虽然有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承载能力以及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符合体育赛事发展规律的、具有体育竞赛特色的环境评价体系,其研究的方法也多局限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鲜有出现。目前根据生态承载力阈限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6]已经提出,但是可以注意到的是,其研究还是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综合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力的3种模式,其研究视角的变化预示着新的研究趋势的出现,但是由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其研究结论仍处在理论阐述模型假设的阶段。如果能够把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23-24]、能值理论[25-26]等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的理论阐述并将其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之中,通过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现有模型的借鉴、相关公式的整理而形成评价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可参照体系,则可使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者有理论可依据、有数据可证实、有指标可参照。以生态足迹为例,它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根据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他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在建筑学和生态学中已经较为成熟,它作为一种计算人类的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可持续性的生态底线的衡量标准,是国家、地区自然资产核算的以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如果能够将生态足迹运用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评价当中,则会使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根据场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工程设计的方案等方面,进行生态足迹理论的计算从而判定场馆建设、运营的生态足迹评价以及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再如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创立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值理论,它以能值为基准,把不同类型、不可比较的能量,用能值转换率转换成能值这一可通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统一标准来进行比较。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有助于定量分析自然与人类、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而备受瞩目,将其核心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布局与管理中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培英. 基于高等海洋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46-151.

[2] Kesenne 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 events[G]//Miscalculation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i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Jeanrenaud C Neuchatel Suisse,1999:29-391.

[3] 张小林,李培雄,龙佩林. “绿色奥运”理念下构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调控体系[J]. 体育学刊,2006,13(6):9-12.

[4]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33-436.

[5] 杨炯. 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6,39(3):16-17.

[6] 曹秀玲,张俊伟,田以麟,等. 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力及其预警策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62-64.

[7] 安俊英,黄海燕.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影响评估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31-35.

[8] 郭琴. 从社会学的视角中谈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综合影响[J]. 体育学刊,2010,17(10):56-58.

[9] 田静,徐成立.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7-13.

[10] 孟纹波.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环境的影响[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1] 张建国. 苏州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分析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12] 龙国强. 以低碳经济运行大型体育赛事[J]. 运动,2010(12):137-138.

[13] 任海.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形响[J]. 体育与科学,2006,27(1):4-6.

[14] 胡乔,陶玉流. 城市竞争力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9,30(4):32-34.

[15] 黄凤娟,付哲敏.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的体育场馆选址问题的建模与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29-32.

[16] 杨裴. 论大型体育赛事承办中生态环境的保护[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51-154.

[17] 程亮,祁红,付蕾. 水上赛事对风景区水域水环境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39-41.

[18] 唐智.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民众在申办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08-1611.

[19] 兰诚,黄增学. 大型体育赛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6):39-42.

[20] 罗艳蕊,董翠香. 环境保护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84-586.

[21] 钱锋,杨峰,唐敏. 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可持续策略新趋势——2006年德国世界杯“绿色目标”计划[J]. 新建筑,2009(2):84-88.

[22] 姚颂平,沈佳. 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1-5.

[23] Wackernagel M,Ree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rath[M]. 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24] 王书华.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776-782.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有哪些重要赛事可以结合到下一阶段的市场推广中来”可能是很多市场人员在制定推广计划时会考虑到的问题。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的营销策略已为众多商家所采用和熟悉。但是如何更好地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包括产品特点、目标用户喜好、市场推广费用等,来打好体育营销的这张牌呢?

赞助效果最大化

在企业市场费用充足的情况下,成为各大知名体育赛事的赞助商自然是首选,这意味着企业将得到更多可使用的与赛事相关的资源和独家权益。有体育赛事的背书,将体育精神与品牌文化相结合,将能更好地提升品牌内涵及用户信任度和忠诚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成为了某项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商就一定能打赢体育营销的战役,如何充分使用赞助商权益,使效果最大化,才是赢得胜利的关键。以可口可乐为例,它成为2010年世界杯赞助商后,通过系列广告的投放、产品包装的更换,开瓶促销活动与世界杯球队结合,从广泛传播到落地活动的整套营销方案保证其最大化地借助世界杯资源,进行了又一次成功的营销传播。

不是赞助商胜似赞助商

当然,成为赞助商不一定是在体育营销的战场上获得成功的唯一道路,能成为赞助商的企业毕竟只是少数,那么如果没有成为赞助商,我们如何借势呢?体育营销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涵盖范围广,我们可以寻找到方方面面机会参与进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蒙牛的借势营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伊利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赞助商的资格,但是除了广告宣传之外没有充分将这一资源利用起来,而蒙牛绕过奥运,借助公众对奥运的关注,大打全民健身牌,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全民参与进来,奥运过后,我想大家对“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句广告语都不再陌生了。在乳品业的奥运大战中,无疑蒙牛是绝对的赢家。

体育营销不仅仅是大企业的游戏

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综合集成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1-0093-04

Abstract:This paper builds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by using metasynthesis approach according to risk features and major risk types, and achieve to integration the method of control risk , which is favorabl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and intended to expand application of metasynthesis approach in Sports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Large-scale sports event; risk management;metasynthesis approach

1 前 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那些竞技水平较高,对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并在广大媒体范围甚至全球中产生回响的体育赛事,如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各种商业性的国际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在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筹办过程中的风险来源进行识别、风险后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策略与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恰当的处理,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当前,国内众多的研究焦点都集中于竞赛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而对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无论是从赛事主办方的重视程度,还是学者的研究都比较薄弱。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风险管理的方法不灵活,应变性不强,严重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最典型的莫过于2003年的女足世界杯,原定在中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由于“非典”的缘故,不得不易地在美国举行,由于组委会赛前对防范赛事举办风险的准备不足,给主办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中国组委会、承办地组委会及参与前期市场开发的福特宝公司总计的直接损失达到8952万元人民币。可见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并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1]。

2 大型体育赛事主要风险类型

2.1 组织管理风险

指在赛事的组织管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善,赛事有关各方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赛事正常举办的风险。如赛事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赛事组织部门关系不协调、赛事组织管理成员外流等等。

2.2 赛事运行风险

主要是指因体育赛事场地、时间安排不当,体育赛事场地器材、工作人员不到位,或是体育赛事因某种原因取消、延迟等带来的风险。

2.3 经济风险

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由于赛事资金成本、赛事资金需求、赛事融资渠道的不确定性以及赛事市场预测失误、价格变动、供求关系变化等所导致的赛事损失风险。如赛事赞助商、供应商的爽约带来的赛事损失风险[3]。

2.4 人员风险

主要指赛事参与人员所可能具有的对赛事举办有一定风险的行为,如迟到、缺席、疏忽、过失、过激等,同时赛事参与人员的疾病、意外伤害、伤亡事故等一样成为赛事举办所面临的风险。如赛事期间国内外体育组织的官方人员、全体参赛人员、赛场工作人员、场地保安人员、正在服务的志愿人员、正在采访中的新闻记者、比赛场地内的观众和其他组委会委托的与运动会有关的各类人都可能具有迟到、缺席、过激等风险。

2.5 场馆(地)设备风险

主要指在体育赛事举办前、以及在举办过程当中,因赛事场馆(地)设备设计缺陷、场馆(地)设备方案不合理、新场馆(地)设备未经充分检验、场馆(地)设备质量问题等造成体育赛事取消、或者延迟;赛事参与人员伤亡事故等风险[4]。

2.6 其他特殊风险

主要包括因转播设备、卫星设备故障或损毁,造成的不能转播赔偿;运动员、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道路堵塞而不能到达运动赛场,致使比赛本身无法举行,电视转播不能如期进行的赔偿;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比赛中断或改期,引起的赔偿;因地震、恐怖活动或其他未知因素造成整个比赛的取消、延期或易地举行而发生的一切赔偿等[4]。

3 综合集成方法在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各方面的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5]。综合集成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复杂巨系统以及很多领域的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体育管理中的运用较少,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在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中,综合集成方法的应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在此主要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在风险的控制中综合集成方法主要表现在控制方法的集成。

3.1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识别模型

识别风险是赛事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任何重大风险被忽略都会导致赛事整个风险管理的失败。风险识别集成方法是指管理者为了使企业经营过程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达到集成效果所采取的措施。在风险识别前,要充分收集系统定性、定量的信息,没有他们就不可能实现从关于系统的局部定性认识经过综合集成达到关于系统的整体定量认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识别模型,是利用集成综合集成方法建立的模型。而综合集成方法的运用是专家体系合作以及专家体系与机器体系合作的研究方式与工作方式。具体地说,是通过①:定性综合集成到②: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再到③: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这样三个步骤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循环往返的、逐次逼近的[4]。具体操作过程是:要以经验性假设为前提,充分运用先用的理论,把系统定量表示出来,构造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数学模型把相关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对系统行为做仿真模拟实验,通过数值试验,获得关于系统特性和行为走向的定量数据材料。并组织专家群体对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系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以便进一步挖掘和收集专家的经验、直觉、更深入细致的判断。依据专家的新见解、新判断,对系统模型做出修改,调整有关参数,然后再上机做仿真实验,将新的实验结果再交给专家群体分析评价,根据新一轮的专家意见和判断再次修改模型,再仿真实验,再请专家群体分析评价,如此反复循环,知道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与专家意见基本吻合为止[7]。最后,把风险数据库的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进一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因素。

3.2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评估模型

赛事风险评估是对体育赛事风险效应的预测评估,主要在分析体育赛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风险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评估模型(图2)是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所建立的。具体操作:1-3过程是结合系统环境、事件诱导条件和事件特征以及以往经验,建立集成风险树模型,对风险事件性质进行定性分析;4-6过程结合风险链、风险识别数据对源事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7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出风险报告。风险识别数据主要利用风险识别数据库里面的数据。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运用以上7个环节,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而定性与定量相集成方法可以采取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模糊评判法以及模糊数学法等方法的结合。

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的特性与风险发生几率。风险的特性有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三个方面。风险可能性是指风险会发生的概率;风险的严重性是指风险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可控性是指风险的可控性程度,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赛事风险特性的评价就是要列出前期识别的所有赛事风险,事先建立一个为各种风险特性打分的标准,然后按照每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进行评分,三个分值相乘,得到这种风险的值越大,表示这种风险就越大,越应引起重视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5]。对风险发生几率排序,就是在赛事风险特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每种风险的级别对其按轻重缓急排序,目的是从遇到的大量风险中找出最重要的,在分配资源时要优先考虑的风险。因为对整个赛事来说,可用于减轻风险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分清风险的轻重缓急,把资源用于最急需解决的风险十分重要[6]。

3.3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控制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避免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等风险发生后的善后工作。综合集成方法在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要灵活多变,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在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规避与预防中,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将各种潜在的或已发生了的赛事风险事件以外的风险以及根据赛事筹备的现实情况随时识别、估测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再集成,然后再制定措施。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最优方案对赛事风险进行控制。当风险发生后,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笔者认为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控制应当灵活多变,简单几种方法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所以说,在风险控制当中,应当采用方法集成,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在风险发生后的善后工作中,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的综合集成,将风险损害降到最低,保证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完成。其中方法集成有:政府控制与赛事组织部门控制相结合、风险规避与损失控制相结合、法律手段与风险转嫁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等方式。

4 实证分析――以第11届全运会某项目比赛为例

4.1 某项目比赛风险集成识别

根据前面的理论介绍,首先对第11届全运会某比赛项目进行风险集成识别(在该比赛举行前)。通过问卷咨询第11届全运会外部风险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即横向风险专家体系,横向风险专家体系包括保险公司、全运会风险管理部门、山东省体育局有关管理者等,获得了该比赛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因素。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第十一届全运会内部的管理机构-即纵向风险专家体系,包括全运会组委会办公室、竞赛部、对外联络和接待部、新闻宣传部、安全保卫部、市场推广部、志愿者部、配套保障部、大型活动部、医务部等部门。我们将各部门的数据集成,建立了纵向风险数据库,得出第11届全运会某项目比赛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再次,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经验识别。这阶段咨询了前几届全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广东、江苏省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领导、专家),即专家经验体系,获得以往赛事风险因素及数据。

最后对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系统描述、建模、仿真、实验,反复比较逐次逼近,按照定性与定量的集成原则,得到第十一届全运会某项目比赛内部、外部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因素数据库。

4.2 某项目比赛风险集成监控(仅以人员风险为例)

在对第11届全运会某项目比赛风险集成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赛事组委会部门与政府部门相结合、赛事组委会各部门相结合等集成方式,制定了赛事风险集成预案。表3是11届全运会某比赛项目人员风险应急预案。

总之,在整个赛事的举办过程中,由于难以预料的情况很多,在制定赛事风险管理计划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即使再仔细,再全面,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风险都认识清楚,普通风险管理方法难以应付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风险,因此,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管理的发展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整个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集成管理的方法,实现内部整合增效,将赛事风险的发生降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Johnny,等.大型体育活动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0.

[2] 王和.奥运风险管理的中外比较[J].首都经济杂志, 2003,(7).

[3] 田玉敏.风险管理技术在火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0, (1).

[4] 顾基发,唐锡晋.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4):1-6.

[5] 卢文云,熊晓正. 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5):18-21.

[6] 吴之明,裴文林.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理念、分析和对策[J].工程经济, 2003, (7).

[7] 吴秋明.集成管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