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改革 质量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6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尽管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补充到教师的队伍里,但是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几乎没有教学科研。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改善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就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年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像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论文摘要:十届人大全国四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证。而当前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偏低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在分析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原因的基拙上,提出可以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建立高效的教师队伍;改革“城市”取向的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办好家长学校等措施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和国家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不得不审视农村的教育,关注农村的教育数量和质量,不仅要让农村孩子有学上,更要学有所获。而现在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这种事实导致的后果日益显现出来。笔者认为导致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别。其直接反映就是农村教育投人不足,教育资源贫乏。黑龙江省目前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人,中央财政拨款占2%,省级财政占11%,县级财政占9%,三级财政加起占22%。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与城市初中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开设课程所必备标准,现在大部分农村初中只有一幢教学楼,基本上没有语音室和电教室。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卫生设施陈旧,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更新。教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二、农村初中师资薄弱,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现任农村初中教师很多是民办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虽然有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初中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还是比例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农村教师工资收人与同年龄同学历同职称的城市教师相比,平均少三分之一左右;与城市重点学校教师相比是其工资的五分之一左右。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城市初中,或是去沿海发达地区任教。有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从农村选调一批初中骨干教师到高中任教,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广东省尚有5万农村代课教师。可近两年来,学校有近30名教师先后调走,而且都是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思走,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城市取向”的新课改不适应农村初中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材和统一标准,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少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初中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四、农村初中现行评价机制滞后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区群众评价一所学校好坏仍以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以中考作为教学指挥棒,在资源不足、教师不配套的情况下,只好放弃大多数,而集中“优势兵力”培养“尖子生”,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坐冷板凳”而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五、农民观念落后,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
教师待遇低,工资经常拖欠,“知识”在农民心中大大贬值。新的“读书无用论”慢慢在农村抬头,农民送子女上学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考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自费上学,学费增长速度快,相对居民收人标准太高。据统计,1999-200()年,我国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的125.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3%.200()年,我国高校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如此高昂的学费农民不堪重负。而且,当今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的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2004年将达到75万人。许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有关社会关系,更不容易找到工作。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民送子女人学的积极性。与其到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上学早点去打工挣钱。这是一般农民的普通心理。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初中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儿童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儿童独自留在家中。我们把这部分儿童称“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留守儿童大约有2001)万。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使得这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农村初中大量不合格辍学学生流向社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形成,“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消除文盲”的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但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是可以改善提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面来努力。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办好农村初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先发展。各级农村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初中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升学,不能只面向少数“尖子生”,更主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着力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建立一支商质t稳定的教师队伍
农村初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采取措施使农村与城镇教师工资收人大致相当,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问题,积极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实事;努力实现高级职称岗位继续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倾斜。鼓励教师扎根农村,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质量“要严把新聘教师人口关,全面提升教育层次,对农村学校急需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严格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严格实行教师准人制度,要通过有效办法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构建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三、改革“城市取向”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改革是以城市中学生学力为依据。新课改后使用的初中教材对广大农村初中生来说难度大,脱离实际。这也是造成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因此,这就有必要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人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四、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许多学生因“吃不了”而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因学习跟不上而辍学。为使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同时又促进各有不同的发展,实践证明,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层教学,是在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同步安排各科上课时间,同一学科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自主选择某一适合自己的层次的学科,还可随时进行调整。这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以此来解决学生跟不上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分流教学,是在初三年级经过家长同意和教师分类指导,根据学生自愿和学校实际,进行教学目标不同的教育。分层教学和分流教学不是分“重点班”、“差班”和“快慢班”,学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以杜绝“放羊”现象。
五、办好家长学校
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
编辑整理本文。
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然而,农村现在的学前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打着学前教育的幌子,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原则,致使学生进入小学后不懂课堂常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有些幼儿还出现爱哭、胆小、易怒、不愿学习等现象。
一、造成农村当前学前教育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农村的学生家长大多综合素质偏低,对儿童的学前教育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对待,表现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严重匮乏。大多数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更不注意全面开发智力,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无从谈起,甚至连生活常识教育都做不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目的不明,认为是学习一些知识,上一、二年级时能省时少力,能跟上;个别家长是为了学校给看好孩子,不耽误农忙时干活。
2.学校办学条件不完备,目的不明确
多数村级小学,资金不足,教师人员条件不完备,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但为了学校收入而开设。培养目标只停留在“哄玩”阶段,违背了学前教育的教学原则。
3.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农村的多数教师来说,存在两种教育倾向:一种是把学前教育当作认字教育、计算教育,只要求认几个字、识几个数、会简单计算就可以了;另一种是把学前教育当成一年级教育,按小学一年级标准来教育。无疑,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让幼儿感到很“吃力”,增加了幼儿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致使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的学习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存在相当大的阻碍。
基于以上三种现状,造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基础差,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断层。
二、针对农村小学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认识
学校应用好“家长学校”这块阵地,利用农闲时节,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和培训,以改善家庭教育的现状,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而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2.学校端正办学态度,创设条件办好学前班
关于办好学前班,很多地方说得多,却做得少;理论多,实践少。学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正确认识、对待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障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与衔接。
3.增强教师综合能力,更新教育观念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理念仍在发挥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还是将中考应试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能力发展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一切围绕着应试教育观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沿用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3.信息教学手段普及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学校虽然获得了上级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并没有将其全面配置到教学课堂并加以有效运用,而是存放在仓库束之高阁,教学中信息化媒体的普及程度较低。
4.学生发展差异特点没有充分得到兼顾。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学习基础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这些差异性特点,还是以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5.课外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将教育活动简单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外活动中的一些优质资源缺乏发掘的深度,没有能够灵活运用,导致教学活动狭隘。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1.以素质教育理念主导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始终把握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与实质,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注重知识性目标的完成,同时要兼顾能力性目标与思想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建立立体培养目标概念,在教学中渗透知识点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与平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并渗透思想教育,以三维的教学目标引领整个教学活动。
2.以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忽视初中生语文学习自主地位的状况,教师应当推广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主旋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探究思考题作为引领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线索与动力,遇到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放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培养,不仅掌握了知识目标,同时提升了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帮助。
3.以信息教学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是当前各科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手段,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学习,以熟练掌握信息化媒体的使用以及提高自主设计能力为目标,将其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在课堂上要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信息,还应当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情境营造和教学重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教材的内容之间搭起一道桥梁,让他们顺利克服认知与思维上的障碍,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一些富含情感的情节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感悟,通过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实现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
4.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这种语文学习的差异性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基础,改变自身教学模式,以分层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不同等级梯度的教学目标,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教学提问、作业设计、考核难度等方面也都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设置相应的目标层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相应地降低学习目标的达成难度,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5.以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课外活动应当受到重视,并在巩固学生学习成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作文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古诗词兴趣小组等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兴趣组织,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学习专长。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实践活动,还应该包括周边社区或街道开展的爱护卫生、园林城市创建、小康建设等各种专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