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第1篇

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连的阶段,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相应的协议将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复杂的方式使得原有的通信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网络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性,在现代技术的融合下各种网络都能够在这个大的范围内进行通信,通信条件的改变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发展契机,为营造更为积极的市场发展环境创造了便利,在这个体系中,所有用户都能很方便很快捷的访问到其他地方的网络,充分实现了信息的交换和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各种相关的技术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众多的企业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采用了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模式,信息作为当前各种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中赢得一种良好的发展空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在这种需求基础之上产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2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构成

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发展中经历了长期的历练与融合,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这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原本复杂多变的经济交流形式变得更为有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传输之外,在后期的使用中还能将语言、文字、图像等各种有效信息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信息传播工具,而这种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推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信息传播使得原有的信息技术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在满足企业信息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多媒体在传递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时间短、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同时可以在具体的应用中将更多的有效信息集中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不足,在结合技术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问题,影响了实际应用质量的提升。

(2)移动通信。

信息时代下,各种信息的传播与应用离不开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当代的信息社会,信息传播速率非常快,而移动通信就是为了满足这种信息的传播而开发出的通信技术,这种技术是针对个人网络通信的需要而开发的,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信号传递模式,在具体的信息传递中很难保证通信质量,这就导致了企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错误性信息导向行为,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不利的状况,通信不仅变得简单高效,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基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日常的经济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空间应用,并且积极作用非常明显,优势是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移动通信质量和安全程度会进一步的提升与优化。

(3)宽带网络。

互联网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难以用语言形容,各种类型的经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与发展,原本简单的经济技术交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变得更为高效便捷。光钎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宽带网络技术的提升与发展创造了一种可能,其耗较低、体积偏小、传输容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性很强且不容易串音等优点,在通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未来前景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代社会中对信息的依靠程度不断提升,如何在发展中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新的防护手段的应用可以降低使用中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各种信息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应用到这种技术发展带来的积极因素,还可以对相关的技术应用进行升级换代,例如指纹识别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可以在应用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管理,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度,确保信息通信质量能够建立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营造一种积极有效的市场环境氛围的同时,对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计算机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信息时展的关键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内涵和理念也在改变。在未来的技术应用中可以发现通信技术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加有效,这种变化是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为前提条件的,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与运用将会在市场经济时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计算机实现多渠道的介入和网络的共享,在人们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使人类的生活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信息时代,使人类在文明中进步。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入侵 入侵检测 报警系统 入侵响应

论文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目前已经成为了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以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报警系统就成为了技术人员处理网络入侵威胁的重要辅助系统,其可以正确的评价入侵威胁等级,以便采用相应措施。

一、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计算机之间、局域网络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特别是英特奈特网络的访问逐步拓展到涉密领域,越来越多的系统都有可能遭到外部的入侵和攻击。在这些攻击主要通过挖掘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程序的漏洞来实现入侵。因此网络服务系统应满足用户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系统中应有个独立的系统负责对非法入侵进行检测,并报警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件扩大,即发现已经入侵也可以发现未知的入侵,通过学习分析入侵手段而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

从入侵报警系统的角度看,首先是对入侵进行检测,而此技术的关键点就是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即“观察”整个系统是否存在“违法”的操作行为,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等。入侵检测是从网络中的若干关键信息中进行分析,此时将采集信息与安全策略进行比对,如果违反了安全策略则认为其是一种入侵行为。并发出警报,一方面告知用户,一方面启动系统入侵响应机制,这样就可有效的保护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后的另一个系统安全性技术,其核心技术就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性能下对网络安全进行监测。

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划分

入侵检测技术是入侵报警的前提,根据其检测数据来源对其进行分类,可分为主机检测、网络检测两种。

1、网络入侵检测

网络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络监视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因特网中局域网所采用的多位IEEE 802.3协议,此种协议定义主机进行数据传递时采用的是一种广播技术,任何一台主机发送数据的时候都会在经过网络中进行广播,即网络中主机发送或者接受的数据都可以被所在网络中的其他主机接收到。正常的情况下主机设置的网卡对没有数据包进行过滤,将目的地位本机的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筛选,将针对本机的数据包接收并存入缓存,而对其他数据包不予处理。所以正常情况下主机只处理与本机相关的数据包,但是网卡的接收模式如果被修改,其过滤策略就会改变,使得网卡能够接收到经过本网段的全部数据包,而不会分辨这些数据是否对本机有用。在其他网络环境下虽然不会才此种广播方式但很多路径设备或者交换机也会提供数据检视功能。

2、主机检测系统

主机检测系统是检测模块植入到被保护的主机保护系统上,通过提取被保护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分析是否被外来的入侵者所侵害,以此是完成其检测的任务。实现主机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检测系统中设置以此发现不正确的系统设置和系统设置对不正当的改动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对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和检测。还可以利用对主机的日志进行审核,通过分析主机日志来发现是否存在入侵。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的效率较高,分析所付出的系统代价较小,分析速度快,可以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入侵者的位置,并可以联合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对入侵进行报警和处置。

三、计算机网络入侵报警技术

从网络入侵的实质上看,入侵是一种非法进入到计算机的技术措施,其目的就是获得计算机或者网络内的资源,或者执行非授权的行为等,其表现是取得进入系统或者多次进入的权限;取得访问系统资源的权利;获得在系统中运行程序的权限等。

而基于检测技术上的报警和预测系统,是一种针对计算机入侵的技术措施,按照报警的数据来源来看,入侵报警可以分为对事件入侵的报警、基于流量入侵的报警这两大类。在事件基础上的入侵报警的技术是通过分析网络中正在发生或者数次发生的入侵事件。通过对这些入侵进行实时而详细的监控和记录来发现入侵事件的规律性,然后进行报警并预测其未来发生的威胁。

在流量基础上的 报警这时利用中心极限登陆对入侵进行预测和报警。其算法的依据是在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中,网络流量的统计和测度是相对稳定的,而攻击往往会造成网络固有的流量稳定遭到破坏。

四、网络入侵报警技术的实施方法

入侵报警是在对入侵检测、预测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防御性措施。下面就基于攻击聚类的入侵意图预警技术分析入侵报警的实际应用。

1、报警系统思路分析

在攻击聚类的入侵报警的技术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特点,为了满足计算机网络在安全报警内容、安全报警反应时间、安全报警精度的要下提出的技术措施,以事件为入侵报警基础的技术是针对网络入侵事件进行报警的。因此提出的入侵报警系统实际上就是沿用了事件入侵报警的思路。在提高其精确肚饿方面,一则将入侵意图分析融入到报警的依据上,对一类相似的入侵意图进行统计和采集,对其意图进行量化计算,从而分析判断入侵行为的指向性,从而提高了报警系统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并可以预测攻击行为。一则根据网络入侵的特征,通过漏洞分析结合网络中的安全设置状况,对自身的系统安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报警情况对下一步可能会受到攻击的网络或者主机进行预判,使得报警和响应机制的针对性更强。另外,为了实现计算方法的高效率,系统根据网络入侵的规律对网络入侵的各种类型进行分类,并形成固定的模式首先对攻击的手段进行划分,然后查找关联以此将报警和响应有机的联系起来。

2、入侵报警系统技术分析

入侵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过程,对检测到的攻击入侵事件进行关联,同过对具有相同的意图的入侵进行报警,并通过报警的记录和意图进行叠加计算,分析和判断入侵的危害程度和攻击发展方向,然后反馈给报警系统,准确的描述入侵类型,并分析攻击意图,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与之关联的预警系统就可以判断出入侵行为的具体攻击意图。而细化入侵其具有的较强的针对性,一种网络入侵针对的往往是一种安全漏洞,所以对操作系统或者开放的服务器如果不存在某些漏洞就不会受到攻击,如果存在系统漏洞当然就会受到入侵的威胁。将漏洞分析结果与入侵手段的类型相联系就可以针对此网络的安全性级别进行评价,由此对网络的安全预警等级进行划分,即区别对待安全等级高和安全等级低的网络,设置不同的报警和预警等级。同时针对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考虑,通过网络安全形势分析网络的安全性,分析发生入侵的可能性和规模等。

五、结束语

网络的发展让涉密信息不断的进入到网络信息交换中,因此网络安全就成为了关注的重点,也是保证网络和网络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网络安全维护中主要针对的就是非法入侵,而入侵监测和入侵报警、安全维护就成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即利用网络入侵监测技术对网络入侵进行甄别,并在甄别的同时评价其等级,针对性的发出报警信息,并指导安全防护系统进行相应的动作,至此就可以有效的降低网络入侵规模和波及面积,以此降低损失。综合的看,利用网络监测技术展开的网络报警和相应系统是缺一不可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崔金生,丁霞,刘明,陆幼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策略体系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07)

[2]高娜娜,陈昕.关于内网安全应急响应管理的技术探讨[J].办公自动化, 2009,(10)

[3]陈杰.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发展[J]. 硅谷, 2009,(10)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第3篇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现代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能够独立工作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便是所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由资源网络和通信网络共同组成的,所谓网络,就是指通过电话线、电缆或者无线通信等互相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集合。它的各个节点之间能够进行自由地通信,并且可以实现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六种互联的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网关、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以及交换器。

    2 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

    所谓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其相应的传载体分别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以及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信号。

    其中,数据通信又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主要是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的。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即相同的语言,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协议的选择,往往要根据有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3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1 联机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是利用中央处理机,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大量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来实现信息控制和交换的。在这种方式下,主处理器负责主要的运算和指挥工作,并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存储起来。而其他的计算机只是针对部分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

    但是,随着连接终端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主处理机所负担的处理任务也持续增加,造成了沉重处理负担,使得其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其通信终端的信息获取速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通信线路和中央主处理机之间,设置了一个通信控制器或者前端处理机,用来负责与终端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

    3.2 计算机互联阶段

    互联网络阶段主要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主要是指通过多个计算机的互联,形成互联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通信系统具有分组交换、控制分散、资源多项共享等优势,但同时也有相对封闭、过于独立等方面的缺陷,很难实现网络的完全互通和信息的完全共享。

    3.3 标准化网络阶段

    随着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和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进步,这是标准化网络阶段出现的技术前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计算机的体积越变越小,运行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功能不断齐全,使用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随着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以在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的相继使用,许多计算机和通讯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络,真正地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

    3.4 互连和高速网络阶段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适应了信息化通信的具体要求。紧随美国之后,世界上的其他各个国家也都开始重视国家的信息工程建设,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4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技术

    4.1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它具有例如网络的成本低、应用的范围广、软件和硬件资源丰富、通信速率高以及市场潜力大等特点,这些优势的存在,决定了以太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控制甚至是垄断了商用计算机的通信管理,并开始向工业现场进军。

    以太网在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及时的通信,而其价格方面的优势,则可以在提高通信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局域网建设的成本。所以,以太网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控制技术,并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2 现场总线技术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微机化的测量控制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数字化和开放化通信,保证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完整实现。

    它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为基带传输,具有极大地实时性和抗干扰的性能。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功能模块相对分散,便于系统的维护,具有极强的可靠性。而其开放式的互联结构,可以使同层之间的网络实现互连,保证与信息管理网络的互连。同时,它的互操作性极强,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通讯设备,能够在相同的通信协议下,实现统一的组态。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以及其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它成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重要控制技术。但是,由于这种技术的标准过多,在互联通信中会存在许多困难,导致传输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计算机的网络和通信中,存在许多限制,不如以太网在这方面的优势大。

    5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展,例如电子数据业务、个人移动通信、电子信箱等。当然,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3G与4G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其覆盖的面积广泛,能够满足配电网中的自动化信息传输的需要,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在应急通信方面,也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建立应急通信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实现及时通信,如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建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此外,无线视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都是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方面,可以促使个人以及其他方面通信朝着实时、双向、高速、交互和动态的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促使新的通信设备,如视频电话等不断诞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随着计算机控制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向立莉.试论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6).

    [2]乔东.计算机控制中的额网络与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3]王炜.试论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控制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221-02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进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同样也是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更是不断壮大,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逐年提高,与时俱进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而努力,计算机技术的到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能够真正的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加强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力度,提高企业综合效率。因此,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下得到生存、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用成熟是必然结果。计算机的到来预示着新的社会时代到来,在蒸汽、电气之后,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的新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也才短短二十年,还有很多的功能有待开发,许多企业运用计算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漏洞,等待企业的开发、完善。

1 计算机技术含义及优势

1.1 计算机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最伟大的技术,在普及的20年来,技术及技术发展可谓非常迅速,而许多企业都看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为了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在各个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到了现如今,随着企业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已然跟不上了企业需求,如何应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在计算机中收益达到最大化等问题成为了现代企业的问题。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意味着功能更加强劲、更加敏捷的计算机平台。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比较完善、规模更大的数据集成要求。

1.2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到来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的重要优势,但这只是一部分。第一,许多集成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在长期的灵活的运用中获取了不错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不仅仅是动态性管理和系统性管理,其更加表现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对项目的进展过程和经营业务活动实施操作和监控。第二,计算机技术的监控和调度作用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更好、更快的反馈给企业内部,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资金周转的空间以及能更好的对企业自身营运状况得到快速的了解。第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移动办公变成现实,在移动办公条件下的管理人员能够远程报章、下达指令、监督等。并且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能够给企业内部数据提供安全的保障。总之,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之中能够给企业带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快捷高效的生产模式以及最新的企业咨询等,这些优势必定会让企业得到质的升华,让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2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一些问题

2.1 企业应用计算机水平还不高

计算机是一个技术相对较高的工具,想要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必须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计算机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上的计算机技术在应用中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冷门的理论知识都要运用到计算机操作上。大多数企业中,企业员工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员工只会简单操作电脑。而企业对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够重视,进而让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应有的作用。

2.2 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投入不足

由于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导致每个企业发展模式或导向不同,每个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侧重点不同,因此,各个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同。一小部分企业会不重视计算机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好的应用,不能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到企业的应用之中和管理之中。

2.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中是企业跟上了社会发展潮流的表现。然而,许多“黑客”利用电脑技术对企业一些重要的数据和企业机密进行盗取和破坏,再以高价卖给其他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许多企业没有安全意识,为黑客盗取商业机密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利益。

3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问题策略

3.1 加强对企业员工计算机技术培训

培养员工计算机技术,领导首先要有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并起到带头作用,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企业员工高效的计算机意识,努力克服畏惧、难学的情绪,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只有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掌握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企业的基石才能更加牢固,企业才能在现如今市场环境下更有竞争力。

加大对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让企业员工熟练操作计算机,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可懈怠,同时,企业在提高企业员工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做好保密意识,企业员工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自身的特长来提高工作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贡献。针对计算机本身系统的漏洞,企业应该引入更加先进、有效的安全防毒软件,让企业内部网络更加的纯净、安全,以免企业重要机密被黑客盗取。

3.2 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资金投入

任何一个企业想引入新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计算机也不例外,作为新的技术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确定计算机基础扎实,让电脑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之中,让企业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企业当中得到顺利的发展,这样才能体验出计算机的真正作用,企业尽量避免鱼和熊掌皆得的思想,有一些计算机技术不完善的企业,不是因为企业内部技术不够,而是因为计算机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企业想要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否则就没必要引入计算机技术,只做其表不做其实会让企业外强中干,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企业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资金投入,从而让企业能够跟上社会的潮流。

针对黑客盗取企业机密的问题,国家也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也同时加强了对网络的清查,国家对一些信息设备监察更加严格,对黑客的打击力度也不断增大。因此,保证企业机密不仅仅是企业重点关注的事项,国家也是非常关注此类问题。但是上述能够成功的前提下是企业的资金投入,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中国更是加入了世界的各种经济组织,大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小到每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在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更快的帮助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使得企业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得到提升。而电脑技术在各大企业中占据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脱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4.1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通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通讯,利用网络可以使得企业内部通讯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缩小企业员工之间的通讯距离,为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便捷的联系方式和有效控制。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交流然间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腾信QQ和OA办公系统等都在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计算机软件有效的为员工之间提供了方便的沟通平台,进而增加公司管理的和谐度,同时,许多计算机应用还拥有留言功能,弥补了电话之间沟通的缺点。

现代化的管理能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而且能让企业内部得到革新,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此外,很多企业运用了网络通讯技术功能,利用了网络的传播功能,为员工提供活络会议和视频会议。而这种新的会议模式相比传统会议模式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或者消除企业员工参会需准备的时间,使企业效率变得更加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现如今的会议模式已经从传统会议演变成了网络会议,在未来几年中,网络会议甚至会取代传统会议。网络会议的优点非常突出。第一,网络会议可以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会议成本;第二,它能促进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以及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技能;第三,会议的网络化顺应了现代的社会潮流。计算机技术到来可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信息流畅,是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加便捷、有效。

4.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分析信息的应用

计算机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计算机,就是因为其运算能力非常快速、准确,为企业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策略决策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前期企业信息会非常少,随着时间的积淀会导致企业信息非常的多,企业的信息需要专业的部门来保管。在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的理效率非常低,而且人工的分析会有一定误差,有可能致使企业决策结果偏移,最坏的结果就损害企业利益。通过电脑技术在企业之中的应用,利用电脑优势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过多成员浪费,能够保证信息数据准确有效,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让企业决策变得更加准确、合理,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4.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财务系统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的管理系统,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决策都与财务系统的数据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企业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系统范围。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财务系统中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电脑技术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的信息更会受到高层的新来,通过电脑技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企业财务系统工作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及内部问题。由于电脑自身的算法,把电脑技术运用到财务分析之中,可以真正的使得财务分析更为准确,确保企业的前景及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财务部门相比,电脑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人工计算的误差,电脑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人工财务的问题。

4.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营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它已经应用到各个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由于人力资源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关注人力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以及数据化的分析,能够确保企业内部的人员分布与管理能够更加合理,并且能够找到合适的社会人才,为人力资源注入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收集社会人才信息,例如58同城、赶集、智联招聘等,对社会人才的信息进行保存,在企业有需求的时候,为企业及时提供素质人才,为企业补充鲜活的能力。电脑技术的应用能够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5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应用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不单单体现在它便捷性、计算性,随着发展到现在,它的监控性更是受到了普及,现如今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实施实时监控,让管理层可以随时观察到现场状况。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企业高层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监控作用,可以对各个重要部门,甚至是全公司实施有效的监控,这种监控不仅是为了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还能保护企业内部财产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等,现如今的社会绝大多数都会现则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管理,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资源浪费,而且还能提高管理效率。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外部控制管理上,企业高层可以通过现如今发达的网络监控,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操控远程工作,在企业外出施工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的实时性。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实时当地施工指挥,让实施过程中更加快速、有效得到上级的指令,让企业外出施工员工做到效率最大化。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融入企业之中是必然趋势。一个企业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可以体验出这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好与坏,计算机技术应用企业内部,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公司内部的错误发生率,有效进行企业内外部的控制管理。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企业不仅是产品上的竞争,更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12-113.

[2] 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21-222.

[3] 王晓琳.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现代企业管理[J].辽宁经济,2009(6):115-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政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电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政府建设。我国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政府”、“数字政府”和“虚拟政府”等。但是电子政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政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政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政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政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政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政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政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政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政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政府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政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政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政职能、政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

二、电子政府的作用

电子政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政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政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在线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政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政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政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政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政府是抑制之良策》中指出电子政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政府促进民主;(2)电子政府抑制行政膨胀;(3)电子政府促进规模适度政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成为抑制的良策。

(二)电子政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政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政府,他也具有发挥政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的功能有:(1)提升政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政府组织体系,(3)改进政府决策模式,(4)再造政府业务流程(5)优化政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政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提高政府效率;(5)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政府构建可以扩展政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政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政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政府的权力。电子政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政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政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政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政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政府主义”。所以电子政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政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政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政府有着与传统政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政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政府行政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军把电子政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政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政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政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政府。因此电子政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政价值观。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政府

电子政府为网络政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政府则为电子政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政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政府。纪丽萍提出:网络政府是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政府。

(四)电子政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政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政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政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政府与现代政府之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3]赵雪.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十大理念[J].湖北行政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J].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政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7]张锐昕,黄波.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8]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9]刘宝润.对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概念的理解和关系比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