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200—02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一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为了有效地实现自身价值,顺利谋取职业并逐步取得成就,每个人都需要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路径进行全面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有意识地进行专业知识、技术与能力等的储备活动。随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相继展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逐渐得到了高校、职业学校的重视,纳入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没有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待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中引起重视,真正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作为实现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护理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层面
1.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不足
高职(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14~16岁不等,基本还是离不开父母呵护的娇娇女,她们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和价值观、职业能力等还处于懵懂状态。她们虽然就读了护理专业,但是仅有很少的学生是出于了解和喜欢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意愿抑或是上不了高中的无奈选择,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今后要从事的护理职业更是一头雾水。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足,必将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和空洞,个性化不足。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漠
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对职业生涯规划毫无概念的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习而已,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缺少基本认知。表现在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学生工作部门每学期都布置的要求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敷衍应付,不少学生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交差了事,完全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潜意识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二)学校层面
1.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但仅仅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可谓是一次性的教和学,没有后续的、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教育指导体系。
2.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人才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由德育课老师承担,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而德育课教师欠缺规范、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受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局限,在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时难免力不从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信息,每年举办一次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洽谈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参考意见的几乎没有。陪伴护生学习生涯五年的年龄稍长的班主任,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门外汉(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很多人没有真正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被要求督促检查学生工作部门每学期例行布置给学生必须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业,不得已去学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根本不能为学生提供全程的专业性指导。
3.个性化辅导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参与各种竞赛获奖的优秀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相关理论、类型、步骤,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整齐划一的程序化教学内容。优秀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展示能够参与的学生很少。课堂教学或作品展示,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缺少了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为规划而规划。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对专业认同才能为职业生涯设计比较实际和清晰的职业目标。针对大多数学生无奈、被动选择护理专业的情况,学校要在学生入学初,利用入学教育对学生作初步的专业介绍,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前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产生认同感。学生认同了专业,就能激发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可行的学习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校应转变育人理念,统一思想认识,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更需要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为确保工作的常规、长效性进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培训,倡导师生更多地关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工作。
高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大都设了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指导,但由于高中课程设置、升学考试压力等原因,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对滞后,而高中生在高二年级面临文理分科,高三毕业面临填报志愿和进入大学,对职业生涯的指导对高中生而言,是有着迫切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了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两个问题
通过对我校2012届新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关心自己的未来,关心自己能否考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只有68.5%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规划。通过调查了解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两个问题,即高中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对自我认知的指导,缺乏对环境认知的指导;高中职业生涯规划重视“职业指导”,缺乏“生涯指导”,谈谈自己的两点思考。
二、指导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两点思考
(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两个维度
对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我认为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要重视学生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两个维度的指导。
1.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四个基本方面,他们是成功职业生涯(升学就业指导)规划的基石。
学生的性格特点会在今后的职业当中最明显地体现出来。例如,支配性较高的学生,乐于在组织中充当领导者,乐于用言语说服他人、影响他人。有了对自己性格的透彻认识,才能清晰定位自己在什么样的组织中适合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也可以努力改变自身性格,为未来目标职业做好准备。
能力决定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做什么和做得怎样。一定的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较强的能力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要有意去培养自身的能力。
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因而对具体职业和岗位的选择也就不同。如有人喜欢同人打交道的职业,有人喜欢同物打交道的职业,有人喜欢充满挑战的职业,有人喜欢安全平稳的职业等等。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职业,正是职业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认真分析和了解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对正确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2.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环境认知
一是社会环境认知,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才等各方面的发展环境,属于宏观层面的职业环境探索,主要目的是引导高中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能够顺应环境,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是职业环境认知,在进行选择职业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该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的整体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高中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分析自己所选择的行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问题,发展前景、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等。
社会在进步,在变革,作为当代的高中学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几个阶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连续而又系统的工作,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高中三年甚至高中后,结合普通高中的特点,我认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各个阶段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1.高一:职业认知期
经过调查发现,高一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不足,调查显示,有37%的高一学生的职业目标是“考上理想大学”,而非具体职业。这直接导致高一学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学生都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升官,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学生顾及不到自己的需要。
对高一学生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学生的大半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再认知,走进职业,加强对对职业的深入认知。可以开展“目标职业人物访谈”调查活动。活动内容可设计如下: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列出未来可能从事的几个职业,然后选择出一个职业寻找3位以上的在职成功人士,作为目标职业人物进行访谈,从而了解职业需求、未来工作环境等,从而强化高一学生的职业认知。
高一学生对目标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所向往的目标职业去培养自己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兴趣,塑造性格,发展能力。
2.高二:职业导向期
调查表明,高二学生在学习科目偏爱方面出现了分化,其实质是学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能力。高二学生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抉择,文理分科,何去何从不少高二学生困惑不已。文理分科的抉择,是学生奠定未来职业的基本方向。
老师可以对高二学生强化一个意识:文理分科的目标要着眼于规划职业生涯,在选择文理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在“文理”之间做选择,还是在“学习和不想学习”之间做选择。如果为了逃避文科或者理科中一些东西的学习,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可能还会出问题。老师要教育学生文理科选择关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选择,慎重地选择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和人生。
3.高三:职业设计期
高考结束后,高三学生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之一,学生、家长、老师都很重视,学生对自己和职业都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这为高考志愿的填报(职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初任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倦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26-03
一、对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为事件和行动方案。”
然而,即便是同样一份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不同人,其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强度也是不尽相同。此外,很多人仅仅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或者教条式照搬照做,很明显,这是不可取的。以上所述就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两大特征――个性化和开放性。
针对个体而言,一个人投身事业工作,理想的状态是能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而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份明确、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是一纸空文,进一步说,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个体在头脑中构建的一系列职业走向路线图。
(二)初任音乐教师
初任音乐教师一般指的是从事一年至三年音乐教学的教师。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初任期或称入职期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决定着他们是否会终身从教,甚至影响到整体教师队伍的稳定。初任音乐教师在这一阶段碰到的难题不在少数,由于初任教师刚刚从事工作,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存在落差,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教学环境与原先脑海中设想好的不相符或者现实环境太过复杂,全新的工作环境,教师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等等,初任教师难免会碰到教学上的问题,班级管理上的困扰,融入学校文化的困难等等。初任教师在这一阶段的经历,对其以后的教学成果、工作状态,以及能否长期从教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初任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初任教师,尤其是初任音乐教师刚刚走上岗位,便与学校内一些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一样承担学校分配的繁重任务,甚至有时候出于锻炼新人的目的,给新教师加重教学任务,因此初任教师总会面临着来自个人专业知能方面和具体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对此,许多外国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诸如英国的泰勒和戴尔,美国学者维恩曼等等。外国学者将初任教师碰到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学校社会系统的适应,包括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及融入学校文化的困难。”
反观国内,许多学者同样关注初任教师的职业问题。由于初任教师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原先所设想的教学环境与现实环境又存在区别,初任教师无法做出有效地举措,从教决心难免受到打击,还有新的工作环境、同事、领导等等。很多初任教师在面对来自个人及外界的各种各样问题时,感到手足无措、力不从心。
从下面这位老师的叙述中,我们来看看这位初任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考级是一种制度,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以保证音乐业余教学活动有一个更好、更科学的规范,但是有些家长认识上的缺失,盲目攀比,导致不能正确对待考级,使得考级的目的走入了误区,有些学校与家长甚至还因为刻意追求高级别,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统统打破,给我们这些初任的音乐教师安排大量的教学工作量。我已经失去了对这个班级的控制。我也不情愿说出这件事,但是我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当我教学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想大叫!我真的很沮丧,很抑郁,我没法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我忙于去维持纪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他们太小以致我很难管理。”
有学者把初任音乐教师碰到的具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教法不灵活,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难以处理同事关系;教学设施简陋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二是课堂管理方面;三是融入学校方面。
当然,在初任教师碰到的问题中,有个普遍的问题――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它是初任教师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自然环境方面、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都有可能成为诱因,使他们产生挫折,进而陷入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有可能导致一些初任教师过早离开岗位,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稳定,也有可能降低在任教师的士气。
综上所述,针对有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初任教师如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及发展目标,着眼于现实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自己从教的目标。
其次,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初任教师及时作出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弥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此外,坚持“动态规划观”,适时进行调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满足初任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让教师能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关于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园长),应督促初任音乐教师及时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初任音乐教师明确自己的规划目标,并结合学校对教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及教师职业定位,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此外,学校应对这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进行诊断,及时作出反馈,弥补不足,完善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推行“导师制”,加强资深教师与初任音乐教师间的联系,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与实施
这些教师进入新环境,职业方向不够明了。在与资深教师共事、同资深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中,由于自身教学技能及教学经验的缺乏,初任教师无法做到资深教师的程度,或者同刚进入学校没几年的新人相比对,也自知不如,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教的决心有可能因此而动摇,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终至于离职。推行“导师制”,加强资深教师与初任教师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初任教师解决入职期出现的各种问题。
2.改善教学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
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依据现实的环境来制订,改善学校教学发展环境,不仅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同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改善学校教学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可以具体到学校的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在心理环境上,学校应该创新管理理念,培养初任教师进行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独立意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等,树立初任教师的从教信心,壮大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适当采取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等激励制度,帮助初任教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也可以调动初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也可以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培养初任教师的“动态规划观”。“动态规划观”有助于初任教师及时作出反馈,弥补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规划,促进初任教师的发展。
(二)初任音乐教师个人层面
初任音乐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地分析,还需要对自我状况有一定的认识。
加强对初任音乐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试唱练耳、基本乐理等专业技能,这是当好一名学前音乐教师的前提。音乐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需要对自我进行剖析、客观的自我总结,同时对自我的发展进行有目的性规划: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在大学校园里不管有多大的荣誉,作为初任教师,就应该重新寻找自我位置,调整自我心态,针对在教学工作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逐步规划弥补,寻求发展;不忘学习关于教师发展的各种教育学理论,离开专业理论的支持,职业规划将流于肤浅;加强同任职学校资深教师的联系,坚持“拜能者为师”的理念,过来人的经验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强有力的依据,能帮助初任教师少走一些弯路。
初任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学校,规划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校,依据学校具体状况来制订:要坚持动态的职业规划观,学校的环境不断变化。
(三)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步骤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前我们需要了解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一般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十项主要内容:“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社会环境分析结果;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角色及其建议;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成功的标准;差距;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而在初任音乐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以下要点:首先需要对自己有清晰地认识,对自我能力有个客观整体的评价,依据自我能力制定出的相应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切实可行;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针对学校环境,根据学校的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规划;基于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及教学根本目的,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目标;初任音乐教师要立志能逐步落实规划中的各种举措,做到稳扎稳打,稳中求胜;树立“动态规划观”,建立发展性的规划评价制度,及时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弥补,完善职业规划,使其更好地为初任教师服务。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步骤及初任教师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个人信息、年限、起止日期;
2.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短期、中期、长期规划);
3.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社会、教育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思考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
4.自我条件分析、及总目标的制订(对自我能力有大致清晰地了解,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根本目标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发展方向);
5.规划步骤的设计,层次化目标的安排(包括教学方面、班级管理、教学科研、自我素养提升等方面);
6.制定具体措施及实施行为的条件;
7.确定发展性评价标准,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当然不同的初任音乐教师,其个人情况及工作环境不尽相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也需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过,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毋庸置疑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初任音乐教师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燕琴.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师资培训研究,2006,(1).
[3]陈文华.职业规划――设计教育生涯的蓝图[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多元视角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48-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多元主体互动发展的过程,涉及多视角因素,大学生、辅导员、社会就业工作者、家庭是其中的个体主动因素,政府、企业、高校是其中的组织辅助因素;社会文化、经济结构等是其中的外在环境因素。多元互动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就是社会就业信息流动的重新设计,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共享的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自我认识,辅导员帮助成长,社会就业工作者提供信息,家庭提供后援式支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政策扶持,企业提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场所,高校是多因素连接的桥梁;外在环境如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等潜在促进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一 个体主动因素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个体主动因素,辅导员、就业工作者、家庭围绕这个核心,各司其职,共同配合,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施加影响。
1.大学生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自卑心理较普遍;奋斗目标的缺失与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就业和发展中可有可无;缺乏对自己的全面了解;职业意识不强;择业目标不明确和择业动机不正确;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
第二,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策略。坦然面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正视自我,设置合理的目标:如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就业能力,设置合理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越早越好;通过多种手段和工具,全面认识自我;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择业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2.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评估和职业定位,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
第二,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可以补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有利于开展个性化辅导,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第三,提升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能力的对策。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辅导员应先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3.社会就业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大学生终生的规划,社会就业工作者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人为因素,他们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保障体系,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式、方向进行调控,总体上控制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社会就业工作者对社会就业信息和就业走向的掌握有优势,应充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谋划,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力不亚于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和社会就业工作者应当互通有无,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4.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造就个人素质、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幼年起,每个人都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行为模式。有的人还从家庭中学到某种职业知识的技能。此外,家庭成员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变动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干预,也会对人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总体来说,家庭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的中坚力量,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原则就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适当引导,不要过多干涉;要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
二 组织辅助因素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帮助大学生成功走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实施,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应共同谋划,从宏观政策支持、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生涯导向等方面互搭链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合理依据。
1.政府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政府应当加强宏观政策指导: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制定、执行宏观政策,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鼓励动员企业及社会各界关心大学生成长,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指导政策、加强就业市场管理、强化舆论宣传力量、鼓励社会全员参与等。
2.企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应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主动承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输送到高校并实现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形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合力;通过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活动载体,配合校方共商所需人才培养方案大计,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共同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平台,密切配合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3.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引导下的大学生自主行为,就大学生而言,是对自己人生所做出的规划,其结果就是实现大学生和高校的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需要了解社会、大学生和高校自身发展。
第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1)传递就业信息,减轻大学生在就业信息网或各大求职网寻找招聘信息的工作量。(2)加强就业指导,包括通过国家政策、求职指导、创业指导、职场贴士、励志物语等来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可学习求职的相关内容,提高求职能力,并增强求职信心。(3)交流互动,指高校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毕业生不仅可以咨询相关问题,及时解除心中疑惑,甚至可以提出建议,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如下:(1)对大学生:加强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加强“学校―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等。(2)对高校本身:分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努力解决职业指导师资缺乏的问题;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范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高校应当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程化指导。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仅应当做到优化专业设置,建立专业队伍,丰富指导内容,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能力教育,搭建践行平台,更应当实施全程指导。全程化指导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安排进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个学习阶段体现指导内容。同时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突出专业结合职业的特点。可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有计划、系统地导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构建全程化指导纵向体系。
具体对策是把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期阶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专业认识、生涯发展规划认识水平,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习通用性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在中期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成才观和事业观;通过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展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自我素质,培养高度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在后期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通过毕业实习、个人辅导、职业信息的收集和选择、就业技巧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全程化指导工作还要求学校能对毕业后的学生就业状况做好跟踪调查服务,通过反馈的信息,统计学校就业满意度情况,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水平。
毫无疑问,高校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组织辅助因素。高校应确定“以学生为本”的办学育人理念,各项工作都围绕学生展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的各项需求,并依据需求确定教育教学方式。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开展各项改革建设,紧密联系政府、企业和社会,积极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三 外在环境因素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是指社会文化以及机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不同行业人才的储备情况。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的职业生涯就可能会顺利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方向不合或有抵触,那么他的职业生涯就可能会遭遇挫折。社会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观,比如社会或家庭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建议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政治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国家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人事制度(人才流动、工资、公务员、户口管理制度等)都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极为重要的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辅导员等个体而言是目标、是责任,更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宏伟蓝图。对高校、政府等“组织”而言,是人本主义精神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在所有因素中,大学生是自身主导因素,高校作用不可估量,企业等用人单位成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实现目的地。随着现代民权运动的发展,政府必将会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心因素,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会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支持人,保障人权,制定并运行健全的民主法治制度(如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个体职业生涯的自由,从而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更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高校和大学生为分析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柳阳辉.从经济和社会视角看传媒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3(20)
[3]张慧芳.大学生视角下的就业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12,(Z1)
[4]钟小剑、李小燕.辅导员破解大学生职业规划冲突的方法:就业生态位视角[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5]严唯.浅析基于全球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导报,2012(4)
[6]张羽鹂、张永峰、陈剑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36)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从业人员中大学生仅占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从业人员近40%。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国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要在2000年每10万人口3611人的基础上,提高到2010年的7700人,2020年达到13000人,2050年达到31000人。显然,我国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是相当大的,只要认真把握机会,就业是不难的。为了及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给学院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使学院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和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而促进学校稳定、迅速地发展,2010年3月及6月,我们分两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不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霍兰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主要从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职业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问卷50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7份。为了弥补集体问卷测查的不足,调查还采用了个别访谈的方式。两次共访问39人,其中包括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的34人和主动来访的5人。
一调查结果
1在专业选择上表现为盲从
一般理解的专业选择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1.8%的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兴趣、个性,并且表示他们是被动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被调查学生中有37.9%的人表示所学的专业是家属或高中教师或朋友们“帮助”选择的,这部分学生中有23.3%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所选专业一无所知,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学这门专业从未考虑过。被调查学生中有24.4%的是通过服从调剂过来的。
2规划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59.2%,有设计的占35.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3自我认识不充分,规划目标模糊
访谈结果显示,46.8%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61.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质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因素了解不透彻,48.5%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一味强调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单位,而不愿去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甚至有22.6%的学生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有11.8%的大学生缺乏自信,不了解自己的优点;还有25.4%的大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4不能将规划付诸实践
在付诸实践中,有87.3%的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的重要性,且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有32.1%的学生提到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73.7%的学生未做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原因有的是不知道怎样做规划或认为还太早,有的是想毕业时再考虑。
5了解就业途径的方式欠主动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依次是招聘会、熟人介绍、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其他渠道很少。
二原因分析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及教程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而且,不少高校往往只对毕业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把这些课程当做就业的“特效药”直接灌输。但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尚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尝试研究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可作借鉴。作为刚刚兴起的事物它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学生学习的某个阶段,如学生刚入学或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此门课程的开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2开设此门课程的师资力量还不雄厚
在大多数高校里,目前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任务的主要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学生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所从事的具体指导服务工作之一,他们大部分不但缺乏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3与课程相配套的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进行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的测评工具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包括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和个案咨询在内的职业咨询服务工作等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性格矫正、良好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发展。因此,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4大学生自主就业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淡薄。目前所有毕业生所面临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大环境,既然社会的用人单位已经走向社会走向高校去招聘自己所需人才,那么大学生就应该放下自己所谓天之骄子的“面子”,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目前大学生们欠缺的就是能放下自己身份的勇气,不能主动去找用人单位直接上门推销自己,而是狭隘地选择来招聘会或学校的那些有限的用人单位。
三相关对策
上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及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各方面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以最终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自身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规划意识,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深入了解和认识自我,增强对外界环境的分析能力。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自我有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同时对外界大环境有深入地分析能力。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等,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做好自我认知的同时,大学生也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另外,高校应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对所开设的规划课程做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配备一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具有职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传授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规划目标努力的动力,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建立职业咨询指导与测评服务机构,引导学生理智就业。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管理、服务融于一体。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测评系统,让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职业测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有了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可以实现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在全面了解各方面政策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到西部地区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跨省市就业,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同时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动寻找就业岗位,使学生多渠道理智就业。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锻炼体系。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要积极吸取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以达到职业规划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社会实践、参观学习、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及与专业结合较密切的社区咨询服务活动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意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或模拟人才市场,以使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提高其择业质量及对就业的应对能力。这些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修正其职业定位,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牛丽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10.
[2]张冬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4-96.
[3]田晨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中旬),2008(2):69-70.
[4]蔡闯,王庆环,郭扶庚.大学生就业:观念创新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7-03-08(3).
[5]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