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第1篇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在未来几十年内,就业前景很好,能毕业就能就业,不能毕业也能画图!就形势来看,中国需要规划的乡镇太多,对规划师的需求量巨大。国家最新的政策也是接下来十年大力推进乡村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城镇规划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建筑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城市规划设计师、设计总监、景观方案设计师、助理规划师、方案设计师、设计部经理等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餐饮业、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餐饮业;

3 房地产;

4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5 教育/培训/院校;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广告;

8 其他行业。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城乡交通、城乡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乡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能力

1.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与城市规划学科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3.具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第2篇

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传递越来越便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以经济领域为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数据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谁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数据资源,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漸落后于时展的潮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智慧城市蓬勃发展起来。智慧城市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构建,各大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在指挥城市的研究和规划中,可以加快智慧城市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繁荣。为了推动城市建设,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城镇建设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城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要求。为了解决城镇建设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命题被提出,社会各界将智慧城市看作新型城市的代表,政府也提出了若干支持政策,用以扶持智慧城市的构建。我国自上个世纪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并收获了良好的融合效果。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初步的城市技术体系。智慧城市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智能性,而智能性是由技术集成体现出来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2、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运用 

2.1建立多向协调体系 

首先,将大数据运用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中,需要建立多向协调体系。城市建设与规划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有机配合,智慧城市的构建也不例外。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指挥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数据缺失、体系不健全、规划内容名实不符、建设工作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实效性。许多政府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发展问题,也没有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使社会的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多规合一”等发展战略,但是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结果却差强人意。为了使城市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我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构建原则,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的规划中。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带给环境和资源很大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障城市的高效发展。大数据可以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帮助政府建立多向协调体系。在ICT的支持下,政府可以和社会上的其他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数据的互动交流。政府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公共平台,并邀请其他部门进入到公共平台之中,就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多向协调机制。政府依靠ICT建立公共平台后,可以把智慧城市的规划成果整合到一起,并进行集中展示。社会各部门和政府可以挑选其中的最佳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上的内容展开具体的建设工作。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是重点,大数据可以为政府提供城乡的经济发展资料和土地利用的信息等,帮助政府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 

2.2建立城市规划体系 

第一,政府需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数据分析库,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在这一分析库中,政府要综合考虑居民的城市建设要求、企业的城市发展愿景等,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大数据平台非常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政府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挖掘城市建设的信息,形成信息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第二,政府需要对社交网络中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社交网络和一些app中,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问题的评论。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在上面记录了居民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建议等,涉及了民生民情,对政府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第三,政府需要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政府通过分析手机信号,就能推断出哪个区域的人口相对较多,哪个区域的人口相对较少。在人口较多的区域,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土地规模、扩大商业面积等,在人口较少的区域,政府可以适当迁移人口,进行区域开发等。第四,政府需要对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在互联网中有大量的数据,政府要对其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网络中的数据有真有假,因此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不能以网络数据作为唯一的依据,而要将社会调查和网络调查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今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大数据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促进其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亚飞.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6(8):202-203. 

[2]党安荣,袁牧,沈振江,王鹏.基于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理性规划与城乡治理思考[J].建设科技,2015,(05):64-66.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运河新城; 规划建设;“十三五”期间; 目标;思路

十二五期间,运河综保委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系统综合、品质至上、有机更新”七大理念,做好运河“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五篇文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综保工程建设和产业培育为主线,以运河旅游国际化为中心,以运河新城、塘栖新城建设和运河江干段“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着力落实运河综保工作在生态环境、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和资金保障领域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运河综保生态环境工程、遗产保护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产业培育工程、资金保障工程五大工程,努力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运河综保三大目标。

运河新城是运河综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墅区部分规划位于石祥路以北,余杭界以南,拱康路以西,京杭运河及巨州路以东,总用地面积7.2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达10万人。运河新城自2008年底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坚持“南北联动、以北为主、成片推进”总思路,重点突破征地拆迁,大力推进道路、河道、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拆迁安置房建设,累计启动项目约79个,完成征地2563亩,拆迁农户1561户、企业91家,开工建设“十三路一桥”,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118万平方米,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十四中、杭州新城实验小学、红缨幼儿园新城园区等配套学校投入使用,出让A-R21-11地块80亩,出让金额7.47亿元,累计投资75亿元。

一、运河新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目标及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继续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为主题,以南、北两大片区建设为重点,着力落实运河新城建设在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和资金保障领域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拆迁安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民生改善工程、资金保障工程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城北城市副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运河新城将围绕拆迁安置、生态环境、民生改善、资金保障四大工程开展工作,截止到2020年,运河新城计划完成政府总投资约40亿元(平均每年8亿元)。至2020年末,运河新城农户拆迁基本完成,南、北两大片区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大工程的具体目标是:

1.拆迁安置工程目标是:基本完成剩余400户农户拆迁,安置1400户。

2.生态环境工程目标是:新建三里洋路、丽水北路南段、顾扬路、规划支路二等道路,建成主干道金昌路,及宣杭铁路绿化带、运河景观带(康桥路-宣杭铁路)、谢村公园等景观工程。

3.民生改善工程目标是:完成西杨B地块、谢村安置地块等安置房建设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康桥文体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

4.资金保障工程目标是:做好运河新城北片区和总管塘片区两大区块的土地整理和出让工作,完成土地整理约1000亩,地块出让约400亩。

二、运河新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拆迁安置工程

征地拆迁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提,回迁安置是维护运河新城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坚持拆迁和安置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市区联动”优势和街道、社区的主体力,全力以赴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为项目建设和新城发展腾出空间。

拆迁工作:目前运河新城除了列入2015年拆迁计划的50户农户外,还剩余西杨村200余户农户和谢村150余户,初步计划将上述400余户农户列入“十三五规划”,确保至2020年底运河新城基本完成农户拆迁。

安置工作:努力减少运河新城在外过渡户,计划在西杨D地块、西杨A地块二期、西杨B地块、谢村安置地块等项目安置农户1400户。

(二)生态环境工程

“十三五“期间,运河新城将同步推进大型基础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路网建设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建设投入。

路网建设工程:以形成结构合理、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为目标。实现新建城市主次干道4条,约5公里。主要建设任务是建成主干路金昌路,新开工次干路丽水北路(南段)、顾扬路、祥园路,三里洋路及规划支路二等;加快北片区已建成道路的交付使用。

绿化景观工程:以构筑起点线结合、穿珠成链的绿色景观长廊。新建谢村公园以及康桥路-余杭界运河景观带、宣杭铁路绿化带和姚潭洋河以南绿化带,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运河新城内完成平安桥河、蒋家河、后洋浜以北规划河道、管家漾和莫婆桥河的整治工程,提高运河沿岸自然景观质量。

(三)民生改善工程

安置房建设工程:以“为民解难、为民造福”为宗旨,为民解难,就是要求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民造福,就是实施这项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实施上,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加强安置房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使土地出让、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相互协调,实现运河新城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其中西杨B地块22万方计划2017年全部建成,谢村安置地块28万方计划2017年主体竣工,2019年全部建成。

配套公建工程:配套公建主要建设任务是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康桥文体中心(含农贸市场)。加快供电、供水、公交等市政设施用地整理工作,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进程。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土地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工程企业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进入城市土地开发活动当中。土地的市场化改革释放了土地作为资本的巨大潜在价值,但工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土地开发主体,具有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独立地块的开发、设计、建设注定无法统筹考虑城市整体空间的开发与设计容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协调工具以宏观整合的视角合理、科学确定城市各个功能区、各个独立地块的空间开发容量,作为土地出让附带的规划设计条件,同时也作为企业进行城市空间开发容量的强制性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互补与融合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有城市设计因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几乎所有控制性指标都与城市设计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无论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所要着力控制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等,都可以通过城市设计进行一种详细而直观的表达,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两者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性。深入地进行城市设计研究,能够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确定做出行之有效的指导和完善的作用。

(二)城市设计中具有控制性的因素

城市设计成果包含了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内容,在微观上对城市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以及城市景观环境等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控制和指导,在宏观上对城市的轮廓线、整体风貌进行了较好的把握和控制。城市设计在进行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制订城市设计准则、指导纲要等管理控制性要求。控制与引导越来越成为城市设计的实施过程中策略制定、信息反馈、控制调整的重要手段,为各城市设计地块的综合管理和对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的联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用的规定性指标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联系;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形成建筑外观特征的引导性指标与城市设计的建筑体型环境紧密联系。城市设计研究内容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往往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而城市设计又对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特殊地段的控制要求

所谓城市特殊地段是指对于城市整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控制区域。既然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更详尽体现,同时又是指导城市修建性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对于一个城市特殊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更为重要。城市特殊地段的控制要求除了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意义上的强制性指标外,根据其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同所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除普通意义上的强制性指标控制外还应注意对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筑空间,城市历史环境景观协调性的控制,对于城市人文景观节点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则应更注重的是其与周边大环境的协调性,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性要求则相对于其他普通地段的控制要求要更突出,对于城市交通节点的控制应更注重的是交通拥堵,人流疏散的交通性问题的解决,甚至是立体交通空间的构筑问题,对于城市地质灾害等突发性灾害频发的地区则应做好防灾减灾方面的控制性规划编制,考虑城市突发灾害事件的同时也应考虑次生灾害引发的可能性,做好全面的防护。

三、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雅致、精致、乐居、宜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注重个性化的城市形态营造和特色空间,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体验和感知、创造具有宜人生活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伟岸建筑”与“平凡建筑”、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与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的等量齐观。但是同时城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设计缺乏全国统一的编制要求与标准,使城市设计难以形成统一的编制格式,城市设计自身定位不明确,各个不同的城市设计成果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城市设计人根据自己对城市的了解进行设计,编制自己所想的成果,给各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行成了较大的难度。

(二)城市设计过于概念化。部分城市设计没有做到与现状建设充分结合,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难以用来解决迫切的实际问题。同时因为缺乏城市设计规划的内容,对于如何解决当下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达到城市设计所表达的最终效果没有明确的设计步骤、设计措施和设计方法,从而使得城市设计方案看起来很美,没有使用的效果。

(三)城市设计法律地位尴尬。城市设计并不在我国现行法定的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设计往往同时跨越了从城市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各个不同阶段,城市设计编制内容混杂,难以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无法成为各级规划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的依据,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完成后往往面临被随意修改和否定的境地。

四、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如何将编制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取如下的方法步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全市的城市设计编制之前依据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可以以各市辖区为分区,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来进行编制,可以发挥各区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此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提出对分区下各个片区、街坊的具体控制要求。具体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人口的预测与分布,对各个片区、街坊的主导用地性质、人口容量、容积率、建筑密度、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分布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指标可以做到街坊的层次,不需要直接做到地块。同时对城市色彩和建筑体量等指导性指标可以提出基本的概念性要求,留到城市设计中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二)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完成后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城市设计的编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进行图面的设计表达,不仅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强制性内容进行表达,更重要的是对非强制性的引导内容如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环境景观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涉及到的城市轮廓线、街道空间等宏观控制内容进行详细的表现和把握。通过城市设计形成直观而丰富的图面表现。

(三)通过城市设计反馈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汇总两者成果

通过城市设计的编制发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实时的反馈和针对性的修改,并形成两者的相互校正的机制。将城市设计的成果和修改完善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进行汇总,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成果,内容不仅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图则、引导性图则,同时也包括城市设计的强制性图则和引导性图则,同时在汇总的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局部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

(四)将汇总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成果按程序审批

将汇总完善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编制成果,一起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的法定程序进行审批,需要进行专家评审、批前公告、城市规划委员会研究、政府审批等一系列法定程序,而本次的公告就可以避免仅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平面图和表格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公众参与。通过最终政府的审批,以及人大常委会和上级人民政府备案,从而形成法定的规划依据,在保证规划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定效力的同时,也确保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内容也具有法定规划的效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形势下城市设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就要做到抓重点,分步骤,解难题地编制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成果,为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晖.城市设计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范文第5篇

自2016年7月份,三部委文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也在广大农村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但近期各种新闻报道中发现,不少地方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出现偏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化”。笔者认为,杜绝“房地产化”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头号原则,也是过去城镇化实践的教训总结,当前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与此有关。

目前,各地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柏油马路、连锁商店、农产品基地、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养老医疗、小贷融资等公共服务也在跟上。随着收入水平增长、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乡镇村民的消费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在向现代城市靠拢。未来,千千万万的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的中坚,也是下一轮开发和建设的“热土”。但同时,也要看清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重蹈过去城镇化问题。

春节前后,笔者回到北方老家,一路调查和走访,对当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了全新的体会。首先,针对各地高举小城镇建设“特色化”大旗,笔者不由地思索,小城镇建设是否非得“有特色”?其次,各地小城镇繁荣的背后,都少不了房地产热潮,但用地乱象亟待整治;最后,燕郊房产“落宗难”,其他城镇也存在,要以“落宗”为契机,整治小城镇楼市乱象,维护城镇化

莫让“特色”掩盖小城镇建设应遵循的规律

目前,浙江、广东等地确实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小镇,这些小镇均有很鲜明的产业、文化或自然特色,如花卉、电器、中草药等。笔者认为,无论有无“特色”,小城镇建设首先要顺应城镇化规律,鼓励人口、产业积聚。与城市一样,小城镇需政府规划,但本质上小城镇是人口积聚的产物,人口积聚自然有就业和产业集聚,产业和人口集聚就有城市(镇),即“人口跟着就业走、就业跟着产业走”。无论产业、历史文化,或旅游和自然风光特色,都是集聚后长期沉淀和培育的结果。

笔者老家所在小镇,一个以谷物种植、牛羊养殖为主打产业的西北落后小镇。谈不上特色,却也是一派繁荣。近几年,下属村组开始种植葵花、玉米、土豆等外销作物,面向周边县市养殖和供应牛羊。当地外出打工者增加,土地承包普遍,农业产业化有了进展。同时,交通优势突出,几条县市公路在此交汇,小镇近年来已成为区域性农产品种植、畜牧产品养殖,农牧产品集散和物流基地。

每到秋天,外地到小镇收购农牧产品的公司很多,小镇非常热闹,带动仓储物流和基地建设,人流量增加也带来商贸、餐饮、酒店和文化娱乐繁荣。笔者一个从事酒店住宿的同学坦言,秋天时住宿餐饮天天爆满。借助街巷硬化、危房改造、安全饮水、通信村村通等“十个全覆盖”工程,镇下属乡村已与城镇融合。一方面,通过村村合并,集中建设临近柏油马路的新村,启动街镇规划,新建房屋建设下水管道,居住向城镇靠拢;另一方面,人口居住更集中,村内零售商业、农资供给和物流也开始发展;最后,人口集中也为新农合支持下医疗养老“补短板”创造条件。

由上,笔者认为,打造特色小镇的战略很好,不仅能夯实城镇化基础,且正面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显著。但是,全国有千千万万的小城镇,有特色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没有鲜明的产业或文化特色,却不妨碍它们也可以一样繁荣、分享城镇化红利。主政者也不必挖苦心思地找特色、找由头来建设小城镇。只要顺应城镇化规律,不一味地搞房地产,在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让人口集中和积聚起来,并加强医疗、养老等公共设施建设,这也是好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小城镇建设中的“用地乱象”

近期,河北燕郊房产“落宗难”揭开了小城镇地产乱象的冰山一角。75万人口的燕郊是中国房价最高(均价突破3万元)、房地产开发最热的镇。燕郊原本河北国家级开发区,承担着疏解北京产业转移的功能。近20多年来,尽管承接钢铁、冶金等大型企业搬迁,但产业转移效果远没有楼市火爆(特别是北京房价暴涨以来)。于是,本来规划为产业的用地更多用作商品房开发。

于是,我们看到,房价相对北京低廉的燕郊,成了北京又一个“睡城”。问题是,大片规划为产业用地的区域,其配套是按照产业需求来供给。若直接转为发展商品住宅,其结果必然是公共服务配套极其匮乏。以教育为例,2015年,三河市教育部门称,三河市整个中小学校教师缺口达500多人,燕郊就占400多人,2015年全市中小学净增学生6000人,其中燕郊一个镇就增加5000多人。

不仅工业用地私自转为商品房开发,房地产火爆让土地用途管制、国土部门批复的用地指标限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区域规划定位等均被突破。比如,2003年“招拍挂”之前园区或单位划拨用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官员私自更改土地性质,在工业用地、绿化用地甚至是违章用地上建设住宅;通过以租代征、“透支”使用建设用地指标,违规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有媒体统计,2011-2016年,燕郊商品房供地指标为4751.7亩,实际出让面积为5942.1亩,实际出让要比供应指标多出1190.4亩。事实上,提前透支或滥用土地指标在全国各地都较为普遍,特别是商品房用地偏o的工业区域、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房地产依赖度高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县镇等,很多地方建设用地指标已经透支到2030年,年度透支上万亩建设用地已属平常。

过去大中城市房地产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是“被遗忘”的角落。但是,任何一级政府都有发展经济的强烈诉求。尽管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少,但为了吸引产业、招商引资,鼓励房地产发展,小城镇“超低成本”供地、违规供地很普遍,如以租代征、透支建设用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典型如工改住)。同时,小城镇产权登记信息系统落后、等也为违规供地提供了便利。

以“落宗”为契机,整治小城镇楼市秩序

近期,燕郊房产大面积无法“落宗”的事件有了新进展,燕郊所属河北省三河市政府发通告指出:凡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业主,都可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这一困扰上万业主的难题,一夜之间得以解决。可以理解,老百姓对开发商和政府之间土地出让和使用行为显然不知情,而且从政府产权登记部门拿到的是正规的房产证,责任和损失当然不能让老百姓承担。

问题是,“走绿色通道”这一解决民生诉求的常规渠道,在高效率解决矛盾的同时,不能掩盖背后问题之严峻。若无不动产统一登记由上到下的强制性施行,涉及30多个小区、数万家庭、数十万套房产,商品房违规用地涉及工业、绿化、划拨、违章等多种用地功能,甚至同一住宅项目涉及不同属性用地,背后折射出的规划、土地使用、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行为等乱象还无法暴露。

近年来,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三边”项目(边开发、边销售、边办证)很多。笔者到很多小城市(镇)调研发现,由于产权信息割裂、监管鞭长莫及,“先卖房、后办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五证”不全(主要是缺土地证)的情况下,开发商先卖房,并承诺若干年后办好房产证,甚至有大量名为商品房,实为无法办理房产证的小产权房。同时,产权残缺房屋价格低,切中村民收入低、买房意愿强(进城购房是农村青年结婚的硬性条件)的现状,造成用地和开发违规成为普遍现象。

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五证”之首的土地证,在过去监管不严、部门信息没有共享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通过“寅吃卯粮”腾挪出来,差别只是少等几年还是多等几年。但是,建设用地需求太多,楼市火爆,地方发展地产心切时,就开始侵占耕地、开发小产权房。甚至,部分项目无法获得土地证时,出现“皮之不存,毛可附焉”的怪象,即土地证缺失,房管部门单方面违规发放房产证。这不仅是用地和楼市乱象,更是对老百姓权益的损害,对新型城镇化秩序和路径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