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83-01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
二、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确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如项目经理部某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20多万元的支出。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承受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却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期成本的额外增加。
三、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用一定的物质奖励去鼓励,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部经理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因工期拖延而导致的索赔成本。
4.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通过调研发现,大约有60%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至于由谁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和具有较强操作性,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徐怀利,牛立芹.探讨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措施.中国经贸,2011(12)
2.黄蓝.谈建设单位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加强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 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X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不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可以搞一些经济技术类的比武,在突出技术的情况下,又从经济角度出发。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影响因素;控制途径
Abstract: full text mainly from the cost control Angle, of how well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puts forward personal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ll the people in the industry to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 way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下面主要就目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进行阐述。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x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共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千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干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质量 工期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各业务部门主管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 、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类。保证质量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抢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却很难达到目标。只有把各部门的管理有机整合,才能降低成本。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施工成本。目标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绝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设施和工程质量标准。
2.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三全管理”一个不少,才能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项目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工中落实,施工准备阶段是构想和预计,而竣工阶段则已基本定局。
4.项目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工程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使降低成本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降低成本的意识,使成本控制人人从自我做起,从而达到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1.建立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在民主集中制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指导下构建。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因此,需要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使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要在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无论是质量不高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工期成本的管理而言,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印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其次对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大力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 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再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加强 标后预算 管理 获取利润空间
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人工、材料等主材价格不断攀升,对我们有着四十年公路建设的施工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减少费用、降低开支、节约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是我们急于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以工程项目为核算单位,采用标后预算的管理办法是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机制。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标后预算管理,供同事们参考。
1 认真编制工程目的标后预算
工程项目中标以后,根据标书中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和工程数量,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和企业内部定额,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施工预算即标后预算。标后预算是现场实施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标后预算的总额一般情况应控制在投标报价总金额以内(除市场特殊需要或报价严重失误外)。标后预算经过内部评审确定后,下达到项目经理部控制的收入,由经理部按进度结算,分期上缴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各项业务管理,如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把企业和各项管理与成本管理融为一体,以保证各项费用不超出标后预算并使工程顺利完成。
2 项目经理部认真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2.1 工程成本的预测
项目部根据总公司审定的标后预算总价,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核图纸、核实工程数量,分析实际可能出现的差异。并派人到施工现场实地调查。对原材料(主要是工程用水、路基填料、砂石料的实际单价、运距)进行实地调查,并按市场行情比照单价分析。根据项目规模及工程量大小,项目部各种方案经济对比,确定了两个路基队、两个桥涵队、一个预制厂、一个水稳备料队来满足今年生产任务的完成。
根据总公司标后预算结果,预测项目部的综合管理费用,包括人工工资、项目部租用车辆、机械费、招待费、交通费、税金和其它不可预见费,通过将目标成本细分、核定管理费,对路基工程确定外包单价,桥涵工程以目标单价控制,作为项目的内控目标。
2.2 工程成本过程控制
2.2.1 制定施工成本计划,并进行分解到单位、分部、分项,落实到各分项工程负责人和各施工队,再按单位、分部、分项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分解,为成本核算、控制、考核分析提供依据和标准。
2.2.2 项目成本核算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坚持施工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原则。
2.2.3 项目部依据合同按时给施工队结算。及时进入成本。
2.2.4 所有工程材料由项目部根据工程各阶段所需制定材料供应计划,大宗材料由采购中心统一调拨,低值易耗品材料由材料员货比三家、就近采购,由材料核算员根据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做好记录。
2.2.5 项目部租赁车辆由机械员签发派车单,并在月底统计机械设备租赁结算单。
2.3 工程变更的管理
工程变更也是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认真审核和确认工程数量。当发现工程数量与实际不符时,及时上报监理组,经多方努力,由业主复核确认批复该部分工程数量并直接进入台帐,增加了项目产值,避免了损失。
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进行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力,以便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合理的使用各种资源,有效地降低成本。
3.2 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有要通过质量成本加以调整。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作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例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书面。
3.3 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下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3.4 完善成本管理的办法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靠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5 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4 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
4.1 事前分析:经济活动分析就是将分析期内实际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量,按照成本计划的单价计算出分析期内经理部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计划总成本),及各类资源消耗指标,各个业务部门结算出同期内各种资源的实际消耗和相应的费用支出,然后和标后预算(或成本计划)对口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资源消耗和费用支出客的节超情况。以明确成本费用中哪些节约了,哪些超支了,再进一步分析超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经验,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措施,改进今后的工作。
4.2 事中控制:要搞好经济活动分析,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必须加强各项业务基础工作,及时、真实、全面地填写各项原始记录各原始凭证,及时收集、登记、传递和汇总各项原始资料和各项费用,以便提供完整真实的资料。哪个部门哪个岗位提供不出经济活动分析所必需的正确数据和资料,或者它负责的费用超支而无正当的理由,哪个部门或岗位的工作就存在问题,项目经理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解决问题。
4.3 事后分析总结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可以一个月进行一次,也可以不一定期地进行,分析的对象可以是整个工程项目,也可以是某个单项工程或分项工程。在工程施工结算后运用成本分析方法通过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方法,确定成本超支与节约,依据该情况自上而下逐步查找产生超支和节约的深层原因直到分析到每一个人以便一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