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农村德育教育就有这样一个怪圈: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的子女管不住或无人管。有的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管不住孩子,或者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管不住孙子、孙女。学生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成了家长的“托儿所”,家庭对孩子在校情况的漠不关心及只是一味推卸责任,使学生观念扭曲,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实施的整个框架上,应建立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框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共同抵制影响学生德育的不良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阐明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在今后人生过程中对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以通过德育教学把德育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外界教育中,乡镇政府部门要在学校周边努力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不良风俗习惯的监督,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

农村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导把德育理论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空话,打破陈腐教条,采取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言行有果。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硬件软件的限制,在德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德育资源,立足于课堂教学主要阵地,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应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使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如可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一日早报、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观念的灌输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扭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学年末评价机制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人们常常羡慕城里的孩子文明礼貌程度高,这是由于学生所处的不同环境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受怎样的环境影响,便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环境影响和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处处讲文明、处处讲礼仪、处处受教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相辅相成的清新魅力。文明礼仪应从孩子们初入校园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耳闻目睹的事情抓起,如见到老师问好,离家或离校时对父母或老师说再见,出门或出教室时应让长辈先行,做错事应及时道歉并改正,等等。教师应处处示范,时时要求,在班级设立好人好事登记簿、文明礼仪示范展示台,校园里有文明礼仪长廊,不断更新内容,创设育人环境。这样学生对文明礼貌这一良好行为品质有牢固的常态化体验,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做得更好。老师在感觉学生越来越可爱的同时,适时加以褒扬,学生便会领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会在言行方面对自己有自觉的要求。

二、读书是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孩子活动范围较小,社会阅历相对较少,见识有限,德育教育手段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这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三国》、《野火春风斗古城》、《雷锋的故事》等经典名著,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欣赏优美的故事情节,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怀,分辨正义与邪恶,帮助他们树立清晰的是非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选读一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书籍,以这些书籍为载体,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它们字字珠玑,都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用无声的语言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阅读后让学生对照经典章句,感受先贤的为人之道,领悟其中的精髓,汲取道德精华,感化心灵,让经典引导行动。

三、感恩教育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空洞的说教是无法开启学生心智的,只有生动朴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以务农为主,体力劳动强度

较大,生活较艰辛,这些学生都能体察得到,我们可利用这些教育素材,从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从感恩父母开始,进而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如举办“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我们邀请了学生父母前来参加。班会开始,首先让同学们算一道算术题,你每天的零用钱是多少?每天的伙食费是多少?买学习用品、穿衣、看病每年大约需要多少钱?你今年如果11岁,父母在你身上花的钱共计多少?某同学算后得出11年来父母花在他身上的钱是52800多元,占了他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有的同学还算出兄弟两个花了108400元,父母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全花在了哺育儿女上。这笔实实在在的亲情账,使全体学生都震动了。学生对坐在身边的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每个学生都从内心迸发出爱的火花,决心好好读书,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有的学生深知家长养育之苦,回家后洗衣扫地,分担父母的负担。有的学生父母生病时主动端水拿药,抚慰病中的父母。学生家长对主题班会感触颇深,家长反映学生受到的教育比几年收获的都大。我观察,通过感恩教育,原来不懂事、玩世不恭的学生醒悟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利用本土人文资源,使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深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强调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注意挖掘离我们最近,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的教育素材,利用这些资源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如本地始建于清代的“张氏书房”,是当地富商为村人修建的私塾,供当时学生读书;享誉陇原当地的名人李秀峰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等,通过这些故事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参观农村规模养殖基地,新农村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庆阳香包制作等,了解农村生活的质朴与醇厚,突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性,面向农村生活现实,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今天的巨大变化,从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把这种感性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变成一种永不丧失的深厚情感。这是发挥农村文化育人功能,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德育教育 国外德育 立足点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革命的进行,新时期知识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西部农村学校的学子们的现代生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外部挑战,找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已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提出新时期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立足点。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综述

1.关于对德育的认识与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比较牢固。但是,有的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

从学校内部的管理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强调德育的计划,保证德育的活动时间,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等等。但是,学校形成的德育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以校长挂帅、班主任为骨干、课任教师全员参与、党团组织积极配合的德育工作系统还流于形式。

2.关于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从德育的范畴看,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都成为学校德育涉及的领域;从具体内容看,传统美德教育、国情教育、“五爱”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30多项内容都进入了学校德育。丰富的德育内容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如何整合极为广泛的内容,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因而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仍然长于“管”和“灌”,而短于“放”与“导”。

3.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讲,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他们政治上关心国家大事,但对了解和参加政治活动缺乏热情;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强烈的独立自主需要,却对学校的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有逆反心理;苛求社会和他人为其提供更多的条件,却缺乏社会责任感,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生理的成熟、能力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成熟,却盲目自信,认识事物只会横向比较,不会纵向分析,处理事情自律少、规范差。这些缺陷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国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综合化趋势

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美国已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

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

4.实用性趋势

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

5.素质教育趋势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各国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应用中,都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整体素质。例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6.重视传统趋势

当代世界范围内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学热”,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立足点

1.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

德育的主体性主要是德育工作主体和德育对象主体。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德育对象主体是学校的学生。要使德育工作者的职能由单向灌输现成的思想道德理论转变为关心、指导、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使自己也受到教育,获得发展。由此,德育工作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要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体德性发展的“良师益友”、“人之师表”。

2.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

德育不是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是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互动过程。把德育作为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相互作用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的活动,真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关系,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唤起受教育者内在道德需要和思想自觉;优化环境,交流情感,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动人心弦的共鸣中主动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教育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锻炼自辨是非善恶、自主正确选择价值和行为的能力,在生活里学会自我修养,在思想道德上不断适应新的客观要求,则是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重要举措。

3.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要贴近、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体现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构成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受教育者并使之成为他们由衷的需要、喜闻乐见因而卓有实效的具体教育内容系列。

4.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和多元多彩多变的现代世界,德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为了造就开放社会中能够自学自强自律的思想道德主体,而让受教育者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过程中,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开放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和更新。德育思维的变革也要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德育内容要有一个基础性相对稳定的系统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养料,关注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思想道德上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和新热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道德批判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实现德育内容的不断创新。

5.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校园环境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载体。优美的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每一块地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做好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

这里的特殊学生指的是留守儿童、单亲等家庭缺失者、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遇到特殊的学生时,也要用特殊的方法对待,每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有自己的独门妙计。一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让特殊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现在学生的心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而他们心中的“面子”会成为他们进取的动力,也会成为他们堕落的根源。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细心分析,谆谆教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柔”为主,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学生所犯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以“柔”的方式处理为佳。教师若能以发展的眼光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对教师心存感激,而有所回报的。当学生犯了严重的原则性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班规时,比如说考试作弊,偷东西,撒谎,恃强凌弱等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但是这种坚决,要以柔和的方式体现出来。

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口气不必非常强硬,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心底里认识错误所在,并主动承担责任,接受必要的处罚。只有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认同了老师的做法,才能真正在行为上有所改变,而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后,整个人都变得积极起来,思想认识上又能更上一层楼,最终从主观上克服自己的缺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经常开展德育活动,寓教于乐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多种情感的渗透,而开展德育活动正是产生多种情感的重要途径。开展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导,做好每一次德育活动安排,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活动课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喜欢,乐于参与,所以学生始终是在愉快中接受教育,这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中,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评价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书法绘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开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往往因为学习差导致行为差,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但他们渴望尊重,渴望进步,渴望成功。实践表明:后进生不仅具有潜在的智力,而且非智力因素常常表现突出,德育活动的开展为发挥后进生潜在的能力提供了良好机会。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电话或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文化素养及职业特点、家庭经济状况;向学生家长汇报他们的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共同教育孩子。因此加强同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到家校联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生的热情,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通过多沟通多交流,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对做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研究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更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德育方法失之武断、简单、粗暴,导致德育失效。为做好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深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除了积极参加进修学习,接受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外,还要在繁忙工作之余,主动温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谈话、座谈及走访等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措施方法进行教育。

1、2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德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使其形成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对教育的抵触情绪。目前,农村中小学德育由于单方面强调社会要求,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德育工作者纯粹说教,强制命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工作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缓和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德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学生心理需要和思想动向,把外在要求与内在需要有效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主体,真正实现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把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道德发展的程度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越大,学生道德发展程度越高,心理素质优秀的学生,其道德素质往往很好。很难说,一个认知能力差、意志薄弱的人,其道德水平会很高。德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学生主体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的有机调节,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满足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1、4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

德育过程中,由于心理原因会产生一些德育问题。如:有些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对老师不尊敬、不遵守纪律及不爱劳动等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是由于诸如家庭教育失当、青春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原因形成的,这些问题仅仅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很难解决。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指导,能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中心,使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人品德。

2、1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德育观

在德育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习惯于灌输、说教、批评,疏于沟通、说服、指导,学生无条件接受,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的教育方式,激发不起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自身出发,关注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观。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朋友和贴心人,指导学生健康发展。以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减少思想顾虑,能够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教导,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2、2注意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师都应肩负的职责。任课教师在德育课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而且要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3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内容方法结合起来

目前学校德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道德认知及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发展的需要;德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德育的方法一般以说服教育、品德评价等为主,强调的是理论灌输和外在强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谈话、心理咨询、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要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和要求发展的主动性。

2、4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