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市场经济;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219-02

0 引言

本文针对城市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城市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电力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用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方案。通过调查居民用户、专变用户、低压一般工商业用户等用电特点,将用电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作为系统核心,建设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和电力数据监测系统。力求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对所有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和全采集。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建方案用于电力管理中,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采用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1.1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逻辑上共分三个层次:即采集层、通信层和主站层。这三个层次分别负责实现不同功能。

主站层负责实现数据管理、数据采集、和其他电力营销方面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数据管理负责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取和处理;数据采集负责实现采集和协议解析;基本功能包括采集客户用电信息、统计分析用电数据等;扩展功能负责提供系统全部扩展应用,如预购控、有序用电等。

通信层是电能信息采集设备与电力主站连接的渠道,是采集主站和电能采集终端相互通信的基础,通信层能够实现光纤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的远程通信传输。

采集层由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设备和通信网络共同组成,采集层主要负责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通过通信网络从电能计量设备中获取电力数据,最终传送到电力主站。

1.2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力主站架构设计采用的是J2EE平台,以分布式结构为主,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可靠性。其电力主站软件架构包括表现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信息系统共享和交换数据信息。

1)表现层

表示层包括C/S客户端和B/S客户端,并且直接面向电力用户,负责实现系统的网页浏览和操作界面。

2)数据层

数据层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负责实现电力数据信息处理、存取和访问等功能。

3)应用层

应用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业务子层、采集子层和对外结构共同组成,负责实现全部业务功能。

4)服务层

服务层负责提供权限服务、消息服务、报表服务、数据访问服务等功能。

1.3多信道接入设计

为了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的通信方式,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信道接入方案,前置机服务器负责实现电力数据采集功能,当电力数据采集服务器发出数据采集命令时,前置机服务器立刻查找到与之对应的电力终端,并将协议处理之后发送到终端,前置机接收到终端反馈的信息之后,经过协议解析再传送到采集主站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置机要保证能够支持多种信道通信方式,根据用电信息采集实际需求,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光纤网络等多种通信方式。由此,每个不同的通信信道需要拥有自己的名称和配置参数,这样才能根据实际传输需求随时切换通信信道。前置机的多信道接入功能,可以保证每个信道之间的数据通信互不影响,能够独立工作。

1.4数据采集功能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的是多层次、多结构模型,由Web服务器向电能信息采集服务器发出请求,电能信息采集服务器经过调度任务、编码规约等将信息传送到前置机中,再由前置机向电能采集终端发出数据采集请求,电能采集终端将反馈的数据传送到采集服务器中进行处理。

1.5接口数据库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口数据库对电能信息采集设备、电能计量和集中抄表进行了描述。由于不同设备厂家对参数需求不同,故本文选择利用XML完成属性扩展,能够有效解决设备厂家参数不同的问题。首先,需要将设备厂家提供的XML描述文件利用统一平台实现参数扩展、参数修改等,再将处理过的扩展参数以XML格式保存。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2.1远程抄表应用

远程抄表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采集电能终端的信息,按照系统主站预先设定的任务参数,每天上报、补报电能表的各种电能示值数据。采集主站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有系统对营销体系的每个抄表段发起抄写、核对、接收流程,在电能信息获取阶段点击功能按钮,利用系统数据库接口从电能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每个电力用户的抄表信息,最后完成电能信息采集与核对环节。

2.2防窃电应用

目前,电力企业防窃电手段主要是由用电检查人员到现场查看电能表,虽然这种周期性检查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窃电行为,但是始终无法保证对窃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具有实时监控窃电行为的功能,如果发生用户窃电、电能表出现异常数据等情况,立刻发出报警提示,使防窃电工作逐渐转为智能化。

2.3提供优质服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但能够为供电企业收集用户用电信息,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使电力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化,同时,它的开发建设也为电力用户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包括电力平衡度提示、用电时段提醒、用电设备报警、用电数据查询、发送停复电通知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一种新型电力营销技术,能够将集中抄表功能、负荷监控功能、实时监测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兼容了多种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监控和管理,为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门亮,贾聚光,马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3,2:9-10.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第二条市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及附属设施(含建筑墙体、门窗、入口、屋顶以及附属建筑等部位)、构筑物、外立面装修、屋顶广告、墙面广告、建筑物夜景照明等建设活动的建筑景观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建筑景观是指建筑物的外部形象,景观管理是对建筑物风格、造型、色彩、外墙材质、建筑物夜景照明、附属广告、空调室外机设置位置等构成要素的管理。

第四条市规划与建设局主管市区建筑景观的规划管理工作,各区规划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建筑景观的管理工作。

建筑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市政公用管理部门、市容园林管理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本规定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筑景观设计应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其风格、体量、形态、色彩、外墙材料等景观要素。

广告设置方案、夜景设计方案应符合《**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规划》、《**市中心城区城市夜景景观照明规划》。

第六条建筑景观管理应贯穿规划行政许可的全过程。

(一)在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时,依据城市规划,综合考虑景观因素,合理确定建设项目选址。

(二)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规划,对建筑景观提出规划意见,在核发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时明确建筑景观规划控制要求。

(三)建设单位上报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时需附彩色效果图和夜景照明效果图;重要地段的重大项目还需报送建筑设计方案模型,效果图和模型均应反映相邻区域一定范围的真实环境。

设计文本中应提供空调室外机、屋顶广告、墙面广告、门头装饰的立面布置位置、尺寸等相关设计资料。

(四)规划管理部门根据规划设计条件组织对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建筑景观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项审查,必要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属城市规划专家组评审的重大建设项目,建筑景观内容将纳入专家组评审范围,并按程序上报审批。

(五)建设单位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上报经审查同意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彩色效果图。

第七条建设单位必须按批准的建筑施工图及其建筑风格、造型、色彩、外墙材质等景观要素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

确需变更的,应将改变方案重新报规划管理部门,由规划管理部门按照该方案的审定程序重新审批核准。

第八条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时,建设单位应在其施工现场,将审批核准的建筑彩色效果图予以公布。

第九条规划管理、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市政公用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批后监管,发现建设单位未按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所确定的景观要素进行施工的,要及时给予纠正。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时,应将相关资料及实景图片一并报规划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应将建筑景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竣工规划验收。

其他相关部门以审查同意的建筑设计方案彩色效果图及相关的设计图对屋顶广告、墙面广告、门头装饰、夜景灯光照明等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擅自改变批准建筑景观要素进行施工的,规划管理部门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后方可验收,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对擅自更改建筑景观的行为予以处理。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合同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房地产的开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房地产开发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能否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如何在不断实践中和总结,摸索出一条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成功之路,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策略

1.1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是以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为框架支撑,以资源为基础通过规定合理的程序和过程而达到一定的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不仅是房地产项目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房地产项目各项指标能否达到的基础,建立相应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是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房地产项目,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图1)。

图1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示意

1.2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原则

(1)节约原则

建设单位要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制定有关防范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和经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努力消除成本管理工作的先天性不足,有效地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

建设单位要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保证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单位对于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应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经济责任制,使成本控制真正有效。这些部门都负有控制成本的责任,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责任系统的一部分,可通过定期考核员工的业绩,做到奖惩分明。

(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成本是对项目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准绳,建设单位要努力做到以最合理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 在成本管理中实施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也称价值分析,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它有3个基本要素,即: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该理论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工具,力求以合理的低费用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从而达到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目的。

对于一个相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会产生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成果(设计施工图纸),与之相应的建设成本也会有不同。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理论从功能和成本等方面进行考量,着重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从中确定最优方案。随后,在深化设计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更深入地进行成本监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目的。

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策略

首先,建设单位通过设计招投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选择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其次,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任务书中设定设计限额,要求中标的设计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进行限额设计;再次,要求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概算提交建设单位核定,使建设单位能比较直观的了解设计方案的成本指标并进行决策;最后,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建设单位要着重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运用价值工程统筹考虑各设计专业的功能与成本,力求做到功能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2.1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最优规划设计方案

一般来说,规划设计方案是以规划、设计规范,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以及建设单位的功能要求为主要设计依据的。规划、设计规范和规划、设计条件反映了当地政府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和建筑物高度等方面提出的强制性限制要求。建设单位的功能要求是建立在满足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基础上,同时体现出建设单位自身个性化偏好上的。所以,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方案的招投标中,要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不违背政府强制性规定的,且最具经济价值的规划设计方案,这是项目取得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也是项目开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2.2 在设计各个阶段进行限额设计

建设单位在确定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编制设计各阶段成本控制建议及限额设计指标值,与细化的项目定位、开发理念、技术经济指标等形成设计任务委托书。规划、设计单位按照此委托书开展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在每个专业设计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不突破限额指标为抓手,对设计阶段的工作进行成本控制。限额设计不是单纯的考虑节约成本,而是建立在参与人员科学设计、精细化设计和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基础上的工作要求,是取得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工程理论的体现。这需要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密切沟通,相互协调,在设计各阶段逐步推进。

(a)建设单位应优先选择已经在内部建立限额设计责任制的设计单位,对于有实力、有信誉、配合意识强但尚未建立限额设计责任制的设计单位要认真督促其尽快建立限额设计责任体系。真正做到限额设计工作人人有责,事前有指标、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形成严密的科学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近期项目建设规划和发展要求,对即将开发建设的建设项目的片区或地段先行进行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确定片区或地段的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既要统筹考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协调一致,又要考虑在县城总体风格框架下,不同片区或地段要有各自的风貌和特色。同时,注重城市公共空间和配套基础设施的设计,坚持本质上要为人服务,坚守人的尺度,为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场所。

二是更好地做好山水乡恋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文章。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要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坚决避免珍贵的历史信息、昔日的记忆、前人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随着拆迁的烟尘一并消散,成为多年以后的历史断层。在旧城和旧村改造规划时,必须坚持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探明街区肌理、建筑物特性及承载的历史信息、古树名木等情况后,进行判断、评定,本着慎砍树、不填湖,建新留老,新老元素有机融合、和谐对话的原则,决定取舍,避免出现新的遗憾。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时时处处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山水脉络、自然风光,运用多种手法和形式,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重研究提炼过往的精髓和内涵,为老元素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新建筑植入历史基因,达到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的目的。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内涵及品位,使人们既享受现代生活,又留住历史和人文的印记。

三是更加注重和强化规划设计条件的地位和作用。规划设计条件是直接导控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设计的法定规划依据,是规划编制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方案进行审定的依据和应当遵循的准则,是建设项目土地拍卖、规划设计、工程审批以及依法对项目实施监管和竣工规划验收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注重和强化规划设计条件的地位和作用,依法严把规划设计条件关。依据上位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依法严控规定性(强制性)条件,如地块位置、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高度等)、主要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场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控制指标等;认真做好指导性条件,如建筑形式与风格、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等。要切实提高规划条件的水平和质量,在严控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增强指导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内涵、特色和品位。

二、规范设计市场秩序

一是严格落实设计单位资质审查制度。设计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持相关资料到县规划部门进行资质审查、备案,未进行资质审查而承接设计任务的,县规划部门不予进行方案审查。坚决防止设计单位超范围、越级承担业务,避免设计单位陪标、衬标及业务转包等行为,违者将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直至清理出市场。

二是严格规范设计单位职业行为。设计单位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严禁阴阳图纸、弄虚作假、设计转包等行为。对于承担的设计任务,设计单位必须认真对待,配备得力人员,坚决避免“一流单位、二流人员、三流成果”现象的发生,确保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三、提升规划设计方案质量

一是组建“优秀设计单位资源库”,实现优秀设计资源共享。入库单位从为我县和滨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过服务且业绩优秀、实施效果良好的设计团队中选拔产生,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的优秀设计团队参加。拟入库单位须提供资质、设计团队人员、业绩成果、近期在我县或滨州及周边地区的收费标准、方案补偿费等信息,作为入库的必备资料和建设单位抽取选用的依据。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库内单位进行资格和业绩审查,及时补充高水平单位入库,剔除业绩不佳、弄虚作假者,确保真正发挥好资源库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

二是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数量。1、标志性片区、标志性节点、标志性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由县政府负责组织方案征集;2、城区内沿街、沿水的公建类项目,至少委托三家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不低于乙级,至少两家为甲级)分别进行方案设计,其中至少两家必须从“资源库”中选取;3、城区内上述类别之外的其他新建非工业类项目,镇区内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医院、住宅、商贸设施、社区等新建非工业类项目,至少委托两家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不低于乙级,至少一家为甲级)分别进行方案设计,其中至少一家必须从“资源库”中选取;4、城区内的新建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必须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外观设计。

三是严格落实规划设计方案。方案在设计之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准确理解把握规划设计条件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对于空间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风格、交通流线、装饰工艺、环境艺术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其实施的可能性。方案一旦评审通过,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通过的规划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对于方案中表达的内容在施工图纸中严格落实,确保方案的完成度。严禁对评审通过的方案做实质性修改,坚决杜绝为了通过方案评审,不切实际随意贴图。对于施工图纸与评审通过规划方案不一致的项目,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规划管理备案。建设项目内的配套设施、道路开口、入口院墙、门头牌匾、景观绿化、夜景亮化等内容纳入建筑规划方案内,按照“三级会议”审批制度的要求和范围进行评审,审批通过后必须与建设项目同步施工,并作为规划竣工验收的必要部分进行核验。

四、完善专家咨询、评审制度

一是建立专家库及运行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吸纳规划、建筑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到专家队伍中来,注重专家的专业水平档次、优化专家的专业构成比例,组建专家库。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在人员构成上相对固定,让专家们全面了解、掌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城市规划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对城市规划的编制、修订、发展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二是完善专家咨询、评审制度。积极发挥好专家库专家的咨询作用,在各类规划的编制、重要项目的设计前,邀请专家们亲临现场一并踏勘,结合实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提出意见和看法,经归纳整理后作为设计条件的一部分,为规划的编制、项目的设计提供咨询服务。继续严格执行规划项目“三级会议”审批制度,邀请专家库专家参加,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对方案进行评审,更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严格按评审意见进行整改,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切实提升我县规划设计水平。

五、强化规划管控

一是严格方案变更程序。规划方案一经评审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者,须由业主书面申请,载明变更理由,并按程序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报县规划委员会审议,并经县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规划许可变更手续。拟变更后的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相关指标不得突破规划条件要求,外饰材料和景观标准等不得降低。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投资环境;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57-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2.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3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3.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3.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 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 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5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