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化学的意义

学习化学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化学的意义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 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 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 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 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 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 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 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 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 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 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 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 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 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 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 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 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 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 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 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 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 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7)部分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如HO在MnO催化作用下分解制O;由CaCO和稀HCl制备CO气体;CO与Ca(OH)的反应……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12-02

1.引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因为微课时长较短、观看方便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教学和教研之中。[1]将微课应用在化学之中,可以弥补化学课堂的许多不足,更好的满足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相关需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微课应用在初中化学中的意义

首先化学习中有很多实验,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一的将这些实验展示给学生,而且有些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也不适合学生自己操作。但是学生没有看到实验的过程很难光凭想想去死记硬背实验的器材和发生反应的现象。微课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大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通过微课了解到实验的现象,从而在题目中运用。其次化学不像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较短,在总复习的时候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的经历有限,不能把每个学生欠缺的知识点再详细的讲解一遍,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把欠缺的知识点补充起来。最后微课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更有条理,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2.1更直观的感受化学实验。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很多理论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认证。[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在课堂上的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进行展示。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实验都为学生进行展示,而且有些实验涉及到的器材很多还可能涉及到特殊的温度环境。这些在教室之中都很难实现,甚至有的实验还具有危险性。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有可能会用到硫酸,硫酸具有强腐蚀性非常危险,如果要稀释浓硫酸,也很可能因为在稀释硫酸的操作不当使溶液飞溅给操作者带来伤害。但是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实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知识显得十分困难,这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课,介绍实验的整个过程,使用的器材。既看到实验过程,也不会发生危险。还有铁和硫酸铜的置换反应,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形成的生成物很漂亮,但是课堂上不具备做这个实验的条件,利用微课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通过对微课的学习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举多得。

2.2构建知识体系。初中化学在很多学校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总复习。但是学生难免会对之前的知识点有所遗忘,或者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需要再次的讲解和巩固。[3]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不可能把每个人没掌握的知识点都讲解一遍。这时候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把自己比较欠缺的知识点补充起来。所以微课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微课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欠缺的知识点,还能够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化学成绩,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化学试题中实验占据很大一部分,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除了发生的反应和方程式之外还有实验的器材,实验中的一些规定,比如说在查看液体体积的时候要平视,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等等,这些很琐碎的知识,可以通过整理型的微课看看别人是怎么把它们总结归类的,然后再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单是依靠课堂学习,还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虽然教师也会安排一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但是因为学生回家之后在进行预习和复习的时候没有人监督和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人即使解答,所以慢慢的学生就会对预习和复习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在这些环节上。但是有了微课就变得不一样了,例如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进行预习,了解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构成,一些反应的基本符号,尝试着把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反应自己写成方程式,再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所了解。那么再在课堂上教师讲述的时候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了。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再对老师和家过分的依赖,更好地学习化学。

3.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学科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微课应用在化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化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还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相异构想;形成原因;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16-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学生在学习某一项化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通过初中科学学科的学习,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往往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时候与科学的概念、思维方式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径庭,因而称之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s)。

相异构想的存在,使得学生难以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遵循科学的思维去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重大障碍,造成化学教学的低效率,研究相异构想的目和和意义就在于发现学生形成各种相异构想的原因,明确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所存在的困难,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1高中学生有关化学知识的相异构想的初步调查

作者自拟了二份问卷,分别选取重点中学的高一新生和已参加会考的高二学生进行测试,结合个别学生的访谈,检出了部分化学知识的相异构想,见下表。

2形成各种相异构想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检出的相异构想分析,结合学生座谈,笔者以为高中学生关于化学知识的相异构想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初中科学教材对于某些化学概念和规律的阐述不够科学和严密,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上出现脱节。

如关于复分解反应条件,常见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在初中科学教材的编写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了不够科学或不甚确切的定义和叙述,似乎复分解反应条件只能是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固定不变等。这种做法减轻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初中科学教学的难度,但在高中阶段学习同一概念和相关知识时,这些非科学观点就会长驱直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概念、规律的建立和理解。

实际上,这种由于教材编写的脱节而使学生产生相异构想的现象,在高中化学的衔接上也随处可见,如溶解平衡中加入固体溶解速度加快导致学生学习化学平衡时认为加入固体,平衡也发生移动。再比如Na2CO3和HCl反应,在初中科学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会忽略CO32-和H+结合生成HCO3-这一个过程,导致高中学习H2CO3(多元弱酸)电离时或多元弱酸水解会产生相异构想。

(2)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演示化学实验时,为了某个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而过分地突出某一方面现象或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忽视了相关的其他知识,造成以偏概全,产生相异构想。

如CO2的性质的教学,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CO2不支持燃烧的理解,过份地对学生强调含碳物质燃烧产物是CO2,人类灭火常见方法是用水与CO2,CO2不支持呼吸等,而忽视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气肥,也可和很活泼金属如Mg起反应等,以致有41%的学生认为“CO2对人类有毒无利”。再如在学习Na2CO3和NaHCO3性质时,由于学生脑海有钠盐均易溶于水的理解,导致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和H2O有NaHCO3晶体析出很难理解,有3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接受侯氏制碱的原理。

2.3教师被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传统观念上的“结论性教学法”,学生对化学知识死记硬背、一知半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科学的观察、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如学生认为硫酸是强电解质,因此浓H2SO4中硫酸是完全电离的。石蕊是酸遇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酸碱中和滴定时用石蕊作指示剂是极好的选择。酸是能电离出H+的物质,因此认为NaHCO3溶液呈酸性。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因此有1/3学生认为硫单质与硫原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样的等等。

2.4 日常生活概念,生活经验也是导致学生对许多化学知识产生相异构想的原因。

笔者在与学生座谈时发现,除上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相异构想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大量化学相异构想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概念,生活经验及宏观世界概念引起的。如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确实多次观察到“纸张、木柴等物质燃烧需要点燃”、“物质燃烧会产生的‘火’” 的现象等,因而学习化学前有37%的学生认为“燃烧需要‘火’去点燃”、“燃烧离不开火”,即使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后,仍有27%的学生持有这些观点。再如“金属不能燃烧”、“化学物质是有害、有毒的”、“矿泉水是无杂质的纯净水”、“水能变成油”等。

对于微观世界,高一学生的头脑中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如约有31%的学生对微观“稳定”概念与宏观“平均稳定”和“共用概念”的关系存在模糊观念。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认为微观粒子若要达到稳定状态,则应类似于宏观世界的“平均分配状态”。比如有学生认为,“氯原子”将3个“电子”给了“钠原子”,然后两个原子分别拥有4个电子,达到“平均”;另一部分学生认为除了“平均”之外,还应需要“共用”电子才能使粒子达到最稳定状态。再比如原子半径的大小,有47%学生认为核外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3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与科学素材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

要消除上述原因产生的相异构想及其造成的思维障碍,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具有勤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优良品质,依赖于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依赖于实事求是、从事实出发而不盲从于教条和权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此作者提出了“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与科学素材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策略”,其教学模式可采用下图所示的框图表示。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展开教学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在以问题为主线的同时,又强调实践环节,加强实验与归纳科学素材的教学,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发挥,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

3.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1)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点。问题情景的成功创设,能使学生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感知激发认知的冲突或产生探究的欲望,进入“愤悱”状态。

(2)问题情景中所涉及的问题应是教学的重点或学生难以本质上领悟的难点;是学生思维的盲点或新的认知结构构建中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应是展现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有效点。

(3)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应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对学生原认知结构中不利于领悟新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相异构想”的研究,借助于对往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一般性问题的积累。

3.2师生讨论,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程度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体现。问题的提出过程可采用师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进行,即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顺利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采用讨论式提出问题。

3.3实验观察和探究

实验探究与归纳分析科学素材的过程,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是实验与分析科学素材的归纳过程,即通过对同一类实验事实或归纳分析科学素材所提供的信息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一般结论;二是假设验证过程,即归纳实验事实与科学素材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假设――理论或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其共同的特点是:

(1)以实验和归纳分析科学素材为基础,重视实验事实及科学素材所提供信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可靠的实验事实与归纳分析科学素材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张扬学生对自己原有的相异构想进行怀疑、反思和批判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对教师和教材提出挑战的意识和勇气。

(2)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边获取新知识、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领悟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加深对化学学科的本质的理解。

(3)对实验与归纳分析科学素材中获得信息进行选择、归纳和处理过程,都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对话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有利于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4问题的解决

为了消除学生原有的相异构想对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尽量减少新的相异构想的形成,必须以问题为主线,注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少数学生提出一些“奇思怪想”或产生一些标新立异的做法等等;认识到问题的解决只是一次认知目标的达成,是在一次亲历的情感体验中形成了获取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解决将会对更多的新问题进行思考,萌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史亚君、杨惠仙、王祖浩,《国外有关“化学平衡”相异概念的研究及启示》,化学教学,2006. 2.19.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医用化学 学习兴趣

医用化学是培养医疗卫生类技能型人才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很多知识对后期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后,中职教育目标为培养实用性中等卫生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就既要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职在校学生大部分为中考结束后,因为多种原因不能继续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情况是化学基础差,底子薄,掌握的化学知识非常的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不够,综合知识素质一般,对知识在量的积累上严重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都比较费力,加之化学本身较为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如果提不起来,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非常困难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摸清学生的底子,有针对性的施行教育。现在的中职学生中,初中毕业生的化学底子普遍差,高中毕业生的基础相对较好,应该区别对待,进行施教。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成绩非常一般,所以不要太高估他们的基础,备课时应充分考虑,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心理学上讲,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上好第一节课,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谈起,充分挖掘身边的化学常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是结合常见的临床知识,渗透必需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比如溶液的渗透压,对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面对住院病人输液,临床上大量输入等渗溶液,少量输入高渗溶液,防止发生细胞的“皱缩现象”,禁止输入低渗溶液,防止发生“溶血现象”。这些化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重视化学知识在医学学习上的重要性;三是展望化学发展前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医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能够促进医学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化学理论比较抽象,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的微粒,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想象去理解,因为中职生年龄小,综合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很有限,尽可能的用直观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可以采用自制教具、自己制作flas片、从网上下载等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难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人常说“给人一口不如授人以技”,中职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善于与人沟通,只不过是学习方法不对,影响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提不高,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很快,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高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总是不到位,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总结,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掌握每一个基本概念。然后在当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自己总结当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提出应掌握的重点知识。把学习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习惯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总结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