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做到: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折材料,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谋体手段,用流杨、抑扬顿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用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并及分折能力,用音童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就能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学科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启发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这些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艺术性。

一、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析材料

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政治题,不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往往设计有材料题干,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选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练材料,分析表达材料与教材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高考模拟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列举了某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三个现象:一是单一的公有制比重过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二是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职工吃“大锅饭”企业效益差;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没有劳动积极性。教师在分析材料时,可以用“死”、“懒”、“穷”三个字来概括该现象的后果,那么教学语言就既准确又精练了。

二、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当多媒体投影上出现一些形象性很强的画面时,教师要暂时停留画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画面反映的现象进行概括说明。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时,可放映一组画面,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懒洋洋地出工不出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过去群众中流行的一些“顺口溜”,“干活一窝蜂,人人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由于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并且为学生喜闻乐见,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流畅、抑扬顿挫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并长期从事某一个专业学科的钻研,具有知识优势;二是在长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心理优势。这两种优势往往容易造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灌输式”、“一言堂”,而忽略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合适的节奏。

教师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因为声音变换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总是平淡的声调和慢慢吞吞的语速,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音,也会影响学生品味教学内容、思考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不能只顾自讲自知,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语速过快,学生无时间思考;语速过慢,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无论快慢都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四、以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分析能力

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学科的能力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符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首先,清晰地表达要领原理的不同层次。对要领内涵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要领清晰,学生知识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有效办法。其次要清晰地表达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相对容易,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使用起来困难较大。所以要求教师能将其内容用清晰的有逻辑的语言叙述出来,再辅助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次教师要清晰地表述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人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知识点,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高度简练地整合知识单元块,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通过对教师清晰语言表述的回忆、领悟就能够很容易地抓住重点知识内容。

五、以音量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G633.6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是一门伴随人类学习生涯始终的学科,人们可以分阶段地来学习它。在我国,数学的学习阶段一般分为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其中,中学数学的学习又可以分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这几个阶段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但是要想系统地学习数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中学数学的学习,它对一个人的数学思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的数学与初中相比,两者所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一课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现象:一部分中考时数学科目获得较好成绩的同学在高中第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却比较吃力,成绩也逐渐下降。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经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和激烈的中考之后仍旧使用以前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内容。但实际上,高中数学却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老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一阶段的学习。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每年中考过后,各大辅导机构便会争相贴出各种关于“初高中数学过渡班”的海报,大量招收准高一新生。可是这些辅导机构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结果不得而知。基于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这一课题,旨在发现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并给出对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

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学习内容的脱节

数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偏重于量化\算;而其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复杂方程和立体几何,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会变量分析,主要在于提高相关的思考能力、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两个不同阶段学习内容的脱节导致了教学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脱节

初级中学阶段,老师的讲课方法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及课本的内容,上课速度较慢,对重难点都有比较多的时间去进行讲解和强化;而在高级中学阶段,老师针对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却不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多次讲解,这样以来,初三学生在升入高一后,很难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此外,初级中学阶段的老师强调死记硬背,如果学生能记住一整套固定的法制、定理和公式,一般都能有比较不错的分数;而高中阶段的老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记忆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而且还要补充其他课外知识。因此,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导致了两个阶段教学的脱节。

(三)学习方法的脱节

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总是习惯于被动学习,喜欢围着老师转,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比较低下;而高级中学的学生必须具备积极思考、善于总结、自主探究等能力,并且要拥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很大一部分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导致数学在两个阶段教学的脱节。

三、衔接对策

针对以上对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分析,笔者给出几个衔接对策:

(一)教材编写注意内容衔接

学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中心展开的,所以要想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脱节问题,首先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可以通过专门设置一到两章的衔接知识来帮助学生从初中阶段的知识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知识,让学生面对全新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以便做到夯实基础,逐步提升。也可以通过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来引导学生顺利入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难易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降低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两个不同阶段数学教科书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在此前提下巧妙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在面对高一新生时,教师要多一些耐心,依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以前的学习情况来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可以先降低标准或要求去帮助每一位新同学快速进入所要学习的内容当中,然后再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比较复杂的内容,并在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带领他们掌握新的知识。

(三)学生学会学习

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学生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自我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智也渐渐成熟,面对新一阶段数学的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高级中学的数学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除了上课细心听讲外,学生还要在课下多多练习并进行小结,相应地,这就要求他们应该具备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为此,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要积极反思,思考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从而学会归纳整理,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构成明确的网络系统,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清晰概念、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首先描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其脱节的原因,最后再给出相应的对策,用三个方面探索和思考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阚丽波.以集合教学为例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13(10).

[2]吴锋刃,张传鹏.高一新生数学学习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月刊.2011(12).

[3]张晋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主动学习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使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变。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高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课改的主旋律。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力求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消除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的弊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有活力、有亲和力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是“两大两性”,即跨度大、难度大和严谨性、思维性,这“两大两性”的特点为高中数学教学准确地用“两难”定了位: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而迫于社会各方面的高要求、高考要选拔人才等,更给高中数学教学设置了重重障碍,使高中数学教学严重滞后,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逐渐滑坡,更与素质教育产生了分歧。

进入高中后,高等数学迎面而来,如向量、微积分等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立体几何、线性方程等的学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面对教材跨度大及高考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关键,对学习感兴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1.唤醒沉睡的心,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恐惧心理,认为数学难学。据调查,近70%的高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学得最差的学科也是数学。有的学生由于小学、初中的数学基础差,到了高中,难度又加大,所以想放弃数学的大有存在。有的高中学生认为,数学差,想考上本科是不可能的,只要坚持到高三毕业,混个大专没问题,因为升学率几乎是100%。于是,不顾成绩混日子、坐等高中毕业的不乏其人。这些学生因为数学差而心中没有学习,令人心痛,也是教育的失败。

高中学生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的,对数学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基础差、思想不重视外,与教师的教学或多或少有联系。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有的老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几乎是“满堂灌”,灌输式的数学课堂,何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次我对班级里的66位学生进行调查,问题是:数学课学生的最大苦恼是什么?选择了老师上课拼命灌的52人,选择作业负担重的占43人,选择数学枯燥的占41人,这些都说明数学教学必须改革。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2.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促其“要学”。

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三块“敲门砖”。许多学生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高考,给数学冠以高考需要的美名和花环,他们只了解数学重要,才不得不去拼搏。殊不知,不是因为分值高而重要,而是因为重要占的分值才比例大。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依据教材,发现和挖掘有用的素材,学生才有可能想学、要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如学习“均值、方差、线性方程”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如:A、B两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命中环数为A:7968653473,B:9867567636,现在要从A、B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问题是:你会选哪一个?问题已经超出了题目本身,高出了解题需要,把解题者――学生置于教练之位,让他去选选手,学生的兴趣之浓不言而喻。他们会乐不可支地进行思考,选出最佳优秀运动员参赛。

再如“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数学战等,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愿望。

3.创设情境激趣,实现“乐学”。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其原因之一是数学课太枯燥。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动有趣、不呆板、不枯燥,借助于名人轶事、数学典故等,使数学课增趣加味,变平淡为新奇,变枯燥为有趣。

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以生动的故事启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使学生由听众转化为讲演者、由观众转化为作者、演员、导演,在体验、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接受失败的考验和磨砺,引导他们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唤起对数学的热爱。

另外,方法的引导可以促其善学。如恰当地选择特殊值进行合理判断,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有效策略,也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

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力的合格人才,是教师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优良的学习习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唤起主动学习的激情,创高效课堂是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会学、乐学、善学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09-01

新课程的改革是我国的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质和从探索到实施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切实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表现方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广大人民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高中数学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共同基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程高中数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高中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它突出体现了学习的普及型以及基础性、发展性等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为一体;为高中学生提供多样课程的学习,并且适应学生个性的选择,逐渐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评价体系。因此,在这些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功能应该发生以下主要变化: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构看来,高中数学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师、学生、教材等为一体的一个多维结构,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要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性质看来,高中数学是一个具有计划性和统帅性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所以,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索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从高中数学的教学功看来,高中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培养发展数学的能力、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科学价值观的相辅相成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客观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精神

(1)例题的选择和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特别注意,选择例题要有一题多解的方式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原理进行广泛的延伸和变换,使之尽可能的延伸出更多相似的新问题,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对例题发生变化,且要运用相应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接近于探索的体验和创新的乐趣,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对例题的变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无形中发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归纳、转化、分析,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

(2)技巧性的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数学问题的设问。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来源。所以说,“学问”就是这么由来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预习课本的过程中收集一些问题,并且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来解决问题的来源。如:角的概念推广。我们用时钟来作为例子,它的指针夹角作为问题,从而可以引入对角的概念。

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者,因此,教师应以培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爱好,以友善和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目的越是明确他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就越强。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学习为实现目标来不断的进去和不断的钻研。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不忘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也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学习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思维活动,而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正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打好数学基础,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打好数学基础指的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没有基础知识就不会有基本的技能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对一些定理和定义背的比较熟而不会运用,那么即便是有了基础知识也是不行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中积累的,只有切实体会到了学习的目的和有了远大的抱负才能慢慢的从学数学到会学数学以至于到爱学数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的影响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思路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方面,更体现在教材的变化方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特点对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重新认识教学中的地位变化和角色变化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精彩,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具体且有生动的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剑平.对工科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55.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衔接教学;过渡

学生告别初中时代,步入高中,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要有个过渡期去适应高中的学习。初中的知识课本上讲得清楚明白,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高中的知识繁多而且复杂,需要学生多下点工夫去学习、去体味。特别是高中数学,无论是课本知识还是学习方法都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过渡期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一、知识抽象化,学习难度高

高中的知识不再像初中的知识那样具体,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大概地了解知识网络,高中的知识比较抽象,课本上介绍得也很简单,学生不容易理解。由于知识突然变得抽象,学生感觉数学变得难懂、难学,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针对知识的转变,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准备一次摸底考试,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会使学生在学习时,知识变得更加清晰,学生对于学习有目的性。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知识,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学习方法发生改变

在初中学习中,对于某一类型的题目,教师会告诉学生解答方法,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答问题。但是高中就不一样了,很多学生面临着上课可以听得懂,但是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不会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要按照一定的套路就可以把题目解开,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先简单后复杂,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凭借他们自己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不依赖于教师给出的答案,在数学问题上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中考难度下调,部分衔接内容已删

现在的教材中,很多初中到高中之间的衔接内容已经被删掉,而且随着中考难度的降低,很多初中教师不向外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只是掌握了简单的初中知识,在接受高中知识时就会感到学起来很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然后制订学习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找一些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教学方法发生改变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而且中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告诉学生公式,对于数学学习中的重点知识和题型,教师是通过反复强调让学生掌握。初中知识简单,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给出的方法掌握得很好,但是高中知识抽象而复杂,不能仅靠教师的解题方法来解决试卷上的问题,还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习惯了教师给出解题方法,所以在高中学习中要靠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学生会感到不适应。针对这一转变,教师要慢慢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不再像初中那样依赖教师,有自己的思考。初中到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改变,教师要慢慢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体系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改变,所以就要求学生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高中知识的学习有新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知识繁多且抽象,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知识的变化和学习要求的提高给学生制订新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一段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初中知识比较简单,而且仅仅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可以运用知识;高中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初中那样依赖教师。针对这一些变化,学生肯定会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不适应,为了让学生不因为环境的改变影响学习,充满信心地在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邓勤.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从函数概念的教学谈起[J].数学通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