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青少年网络运用现状
本人在工作中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网络,其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或者去聊天室聊天:2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更有5%的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黄色或者暴力等不良网站。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非常崇拜,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说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学生认为:“在网上,我是绝对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在BBS论坛上发表议论时毫无顾忌,观点偏激,甚至会发表一些越轨的言论。这主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避害就利的心理又促使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逐渐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向于冷漠。另外,由于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
第二,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大量的不良信息,使喜欢猎奇、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腐蚀,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有的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等症状。
第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有少数学生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黄色网站和暴力网站。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不能主动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网络的主要引导人,在立足本课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我们可以从“育”、“疏”、“控”、“建”等方面入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1、育
所谓育,就是教育,说服。在学生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规范教育,了解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知道上网需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制度,未经许可不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拒绝不健康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盗版软件,不制作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在学生开始上网之前,首先要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还要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教会学生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抵御来自网络的有害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格。否则,我们如果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小节无害,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甘为欲望所驱使,很可能就会像吸食一样,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2、疏
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在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网德教育可以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譬如文件的下载,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专题网站,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件类型的下载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在下载之前要了解该文件会不会对自己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
3、控
所谓控,即用技术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可以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防毒、防黄软件,譬如“网络爸爸”,可以过滤不良网站,推荐健康网站,记录上网历史等等。还有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并不是希望学生时时都能上网。那么如何对学生机实时上网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机房都自成一个局域网,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服务器,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到校园服务器,然后连接Internet,在教师机上实现控制学生上网的功能。需要额外准备的设备硬件是一块网卡,软件是服务器Winroute。
4、建
关键词:中专学生; 网络道德;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变得难以控制,伪劣信息、无用信息比重加大,全社会对网络道德问题日益重视,中专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成员,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中专学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很多中专学校都在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实施网络道德教育,但总的来说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一、中专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有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
自1986年4月开始,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和法规,并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加入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条文。随着这些信息法律的颁布实施,我国信息活动领域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
2.缺乏具体网络道德评判标准
网络道德主要包括网络道德和学术道德。我国早在2001年11月就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网络行为。但它只是对网络行为做了一些大致的规定,明确了哪几种典型行为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但没有健全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这种行为的具体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不良信息是指哪些信息,哪种信息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哪种情况属于侮辱欺诈他人的行为,哪种学术行为属于合理引用范围,哪些学术行为属于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这些都没有具体明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因此导致中专学生对自身信息行为的善恶无法有效区分,道德评判显得非常困难。
3.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明确
传统观点认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所以中专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少数德育课教师是中专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网络中心、图书馆、各教学单位等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专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4.网络道德教育设施落后、教材缺乏
许多中专校承担网络道德教育的信息检索课还在一般教室上课,有的教学实践基地的电脑还比较陈旧,无法做到端对端的指导和监控,使学生们始终缺少信息的切入点和锻炼机会,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很多中专学生选择了在条件更为“优越”、气氛更为“宽松”的宿舍或网吧进行上网,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行为也随之在这种放任状态下泛滥起来。网络道德教育的教材明显缺乏、内容不明确。目前大部分信息检索课教材中没有信息道德教育的专门篇章,只有极少数的新近出版的教材提到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都是从理论层面上阐述对中专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目前中专校尚无统一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及教材。
5.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评价机制
涉及网络道德教育的老师大多是以命令、说教的语气要求学生不接触有害的信息、不发生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缺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学方法,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统一安排,也没有提供与中专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相配的学习辅导资料。
二、中专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1.广泛开展相关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中专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网、广播、电视、校报、展览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知识产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教育中专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信息,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增强网络法律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保证其真正成为网络中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
2.制定具体的网络道德评判标准
对中专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首先应该考虑制定具体的网络道德评判标准。中专校可以参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大学生做文明网民倡议书》等规定,结合中专学生实际情况,按开发信息产品过程、查询信息、利用信息、传播信息、休闲娱乐等分别制定具体的信息道德规范,要求中专学生严格遵守。可在校园网的显著位置设置信息道德规范栏目,将《关于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若干意见》《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手册》等信息管理制度放入信息道德规范栏目中,对本校学生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范围等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通过这些具体的网络道德评判标准,帮助中专学生树立明确的网络是非观。
3.利用文献检索课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呼唤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向中专学生介绍一些知识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网站,引导他们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学术信息,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信息道德教育。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法律等国情,编写与网络时代要求与特点相适应的专门的中专学生网络道德教材。
4.改善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设施
中专校应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要加快网络进学生宿舍的进程,有条件的中专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将公共机房对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和使用,这样可以将中专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软件上,要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以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加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的宣传,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