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新媒体技术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是以协议为核心的网络体系的总称,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个系统的结构的统一称谓。从计算机网络产生开始,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社会生产也逐渐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二十一世纪具有全球一体化经济、信息社会、数字化社会的经济和时代特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也是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1.1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较为短暂。1946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子计算机问世,但是只是一部体型庞大且只能单机工作的计算机,使用极为不便。计算机网络至今为止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期,是局域网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段时间内基本形成了计算机组织体系,是局域网的形成时期。第三阶段是计算机局部网络发展的成熟期,逐渐形成了开放系统的互联网络。第四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基本的网络发展走向成熟。可见网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经济发展在相应的逐步发展。
1.2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向着全球化、高速、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在的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收到了计算机网络的改变,从购物、出行到社交都依靠着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普及速度之快,现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普通家庭几乎都有安装台式电脑或者拥有便携式电脑,并且安装了宽带;在工作中,企业的数据化管理和数据化生产都依靠着计算机网络。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比喻信息泄露的问题、互联网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问题。这些问题也都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逐一解决,更加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2.1开放性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开发性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有着互相了解的需求,都想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要实现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还需要有内部结构体系的结构的设置来提供支持。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统一标准是在计算机网络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逐渐探索才慢慢形成的。这是一个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这便要求信息的多渠道来源,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发展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沟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向开放性发展的影响下,还要注意网络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比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信息安全、软件脆弱性等等。为了保证计算机开放性的安全发展,要加强网络安全的完整性,加强计算机保密技术的发展,推进反病毒技术的研发,完善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打击信息盗取、黑客攻击等行径。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综合,在计算机系统中,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多媒体信息主要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影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结合既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它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人们更能接受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多个领域都有对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应用需求,比如在远程教育领域、音频处理领域、数据库内容检索领域、通信系统领域、工业领域等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自然对于信息的接收也是有所挑剔,而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主要是从计算机多媒体集成化、网络化和终端智能化方面进行。总之在未来的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发展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将更加便捷、高效。
2.3安全高效的网络管理方向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专业技能不断升高,高性能、安全性高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得到高度关注。网络管理是指监控、记录网络资源和使用情况,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告并处理,最终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为网络使用者提供良好网络环境。现在网络管理的缺憾方面主要有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络管理人员素质低、信息保密性不强等。所以要加强对庞大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以确保网络畅通稳定,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是要研究开发更先进的反病毒、防火墙、信息加密技术。要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随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要注重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在理论知识学到一定阶段时,进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的接触,提高专业素质。
2.4一体化分工协作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分工协作是指通过对系统的创新、整合、重组等来实现系统整体中有分工,分工中又注意一体化的模式。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分工协作正如人类的分工合作一般,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合理、高效地运行。现在部分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分工协作,但还有大部分的网络系统有待发展。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初期只是比较简单的通信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对系统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发展。网络虚拟系统也是计算机网络一体化分工协作的一条路径,使用虚拟系统方便而又不必关心网络内部结构和操作系统。
3结论
计算机网络的起步时间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地在不断进步。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与计算机网络密不可分,计算机网络在不断更新适应着人们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现在实践中的需求发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移动性更强,更加智能化,更加具有开放性,网络管理更加安全高效,更加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总之,计算机网络会不断地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作者:刘佳 单位: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局
参考文献:
[1]柳胜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以及我院建网的思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9(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新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后出现的技术,该技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是连接全球内独立且分散的计算机的集合。在连接过程中,光纤、双绞线、电缆、微波、载波、通信卫星均为连接介质,不仅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及数据资源共享,还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处理和维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1 高速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可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提高协议处理的效率以及网络服务的品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这就要求通讯网络技术必须满足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用户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以良好的网络性能确保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灵活管理,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
1.2 综合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的革新,将其运用到传媒、教育、科研、医疗、企业管理等领域,同样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这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综合化的网络技术,必将引领现代社会各个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加快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其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工业高效化发展、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其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市场经济传统的运行模式。
1.3 智能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不断提升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应用接口、路由选择,以及更完善的网络管理和拥塞控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不再是以典型IP服务所提供的固定编码和标准分组格式,而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将网络内部执行转变为用户指定的应用执行。
2 互联网新媒体概述
2.1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是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互联网络,具备超文本、超媒体连接的特点,能够提供远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送、BBS、万维网、即时传呼、聊天视频、网络新闻等功能。互联网新媒体是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新”媒体,是因为这种媒体形式实现了媒体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转变为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突破了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突出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媒体发展的巨大变革。
2.2 互联网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大众化。近年来,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网络的普及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比较有序,无论是资源、技术、设备还是用户都发展快速,网络媒体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及国内各大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都获得了不断优化,终端产品的整体价格也大幅度下调,用户上网门槛的降低为更多社会公众接触网络新媒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多样化。网络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都应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其应用性和融合性也都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它的功能也随之变得多样化。网络新媒体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其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等,这些都是“新”的信息传输、交换途径;其二,网络专业性增强。专业的网络服务现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色,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上银行、网络新闻等等,同时各种“新”服务形式也正在不断涌现,网络新媒体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融合化。目前,网络媒体正在向宽带、移动和三网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用户、手机用户都大幅度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3G网络的正式开通,使得3G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同时三网融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人们在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时更加方便,这不但有利于促进移动多媒体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网络创新,进而促进产业文化升级。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
(1)对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打破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不均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送,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新媒体拓宽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便捷性提供了技术平台。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均都能够为受众提供24小时不断更新的新闻讯息,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新”传播途径――网络传播的优势。
(2)对受众互动的影响。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率的日益提高,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媒介将庞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有利于调动起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热情。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为受众设置了交流平台,使受众可以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参与信息传播,增加了网络信息的浏览量,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提高网络信息传递收益。
(3)对信息传播即时性的影响。实现信息传播即时性是互联网新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互联网新媒介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新闻事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重大反响,而传统媒介在新闻事件时需要经历一定的制作周期和传播周期,虽然能够保证信息的优质性,但是却牺牲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为此互联网新媒介成为了即时信息传播的首选载体。
(4)对信息保存的影响。相比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信息具备更强的保存性,在简单的操作下便可以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完整地保存在电脑上,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保存成本,在用户需要时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地调阅。这种“新”的信息保存方式,突破了以纸质为保存载体的限制,有利于减少纸质保存新闻信息所占据的空间,也弥补了纸质保存载体易丢失、损坏的缺陷。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仅仅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便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
(5)对信息内容结构的影响。在线视频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向声音化、图像化、直播化的“新”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信息传播内容结构的重大变革。在线直播可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既可以直播新闻、实事等信息内容,也可以上传用户周边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承载量不断增大,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多样化,使得信息内容结构不断创新。
(6)对信息传播成本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环境下,互联网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低成本运作,借助于网络平台信息几乎不需要付出费用,这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媒体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互联网新媒体则省去了绝大部分信息传播成本。
(7)对受众地位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受众置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让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受众通过收索引擎能够自主地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同时还能够在交流版块实现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媒体之间的交流,使新媒体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导向。
3.2 对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3G网络,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的正式融合,不仅拓宽了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范围,而且还使无线设备成为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新”载体。随着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手机逐步代替了仅有通讯功能的传统手机,因其具有独立操作系统、PDA功能、无线接入互联网、人性化设置以及可支持第三方软件等技术优势,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各种客户端,能够使其具备与电脑类似的功能,如信息浏览、发表观点、关注热点问题等,凸显了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优势,可以说,手机互联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为此,新媒体也将手机作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终端设备,纷纷开发了各种软件,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了解生活服务信息、浏览社会热点动态的需求。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可为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使得互联网新媒体从提供全面化信息向提供专业化信息“新”方向转变。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大商家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纷纷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实施营销宣传策略,在网络平台投入大量广告,以获取良好的宣传效果。如2012年,京东、苏宁、国美三大电商的价格战可谓是收效显著的网络化商业炒作,三大电商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要打价格战,使得众多网民对此深信不疑,虽然价格战仅是一种商家的炒作,但是却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达到了提高产品销售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电子加密技术、安全浏览器等网络安全技术逐步完善情况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可以自动识别钓鱼、木马网站,为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网络支付工具创建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商务形式。如以淘宝为例,仅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一天的交易额就超过了350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互联网新媒体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 规范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互联网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传播信息真实性差、传播侵权、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对社会舆论导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以规范新媒体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其一,突出管理重点。由于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方面应当区别对待,可针对各种网络媒体形式确定管理的重点,如对电影、科技类可适当放宽监管,对于一些专业报道政治新闻的网站,则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其二,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别,故此应采取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加大立法,使网络媒体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其三,应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网络媒体的管理任重而道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四,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建设新闻网站,使网络媒体肩负起网络宣传的责任,强化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智能化、高速化、综合化,势必会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新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有利于使信息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即时传播,而且有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信息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受众参与度,实现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为此,互联网新媒体必须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创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新媒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浩.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2).
[2]朱浩.网络技术发展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影响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8).
[3]苏滨.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5).
[4]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5]陈颖芮.探析互联网新媒体促进传媒经济发展趋向研究[J].魅力中国.2009(5).
[6]黄灰泽.黄宝雄.杨灿.面向互联网的新媒体业务融合平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
[7]范钟文.网络技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综述[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06-03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Rethink
FU Yuan-yuan
(Hunan art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teaching main purpose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but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we should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master th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lf update learning abilit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work smoothly and quickly in adapt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高职学校的公共课计算机基础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生自身的素质。但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少学生把计算机课当成上网课,把计算机房当成网吧,只喜欢上网聊天,而对计算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更重要的是是,不少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根本不能适应社会要求。还需要重新进行计算机培训。其原因何在?
1 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首先,目前虽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据调查,小学计算机教学就教一些开机关机知识,然后再教一些打字知识。初中计算机教学也主要是围绕打字训练。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在大多学校更是摆设。在高考的重压下,没几个老师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复杂一点的计算机知识。而且,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高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操作少,而导致学生计算机总体知识水平不高,甚至有的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仅限于玩游戏、上网聊天。最后,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其他问题。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应用脱节,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每个专业都有安排,这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还是不甚了解,无法把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与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学得比较被动。还有,计算机教学也不能与最新知识最新软件结合。比如现在Office一般用的都是2007版,而有些教材还是Offce 97,知识新旧相隔差不多十年。此外,课程体系不适合专业特点和需求,教学知识点多而分散,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难安排等。
2 社会上需求方向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两三个月就会有软件的更新,技术的创新,而教材的编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而要计算机教材能时时刻刻跟上时代潮流,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难。但是计算机老师需要把握社会需求方向,教学中时刻渗透最新最实用知识。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教学目标
虽然说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但是作为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大可能面面俱到。应侧重与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能有自由发挥深入的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
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主要是要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三套件,以及复印机,速印机,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2) 网页制作:学习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当前更需要学习动态网页制作,包含各种网页制作语音,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 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包含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知识,要能组建网络,维护网络。主要目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 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 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4 教材的问题的解决
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的提高整个高职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而不是让人人成为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计算机方面大量的操作类岗位启示我们,计算机专业设置完全可以向更多应用技能型方向拓展,如网络专业、维修专业、软件专业、动漫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教材由于其特殊情况,一般很难紧跟当前。当前最流行最新的软件很难在教材上体现出来。因此,建议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购买各种教辅教材。然后,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材。教学中加入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5 教学方法探讨
5.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模式,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答疑。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笔者认为可以效仿正在全国推广的“高效课堂”,可以由老师上课前一天写出导学教案,导学案包含内容应该有,上节课内容的延伸,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个教学目标最好能具体化,具体到任务和题目,分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然后由学生互相检查。然后在课堂上请每组的代表解答。当然具体操作过程可由每个老师视情况而定。
5.2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笔者曾经先后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 在教室上理论课,上完理论课然后去机房上机。在以前DOS时代,这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讲几条DOS命令,解释它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去验证。但是进入到Windows时代后,很难讲清楚,先点那里,再点那里。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要是在黑板上画图,更是浪费时间也不准确。
2) 在多媒体投影仪上上课。这样可以把每步操作详细讲解。学生也能看清楚操作过程。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操作的过程,学生能看明白,不一定能记下来,如果等上了几节理论指导课,学生再去上机,很可能就忘记了操作步骤。效果也不是很好。
3) 在机房架设投影仪,直接在机房上课,讲几步学生操作几步。这样效果是最好,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根本不按照老师指导进行,而是在下面偷偷聊QQ,玩游戏。后来,笔者在机房装上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在教师机控制和查看学生屏幕。这样效果最好,学生既可以看老师操作,也不能随意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5.3 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又可以把难以描述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生动明聊。优秀的课件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同时,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需要掌握各种多媒体技术。特别需要能熟练的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在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有:Power Point、方正奥思(Founder Author Tool)、Authorware和Flash等。其特点如下:
1) 微软公司的Office Powerpoint(又称ppt):在 Ppt制作的课件中,可以添加表格和知识结构图,添加图形,加入声音和视频。可以设置各种对象的进入退出强调方式;还可以设置动画的运动路径等等;如果对vb语言熟练,也可以利用视图下拉菜单中工具栏的“控件工具箱”,制作复杂的人机交互课件。
PowerPoint 2003可以说是目前用得最广的课件制作软件,它简单方便,易于上手,但是交互性较差。
2) 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Founder Author Tool)是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精心研制的一个可视化、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
3) Authorware:
Authorware是一款专业的多媒体合成软件,它采用了基于图标的方法,图标决定程序的功能,流程则决定程序的走向。它采用的是基于图标的方法,整个课件制作过程以流程图为运行顺序。图标包含了程序功能,流程图的上下、层次方向就是程序的运行顺序。它有比较强大的文字和图像处理功能,还能够方便地引用已经处理好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然后根据创造者的创作思想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加以变化,形成交互,制作成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
优秀的课件,不能仅仅只限于成为展示平台,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机交互。Authorware的交互功能强大,在Authorware中提供了十几种交互。并且方便实现,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编码。正是由于交互功能的存在,使得教师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它们在多媒体演示过程按照作者的意图运行。
4) Flash:Flash它是一个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声色俱佳,互动性高的动画效果,但是它的制作需要较高的美工专业知识,一般flash 更适合是作为动画素材制作软件,应用在课件制作中表现极佳,成为课件制作软件的主流。
5) 几何画板:
美国著名的教育软件,特别适用制作数学几何软件。画出有几何约束条件的点、线、圆构成几何图形,当改变图形的某一部分时,所有相关部分随之变分,各几何约束关系不变,因此可以动态地一系列相关变化情况。几何测量、变换、作图记录,简单动画按钮。无网络功能。在初高中使用率高,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5.4 利用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则是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优点在于一是它的实时交互性,二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实现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软件的共享是核心,网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多媒体信息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四是教学方式的先进性,网络教学的中心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是学生的学。
5.5 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换代的速度飞快,也许你刚刚学会这个软件这个版本,马上又会有新的版本,也许你刚刚学会一门技术,又会出现新的技术取而代之。如果我们没有快速掌握新软件新技术的能力,那我们将注定在计算机世界里无法得心应手自由翱翔。那么我们将注定在计算机领域中追赶别人脚步,时时刻刻刻辛苦劳累。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在原理,重在引导。比如在Word教学中,可以先展示排版后效果,让学生自主去寻找命令和操作方法。在讲述计算机结构和硬件的时候,可以多用不同的品牌电脑。让学生组装和维护。讲述flash的时候,可以讲述动画形成的原理,让学生明白flash只能在有规律的情况下帮我们完成过渡帧。讲网络的时候,可以借助交通图,让学生明白数据传输的过程。结合学校的网络,带领学生排除网络故障。
6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高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或“灰领”。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吴,汪晓菲.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3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传媒行业 应用策略
在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之中,尤其在传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形式已经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计算机技术在媒体应用中可以促使传媒朝向现代化方向转型,从而促进媒体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1 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传媒发展的影响
1.1 传播形式发生了积极转变
在传统传媒行业领域中,报纸、广播和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加宽,特别是在QQ、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的推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坐在电脑桌前或是躺在沙发上就能游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当下传媒行业也都积极的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
1.2 拓展了信息内容结构
互联网在刚步入市场时,传媒领域中的信息传播形式主要以文字和简单的图片为主,而在当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网络视频逐渐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主要的潮流趋势。从视频技术的角度而言,网络在线直播已经成为了当下主要的视频播放形式,甚至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之下,个人可以直接进入到客户端进行视频在线直播,从而使得网络传媒中所含有的信息量不断的增加,甚至已经超过了媒介自身的信息承载量。除此之外校园网络传媒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例如:图书馆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方便学生快速的查阅资料;教师在讲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寻找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 计算机技术在传媒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 提升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
从当前的发展形式上来看,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传媒领域中,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传媒行业的管理者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其技术、特点及优势合理的加以运用。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在传媒行业中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用于计算机技术引入及应用的转向资金;
(2)加大对所有传媒行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促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传媒方面的计算机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
(3)随着我国传媒行业领域发展范围逐渐广泛,各个部门可以针对节目内容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展开相应的工作。例如: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所需新闻素材进行相应的采集和编辑,从而促使新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电视媒体。
2.2 加强计算机技术与传体的深度融合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积极的转变,并且已经逐步赶超任何一项技术升级,因而可以说我们正处于的媒体变革时代是前所未有的。
若想促使传媒行业在发展中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促使传统媒体同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促进双方都能在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如内容、传播渠道、平台、经营及管理等,从而打造出立体多样化的融合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算机技术创建出手机报、电子报等传播平台,以此通过新型的传播形式来巩固和增强报纸在传媒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2)可以在电视传媒中建立新闻素材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一个新闻素材获取平台,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找寻有价值的各类新闻资讯。
(3)掌控舆论导向。建立健全的新闻传播机制,并对所获取的各类新闻素材进行严格的把关,新闻工作者要积极的为大众传播正能量,传播健康的新闻信息。
(4)丰富传统媒介的内容及形式。报刊工作者要积极运用新兴的媒体技术,在报纸的版面及内容上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以此来吸引大众的眼球,尽量的满足各个年龄层的喜好,突出图文并茂,从而给大众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2.3 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传媒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想法的新一代人才,其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直接决定着传媒行业发展的质量。尤其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深入到传媒行业中,极大地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新时期我国传媒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新闻专业知识又必须要具备计算机相关技能的年轻、鲜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就必要加大对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针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
例如:相关媒体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媒体工作者熟练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视频、音频及图像文字等不同媒体传播形式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让员工熟练的应用互联网相关传播技术,提升员工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快速的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除此之外,传媒企业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企业要结合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趋势,可以向社会上招募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性人才加入到传媒行业的队伍之中,不断的增强传媒行业自身的发展实力,进而促使传媒行业更好的适应及充分的满足时展的新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媒行业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获得较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促使传媒行业可以较快的发展,就要加快技术改革创新步伐,大力培养一些计算机和传媒专业的人才,从而推动传媒行业朝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晓冬,曾庆旭.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传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83-83.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发展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专业。计算机的普及虽然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模式,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之高,传统教学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强调能力培养,否则所教出的学生,第一没有一技之长,第二不能与社会接轨。如同有些毕业生抱怨“学校学的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没有教”。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长此以住,学生被动接受,不积极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我们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二、对教材的改革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均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组织统一考试等,从而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向。相信广大同行还记得《磁盘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组成原理》等课程,存在知识老化、注重理论等问题。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针对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舍弃一些与时代脱节的课程,而多开设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比如,《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
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都方式单调,师生间的互动不够。一本教材、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唇焦口干;学生却听得无所适从,一无所知。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1.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建立以计算机机房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基于Windows的各类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究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机房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如果学校条件充分,可以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
模式
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均已经到必须改革创新的时候了。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更新传统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学得好,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静.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