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 一体化; 增效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16-0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有许多共同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核算目的相同:都担负着为企业促进经营和加强管理的职责,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上具体情况的反映,数据的提供受法规所制约,都要求核算的数据真实、可靠、迅速、全面;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核算;主要是围绕企业的购进、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进行的,核算的总体范围是一样的。这些相同点,是企业内部实行会统核算一体化的基础。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主要差别有:核算对象、目的不同。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表现和反映一定的资金运动。它是以个体为核算对象,侧重于国民经济运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体,仅仅考察个体的资金运动,其目的是为企业服务;而统计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核算对象,立足于宏观来考察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不仅对个体的资金运动进行考察,而且还对总体的资金运动及实物运动、技术经济状况、自然环境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考察,其目的是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核算原则、口径、价格不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会计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核算一方面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又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劳动费用,如中间消耗的计算要求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而统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发出货物的货款为核算依据;不合格品,会计列为产值,统计则将其剔除等等。会计核算按实际价格计算产值,统计核算则按不变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对未出售的半成品、产成品,会计按成本价格计算,统计则按出厂价格计算;核算方法不同。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都要经过数据搜集、加工分类、汇总整理、分析对比、提供信息等过程,但在具体核算方法上有差别。会计核算是根据会计凭证和复式记帐法,对每一笔业务都连续地加以登记、分类、汇总,会计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随意更改;企业统计核算则通过对客观现象的大量观察,运用科学的估计方法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念;统计核算也采用复式记账法,但在描述各交易主体之间在各种经济活动上的联系时,是从交易的双方分别描述的。而会计核算只是从交易的一方描述企业对外界的交易。

由于上述差别,使得现行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缺乏有机的统一,造成了重复劳动,数出多门。应当统一企业内部核算,以会计核算为主体,辅之以统计核算的内容,拓宽核算的口径,形成企业数据中心,做到数出一门,减少重复性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出,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体制和模式构想。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复合性人才。企业应提供会计和统核算人员学习、深造、交流的机会,使企业能多出些精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复合性人才。是他们在相同方面多结合,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企业的材料核算工作,一般程序是月末由材料物资部门人员,按各自管辖的库名分类整理统计出当月消耗的数据、然后再将此转入企业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按下属的二级单位部门整理分类归集费用,转入企业的二级财务部门后,二级部门财务人员再按下属的车间整理分类归集费用,在这种工作程序中由于重复性工作多,出财务报表的时间拖长,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如能将最初的物资统计部门人员进行简单的财务培训,使费用的分类、整理、进费用工作能在最初一次完成,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从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企业现行的会计工作隶属财务部门管理,而统计工作隶属统计部门管理。管理上的分割人为地增加了会计核算一体化的难度,建议企业建立一个经济核算协调部门,并赋予相应的权力,使其发挥积极协调作用,从而保障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就相融的地方化二为一,减少重复性劳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统一核算标准。统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必须根据原始的基础数据整理出各自所需的指标数值,在指标口径、概念、分类方法等都要统一。同时必须与现行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相一致。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常常是统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费用消耗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对同一种费用消耗,统计部门使用“吨”为核算单位,财政部门使用“公斤”为核算单位;对于某些常用布类,统计部门按“块”为核算单位,财政部门使用“平米”为核算单位等。这些不统一现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造成时间上人为耽误,人力劳动大量浪费。由此应在事先由经济协调部门进行统一规定,避免出现重复转换劳动,也可使报表的可比性增强。

在企业内部,会计统计核算机构统一合作,以会计核算为主体,能使企业会计核算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及时报出各种会计信息,避免节假日大量财务人员加班加点,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报表,及时将编制出财务会计报表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原则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而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经济决策行为,由此来说,作为企业对于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企业将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会计核算,由此便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具体的环境分析,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最优适用标准等,例如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的会计核算方法等。而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无可避免的会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由此来说,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什么因素最终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处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便于补充作为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规范,节省大量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成本。

2当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大环境

2.1会计核算的模式优化,范围扩大

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当前会计核算的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等均丰富了其模式,例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下具有记账凭证、多日记核算等多种形式;会计核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涉及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核算标准尺度扩大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当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在财务报表环节需要按照不同的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显然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于会计人员的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来说极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并从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向管理型会计职能转变。

2.2会计核算的内容丰富,灵活性提高

当前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记账模式为科目编码,而当前的会计科目记账采取的是棋盘式报表体系,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较为显著。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随机核算的处理,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实时定期的核算,而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下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应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仅仅是执行的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但是当进行随机的检查以及核算时便难以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等,不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经济策略,而当前的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当外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适时的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调整。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3.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首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来说,当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以及信息高度共享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不作为影响因素,由此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会计核算方法下对于企业所要传递出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只有切实保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适用的经济行为的准确性,才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群,例如投资者、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具有实时、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由此来说,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性能够便于企业内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效应,便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进行相互合作,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要求开放与智能的属性,其主要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管理内部以及社会的投资者,为此规范性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便于解读以及监督;对于会计核算方案的及时性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必须要强调实时性,由此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的过程,当前的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具备时间价值属性,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3.2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处于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等。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将有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适用性分析,例如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来说,对于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等均有各自不同的有点与缺点,为此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4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4.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法规因素

显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需要符合当前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均进行明确的界定,由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决策,由此来说,在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因素是其中首要的地位,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另外会计中收入费用配比、稳健以及客观等相应的原则是进行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之一,会计原则的相关性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因素,由此可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适用性评价标准。

4.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

对于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潜在因素来说,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企业的潜在承诺来说,对于潜在承诺是企业在日常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与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合同关系维持,由此这样的潜在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在具体的合同中进行标定,由此存在对销售客户的承诺、对供应商的承诺、对于职工的承诺以及对债权人的承诺等,例如对于销售客户的承诺来说,主要涉及到持续的供货与服务能力以及特定的经济水平,对于供应商的承诺群体来说,包括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或者服务的持续需求等;另外对于信息披露因素来说,企业的治理环境下需要保持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环境的高度统一,由此来说会计作为公司治理权责与义务联系的核心纽带,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客观反映能够代表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便是财务报表,通过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而外部的治理环境,例如外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下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4.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其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首先就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股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式以及折旧处理方法等均会导致股票价值的变化,由此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企业的融资经营成本来说,如果物价的上升存货水平下降,直接会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进入低成本的存货层,从而导致财报中盈余和税收的支出都相应增多,由此来说,面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需要在日常支出与经营收入之间进行衡量分析,而同样对于企业进行融资行为时,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的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均导致最终财务数据的不同,为此银行等机构设定自己针对的会计核算方案标准加以强制实施;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所得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执行的是低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案,由此来说能够降低缴纳所得税,例如采取加速折旧法的计提折旧处理等。

5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一而足,而当前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及时性准确以及规范才是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针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因素、潜在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现状的因素,其中法规方面包括会计准则法规以及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而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需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惠.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0-12.

[2]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124-126.

[3]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148,150.

[4]孙长峰.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与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2014(5):92-94.

[5]张卓.股权投资程度与投资核算方法选择———基于国际会计准则标准[J].财会月刊,2014(7):7-9.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对策

一、前言

会计核算主要是由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两个组成,具体而言,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的附表;相关附表又可分为利润分配表、分部报告以及担保余额变动表等。物价的变动将对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会让历史成本以及币值稳定预测情况的真实性无意义,进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降低,因此也给会计核算招致许多疑难问题,因此,寻求正确的方法或者途径来减少甚至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会计核算情况能如实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已经成为了以会计为核心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做进一步地探究和分析。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物价的变动,必定将会对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会计理论带来的影响。若不进行传统会计模式的变革,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目标产生冲击。其次,表现为对会计实务的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币计量的冲击。

货币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其含义有两种: 一是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度量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业务;二是货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纸币的出现以及广泛使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相关的货币政策进行经济干预,那么,货币价值就必然会因此而出现变动。币值不变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前提,它与经济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当物价出现持续上涨或者下跌时,传统的会计模式下的货币计量,即币值不变的假设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历史成本原则,其计量的前提条件是物价的稳定,而当物价出现持续上涨或者下跌时,在历史成本的计量前提之下,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导致了企业资产中所获得的实际成本和现行成本完全不符,进而影响了会计报表计量的真实可靠性。此外,将通货膨胀期间获得的收益和前期所取得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会计核算的误差就比较大,造成企业利润虚增的现象。所以,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对财务会计目标达成造成阻碍。

(3)对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冲击。

会计目标的合理化能够给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以助于科学决策的实现。但另一方面,物价变动容易对会计计量的属性造成影响。会计信息和经济现实相脱节,进而会大大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会阻碍会计目标的尽快实现。

三、物价变动影响的消除对策。

(一)局部调整法。

所谓的局部调整法,就是在不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的前提下,为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而对会计信息做局部的改善。它主要着力于某一类资产的价格的变动,改变资产的计价方式,从而减少甚至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此种方法具体包括: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定期重估价法、实行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等。

(1)加速折旧法。

所谓的加速折旧法,即是对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具体而言,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其早期计提还比较高的折旧费用,并按照逐年递减的原则,那么,在固定资产的早期,能够以比较高的折旧和收入配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能够让企业尽快收回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但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属于历史成本的范畴,加速折旧法并未彻底解决实质资本的维持问题,这是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2)固定资产定期重估价法。

企业如果对固定资产做定期的重新估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现行的价值,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是现行的成本报价,也可以保证利润表之中,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折旧费用正是当期的成本,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以保证。

(二)全面调整法。

全面调整法是相对于局部调整法而言的,它通过改变现行的会计模式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即消除了历史成本会计,用物价变动会计取而代之,进而达到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的目的。一般而言,会计计量单位包括有名义的货币单位及不变购买力单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了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会计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模式和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

(1)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会计模式。

这种会计模式又可称为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或者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的计量依然属于历史成本,但不同的是,其计量单位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此种会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报告的过多的影响。

(2)现行成本/名义货币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它计量的是现行成本,其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单位。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各个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现行成本能够更好地反映个别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现行成本的多少正是企业所关注的问题,因此,采用现行成本模式能够为此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会计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会计核算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参差不齐,而在历史成本原则下,会计核算无法对物价变动做出及时正确的反映,进而会导致资产、收入、负债、费用以及利润等的计量不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针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实施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的。以上采用的局部调整法和全面调整法均各有优缺点,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下,有效地降低甚至是消除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总体而言,其消除对策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核算的投入力度,在体制上彻底地完善它。

参考文献

[1] 陈谋达. 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8)

[2] 朱炜.

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J]. 特区经济. 2007(10)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原有内容和发展历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服从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则。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本身的会计工作具有会计工作的基本形式。但由于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行政部门会计核算制度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制度,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正在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建设趋势。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根据我国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和形势逐步调整。

(一)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立之前,我国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我们将改革之前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统称为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

在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进行资金的周转,主要靠国家财政进行相关款项的划拨作为资金流入,而资金流出过程也基本不需要考虑成本和盈亏状况,只需要在国家预算工作框架范围内,进行资金的报领和使用即可完成。此时由于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功能作用相互交叉,人员编制区别相对模糊,因此两者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基本相似。一些需要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当中由于缺少独立核算的意识,并采用行政机关的会计处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滞后,或改革不完善的现象。财务核算制度本身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直接推进了我国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分离和改革。1998年之后,国家逐步进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与行政部门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根本性的区别。行政部门本身急需要用财政活划拨款项的报领使用核算制度,而事业单位逐步进行企业化改制,将应当进行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化程序的部门转变为企业以此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这一时期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建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过程当中开始侧重考虑成本和收益因素,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逐步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靠拢。但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过程本身牵扯的范围较广,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不同,因此具体措施和内容也将产生显著的差别。部分没有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继续参考行政机关的会计核算模式来制定会计核算制度。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洗礼,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制度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安排,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具有了相对规范而有相互独立的制度安排。行政部门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现状,可以通过与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对比进行说明。

(一)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现状

我国各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采用针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准则。该准则的基本内容涵盖基本的会计核算内容,准则中要求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根据会计要素的经济内涵,设立相对应的会计科目,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当中采用的会计假设及一般原则与企业会计大致相同。

由于行政单位本身具有的资金流入,直接来自国家预算和资金支出,不考虑成本因素而注重社会性因素的原因,我国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具有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的自身特征。首先,行政部门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当中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以便于中央统一预算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详细的监督和管理。其次,在会计要素的设置当中,一般企业会计主要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基本要素。而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当中,主要要素项目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要素。其中会计要素的不同反应了政府会计工作当中,没有利润分配环节、不涉及所有者权益问题和注重财政使用的公益性的特征。最后,在其中的汇总表当中,相对企业会计而言,政府的会计核算本身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只检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并以决算的形式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政府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需要服从于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我国的国家机关作为人民意志的执行者而存在,政府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过程和会计核算过程,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目标,应当始终同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加以区别。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事业单位与政府相类似,更加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经过对事业单位的逐步改革过程,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进行企业化经营,进行盈利性项目的运作。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具有相对于行政本门会计而言与企业会计更多的接近性。

首先,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定上,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部门会计基本保持一致。事业单位由于大多数与国拨项目,因此并不设立所有者权益一项。主要会计科目依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项目进行划分。

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制度的原则当中,具有更加类似于企业的会计内容。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进行企业化经营,因此需要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市场运行状况的快速变动进行及时的适应。但是在不进行生产经营,不追求经济效益的部分,事业单位依然采用和行政部门相同的会计计量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经营项目和单纯的社会工作项目进行分类处理。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的介于企业和行政档位之间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将自身的经营或服务项目进行明确划分。应当属于经营性项目的应当采用企业式会计核算模式,具有较强社会性的社会服务项目,应当采用与行政部门相类似的会计核算制度,采用与行政部门相类似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是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经济单位,采用企业式的会计核算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J].财经界,2010第3期

[2]郑敬枝.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第15期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价变动 会计核算 影响 对策

会计核算主要是由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两个组成,具体而言,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的附表;相关附表又可分为利润分配表、分部报告以及担保余额变动表等。物价的变动将对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会让历史成本以及币值稳定预测情况的真实性无意义,进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降低,因此也给会计核算招致许多疑难问题,因此,寻求正确的方法或者途径来减少甚至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会计核算情况能如实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已经成为了以会计为核心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做进一步地探究和分析。

一、物价变动的定义与分类

1.物价变动的定义

物价,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即商品或者劳务价值在货币上的表现。一定单位的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或者换取劳务的数量就是货币的购买力。当物价上涨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或者换取的劳务数量相应地就会减少,那么,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反之,则货币的购买力就上升。通常而言,这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就被称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的分类

(1)就变化范围来分,物价变动包括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综合变动表露的是货币单位价值的上升或者下降。而特定变动则表示的是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综合变动与特定变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就变动方向来划分,物价变动有物价上涨及物价下跌两种。在同一个市场中,现行的商品价格或劳务价格比它们以往的价格高,称为物价上涨;反之,则称为物价下跌。而在特殊情况下,物价的持续且较大幅度的上涨,就称之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物价的变动,必定将会对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会计理论带来的影响。若不进行传统会计模式的变革,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目标产生冲击。其次,表现为对会计实务的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币计量的冲击

货币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其含义有两种: 一是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度量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业务;二是货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纸币的出现以及广泛使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相关的货币政策进行经济干预,那么,货币价值就必然会因此而出现变动。币值不变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前提,它与经济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当物价出现持续上涨或者下跌时,传统的会计模式下的货币计量,即币值不变的假设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历史成本原则,其计量的前提条件是物价的稳定,而当物价出现持续上涨或者下跌时,在历史成本的计量前提之下,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导致了企业资产中所获得的实际成本和现行成本完全不符,进而影响了会计报表计量的真实可靠性。此外,将通货膨胀期间获得的收益和前期所取得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会计核算的误差就比较大,造成企业利润虚增的现象。所以,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对财务会计目标达成造成阻碍。

3.对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冲击

会计目标的合理化能够给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以助于科学决策的实现。但另一方面,物价变动容易对会计计量的属性造成影响。会计信息和经济现实相脱节,进而会大大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会阻碍会计目标的尽快实现。

4.会计报表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物价的大幅度变动,导致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的有效性丧失,进而导致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这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具体而言,历史成本会计以开展业务时的历史成本、计量、报告资产以及负债等项目为标准,但实际上,各项业务开展的时间、物价指数、货币购买力均是不同的,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集项目的真实性降低。而在利润表中,历史成本会计的收益确认采用配比原则,但是实际上,由于收人是当期才实现的, 但成本或者费用是依据历史成本结转而来,因此,配比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性,特别是自物价出现大幅度的变动时,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的差值会更大,那么,绘制的利润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处于虚增状况,所缴纳的税比实际应缴的要多,这样会降低企业的财力,企业很可能将因此而丧失存货以及资产能力, 进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5.无法反映投入资本的情况

企业净资产的确认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资产、收入、负债、费用以及收益等。各项须采用分期计量的方式,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之下,各个会计核算期间的货币价值以及资产价值都有差异,所以,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投入资本的保持状况。此外,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更大的收益,而获得收益的前提是资本的保全,但实际上,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价值比现时价值要低,出现虚增收益的现象,因此,要缴纳的所得税以及支付股利就比实际应缴的要多,那么,必然将出现虚盈实亏的状况,不利于企业的提升。

三、物价变动影响的消除对策

1.局部调整法

所谓的局部调整法,就是在不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的前提下,为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而对会计信息做局部的改善。它主要着力于某一类资产的价格的变动,改变资产的计价方式,从而减少甚至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此种方法具体包括: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定期重估价法、实行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等。

(1)加速折旧法

所谓的加速折旧法,即是对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具体而言,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其早期计提还比较高的折旧费用,并按照逐年递减的原则,那么,在固定资产的早期,能够以比较高的折旧和收入配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能够让企业尽快收回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但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属于历史成本的范畴,加速折旧法并未彻底解决实质资本的维持问题,这是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2)固定资产定期重估价法

企业如果对固定资产做定期的重新估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现行的价值,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是现行的成本报价,也可以保证利润表之中,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折旧费用正是当期的成本,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以保证。

(3)实行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

许多企业已耗的资产补偿不足,于是针对这一问题,实施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即通过为资产负债表之中的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构建物价准备金制度,能够用此非货币性资产的物价指数对其价值进行重估并从中提取出一定的准备金,将其增值的部分计入到资产价值变动准备项目之中。

2.全面调整法

全面调整法是相对于局部调整法而言的,它通过改变现行的会计模式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即消除了历史成本会计,用物价变动会计取而代之,进而达到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的目的。一般而言,会计计量单位包括有名义的货币单位及不变购买力单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了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会计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模式和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

(1)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会计模式

这种会计模式又可称为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或者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的计量依然属于历史成本,但不同的是,其计量单位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此种会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报告的过多的影响。

(2)现行成本/名义货币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它计量的是现行成本,其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单位。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各个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现行成本能够更好地反映个别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现行成本的多少正是企业所关注的问题,因此,采用现行成本模式能够为此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3)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

此种模式是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与名义货币模式相结合而成,它一方面计量现行成本,另一方面以一般购买力货币作为其计量单位,因此,可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以及个别物价变动的所带来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扩大会计表披露的范围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由于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的,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而这一原则使财务报表仅仅能够反映已获取的收入及已花费的费用等历史性的信息,而实际上由于当今是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率较之以前,大大提升,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强,而目前的会计报表却没有披露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这样就导致了报表的真实性降低,为此,实现表外披露,进一步增加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会计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会计核算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参差不齐,而在历史成本原则下,会计核算无法对物价变动做出及时正确的反映,进而会导致资产、收入、负债、费用以及利润等的计量不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针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实施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的。以上采用的局部调整法和全面调整法均各有优缺点,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下,有效地降低甚至是消除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总体而言,其消除对策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核算的投入力度,在体制上彻底地完善它。

参考文献:

[1]陈谋达.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8)

[2]胡燕玲.浅谈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4)

[3]朱炜.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J].特区经济. 2007(10)

[4]陈丽娇,朱蕾.论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与模式选择[J].经营管理者.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