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1篇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重视对于特殊人群的教育问题,特殊教育已成为衡量国家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河北省特殊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社会的重视得到了改善和关注,但也存在经费短缺、城乡分布失调、专业开设少、课程结构单一、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偏低等问题,如何拓宽特殊学生的人生路径,如何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现存在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专业化

0引言

2010年,我国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1]。但特殊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城乡分布失调、职业教育师资少且学历、专业素质水平偏低、开设专业少且欠缺合理性、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如何使残障学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拓宽就业领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其提升自信心与生活质量,并最终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

1特殊教育基本情况

特殊教育是针对身心发育异常运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设备对特殊人群进行的教育。包括“缺陷教育”和“残障教育”。早期的特殊学校多由外国人建立,后来开始有些聋人和关注聋人教育的人士开始创办针对于聋人的特殊学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开展了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使得残疾人群的教育覆盖面渐广。

1.1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针对盲聋哑的学生来讲,不仅有政府、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的教育学校与培训机构,还有群众团体、个人成立的学校。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2010年增加294所。2015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9个,在校生7488人,其中聋生6191人,盲生1297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00个,在校生8134人,毕业生5123人,其中376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850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而河北省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2个,在校生661人;其中聋生446人;盲生215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4个,在校生249人,毕业生177人,其中4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33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203个,其中残联兴办45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158个,25242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7-8]。在高中教育阶段,全省特教高中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职业能力培训,如张家口特教高中开设了盲人按摩中专班,石家庄市特教高中开设了计算机、美术、服装裁剪的技能培训班。截止目前全国仅有18所高校可以接收来自特殊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且大多限于美术与服装裁剪、计算机、按摩等常规专业。对于专业如机器人、快速制造、机电设备与维修等需投入较大资金、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几乎没有开设的学校。

1.2师资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顺应世界教师教育发展大环境,确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实践层面推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因其教育对象本身的复杂性,需要有更贴近教育对象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能力的提升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但据调查发现,2014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有4.8万人,其专业化水平却显然适应不了当前形势,表现为学历层次不高,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3.4%,学历专业以非特殊教育后进修为主,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仅占1.8%,专业素质水平一般,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专业态度,其次为专业知识,水平最差的为专业技能,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限,那培养的特殊学生未来堪忧。特殊教育的教师近几年的整体增量变化较大,截止2011年特殊教育教师总量已超过5万人,但其稳定性不强工资待遇低,且整体的数量与特殊学校及儿童的增量差距还很大。

2发展现状

在走访的河北省30所特殊教育机构与学校中,除特殊教育学校外的教育机构很少有政府专项资金,大都依靠活动募捐和社会民间力量集资,但也杯水车薪,若特殊儿童单独上课感统及语言训练课一节40元(20min),肢体训练一节40元(30min),这项费用为很多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农村家庭,大都依靠农种维持生计,而一般教育机构大都在城市,若加上食宿,家庭支出与收入严重失衡,所以很多农村家庭的特殊学生在家里得不到教育。部分特殊教育机构的学习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相较于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条件和资金方面要有优势的多,但也存在专业与课程过于单一,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有限、不稳定等问题。

3针对特殊教育现状的建议

3.1完善和修改专业与课程

目前我省的特殊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设置特点为投入资金少、就业前景一般且多年不变,使得这些特殊学生即使学到了学校所教授的技能,却也只能在最底端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作为特殊学生的培养摇篮,应采取以人为本、分层教育、院校合作、资源共享的方法,要从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人员的分配上合理研讨,对于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要分层因人而教,同时利用教育优势,连同有职业特色的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提升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实践技能,提升社会地位。

3.2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所面对的是特殊群体,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大众体,二者相较而言,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上较难引起关注,工作难度也要大于普通教师,随着教师岗位的年轻化特征,在待遇同等的前提下,很多师范毕业的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往往不愿选择此类,而在特殊教育机构中,特教的流动性更大,很难留住人才,建议在政策导向上,改善现有特殊教育相关制度和政策,为合理配置专业师资、改善现有师资缺编情况提供政策前提。

3.3联合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合作

目前职业院校发展迅猛,从人才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都较为灵活和适应社会发展,但随着学生生源的紧张,很多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也出现危机,特殊教育可以利用机会寻求合作,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特殊学生,利用其师资及资源优势、实验实训条件,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专业不合理、课程单一、教学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4结语

特殊学生是一群不在大众视线的群体,他们有梦想,也有追求,这些梦想和追求需要依靠特殊教育来实现,因此特殊教育要顺应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勇于开拓创新,同时也需政府加大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的关注,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培养特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其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

作者: 刘秋红 刘宝静 张琳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王雁.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6-239.

[3]赵宵逍.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60-61.

[4]赵巧云.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7(3):62-66.

[5]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3-7.

[6]王雁,王志强,朱楠.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3-8.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6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十章“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中明确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的影响与制约。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三所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一、黑龙江省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一)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据调查显示,我省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现存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师生配比等方面不合理的现象。首先,很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是由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专业老师来担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其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年龄跨度较大,45岁以上老教师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据了教师总数的大部分,35岁――45岁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出现了“断档”的现象;再次,师生配比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

(二)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人才培养是面向一线机构为主,所以人才培养目标比较一致:本专业培养具有特殊教育专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特殊儿童早期康复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特殊儿童基础教育、早期康复和心理辅导的基本能力与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各校都做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以黑龙江幼专为例,其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完善“一主线、两融合、多渠道”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即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

“两融合”: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

“多渠道”:是知识获得多渠道和就业多渠道。

(三)就业情况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本科层次毕业生从事特教相关工作的占就业人数的82%,专科层次的占78%。从工作内容上看,从事特教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中,47%从事自闭症、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等儿童的教育工作,33%的毕业生从事听障儿童的教育工作;其他20%的毕业生分别从事其他类别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或是残疾人联合会、社区等相关部门工作。从就业去向上看,有43%的毕业生留在省内工作,有57%的毕业生选择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外城市工作。

二、特殊教育专业建设设想

(一)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生师比不合理、年龄两极分化以及部分教师一线机构工作经验不足等困境,提出建议如下。

1.调整师资数量,优化生师比

抽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特教专业生师比为12:1,显著低于教育部所规定的18:1的要求。这既导致教师工作量不足,又制约了教师的使用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严格控制师资队伍总体规模,扩大招生数量,提高生师比和办学效益。

2.完善师资进修方案,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据调查显示,在特教专业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特教专业训练,使得本专业师资专业化水平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师资进修方案来提升师资专业化水平。第一,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分批次、有计划地将教师选派到一线机构,深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第二,学校应秉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构建起个性化、终身化的多元培训模式。第三,师资培训要摆脱以往流于形式的弊端,要做到实效第一,真正起到提升教师各方面素质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师资培训质量督体系,师资培训的质量监督既要有结果的考核监督,也要有培训过程的监督。

3.加强教师跨专业合作

鉴于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加之研究趋向多专业整合的形势,应强调0-6岁学前特殊教育,加强多专业教师的合作。可以考虑成立特殊教育研究所,将学前教育、教育学、特殊教育、心理学、医学等专业教师纳入其中,集中力量,形成研究特色。

(二)人才培养改革

1.加大对特殊儿童早期康复师资的培养力度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学者、家长的认可,与此同时,行业对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康复师资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也逐年提高,这也就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社会需求。以自闭症儿童为例,二十年前,自闭症的出现率是千分之一。随着时展,全球各国的自闭症出现率皆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一百六十四万人。中国残联的统计则显示,2012年,我国某些地区的自闭症出现率已攀升至近百分之一,仅在各类机构学习的自闭症儿童就有1.1万人。由此可知,自闭症儿童数量的激增将导致对特教师资需求的突发性增长。

二是行业现状。据调查显示,全国50多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往往是按障碍类别划分专业方向;此外,各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缺乏对康复训练师资的关注,行业内也缺乏较为专业的早期康复机构。以自闭症为例,1988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最早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1993年,第一家由家长开办的民办机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目前,国内训练机构大约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需求。有登记的各类型训练机构约七百多家,由医院和政府部门开办的寥寥无几,超过90%的机构由家长开办,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自我拯救。另外,各机构收费差异过大,高的甚至需要每月近万元。面对行业乱象与社会需求,高校有责任加大康复师资的培养力度。

三是就业现状。黑龙江省共有公立特教机构79所,此外还有残疾人联合会和儿童福利院下属的特教机构以及私立机构。随着特殊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三早”理念的提出,这些机构相继开设了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康复部或是康复班级,而专门培养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师资的院校却寥寥无几。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师资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是师资力量。世界各国学者的特殊儿童早期康复研究结果均显示,特殊儿童康复是需要特殊教育、心理治疗、医学康复、常规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合作实现的。所以,这就要求其康复师资具备以上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时代需求的特殊儿童早期康复教师,就必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完善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素养,以满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康复师资培养的需求。

2.持续推进课程建设

一是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鉴于基础课程开设的现状,进一步规范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必修课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学习领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领域。专业理论学习领域开设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康复概论等课程。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如: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等。教育实践课程,如: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技术等。及教育科研类课程,如:特殊教育科研方法等。

在选修课中,人文素养选修课增加特殊教育职业道德等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行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选修课中按障碍类型形成关于这一类障碍的课程群,可供对某类别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选择和学习。如针对听觉障碍,安排听觉统合训练、康复听力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等。学生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意向选修这些课程。

二是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作为主要培养一线特殊教育机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院校,其优势应在其实践技能的掌握。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使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实现合理配比。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在模拟实训和一线见实习两方面加强。建议部分课程每周都有模拟实训,学生每两周有半天的时间到特教一线机构进行见习、实习。

(三)招生与就业改革

1.招收残疾人大学生

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绥化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本科院校,且2013年9月将迎来第一批残疾人大学生。黑龙江省专科层次院校特教专业招收残疾人大学生项目目前仍属空白。残疾人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社会团结、稳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2.加强职业认同教育

目前,由于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不全或者一些观念上的偏见等,使得黑龙江省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调配的学生专业认同感较差,不仅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甚至可能阻碍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因此,对这类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应加强职业认同教育。

3.市场导向――指导就业

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与培养也应该顺应市场需求,针对于特殊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医学康复、早期教育康复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现状,各高校应合理配置资源,开设相应的方向课,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努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特教专业毕业生,促进特教专业学生学以致用。

4.就业途径应西移、下移

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年鉴》,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相差非常大,发达省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显著多于欠发达、落后的省份。这一方面说明全国的特教专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特教事业发展空间大,需要引进特教人才多。对于黑龙江省特教专业毕业生来说,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将有更大施展本领的舞台,容易得到重用。因此,特教专业学生应改变观念,积极支援西部建设,响应国家号召,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也解决了特教人才流失的问题。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盲人按摩专业;发展现状;思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direct link to the special education market and the education of workers form new requirements. To 2006 only,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China's total of 1605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which enrolled 4.15 million students are blind, and 95% of the blind are engaged in the massage profession.

【Key words】Special education; Blind massag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6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43-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特殊教育这一直接衔接市场与劳动者的教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至2006年止,据统计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其中就读的盲人学生有4.15万人,而95%以上的盲人均从事按摩专业。盲人按摩作为湖南省特殊教育中的骨干专业,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获得持续性发展和更大的市场生存空间?这是值得我们探索、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只有200多年的历史①,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吃惊,它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教育领域。特殊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残疾类别,虽然数量庞大,但他们从事的专业极为单一,专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就是视障残疾。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这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例新的盲人。至2006年止,据统计我国就读的盲人学生仅有4.15万人,而95%以上的盲人均从事按摩专业②。

一、盲人按摩专业发展现状

(一)盲人按摩专业的蓬勃发展与其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盲人因视觉受限,他们主要通过声音、触觉来感知世界,很多工作受到限制;而按摩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长处,他们可以通过手指触觉感知病人身体的变化,也可通过声音和顾客交流,了解病情,因此按摩行业成了盲人最主要的谋生途径。以我省为例,湖南省共有33万视障残疾人,从事盲人按摩行业群体庞大,2010年全国首次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开考,湖南考区共有284人参考,参考人数为全国之最。由此可见,庞大的群体选择共同的行业,势必促使盲人按摩专业的发展。

(二)盲人按摩专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以市场经济为向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当我们的口袋逐渐鼓起来的时候,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休闲便成了都市人的新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保健按摩行业则迅速发展,市场为盲人按摩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在各个特殊教育学校或盲人学校中,按摩专业孕育而生,并茁壮成长,为市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尤其在我校,前身为湖南省盲人按摩培训点,盲人按摩专业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盲人按摩培养基地,担负着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培养高级按摩师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任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扶植,促使专业发展。

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大陆约有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155.45)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高中阶段特教学校224个(含成人职业教育机构),在校生1.6万人。高等特教学院(专业、班)10个,在校生4000多人,523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上线残疾考生录取比例达90%以上。各级残联举办残疾人教育与培训机构1044个,59万残疾人接受了培训③。2008年,教育厅下文减免中职学校学费,使大批经济困难的盲人有机会到特校深造,学一技之长以谋生,不仅成为盲人按摩专业发展的生源力量,而且减轻了社会的负担,甚至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二、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盲人按摩专业名称受限。

随着国家对学校各专业名称管理的规范化,教育部2010年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来规范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和技能培养方向,对医学类的要求较高,中职学校与医学挂钩的专业名称一律不准设置。例如,我校盲人按摩专业由以往的“针灸推拿专业”名称改为“社区服务专业”,但课程设置却一如既往,换汤不换药。专业名称的更置似乎掐到了七寸,宛若大家闺秀沦落歌舞般难堪,紧接着便是社会的连锁反应,招生时社会对本专业的不理解,教师必须进行苦口婆心的解释;招工单位对学生学习专业的质疑;甚至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资格参与全国盲人按摩医师资格考试等。显然,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医学专业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若无改变,必将窒息而亡。

(二)现有课程体系不完善。

盲人按摩专业虽发展时间较长,但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不尽完善。全国相比而言,十几所特殊教育学校所用教材不一,学时长短不同,甚至学制各异。这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连续性不强,知识体系不完善,导致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影响专业的发展。

(三)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偏差,缺乏专业品牌。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对盲人按摩技术要求的增高,有力鞭策着盲人按摩专业的发展,由以前简单的短期培训就能上岗的模式逐渐演变为学制三年的全日制学习。专业建设、课程设置逐渐规范;按摩诊所虽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但在市场经济巨浪的冲击下,小型的按摩店迅速被挤垮,市场亟待按摩的专业品牌。因此,虽然按摩专业的定位已经较明确,但却急需把握市场规律,专业建设分支化,细致化,着力于重点课程,打出自己的品牌。

三、专业发展思考与趋势

(一)正确设置专业,打造品牌。

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核心力的体现,开好专业、开对专业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曾经说过,“学校的专业数量决定着学校的规模,确实需要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开‘超市’,但在职业教育谋求特色发展的今天,在专业建设上要开‘专卖店’,因为只有‘专卖店’的商品才有质量,才有品质,才有特色。”就盲人按摩专业而言,可根据盲人的特点,按照“扶强”、“扶需”、“扶特”的原则,以按摩为主线,分保健按摩和治疗按摩 ,进行专业调整,,打造品牌“专卖店”。

(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其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多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可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加强软件建设,配备优秀的教学队伍。

优秀的教学队伍是专业发展的灵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曾经说过,“不是不仁慈,而是不知道”,对盲人教育(包括其专业的发展)不是社会不愿给予帮助,而是缺乏对其的了解,因此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决定专业发展的关键。

(四)结合市场,发展专业,校企共存。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尤其是盲人学习按摩,为谋一技之长,其最终目的是回归社会主流,养活家庭,服务社会。因此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其谋生的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故专业的发展一定要深深植根于企业中。例如江西盲人按摩学校就是成功的案例,以学校为主体,真正意义上做到校企共存,学校有医院,医院在校中。学生白天上课,晚自习可上医院实习,这样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学校创造了效益,可谓双赢。

总之,目前特殊教育中盲人按摩专业发展虽然困难重重,但有巨大的发展市场,只要我们“伯乐识马”,捕捉市场信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定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路得•特恩布尔著,方俊明、汪海萍等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册)第三版,2009年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4篇

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石河子市共13个地州市的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合计发放问卷354份,回收354份,回收率100.0%;剔除未作答题目占1/4以上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90.4%。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为:男74人(23.1%)、女246人(76.9%);汉族223(69.7%),少数民族97(30.3%);任教学段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的人数分别为22(6.9%)、181(56.6%)、84(26.2%)、33(10.3%)。2.2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新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师学历教育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非学历教育情况。其中,第一部分共有10个项目,主要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教龄、特教教龄、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区、编制、职称和所教年级;第二部分共有6个项目,主要包括:初始学历级别、专业、毕业院校类别,当前学历级别、专业、毕业院校类别;第三部分共有7个项目,主要包括:培训级别、次数、内容、效果、问题、影响与需求。问卷调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接受过培训的主试主持实施。为了保证作答的真实性,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并当场收回问卷。使用自编访谈问卷对新疆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共有60余名特教教师参加了访谈,内容包括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内容、次数、级别、成效、影响因素及培训需求等。访谈所得信息依据问卷结构进行归类,在后续分析问卷结果时参考访谈内容进行一些补充说明。

2研究结果

2.1特殊教育教师的年龄、教龄和特教教龄现状

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四个年龄段中,人数最多、比例最大是30岁及以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人数达到124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的38.8%。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比例呈不断下降的态势(见表1)。对教龄和特教教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龄、特教教龄在5年以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人数最多、比例最大,分别有100人和150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总数的31.3%和48.4%,教龄、特教教龄在11-20年以下的教师人数及比例次之。特教教龄在6-10年、11-20年、≥21年段的教师比例均低于教龄在这三个段的教师比例,但特教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比例却远远高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两者的差异达到17.1个百分点(见表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年龄、教龄和特教教龄的现状表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有相当比例的特教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岗而来,这既显示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也昭示着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2.2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教育

经统计分析,发现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始学历以高中及中专为主,这一学历的教师有129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总数的40.3%;因高学历教师人数较少,在统计分析时将硕士学位教师与本科学历教师合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这部分教师仅有82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25.63%,其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无一人。为检验初始学历教师与当前学历教师人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行了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cNemar变化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Z=-12.367,P<0.001,这说明教师们都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检验每种学历教育的人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一步分别对两种学历中的人数进行了检验。通过对初始学历的人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2(2)=10.43,P<0.01),发现三种学历结构的人数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高中、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人数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对当前学历的教师人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2(2)=201.08,P<0.001),结果发现三种学历教师人数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及以上人数要显著高于大专、高中、中专学历人数,具体表现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变成了以本科学历为主,这一学历的教师有218人,占有效样本的68.1%,和初始学历时的本科学历教师比例(25.63%)相比提高了近43个百分点;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86人,26.88%)和初始学历时的专科学历教师比例(109人,34.06%)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学历教师比例(15人,4.69%)和初始学历时的高中及中专学历教师比例(40.3%)相比下降了近36个百分点,硕士学位教师有1名,实现了零的突破(见表3)。本研究样本中,获得学历提升的特殊教育教师共有187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58.44%,超过了一半。对不同学历特殊教育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及中专学历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人数最多、比例最高,有114人,达到84.4%;大专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人数和比例次之,有73人,达到67.0%,本科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比例为零(见表4)。通过对初始学历与教师接受学历提升进行相关分析(r=0.602,P<0.001),结果发现初始学历与教师接受学历提升呈显著正相关,即学历越低越接受学历提升教育。在专业类型上,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始学历专业同当前学历专业存在着显著差异。初始学历专业为普通教育类、特殊教育类和非师范类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58.6%(188人)、20.1%(64人)、21.2%(68人),其中教师人数最集中的前五位专业分别是特殊教育(53人,16.7%)、中文(36人,11.2%)、学前教育(21人,6.5%)、信息技术(18人,5.5%)和医学(16人,5.0%)。在接受学历教育、取得当前学历后,教师的专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当前学历专业为普通教育类、特殊教育类和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变为77.2%(247人)、7.1%(23人)和15.6%(50人),教师人数在前五位的专业变成了中文(94人,29.5%)、特殊教育(24人,7.6%)、小学教育(16人,5.0%)、数学(14人,4.4%)和医学(14人,4.4%),普通教育类学历专业(尤其是中文专业)的教师比例大幅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

2.3特殊教育教师的非学历教育

表5数据显示,本研究样本中,绝大多数的教师(271人,84.69%)都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其中,接受过1-2次教育的教师人数最多,有167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52.19%,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教师还有49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15.31%。特殊教育教龄也与教师的非学历教育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01),教龄越长接受的非学历教育的次数越多。我们具体分析发现:特教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未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最高,占这部分教师的五分之一,接受非学历教育的次数也以1-2次为主(93人,占这部分教师的60%);特教教龄在6年及以上的教师接受3-5及5次以上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机会要更多一些(见表5)。经统计分析,发现本研究样本中,接受过自治区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最高(55.3%),接受过国家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次之(20.3%),接受过校级、市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都比较低,分别为13.8%、10.6%(见表6)。对非学历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教师(229人次,占被调查有效样本的71.6%)接受的是特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接受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师有130人次,占被调查有效样本的40.6%。本研究有效样本中,认为自己在非学历教育中收获很多的教师比例最高(205人,64.0%),有24.7%的特教教师认为非学历教育效果一般,有10%的教师感觉所接受非学历教育对自己帮助有限或不明显,还有1.3%的教师反映所接受非学历教育对自己没有帮助(见表7)。对非学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被特教教师排在前四位的问题是:“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192人次,60.0%)、“教育方法偏重于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和体验”(135人次,42.19%)、“培训次数太少”(124人次,38.75%)和“培训计划一刀切”(81人次,25.31%)(见图1)。还有少量教师认为“培训次数太多(11人次,0.03%)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制约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专业指导”(222人次,69.4%)、“缺乏经费保障”(166人次,51.9%)、“没有充足的时间”(125人次,39.1%)、“缺乏良好的环境”(102人次,31.9%)、“其它”(10人次,3.1%)。在未来的非学历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最迫切希望学习的前五项内容分别为:特殊儿童心理辅导(197人次,61.6%)、康复知识技能(188人次,58.8%)、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经验(153人次,47.8%)、现代教育技术(120人次,37.5%)、学习学生管理的理论与经验(118人次,36.88%),特殊教育前沿理论(112人次,35.0%)、国外特殊教育形势与动态(85人次,26.6%)和特教研究方法(67人次,20.9%)排在第六、七、八位(见图2)。

3讨论

3.1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总体成效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通过学历教育,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资格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先天不足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已由当初的以高中和中师为主(40.31%)转变为目前的以本科为主(68.13%),这一比例和北京市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比例(73.1%)[9]相比虽然还低5个百分点,但和全国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比例(58.4%)[10]相比却已高出近十个百分点。从专业化水平来看,通过非学历教育,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特殊教育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而言虽然比较年轻,而且有大量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岗过来,但84.69%的教师都接受过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该比例已基本接近全国接受过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90%)[11]。从非学历教育的级别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所接受的非学历教育层次比较高,主要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其中:接受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占到20.3%,超过五分之一,接受自治区级培训的教师占到55.3%,超过一半,这两部分教师加起来比例达到75.6%,该比例远超过全国接受过省级和国家级培训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15.2%)[1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级别比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新疆充分利用了国家和地方教师继续教育的大平台,尤其是“国培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政策和对紧缺薄弱学科的倾斜政策[13],二是新疆自治区出台并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规划,搭建起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专有平台[14]。这表明,国家及新疆自治区政府“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促进了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说,国家和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指导和实施责任,对于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

3.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奋进背后的省思

从研究结果来看,不同学历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显示出初始学历低的教师比初始学历高的教师学历提升比例大的趋势,其中初始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学历提升的比例低到零,致使新疆硕士学位特殊教育教师只有1人,比例仅为0.3%,该比例远低于全国硕士及以上学历特殊教育教师比例(5.0%)[15]。新疆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的高比例与硕士学位以上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比例之间的悬殊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教育奋进的成效,可能更多地源于教师资格达标硬性要求下教师出于对“外炼”的职业资格功利的考虑,但教师“内修品格”的意识却并未被唤醒与激活[16],这显示出学历补偿时代后,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缺乏状态下,新疆特殊教育面临教师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专业自主发展困境。从学历教育的专业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存在着专业发展的迷思。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中,初始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本来就比较低,只有16.7%,该比例几乎是全国初始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31.9%)的一半,在经过学历提升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矛盾更加严峻,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降到了7.6%,此比例几乎是全国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21.8%)[17]的三分之一。特殊儿童问题与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引进非师范类及普通教育专业教师来缓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与师资短缺的矛盾本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普通教育专业以弥补职前培养无法涉及的某些缺憾和空白点,也在情理之中,但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比例低至7.6%,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迷思,即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特殊教育教师又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探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产生迷思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新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特殊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存在普教化倾向[18];二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资格证书制度迟迟未出台,无法规范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19]。从非学历教育的次数来看,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接受过非学历教育,但还有15.31%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同时,接受过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次数也偏少,超过一半(52.19%)的教师都只培训了1-2次,接受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比例很小,只有10.94%,该比例远低于全国接受过5次以上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例(46%)[20]。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次数偏少与地(州、市)和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缺失有关,参加过校级和市级培训的教师加起来才仅有24.4%。国家及自治区级政府在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中是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及自治区级政府应该并能够包办一切,期望国家和自治区解决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好愿景,却并不切合实际。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会面临大量的经常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次的集中培训解决完,需要即时指导。同时,特殊儿童自身的复杂性也使“每个学校和课堂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有关的教师最能够诊断出来,……也只有当有关的教师参与了整个过程,并一致同意问题的诊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有效的变革才能成为可能”[21]。此外,忽略地(州、市)及特殊教育学校自己本身的主体作用,也会削弱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的效益。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就发现,部分地州市级政府由于缺乏对特殊教育的责任意识,没有将教师培训与学校建设统筹安排部署,致使多所学校错失了自治区级培训机会。还有部分学校在派出参训教师时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按要求选派教师,使有些教师过度培训,而有些教师又一直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和市级培训的主体地位不应也不可偏废。

3.3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反思

质量和效益是继续教育的生命线,是继续教育研究领域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绝大多数的老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总体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收获很大的教师比例达到64%,但我们也应看到,还有36%的教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效果持中立甚至是消极的态度,此外,有69.5%的教师依然认为目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指导。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级别相对于全国而言比较高,但即便如此,依然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效果不甚满意,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师依然感觉当前缺乏专业指导。这说明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还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种落差的产生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粗放式教育模式削弱了教育的针对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具有较大差异,这和田寅生等人对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2]。特殊教育教师需求的多元化是源于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本身所带有的变量(背景变量、发展变量和环境变量)[23]的多样化。新疆开展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时,采取的是全国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通用模式,即综合性、不分类的方式[24],无法顾及对象变量不同所带来的需求差异,从最初的不分专业的“大一统”特殊教育培训到后来的分专业培训,都属于粗放式培训,在一个培训班中,有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职业发展水平和不同民族的教师。教师之间存在太大的异质性,但大家却把解决差异的希望都寄托于培训本身,这就让培训承载着不能承受之重的社会期待,其最终结果必然是部分教师认为培训计划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二是“知与行”的分离削弱了教育的实践性。从调查结果来看,在非学历教育内容中,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居于主体,占了71.6%,实践技能占了40.6%。但在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中,特殊教育理论类内容却被教师们排在了后几位(“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和“国外特殊教育形势与动态”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七位),排在前五位的“学习特殊儿童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经验”“学生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上都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有60.0%教师认为培训“结合教学不紧密”,有42.19%教师认为理论培训者“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和体验。这表明,在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中,继续教育供给和需求存在着不相适应性,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目标期待与路径选择,培训者似乎看到了未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参训者则希望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在教师教育实践行为中处于一种无力与日趋祛魅的尴尬境地,参训者对于培训者的“话语霸权”和自身的“失语”非常不满,对争取“话语权”充满了渴望。在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培训需求中,特殊教育理论走弱现象的产生与它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较量、博弈密切相关,在这场博弈中,特殊教育理论的失利,看似与哈贝马斯所论述的“工具理性”[25]的追求并无二致,但却也是源于教育实践者面对特殊儿童问题越来越复杂时无力、焦虑、困惑、挫折与挣扎的迫切诉求,同时也源自于教育实践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对特殊教育工作效率的执着追求。因此,再次追问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这一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26],探寻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路径,促进“知与行”的有效结合,便成为当今特殊教育培训者不能不面对、不能不思考并且不能不去探索的现实问题。

4建议

4.1优化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环境

OECD认为,教师职业的持续更新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促成教育改革的关键[27]。而和根据社会变迁呼吁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道德感召方式相比,政策因素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选择[28]。因此,要使继续教育从理念呼吁层面转向行动、实践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国家的高度来规范和管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从公共政策层面不断优化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环境,保障和激励特殊教育教师有效地进行继续教育。当然,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政策不应是一个独立的政策,它应该配以内在一致的、综合的、持续的特殊教育教师政策。因此,要使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有效运行,就应着力设计系统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政策,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资格证书制度、津贴制度等,这种制度要关注“职业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命关怀”,要体现出“人们对特教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个从业者,在社会及职业系统中的价值定位与认同。即,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外在的资源占有、报酬分配及精神上的自我体验等是相辅相成的”[29]。

4.2搭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平台

虽然制度的激励应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激励,但由于制度建设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根基,这就使得制度建设本身变得异常复杂。制度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形成普遍适用的促进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制度,还需要很长时间[30]。在普遍适用的制度基础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内部微观环境就成为宏观政策的良好替代。因此,学校能否搭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就成为影响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关键因素。而这种平台能否搭建起来,又取决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对教学和行政的领导力,即能否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用科学的、人本化的评价和奖惩分明的组织管理把学校创建成“学习型组织”,使教师感受到专业发展的适度压力和动力,从而把继续教育作为自身工作与生活的诉求。在校本研修越来越成为普遍诉求的情况下,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对教学和行政的领导力便成为提升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前提。

4.3构建基于教师需求和学习导向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特殊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聋哑;职业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50-02

职业教育是聋哑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实用型聋哑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当前,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仍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从我国聋哑教育的实际出发,在职业教育中提高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当前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并经历了艰难起步、实践探索、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职业教育逐步变得全面化,办学模式与专业设置也趋于多样化,职业教育与身心康复得到较好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为聋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了有力条件。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进行聋人职业教育需要许多的经费投入,设备的购买、设施的建设这一切都需要钱。经费制肘,经费来源不稳定,教学培训设施、设备严重滞后是制约聋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师资不足,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制约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可外聘的专业人员又无法与聋哑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3.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仍不完善,许多政策执行监督力度不足,让聋人职业教育前景不明朗。

4.聋生就业面狭窄,聋生由于言语、听力障碍,在专业选择上的余地很少,加上当前健全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社会问题,而聋生毕业后却要与他们同台竞技,毕竟聋生有生理缺陷,与他们相比,在社交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这只是影响聋生就业的一方面,其主要方面是有些单位和企业在聘用聋生时带有“势利眼”,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聘用残疾人会影响单位或公司的形象与地位,即使有的聋生比普通生更优秀,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后者,使得聋生在求职中屡遭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聋生就业的信心。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为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更对聋哑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推进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加强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聋哑人群是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而教育则是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通过职业教育能促进聋哑人的社会化,增强自信心,并增加就业机会,提升社会地位。因此,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要依据《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塔林行动纲领》要求,认识并理解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并创新教学内容,为聋哑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在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中,其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突出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都应该得到科学的优化。因此,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应该优化其教学形式,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及课外活动教学等有针对性地加以使用,并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除此之外,优化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受聋哑学生的受教育的特殊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与共同计划,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咨询工作。在教学方方法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教学法、示范操作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研究法等较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以充分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习工作。实习是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培养聋哑学生社会能力所必须经历的锻炼过程。做好聋哑学生的实习工作,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聋哑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社会要加设有关福利工厂的实习场地,构建起实习基地网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其次,聋哑学校要按照实习教学原则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社会适应能力与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以聋哑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科学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要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针对有些聋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扯轻怕重、盲目攀比等就业心理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如让聋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社会聋人的生活状态,了解目前社会就业的形势等等,使聋生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同时,结合聋生的专业与素质,也给聋生就业与创业的方向选择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

4.增加办学投入。聋哑学校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且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难度难度更大,所需教育经费更多。因此,聋哑学校需要多渠道地增加办学经费投入。首先,国家要增加主渠道的教育经费投入,将国家下拨的职业教育补助费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残疾人福利基金也要拨出一部分用于发展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此外,聋哑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例如社会力量支持与海外人士捐资助学、有关福利共产的资金支持等。

5.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为了提高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聋哑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一方面,聋哑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财务等部门的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及管理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加强合作,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聋哑学校还要加强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具体从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从而优化聋哑学校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最大效益。

6.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特殊教育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要及时地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各种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聋生就业。如:厂校结合,委托培养人才。学校与工厂结合,并根据工厂的需求与委托,培养某专业的人才,使聋生一毕业就可以就业。展示成果,推销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或成果的方式,并邀请相关的企业与单位来参加,推动企业、单位与聋生的互动,为聋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企业、单位更好地发现聋生的优点与才能,成功地推销出人才。依靠法规,促进就业。学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强制”相应的单位、企业接纳聋生等等。

三、结语

残疾人的教育与就业问题,是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前景与挑战。我国要加强重视聋哑学校教育工作,重视聋哑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升,加大对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聋哑学校则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并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从而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