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单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上市公司财产安全,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现就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披露信息。
二、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三、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上市公司对强令其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有权拒绝。
四、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采用反担保等必要措施防范风险。
五、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应当比照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投资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权。超过公司章程规定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决定为他人提供担保之前(或提交股东大会表决前),应当掌握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对该担保事项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充分分析,并在董事会有关公告中详尽披露。
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对担保事项做出决议时,与该担保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股东或者董事应当回避表决。
董事会秘书应当详细记录有关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讨论和表决情况。有关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决议应当公告。
六、当出现被担保人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或是被担保人破产、清算、债权人主张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等情况时,上市公司有义务及时了解被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并在知悉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七、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董事、经理以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
八、上市公司应当加强担保合同的管理。为他人担保,应当订立书面合同。担保合同应当按照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妥善保管,并及时通报监事会、董事会秘书和财务部门。
九、上市公司为债务人履行担保义务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向债务人追偿,并将追偿情况及时披露。
十、上市公司董事、经理及其它管理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造成损害的,上市公司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关键词:人事管理制度 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90-01
1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人事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部分高校也相继进行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其重点主要放在分配制度和人事方面。从整体来看,改革取得了些许成效,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了。但学校基于各种原因并未对其进行系统化改革,使得人事管理制度内部的众多问题仍未得到应有的解决,特别是在强化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增强创新意识方面,导致工作质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加上学校现下采取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根据身份来计算薪资的,一旦分配不公就容易出现教职工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教学科研主要以完成工作内容为目标而展开。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改革方案脱离本校实际情况。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的方案要符合本校实际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其他学校,要充分考虑本校的校情和自身承受力,避免因分配不公而出现财力不支等现象。其次,缺乏换位思考。作为众多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在改革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因素,确保改革能够平稳而卓有成效的推行下去,并为社会其他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再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很多高校也跟风进行改革,各种改革措施应接不暇,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但切实落实到位的屈指可数,且相应的措施来也快,去也快,不仅没能带来什么成效,还造成教职工内部混乱。最后,改革方案过于单一。现阶段,各大高校的改革措施片面的注重对物质的奖励,忽视了人本身的主观意识的觉悟,不可否认,物质需求能够满足教职工的日常生活所需,但精神需求才是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所在。
2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2.1 人才制度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均是刚性引进人才制度,片面的强调人才的高学历高资历,但通常因受岗位设置和编制数等原因的限制,使得刚性人才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想意识,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柔性人才制度。比如人事制度。
2.2 用人制度的创新
合同的签订是创新用人制度的第一步,教职工和学校双方为保证双方各自利益不受到侵犯可通过签订合同来维护自身利益,如此便可以保证学校不能单方面的对教职工进行控制,而是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同时,在合同建立的基础之上可根据校情设置岗位和岗位聘任制度,以便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所在,彻底改变之前高校岗位模糊的状况。比如聘任教师职务的工作人员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人员,不仅能够保证岗位的绩效,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更能够帮助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3 对教职工制度实行创新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教职工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以量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考核,其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大多数教职工认为考核的方式太单一,无法准确的反应出考核的本质目的。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对教职工的考核制度进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反映出高校的人力资源状况,从而为岗位聘任制和人才引进制度的设立提供正确的评价。同时,对于教职工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化,除了年终考核外平时也要进行季度考核,半年度考核,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等级评估法、360度评价法和目标考评法等。
2.4 建立培训开发制度
所谓的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培训不是单纯的岗前培训,而是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后建立的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开发和培训管理体系,该体系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在程序上应该包括开发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其实施的主体应该是校内各管理部门和科研团队,以及实施的对象和内容均应在该体系中反应出来。同时,还要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出来,帮助教职工树立强烈的集体意识,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5 分配制度的创新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对于分配制度的改革实施力度不大,即使有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绩效工资,但仍无法改变受国家分配制度制约这一现状。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需打破这一传统的分配制度,制定适合本校发展且能够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并能够不断激励教职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技巧的新的分配制度。新的分配制度应坚持以岗位工资为主体,将教职工的工资与其绩效考核和实际贡献挂钩,薪资体系应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引起教职工对关键岗位的重视,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总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事管理制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结合本校校情从用人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寻找新的途径,以便于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广敏.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13(2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供电公司的人事管理也进入到崭新的领域。2008年临清市供电公司人事部正式更名为人力资源部,反映了县供电公司在这一轮企业改革大潮中的新变化。
第一,传统人事管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长期以来,供电公司作为国营企事业单位,凭借国家运营的行业垄断优势发展壮大,管理上一直坚持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供电公司其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要求职工服从管理,绩效考核也主要是对工作要求的考核。正是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显得机械简单,把服从作为选拔员工的重要标准,导致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成长和发挥。
第二,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意味着国外企业将大量进入中国,参与到市场竞争。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将逐步打破供电公司垄断运营的局面,市场对供电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关于国家电网改造,电费改革等问题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在不断深入调查之后发现,供电公司的内部松散管理成为制约我国电力改造的重要因素。完善电力供电公司的内部管理成为当前供电系统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三,供电公司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的用词变化,背后代表的是管理理念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调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是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内容。
第四,从国内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国家。从2011年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问题。未来在中国的劳务成本将不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将成为企业运用成本的重要方面。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纳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不仅能有效控制企业劳务成本,还保障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供电公司同样也将面临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必要的。
二、供电公司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回归思想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重要标志。作为国企的供电公司能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管理模式,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供电公司人事管理方面的重大进步。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成长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强调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国有供电公司存在“人才短缺”和“人员富余”的现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在国有供电公司的冗员比例高达 20~30%左右。人员的富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将直面正视供电公司存在的人事管理问题,通过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学习,引进人才,健全人才选拔机制等方式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力争实现“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管理目标。
第二,转变观念,健全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要解决国有供电企业管理效率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供电企业人员的问题。供电企业管理层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企业发展大计为重,转变观念。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供电公司,一定会涉及到一部分员工的切身利益转变的问题,因此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并及时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实现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过渡。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为企业人才培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人才供应。因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就要制定完善的用人制度,包括人才选拔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晋升制度,企业内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等。不仅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保障自定的制度切合供电公司现状,并且能有效执行,带动员工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是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规划。国有供电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电力企业,未来将会参与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开发,意味着供电公司要培养更多的人才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
[关键词]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33-01
1、人事档案的特征
1.1 见证性。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的真实记录,记录个人在以往工作生活中所有经历的最好凭证,也是个人经历的真实反映,为用人单位提供详实的参照依据,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个人的人事档案对其有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对其工作可以有理有据的进行合理安排。
1.2 真实性。人事档案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存在,它从一个方面反应这个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概况,是一面镜子,也是其真实写照。我们通过人事档案就能对这个人的过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1.3 实用性。事业单位中的新进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后,其人事档案即应该交由用人单位存档,离职时原用人单位应及时为其档案转移手续。同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干部职工在工作期间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
1.4 灵活性。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工作生活的变化,而人事档案要随着人的工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增加人事档案内容,以完善其档案的全面性,所以人事档案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变化。
2、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事档案管理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事档案在很多人看来非常简单,不足以引起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重视,对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一些简单的抄写和保管统计工作,不会给单位带来什么经济利益,只要把归档工作做好,保证单位信息的安全性就可以了。所以,人事档案的管理就这样默默地被遗弃在单位的小角落里,情况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糟糕。就这样的对待态度,怎么能为单位提供好的建设服务呢?
2.2 管理技术水平落后,设备简陋
由于人员的变动和科室的重组,大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上岗时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对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都含糊不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人事信息录入,不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类,工作完成的没有质量,反而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在档案管理的设备上也是非常苛刻的。单位闲置的仓库、储物室和办公室的犄角旮旯成为了人事档案的处身之处,这些地方没有阳光的照射,只有霉斑和虫子的侵略,档案在其中备受煎熬。当然了,安全器、灭火器对于档案来说更遥不可及了,能有把锁具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就已经是单位的恩赐了。当用到档案的时候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去搜集了,管理人员只能用爱手去抚摸。就这样档案纸质发黄,会产生霉斑和破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使用质量和安全系数。
2.3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很多单位慢慢摆脱了纸质档案,但是,对于怎样良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把个人信息输入计算机,用检索信息和资料查阅还是手工操作,对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还没有真正运用自如。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是没有提高,档案的安全管理欠缺。
2.4 弃档和人档分离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竞争力加强,人员的流动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投入到其他行业,有的人员放弃原来稳定的工作环境,自己做起了老板。因此,人才资源市场出现了弃档和人档分离的现象,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工作上的压力日益剧增。
2.5 人事档案出现造假现象
社会和生活压力的不断膨胀,人员流动是一个社会现象,另外,工作单位的聘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人员在这种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造一份假的档案。这样,既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打破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为世人所不齿。
2.6 人事档案利用率低,有待挖掘其更深作用
人事档案作为人才的信息源,很多单位为了保护单位和人才信息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对档案的利用,造成档案利用率低。档案管理者对档案进行整理和收集,不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储存,更重要是对档案进行利用。可是,现在档案没有被合理的利用,变得很被动,反而成了一个累赘。
2.7 单位对相关人员进行扣档
在人员流动严重的今天,员工和单位的互相选择都是正常现象,自主择业权显得尤为突出,事业单位的人员变动,跳槽、辞职等朝秦暮楚的社会现象也是很普遍的。很多单位为了留住人才,为了使辞职人员能够将收尾工作做好,就用扣留人事档案作为“要挟”来降低单位的损失。
2.8 单位擅自建档
为了单位的利益和招募人才,许多事业单位撇开被原单位扣档的情况,由人事部门重新为新进入单位的人员建立人事档案。虽然重新建档可以在人才引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擅自扣档和建档形成了“一人多档”的现象。一个人的档案分散成多个板块,割断了档案的连续完整性,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全面性大打折扣,这种形式给单位的发展和管理都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应该提高打击力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3.1 提高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作为单位的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定时定量对人事档案进行检查和指导,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人事考核,有利于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化发展。
3.2 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设备建设
单位领导给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力支持,对于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引进新的管理技术,提升人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而人事管理人员应该抓住机遇,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另外,要建立专门的防潮、防火的档案室,加强档案室和档案柜的安全系数,应该给档案室配置灭火器等应急设施,保持档案室的安全卫生,干燥通风。同时应该经常对档案室进行检查,提前预防不必要的损失。不仅要对人员方面进行技术培训,还要引进新设备,加强计算机的利用率,对于新的档案管理技术要主动积极应用,不能闲置、搁置,从更深层次挖掘技术,真正做到信息搜索查阅自动化,从而达到无纸化办公,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3.3 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建设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件繁琐、无头绪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来限定,就会无章可循,所以应该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来制定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满足现时的需要。对于引入的先进的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对人事档案的归类、录入和转出,更好地阻止新建档案和留置档案等社会现象。
3.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
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的信息库,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应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合理有效地运用人事档案。同时,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科学化,是人事工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时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快速地载入人事信息,提高人事信息的实效性。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将信息更好地完善和管理,利用网络形成一个大的人事信息网,可以随时查阅和更新人事信息,方便快捷,节约了无形的时间和有形的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极大社会价值的工作,它是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任用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真实、全面、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健全合理的人员分配机制,从而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助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施方面。一些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硬件设施落后,除保存与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备不足以外。档案信息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存储方面。许多档案管理部门仍然以传统的纸质材料为主要的信息存储介质,致使纸质档案在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易出现虫蛀、霉变、丢页等现象,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及实用性。近年来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正逐渐从过去的党政机关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各级领导,向如今的多部门转变;利用目的及形式也从以往的单纯提供鉴定、政审材料转变为学历证明、身份证明和办理公证等多种证明的提供。由于服务对象及使用目的的多样化转变,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工对大量的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检索,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也难以保证。
(二)方法制度方面。一方面,当前的人事档案内容及管理制度不能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相适应。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为依据,将人事档案的管理主要分为按管理权限管理和隶属关系管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深入,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公开招聘、解聘、辞聘的岗位聘用制度,在促进公平的同时,也使得人员流动及隶属关系变化更加频繁,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显然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在档案内容的设定上,现行的内容要求大多也是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没有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一些信息的录入不全,也给当前档案内容的实用性带来了局限。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完善。一是材料管理、制作不规范。虽然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对档案进行分类保存,对所使用的材料也有规范性的要求,但对所各项要求的具体划分不够细致,缺乏统一性,导致对材料的分类与制作要求把握不准,随意性较大,影响了人事档案的制作、查阅与利用。二是对档案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虽然在近年来档案达标检查工作的鞭策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套从收集、保管到归档,等方面的保密制度,但是有些单位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却并不尽如人意。如在人员调动时,档案不能及时转递或交由本人自带;接收档案时,不认真查清材料是否齐全,不及时填写并邮寄回执;未收到回执时,不及时电话催要等。
(三)从业人员方面。从客观上看,存在从业人员的配备及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琐碎繁杂且具有极强的连续性,若要保证档案管理的高质量,则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投入。然而事业单位受体制改革的影响,人员编制大幅缩减,有的单位甚至一人身兼数职,加之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调换也更加频繁,这样既不利于从业人员对于所从事工作的了解与掌握,也不利于其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工作的连续性。从主观上看,存在从业人员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所从事的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与数据抄写,错误的认识必然会导致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极易发生错误与疏漏,阻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增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加强基础建设。充足的硬件设施配备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为保证档案的保存与摆放,应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及统一的档案夹,库房应配备相应的“六防”设施和其他安全设施。为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应的管理软件,建立纸质、电子格式共存的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保障人事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