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管理亮点

资产管理亮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产管理亮点

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计量;资产计算;精益化管理

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其核心更是对资产的计量。优化计量资产管理,确保计量资产的完善,实现计量资产的合理利用,是维持和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的物质保证,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供电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增强国家实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建立更加高效、稳定的供电系统,电网投资逐年增加,使企业精益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精益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

1精益计量资产的特点与管理原则

电力计量资产具有资产特性和计量特性,因此对其的管理既要注重资产的保值与合理化利用,又要注意维护其计量器具的精密工具属性。电力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电力企业资源,扬利抑弊,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2]。

1.1精益计量资产的特点

电力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是企业关键生产手段中的一种,也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益计量资产特点如下:(1)精益计量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销售的产品。电力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源于精益生产,它是现代电力企业新的组织管理方式。(2)计量资产的精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年度,即计量资产的精益使用寿命属于长期资产,在使用和损耗的过程中,会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降低其账面价值[3]。(3)我们积极推进清理存量资产,严把增量资产数据质量,创新资产清点方法,强化财产保险补充功能,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改善管理薄弱环节,扎实推进资产账、卡、物的一致性管理,努力实现资产精益化管理目标。(4)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目标计量资产占企业总资产价值的一半以上,因此企业对计量资产进行精益管理。

1.2电力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原则

电力管理的目标是达成资产财务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联动性,实现帐户、所开卡、物品的完全一致。资产的安全性完成效率和效用最优;资产分配完善合理,达到集团全部收益的最优值。管理水平会左右企业的资产管理总体效果,计量资产的精益管理水平对企业很关键。因此,管理时应遵循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三个原则。首先,保证成本真实。在资产精益计量中,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确保真实的成本核算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分配。其次,确保资产安全。计量资产精益管理应严格保证产权明晰,确保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减少资产损失,降低损失的概率和幅度。确保计量资产的精益数量、使用状态、存储位置、损坏程度等物理属性的安全是计量资产精益管理最基本的目标。最后,保持和增加价值。衡量资产精益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资产效率和资产效用。精益的效率测量资产指的是实际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带给企业的精益使用测量资产,而效用指精益计量资产的使用和使用状态是否可以满足定量和定性要求的企业的生产经营。

2电力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大环境分析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尤其是输配电价改革正面临考验。配电网络电价改革促使公司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将主要依赖于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允许验证收益来实现有效的资产增长转变。资产精益化与企业资产密切相关,政府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社会监督[4]。对计量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采购、验收、产品检验、仓库分配、设备安装、设备运营、资产报废等8个关键环节。当前计量型资产管理现状、计量资产管理支持系统、资产管理信息化支撑工具主要为计量生产调度平台、“四线一库”检定仓储系统、物流化配送体系等[5]。企业应调整经营模式,基于电力分配和收入从销售价格和上网价格的差价形成一个新的操作模式、“成本加收益”的原则、有效资产和允许电网企业的成本,以及根据监管周期提前批准的输配收入。输配电价改革后,企业的总收入将由政府调整。政府将更加严格地界定有效资产、许可收入和许可成本。将精益管理方法引入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将有助于宁东公司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适应公司发展改革的需要[6]。电能计量资产的精益管理主要以生产设备为基础,输变电资产占比较大。目前,各企业的电网资产相对较新。由于近年来加快电网建设投资,在电力传输和转换设备方面的投入占过去5年总数的60%。设备平均使用寿命为6年,设备投入使用时间不长。从近2年各种电力计量资产的精益化比率,可以看出各类电力计量资产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3电力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措施

电力计量次产精益化管理措施的制定不仅要遵循管理原则,还需考虑大环境的调整与变化,具体措施如下:

3.1明确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精益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应以部门之间顺畅协作、上下级之间有效传达实施为目标,建立管理结构,政策制定者的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主管和选拔组成,三级管理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形成了固定资产精益管理组织体系。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电网规划审批、资产购置建设计划的审批以及资产处置决策。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精益管理、价值管理、实物管理、资产新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本辖区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及日常维护。明确管理组织架构可以精益组织,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每个阶段涉及许多不同的管理部门,优化了管理层次,设计了上下级沟通顺畅、无缝隙连接精益组织目前,纵向管理水平最优,横向效率最高,有效服务于电能计量资产的精益管理。

3.2建立实体管理网络

构建分级明确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网络,安排固定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为加强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更加标准化资产,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优化资产的分配,提高资产品质和绩效,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国家电力《某公司实物资产管理规定》,给予了精益添加、平日的管理分配、退役、再利用、报废、分析评估的全过程管理。此外,公司对电力计量资产的精益扩容、日常运输巡检及后续回收的管理也应制定严谨的实体管理网络。建立实体管理网络可以精益工作流,即在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的全生命周期内,根据管理的不同要求,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目标指导。完善计量资产精益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各工序节点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持续改进,提高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效率。

3.3实行分类管理

财务部在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确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资产按用户和存放地点划分,由使用者和存放单位组织具体管理。管理网针对部门、团队和个人,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岗位评估机制,落实管理要求和考核指标。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网络,可有效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提高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效果。在推进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监控工作过程和结果,以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成果,促进电力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持续改进。

3.4建立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构建在线监控实体模型,整合现有机器设备、资产管理PMS、ERP等智能管理系统资源,设计方案审批标准,部署认证标准,完善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和控制手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交互和在线操作监督。监管部门配合处理业务流程事件,发现存在的问题,操纵重要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流程的实际效果。组织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将资产追回、资产处置、资产管理损毁、资产处置四大监管分析控制模块整合到设计规划、采购、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拆迁处理环节。实时监控系统,分工协作,确保业务流程在线监控的合规性和高效性,从业务流程的根本原因管理方法到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各单位的不完善。以高效为导向,围绕合理资产和授予成本费两大任务、会计预算和经营效率两大传导链,推进资产管理卓越化、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效益管理化。实现管理方法的自主创新和财政系统的协调运作。建立“双线发夹式”预算精益管理方法,积极实施企业财务运营边界监管,充分发挥预算使用价值的助推、总量控制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经营成果目标合理。用电计量资产精益管理模式,公司按照精益管理倡导目标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不断优化电力计量管理措施。

4结语

精益资产是电能计量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是企业进行电能计量的物质基础。用电资产精益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管理部分。但新一轮的输配价格改革,能否立足有效资产“成本加收益”的输配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严格的监管格调,将对电能计量资产精益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大环境的发展,提出4项精益化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效果。此次研究虽然略有所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即没有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未来将对此做出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依婷.电力计量的抄核收精益化管理措施[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9):2-5.

[2]叶俊文.电能计量精益化管理思考与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9(6):231-234.

[3]解玉满,周宇烨.创新“追零”精益化管理推动拆回计量资产分拣业务跨入“数字化”[J].大众用电,2019(8):22-25.

[4]文建芳.精益化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3):67-69.

[5]韩桂楠,孙思思,李兵,等.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计量资产管理辅助方法[J].黑龙江电力,2019,41(5):12-17.

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能;计量资产;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1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基本内容及作用

随着电网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也是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大营销”的管理理念下,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体系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要将整个管理过程去复杂化、去程式化,确保管理体系成系统、成组织,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在基础数据和关键业务等的管控上要转变思路,不能仅仅以防控风险和做好电力营销为目标,而是要将如何提升用电客户认可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努力的方向。加强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营销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整体而言,各类电能表、计量用电压、二次回路等计量设备都属于电能计量资产的范畴。从电力生产到最终输送到电能用户处,需要经过多重环节,包括电厂与电网公司、供电公司与居民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电能信息的统计与结算。可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在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电能计量与电力营销两者的关系

电能计量是企业或居民用电结算的依据,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电能用户双方的经济利益。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为满足各类企业、居民等的电力消费需求,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为电力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实现其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电能作为一种商品,也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由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这四个因素构成。电能量是电力企业的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产品策略和其他营销组合策略制定的基础,电能计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电能产品策略。电能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产品销路,关系到营销目标的实现。采用分时计价的办法需考虑分时计量的问题,而分时计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价策略的制定。电能促销的主要作用在于展示产品特点、激发客户需求、扩大电能销售量,其中各环节都需要电力技术及设备的支持,需通过准确、可靠的电能计量来反映。电能分销是通过电网将电能产品从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离不开电能计量设备的应用。可见,电力营销必须以科学的电能计量为前提。

3当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电能计量资产的购置缺乏合理性

电力企业在购买电能计量资产时,未能对购买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一方面,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往往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且没有开展实地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购置电能计量相关资产,尤其是一些计量基础数据的专用设备,所购资产的科技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新技术替代,而无法满足业务经营需求。另一方面,采购部门业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判断专用设备的具体用途及使用的年限,采购电能计量资产时随意性较大,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设备的价格上。

3.2电能计量资产的维修、检修及预防问题

电能计量装置只有在出现明显异常情况下,才会得到维修,如表计故障、系统原因导致的漏计电量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规定,供电部门对不同类别的电能表采取不同周期的定期检验,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一是只有到期才检,容易出现新装设备前期的过检和到期后的漏检;二是定期检查会一下增加工作量,出现应付检查等问题。尽管供电部门都有预防检修的方案,但由于购置时间、使用状态不确定,而无法对所有计量装置实施定期轮换,使得一些表龄过长的计量装置得不到替换。

3.3电能计量资产库房管理不利

仍有一些电力企业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进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电能计量设备出入库、资产盘点、拆回退库等细节琐碎且管理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计量设备账实不符、相关资产未能严格按照领用程序管理、备表工作也没有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计量资产盘点记录不完整等,这些都导致计量资产管理混乱。此外,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缺乏标准化和智能化。计量资产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什么程序、管理到什么程度、管理责任谁承担都没有明确规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3.4电能计量资产闲置和报废处理不当

目前,一些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设备使用量大、种类繁多,即使同一批次计量设备也会因使用情况不同而寿命不一,这就造成部分计量设备出现闲置的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不但占用大量储存空间,而且增加其管理成本。此外,电能计量资产在报废时也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表现为:一是不该报废的计量资产提前报废,这主要是未能严格执行设备报废标准,使一些使用功能良好的计量设备提前报废。二是计量设备报废流程不规范,存在报废申报不合规、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4加强电能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4.1普及专业知识,提高电能计量资产购置效率

普及电能计量资产专业知识是提高资产购置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在采购部门、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中普及电能计量资产相关知识,使其对所需资产的性能、价位等有一定了解,便于其在日后的计量资产购买中抓住企业需求,提高资产购置效率。其次,从制度入手,规范电能计量资产购置的招标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电能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采购招标制度,确保计量资产采购招标合规合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应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实现权责利相统一。要明确采购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采购资产与需求相差较大的,应追究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

4.2多途径做好电能计量装置的状态监控

在状态监测管理上,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对于电能计量装置使用情况的监测,事前要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事中则要充分利用监测反馈的信息,通过现场观测数据与正常运行数据的对比,及时纠正偏差;对于已发现的问题,则要及时做好事后处理,若不能立刻处理,则需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此外,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电能计量装置的实时监测。利用新的监测技术对目标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多种计量设备的同步监测,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有利于保障电能计量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3提高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程度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应积极借助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计量设备的自动化存取、自动盘点,以及计量资产定量和定位的全方位动态追踪,使计量设备处于可控和在控的状态之下。“智能库房”由智能设备柜和智能表库管理系统构成,实际工作中将智能表库管理系统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相关联,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确保计量设备的库存信息实时在控。同时,可以利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等智能设备,对库房管理行为实施语音播报和异常情况的实时报警,如出现设备领用超量、退库未录入信息系统等情况时,智能库房会及时发出警报,从而实现计量设备存取的无人化操作。

4.4对电能计量资产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电能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时,既要确保传递量值的严格.准确、可靠等,以此保证计量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又要确保计量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效率,满足企业运营需求。要实现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就要从购置、使用到维护、报废等各环节实施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制定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规范报废标准及申报流程等,约束管理人员行为,避免资产闲置和企业资产的流失。此外,可以采用业务外包模式,将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外包给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签订正式合同,实现资产管理公司与供电企业双赢,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征.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3(Z3).

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开始注重电力系统的完善。我国电网公司为了促进电网的发展,让自己跻身国际一流企业,开始加大对电力设备的采购,及电网的建设。在如今的电网建设中,对变压器、断路器及相应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才能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工作。供应商为电力企业提供物资,因此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风险管理,即实现对采购产品质量风险控制,从而有效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我国电网公司的发展。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电能,需要经过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等设备,以及电缆、导线等材料,因此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电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在电力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中,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达不到电力运行的要求,则会导致设备在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电网崩溃,给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电力设备出现问题,还会给周边人群带来人身安全的损害。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采购质量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风险除了供应商供应产品的问题外,电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控制也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我国电网公司加大电网建设的力度,供应商对电网建设物资的供应压力逐渐提升。电力设备行业利润率偏低,然而人工费和原材料嘉禾却在不断上涨,致使供应商形成较大的压力。电力企业为了保障电网运行的质量,对供应商提品质量的较高。然而目前我国电力设备及材料供应质量,一般很难完全达到电力企业的需求,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电网建设的重要因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不过关或交货延期,都会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影响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具有必要性。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识别

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主要是指供应商的原因,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致使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常见的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制造风险、供应商诚信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供应商产品制造风险,是指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中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出厂试验及安装调试等各个方面,出现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造成产品质量风险。如在产品设计中,供应商没有完全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产品工作环境进行设计,致使电力设备存在绝缘设计指标不足、机械设计不合理、强度不够等问题,从而致使生产出的产品到不到工作要求。如在材料采购中,供应商对原材料厂家的选择不够重视,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参数进行原材料的采购,致使原材料的性能不符合生产要求。在原材料进入车间时,没有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交接试验,致使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如在工艺控制中,供应商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厂内质监体系的作用。另外供应商工艺问题、作业指导书也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不够先进、工艺时间的控制不足等,都是工艺控制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风险。如在出厂试验中,供应商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产品的检测,对于检测程序和试验项目,随意删减,致使出厂试验无法全面检验出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致使最后产品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

供应商是为电力企业提供物资的主体,如果其存在诚信问题,则无法拨正其提品的质量。供应商为了能够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严格按照合作条例进行产品的生产,致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我国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强,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虽然一些供应商不具备投标的标准,但其通过伪造资质,而参与到投标中,中标之后又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致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采购产品质量内因型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内因型风险主要是指电力企业产品监督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包括计划风险、监造风险和抽检风险。其中计划风险是指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计划中,明确了监督的范围、重点等。但由于电力设备种类繁杂,数量多,导致供应商也较多,在实施质量监督控制计划时,不能够有效根据不同的设备制定相应的监造和抽检方案,导致不良设备运用在电网之中,出现质量风险。在监造单位中,首先要保证监造人员的资质满足要求。如今,会有一些监造单位伪造监造资格,实际其不具备相应的监造资格。而且,如果在监造过程中,如果不对监造实施方案、监造过程进行监管,也可能会造成校验的质量问题,出现质量风险。最后还需要进行抽检,但在目前的抽检中,由于供应商及设备数量大,类别多,很难满足全方位的抽检。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的分析,需要针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改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改善进行分析。

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电网公司的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两级物资管理和三级物资供应的组织架构,电力企业需要在该种组织架构下,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全面监督。在电网发展和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直接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设备和材料,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单位需要对生产厂家的信誉和设备的参数要非常熟悉。电力物资企业需要根据上级物资管理部门的规划,根据项目单位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

计划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采购产品质量重存在的计划风险,在产品质量监督计划中,需要包括所有的招投标采购批次,包含所有的供应商、包含所有的规格型号物资,对于220KV及以上的变压器、组合电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和线路材料,需要进行重点监督和管控。在进行计划编制时,需要根据批次物资到货情况,进行年度整体思路的计划、季度重点工作的计划、阅读实际工作的实施计划等。在计划中,需要确定监造的范围、时间、重点等,并在抽检计划中,需要明确抽检的方式和抽检的单位等,将计划细致化。

监造、抽检风险应对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早在2012年就对电力设备、线路材料的抽检进行规范,需要从计划、审批、问题上报等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让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向专业化发展。电力物资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检工作,对于变压器、互感器等重点设备,需要集中抽检。在抽检工作中,还可以根据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输和调试等各个阶段进行。要选择技术过关、信誉高的监造单位进行设备的监造,确保监造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展监造范围,包含更多的设备。

电力企业及监造单位可以结合设备在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进行监造和抽检的改善。

供应商诚信风险应对措施

供应商诚信风险应对措施首先可以针对供应商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信息库,针对供应商提品,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后进行追溯,确定供应商责任后,要求供应商进行赔偿。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节》,确保党供应商出现不诚信行为,对能够有相关的依据进行惩处和公示。为了确保投标供应商都具有相应的资质,可以将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构参与到招标环节中。另外电力企业还需要注重于供应商的合作,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实现电力企业与供应商共赢。

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电能表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6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增大了对资源产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电能产业。而这种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求也迫使电能产业不断更新和转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提高电能表资产管理以及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摆在所有专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经济领域中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怎样实现条形码技术在电能产业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

一、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剖析

条形码技术最初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主要指的是一种由条码符号、条码制作以及条码扫描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条码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特定的数字信息。应用在电能表计量管理中,表现为利用光电自动扫描器,将事先以输入计算机系统中,代表电能、电流、型号、电压以及出产厂家的信息进行读取,从而达到处理数据、使用数据的目的。现今电能表资产管理中主要使用的条形码多为CODEl28型条形码。而这种条形码的设置是依据特定的规律和顺序将电能表的基本管理信息进行组合排列而产生的。在26位条形码中,分为前14为和后12位,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前14位是电能表的特征代码,而后12位是资产号。其中每一个电能表都有自己独特的条形码,这也使得电能表具有独立性和唯一性,对于管理电能表资产以及统计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条形码技术在电能表资产管理及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电能表主要指的是测量电能设备消耗电能程度的仪器,这种仪器的应用对于确定用户用电指标、提高电能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衡量作用。所以,增强电能表的资产管理,提高计量统计的准确度和精确性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电能表资产管理主要运用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和一表双卡的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易发生人为弄虚作假以及管理数据上的不准确性,这为资产管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个电能表从出厂到入库、检验、配表以及使用、拆回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条形码,这对整个资产的管理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流程为:首先将出厂的电能表利用光电扫描仪器将每个电能表的条形码传输到统一的计算机中,使电能表安全入库。之后进入电能表检验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专业的技术人员要将电能表的条形码再次传输到计算机中,直接利用计算机中的检测程序进行机器检测,而检测的结果会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程序自动生成,确定电能表是否出现误差,从而产生结论。对于检测合格的产品信息数据进一步输入到信息数据库中,并登记为已检验的状态。在进行电能表走字测验中,注意将电能表的条形码以及起始码都输入到计算机中,检查此时电能表的表数,进行记录。再将电能表的终止码扫描,进行记录。比较两者的表数区别,登记在计算机数据审核信息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判别合格的产品,直接存入产品合格信息数据库中,产品显示为已检验合格。检验合格的产品要经过电能表配表程序。利用扫描仪器成批地对电能表进行输入,计算机系统自动将产品进行配表,数据显示为已配表状态。这时的电能表可以用于安装和使用。安装人员根据自动配表数据表对电能表进行逐一安装,确保安装程序和安装对象的准确性。从整个电能表的设置流程来看,我们发现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在电能表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离不开条形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简化了传统安装中的繁琐程序,真正实现了电能表资产管理的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计量管理主要指的是计量部门针对电能表所测量的数据、方法、显示形式、表达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等一系列问题所进行的管理,充分保证了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计量方法的客观性,从而准确地计算出电能表中电能资源的传输和消耗情况。我国电力产业目前应用的是现代化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主要以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核心,利用信息数据库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产生准确的统计结果。在传统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一般都是通过人为手动进行录入,这样不仅增大了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延长了有效的工作时间,还具有一定的错误率,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种现状,一组或多组,甚至巨大的数据量输入,只要轻轻按一下数据扫描按钮,并选取与之相对应的电能表产品编号就可以轻松解决。另外,对于所有数据的提取以及分析都可以运用计量管理信息系统,避免了人为处理数据的困难以及不准确性。同时,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观察电能表运行检验数据,快速搜索电能表的原始检测数据,这对于提高电能表检测效率,强化计量部门统计数据,降低电能计量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条形码技术在电能表资产管理及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优势

条形码技术因其自身的自动识别系统,在电能表资产管理及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①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降低人为出错几率,增加了计量信息管理的质量。②简化资产管理的繁琐程序,节约人力资源,促进了电能表资产管理的效率。③条形码技术使用方便,无需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及专业的管理知识,易上手,易操作,适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④条形码技术配合计算机系统使用,对于数据处理和信息统计具有十分便捷的优势。⑤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存储空间大,储存能力强,具有稳定l生和长期性,对于计量的准确性以及公平性提供了可靠坚实的参考依据,避免了人为计量的纠纷。⑥条形码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仓库内死表、无用表的出现,对于加强电能表的出厂检验以及质量审核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资产管理亮点范文第5篇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行政单位事业的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适时可以援助市场,帮助市场度过难过。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的角色一直在转变之中,职能也在随之变化,但加强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是不可松懈的,他和改革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国有资产是从人民身上得来的,只是由政府来进行统一的使用,所以人民有权利对资产的使用作出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国有资产无故减少的情况屡见不鲜,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甚至引起社会的动乱。

(二)有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将政府各方面的开支公开化,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减少其中一些灰色地带,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在公共体制的基础之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形势要求的,这样才可以让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才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才可以将资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能做到完整的保存。

二、加强事业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支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也离不开这条定律。可见法规制度是作为基础性工程存在的。法制法规的制定者当然是国家的立法部门,立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现状,加强管理,将所有的问题都细化,做到权力与义务的分明,建立起一个管理系统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出必要的指导。法规法制在确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单位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只能有一个大致上的概念,细微的方面也和各个事业单位作出必要的沟通,这样才符合每个事业单位的标准,法制法规才有存在的意义,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才能得以进行。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不妨以这个为突破口,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到议事行程上来,加强管理人员全面素质,赋予他们全新的管理知识,使他们成为沟通市场经济和事业行政单位的中介。训练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级别做出分类,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在资产管理上的知识,对于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外聘,以此为整个团队增加亮点,成为普通管理人员前进的方向。管理人员的培养内容涉及面要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管理的基础,要熟悉各条规章制度,要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完善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在其基础工程上下苦功夫,这样才能为更高层次的打好管理基础。具体做法如下: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因此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法规作为准则;将固定资产的各项财务做出仔细的记录,利用数据库保存起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保障;对于管理人员方面,要加强对他们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出色的管理人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对管理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