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基本内容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12-02

结合到重庆市在新课程改革下,正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再加上我校创办“农村普通综合高色学校”的要求。我校关于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对影响我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它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而言包含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⒈自我认知不足

⑴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转型期”。高中生的生理、心理渐趋成熟,但还不足以胜任生涯抉择的要求,面临着诸多人生抉择,由此他们产生了许多困惑。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要根据需要、兴趣、能力和机会来对自己的未来作出暂时的决定,逐步重视现实,尝试把个体的职业选择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⑵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生涯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一部分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更有甚者,个别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认识自我;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自我认知有差异但不明显。

这说明较多的农村高中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生涯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出了年级差异,但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不是了解。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抵触情绪。其中关于生涯规划的了解渠道体现出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一板块的缺失。这说明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年级给予相应的生涯规划教育。

⑷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首先要解决高中生这个阶段的学业问题。如:

①选择分科?高二学生将要考虑选择文科、理科或转注中职,不能单凭一时的兴致,不少学生在这个时候左右为难,难以适从,他们需要心理支持和生涯指导。

②填报志愿?跟高二选择分科一样,高三学生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面对众多的大学和专业,高三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人生理想,选择进一步深造的院校。

③自主招生?高等教育招生方式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由国家统一招生到现在逐步扩大学校招生自,尤其我校作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春季高校单招330多名学生报考,学生选择机会逐步增多。但机会的增多,需要学生学会选择。

⒉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学历高、职业较好的父母、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等条件较好,能更好的为子女的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和指导,对子女的生涯规划产生着巨大影响。

⒊各个学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不同,发展方向与理念不同,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同;某些学校仍然抱着唯分论,盲目追求升学率。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生涯的辅导力度不够。

⒋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生涯目标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生涯发展中所带来的成就高低。绝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大学的重要性,但对选择什么专业没有深入的认知。高一二年级仅有40%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就业实践,高三年级的同学基本上都参与过就业实践。但是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不了解,需要更详细具体的生涯规划辅导。

三、对策与建议

㈠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辅导,建议高中三个年级的分别以“适应高中生活,规划高中生涯”“明确前进方向,规划职业方向” “追求理想,迈向成功”为主题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活动。

㈡开设相应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我,制订能够实现目标的学业准备计划。同时,学生要逐步认识自己学历与未来角色定位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与优势做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生涯规划。

㈢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

㈣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还要结合社会、家庭力量,配合学校工作。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应对高中阶段的一系列生涯抉择,即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职业特点及社会需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根据自身情况、社会需求、高校情况、专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能适当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填报好高考志愿,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初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90后”新生;入学教育;不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5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事业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需求的新时期人才,许多高校开始采用智育和德育并肩走的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各大高校高度重视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程度,从新生入校时刻开始抓起,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放置在一个重要位置。在如今的高校中,90后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他们性格多元化,充满活力、易接受新事物、富有创造力,但性格叛逆、自我、抗压能力弱等等,如何使得90后大一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入学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校园是结束三年高中生活的“90”后新生心中的天堂,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盼和向往,同时也感到非常陌生和害怕。相对于高中,大学里,无论在校园氛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正是这种环境上的变化,给这些刚刚离开家乡的新生带来了各种不适应。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有些甚至是手心里宠大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处事能力都很弱。不知道如何独立去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独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面对七人一宿舍的集体生活,不知道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对于身边来自不同城市、学校、家庭背景、且特质特长相异的同学,容易进行各种攀比,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所学专业的茫然和缺乏兴趣,使得在学习上找不到奋斗的方向。而老师只在大课上讲授知识,大部分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自学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成绩没法跟得上。此外,各种的不适应还容易引起学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入学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是新生入学以来的第一堂课。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工作,不仅能够让新生在大学生活中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培养专业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立生活,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弥补以往基础教育重理论教学轻素质教育而带来的缺陷,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1]。

二、“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措施

1.进行爱国爱校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位老师教书育人的艰巨使命。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自己的民族,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发扬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都是每一位中国人刻不容缓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具有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而爱校教育,对于每一位在校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学校的规模是否够大,学校名气是否够响亮,建校实力是否强大,校园环境是否够舒适,只要踏入学校大门,即将成为里面一员的大学生,这个校园就是自己的家园,今后的几年学习生活都将在这里度过,它会给每一位学生带来各种收获,帮助他们成长。在爱校教育中,应该通过对学校的历史和成就给学生进行介绍,通过校领导亲自对新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邀请学校的杰出校友、成功人士讲述自己在母校的学习与成长经历,通过在校大学生的先进事迹报告,通过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等各种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还能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基础。

2.进行专业课程介绍、专业学习指导

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时,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都不是很了解,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十分茫然,不知道毕业后本专业能够从事何种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有些学生因为高考落榜,分数不够上理想中的大学,而被调剂到现在的学校和专业,他们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对今后的学习课程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介绍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通过报告会为学生仔细介绍专业的性质、所学的课程有哪些、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课程的学分是怎样安排的、课程学习外还会有哪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和机会、还会有哪些培训、获得哪些今后工作用得着的技能证书等等。通过邀请知名校、企专家为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运用领域,发展概况和前景,所属的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专业对口企业,提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感性认识,摆脱学生对专业的困惑,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高中的学习不同,大学的学习都是以老师大课教授,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为主,许多知识必须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自己查找学习而获得。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图书馆查询使用方法的指导,开设新生、老生学习交流会,让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学习技巧和经验,邀请专业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第3篇

寄宿制高中生是中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较早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研究寄宿制高中生日常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培养其生活理财能力,提高其财经素养。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一所全寄宿制中学――中山纪念中学的高中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寄宿制高中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在中山纪念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对6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05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76份,合格率为57.70%。我们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寄宿制高中生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其经济来源基本依赖于父母。有些学生有少量的各种奖励、稿费收入等,但金额和次数都相对较少。在中山纪念中学176个调查学生中,有137个(78%)学生从未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只有39个(22%)学生从事过勤工俭学,其中28个学生从事过1次勤工俭学,10个学生从事过2~3次勤工俭学,仅有1个学生从事过10次勤工俭学。

在中山纪念中学,住校生每月家长给的生活费最多2500元,最少200元,平均513元;零用钱最多1500元,最少为0元,平均为113元;住校生每月可支配金钱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住校男生每月平均可支配金钱为657元,女生为582元,高于女生。城市户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零用钱以及每月可支配金钱分别为:522元、116元、638元,均略高于农村户籍学生。

二、寄宿制高中生整体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分析

调查发现,中山纪念中学的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金额最多的是3100元,最少的是190元,平均消费金额为781元,高于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626元),出现了超支现象。其中住校男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为778元,女生为784元,消费金额基本持平。全部抽样样本中31个学生的月实际消费金额大于1000元,83个住校生介于600元到999元之间;62个住校生月平均消费总金额介于190元到599元之间。农村户籍高中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高于城镇户籍中学生。

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内容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开支、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支付交通费、手机费等费用。表1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分析,表2、表3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寄宿制高中生月消费构成表(单位:元)

表2 不同性别、户籍学生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表3 不同年级学生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户籍、年级寄宿制高中生各类消费支出,我们可以发现:从户籍看,农村户籍学生整体消费水平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城市学生除课外书消费超过农村学生之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农村户籍学生均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原因可能是,学校所在的中山市处于经济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当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高,大量农民靠土地、厂房及个人物业的转让、租赁以及集体分红获得了丰厚收入,农民普遍比较富裕,收入高于城市普通工薪阶层,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从年级看,低年级学生在课外书、交通费、手机通讯费、电影就餐、服装各个方面都高于高年级学生。从性别看,男生仅在伙食和玩具消费支出上高于女生,其余各项及消费总额都低于女生。

三、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结余及理财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没规划,花钱无计划。以中山纪念中学为例,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实际超支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5%,月末有结余的学生仅11%,还有4%的学生每月全花光,没有结余。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的原因与父母的态度和要求有关系。调查数据表明,只有9.66%的家长管理严格,不允许超出,超出部分要求从下月生活费中扣除;73.86%的家长认为可以超出,但不能超过一定限额;还有16.48%的家长不对孩子消费支出进行约束,超支多少给多少。超过一半(约51%)的学生个人认为每月记账理财没有必要。事实上,53.98%的学生每月没有记账理财;24.43%的学生偶尔记账;12.50%的学生有时记账;仅有不到一成,约9.09%的学生每月记账。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20.45%的被调查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存款状况,38.64%的学生大约知道;40.91%的学生清楚自己的资金存款状况。当每月消费有结余时,超过一半(约60.80%)的学生把结余现金放在家里;只有14.77%的学生存银行;7.39%的学生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其中,20.45%的被调查高中生不清楚社会上各种理财投资渠道;64.20%的高中生听说过一些,但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只有15.34%的学生很清楚社会上的各种理财投资渠道。他们对主要理财投资信息的了解渠道从高到低排序:家人、亲戚、朋友58.52%,互联网48.30%;广播、电视42.61%;杂志36.36%;学校17.05%;其他5.68%。这说明家庭和朋友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影响大,而学校发挥的作用较小。

调查也显示,55.11%的家长经常教导学生如何理性消费;31.25%的家长有时有;但还有13.64%的家长根本没有对小孩进行消费教导。只有8.52%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记账;73.86%的家长没有督促并要求孩子记账;17.61%的家长有时要求孩子记账。30.11%的家长不清楚孩子的资金存款状况,还有39.20%的家长大约知道,只有30.68%的家长很清楚。

调查还显示,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超过一半(52.84%)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开设消费投资的课程;47.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而事实上其中91.48%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并没有上消费投资课程,只有8.52%的学生上过相关课程。同时,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消费行为影响较大。60.80%的学生有时有同学朋友之间交流消费购物心得;14.77%的学生经常交流;有24.43%的学生没有交流。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中山纪念中学寄宿制高中生的日常消费行为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收入来源看,相较于国外,中国的寄宿制高中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来源几乎全部依赖父母。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寄宿制高中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差异巨大,收入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

2.从消费总水平看,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缺少规划,85%的学生花钱缺少计划,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住校生每月消费总额差异很大,最多是2950元,最少是190元,平均是781元。农村户籍学生消费总额高于城镇户籍学生。

3.从消费结构看,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构成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礼物、交通费、手机费、电影就餐、日用品等11项支出。对各项消费支出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分析,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平均每月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费用为36元排在第8位,低于购买零食66元、电影就餐62元、服装57元、交通费47元、日用品开支46元,仅仅排在购买玩具游戏11元、购买礼物12元、通讯费用21元的前面,说明学生的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4.从消费心理看,理性消费意识有待提高。比如自行购买饮食和零食首选原因中,相当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好吃,而不是食物的营养价值。从零食消费种类看,营养价值较低的碳酸饮料、糖果等占学生消费零食的不小份额。14%的学生在购买日用品时首选原因是不作过多考虑,很随意购买,显示了他们的消费欠理性。自行购买课外书首选原因超过38%是为了消磨时间、休闲娱乐好玩,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在自行购买高端电子产品钱不够父母不支持时,仍然有16.48%的学生选择不吃饭偷偷存钱;1.14%的学生选择向同学借款购买。从上述表现来看,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待家长和学校进行诱导,使其转变。

5.从理财意识看,寄宿制高中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财经素养教育,理财意识淡薄、知识贫乏、理财能力较低。一方面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传统教育不重视,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纵容;另一方面与中学生群体及个人自我意识淡薄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学生群体,寄宿制高中生更加容易受到同辈群体消费理财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群体意识淡薄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二)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帮助寄宿制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提高其财经素养。

1.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和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战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消费活动的指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性消费理财观念,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学生要认识到消费理财的重要性,认识到消费理财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内容,认识到学好消费理财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让他们适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

2.加强家庭教育,教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消费理财行为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学生消费观和理财观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消费时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肃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言行举止,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消费理财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教育。[1]

家长应鼓励孩子制订理财计划,定期进行财务总结和预算,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帮助他们熟悉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控制生活费用、交流消费理财心得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和监督。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使其尽早懂得比较购物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2]

3.加强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合理引导高中生消费理财行为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财经素养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把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上来。针对青少年不懂消费和不珍惜金钱的行为,学校应该尽早开设鼓励青少年从小树立劳动挣钱意识、了解金钱知识、保持勤俭美德等方面的财经素养课程[1],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财经素养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化、循序渐进的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其智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加深和改进,合理、循序渐进的财经素养教育必将成为青少年形成理财素质、进行合理消费的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1] 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 网络财富,2010(19):157~158.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生 习惯养成 培养途径

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班主任要把养成习惯教育始终作为管理和培养学生的抓手。

那是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容不得我们丝毫懈怠。能考进重庆市巴蜀中学,说明各位都是佼佼者,但历史只能说明过去。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现在、展望未来!花开是为了灿烂,而不是凋谢!”热烈的掌声告诉我,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充满期待。

随后给大家介绍初、高中学习生活的不同,针对高中课程难度大的特点重点讲解高中学习方法,制定详细而严格的班规,让学生知道长大意味着责任,要担负起这份责任就要从点滴做起,养成好的习惯。法国学者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习惯。”在此,我就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看法。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人精力充沛

开学前两周,迟到、忘带课本、上课睡觉等现象频出。理由如出一辙,晚上熬夜。这个理由堂而皇之,甚至让我不忍心批评他们,毕竟是因为学习。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他们制订一份翔实的生活规划迫在眉睫。第二天我专门腾出一节语文课向全班讲解我为大家制定的“生活规划表”。1.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闹钟,叫醒两次,前后间隔三分钟。2.睡前两分钟整理书包:今天完成的任务、明天要交的作业、明天要用的课本,整理好一切,安稳睡觉。之所以强调得如此细致,主要是因为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迟到的时间不过三分钟,早起太匆忙,才丢三落四。3.严格计算洗漱、行路时间,提前三分钟到校,先交当天要收的作业,然后准备要读的书,静心。4.中午利用饭前时间看书,每天坚持二十分钟。5.注重午休,保证下午高效率地听课学习。6.下午放学路上,在心中制订晚上学习计划:各科时间的安排,每门功课的预、复习等。希望同学的“生活规划表”详细到分钟,从容地安排,自如地生活学习,才能保证每天精力充沛。我强调的是习惯,不是刻意为之。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我相信只要孩子们把要求变成习惯,不仅是现在的学习生活,将来走向社会也会受益终身。

二、良好的晨读习惯让人文采飞扬

学校每天都给语文安排了半小时的晨读,针对之前学生忽视晨读、“和尚念经”的情况,我首先以身作则,带领学生深情诵读。首先讲明道理:清晨大声诵读有助于大脑清醒;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可以增强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理解文意。文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若能熟读精思,必然永远不忘。其次身为示范:诗歌讲究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律美。开始,学生很不适应,认为大清早没有读书情绪。我一段段地示范,一次次地表演,终于学生渐入佳境,完全沉醉于我营造的梦幻氛围中。他们忘记了这是早读,只记得那是充满诗意的早晨。

通过清晨的高声吟诵,在体会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再讲解更是事半功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祖宗留下的读书法值得我们信任。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慢慢地,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当有一天他们发现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则只剩低头读书、闭口不言。相反,我利用晨读时间领着他们读书,增强语感,锻炼胆量,寻找发表见解的机会,看着自己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他们会更加自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越努力,越自信;越自信,越幸运。由诵读培养出的语感能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涵,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良好的做题习惯让人事半功倍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发展思维能力。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灵活多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懂得变通,题海战术已经谢幕。开学第一课我就让学生为各学科准备一个反思本。首页目录: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解题主要方法、公式;总结每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摘录能够举一反三的典型例题;摘抄每次考试和日常学习中做错的题……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在有限的时间总结规律才是王道。平日多反思、多总结,到了考场才能信心十足。实践证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当老师至今八年,关于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反思我从未中断。一次,学校要求针对“学生安全”召开主题班会。刚开始,我只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看着学生满不在乎的神情,我发现自己在做无用功。后来反思,我面对的是已近成年的孩子,他们有安全意识,也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我所谓的“安全教育”空口无凭。于是立刻展开行动查找视频、数据,用事实说话。车速百公里40,救活的几率70%;车速60,救活的几率5%。当血淋淋的画面、真实的数据摆在面前时,大家心服口服。文明出行是一种习惯。昨日的习惯造就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将决定我们的明天。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规范约束行为,有耐心,持之以恒。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份习惯;插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插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则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因为时代养成的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肖彩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你精力充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2]钟燕.浅议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第5篇

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几大特点,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太难或是学生知识面上的缺失,而是在解题中缺乏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缺失,有的是来自于数学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及对策谈点看法.

一、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1.心理价值需求的偏差

心理价值需求是造成高中生数学畏难心理的首要因素.高中生由于受年龄和学识的制约,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是迷茫的.在平时与教师的座谈和与学生家长的访谈中发现,由于数学基础较差,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在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的今天,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数学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学习数学上的努力程度.

有的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主要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更没有学习紧迫感.即使在喜欢数学的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但学习方法还停留在机械学习水平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数学实用价值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2.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的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的影响.

3.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动机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受学习动机支配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过多的失败经历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他们的心情经常处于焦虑、厌烦的状态,即使偶尔出现少有的兴奋,也仅限于那些具有游戏性的学习内容,而且这种兴奋一闪即逝,无法形成持久的学科兴趣,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4.注意

在心理学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在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高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30分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实行“满堂灌”,一直都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反过来,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5.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

6.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

二、针对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策略

1.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出发,捕捉能为教学服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数学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例如,自行车只有一个撑脚就能够支起来、两个合页和一把锁,就能把门固定是“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知识的应用;选三好学生,买彩票,玩扑克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探照灯,太阳灶,人造卫星的运行轨迹是“圆锥曲线”的应用;分期付款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应用;商家打折促销是“函数”知识的应用;企业生产中资源的优化组合是“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等等.在教学中,要把数学还原于生活,再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感知和整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克服思维定式,做到举一反三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每个学期的一些学习阶段,我们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课程.

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即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师要让学生设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目标了解得越明确、具体,就越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标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应当难度适中,让学生力所能及,获得成功的正强化.

(2)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反馈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3)进行积极的评价.

4.以考试成绩波动的客观分析为主要措施,渗透心理挫折教育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因为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人生的道路常有坎坷不平,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挫折,才能将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考试成绩的波动,教师需要强调,在学习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所付出,有所努力,无论结果是否如愿,我们都是优秀者.

解答难题造成的心理挫折,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指导遇挫学生解决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让学生领略成功者的快乐,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5.以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保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精力旺盛.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果教师上课不积极创设,学生可能出现消极状态,师生的这种消极将互相影响,犹如流行病毒一样在传播,导致更多抵抗力不强的学生被感染.流行是消极之病的祸根,但积极之风的流行,更是一种良好的态势.老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尽可能多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在无抵抗条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按特定的方式活动.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分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为什么总是听不懂呢?”“你为什么总是考不好呢?”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听不懂,考不好了.渐渐地,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要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6.以适当的机会,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

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有各种大小型考试,有些学生存在着一种考试焦虑,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高考试前的复习和备考,也会形成应试中的紧张、焦急、恐惧的心理,影响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对此我们要重视考试之前的心理辅导,教给学生良好的应试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应试心理.在平常的小考中,有时通过一些话语,故意给学生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紧张之后又营造一种宽松的范围,一松一驰的训练,可以促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面对一些大型考试,考前的辅导与放松教育也必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