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 科研管理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32-02
综合性医科大学往往基础研究实力雄厚,能为附属医院提供很好的技术平台支撑,但相对而言,也对附属医院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附属医院不光要像其他医疗机构一样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还要有很繁重的科研、教学等任务。科研水平是综合性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全面提高医院整体实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附属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研水平的竞争。为提高科研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各医院都加强了科研队伍建设,其中,加强科研管理成为重要一环。科研管理的主体是科研管理人员,提高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是科研管理创新的关键[1]。为更好地从事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在具备医学、药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及法规动向,并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自律的意识。
一、业务素质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研管理更是一门系统工程。现代科研管理是以哲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科学,它综合运用计划、管理、协调、控制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进行最佳配置[2]。医院科研科管理涉及的内容广泛,如科技计划、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学术交流、科技统计等一系列工作,业务性、政策性都很强,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具备医学、药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及法规动向,随时注意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既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实现科研管理的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又要加强对业务的学习,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和为科技人员服务的工作技能。要掌握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了解各阶段国家及地方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工作重点和计划规划,熟悉各级各类计划项目的申报程序及管理办法,以便在申报项目时能为医院科技人员做好指导,当好参谋,提高项目中标率;要懂得市场经济规则、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的申请、技术转让合同的签订等一系列的法规法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医院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技术交易活动,才能达到既转化了成果,又保护了医院和科技开发人员的合法权益[3]。
二、服务意识
科研工作离不开广大的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工作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传达者,是科研人员的公仆。这种工作性质就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重视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依靠完善的服务来激发整个医院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激情[4]。医院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都凝聚着科研管理人员的汗水,但每一项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名和利都与科研管理人员无缘。因此,科研管理人员没有牺牲意识是做不好科研管理工作的。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确对待奉献与名利的关系。
三、责任意识
在科学研究的竞争中,科研管理人员稍有疏忽或工作不到位,就会给单位和科研人员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1.要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意识。科研成果属于知识产权范围,受法律保护。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交流、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科研成果十分容易被窃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的申报、结项、成果转化过程中,特别要把握好尺度,注意保密,避免科研人员的利益受到影响。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过程中。
2.要树立保密意识。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保密意识缺乏等均会使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申报材料泄露,或自作主张,在未经申报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将申报资料转让他人,造成单位和个人申报不成功,使真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得不到资助,研究工作无法进行,而投机者得到资助却做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无疑是一种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这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树立保密意识。
3.以高度的责任感管理好科研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资助部门都严禁科研经费挪作他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用项目经费购买与研究无关的设备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项目经费进行监督和检查,坚决排除和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杜绝少数人不按规定办事,确保经费合理使用和项目圆满完成。在科研项目的奖励上,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讲人情,使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受到奖励,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
四、创新意识
科研管理担负着科技政策研究、学科专业调整、项目渠道拓展、项目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估等与科研发展前途相关的责任。同时科研项目申报、研究和应用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创新,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的创新。
1.观念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工作。当前的科研工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缺乏协作精神,在项目应用上,重研究,轻推广。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以论文、教材和专著等形式出现,没有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更谈不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观念的创新。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树立“跑、请、合”的思想观念。“跑”就是走出去,在组织申报纵向课题时,多往课题立项部门跑。“请”就是请进来,请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及相关专家到单位来,加强了解。“合”就是整合科研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2.机制创新。目前科研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滥用行政管理权,不尊重科研管理,严重阻碍和制约了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规律,科研管理必须遵循这些规律,适应和促进科研创新。当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是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启发、引导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5]。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使用报酬、荣誉等激励措施,建立奖惩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特别对那些重大科研课题,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应该给予多的物质奖励,并且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优先考虑。
五、廉洁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不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党性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在项目申报上,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坚持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6]。
科研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显然其成就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管理者所付出的劳动很难用具体指标来衡量,管理的效果总是随着实践的推移在无形中显现。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切实提高自我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桂秋,孟俐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2):181-182.
[2]徐巧珍.探索新世纪高校科研管理服务新体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4-77.
[3]钱毅.综合性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探讨[J].医学信息,2007,(8).
[4]赵丹娜,鲁超,戴晓支,等.医院科研管理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0).
[5]韩小强.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J].医学信息,2011,(2).
[6]辛阔林,张新国,步晓冬.复合型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实用医药杂志,2011,(1):91-92.
Analysis the Necessary Quality of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Staff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omprehensive Medical University
ZHOU Huan1,2
(1.Scienc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04,China;
2.MPA Center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52,China)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早晚自习 学风建设 制度化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早晚自习有着不同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自由参加自习,学校不做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2)提倡鼓励学生参加早晚自习,设有制度,但较宽松,以倡议为主,弹性较大。(3)严格要求,规定教室,规定时段,奖惩分明。
近年来,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学生进校分数较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故多选择后两种方式管理学生早晚自习。不少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大学生活有一种幻想,认为大学阶段自由度高,高中阶段严格的自习制度在大学阶段将不复存在;另外,“90后”大学生个性强,追求自由,向往自主选择,不喜欢被束缚,认为大学生主要强调自学即可,对中小学生才需施行严格的早晚自习制度,因此部分学生对自习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对早晚自习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倾向于学校采取严格管理,甚至常有家长发出类似呼声:“你们管理得越严,对孩子就越好,我们就越放心!”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早晚自习制度能培养出比较严格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规定并严格执行早晚自习制度,学生就不至于在无课的时段处于失控状态而浪费时间。针对来自学院、老师、学生、家长的不同声音,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独立学院早晚自习制度进行分析。
一、学风建设
学风,代表着一所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独立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载体正处于树信誉、促发展、谋影响、创品牌的关键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小觑。“优良学风的熏陶,能使每位学生都具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能自尊、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懂得承担责任,遵守法律,从而为其一生起着导航和保护作用”。(盛加林,2004:16)
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由于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模式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远大志向等问题。学院建立早晚自习制度,提倡学生参加早晚自习,安排固定的时间、教室和值班教师参与检查、管理,可以保证优良学风和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能保证上课的出勤率,也能避免学生因来不及吃早饭空腹上课,影响身体健康。有些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宣传严格遵守早晚自习制度的要求,并加强早晚自习的检查、督导和管理,将各班早晚自习出勤情况作为评比优秀班集体的指标或参考数据,且进行表彰,以期通过各班集中上早晚自习,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营造大学浓厚的学习气氛。“从总体上讲,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严格自律,不断缩小自身差距,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迎接社会的挑选。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宽进政策,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沉迷网吧和歌厅,长此下去,难保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黄贵英,2005:71)
二、学生反馈
虽然学院、老师、家长和部分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持看好的态度,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意见。以下意见较有代表性:“本以为上了大学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大学和高中学习没有两样,居然还要上早晚自习。”“自觉的学生,没有规定也会主动上早、晚自习;不自觉的,有规定也不见得管用。”针对这些观点,我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二年级15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早晚自习期间你一般做些什么?
2.早晚自习期间你有感觉被其他同学打扰、影响过吗?
3.你觉得一天中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段是什么时候?
4.你认为大一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5.你认为大二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6.你对同学在自习期间吃早饭、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等行为怎么看?
7.你对学管中心同学检查自习纪律、值班老师检查自习情况有何建议?
8.你觉得集体参加早晚自习的效率更高还是自行选择时间、地点参加自习的效率更高?
受访学生对以上开放性问题进行回答,我将学生的答案整理汇总,了解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的真实看法。学生认为,早晚自习的益处主要有:大一的课余时间多,容易放松,早起、早锻炼和晚自习正好填补了这些时间空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有保障,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早起读书,减少睡懒觉机会;人的惰性不可避免,学校规定集体参加自习让我形成一种习惯;早晚自习让我的学习常态化,同学直接互相请教互相促进,增加班级同学的情感,避免除了上课在一起碰个面,其他时段很难见到;早睡早起;使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间复习巩固知识;拒绝懒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提出的早晚自习的弊端主要有:恶劣天气下外出麻烦;早起容易犯困,导致自习时间睡觉;规定时间参加自习,导致自己可分配的时间较少;让我感觉与高中学习模式相似,大学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自由学习;会受自习纪律差的同学打扰、影响;如有急事不能参加早晚自习的时候,请假很麻烦;大学应该自主学习,而不是在制度的规定下安排学习,以前高中同学现在所在的大学都没有早晚自习制度。
据该院检查早晚自习的老师反映:“学生参加早自习对上午第一节课的出勤率有一定帮助,因为这样时间上有过渡,即使学生早自习有迟到现象,也有助于杜绝上午第一节堂课迟到和缺课的情况。如果取消早自习,那么第一节课迟到或在课上吃早饭的同学会更多,对上第一节课的老师来讲,他们必须在考勤和课堂纪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分析其他六个开放性问题,我发现:
1.部分学生在早晚自习时间玩手机、听音乐、睡觉、聊天的现象依然存在。当然,大部分同学能妥善利用自习时间做习题,看课外书,学习英语、预复习专业知识。
2.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差,自习期间吃早饭大声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导致固定教室中其他同学会因此受到影响、干扰。自习教室纪律的维护、督查工作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独立学院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明确的方向。“目标的缺失,就会产生行动上的盲目;导向的不明,自然引发了思想上的混乱”。(程蛟,2010:164)部分独立学院对低年级学生严格实行早晚自习制度,有助于降低考试不及格率,提高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重要课程的通过率,有助于促进学生考研意愿和备考状态的形成,更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但在早晚自习制度的落实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方面有待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早晚自习检查、管理工作,避免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被自习纪律差的同学影响。目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有两支重要队伍保障早晚自习的督查工作:自习值班教师、学生组织――学管中心的同学。检查维护好自习纪律,可以避免集体上自习存在的弊端。
二是尝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指导与选择,例如:引导英语水平较欠缺的班级学生在自习期间集体练习英语听力;班主任牵头,班委组织落实,每学期利用早晚自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专业技能视频资料观看、集体晨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自习内容,将严格稳定的制度与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使早晚自习时段切实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业水平的黄金时间。
三是奖惩分明,表扬早晚自习情况优秀的先进班级,激励自习情况差的班级,并将自习考评情况作为优秀班集体评奖的标准之一,促进全院班级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习纪律。
四是形成一对一互帮互助模式,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结成对子,形成良性影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是灵活制定早晚自习制度,为学生留有一定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周三晚和周五晚学生不用集体参加自习,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将集体自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建立科学合理请假制度,方便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既不违反早晚自习制度,又能处理好突发状况或紧急事件。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对于早晚自习请假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分为公假、事假、病假,保证真实、合理的请假诉求都能得到批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项自主化、个人化的活动,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但是独立学院部分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清晰的自主学习方向,因此有效管理自主学习时间的能力有待增强。早晚自习制度的贯彻落实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平台,养成自觉早晚自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程蛟.健全人格培养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社科纵横,2010,(12):164-165.
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23-03
一、学科竞赛的现状
1.各学院对学科竞赛的推进不平衡。有的学院没有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没有对学科竞赛的规律、特点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没有真正承担起实施学科竞赛的主体单位责任。多年来,各学院对开展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与成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希望各学院均衡整体推进学科竞赛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2.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优异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有的学科竞赛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没有合适的竞赛场地。有些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不愿意指导学生参赛。个别赛事没有稳定的指导教师参与,参赛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教师指导而只好放弃。有的报名参赛的学生怕苦怕累,责任心不强,不参加赛前集中强化培训,以各种理由临时退出,影响其他小组成员参赛,给竞赛的组织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存在的意义
1.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课外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平台,是有效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综合应用课内所学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学科竞赛这样一个载体,使学生学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完成论文、作品、设计项目或产品开发,即通过竞赛实践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因此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学科竞赛是高校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国性学科竞赛的种类很多,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也有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竞赛。高校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已达二十多种,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文件中(“质量工程”文件)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并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及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
1.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科竞赛体系。现在,除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等官方主办的竞赛外,还有很多行业协会甚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主办的赛事。学科竞赛含金量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其获奖难度也不同,对学生的锻炼效果亦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接到参赛通知,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加选择地组织学生参赛,无疑会造成学校资源的巨大浪费,学生素质也得不到明显提高。在众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赛事,是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竞赛层次、社会影响和获奖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学校将学科竞赛分为A、B、C、D四类。A类指教育部主办、专家主导、获奖难度和社会影响均很大的全国性重要赛事,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B类指国家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影响较大的全国性赛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C类指天津市教委主办的竞赛或一些社会影响较小的行业竞赛,如天津市“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D类指学校主办的校内竞赛,如校级大赛及为参加相应国家级和省市级竞赛的校内公开选拔赛等。学校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思想是扶持重点、兼顾一般、点面结合、区别对待。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学科竞赛应形成以传统赛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尽可能覆盖各院系、各专业,形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竞赛并举,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相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
2.运用多样化的组织模式。学校不断强化对学科竞赛的宏观指导,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重点资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或新增加的学科竞赛。对连续3年成绩不理想的学科竞赛,适当减少学生参赛规模,降低经费资助力度。不同类型的竞赛,可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一般有以下3种:①教务处主导、学院协助。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或学校主办,需要组织或统筹安排数个专业的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一般由教务处负责竞赛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经费管理、成绩归档及奖励等工作。学校指定一个责任学院,在竞赛指导教师配备、学生选拔、竞赛场地准备等工作上配合教务处开展工作。②学院主导、学校职能部门协助。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或学校主办,专业性较强且参与学生较少的学科竞赛,在学校指定一个责任学院,负责参赛宣传、竞赛组织、对外联络、指导教师配备、学生选拔、竞赛场地准备、成绩上报等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协调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责任学院开展相关工作。③学院自行组织安排。由兄弟院校、行业协会或某一技术学科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组织的竞赛,完全由责任学院自行安排学生参赛,经费由学院管理,教务处可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学校鼓励学院认真筛选质量高、影响大的学科竞赛,确定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配套制度。
3.加强学科竞赛宣传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各类学科竞赛的认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学校和二级学院应该通过校园网、海报、条幅、学科竞赛专题网站等加强对学科竞赛的全方位宣传,这种宣传不仅是获奖后的报道和嘉奖,更应该包括赛前校级选拔、中期培训、赛后效果等多方面的宣传。
四、建立学科竞赛激励保障机制
1.把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基于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作为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使其活动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外和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学校修订的2012年天津商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参与本专业学科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计入专业选修课学分,参与其他专业学科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计入全校选修课学分。学生通过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累计不超过5学分。在《天津商业大学评计本科生竞赛与科研类学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性竞赛及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数学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者,计1学分;获得国家级奖励(含各等级)者,计2学分。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2012年,学校出台的《天津商业大学教学奖励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凡我校教职工指导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天津市)性的教学类大学生竞赛(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以市教委牵头组织为准)获奖,学校分别给予奖励。
3.学科竞赛经费保障。竞赛组织方面,学校划拨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对于每项竞赛给竞赛承办单位一定的经费支持,为竞赛的有序开展奠定好的基础。竞赛经费包括:竞赛前期的宣传、报名组织工作;对于耗材类的竞赛给予一定的材料费补贴以及对竞赛出题的试题费、评阅费等等多方面支持。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难在广泛参与,难在经常开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
1.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二、在高职课堂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按照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及2010年8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内容,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采取适应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传统的教学,只给学生灌注各种现成的的知识,但这些早已老化的知识不仅会随时间推移而作废,而且因长期不用而过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爆炸的现代社会,传统教学无法适应。同时,应看到统一化的学校教育通过压抑个性而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迫切需要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来改革教学内容及至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职业教育,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拥有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事先确定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同时,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学生往往会失去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也会导致学生缺乏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管理学课堂的应用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3.头脑风暴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
4.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制定工作计划;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讨论和做出决定;4、收集和界定问题;5、征求意见。
5.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6.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它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7.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
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并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8.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倍它乐克;心功能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0992-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是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笔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倍它乐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确诊为心力衰竭。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评定,并除外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1.2 方法:全部患者接受心衰的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在病情稳定后进入观察,观察组加用倍它乐克,初始剂量6.25 mg,2次/天,1周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50 mg,2次/天,疗程2个月。患者清醒静息心率不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倍它乐克平均维持量12.5~100 mg/d,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β受体阻滞剂有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危险,故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本组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观察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能降低心衰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心功能,治疗2个月后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小。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下列途径改善心功能:(1)最近通过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研究证实,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心脏受体功能失调[1]。衰竭心脏的左心室心肌受体密度降低,受体对激动剂反应能力下降,此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受体数目上调,恢复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2)心衰发作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增加,其浓度与心衰程度呈正比。交感神经兴奋后引起动脉血压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衰。(3)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室充盈,增加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顺应性,改善左室舒张功能[2]。(4) 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延长患者寿命[3]。
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应在常规抗心衰(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2)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便使衰竭的心脏有足够时间适应;(3)β-受体阻滞剂不易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急性左心衰竭;(4)使用时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效应,注意心率,血压及心功能的变化,发现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参考文献:
[1] 张于彬,郑宗锡.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5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收缩心衰诊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