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路径

本文以文化公司的角度出发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风险问题,就目前各行各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文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公司提出改进方法。同时积极借鉴一些先进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模式为公司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注入新的血液,为公司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开辟一条道路。目前,文化公司里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还不具备完善的体系和架构,因此,本文尝试建立一个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初步架构为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参考模式。

一、文化公司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不得不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体系不完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人力资源的理念相对落后,在经济政治同步进步的同时,一个公司企业的人力管理理念如果出现滞后,与经济政治发展不相适应的话,不但可能没有作用,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由于针对文化艺术行业,新兴事物兴起较快,这就要求文化公司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更应该与时俱进。人力资源是一个特别的资源管理系统,管理者时常把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其他资源混为一谈,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产生了误解,那么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也就会存在问题了。2)文化公司招聘过程中存在特殊性。文化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类型,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要求有相对特殊性,员工素质和技能要与公司发展高度统一。即便是企业的行政员工,在一个文化公司工作也要具备艺术欣赏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适应公司环境,为公司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人性化和专业性的管理,也会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公司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要求,也给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3)员工入职后对于员工培训缺乏针对性。文化公司在招聘完员工后,普遍存在对员工的专业培训缺乏针对性,水过地皮湿。对于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在对其职位做针对性的培训也要加强心理培训,目前职场上需要的不仅要求工作水平过硬,更要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在目前高压力下的职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里素质才能应对职场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对于文化公司来说,员工的入职培训更要加入人文素质的培训,加强员工的人文素质也将会促进公司的发展。

二、目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公司自身的人力资源、不成体系,没有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支撑,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文化公司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一个适用于中国特色和社会环境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主观因素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由于公司所处环境的相对复杂性,在市场中到处充满着诱惑,公司管理者由于一己私利对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屡屡发生,文化公司在这一点上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等问题就显得尤为敏感,所以入职培训加入人文素质培训非常重要,第一可以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第二在心理培训中也要加强对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面对复杂环境和利益的驱使下有强大的抵御能力。3)客观因素造成人力资源风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不可能都是顺境,在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对会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失。客观条件下造成的损失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要求公司员工与公司共患难,做好本职工作。在公司受到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作为公司可控的内在因素,对于公司能否顺利度过困境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提高公司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措施

1)管理者方面。管理者要切实加强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面对我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整体的水平较低,管理者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自身公司的工作特点,主动学习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方法,积极运用到实践上来。相关管理者要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既不浪费也不捉襟见肘。2)对于风险的处理。对于公司存在的风险和一切比较隐蔽的风险要有前瞻性,公司在风险来临之前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做好预防措施,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防患于未然。也要提前准备好解决措施,当对风险进行了预测之后针对该风险,进行应对策划,不至于导致在风险来临后措手不及。而且还要有效的规避风险,规避风险不是让公司停滞不前,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对于一切重大抉择谨慎处理,稳中求胜也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3)针对“外派”情况的风险管理。相对其他产业,文化公司的外派需求并不处于少数,外派的风险较大,而且技术含量较高。怎么保障外派情况的安全和保证外派的质量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外派对于一个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在不同背景和观念的条件下完成既定任务,公司要对员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在员工执行外派任务时,要保证外派质量就要求员工做好外派工作的事前准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灵活变通,这就要求职工有良好的职业水平和心理素质,两点都具备才能顺利完成外派任务。外派任务还存在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就公司而言,外派出去的员工因为都是素质较高的员工,在外派工作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其他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所以在公司日常工作中要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结语

文章就目前我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问题的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刚刚起步的文化公司来说,意识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人力资源合理分配,规避风险来促进发展,这些对于一个文化公司来说至关重要。鉴于人力资源在各行各业的关键作用,要尽快建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相信在看到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重要性的企业和公司,会积极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在社会各方的团结一致下,未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会在文化公司内,而且会在各业态中得以健全和发展。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该文着重论述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发展以及企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也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定位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是经营者的高级参谋和助手,已经由“独立评价活动”的财务审计,发展到“以增加价值和改进公司经营为目的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的现代审计。现代内部审计不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监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强调他们是咨询顾问、风险的控制者、以及改革的推动者。 

 

2.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1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风险影响组织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也影响其产品、服务及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随相伴。日常的内部审计包括评价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应收账款、现金流量、举债质量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侧重财务和战略管理角度揭示短期行为,预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预先对影响方针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针对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通过这些活动将公司运做中的风险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或最低程度,同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2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内部管理的监控系统,是公司法人正确处理各相关者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日常的内部审计是运用测试和主观判断,对企业人、财、物,及牵涉到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事、技改、后勤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从侧重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评价控制强点和弱点,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把发现的漏洞、盲点、盲区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客观地向企业高层反馈,最终应用审计活动中所掌握的信息来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认识内部控制环境。 

2.3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从企业内部而言,是机构和制度有机结合形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日常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规章制度、报告程序、授权控制、组织机构分工、人力资源管理的审查,来评价其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判断管理缺陷,追究经济责任。同时客观地披露公司治理的空白、滞后、冲突、落空,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最终形成约束机制,促进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2.4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为企业股东和管理层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达到促使企业目标实现的目的。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的。其所有工作都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管理层在考虑短期利益的同时更多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规范、高效、经济地运作,共赢实现近期和远景目标。 

 

3.更好地发挥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3.1内部审计应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各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如果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2内部审计应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2.1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活动,并评价其有效性等。 

3.2.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在市场筹资的公司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方式与公司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3.2.3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问题分析 建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利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竞争力和相关市场,还要具备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制度,这种管理能力和管理制度要求企业进行上下协调、相互制约和自动调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的。企业只有能够运行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1. 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1.1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

企业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缺乏严格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来规范人员招聘、培训、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招聘员工只注重学历和专业经验,忽视人才成长背景调查;对于在岗员工,只重视专业能力培训,轻视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不重视关键岗位员工轮岗以及综合知识和能力培训,造成管理人员(包括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能力单一,视野狭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难以支撑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1.2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1.2.1信息沟通不畅,风险管理能力低下。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合一的模式,着重于行政管理上的方便,对风险防控考虑不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1.2.2风险管理分散化,没有统一的风险偏好。传统的风险管理的特征是职能分散化,分别由组织的不同部门单独进行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偏好难以统一。有些风险是可以互相抵销的,风险管理职能分散后,不利于对风险进行组合管理。

1.2.3风险管理部门级次低,作用有限。就目前已经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的企业(主要是风险特别高的金融企业)来看,风险管理部门的职位较低,导致他们无法与企业最高决策层充分交流意见和信息。在缺乏高级管理层支持的情况下,风险执行官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当他们怀疑一项利润率很高的活动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时,没有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1.3内部审计独立性概念不明确,归属不统一

鉴于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审计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只是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的归属,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内部审计归最高管理层领导;二是内部审计归审计委员会领导。至于其他观点,如内部审计归属于财务部门或者归属于财务经理,因为独立性没有保证,已被摒弃。内部审计归属不统一,说明内部审计到底代表谁和监督谁等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内部审计的归属问题本质上属于独立性问题,即内部审计到底应当独立到什么程度。其实独立性只是相对的,如果把内部审计拔高到与管理层并列的层次,归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等于否定了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2.1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树立全员控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本企业的人以及人的活动,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对人的控制,人的活动贯穿在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中,企业应该从人的因素入手,全面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控制理念。同时,内部控制还有全员化的特点,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该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其次,要严格企业的招聘程序,招聘过程中,企业的用人部门和人事部门应该一起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价和测试,确保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相应的工作要求。再次,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企业风险文化的形成。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定的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合规经营意识的培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将风险管理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效益与风险控制并重的激励机制,并与员工的奖惩相结合,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

2.2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将内部控制角色嵌入组织结构。企业应当按照风险管理要求,把内部控制角色嵌入到组织结构当中,把内部控制理念贯彻到机构设置当中。同时,企业应当根据规范要求,对公司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岗位设置以及职位说明进行调整和梳理,明确风险控制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分工。其次,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整的风险治理组织架构必须由审计委员会、公司风险控制部门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只有如此,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各部门内部岗位自控、部门之间互相制衡、风控部门独立和审计部门监控的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1)在管理层之下设置风险监管委员会。风险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战略制定的时候,就应当考虑风险问题。也就是说,风险管理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工作。所以,企业应当在管理层之下,设置风险监管委员会,以便把企业的任何重大经营决策均纳入到风险管理之下,因为风险管理包括目标的具体设立。当然为了不失管理效率,管理层也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对常规经营决策进行一般授权,由各职能部门自己进行风险管理。(2)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鉴于风险管理是一套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其管理涉及到企业各层级和各个部门,必须有一个独立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之间发挥协调作用。企业应当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作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并向管理层汇报工作。因为,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3)明确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全面风险管理强调整体性和全局性,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需保持一定的超然性和权威性。对于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越级向审计委员会或者单设的风险监管委员会汇报。

2.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引入监督机制,建立关键岗位职工的岗位轮换和带薪休假制度。关键岗位职工的岗位轮换和带薪休假制度是防范舞弊风险的制度基础,公开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通过强制轮换,或者带薪休假,在轮换或休假期间,其工作由别人接管或者暂时接替,其离岗前的工作就会置于接替者的监督之下,那么被接替者实施并掩盖舞弊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其次,要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从查错纠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审核会计资料等转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为企业提供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结束语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 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企业战略目标决策的指定与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坚决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好财务工作,发挥财务职能,为企业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翁敏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4(2).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整体目标出发,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公司价值目标实现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进行系统管理,积极探寻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创造最优化的价值;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措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公司偏离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由此可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从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上来看,均是通过一系列程度和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风险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

1.作用时点不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会贯穿于其全寿命周期,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便为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司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风险管理必须在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特点限制了其作用发挥的及时性。保险公司的风险虽然会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存在,但风险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造成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2.限制条件不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上述过程是风险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影响经营效率、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换言之,所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控制措施。3.控制内容不同。在保险公司中,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设置实施战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等。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则涵盖了从上层治理结构到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再到基层作业的所有流程,其中不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也涉及实现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及风险环节的控制。由此可见,后者包含的内容要比前者更加广泛。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由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基于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所以保险公司可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序开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保险公司中,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且还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当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结构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分权制衡机制,并对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其职能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其次,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制度、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制度等,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覆盖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找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确定风险预警标准。其次,实施风险评估,既要对保险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进行评估,又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程序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再次,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转移、规避、保留、降低等措施。最后,持续监察已识别和已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审查风险管理效果,并关注新风险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想要使保险公司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构建起有效的控制活动。首先,在过程控制方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对员工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同时还应对风险控制关键点进行明确,对公司日常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风险要进行重点监控,降低风险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在业务控制上,公司应当对产品开发、售后理赔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再次,在财务控制上,应对相关的制度、报告、系统等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最后,在资金控制上,要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及风险的管控,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公司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从管理层获取到明确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己在公司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员工可将从经营活动获得的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公司管理层,同时还为员工汇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也可借助该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

(五)加强内部监督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多重交叉之处,其管理控制目标均为降低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构建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中,为突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作者:邢喆 单位: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人力资源公司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航运企业;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航运业是具有特殊风险的产业,从投资到生产无不充满着风险,特别是由于航运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航运生产的被动性和依赖性,更加剧了航运业的风险性。航运业是需要巨额投资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船舶的大型化,现代化和高技术化,投资额越来越大,投资风险也就更大。

航运企业的风险概述

企业风险具有广泛性,它几乎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航运企业也不例外。由于航运企业属于需要巨额投资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周期长和低回报的特征;航运市场不仅受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受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由于航运需求的派生性,导致航运生产具有被动性与依赖性。所以,航运业从投资购买开始到投人营运、承载货物、海上运输、进出港口直至交付货物,都存在其它产业所不具有的特殊风险。

航运企业的风险类型

辨证地看,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航运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战略风险

航运企业战略的基本含义是指关于企业全局性、未来性、根本性的重大决策,是为达到企业总体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航运企业所处的市场经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据权威人士预测,未来航运业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国际货运量继续稳定增长,单位货运价格和运输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继续带动世界贸易稳定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化(即“知识经济”)程度的提高,商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明显增加,单位货运价格会提高,并对运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会相对降低。

②国际运输业将进入综合运输时代,实现物流系统现代化,运输业发展又一次出现重大革命。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要求航运企业拓展跨国经营并提供全球承运服务,航运业在经历了散货船大型化、专业化和集装箱化革命之后,正进入现代物流时代。

③国际航运市场进一步形成“买方市场”,航运业竞争更趋激烈,航运企业将着眼于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货物托运人将向承运人提出更高、更加个性化的要求。

④航运企业将建立全球性统一信息系统,形成全球共享信息网络。

⑵财务风险

包括筹资、资金短缺、利率、汇率、坏账损失、税务风险等。航运业初始投入成本高,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偏大,企业流动比率偏低,资产变现能力受行业景气指数影响较大,容易发生资金短缺。

远洋运输企业的船队发展受资金供给的限制,行业的发展呈现特有的现象--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壮大起来,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航运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平均均在50%以上(不含上市公司),有的更高达80%以上,银行债务高、贷款压力大,许多航运企业可以说是常年“替银行打工”,受利率变化的影响明显。

⑶投资风险

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航运企业的资产主要体现为营运船舶,船舶资产占航运企业资产的半数以上,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航运企业的船舶投资往往呈现投资期(建造期)长,初始投资额较大,初始投资受利率、汇率波动影响较大、使用期限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同时,由于航运的周期性波动,船舶初始投资额的大小对航运周期波动的敏感性较强,往往会出现在航运高峰及汇率、利率不利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决策严重影响投资船舶未来的营运效益,因此必须对船舶的投资慎之又慎。

⑷人力资源风险

包括执行力、泄漏公司机密及商业秘密、舞弊、侵占公司财产、员工能力、关键人才流失等等。如技术员工的招聘或流动、高级船员的短缺、员工的士气状况等都构成航运企业人力资源的风险。据统计,80%的海事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航运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之巨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归根结底要由人来执行,管理制度在完善,如果没有内部员工的严格执行,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也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⑸航运经营风险

航运经营受国际政治、经济、行业条文、国际公约、客观地理环境、世界贸易流向、贸易保护、环境保护、燃油价格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同时受货物种类、数量、集散程度、港口装卸能力、船舶状况、国家(地区)间相互关系等条件的制约。涉及的风险主要有:航区限制、贸易制裁、货源缺乏、无序竞争、重点客户流失、油价飙升、营运成本失控、压港、滞留、配载不当、货损、货差、恶劣气候、港口突发事件等。

⑹船舶管理风险

主要指在保障船舶达到适航状态所进行的船舶安全、维护、保养、物料、燃料供给、ISPS、SMC证书、DOC及副本证书管理、港口国检查、船员调配、环境污染等所涉及的风险。

船队结构老化也给航运企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是老旧船舶适货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揽货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增加了船舶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和投入,给公司成本带来较大压力;三是老旧船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压力,随着港口国(PSC)检查越来越严格,对船舶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四、航运风险管理

航运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通过对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规避企业内部风险。构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根据经验分析,航运企业风险管理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⑴收集与行业相关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通过对航运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航运和资本市场的情况、公司所处航运企业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等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进行广泛地、详细地、持续不断地收集、分析,找出公司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照公司的战略目标,识别出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纯风险和有利于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机会风险,以便制定应对措施,促进公司实现战略目标。

⑵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过程。即必须通过系统的、采用统一的标准辨明航运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持续定期或不定期的重复上述三个步骤,以明确航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变化趋势。

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航运业的发展趋势、经营特点,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公司风险偏好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最低及最高限度,制定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设计企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建立企业风险预警体系。

⑷提出和实施本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航运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制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风险管理手册并层层分解落实。基于目前现有的内控流程、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修改制度,增加监控指标,强化航运经营业务、船舶管理和资金运作流程中的内部风险控制,建立重点客户、关键客户的专门档案,重点关注企业运输效益和船舶安全营运的协调发展。

⑸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改进。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控制企业风险的有效手段。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完善的风险信息沟通渠道、健全的企业风险组织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在定期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开展公司内部风险审计等。

⑹建立风险管理文化。航运企业必须在企业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道德诚信准则,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为,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保障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得到正确、有效执行。

五、结语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为航运企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将航运企业置于高风险之中。航运企业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企业降低损失,实现预定目标和利益的保证。航运企业只有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对风险进行系统、动态、有效的评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生存。

【参考文献】

[1]常桂彬.航运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