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第1篇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第2篇

,购置仪器设备一定要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护理实训基地配备了如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婴儿护理模型、NICU抢救设备、多功能护理模型人、高级急救护理模型、多功能分娩床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型和设备,并不断外出学习考察,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另外搜集购置临床医院使用的新型器械用品,让学生熟悉并及时掌握,弥补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或滞后临床的状况,以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工作。

2完善实训条件,营造临床环境:

我校儿科护理实训室全部以模拟儿科病房形式组建,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婴儿生长发育室配备有体重、身高(长)测量仪,以及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仪器,并在墙壁上张贴不同年龄小儿动作发育的图片;婴儿沐浴室配备有沐浴池、抚触圆床、游泳池等,墙壁上贴有婴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图片;另外我校在实训中心设置了母婴同室,供学生们学习了解现代护理中的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个儿科护理实训中心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设置其独特的环境,以粉红色为基础色调,窗帘、被褥配合可爱的卡通图案,完全贴合临床儿科病房的特点。突出了专业训练的真实性、实用性。

3校院一体,医教结合:

临床护理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学校遵循“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校教学不与临床脱节,教师每五年中要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一年,学习临床新技术、新方法;临床医生、护士轮流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不断邀请医院的专家亲临实训中心指导建设,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学习实训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临床相结合。

4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方法;

呆板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的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缺点,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

(1)小组制训练法。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小组训练是学习效率较高的实训方法。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将学生分组逐人操作,其他学生共同观看操作过程,在操作后进行讨论,指出该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操作技术。小组制训练法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办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训练。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了“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婴儿喂奶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等实训项目可设置情景,角色扮演,从模型上操作扩展到真人真做。学生3人1组分为“患儿”“家长”“护士”。课前根据需要准备好实训环境、物品和必要的保障措施。操作中,各角色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场景“,护士”首先认真评估“患儿”状况,然后向“家长”进行解释,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家长”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在“真人、真情、真景”中进行训练,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5开放实训室,实行“导生制”教学:

护理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在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的途径中,开放实训室是较为关键的一环,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项基本保障,地位不容忽视[3]。以往只有上实训课学生才可以进入实训室学习、练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操作时间不够用。现在,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选择自己在实训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和自己感兴趣的实训内容,随时来实训室进行训练。开放实训室为学生的实训练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投资效益。另外我校每学年都要在学生中进行层层选拔,选出实训操作突出的同学,加以强化培训,严格考核,考核合格后这些学生被授予“小导师”,在课余时间由这些“小导师”对学生实训操作练习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课程实训学习中实行“导生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实训的有效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6抓好实训考核,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考核可以直接反馈实训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考核分随堂抽查,期末考核。随堂抽查在每一项实训项目练习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练习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末考核由学校统一安排,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每人抽考1~2项。考核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变能力等,操作结束后会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对护生设置一些考核上的障碍,以检查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并参加补考,直到合格为止。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我校护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医院和病人的一致肯定,取得了明显社会效应。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孕妇学校; 作用效果

怀孕、分娩和哺乳是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应为孕产妇提供保健知识和具体措施。孕妇学校教育是医院为了孕妇能够顺利的渡过怀孕、分娩及哺乳期而开办的对孕期保健、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从心理上与精神上作好准备[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的影响,对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在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按建卡顺序依次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21~40岁,无明显孕期合并症,无生理、心理疾病。

2 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采取孕妇自愿接受孕妇学校培训,每周上课一次,四次为一周期,循环上课,专人授课并登记,配备VCD、图片、模型等。内容包括孕期保健与营养;胎教、胎动监测;产兆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

2.2 观察组方法 督促孕妇按时上课并与家属一起听讲,采用孕校授课及一对一的咨询指导,讲解孕早、中、晚期及产褥期各项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心理支持。鼓励孕妇课后提问,相互沟通交流,安排她们参观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澡间等,熟悉病区环境。培训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换尿布方法、新生儿沐浴、游泳等,观看分娩过程的录像,分发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对孕晚期的孕妇教会分娩时缓解疼痛的技巧,为孕妇和住院产妇搭设平台,让产妇亲身为孕妇传授经验,增强孕妇安全感,使孕妇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迎接分娩。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孕妇产前产时情况比较(见表1)。

4 讨论

4.1 孕妇学校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 大多数孕妇及家属对孕期保健知识普遍缺乏,认为怀孕后就什么都不能干;有的只重视产前检查,而忽略自我保健;有的只重视书本、网上理论知识,却缺乏分娩时配合的技巧及哺乳婴儿的技能,通过孕妇学校系统连续的学习,课堂提问、经验交流、个别培训、模仿操作和实地演练等,使她们有了正确的认知。从表1可见,观察组检查次数、产程配合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前健康教育能使孕妇按时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2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使孕产妇能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目前我国以初产妇为主,有相当数量的初产妇因缺乏正确的围生期相关知识,获得的只是从亲友或同事处听到的有关分娩的不良体验,由于恐惧分娩意外危险,错误地认为剖宫产是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从而导致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率升高[2];孕妇住院后对医护人员和环境的生疏以及一些产妇分娩时的吵闹声,致使她们情绪紧张、恐惧不安、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均会使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从而增加剖宫产率。因此指导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十分重要。孕妇学校对孕晚期的孕妇要重点进行心理调适,提高孕妇心理素质,密切医患关系使之熟悉产科环境,增加孕产妇的依赖感和安全感,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使孕妇认识到分娩是自然的、健康的过程,剖宫产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合并症,还存在对女性生殖道健康和身体的远期影响。了解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进入分娩期。在分娩过程中积极、正确地配合各项检查,适时运用分娩技巧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剖宫产。从表2可见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前教育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了理性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了对自然分娩的的信念,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

4.3 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产褥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分娩及角色的转变给产妇身心带来巨大变化,初产妇体力上的疲惫和疼痛,使她们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母乳喂养及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合理的卫生观、不能适时的进行活动和锻炼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及子宫复旧不良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见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技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身心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资料表明产妇良好稳定的情绪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增强,促进乳汁分泌[3]。因此帮助家属积极关心和护理产妇,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孕妇学校在孕晚期组织孕妇学习相关知识使产妇及家属有信心有技能护理新生儿,帮助产后母亲采取正确的喂奶、婴儿含接姿势,指导产妇产后康复训练及出院后婴儿的脐部护理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顺利渡过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4.4 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增加了产科知识;还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扩大了医院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而以往孕妇学校的教育存在缺乏针对性,内容一般化,单向传授无互动,孕妇无积极性,又缺乏实践。目前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产前、产时、产后均得到系统的个体化的护理,从而平安的渡过每一时期。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要求医护人员不断的学习,吸取先进单位的新经验,拓宽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孕妇学校活动的参与率。定期召开孕妇学校教师经验交流会,经常听取孕妇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整哉,杜稳侠.孕产妇住院期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护理学杂志,2001,6(8):508.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母婴健康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34-03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1]。产妇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和组成新家庭,这一过程对产妇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且产后家庭访视面临经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出院后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或育儿问题进行调查和指导,以便保健部门提供针对,进一步探讨适合本地区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新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6月于我院分娩并定期回访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500名产妇。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表,并经5名专家进行效度测试。在产后42 d回访时,派遣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知情同意后,调查人员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形式对产妇进行现场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最后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者496份,有效率为99.2%。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经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初产等;②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如有无母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等;③最想了解的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排位。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定稿;随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固定不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ridman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对11项母婴保健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以P

2 结果

2.1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

总体上,母婴保健知识需求顺序排列前5位的是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其中,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见表1。在相同文化层次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居住地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不同居住地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在相同居住地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妇渴望得到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

本文通过对496名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由于住院时间短暂,产后健康宣教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4]。同时由于产妇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绝大多数产妇在调查中表示缺乏母婴保健知识。在产后最初的阶段,新父母要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其往往对要承担的新角色缺乏准备,出院后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的需求都体现出来[5]。因此,为产妇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3.2 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

本组研究表明,婴儿健康需求明显高于产妇健康需求。由于本研究多为初产妇,母亲更加关注婴儿健康,但又缺乏育婴经验,因此,育儿知识在产褥期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6],其中,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的平均秩次较高,产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产后疾病知识预防、产妇膳食营养、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并不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认为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产褥期饮食、卫生、休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到位,而新生儿相关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应制订更全面的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并灵活主动地实施,以提高产妇自我照护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3.3 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

产妇的文化层次直接影响其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多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主动或被动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各种培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而城市产妇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农村产妇高[7],因此,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结果表1提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结果表2提示不同居住地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需求不同,可能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及经济压力有关。

3.4 产褥期延伸服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

现阶段我国“80后”独生子女明显增多,且民间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传统的产后修养误区依然在部分产妇中存在,加之住院时间短暂、产后访视存在局限性等相关问题,因此,尽管已经开展的产后延伸服务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科延伸服务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的范畴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会,是现阶段产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8]。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褥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优质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临床整体护理得到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23):3371-3372.

[2] 卜秀青,尤黎明,颜君,等.产褥期妇女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65-1067.

[3] 赵春霞.母婴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66-267

[4] 尤艳,刘春红,李东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6-137.

[5] 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3-1385.

[6] 刘爱君.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6-98.

[7] 徐冠英.城市与农村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比较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22-24

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工作;孕妇;婴儿;医患纠纷;医师技能

【中图分类号】R8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7-02

在我国各项法律体例的完整明确提出后,政治经济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法律意识逐渐得到清醒认识,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医患纠纷现象越来越多,而且纷繁复杂。数据表示,20世纪我国医疗纠纷以11%速度上升,在妇产科方面,对待孕育着小生命的产妇,有的产妇预产期不准,病情突发,常常会发生纠纷,对此党的十七大曾提出要培养妇产安全护理的安全意识,但落实到实处,临床试验中还是会有些困难,把产妇和婴儿的危险降到最低是社会、医院和病人共同奋进目标。

一、什么是妇产科护理安全

妇产科护理安全,简而言之就是保证产妇和产后妇女的护理工作安全可靠性。医学上,把护理安全定义为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发生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伤害的现象。

二、产科的护理常规

1.1入院护理。入院时先安排好床铺,办好入院证明,记录好患者详细情况,交代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联系主治医师,测体温,定期巡查病房,病人阴道出血情况,小腹疼痛状况做好记录病报告给主治医师,交班时交代给同事,产妇分娩之前,讲解手术目地和意义,交代产妇饮食和睡眠需注意的事项,有时间的话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妇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梳头、小便、等。

1.2产后护理。妇女产后要保持周围干净清新的环境,24小时内注意阴道流血情况,产后每隔一小时检查流血量,4小时以后产妇可下床小便,1天之后产妇可做自我保健,饮食上忌生冷刺激性食物,护士要指导产后喂养,观察体温,1天之内用消毒的纱布擦洗阴道或用毛巾热敷,谁觉时一般需要平躺,初次喂养时要清洗,做好按摩。若有需要避孕的2天后即可。

三、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患冲突。护理人员在自认为工作已经做好了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对患者心理需求关心不够,对潜在的危机认识不深,预后工作没做好等。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略了患者的隐私权,过分询问,追问,私下讨论都会对未婚先孕,遭受的女性心理上造成厌恶感和不信任。

1.2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很多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这些素质偏低的护理人员实习生或见习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会碰到棘手的状况,不同的护理人员技术方面也会存在分歧,这些往往会导致误诊和事故,损坏了医院形象,失去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1.3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现在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多半是在专业素质上,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往往容易忽略,而妇产科这样一个特别的科室,妇女在妊娠前多半都会有焦虑和烦躁情绪,产后的心理差异也很明显,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障碍,尤其是产妇在分娩时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及时的语言抚慰是非常有效的,送一杯糖水,递一帕纸巾,一句安慰关怀的话语在产妇心理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不能正面完整的回答患者的问题也会让患者猜忌造成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语言强硬态度不好都会造成误解,因此沟通也需要注意技巧,否则将不利于患者康复。

1.4制度不明确。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术前观察,接产,出血状况、有无难产、产后婴儿护理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责任分配,由于妇产科预后性不好多半是急诊,因此近年来,产妇难产、婴儿跌跤、产妇误服药物甚至胸牌挂错造成抱错婴儿的现象也不再少数,马虎大意,制度不落实,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不责任的表现,自然而然也会增加医院医患纠纷的现象。

1.5人才欠缺。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医学专业往往因为学制在五年以上而让对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望而却步,学习过医学的同学往往男生居多,这些学历较高、表现突出的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当主治医师,学习中等下游的学生才会选择工资不太高,工作繁琐的护理工作,他们在对待产妇尤其是高龄产妇往往不知所措,县级甚至更低级诊所的护理人员更是滥竽充数,高危产妇临时状况、新生婴儿临时状况、产妇产后行动不便发生意外、等临时状况由于专业知识缺乏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自身学习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偏差,这种潜在的危险对产妇和医院自然带来危机。

1.6助产人员缺乏。助产人员已经普遍越来越少了,熟练接生的前一辈逝世后,现在社会对助产人员的培养不够,接产时如检测胎心、引产的医生和护士都没有接产人员经验丰富,操作熟练。

1.7细节失误。妇产科的预后性不强,多半不能预测生产时间和胎儿大小,接生时核对婴儿性别,称体重、婴儿沐浴、穿衣、照料产妇等事情繁琐,婴儿窒息、产妇大出血、接生手法、处理脐部这些细节都是产科潜在的威胁。

1.8 产妇心理障碍。产后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增高行为状态都不太稳定,有抑郁、焦虑、失落、行为失控等非正常的念头,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

1.9家属不配合。孕产妇最需要观察,检查胎心、胎膜,有些家属不注意观察,不遵循医师建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患者的周围环境不重视,都会产生危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家属对医生或者护士有意见和误会的前提下发生的。

四、妇产科安全

管理措施、建议综上所述,妇产科产妇、接产人员、家属、主治医师、护士等各方个面工作的不到位都会造成妇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对患者和医院造成不好的影响和后果。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笔者的所见所闻,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可行的意见供参考。

1.1从护理人员入手。培养他们的责任性和安全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各型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进行规范,各项操作章程严格执行,另外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适应妇科护理时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建议可用考核的方式,患者满意的护理人员可以得到晋升的机会,各个医院门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 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作为妇科护理,处理了解基本的《民法》、《刑法》、外,还要了解相关的《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依法。

1.3尊重患者隐私。妇产科的妇女往往会有经期史、个人史、婚姻史、生育史等,有的产妇未婚先育等都不愿意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不盲目讨论,用真诚友好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患者。

1.4规范护理记录。妇产的护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医师通过记录可以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才能作出对应的正确的治愈方法,另外,如果日后涉及纠纷,记录也可以作为法律依据,为纠纷的处理提供方便。

1.5树立良好形象。有数据统计,患者家属发起纠纷除了医师护士治疗失误外多半都是因为态度,护理人员的服务现象代表了医院的现象,妇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礼仪虽不能相及空姐他们,但是也需要经常关心病人,安慰病人。不断提高自身建立好医院与患者、医院与家属见和谐友好的关系,减少误会和分歧,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往往会对妇科患者的病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6善于引进。为了适应产科各种各样的新奇状况,医院还要注意适时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还要与时俱进,引进新设备和仪器,鼓励出国留学,学习外国产科方面的做法以及临时状况的处理办法,吸取精华,开阔视野,与国际接轨。

1.7严格制度。为了避免抱错孩子、吃错药、打错针、一尸两命的悲剧发生,医院要严格规章制度,婴儿胸牌标志必须做好记录,现场最好有两个以上的医生或者护士,避免蓄意。新生儿病房必须有护士看管,最好有轮流班制,防治人为调换,对新生儿的意外情况也方便应急,产妇病房也要时刻有护士看护,产后妇女行动不便,心里差异大,临时状况也很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做到最好的保障。

结论:整体来看,造成产科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的态度和沟通,医生的专业水平和适时讲解是最根本的因素,对于医生来说,医师精湛的专业素养,强烈的责任感是应该做到的,作为护理人员,护士良好的沟通,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护理服务的水平,熟练的护理能力,灵敏的观察力,亲切的关怀对患者都是有益处的。产妇要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报告给医生和护士。家属在关心照料产妇的同时,也要做好病人和医师的桥梁工作,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另外妇科护理的实际操作中,除了医生和护士的责任心强之外细心也很重要,为了把失误降到最小,做到对产妇、新生儿负责,降少自己的麻烦,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在细节上也不可马虎。

参考文献

[1]梁英, 孙芳霞, 周春兰.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细节管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18) [2] 吴慧群, 胡杰, 张明英.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10)

[3]王忠平,李岩,郑永梅.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02) .

[4]汪小梅,苏志琴.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04) .

[5]贾太萍.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吉林医学, 2011,(04)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