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1.3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对比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类型为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安全管理未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安全管理实施后发生率为6.7%,实施前后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0.05)。

3讨论

一般来说,急诊科所有操作均将“急”作为中心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作过程中,发挥护理人员潜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

3.1强化安全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护士长应邀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借助科室早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医院规章制度培训,让护理人员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主要原则。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不但能让护理人员认清日常形势,将工作错误扼杀于萌芽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我,便于维护护患双方权益,进而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3.2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服务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患者病症,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急救意识,完整准备抢救用品、器械;患者进入科室救治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注意讲话艺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临床操作,确保书写全面、认真,完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医生叮嘱等。

3.3加强培训力度

急诊科接诊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抢救。这样需要医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安排护士长或工作资历高的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还可通过示范、查房等活动来指导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使护理人员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也能发挥稳定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3.4建立纠纷处理制度

护士长可利用日常晨会时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报告人员进行保密处理;针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解决措施。收集护理人员存在问题,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纠纷处理制度,对和护理相关的投诉、纠纷等不良事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掌握纠纷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反应。

3.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目前,临床已证实床护比和护理质量呈现正相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致使医院护理质量相对较低。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总量,并根据其工作资历、年龄等调整工作,让专业技能不同、资历不同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团结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认真检查,护士长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临床设备,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抢救时正常使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日常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力度,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4小结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intravenoustransfusion)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然而静脉输液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任何差错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探讨输液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不论对于减少临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权益,还是对于保护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山市工人医院针对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得到最有效救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急\输液室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环境问题 ①急诊患者病种多、急、重,就诊时间多为晚上或节假日,输液时常出现各种疾病(如发热、流感、腹泻等)的患者挤于一室进行输液治疗,空间有限,空气质量差,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②急诊患者多有家属陪护,而且常常是多个家属陪一个患者,特别是交通伤或被打伤的患者,肇事双方情绪激动,导致输液观察室内拥挤、嘈杂、混乱。

1.2技术问题 ①护理人员药物知识欠缺:由于门诊药物品种繁多,更换频繁,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剂型,导致护士不了解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原有的配伍禁忌表已不适应临床的应用[1]。②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尤其是老人和小儿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不能一针见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③护士综合管理患者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病情突然变化的能力较差,影响护理质量,易导致差错发生及护患纠纷。

1.3责任心问题 ①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不遵守查对制度,为患者加错药、换错液、拔错液。输液时没有细心核对患者的姓名导致输错药液。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在疲于应付输液的配制和穿刺时,忽略了对患者的巡视和沟通交流。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或对患者的主诉未予重视而延误病情。

1.4服务问题 ①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态度不热情,用简短生硬的语气解答患者的问题,增加了患者的反感。②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沟通交流技巧欠缺,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往往不讲究方法,言行不谨慎,回答简单,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合理、恰当的解释,使患者及家属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1.5管理问题 ①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大:由于我科输液患者多、高峰期环境嘈杂、工作繁重,而人员编制不足,造成护士超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处于紧张的身心疲惫状态。其次,患者、家属的期望,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更给护理人员带来无形的压力。输液高峰时(每天下午16∶00之后),大量门诊患者辗转来我科输液,加上急诊患者,时常出现患者高度集中等候输液的现象,纷纷催促护士,极易引起护理差错。②有的医生给患者用别人的医保卡看病、开药,来我科输液,就诊卡信息和患者严重不符,护士拒绝给患者用药导致纠纷。

1.6患者因素 ①不良情绪的积聚:时下患者到医院就诊程序繁杂,静脉滴注经常是最后一个环节,高峰期输液又要排队等候,患者的消极不满情绪往往积聚在此处发泄出来。②患者擅自作为:有些患者不了解输液规程,凭想当然对待输液,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不适或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输液过程自行更换床位,易带来输错液体的危险。③少数患者要求过高:有些患者来急诊输液不考虑他人,只想到自己要快些、好些输液,对护士要求过高,对于护士缺少理解,稍不如意就发火。④患者听错姓名:由于输液室患者集中、环境嘈杂,有的患者名字相似, 容易听错姓名。或患者未听清自己的名字而胡乱答应导致输错液。⑤患者对医院工作流程、制度的不理解。输液时少带药物,未带病历本或病历本丢失。

1.7其他方面 ①有的医生书写病历医嘱字迹潦草,护士在查对时难以辨认,对错误执行医嘱留下隐患;时下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若医生对药物配伍禁忌没能给予足够重视,药房发药又未能严格审核医嘱,便会给安全输液留下隐患。②个别医生技术水平有限,开具错误医嘱,导致用药出现不良反应。③来自其他相关科室(如收费处、药房等)的错误, 患者及家属往往把怨气、愤怒、不满发泄到了输液室护士身上。

2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对策

2.1改善输液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2.1.1将急诊观察室分为留观室和输液室 留观患者和输液患者分室管理,既保证留观患者的休养诊疗环境,又便于对输液患者的管理。对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规定不得在急诊输液室输液。流感高峰期,根据医务部规定,发热患者要经过发热门诊筛查后才能到急诊输液以避免交叉感染。

2.1.2保持急诊观察、输液室环境整洁。每天更换床单位,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内设冷暖空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每天定时消毒净化空气,保证输液室空气质量,既防止交叉感染又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2.1.3急诊观察、输液室内为陪护人员提供陪床凳,同时尽量劝说每位患者留一名陪护人员。如果陪人多或肇事双方情绪激动发生争执,则请他们去观察室大门外的候诊区。

2.1.4醒目的标识和温馨提示,使患者能轻松自如地接受治疗,减轻恐惧及陌生感。

2.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2.2.1定期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药理知识 当有新药出现,要及时收集和阅读说明书,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制定我科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不常用的联合用药,一定要查找配伍禁忌表,表中没有,则要做配伍禁忌试验,不能凭主观臆想直接输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在药物的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如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如能避免空腹注射和严格控制滴速,就能有效防止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输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引起对硫仑样反应。

2.2.2加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要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就应该有让患者满意的护理技术。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分批组织护士到儿科学习幼儿静脉穿刺技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次成功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我科老年患者较多,组织护士学习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巧。根据患者的血管特性和药物性质,精心选择穿刺部位,合理选用输液针头,确保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操作时态度要亲切温和,动作轻柔,并将健康教育融入操作过程中,提高穿刺技术的同时强调人文关怀。做到年资高低合理搭配,对各种原因致穿刺失败者,我们深表歉意,并请技术较好的护士协助完成,以减少护患之间矛盾。

2.2.3加强应急能力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处置流程和应急预案。例如患者用错药、发生输液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等处置流程,定期组织演练做到全员掌握,以提高应急能力。

2.3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

2.3.1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查对制度要贯穿于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不论对医嘱本身有疑问,还是药物剂量有疑问,均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核对无误后再执行,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我科使用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大大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错输液、漏输液现象。对来我科输液的患者,接诊护士要核对患者病历本上的医嘱,输液通知单、就诊卡、药物、缴费收据是否相符,而且要当面清点药物的数量,及时纠正多发、少发、错发药物的现象。还要核对药物配伍禁忌,对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应询问患者过敏史及皮试情况,把好输液的第一关。核对无误后,打印药物标签粘贴,患者标签交给患者。配药前扫描药物标签,检查药物、药液质量、剂量、用法、有效期等,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的先后顺序,避免配伍禁忌。

2.3.2反向核对患者姓名制 即输液护士穿刺前、或换液前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避免患者因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等情况而听错姓名错误答应。同时用PDA扫描患者标签,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患者输、换液。拔液前,PDA扫描患者标签,显示液体已全部输完,则按结束,为患者拔液。杜绝了拔错液、漏输液现象。

2.3.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落实观察巡视制度 对输液患者每15~30 min 巡视1次,观察输液速度、穿刺局部皮肤情况、患者反应及剩余药量等,及时更换液体及拔针。充分重视患者主诉,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做好记录。交接班时要做到床旁交接,对重症及特殊用药患者应详细交班,交接输液速度, 穿刺部位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用药后症状是否改善等,做好应对突发病情变化的准备。

2.4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

2.4.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患者从挂号、就诊、做各项检查、交费、取药到输液室输液,往往要经过一段的“长途旅行”,常因急躁和不耐烦容易与护士发生冲突,故护士必须理解患者的心理,把亲情融入到护理程序的每个细节中。服务用语要求“好”字开头、“请”字当先、“谢谢配合”不离口。患者来时热情有迎声;护理操作前有耐心解释声;操作中有温和问候声;操作失误有真诚道歉声;巡视观察有亲情称呼声;要求配合有诚恳感谢声。使用眼神、微笑等副语言及身体语言去用心为患者服务。

2.4.2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列》、《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护士的权利和义务,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常给护理人员讲解发生在我院或他院的小案例,使护士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2],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同各种各样的患者交流(不同年龄、病情、社会层次、文化程度、传统习惯、社会背景、个性等) ,就必须在实践中注意掌握和应用交流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学习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增强护患沟通能力,减少医疗隐患,同时也能使护士的工作更加顺利。一旦出现护患纠纷倾向,设身处地的考虑患者的难处,实事求是地查找自身不足,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谅解。

2.5科学管理,保证输液室工作顺畅

2.5.1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排班时分析各位护士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特点,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工作质量。根据急诊输液患者的特点、季节性、气候冷暖及输液高峰时段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弹性排班[3]。输液高峰时段合理地增加护理人员,避免患者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也防止护士因疲劳紧张而发生差错事故。

2.5.2保持头脑清醒,树立护士良好形象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形象,着装整齐、举止端庄,为患者治疗时禁止与旁人闲聊,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反感。在工作繁忙时,要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各项操作应按常规进行,不能简化程序,上班期间不要接待客人,以免精力不集中而影响工作。

2.5.3实行人性化管理,关注护士身心健康 护理管理者不仅要靠规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控制、监督,而且要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以诚相待,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高素质临床护理服务队伍。

2.5.4坚持原则,遵章办事 对于门急诊医生违反原则用他人医保卡给患者开药的问题及时与门诊部和科主任沟通,制定相关制度,坚持原则,杜绝护士执行错误医嘱。保证将正确的药物用到正确的患者身上。

2.6加强宣教告知,取得患者配合 ①接药时,护士告知患者或家属几天的药量、费用、下次输液的时间、地点及需要携带的物品。②输液时,护士告知患者输液总量及所需时间;告知药名及主要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安全滴速及擅自加快滴速的危害性;使用特殊药物、化疗药及要求滴速药物的患者,在做好宣教的同时要求患者在病人标签上签字,以提醒护士及患者注意;告知患者呼叫器的使用,以及不得随意更换床位以免造成不良后果。③巡视时,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了解其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④输液结束拔针时,护士应告知按压针眼的技巧和时间。

3 结论

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质量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限于单纯的治疗,而是更加重视就医过程的安全性。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输液过程中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遗憾。因此要加强急诊输液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急诊输液的安全、快捷、高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文君.门诊输液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91-1092.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3篇

1 护理风险分类

从护理风险的分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即护士风险、护理管理风险以及护理操作风险等。

1.1 护士风险

護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知道哪些是风险及其后果和危害,缺乏预见性;一旦出现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道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或医院利益,这是护理风险产生的最大根源和危害最大的原因。

护士风险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可能护士本人并没有察觉到风险的存在,但是由于潜意识中并没有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这类风险也是最容易引发的,也是对医院利益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类风险。

1.2 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

护患比例不符合规定;各项制度建立不全,落实不到位;医疗用物、一次性器材管理不当;无执照护理人员顶班签名;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独立操作;清洁工拖地后或下雨天防滑标识不明显等。

这种风险属于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上管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引起的。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护理的步骤进行,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病人的护理,坚决杜绝和减少此类风险的产生。

1.3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技能不熟练,静脉及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抽血等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吸痰、洗胃、上呼吸机、做心电图、电除颤等抢救技术不熟练,延误抢救时间。这类风险主要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水平不过关导致的一类风险。这需要在后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加强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自我。

2 影响急诊监护病房患者康复的因素

2.1 医疗性损伤

由于急诊监护病房患者病情较为危急,需对其进行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故在护理和抢救过程中会使用必要的设备和药物,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插管后患者会感觉到不适、疼痛;监测仪需对患者身体进行插管,会造成皮肤损伤,限制患者活动能力;电极片或胶带等有时会引起皮肤过敏,导致局部皮肤发痒,不利于患者基础病情的治疗和睡眠休息。这些损伤是轻微的,对于患者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由于这些损伤仍然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和生活,所以在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

2.2 睡眠障碍

急诊监护病房为多床位病房,通常4人左右同住一间。由于急诊的特殊性,急诊病房的抢救设备较多,目的是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快速进行抢救。但抢救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会干扰急诊病房内其他病患的正常休息。有的患者身体不适、疼痛难忍会不止;有的患者因肺部疾病导致不停的咳嗽;腹部胀痛的患者会通过排气逐渐缓解病情;当患者出现意外需抢救时,医生和护士的操作、设备工作时的噪音、患者的实际情况也会干扰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正常睡眠和休息。这些均会使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受到干扰,导致精神状态不佳,降低治疗效果。

2.3 心理状态

急诊患者的病情通常为急性穿孔,严重外伤、烧伤,车祸等,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意识较为清醒。由于是意外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常处于应激状态,心理状态不佳,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陌生、闭塞等负性情绪。加之急诊监护病房禁止家属陪护,并且严格控制探视时间,使患者对陌生环境、陌生病情产生恐惧心理。若同一病房患者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更会加大患者的情绪波动,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内激素、内分泌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

3 安全护理策略

3.1 规范护理措施

由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必须进行插管、穿刺等,所以在护理中不可以撤去监测导管。对因治疗需要而对患者产生的不适影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导管、仪器使用的重要性和作用,固定好各个导管,并进行整理,防止出现堵塞、折断等现象,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活动限制较小的部位进行插管监测。要求患者尽量少移动,少活动身体,避免导管脱落后再次插管,造成二次损伤。对插管口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等影响治疗效果。对电极片应保证每日更换,并变换贴附位置,用生理盐水及碘伏进行灭菌消毒,以减少皮肤过敏性反应。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可通过动作、文字、表情等进行沟通。在进行插管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动作轻柔,插管位置的选择应谨慎、适当,减少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2 加强病房护理

针对急诊监护病房为大病房、病床较多、病人之间容易相互影响的实际,合理安排病床,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噪音和病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需要静养且不易发生声音的患者应统一安排在同一间急诊监护病房内进行护理监护。对于疼痛难忍、不止等产生较大声音干扰的患者可移入同一监护病房或单人监护病房,并在同一病房的床与床之间安上隔帘,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患者能够正常睡眠和休息。

对于仪器的噪音应调小功率和音量,噪音较大的仪器可使用加长导管,远离患者病床,或用物品遮盖(但要保证仪器散热正常)。应保证病房内温度、湿度正常,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患者不适,睡眠质量降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不适情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促使病情恢复。

3.3 加强心理干预

急病的突然性和危急性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负担,急诊监护病房的特殊性更加重了这种心理负担,使患者变得焦虑、恐惧、失眠、情绪异常。这会导致患者发生应激反应,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康复。因此,需采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

对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应对患者及家属重点讲述患者的病情及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必要性,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急诊监护病房的作用和意义,并要求患者、家属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在监护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护理,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4 加强沟通交流

护士在患者接受各项检查、监测、治疗前应向患者解释各项措施的内容和作用,减少患者对仪器和治疗的恐惧;在邻床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同病房患者的干扰,减轻其他患者对疾病或死亡的恐惧,防止其心理再次发生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爱好等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放松心情,舒缓压抑情绪。同时应开放家视时间,选取适宜的探视时间,使患者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人格丧失方面的预防。由于急诊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因此抢救治疗时患者大多处于状态,并且后期的插管监护限制了患者活动,所以进行护理时,身体的裸露会使患者情緒发生变化。对此,在进行护理时,应尽量拉好隔帘,为患者穿上衣服,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注重对患者人格的尊重。

4 结语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参考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5.66±5.27)岁,手术类型:骨科35例,普外科21例,产科11例,泌尿科13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6-61岁,平均年龄(36.07±4.63)岁,手术类型:骨科33例,普外科24例,产科10例,泌尿科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床护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护理隐患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风险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急诊手术中输血、用药错误、延误诊治、手术部位感染、输液等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3%,参考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3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5篇

1.1患者因素

急诊科重症患者多,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凶险,患者及家属常常无思想准备,心情焦急,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高;患者在急诊科治疗时间短,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都重视对患者的急救处理,无暇顾及患者及其陪伴的焦虑心情;急诊患者多时医护人员往往按预检分诊次序进行急救,而患者及家属认为自己的病情最重应立即得到护士的关注和急救,由于急诊工作的特点往往不能满足病情稍轻的患者要求;有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不礼貌、不理解、不合作。这些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1.2环境因素

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酗酒、斗殴、中毒、吸毒、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患者非常多见。由于24h全天候开放,工作环境嘈杂,来自患者的声、急救电话铃声、监护仪及呼吸机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的噪音不断。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_十=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威胁,导致护士工作时分心、缩手缩脚等护理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1.3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履行管理者的职责不认真,护理质量、岗位责任把关不严和急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够等都是急诊护理不安全因素。

1.4人员因素

护上质量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如急诊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强、护理队伍业务素质不强。由于医院业务的发展,没有严格按照急诊护士的准入制度配备急诊护士,具体表现在急诊护士年轻化,护理技术大多局限,专业知识不全面,应急和应变能力不强,考虑问题欠全面,与护理专业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士的法律责任不清楚,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

2防范对策

2.1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急诊护理_T作要求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及精良的急救技能。以很好的完成急诊护理工作,遇到急危重症病例能应付自如、有条不紊、配合默契;以工作满2年以上的经过多个科室轮转的护士为宜,她们思维敏捷、体力充沛、动作轻快。我科与护理部协商,在医院内挑选整体素质好、有奉献精神、勤学肯干、专业技术强的护士到急诊科工作。我科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均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紧密配合医生的急诊急救,医生和患者均反映良好。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安排中夜班双人值班,以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每日白班中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老带新,以期共同提高。

2.2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急诊医学具有多学科性,在临床思维和护理技术方面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医护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使急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岗后的继续教育。科内实行人手一本《急救护理学》,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达到人人会使用洗胃机、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对新进的仪器设备,护士长应组织护士集中操作培训,逐一考核.达到人人能熟练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能够正确识别并处理,以提高抢救的迅速性和及时性。目前全体急诊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常见心电图异常波的识别、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设备完好率保持100。护士还应注重学习社会、心理、伦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灵活的沟通方式、高质量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3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安全因素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建立建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l_3]。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不定期检查,定期或现场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便及时纠正。合理制订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工作有成效以精神奖励为主,对检查中发现护士违纪、违规现象,应视其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