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医学影像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949﹑国内统一刊号:CN61-1231/R)7月中旬刊中,笔者撰写了《出生时间可能对人有终生影响》一文。在上文中,笔者认为,一个人出生时间,确实与人的命运存在一定的联系,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时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因出生时间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笔者为了证明这个真理,已经积累了上千例实例,在上文中限于篇幅仅列出十几例予以证明。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是真理。
1揭开"出生时间对人有终生影响"的面纱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我们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宇宙空间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充满人类看不见的微波引力﹑射线﹑磁场等等,统称为有综合作用的宇宙能量场。同时,还有太阳及月球和"金木水火土"等离地球较近的星球及地球本身磁场,对人类也会产生看不见摸不着潜在影响。这种重叠起来复合的"宇宙能量场",对人类及万事万物都有影响。这种能量场的大小﹑好坏作用,有一定规律可循,它随时间的改变而呈周期性的减弱或增强。宇宙能量场作用于人体,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好处,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坏处,也有规律可循。这种特定的能量场在特定的时间段,或强或弱﹑或好或坏的作用,足以宏观上影响人类的受精卵和刚刚出生婴儿的遗传基因和DNA的性状。此称之为"辐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恒定的持续一生的时间。刚出生的婴儿的DNA受到了好的或坏的影响,有了不同的好的或坏的基因表达,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身体机能﹑体质﹑智商﹑性格等等。这些素质的综合作用只是基本的因素,还有主观能动的努力因素也不可忽视。
古人云:天人合一。人体只是小小的宇宙和磁场,而外太空﹑地球及太阳和月亮﹑金木水火土则是一个大宇宙。人在受精卵期﹑胚胎期和刚出生时,均会受到大宇宙的无形影响。在物理学中,一个小磁场必须受到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人也一样,人必定从刚出生时就会受到当时的特定时间段的宇宙能量综合场(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并从中获取当时特定的能量级别,此称之为"获能作用"。人体小磁场经过出生当时宇宙大磁场的辐射作用和获能作用后,就为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个或好或坏的基础,并持续稳定的影响终生。
其实,"宇宙能量综合场"对人的影响,这和"太空育种子"是相似的道理。"太空育种子"就是把种子装入太空舱内,在远离大气层的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选育出受到良好太空射线辐射的优质高产种子在地面栽培,受到良好辐射后种子产量质量大增。人也是一个道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特定的时间段,受到强度适中作用良好"宇宙能量综合场"的作用,自然如同太空育种育出的优质高产的种子,容易茁壮成长,优质高量,人也容易大富大贵一些。但是,再好的外因,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地球是一个转动的圆形的球体,宇宙能量场作用于地球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球的转动,而地球上各处的人是基本不移动的,所以作用于地球上各处的人的作用也会变化。而且,宇宙综合能量场本身作用的性质﹑强度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山顶与山谷接受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宇宙能量场,也有不同之处。地球上空大气层的厚薄﹑云层的厚薄﹑地表颜色深浅,对宇宙能量场作用均有增强和减弱的作用。
这就是我所摸索并思考出来的,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为什么会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2应对之策:如何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
如前所述,一个人会因出生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就是出生当时受到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好的个体差异,大富大贵;中等的个体化差异,自给自足,平平淡淡;坏的个体化差异,则是贫践早夭。无疑,谁都不愿摊上差的个体化差异。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很差的个体化差异呢?
那就是,采取人工干预,人为控制的办法,人为测定好的时辰(年月日时),实行百分之百择吉剖宫产子。
人在出生之时,有的秉受天地之精气之灵气,有的很不巧,秉受的是天地之浑气之浊气,各个相同,有的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有的受到了不良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随机自然生子,大如撞大运,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后悔一辈子。人为的选择好的年月日时去孕育去择吉产子,是一个可行的稳妥的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在胎儿已发育成熟的基础上。这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适宜他生存的好宇宙综合能量场的环境,如同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一样重要。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险终生。这是我在文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主动是在最适宜的时间出生,可以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3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出生时间对人类个体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的特点是:1﹑每个人都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相似的或不同的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2﹑从人的出生时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大致的吉凶祸福﹑贫践富贵﹑生命健康等等情况的。3﹑人的出生时间一旦形成,对人即形成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倾向和影响,这种倾向个影响是十分稳定的。4﹑这种好的或坏的倾向和影响,即是人的命运﹑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看出来的。5﹑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出生时间的办法,选择有利的倾向和影响,避开不利的倾向和影响。这是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我自己命运主人。其实,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顶多只能主宰自己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由人的出生时间控制着。人的出生时间堪称一个人的生命密码,又如同一个计算机内在编好的程序,很稳定的控制着人生的运行轨迹和生命历程。人的出生时间影响着人的健康,寿命长短,有官无官,有大财无大财,妻子﹑子女﹑贫践富贵﹑凶吉祸福等等方方面面的人生作息。还可以了解自己或生命中最坏的阶段预防灾祸。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指导人类去主动人工控制人的出生时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出生,避开最不利的时间出生。以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优生优育。通过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获取,了解和评价任何人的人生信息,用于指导自己或他人,用作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指南。
笔者在前面论述过,"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官位﹑吉凶祸福﹑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再举几个实例来证实一下:
1﹑比尔盖茨的富贵八字。1955年出生,男,十亿人中才有一个的八字。乙末﹑丙戍﹑壬戍﹑庚戍﹑财库三个为用﹑年上食伤又生财﹑满盘多财﹑命中是个吸财的八字,故为世界首富。
2﹑深圳某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八字(小W女士提供)1965年生,男,我与小W是好友,她告之我她的上级领导之八字。此人身家几十亿。乙巳﹑丙戍﹑壬戍﹑乙巳﹑此出生时间,与比尔盖茨有相似之处。财库两个为用,年﹑时干支食伤又生财,年﹑时与巳火为财,此人出生时间极为优秀,为一两千万人中才有一个。
3﹑钢琴家朗朗,1983年出生,男
当今少女们,做梦都在梦想:"嫁人要嫁高帅富"。朗朗,就是一个高富帅的典型。仅在2006年,他的收入就超过1.5亿人民币,此种八字,几百万人之中才有一个。壬戍﹑丙午﹑戍辰﹑火炎土燥﹑午火生土﹑日主强旺﹑可胜财官﹑喜金喜水﹑命中用神得力﹑金生水化为财﹑财极旺﹑年上之水﹑时上庚申为财星,故一生有大财。以上三个是因出生时间好而大富。
4﹑三个穷人的八字(因出生时间不好而贫穷)
A﹑男,丙戍﹑丙申﹑丙午﹑壬辰,此男八字,是我原单位上的看们老头,月入300元,命中身旺,只有此许之财,基本上一世贫寒。
B﹑男,乙巳﹑辛末﹑乙末﹑丁卯,此男八字,自身身旺,命中以水为财,却滴水全无,一世贫寒到老之象。
C﹑男,庚申﹑戍子﹑壬子﹑辛亥,此男八字,自身旺,命中以火为财,却一点火也没有!苦寒终生。
为什么?为什么同是为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的揭不开锅?这都是出生时间好坏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形成的不同结果。
下面我举例我收集的三个死刑犯的生辰八字,身体非常强壮没有任何疾病,他们死亡的共同原因是因犯罪被处决。因不知生命的黑洞出现在何时,而死于横祸。
1﹑癸卯﹑乙丑﹑丁丑﹑壬寅(男),生于1964年1月29日早3点多。
评命:丁火生于丑月,孤弱而外援少﹑官杀多,全靠木为用神补救,忌金土水。总体仍是偏弱,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熄,33-42岁之间行乙酉大运,38-42岁酉运五年为生命中最危险五年,如可以过生命才可以延续。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大凶﹑酉丑合金局,砍倒用神,更大凶,因贩毒被抓住正法。如果此男子早知自己的出生时间有何缺陷,不在最弱之时去做犯法之事,也许可以活下来的。
2﹑甲寅﹑癸酉﹑乙巳﹑癸酉﹑生于1974年9月25日,男。
评命:乙土生于酉月﹑寅巳相刑﹑命局不稳,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寅刑巳,巳刑申,大凶,故死亡。
3﹑甲午﹑庚午﹑甲子﹑辛未,生于1959年7月7日,男。
评命:甲木生于午月﹑处死地,靠子水﹑未土的乙木相帮赖以维持﹑喜木﹑水﹑命中午午相刑,子末相害﹑命局不稳,2003年癸末年乙丑月﹑丑末相冲﹑子未相害﹑命根尽坏,被明正典刑而死。原因是出生时间有重大缺陷。因不知而死于刑法。
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八百万人非正常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早先测定个人的出生时间的缺陷,并加以避免,那么这么多人的生命也许可挽留的。研究人出生时间对人影响的这门学问,内容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限于篇幅,只略提一二,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门新的学科《人类出生时间学》即将问世,为人类造福。
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害终生。这是一条真理。
而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妇生子仍然是随机的﹑撞大运式的乱生,没有选择好的出生时间。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先天八字不好,而导致的贫践﹑残疾﹑夭折早亡的孩子,给他们自己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全人类的痛苦。
我为他们,为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痛心!中国每年有800万人非正常死亡。痛心啊!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83-02
马克思曾告诫我们:“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作为一个自主、自觉的人,必然拥有着不可推卸的人生责任。人生的责任感就是强调个体要自觉做好分内的事情,并自觉承担过失的内心体验,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前提,这涉及到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情感是基础,责任感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并随之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行为是体现,责任行为必须是主体做出责任判断后采取的行动。
责任与人类社会历史相始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受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与价值体现程度也不同。传统儒学从实际的人伦关系和伦理生活出发,将人划分出不同的角色,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如“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进一步指出: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是忠;对长辈、对父母有责任,是孝;对家庭、对配偶有责任,是节;对朋友有责任,是义;对自己有责任,是强。
一、传统文化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供坚实的基础
1.自强意识的培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这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取胜,必须树立知难而进的进取意识,树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终身矢志不移。抱定志向,从容应对挫折和苦难。
近年来,大学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而辍学、退学甚至轻生等事例频现于报端,这起源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立自强教育,大学生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但掩盖不了与之年龄相随心理上的不稳定,主要是体现在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等的过优评价与客观现实的矛盾。青年大学生一直生活在由家庭、社会营造的壁垒中,较少接触社会。由于他们与社会的人为隔离,青年大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往往缺乏实践的检验,他们的自我影像更多的是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这种想象的自我越完善,离客观的现实“我”也就越远,接触现实时的心理落差就越大,当一切泡沫破碎以后,缺乏有效的自我责任意识,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倾向。
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上,我们应更多的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的自强意识,做到志存高远,确立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无不体现古代贤人们内心勇于承担责任的志向。今天的中国处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大范围的战争,但当前的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更需要青年学子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中,不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拥有世界观、中国情、爱国心,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也为青年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造与获得的平台,吸引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关注和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个人的价值。
3.传统的道德规范的培养。中国是以伦理关系为纽带,以伦理情谊为主要维系手段的“文化共同体”,在表面松散伦理关系的背后有着以文化认同为内在根据的自我调节力和凝聚力。儒家思想主张:用道德原则来校正混乱的社会秩序和颠倒的人伦关系,应建立了以“仁”为最高标准,以“孝悌”为最基本规范的伦理关系。伦理首推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姐妹,长大以后,夫妻、子女、宗族、戚党遂由此而生,在社会上,于教学则有师徒,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遇事相互提携扶持则有乡邻朋友。人类孝悌、慈爱、友恭的真切美善的感情发端在家庭,培育在家庭,并由家庭向外自然延伸进而形成社会通则。伦理意识,既是情谊意识,更是一种义务意识。我们现在的许多文化传播媒体多提“尊老”,却少提“孝亲”,现在有不少青年不孝敬父母,甚至有些人不赡养父母,其义务意识的淡薄,着实令人担忧。“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难想象,一个在家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却能和别人坦诚相待、和睦共事、有为于社会。孔子曾说做人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今天这句话依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做人原则。这种几千年农业社会积淀下来的传统道德规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一般大众的道德生活,形成了带有民族特色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二、传统社会形式及文化理念对责任意识的影响
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宗法制度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要求个体的价值取向也倾向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价值理念。这种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上选择了“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1.由于宗法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国人的血缘观念显得异常强大。“孝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本位和出发点,导致人的思想中形成重视家庭或家族伦理而忽视社会道德,重视个人对家庭的义务而忽视个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传统社会中家庭成员个性的压制以及价值取向中重小“家”轻大“家”的倾向,在今天大学生身上影响还是较为深远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理想上,也未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且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实惠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命运,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发展,强调人首先对自己、对家庭、对现实负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家庭生活,但对集体、社会和国家考虑太少。
2.因为“孝亲”意识的渗透,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其遗存长期被保留。在家里,青年学生学会了服从父母,把父母视作人生的权威。由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会处处为孩子着想,所以在青年学生看来,家长的意见总是正确的。在社会中,大学生是作为半社会人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的意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使得他们对行使权利日趋冷淡。他们习惯了被动的意识,习惯于被人支配。对家长权威的信奉和社会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权利漠视导致他们权利意识的丧失,他们不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权利,更不愿承担社会赋予个体的责任。
3.中庸之道的文化理念是逃避责任承担的心理诱因。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是指一种中正不偏、经常适用的方法。中庸可能在克制“小人”生活的肆无忌惮上,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把它当做一种方法论,作为处世的一种原则,是有悖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在责任承担上,一直以来就不存在所谓“中正”的方法,对社会责任“无过无不及”的承担,无异于对责任的逃避。而现代青年学生却偏偏掌握了这种所谓的处世法宝。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任务。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当然,传统文化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形成的“小家”观念及“中庸”处世理念,也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结构缺失,导致逃避责任现象的出现。在责任意识的问题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旧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关键词:人文主义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们对语文的学科性质产生质疑和争论,以往人们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新课改后提出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至此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争论告一段落。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泛人文教育”现象使得语文的工具性难以发挥,语文课沦为空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的影响
人文主义最为明确提出的时间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反对宗教和神学,把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从关注神到关注人。文艺复兴经历了近三百年,当时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在我们今天看来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人本”向“物本”的转化使人们进入了对物质的依赖为基础的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都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功利性。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人文主义的研究,但研究仍处在“非官方”的阶段,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从“非官方”到“官方”,从理论成熟到实践层面,我们走了20年的时间。20年的时间里,我们探讨着语文学科的性质,从最初的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复归,再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经历了太多的争论和质疑,但是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理论指导实践,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怎样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久又陷入了讨论。
2012年,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就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存在于理论之中,也不是几场顶级教育家的争论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立足于实践,着眼于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教材怎么编?语文课怎么上?评价怎么评?才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知识是不是应该系统的呈现?重构语文知识的标准是怎样的?实际教学中的“泛人文教育”怎样克服?才能使新课改更有利于语文学科的进步和长远发展。
二、过度强调人文性导致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窘境
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大讨论最终使得人文主义复归,但长期受工具性的制约的语文教育开始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从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到关注语文的人文性,促进学生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语人文功能的追求过于疯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贯穿于整个课堂,空洞的“泛人文教育”致使最基本的语文技能训练日渐边缘化,常常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
语文学科中人文性的复归不仅体现在语文学科的进步,教育改革的进步,更体现了人的进步。从单一重视工具,到重视工具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悟,就是最大的进步。过去的题海战术固然不好,不科学,不仅学生的负担过重,而且综合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可现在语文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抛弃技能训练,走向空泛热闹的“伪讨论”后的思想感悟。似乎有的人忘了,人文教育需要政治,历史,语文,哲学等众多的学科来共同承担,语文课过度重视人文教育显然是“做多了”分外的事的同时忘了“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前提是“在其位,谋其政”。现在语文教学的尴尬窘境就是不仅将自己本身的工具性职能丧失了,而且抢了其他学科的工作,关键是还没做好,只是注重表面功夫。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偏人文,轻工具的现象很是普遍。首先,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多侧重玄妙得让人很难言清,言明的“人文主题”,缺少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和条理清晰的知识梳理。“现在不少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普遍存在去技能化的倾向,缺少有效的能力训练,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语文教学的泛人文化倾向……有的拓展练习,结合实践活动等,无论是设计动机还是活动目的都不是为了语文,而是指向语文之外的什么地方。”[1]语文知识不能系统呈现,导致了目前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欠缺,基本技能的下滑。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的伪讨论,学生分组聚集而坐,很多时候不是在研究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课堂异常的活跃和开放,好似“生本”的理念得到实践,但是学什么的讨论多偏离老师或学生们的疑问,更多讨论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衣食住行。讨论完全流于形式,一节课下来思维没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没得到提升,唯一的收获就是师生都很开心。这难道就是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体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三、长远之计:立足实践,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发挥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性质,哪一方都不可能在教学中偏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主要体现于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但两者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是“统一”的,可以说语文是一种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工具。但并不是说在每一堂语文课都要将这两个性质体现出来。如果讲生字就侧重于工具,如果讲诗文,自然就注重人文性的作用了。
要真正把握好语文的学科性质,我的想法如下。首先,教材的编写上既要系统的,渐进的呈现语文知识,也要注重人文主题的探讨。其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老师的引导,但是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各种教学手段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再次,完善评价体系,克服以知识为本的量性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质性评价方式。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看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语文在达到自由的审美境界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繁细琐碎的“技能”训练。[2]所以语文教学的长久之计就是要立足于实践,在重视语文工具性,注意锻炼语文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唯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会充满生机,不会畸形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血浆蛋白分离;自动控制;纯度;多聚体
人血白蛋白(HAS)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结合并转运体内各种脂肪酸、激素、离子以及多种药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1],已广泛应用各种低白蛋白血症或创伤性休克。自从1946年Cohn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低温乙醇(Cohn 6法)分离白蛋白以来[2],相隔十年Nitschmann和Kistler于1954年又提出了另一种改变的低温乙醇分离血浆蛋白方法[3],该改良方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血浆白蛋白的回收率(当时的最大收率为2.5g/100ml血浆),降低了乙醇的消耗,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低温乙醇法的最大优点是适应工业化、自动化的生产要求,为了充分发挥该工艺的潜能,适应GMP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血浆蛋白制品的内在质量,增加收获量,在不改变原来基本工艺路线的前提下,我们于2004年末实现了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系统的自控(包括温度控制、加液控制、自动清洗等)。
通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使批处理的血浆能力增加了一倍,工艺操作更加符合GMP管理的要求,血浆蛋白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应,蛋白分离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pH值、离子强度、酒精浓度和蛋白浓度得到了严格、准确的控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经过连续4年人血白蛋白的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的纯度、收获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多聚体有明显地下降,其他指标(如钾离子含量、吸光度等)与自控前无明显差异,均在质量标准范围之内。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人血白蛋白样品(2003年~2006年上半年期间制备的人血白蛋白检定样品) 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剂室提供。
1.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日立3400型);电泳仪(DYY-Ⅲ2型,北京六一仪器厂);扫描仪(BECKMAN CSDS -200型);液相色谱仪(SP8800,USA);火焰光度计(CORNING 480型,USA)。
1.2 方法
1.2.1 纯度测定 纯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ⅣA)规定进行[4]。
1.2.2 吸光度测定 吸光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ⅡA)规定进行[4],用生理热氯化钠溶液将人血白蛋白样品含量稀释至10g/L,按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在波长403nm处测定吸光度。
1.2.3 钾离子含量的测定 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Ⅶ Ⅰ)(附录Ⅶ J)规定进行[4]。
1.2.4 多聚体含量测定 多聚体含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Ⅵ Q)规定进行[4]。
2 结果
2.1 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的比较 通过对2004~2006年共77批人血白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前与自控后其人血白蛋白的纯度、多聚体均有明显地差异,工艺实现自控后,其中人血白蛋白纯度平均提高0.25%,多聚体平均下降0.72%,其他指标(如钠、钾离子含量、吸光度)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表1 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人血白蛋白的收获率的比较 根据2003年~2006年上半年连续共153批人血白蛋白统计数字分析,自动化控制前后人血白蛋白收获率也有明显差异,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分装前收获率均有明显提高,提高的比率为0.02g/100ml血浆。结果见表2。表2 人血白蛋白收获率的比较
3 讨论
在血浆蛋白的分离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有效分离、回收、提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采用低温乙醇法生产人血白蛋白过程中,影响人血白蛋白的5个重要生产工艺参数:反应液温度、pH值、乙醇浓度、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其中任何一个参数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白蛋白的分离效果,甚至影响制品质量。
尽管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已延用多年,但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序均为人工操作,众多技术指标均靠经验和手工控制,如乙醇、缓冲液的滴加,设备的清洗,制品反应温度的控制和反应液计量等,且不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时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误差(操作误差、计量误差、温度控制误差等)严重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收获率,形成较大的批间差,未能充分发挥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的诸多优势[5],通过实现自动化控温、称重、加液和自动清洗,从而实现了设备状态的自动控制,减少了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手工操作的误差,有效地控制了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降低热原质。通过自动化控制,使得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严格控制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乙醇浓度、离子强度、pH值和蛋白浓度)有机结合并得到准确的控制,使得整个血浆蛋白分离过程趋于理想状态,使被分离的制品各项质量指标更加趋于稳定,工艺特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加符合GMP管理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动化后,为进一步全面提高血浆蛋白的质量和收率,增加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为充分挖掘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的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憬惺.血液制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57.
2 Cohn E J,Strong LE,Huges WL,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rum and plasma proteins IV A 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into fractions of the protein and lipoprotein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tissues and fluids.Amer Chem Soc,1946,68:459-475.
3 Kistler P, Nitschmann H.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human plasma fractions. Eight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alcoho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of Nitschmann, Kistler and Lergier. Vox Sang,1962, 7:414-424.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人血白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附录20-27.
关键词:针刺;十二经穴;健康成人;胃电图;小肠电图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11-2352-03
Discussion of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Acupoints and Organs Based on Different Influence to
EGG Electrointestinogram by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Different 12 Meridians of Healthy Adults
SHEN Jing1,YAN Jie2,CHANG Xiaorong2,LIN Yaping2,WANG Chao2,LI Jiangshan2
(1.PhD Candidat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a 410007,Hunan,China;
2.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n EGG,electrointestinogram of health people by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different meridians and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meridians,acupoints and organs.
Methods:While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12 different meridians to 30 health peoples,MP150 was used to record EGG,electrointestinogram.To analyze different influence to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gastric slow wave and electrointestinogram.
Results:Amplitude of EGG and electrointestinogram ascended after acupuncture in Zusanli,Yanglao,Quchi. The motional rhythm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 was regulated by acupuncture in Zuanli,Yanglao,Tongli,Neiguan,Yinlingquan. Some acupoints such as Quchi,Taichong,Waiguan,Zusanli,Yinlingquan,Yanglao,seemed correlated to stomach. Some acupoints such as Tongli,Yanglingquan,Yinlingquan,Yanglao,seemed correlated to intestine. Some acupoints such as Yinlingquan,Yanglao seemed correlated to stomach and intestine.
Conclusion:The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Acupoints and Organs was that different meridians control an organ simultaneously and that one meridian control different organs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acupuncture;acupoints;healthy adults;EGG;electrointestinogram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这种特异性的作用规律究竟如何?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穴位对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脏腑的相关性。
1 方 法
1.1 观察对象
健康成人30例,20~50岁,体型匀称,无消化道病史,无其他疾病。近1月内无胃肠道不适症状,未服食药物。监测胃肠电图波形基本规则、有规律者。
1.2 观察仪器
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美国Biopac公司), 28号0.5~1.5寸毫针,一次性电极片(上海同安医疗用品公司,阳光牌,批号:SPA060815),针刺手法监测仪(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研制)。
1.3 观察方法
1.3.1 体表电极安放
胃体表电极:BIOPAC生理记录仪的胃体表电极3个接头中,负极接在“胃体点”,即剑突与脐连线中点上方(1.6±1.8)cm,旁开正中线左侧(4.5±1.1)cm;正极接在“胃窦点”,即剑突与脐连线中点下方(0.7±2.4)cm,旁开右侧(1.4±1.6)cm处[1];地线接在右下肢。
小肠体表电极:BIOPAC生理记录仪的肠体表电极3个接头中,负极接在“麦氏点”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点的中外1/3处正下方3cm以内处;正极接在“麦氏点”正上方3cm以内处;地线接在右下肢。
1.3.2穴位选择
为广泛研究十二经脉与心、胃、肠三脏的关系,将十二经脉(穴)分为两类:①与心、胃、肠三脏相属、络、表里、同名经脉上的特定穴或常用穴;其他与心、胃、肠三脏功能相关经脉上的特定穴或常用穴。②与三脏不直接相关的经脉,即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穴位定位参照石学编《针灸学》[2]。
手太阴肺经:太渊;手阳明大肠经:曲池;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手太阳小肠经:养老;手少阴心经:通里;手少阳三焦经:外关;足太阴脾经:阴陵泉;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足厥阴肝经:太冲;足太阳膀胱经:飞扬;足少阴肾经:太溪;足少阳胆经:阳陵泉。
1.3.3行针手法
所有穴位均以毫针直刺,腕、踝关节附近穴位深度0.3~0.8寸,肘、膝关节附近穴位深度0.8~1.5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针刺手法监测仪显示捻转角度为180度,频率为120次/min的参数左右捻转。
1.3.4实验步骤
受试者空腹静卧,接体表电极,开始同步记录电信号5min后,施术者针刺穴位得气后,行针5min出针,待受试者静卧5min后停止记录电信号,结束观察。每位受试者接受观察1次/天,每次1对穴位,12对穴位连续观察12天。
1.4 观测指标
观察胃、小肠电波形的变化,包括波形的振幅、频率、节律等的变化情况。测量胃电频率、胃电振幅均值;小肠电频率、小肠电振幅均值。
1.5 数据处理
检验各穴位“针前”、“针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若符合正态性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性则完全随机设计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运用SPSS13.0软件。
2 结 果
2.1 波形观察
本实验受试者空腹胃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呈正弦波形,形状平缓,频率为3次/min左右,按照一定的节律运动,振幅变化范围为130~250μV。小肠电图慢波频率为8~12次/min,振幅变化范围为40~120μV。针刺穴位后,胃、小肠电图的波形普遍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振幅大幅度的增高、节律紊乱、频率加快,这种变化多是针刺给受试者带来的刺激所产生的干扰,多在针刺后1~2min内平稳,在持续行针时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观察针刺对慢波的影响直观上可分为振幅变化,节律变化,频率变化3种。
2.1.1 波形振幅的变化有两种 对于胃肠电图振幅基础值偏低者,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后能使其上升(见图1、图2);针刺其他穴后,振幅与针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由于受试者处于空腹状态,尚未观察到针刺后振幅降低的情况。
图1足三里针前振幅 图2足三里针时振幅增高
2.1.2 节律变化
针刺足三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后,原本运动不规则的胃、肠电图均有按照一定节律重复出现的波群,表明这些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电运动的节律(见图3、图4);针刺足三里、养老、阴陵泉等穴后,原本节律不一的胃、肠波形其运动节律趋向相同,而振幅呈反方向变化,表明这些穴位能同时调节二者运动的节律(见图5、图6)。
2.1.3 慢波频率 针刺各穴位后,胃、小肠慢波频率未见明显变化。
2.2 胃电频率胃电振幅绝对值的均值小肠电频率小肠电振幅绝对值的均值
表2结果显示:十二组穴位针前比较无显著差异。针前与针时比较,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有显著差异(P
表3结果显示:针刺12组穴位前后,小肠电慢波频率无显著变化。
表4针刺十二经穴对小肠电图振幅绝对值均值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各穴位针前比较无显著差异。针前与针时比较,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有较显著差异,4组穴位之间两两比较也无显著差异,表明针刺这4组穴位对小肠运动可能会产生相似的调节作用。
3 讨 论
3.1 正常体表胃 小肠电图
体表胃、肠电图是以腹壁电极由胃肠投影位置引导的胃肠电信号,其特点是通过生物电的活动状态观察到胃、肠的功能活动状态。由于其简便、安全,比胃镜等侵入性检查易于令患者接受,胃肠电图可为临床评定胃、肠功能性疾病提供依据。正常胃、肠肌电活动有两种:慢波和峰电位。一般认为慢波控制胃、肠收缩的节律和传导方向,而峰电位直接与收缩有关,峰电位的数目和水平决定胃收缩蠕动的强度。体表与浆膜或黏膜同步记录表明,胃、肠电图能较精确地检测出胃、肠慢波,而峰电位一般以振幅增加的形式反映。健康人空腹慢波频率约为3次/min左右,振幅均值范围为130~250μV。小肠的慢波频率为6~12次/min,表现出上段频率高,下段较低,呈阶梯式下降,且远端小肠慢波的扩布速度低于近端小肠,健康人空腹振幅均值范围为40~120μV[3]。
3.2 经脉 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特异性关系
中医整体观与经络理论一直强调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有普遍存在的特异性关系,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实验直观上观察发现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三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三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本实验所选十二经穴中,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这些都揭示出多条经脉与胃、肠之间的效应规律:多经司控一脏[4],一经调节多脏。
多经司控同一脏(腑)是指由于多条经脉在循行路线上与同一脏(腑)密切联系,功能上相互影响,可以调控同一脏(腑)的生理功能,治疗同一脏(腑)的各种病证,但各条经脉对同一脏腑的作用效应有差异。在十二经脉中,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入腹,属脾,络胃”、手太阴肺经“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抵胃”、足厥阴肝经“抵小腹,挟胃”,5条经脉的循行直接过胃腑,手阳明大肠经是同名经,也与胃有关。“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是临床治疗胃脘疾患的主穴。“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作为胃经的表里经,也是治疗胃脘疾患的常用穴。“养老”属手太阳小肠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这些穴位表现出对胃功能的影响符合经络学说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而“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入缺盆,布膻中,散心包络,下膈,遍属三焦”,且三焦经是人体水谷的运行通道,与胃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相关,因此三焦经也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这6条经脉与胃有密切的关系,针刺这6条经的穴位对胃的调节作用大于其它经脉。十二经脉中与肠腑相关的经脉有4条,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实验结果中,“养老”属手太阳小肠经、“通里”属手少阴心经,针刺这两个穴位对小肠肠运动产生影响也与经络循行有关,肠电体表电极放置的位置属于小肠部位也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胆者,中精之府”,肝之精气化生为胆汁贮藏于胆,泄于小肠,以助肠腑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与肠腑消化、吸收水谷,以及分清别浊功能都有关。因此两经的腧穴具有调节肠腑作用。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这4条经脉与小肠有密切的关系,针刺这四条经的穴位对肠的调节作用大于其它经脉。
一经调节多脏(腑)是指一条经脉在循行路线上与多个脏(腑)、器官密切联系,或功能上与多个脏(腑)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调控多个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治疗多个脏(腑)的各种病证。本实验结果显示,“阴陵泉”、“养老”两穴与胃、小肠两腑都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认为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均有调节胃、小肠两脏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验观察针刺十二经的腧穴对健康人胃电、小肠电的影响,反映出:①健康人处于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生理状况下,针刺穴位后未产生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作用。②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一般来说,循行路线与脏腑直接联系的经脉对脏腑的作用强于未直接联系的经脉,而未直接联系的经脉与其功能相类似的相应脏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③对于实验结果的两个疑问。关于“外关”穴与胃的关系,古籍及近7年的文献报道中运用“外关”主要治疗头面部、颈肩腰部疾患,很少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本实验针刺“外关”穴调节胃功能作用的发现有待在临床治疗中加以验证。“太冲”对胃电振幅的影响与其他穴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它的针感强烈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受试者针刺太冲时比其他穴位得气快,且针感极强,受试者对痛觉的反应影响植物神经对胃进行调节,这也可能是仅此穴位针刺后产生抑制胃电振幅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连至诚.胃肠电及胃肠动力学研究在中国[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762-764,35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