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经济运行

农业经济运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经济运行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第1篇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粮食生产态势良好。夏粮生产基本稳定,秋粮有望丰收。晚稻长势较好,丰收有望。

2.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水果保持增势,茶叶产销平稳,蔬菜稳步发展,食用菌质效提高,中药材面积继续扩大。

3.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新实施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工程建设继续推进。

二、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

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8月批办台资农业项目56个,合同利用台资8900美元,实际到资5400万美元,福建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93个,合同利用台资31.8亿美元,实际到资18.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1-7月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5.27亿美元,同比增33.3%,其中出口4.53亿美元,同比增34.8%;进口0.74亿美元,同比增25.1%。

三、农产品出口继续增长

1-7月,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6.2亿美元,同比增12.4%。其中出口40.6亿美元,同比增10.0%;进口25.5亿美元,同比增16.3%。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成效

一是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坚持单项示范与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推广相结合,深入推广农业“五新”。截至9月10日,建立了水稻、茶叶、蔬菜、食用菌、水蜜桃、中药材、生猪、蛋鸡等10个省级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基地,已建立农业“五新”示范片276个。二是精心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立了福建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19项重点活动。三是实施新品种示范工程。四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高,开展了今年第一、二次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合格率96.9%,生鲜乳合格率100%,生猪尿样全部为阴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度较快,在8个区市(厦门除外)选择了15个试点县,在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猪、鸡等产业的17个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持续农资打假高压态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保持好势头。

六、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持续有效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举报疑似疫情的核查和处置工作,加强省际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和外疫防堵。二是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落实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农政策与资金。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三是推进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保险工作。四是加快农垦危房改造。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发展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第2篇

2012年,农药行业产量稳中有升、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满足了极端天气、病虫害偏重等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需求。 一、产量稳中有升,年中小幅波动 2012年,我国生产农药(原药、折纯,下同)354.9万吨,同比增长19%。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81.3万吨,同比下降12%;杀菌剂14.4万吨,同比下降7.1%;除草剂164.8万吨,同比增长41.5%;其余剂型94.4万吨,同比增长54.2%。

从年度走势看,上半年,受市场需求拉动,农药生产保持在较高水平,除1月份外各月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三季度,市场转入销售淡季,产量环比下降,由6月份的32万吨逐步下滑至9月份的26万吨;四季度,受东南亚及南美市场需求拉动、国内农药冬储等因素影响,生产逐步恢复到较高水平。二、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 2012年,农药行业实现产值2440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石化产业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2113亿元,同比增长22.1%;生物源农药327亿元,同比增长42.1%。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363亿元,产销率96.9%。

2012年,我国玉米粘虫、水稻病虫等病虫害较往年偏重,农药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扬,如草甘膦价格年均涨幅达40%。全年行业实现利润175.3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年提高近1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147.6亿,同比增长36.7%;生物源农药27.7亿,同比增长60.1%。行业资产利润率10.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三、投资小幅增长,发展势头放缓 为进一步优化农药产品结构,2011年颁布实施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列为限制类。同时有关部门联合进一步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管理措施,明确了自2011年10月底撤销(撤回)苯线磷、地虫硫磷等10种农药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停止生产。虽然全年行业投资仍呈一定增长态势,但发展势头放缓,调控措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逐步显现。

由于上年施工及新开工项目较少,2012年农药行业完成投资349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低于石化产业近21个百分点;施工及新开工项目分别同比下降12.1%和11.8%,较上年回落7.2和7.5个百分点。四、外贸增速回落,结构有待改善 2012年,我国进出口农药96.6万吨,贸易额3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8.7%,双双较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6.89万吨,进口额5.9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1.2%;出口89.7万吨,出口额2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8.2%。除草剂作为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出口量59.9万吨,同比增长19.4%,占产量的36.3%;出口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8%。 虽然2012年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新高,贸易顺差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但农药出口平均单价仅为3188美元/吨,只相当于进口平均单价的1/3左右,这表明我国出口的农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第3篇

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是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克莱福奖得主、系统能量分析先驱HTOdum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研究[1]。能值分析是通过建立综合定量指标,深入探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使生态系统的研究真正走向定量化[2]。本文将能值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对湖南农业的研究,从生态环境角度定量分析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农业的各项能值指标,衡量人和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旨在为湖南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土地总面积211829k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h,全年平均气温16~18°C,四季变化较为明显。湖南雨水丰沛,各地降水日数在140~180d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mm之间,属多雨地区,但时空分布不均匀。

1.2能值分析理论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共同的度量标准,把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能量通过能值转化率换算成相同性质的太阳能,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值。能值分析既能够分析系统内部的各组分能值流,也能分析系统内外的能值交流。通过能值分析得出的综合能值指标体系既能反映生态效益,也能反映经济效益,可以说它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的桥梁,为生态经济学提供了广阔前景。

1.3能值分析步骤以湖南2008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查阅了湖南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农业统计年鉴、湖南省气象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收集了相关数据。能量折算系数及其计算方法主要参照骆世明[3]编写的《农业生态学》。能值转换率和计算方法主要参照《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农业技术经济手册》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编制了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表(表1、表2),建立了湖南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

2.1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分析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投入为6.92E+22se(j表1)。其中,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为2.97E+22sej,占总能值投入的43%;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为2.99E+22sej,占总能值投入的43%;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为7.42E+21sej,占总能值投入的11%;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为2.12E+21sej,占总能值投入的3%。从能值投入结构来看,购买能值投入较大,而资源环境的能值投入较小。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农业能值总投入平稳增加,由1994年的6.28E+22sej增加到2008年的6.92E+22sej,主要是因为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增加较大,而有机能值投入减少明显。由此可见,湖南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贡献率最大,而自然资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农业生产处于靠机械动力和石化能源的高投入寻求高产出的石油农业阶段。

2.2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结构分析2008年,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为3.07E+23sej,其中,种植业产出能值为8.27E+22sej;林业产出能值为1.85E+21sej;畜牧业产出能值为2.02E+23sej;渔业产出能值为1.96E+22sej。畜牧业、种植业、渔业和林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6%、27%、6%、1%。整体而言,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较大,增速较快,由1994年的1.75E+23sej增加到2008年的3.07E+23sej,增加了75.43%,表明湖南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3净能值产出率净能值产出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活动能值利用的效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总产出(/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可更新有机能)。它反映农业生态系统的回报效率,显示经济活动的竞争能力。由表3可知,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净能值产出率2008年湖南(5.14)高于安徽(2.91)[5],2006年湖南(5.31)高于辽宁(2.89)[6],2003年湖南(4.78)高于甘肃(1.26)[7]。1994~200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人均能值净收益在3.3~5.3这个区间,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农产品产量大,但是很多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流入市场,没有得到增值。

2.4环境负载率环境负载率是对经济系统的警示,反映了现有经济条件下,可更新资源负载压力的大小。环境负载率=(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可更新有机能值)/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资源负载率2003年湖南(8.14)高于江苏(1.2289)[10]、甘肃(6.08)[7]和山东(6.42)[9],2006年湖南(8.46)高于山西(7.83)[8]。湖南环境负载率由1994年的6.46增加到2008年的8.32,其中2003~2008年有所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表明较大的经济能值的投入,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总体来讲,湖南农业的环境负载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湖南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比较大,过多的如农药、化肥、农膜等工业辅助能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应该把环境负载率控制在一定区间,合理搭配各种能值的投入,使农业生产既不影响环境,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能值自给率系统能值自给率反映其自给自足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能值自给率越高,自身资源相对会更丰富。能值自给率=(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总投入能值。由表3可知,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能值自给率2003年湖南(0.16)远低于甘肃(0.3286)[7],2008年湖南(0.16)也低于山西(0.27)[8]。湖南能值自给率由1994年的0.2减少到2008年的0.16。由此可见,湖南农业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并不高,并呈现下降趋势,无偿资源对农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远低于甘肃和山西,这说明湖南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开放程度比较强。

2.6能值投资率能值投资率既可以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力,也可以衡量环境资源对于经济活动的负荷。能值投资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可更新有机能值)(/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表略)可知,2004年湖南农业能值投资率(5.07)高于甘肃(2.05)[7]。湖南能值投资率由1994年的4.99增加到2008年的6.25,表明经济能值投入多,而环境资源能值投入相对较少,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说明系统的购买能值投入比较多,而环境资源能值投入比较少,因此湖南农业应该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7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为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的比值。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净能值产出率高而环境负荷率相对较低,则它是可持续的,反之是不可持续的[11-14]。研究表明,ESI值在1~10之间表示经济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ESI>10是经济不发达的象征,表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ESI<1时为消费型经济[15]。(表略),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由1994年的7.86降到2008年的5.96,虽然中间有所波动,但仍然控制在6~10这个区间内,表明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第4篇

關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运行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来完成任务,网络覆盖率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天地。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农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方向。我国在把农业和互联网+的技术相互结合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推动,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更多发展。

1.“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基本概念的形成

自从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从个人电脑大幅度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的进行,一直到如今的网络时代,这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极大程度的改了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已经到达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根据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的历史数据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电脑和互联网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的状态,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出,信息技术将会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未来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非常难以预测的。国内互联网+的理念最早是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能,也是一种外在的资源以及技术环境。这位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战略,主要指的就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把各行各业能够相互之间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这是我国对于互联网+概念最原始的表达。从经济角度或者是技术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出现技术革命,都会相应的出现一种技术到经济的模式。这个过程大多会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兴产业因此而出现,而很多新开发出来的基础设施会被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指的就是,各行各业可以通过充分的利用这种新兴的产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有极大的收获。这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持续20年,甚至30年之久,根据经济学家的相关表述,不难发现,互联网+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术革命,并且目前也逐渐的步入经济的模式,在未来的几年之间,随着大数据时代等相关技术变革蜂拥而至,互联网+的模式,将会形成更新的技术和经济的模式,创造一个新兴的经济行业的模式,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不难发现,互联网+所引导的技术变革,使不同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经济角度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不难发现,互联网+的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进行广泛的扩散和应用的过程。互联网+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场信息技术,或是产业革命等,也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传统产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和各行各业相互之间进行普遍的结合,无论是思想又或者是经济模式等,都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是比较典型的行业升级现象[1]。

2.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生产方式不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都是依靠比较传统的农业经验所进行的,相对而言,非常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而农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但使其产出相对较低,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行为,或是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通过使用智能化的技术,或是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使农业的生产,能够更趋于专业化以及集中化的水准,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广泛的共识。而通过对农业智能化进行考察,以及对农业的信息化进行了解,不难发现,目前最值得我国学习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准确的把握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从而让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益,获得全面提升。通过使用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的技术,并且结合信息技术,可以让农业的发展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精准的干预,从而达到技术支撑的要求。目前,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大幅度提高的时代,使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来监测农产品生长的环境,以及生长的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促使农业获得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并且提供更加完备的资料[2]。

在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精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农业的精准可以体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比如土壤的湿度以及肥力,还有光照的程度和温度的高低,包括杂草和病虫害的状况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分类处理这些不同的数据资料之后,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可以精准分析以上几方面的数据信息,给农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方面的支持,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供应,相互之间能够获得精准的对接。在进行农业精准干预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促使软件及硬件双方之间可以协调配合,失去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而在设备方面,要能够尽量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智能设备,同时要构建起一个以环境监测,还有控制等各方面为基础的信息化的监控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精准的定位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及时了解其中的问题,制定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对其进行实时跟踪。在进行软件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备的农业发展的数据库系统,让这些数据能够充分的在进行优化和整合的过程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卫星遥感方面的资料。同时,也要重视对病虫害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区域气象资料方面的分析。对农作物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要建立起分类的标志,同时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农业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获得全面提高。

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加精确的发展。对农业的生产,也可以进行实时跟踪和检测,这也正是可以让食品获得安全的,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对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精确的记录。目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通过使用智能化的相关设备,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让每一个农产品,都可以拥有和自己成长相关的档案。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可以让农业的生产,获得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农作物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农业发展整体信息进行跟踪性观察,并且将农业生产的情况记录下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储存农产品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定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呈现在消费者以及监督部门的面前,给农业产品的质量监督以及追踪提供更加完备的条件。

3.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

在进行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就会让农业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这种局限性大多体现于两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农产品的生长必须要接受阳光雨露。同时也要有符合其生长标准的土壤和肥料等,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全面影响,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使农产品长成熟,这和市场经济的周期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农产品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变化极快的情况,甚至很容易导致农产品和市场的變化难以相符,而产生销售起来比较困难的状况。农产品大多都非常容易变质,一旦超出了其保质期,农产品就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因此而难以销售。农产品其自身的特点,让农业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农业长期都处于一个比较难以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行业氛围相对较为消沉,而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使互联网和农业模式相互之间结合起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靠电子商务的平台,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使农产品能够符合现代流通的形态,从而促使农产品更加符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且促使农产品能够获得高效的流通。

3.1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订单业务

要根据电子商务模式,打造农业订单方面的业务,从而帮助农产品拥有更加可靠的营销模式根据目前试点的情况不难发现,如果想要提升农户和企业,以及超市还有个人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签订农产品订单是非常便捷的方法,不同个体可以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在进行订单签订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市场供求双方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能够让生产和销售相互之间无缝链接,防止生产过于盲目[3]。

3.2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网上销售

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基础,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可以形成比较典型的一体化农产品营销的模式。和比较传统的销售模式比起来,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的给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使用天猫或是京东等,相对来说综合性更高的电子商务类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拓展网上销售的业务,从而促使农业商户有更多的时间,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判断和讨论,也可以根据互联网上的一些市场信息,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和综合类的电商比起来,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无论是潜力还是作用,相对都更高一些。这样的模式可以通过第三方比较成熟的管理平台,以及借助其相对比较高的知名度,不但可以让融入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也可以让农产品能够迅速的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次,就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相互之间联合起来,自主开发的互联网类的平台。通过使用互联网资源,这些比较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可以更加充分的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网络营销和用户相互之间进行更加全面的沟通以及交流。这种模式的优势也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充分的利用其自有平台所带来的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用户服务。再次,就是个体农户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来拓宽销售的渠道,从而使线上和线下的资源相互之间能够整合起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终端机器大规模的普及,给个体农户充分使用互联网进行效益提供了更多的条件。这样的模式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而且使用的程序非常简洁,对操作者并没有更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目前在发展农业过程当中,最为适宜的道路,也比较适合我国农业经营相对较为分散的特点[4]。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货币控制

中图分类号:F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15-1

1 货币与农业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1)货币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这里论述货币与总需求的关系是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平衡层次上来把握的,因为从这一高度可以清楚看到货币在社会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有六个环节是层层相扣的,其中社会总需求联系着社会消费,而货币的供求又决定了社会总需求。

(2)货币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阐述了货币对农业经济产出或社会总供给的“酶”的作用。货币是通过作用于农业经济运行中的实体变量如利率、储蓄、投资、消费等等达到影响社会生产的。货币对农业经济产出作用的过程,即是货币如何使社会实际总供给无限接近社会潜在总供给的过程。

第一阶段,由于存在大量闲置资源,此时货币投入能扩大 投资,增加生产,这时货币的边际产出效率是递增的。

第二阶段,当货币投入达到一定数量后,即使不增加货币也能扩大产出。

第三阶段,货币继续投入时,由于闲置资源的减少,此时货币的边际产出率开始递减,但其总产出还是递增的。

第四阶段,当闲置资源利用“干净”以后,再增加货币,此时货币边际产出率为零,其对农业经济产出不起作用。

第五阶段,货币的边际产出率为负数,此时,货币对农业经济产出起负作用。货币对农业经济产出的作用是通过使社会实际总供给无限接近社会潜在总供给实现的,这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一部分论述了货币对农业经济运行的两个重变即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影响,为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货币控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论证货币是重要的,它对社会总供需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货币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控制

2.1 在我国,货币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为货币对农业经济起作用提供了体制条件。

(2)社会闲置资源的存在。

2.2 我国货币在农业经济中作用及控制的特点

2.2.1 作为货币资金价格的利率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在商品经济中,价格机制是无比重要的。在西方国家,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在调节资金供求从而调节整个社会的总供求方面能比较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在我国,利率却不能作为一种完善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原因在于:

(1)我国利率的形成不是由资金的供求共同作用决定的,而是带有很明显的行政特色;(2) 我国储蓄利率弹性低。

2.2.2 从我国农业经济波动与货币供给波动之间的关系中反映出的特征研究反映出的特点 由于农业经济波动是由农业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需的失衡而引起的经济扩张、收缩等经济现象,本文的分析是从农业经济扩张起点、过程、收缩等几方面展开的。

(1)扩张的起点。主要论述我国重速度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经济的预算软约束体制造成的经济扩张的趋势。

(2)扩张的过程。扩张过程即是过分投资的形成过程,由于我国现阶段体制转轨的特殊因素,形成了其特有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为过分投资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3)农业经济的收缩。在过分投资形成后,由于社会潜在供给能力是一定的,当社会闲置资源被充分利用,“瓶颈”部门又超常利用时,经济扩张受阻,政府为避免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在货币控制方面放弃货币供给的“规则”性,而采取“权变”方法,使货币控制形成非理性。

3 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国农业经济转轨时期,货币的作用及控制存在不规范性:利率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货币供给的控制非理性。改变这一状况,在加速改革,建立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意以下两方面:

3.1 建立和完善利率机制

(1)由于我国利率不是由货币系统内部决定的一个内生变量和市场参数,因而,利率改革目标是建立符合客观规律的,符合资金利率和资金供求规律的利率机制。

(2)利用差别利率,为顺利过渡到合理利率做准备。

3.2 改变现阶段货币控制的非理性

(1)健全中央银行制度和金融市场,为货币的理性控制创造体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