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概念培训

影视概念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视概念培训

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第1篇

IP特别是大IP,与IC、IQ有什么不同?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现在影视(包括游戏)行业所说的大IP,专门指向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开发潜力巨大的版权作品。行内人对于版权及其衍生品开发的重视,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去年,广播影视出版社的社长王卫平、制片人董俊都在采访中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国内影视衍生品开发现状的关注,如今IP被广泛提及、关注和全方位的打造,代表了行业的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个词汇,如“互联网思维”等说法一样,只流于概念,一阵风刮来,一阵风消失。IP的真正内核是什么?某一个IP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意味着什么?如果对这个核心不明确,更多高价购买IP的人最终会空手而归。

对这样一个大问题谁也没有能力做出上帝般的预言和解答。我们或许可以从培训班的另一个高频词汇――人物,“侧耳倾听”到IP内核的声音。《十月围城》等作品的编剧卞智弘强调人物是一切作品的出发点,那些不是从人物身上生发出来的冲突如空中楼阁一样不可信任。做生活剧见长的编剧李潇也说,“写好生活剧,先要好好生活。”这就不只是从创造出的人物出发,更是以自己为原点出发了。

李潇说她不愿意改编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多是表达了一种情绪。而现在最热门的IP就是网络文学,因为网络文学是最廉价的试验田。只需要搬运到网络上,看看是否吸引人,也就大体知道了是否具有开发的潜力和吸金力。

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影视广告 教学

影视广告即电影、电视广告片。影视广告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影视制作手法;二是在影视放映过程中播放。影视广告集音乐、声音、动画和影像于一体,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是非常奏效的广告传播方法之一。可以说影视广告是目前覆盖面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体。

激烈的市场竞争带动了广告创作水平的进步,现今中国的影视广告虽然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一流广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第一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影视广告设计人才无法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在短期内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第二影视广告行业目前学生同质化很严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发现低端的制作人才并不缺乏,缺乏创意、后期制作方面的高端人才。

所以我们在影视广告教学中必须要重新反思教学方法,做到让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走入实际的影视广告制作领域后,其观念和思维能力也要与市场同步。

一、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意思维方式

影视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活跃的,决不是拘泥于现成的概念,所以要求学生自由地去发掘,在众多的发掘中,就可以挑选出最具有独创性而又定位准确的点子,这就是创意。一个广告要达到其诉求目标需要有优秀的创意。在教学中首先要教学生的就是创意思维方式。

集体思考法是训练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集思广益进行创意,在课上要让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鼓励每个人无拘无束地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产生新创意。在这个环节中,要提示同学们,首先要禁止批评,对每名同学提出的创意,无论什么样的想法都不能进行批评,有意见只能在会后提。其次,对创意的数量要越多越好,尽可能在会议上让每名同学都畅所欲言,毫无限制地发表自己的各种看法。再次,对创意质量不加以限制,即使是认为不可能执行的创意,也要提出来,这样对其他人有启发的作用,而且对产生新创意也有好处。因为这时的创意并不是创意的最终决定。在这之后,由老师将这些创意加以分类、整理,取其精华,引领学生形成文案,成为进行决定创意的基础。当然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这时应该会同广告主及广告公司等,对形成的创意进行评判。

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它的创意基础是必须首先彻底认识和了解产品。著名广告人奥格威本人在为劳斯莱斯汽车做广告的时候,就曾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仔细研究劳斯莱斯汽车的性能。最后才写了那句“当时速60英里的时候,劳斯莱斯汽车上最大的嗓音来自那架电子钟“的经典广告语,从而绝妙形象地表现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劳斯莱斯汽车的密封、减震的性能。

其次要了解其他竞争产品。了解在市场上与本品牌竞争的品牌是什么?对方是怎样设计制造的?是否比本品牌更好?差别程度如何?

再次,要充分了解消费者。比如潜在消费者层面有多大?他们为什么要购买你的产品?购买的动机如何?这些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便是产生创意的最终基础。

最后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一直保持一个创意概念,就是如何去营造一种意外感。要启发学生进行情境思考,创意的表现必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一开始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二、寻找符合产品市场定位的诉求主题。

每一条影视广告都希望打动目标受众,让他们在观看时有感动、有触动,或是得到一些启发,引起一些思索。但是,在通过影片具象化传递给观众的同时,影视广告的创意还需要有符合产品市场定位的诉求主题。

我们引导学生根据产品及诉求点,恰当地运用影视广告的艺术手段,创造一个新鲜独特构想的过程。广告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以及有什么样的人物关系,这些情节是不是越来越完整,是不是有其特性,是不是能准确地表达产品诉求,是不是能让观众被其感染。

三、从创意到分镜头脚本的制作

创意确定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求学生将创意脚本化。分镜头脚本有一些常规格式,首先在分镜头脚本最开头应该有创意阐述,以简练的语言描述创意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这个环节还要训练学生们根据创意如何设计画面的前后次序,并以文字描绘每一个镜头的画面内容,以及广告里即将出现的各个场景。同时要描绘片子的节奏和大体风格等,使观看者能在脑中形成较清晰的画面想象,并感受到所描绘的气氛,在处理人物时一定要做到自然生活。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假如将要制作的广告影片是3O秒,一般30秒叙事性广告分镜头脚本包含15个左右的镜头量,当然根据创意风格不同,3O秒影视广告拥有的镜头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分镜头设计时一定要规划每个分镜头脚本所占用的时间。影视广告也是视听的艺术,从影像到声音要充分展示它的特性。

四、掌握影视后期制作软件

在影视广告设计领域,必须要学好后期制作软件。掌握好它,才能把新颖的创意利用现代技术传达给受众。这些软件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影视栏目包装软件After Effects;影视剪辑软件Eduis或Premiere;动画制作软件Flash;三维制作软件3Dmax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精通相关的的软件,做到有所侧重的学习。

五、解决高端人才匮乏的根本出路在于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

高端的创意性人才培养难度特别大,根据业内人士反映,从把一个实习生培养成一名初级员工,一般只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可能花上几年时间也培养不出一名高端创意人才!所以高校与企业及早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让企业直接介入影视创意高端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大学生早走进企业,接收市场信息,发现自身不足尽早改进以适应职场。

参考文献:

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影视动画

引言

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走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区域,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启动。在教育部的统筹规划和牵头带领下,以职业教育类院校为建设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课程资源。

1国内外关于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关于教学资源库的概念,其实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1996年,美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上大量的教育资源杂乱无序,不方便使用。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NLE)的研究员发现这一问题后,便开始着力于研究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网上教育资源,并于同年联合美国教育部启动课程门户统一目录(CurriculumGate-wayUnionCatalog)项目,也就是后来的教育资源门户(TheGate-waytoEducationalMaterial,GEM)。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he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宣布将其全部课程资源共享到互联网,供全世界人民免费学习,这一项目也被称为OpenCourseWare(OCW)计划,并于2002年在网上公布了第一批课程,吸引了无数学习者,成为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等世界级名校也纷纷加入了教学资源建设的队伍,大批量的课程纷纷涌现在互联网,给全世界人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世界级名校的可能,学习者可以免费获取学习资源,为知识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始于1998年,通过集中各方力量,筹备创建了全英国最大的教育主题网站-全国学习网络(TheNationalGridforLearning,NGFL),该网站主要用于链接所有的学校与教育机构,为所有的学习者、教师和院所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服务。经过几年的建设,该网站成为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并且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1]。2005年,为响应美工麻省理工学院的号召,英国名校剑桥、牛津等大学也加入了开放课程资源联盟(OpenCourseWareConsortium),在互联网上共享自己的课程。但是,在课程共享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英国公开大学,该大学在互联网上免费共享了自己的一部分优质课程,每门课程都设有专门的论坛,方便学习者发表意见、互相取经和互通资源。我国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起步较晚,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2019年,之后才渐渐有研究者关注到这个领域,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到2010年,文献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但从2018年起,又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在中国知网门户网站,通过对“影视动画”“资源库”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结果与影视动画教学资源库有关的文献仅有6篇,其中有4篇文献对影视动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文献搜索结果分析表明,国内对影视动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比较少。

2《影视动画》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1)一体化设计。以“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知识拓展”三位一体化设计为前提,按“能学、辅教”功能定位,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影视动画专业群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影视、动漫区域产业优势,搭建由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教育机制,建成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知识拓展三位一体的专业群资源库平台,进行资源库顶层框架设计,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基于“专业基础课平台+岗位群课程平台+岗位方向课程平台”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为分层分类教学提供可选择的平台和模块。专业基础课平台开设以艺术素养培养和基础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基础课;岗位群课程平台开设和专业岗位相近的相关课程,课程更加细化,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岗位方向课程平台开设和专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相应的课程,根据职业岗位模型和职业标准,开设岗位方向模块课程。按照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适合企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2)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技术,探索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体系,进行“知识服务”推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变革,打造“个性化教学服务模式”。①智能导学评测应用。基于用户画像,形成个性化学生学习策略模块和职业生涯发展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导学方案。以课程考核内容和题目为基点,利用人工智能,虚拟教师解答课后问题或模拟实训题目操作,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解答方式,直至学生掌握。②教育管理和教学设计智能服务体系。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专家知识模型、学习者模型、教师策略模型,通过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手段采集学生信息,为课堂教学决策与个性学习提供解决方案;教学设计智能化应用:基于教学设计专家指导方案,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关于课程组织,内容结构、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生成教学设计图表,降低教学设计难度。③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场景式教育。通过VR/AR/MR技术的引入,沉浸式地展示知识内容,根据核心知识点设计交互内容,让学生与虚拟场景进行深度互动,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④游戏教学交互。创设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虚拟游戏环境,以核心知识点、技能为通关游戏活动,创设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3)职业教育认证平台建设。聚焦影视动画专业“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方面的优势。联合企业和有资质培训机构深度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在课程标准开发、教材选择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标准等方面深度合作,开发符合相关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和课程,使学习者可以利用资源库进行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学习。各个高校之间建立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学习成果,成功经验共享、积累、转化的机制,建立以资格标准、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转换规则等为主体的标准体系,推动影视动画专业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为个人职业生涯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为探索社会人员自学学习成果转换奠定基础。(4)资源内容平台建设。平台将资源内容划分为专业导航子库、课程中心子库、微课中心子库、培训中心子库、素材中心子库、行企平台子库和创新创业子库,满足学习者多样化资源和学习培训需求,形成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学习者多方交互的职教生态圈。

3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推广

为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我院组建由项目负责人带队的8人团队专职资源库建设,先后组织团队到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参建院校进行资源库建设的专项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与联合院校和共建企业共同完善资源库的操作指南,在资源库平台上线《资源库-职教云操作说明》课程,制作培训课件和使用手册,方便使用者下载阅读学习。在QQ、微信建立资源库建设群、技术保障群,委派教师专门答疑,持续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和更新,逐步形成良性的推广应用机制。

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第4篇

如果从正式创办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算起,今天的中国戏剧教育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对中国培养专门戏剧人才的机构做分类,可分为中国戏曲类专门学校和话剧影视类学校。中国戏曲类专门学校的演变,历经了从清末民初出现的各种输送梨园子弟的科班,到20世纪30年代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到后陆续成立的各省、地方戏曲品种为主科的戏曲学校,直至今天的中国戏曲学院;话剧影视类学校则历经了从1922年蒲伯英等人筹办的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到1925年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到后来的南京剧专、上海剧专,直至今天的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各综合艺术院校设立的戏剧学院。

全方位看戏剧文化教育内容会了解到,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发展,主要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与西方戏剧文化并存的二元结构。

清末为戏班子输送演员的科班,注重的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和基础知识。1919年成立的南通伶工学社,目的在于改造梨园旧风气,培养新人才、新风尚。较之戏班子授徒和科班传授技艺,南通伶工学社主要以新式学习,整肃舞台作风、剧场风气和新知识为教学新意。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10年教学,改造了科班过于沉湎“技巧”“玩意儿”的旧方式,重视文化课,致力于戏曲基本功和文化课、戏剧史论课、演出实践并重,开创了戏曲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模式。如今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及各地的戏曲学校,就是中国传统戏剧人才培养和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教育模块。

中国传统戏剧,在不断发展的近现代中,逐渐显现出了其弊端,于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大潮中引进了以话剧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戏剧文化。因为话剧演出方式接近生活的外在形态,所以其成为了中国文化先驱、社会革命家改造社会、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在“启蒙与救亡”的社会需求刺激下迅速发展起来。以“话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各种戏剧专门学校或戏剧教学单位的出现,应和了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要求。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应用的是美国大学戏剧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研究、创作、演出良性循环的体系,这也基本奠定了中国话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从五四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看,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经历了一种二元文化结构变化发展的过程,走过了二元对立对峙、二元分置的互不相干、二元互补并存的历史道路。从批判旧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戏剧的五四新文化中戏剧新文化创造的“引进话剧”,到各行其道、隐然对峙中的互不相干,再到相互借鉴、彼此认同,道路几经曲折,发展艰辛坎坷,中国现代文化最终走到正确认识异质文化,涵化他者文化,包容他、我文化的道路上,实属不易。从当今的戏剧院校教育中,可以看到戏剧教育不同体系互补并存的局面,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都不同程度建立了中国传统戏剧教学单位。西方话剧与传统戏剧并置分离又相互支撑,所反映出的东西方文化的最终融合、并存、共荣,所概括出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文化融合趋势,为中国近现代以来就存在的二元结构戏剧文化历史命运做了小小归结。

品种分布:歌剧教育的缺失与戏剧交叉品种教学的兴起

歌剧也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传入中国的。上个世纪,最早的歌剧是《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扬子江风暴》《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王秀鸾》等。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红珊瑚》《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较为成熟的民族歌剧。1976年以后,又出现了大批原创歌剧,且更加成熟,如由作品改编的《雷雨》《原野》,原创剧作《党的女儿》《苍原》《祝福》《青春之歌》《花儿与少年》《遥远的胡杨树》等。歌剧虽多,但戏剧教育中却少有歌剧教育。从中央戏剧学院建校史上看,1950年是有歌剧系的,著名女导演陈颙就是第一届歌剧系学员。但在后来的办学调整中,成建制的歌剧教育单位就没了,仅根据教师授课需要,在演员的声乐教学中涉及美声和歌剧唱段。当下的戏剧院校是没有完整的歌剧教育文化的,包括中国民族歌剧和西方歌剧。歌剧尽管属于戏剧文化范畴,但其依赖于音乐文化,尤其是声乐演唱艺术。所以,音乐院校的教学机构往往设立声乐歌剧系(简称声歌系)。但很多音乐院校都去掉了歌剧教学内容,只强调声乐演唱及歌剧的音乐性,淡化或忽略了歌剧的戏剧性。因此,歌剧学习内容变为声乐系声乐专业演唱技法、技巧的附属内容,或者音乐欣赏课的内容。

在我国现行的戏剧教育体系中,歌剧教育内容是缺失的。而音乐院校的声乐表演教学往往是美声唱法教学当中涉及西洋歌剧的唱段、片断演唱教学;民族唱法教学的教师也会从《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江姐》等民族歌剧里选择一些唱段作为教材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但教师很少从“戏剧文化”层面去培养、训练学生的戏剧知识和戏剧表演才能。如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去参加歌剧排演,在舞台上除了有嗓音训练的基础和演唱技巧之外,戏剧层面的文化领悟性与形象塑造力却是欠缺的,缺少真正歌剧演员的表现魅力。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歌剧人才培养教育环节的缺失。这种教育缺失给我国戏剧文化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歌剧、舞剧院的创作人才大多只是靠实践经验“照猫画虎”,使得歌剧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如话剧、中国传统戏剧那样佳作迭出、成果辉煌。如果说歌剧教育内容在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戏剧学院不把其作为戏剧品种开展体系性、课程化的教学;音乐学院对其教育内容仅限于作为阶段性教学材料采用,音乐教育体系里,其作为一个艺术品种也整体缺位的话,那么舞剧、音乐剧的教育在戏剧教育体系里也并不到位。

但是,戏剧教育的崛起是必然趋势。放眼中国的戏剧教育,其变化随着舞剧教育与音乐剧教育的开展而表现出来。舞剧教育,以北京舞蹈学院原副院长、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在北京舞蹈学院为研究生开设舞剧创作艺术概论课程为重要标志,彻底结束了戏剧院校课程中不设“舞剧创作”课程、舞蹈艺术院校没有专门“舞剧创作”的状态,终结了戏剧教育、舞蹈教育都不涉及“舞剧”的历史;音乐剧教育的开展,从中等专业学校到大学,衔接得很紧,1990年,武汉艺术学校创设了实验性质的音乐剧班,1995年,中央戏剧学院创设音乐剧表演班(简称“音乐剧表演95班”),两所学校,先后开创了中国艺术教育中的音乐剧教育历史。

2007年,中央戏剧学院成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并在成立大会同时召开首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召集了设有音乐剧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中国艺术院校共襄盛举,发展中国音乐剧文化。至2013年5月17日,研讨会已举办到第6届,分别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轮流举办,与会者交流教学成果、课程设置、研究课题、人才培养情况,越来越多的戏剧、音乐、舞蹈教育家和管理者关注着中国音乐剧教育的发展。

综合趋势:戏剧教育要理性认识舞剧与音乐剧体裁

音乐剧的雏形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轻歌剧演出。而中国对于发展迅猛、商演火爆的音乐剧研究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邹德华、居其宏、刘诗嵘等先驱者成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为标志开始的。

中国舞剧是在西方舞剧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观众最早的记忆是《小刀会》《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等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作品。后来有了《祥林嫂》《红梅赞》《阿诗玛》《泼水节》《大梦敦煌》《丝路花雨》《花木兰》《一把酸枣》等作品。

音乐剧与舞剧在艺术院校里存在着教学上完整、内容缺失的尴尬,这是其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其既是舞蹈,也是音乐,更是戏剧,生存在一个交叉地带,专业上具有综合特点,在舞蹈、音乐、戏剧领域里处于尴尬的“三不管”状态。实际上,就表演或演艺文化层面讲,戏剧、音乐、舞蹈可归拢在“大舞台”“大演艺”的范畴内;而在演出项目的统领性上,舞剧和音乐剧在体裁、承载力上,具有这样的特点和能力。所以,在综合艺术院校里,学科优势与交叉发展教学中,让人才培养的能力指向与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协同起来,提高教学意识,用好学科设置的天然优势。当前,许多单科艺术院校也都在向综合学科、交叉专业的方向发展,如美术学院办设计、动画、电脑艺术等学科,音乐学院里办戏剧、影视、美术、舞蹈等学科。教育者应意识到:媒体的综合,是艺术表达方式能够综合的物质前提。学科、专业之间的隔膜与壁垒,早该被打破。有时,同一所大学建制内的教学单位之间的壁垒,往往会因思路窄、知识少、能力差等原因而无法被打破。

歌剧、音乐剧、舞剧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实际上是对分得太细致、过于单一的学科、专业提出了办学课题,那就是教学、研究、创作展演上“新的综合”。因此要特别处理、调适好现实专业结构与客观需求之间的关系。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强有力的行政调控手段。在戏剧教育中,对不同戏剧品种的教学、人才培养、创作进行检验。否则,人们就只能走墨守成规的老路。毕竟,现在的艺术院校建制,没有一块空间是不曾行政区划过的,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要想打破这种壁垒,就要涉及人力、物力、资金的调动、斡旋和教学节律的调适、安排等问题。最好的方式应是,以创作项目调动学院资源,让不同教育单位的资源向同一个剧目创造的项目聚合,统一指挥。此举可提高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整合教学单位艺术资源、项目,调动创作热情,是一种短暂且有效的途径。

长效机制如何建立,成为综合艺术大学办学中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媒体综合了,艺术样式综合了,但艺术教育却缺少综合机制,这是戏剧教育单位应反思和改变的现实。在用项目方式检验了艺术教育“综合创作能力”后,就应深入思考和着力展开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综合办学能力”,设计一整套课程将舞蹈、音乐、戏剧的人才培养纳入一个可分可合、互依互渗的体系当中。这是戏剧教育和综合艺术院校教育在意识到艺术创造能量的时候,在艺术人才能力面临艺术生产“综合趋势”甄别、挑选的时候,应认真应对的问题。

在一般舞蹈与舞剧之间,产生了大量题材模糊、线索随意的大型“舞蹈诗”“舞蹈诗画”“舞蹈音诗画”。这从一个侧面透露了舞剧创作能力欠缺的问题。应意识到其在戏剧、舞蹈、音乐院校和戏剧教育中会大有可为。北京舞蹈学院率先开设了舞剧创作艺术概论课程,但全国舞蹈学院中开设类似课程的很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30所学校创办了音乐剧教育课程,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现代艺术学院等。但是,有多少是将音乐剧、舞剧当作戏剧艺术去讲授、研究的,就要具体分析了。人们常把舞剧当作一种舞蹈体裁,或将音乐剧当作一种游戏中的音乐舞蹈表演,这种认识并不确切、不到位,而这恰恰是戏剧教育大显身手的地方。

拓展趋势:戏剧教育与影视、传媒

众所周知,摄像机记录戏剧演出过程、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电视剧的兴盛、电视节目栏目化的诞生,包括戏剧在内的一切既成艺术产品,都表明电影电视文化与戏剧艺术有着历史性的不解之缘。所以,从我国开始培养影视人才开始,戏剧院校也开始纷纷设立学科,在戏剧文学、戏剧表演、戏剧导演和戏剧舞台美术等各专业后面加一个括号,注明专业拓展,如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导演和戏剧(影视)舞美。这种括号内的特别注明,有“包含”“涵盖”的意思,更多的是专业领域“拓展”的意思。

戏剧与电影电视在本质上,是依赖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媒介而存在的文化现象。媒介特质决定了这是两种方法、过程、效果等完全不同的社会活动。二者在少部分有交叉点,即艺术领域。在更多情况下,二者是“两条跑道上的车”。因为某种意义上,电影电视不全是艺术,尽管有程度不一的艺术含量。关键在于,这两种完全不同物质媒介依赖的创造、存在、传播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内容,本质上是不同的。戏剧是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却是大众传媒。仅在编故事、演故事、调动各种手段叙述故事等方面,戏剧与电影故事片、电视剧有相似性,因此在戏剧院校的学科专业中就有了课程的相关性。戏剧教育果断地设立影视课程,培养电影、电视创作需要的人才,如编剧、演员、场景设计者等,这是十分必要且正确的。

戏剧院校的影视教育,一方面应加强这种教育;另一方面应理性地、清醒地意识到戏剧艺术与电影电视文化的区别,否则就会产生误导。当下,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设立,强调了二者可以交叉的领域,却忽略了二者分道扬镳的历史事实和媒体决定的本质上完全南辕北辙的异质空间。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中的戏剧教育和电影电视教育,仍旧归属在分设的不同教育单位;但有一些学校的艺术机构,根据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设立的情况和批准的名目,已经开始调整机构的设立,将分开的影视教学单位和戏剧教学单位又合为一体了。这样的学科专业调整,未见得是理性的。应该强调,无论是戏剧教育涉及或覆盖到的与影视文化重叠的部分,还是戏剧教育涉足的影视人才培养的领域,都应意识到这是戏剧教育发展中空间的拓展与能量的延伸,并非指戏剧与电影电视在学科领域中可以等同视之。

戏剧教育可拓展的领域,远不止电影电视文化、培养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的相关人才,还涉及各种文化的电视节目。那些带有表演性的电视工作者,如节目主持人、文艺节目策划者、文艺栏目主持者;那些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者、节目的总编导、制作人等,往往就是从对戏剧人才“适应新形势、新条件、新要求”的培养目标、课程创设和实践环节的变革中产生的。戏剧院校的人才培养,成为传媒学校的传媒人才之外,源源不断补充到电视台甚至电台。戏剧学院出身或有戏剧学习背景的人才在电台、电视台都成为了骨干,从中央到地方,比比皆是。

所以,在拓展戏剧教育的自觉意识下,其发展就应研究现实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实践环节,在大众媒介网络化的今天,占据发展先机。

应用趋势:戏剧学科发展中的社会表演与应用戏剧

应用艺术的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审美艺术的发展。应用艺术已经是当下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艺术新贵。就戏剧文化来讲,戏剧被应用于政治、商业、团队培训的做法由来已久。但是,有意识地研究这个问题,却是近年的事。这就致使社会表演学和应用戏剧学出现。

社会表演学大约出现在2005年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里。以孙惠柱教授为代表的戏剧教育、戏剧研究群体,在大力介绍理查德·谢克纳教授的人类表演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表演学的概念。从2008年起,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研究群体开始致力于应用戏剧学的研究,在理论准备和课程设计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招收应用戏剧学的本科生。

无论是社会表演学还是应用戏剧学,都应溯源到人类表演学中去。理查德·谢克纳作为戏剧学与人类学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继承者(他自称为学术成果的“合成器”,是戏剧学、社会学、心理学,尤其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的“合成器”,他结交了重要学者,如“社会戏剧”概念的提出者维克多·特纳、《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的作者欧文·戈夫曼、《文化的阐释》的作者克利福德·格尔兹等),在戏剧表演与人类学考察、心理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的交叉地带创设了这种学科交叉的、概念陌生的知识体系。以1979年美国纽约大学成立人类表演学系为标志,“人类表演学”这个概念诞生,逐渐为学界所接受。人类表演学认为,人类的“类生活”当中,表演无处不在。研究这种表演的动机、发生、过程的学问,就是人类表演学的范畴。人类表演学所称之为表演,包含了传统戏剧文化中的审美戏剧表演,而且不仅是戏剧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演;同时包含了有意识或下意识“做给别人看”的社会行为的“表演”,是非艺术的表演。谢克纳人类表演学观察、研究的对象分为常会交叉重叠的五大类:审美的表演、社会的表演(社会角色扮演)、大众的表演(公众表演)、仪式的表演和游戏的表演。理解这个概念显著的特征就是“表演”。虽然谢克纳是戏剧导演和戏剧表演者出身,但他的表演已不仅仅指戏剧表演,而是一切有意识的传递意义的行为。较之戏剧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的表演,人类表演学的“表演”含义是泛化意义上的概念,人类的社会行动无处不在表演。

比之人类表演学“表演”泛化的观察对象,社会表演学注重“社会的表演”与“大众的表演”,强调作为“社会人”的表演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性”与必不可少的“规范性”,强调对这种表演的研究与利用能够带来的社会意义,强调把自我与角色、前台与后台、脚本与即兴的矛盾基础作为社会表演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基础关系。社会表演学认为,积极认识与主动利用社会表演,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和人的自身能力。

应用戏剧学致力于戏剧手段、戏剧方法的现实利用。戏剧手段和方法可运用在现实功利性极强的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利用扮演、表演,规定情境中的选择与行动一类的戏剧手段和方式,增加参与活动者的“临场感”与“趣味性”,借此达到活动组织者的预期目的,提高活动的教育、培训乃至治疗效能。在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改进和各行各业的行业规范培训领域里,应用戏剧大有用处。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的研究、教学团队锁定这类教育活动“对戏剧手段的借重和依赖”,其理论启发来自人类表演学,认识逻辑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教学和研究群体2007年以来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一种判断:应用戏剧在中国的出现和必然发展,是顺遂应用艺术作为艺术新贵蓬勃兴起的现实潮流与发展指向。

社会表演学和应用戏剧学的教育,其关注焦点与审美戏剧关注的不一样。审美戏剧教育培养的是剧场艺术专业人才;社会表演学、应用戏剧学所关注的是剧场艺术以外戏剧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部分。社会表演学研究社会表演的生活现象并积极运用成果;应用戏剧学厘清艺术戏剧与应用戏剧的范围、内容、对象及目的,牢牢锁定的是“应用”内容和方式。社会表演学与应用戏剧学相联系而重点不同,但为戏剧教育开辟“审美戏剧人才”培养目标以外的戏剧社会工作者的广泛发展空间与应用前途诉求却是相似的。在“应用”目的上,二者有很大的交叉重叠地带。

戏剧教育的发展,应关注应用学科的出现。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广泛展开人才培养,并让研究生、本科生迅速进入实践,深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商业培训和监狱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进行实践,检验应用戏剧学的理念与方法。这是戏剧教育发展中一种富于实践意义的应用学科的出现。对此,应充满探索的负重与分享的喜悦。希望更多戏剧教育同行和单位加入这样的探索,培养大量戏剧社会工作者进入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尤其是教师行业,这对中国教育发展、社会文化与行业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戈.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J].艺术教育,2007(12).

[2]吴戈.艺术教育与艺术应用[J].艺术教育,2008(3).

[3]吴戈.戏剧与教育[J].学园,2009(2).

[4]吴戈.戏剧活动与教育活动[J].艺术教育,2009(6).

影视概念培训范文第5篇

古装仙恋IP改编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从播出至今,不仅收视率、点击量收获双高,并且几乎每集都能诞生热词和大众话题,掀起观众热议,而剧中主要演员也在该剧开播后人气居高不下,可谓一部剧带来了话题、收视、流量、造星共赢的局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让玄幻古装剧再次占领市场?本刊记者采访了霍尔果斯嘉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后简称嘉行传媒)的总经理曾嘉、战略合作部总监李娟和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赵若尧,共同解读嘉行传媒在打造这部爆款剧上,如何成为内容和艺人经纪的双重赢家。2017年,随着《漂亮的李慧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成功,在当下风云莫测的市场下,嘉行传媒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司,着眼于年轻人市场,以艺人经纪、影视剧的制作、商务为核心业务,成功收割了中国年轻偶像化市场,俨然成为业界后起新秀的优秀代表。

提到嘉行传媒,可以说,它是目前行业内少见的艺人经纪和影视制作两大业务发展的不分伯仲得娱乐公司。核心团队经过长达10年的合作发展之后,于2015年由曾嘉、赵若尧、杨幂共同成立。对于公司的核心业务,总经理曾嘉为我们介绍道:“我们主要核心的业务有三块,艺人经纪也就是新人的培养。影视剧的制作包括电视剧从前期项目孵化、制作到后期的宣传、发行。第三块是商务,包括艺人的代言、电影电视剧植入、衍生品开发,这三块是我现在主要核心的业务。游戏、粉丝经济这块领域也会关注,我们专注年轻人的市场。”在艺人经纪上,嘉行旗下拥有杨幂、刘恺威等一线成熟艺人,身影频繁活跃于各大卫视平台,深受业内认可。 同时旗下迪丽热巴、张云龙、高伟光、李溪芮、张彬彬等多位新生代演员都起势迅猛,近两年已迅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影视行业的新力军;在影视制作上,嘉行凭借《翻译官》《漂亮的李慧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陆续交出高分成绩单,同时《谈判官》《烈火如歌》《曾少年》等热门项目也启动拍摄和筹备工作,着手锁定新一年电视荧屏上的热门大戏。

创新模式,为艺人制定个性化的道路

嘉行传媒之所以能成为影视圈的“一枝独秀”,是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而是一家以艺人为导向的新型经纪公司。首先,嘉行传媒挑选艺人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赵若尧称:“我们选艺人标准很严格,人品、外形都是要考核的,每次签约一个艺人都需要来回磨合,包括他们对人生的规划和专业度,都了解清楚后,才能成为我们的签约艺人。”其次,在艺人培养方面,嘉行传媒鼓励各个艺人更多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所长;并且会针对艺人定制合适的项目,同时项目也可以根据艺人的特点做出调整。这样一来,既能做到艺人直接和角色互补互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可以让角色本身显得更为生动。比如张彬彬所饰演《寂寞空庭春欲晚》里气质如兰的纳兰容若,《漂亮的李慧珍》里暖男林一木,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离镜,除了IP本身有极高的价值之外,剧中角色与张彬彬本人的契合度也是十分匹配的。“我们尝试新的模式,当我们在抓一个项目源头的时候,在项目孵化的时候,已经把艺人都点对点地放了进去,在还没有剧本的时候,我们跟编剧讲好在剧中我们会用什么样的艺人来饰演谁,然后让编剧对角色更加立体化,更加多维度地思考。对于编剧来说,创作剧本的时候,他们是非常有画面感受的。所以这对编剧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提前把人对位之后,编剧会观察他,去看他的作品,然后在脑子中形成更好的一个状态,把故事写得更饱满和丰满,同时这对艺人本身是有帮助的。”副董事长赵若尧为我们解答道。

嘉行在艺人培养上无疑是有优势的,嘉行作为一个合伙制的公司,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整个核心团队已经合作已经十几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摸索了非常有经验的一套培养艺人的方式。李娟称:“在后面签约艺人的时候,就采用多点对点的方式培养。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执行经纪人、时尚造型经纪人。包括每个人进来都会参加针对艺人的培训,进行全方位打造,艺人们是全约经济。”

同时,以艺人为导向的经纪公司本身能够明确掌握艺人的档期与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很多沟通成本,曾嘉为我们打了个比方:“就传统的经纪公司而言,就比如经纪一组带了五个艺人,二组带五个艺人,一组带的艺人每年的变化二组是不知道的,但我们团队公司对每个艺人的进度和项目都非常清楚。”在嘉行传媒内部,各位经纪人与团队之间交叉经营管理艺人,各执其职,不局限在一对一的小范围合作,每个艺人的工作情况要保证公司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获知。团队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样公司的项目资源也会让每个经纪人第一时间及时获取,然后根据所负责艺人的定位及档期进行优先讨论,真正做到信息不遗落,执行到位,这样同时给艺人和项目都提供最快最好的推动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