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技术培训

农村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技术培训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一、培训项目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五)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培训对象为往年多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未通过,2009年技能考试合格的临床类别考生。培训内容以2009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培训。免费培训,教材自带,伙食费自理。培训期25天。由省农村卫生协会商省医学会组织实施。

(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内儿科专项技能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内儿科专项技能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计划培训每所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培训5天,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实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织有关卫技人员集中开展“三基”培训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训练。普训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年底前考核验收。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安排

(一)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对象及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选送一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参训,卫生院确无内儿科人员,可安排急需进修培训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时间:130天(其中理论学习30天)。培训地点:集中培训设在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后,中心卫生院医师安排到市级医院进修,其他卫生院医师由所在县(市、区)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修。

(二)培训日期和参培人员名额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报到。

参训单位:北湖14人,桂阳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报到。

参训单位:苏仙17人,资兴26人,永兴23人,嘉禾18人,临武23人,桂东18人,共124人。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安排了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县(市、区)卫生局局长集中培训14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12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培训4000元/人(含集中授课培训费2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医技和检验人员培训60元/天·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集中培训30元/天·人。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部分,属于市局培训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属于县级培训的,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所需经费由卫生院自行解决。

农村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的食宿费、培训费等费用在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的住宿费、培训费和进修培训的进修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从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伙食费自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上述列支费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四、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全程负责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力量、培训质量和效果。市卫生局成立郴州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东任组长,副局长谭明仁、钟庆红任副组长,周勇、姜首晴、钟茜园、邓晖、刘春林、廖甲新、张志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志红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市直及县(市、区)有关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进修任务的承办工作,安排好师资,为学员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各选派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选派思想好、能安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保障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酌情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二)制定方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我局统一布置,制定2009年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要具体,操作性要强。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认真选派相关人员参训,各类参训人员名单按要求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于2009年5月20日前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和医学考试培训中心。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6-1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快速的融入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程当中去,那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也就提上日程。2002年2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下面我们以银川市永宁县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为例来探究教师信息化培训的一些特点。

一、实施培训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项第11条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二)“跨越式课题”的实施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永宁县2008年引进跨越式课题,跨越式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那么对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日益紧迫。

(三)培教育均衡发展要求进行农村教师信息化训。20世纪以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与城区小学教师相差较大,信息化资源分配不均衡。

二、永宁县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实践

(一)培训目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水平,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求教师能够切实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切实根植于教育实践。

(二)培训内容

1.培训模块

2.培训内容设计与分组

此次培训内容依据调查问卷教师培训需求而设计,更加注重受训教师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受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分为初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已参加培训过的教师。

(三)多样化、数字化培训教材。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使用“文本教材+培训讲师讲稿+资料包+微博博客反思平台”的多样化、数字化的培训教材。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蕴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轻松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就采用基于任务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以博客和微博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依靠微博和博客来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有针对的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培训。

三、对培训的反思

(一)优化培训内容和分组。按照教师是否参加过培训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但是忽略了受训教师接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可根据教师是否参加过教师信息化培训,将受训教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根据受训教师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将初级和高级两层各分为两个班级。

(二)在培训评估体系中引入“绩效管理思想”。为了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和提高受训教师的认识水平,在培训中可以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这样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

(三)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注重培训过程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和教学整合的意识,将信息技术彻底融合到教学中去。

四、小结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但是教师信息化培训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微软秉承对中国的一贯承诺,启动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笔者二人组成一个团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调研、分析讨论,顺利完成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第二届志愿者活动的参赛方案。有幸对辽宁省阜新市中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以该校为中心,还有选自三所中小学的29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包括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本文介绍了笔者对此次培训的一些体会。 

 

 一、培训前后学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掌握情况比较 

 

 1.培训前教师情况 

大部分教师通过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二级培训,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的简单基本操作,能够做出简单的小作品,但很少应用于教学,联系教学实际较困难,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接触过网络。在新课程改革培训之前,学校老师都听过教育技术这个名词,但却不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2.培训后教师情况 

 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系统地学习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够应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节课的幻灯片;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下载、安装软件;如何使用qq、e-mail进行交流;如何申请和使用自己的blog发表心得,评论等;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搜索和应用。在此次培训之后,老师们对教育技术有了系统的了解,并且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师专业和教师角度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所培训学校教师的心声与期望 

 

为期一周的培训结束后,学员在给支教人的评价量表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与期望,笔者汇总如下: 

校长:希望在今后更多一些像这样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手把手的志愿者培训活动。 

接受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本次培训能够结合教学实践,重视实际应用,我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新技巧。相信以后会通过网络自学,起到带头作用,也希望面对面的培训结束后给予网上的远程支持。 

接受培训的其他学科教师:本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技术针对性强,非常实用,希望今后这样的培训覆盖面再广一些,也希望以后还能得到志愿者的网上帮助。 

 

 三、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此次培训中,支教点学校除了教学资金不足,软硬件设备匮乏,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以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困难。 

1.学员不相信此次培训 

广大教师从踏上岗位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接受各种培训,但大部分的培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培训内容并不是教师教学实际所需,而且培训是利用广大教师周末或假期的休息时间,教师们虽然嘴上无奈,但心中难免不悦。另外暑假期间,不仅有“携手助学”项目的培训,还有一些当地省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多种培训在时间上也起了冲突。 

面对如此众多的培训以及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们对此次培训的目的和效果表示怀疑,培训热情不高,使教师对此次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培训困难较大。 

2.培训结束后,所学知识不能用于教学中 

该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全校师生众多,硬件设备不足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障碍。笔者调研了邻近其他几所学校的一些基本状况,发现都存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广大教师也意识到了计算机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和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愿意使用多媒体,但现实条件往往不允许,久而久之,教师们对计算机多媒体也失去了热情。 

3.教师原有观念限制 

该校教师平均年龄集中在40-50岁,这就增加了他们固有认识更改的难度。这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们,他们原有知识结构中的隐性知识能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驾驭教学,但要更改教师错误的隐性知识就会具有极大的困难。接受本次培训的教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下,培训中年轻教师有学习的欲望,愿意跟着我们学习,而40-50岁年龄段的教师不仅学习时进度较慢,而且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四、几点建议 

 

1.多渠道筹措资金,使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真正利用起来 

要改变学校教学软硬件匮乏的现状,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地教育局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恰当地给学校适当的资金支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它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广大教师要有自己的备课电脑,师生利用多媒体教师传授知识,利用多媒体网络机房实际操练,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好了,是要用来使用的,不是仅仅给学校充脸面。 

2.领导更新观念,采取优惠政策留住自身人才 

许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摆在那里自己想用又怕出问题。要知道有了设备却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同样,有人想用但不知道该如何用也是徒劳。事实上,一位拥有远见的领导,不应该只看重眼前的得失,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入手,采用优惠的激励政策,引进并留住拥有教育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充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领导重视了,培训管理也因而得以加强,避免出现一些教师因为自己的一点私事擅自离开课堂的状况,让培训真正落到实处,而不仅是流于形式。高级人才不仅指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还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科研素养,有良好的倾听和观察能力,能发现其他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完善教育技术理论。学校与学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3.具体培训内容以教师为本,按需分配,细化深化 

加大农村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力度,要从方方面面做起。培训前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风俗,事先做好调研,设计好多个弹性备选培训方案。调研的对象可以是当地的教师、学生、领导、教育局,调研方式可采用座谈、调查问卷等,以此了解当地教师的学习准备,因为不同地区的教师对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培训者要在了解了当地教师的学习准备以及他们的学习需要之后,统计出他们的期望值后按需授课。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却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了。培训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就算起点低,接受能力也是无限的,太简单的培训内容调动不了广大教师的胃口。 

4.多方式的技术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 

 农村地区的培训多是上级安排什么,学校教师接受什么,大多数的培训都是要么是理论培训,要么是技术培训,真正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寥寥无几。许多教师反映,他们接受过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但不知道教学设计该何时何处使用,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普通教案有何区别。因此,培训时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操练式等培训理念,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说课、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相互访谈、小组讨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和练习等方式,让广大教师在实际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意会培训者的隐性知识。在参与式培训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利用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结束后还要有专人负责网上答疑,让教师亲身体验教育技术本身的优越性。要知道,良好的培训是整合、利用教育资源的先决条件。 

5.各种培训要具有持续性 

许多培训往往是短期速成,学员当时能够接受,但没有实习的平台,所学知识转瞬即逝。许多学员反映,希望下个暑假还能跟志愿者见面,其实微软也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携手助学”包括实地支教和网上支教,为志愿者与支教点学员网上联系,远程支教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时,接受培训的教师也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让“携手助学”真正实现其对教育的承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2]何英满.浅谈农村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4. 

[3]贾花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db/ol].rszcz.whedu21.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100. 

[4]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志愿者行动简介[db/ol].mspil.edu.cn/classroom_volunteer.asp.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乡村精英;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普通村民口中的"能人",他们在村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农村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发展,乡村精英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理论背景

(一)关于农民技术培训概念的界定

本文涉及到"农民技术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概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范围包含现有从业农民,也包含未成年但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农民。其次,强调一定的文化基础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职业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必须有一个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再次,农业职业教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职业教育是包含各类适合农民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大职业教育。

在社会学中,精英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的概念。所谓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包括权利、财富、名望和知识。将精英理论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关于中国乡村精英的研究。

对乡村精英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一部分有经济头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人把握机遇,率先富裕起来。本文立足于乡村精英理论,旨在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探讨乡村精英在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案例分析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蒋家寨村位于杨凌示范区境内,离杨凌区约有3公里,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40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牛户约占全村人口的40%多。该村的养奶牛的历史颇为悠久,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养奶牛,从95、96、97年开始规模化,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而从02年开始,该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依托杨凌农科城,陆续建立了三个养殖小区,由以前的农户散养的方式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养殖,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小区实现了挤奶的机械化,杜绝了掺水现象,提高了了牛奶的质量,打开了销路。村民只需交纳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二)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示范作用:乡村精英可以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效益驱动。村民看到养牛有力可图,才开始纷纷养牛,这是前提。其次是经验借鉴。养牛精英的存在使得一般农户在发展上有了借鉴,并且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第三,乡村精英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奶牛发展的条件。

2、组织凝聚作用:1998年由蒲世全牵头成立了奶牛协会,有80%的养牛户约100多户加入了奶牛协会。养牛协会主要花了不少力气对农民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对外联系市场方面,对提高牛奶的收购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结成集体后,奶价可以比零散的收益提高30%左右。

3、技术支持:养牛精英是懂科技,会运用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奶牛养殖的丰富知识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蒋全虎为例,长时间的养牛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及通过专家的技术讲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兽医,村里养牛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找他,小区的免疫也是他负责的。所以,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思考与讨论

在初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我们对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以上几点。但是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开展,发现该村有像一部分农户没有加入到养殖小区,依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农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农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上述积极作用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更多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育本身的缺陷,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二是社会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忽视,这里包含国家政策的偏重和受教育群体对这种教育的轻视。

我们在针对农民实施职业教育,尤其是这种短期的技术培训的时候,必须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村中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从分利用乡村精英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负面因素,从而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年19期

2、刘德忠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精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3、李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精英与社会资本建构[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6(4)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一、农村艺术文化培训的现状

1.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长久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艺术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发展不够重视,在城乡规划里,艺术培训活动设施项目很少被列入规划里,有的地方政府有了规划,但基本就没有把此项作为规划功能布局的配备设施项目。另外,培训活动设施的建设还存在随意性强及相对滞后等现象。

2.活动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农村都以乡镇以单位,成立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但艺术活动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等现象。在村镇,几乎没有艺术培训活动场所,根本无法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在城市社区,虽然有活动场所,但是普遍存在场所数量不足,面积过小,设施功能不齐全等现象。

3.政府及社会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力度不够

很多人都认为,农民就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饭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窜窜门聊聊天就上床睡觉了,在家中衣食无忧就行了,不需要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导致很多人因精神空虚而参与赌博和。随着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外来文化因素的渗透,参与外事活动的增多,外出务工机会的增加,近年来很多人越来越渴求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4.经费严重缺乏

由于地方政府及社会每年投入活动设施经费较少,活动设施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的步伐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发展,大部分活动也无法开展。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活动设施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建设发展。

5.专业人员匮乏

近年来,大中专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毕业的较多,但笔者调查发现,县级除了学校招专业文化艺术人才毕业生满足教学外,基层政府职能部门每年基本上不招艺术专业毕业生,乡镇艺术文化活动中几乎没有专业的管理和培训人才。因此,培训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是大相矛盾的。

二、农村艺术文化培训的方式

1.健全培训机制保障农村艺术培训长效

农村艺术培训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在农村形成与时俱进的非正式乡村制度规范体系。积极探索,健全各种机制,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组织优势,全面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健全各种机制,保证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农村艺术文化培训,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协作,改变过去单靠政府某一个部门推动的局面,努力形成多部门配合、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党、政、群、民间组织多方面入手,上下协调,通过各种制度的相互衔接,构建多层次的乡风文明制度体系,通过多种类型的文化传播平台向基层农村传播。对此,农村基层政府可以建设各种民间公益性组织(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把长期持有想提升自己艺术文化修养的人重新组织起来,在增进乡村群众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性培训或参观活动,逐步培养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必要时还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组织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感,进而使全体村民产生一种对本村本土的归属感。协会平时也可以开展一些文艺活动,由此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家门,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2.开展自我教育和学员培训提升农村艺术能力

我们知道,科技兴国,教育为本,就文化艺术培训而言,教育应是一个重要应素。农村艺术文化培训,应着力于全面教育,更新思想观念,加强自我教育,“治穷要先治愚,治愚必先重教”,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开展各种培训,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我们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办理文化艺术培训班的方式,扫除艺盲,尤其是扫除青少年艺盲;建立乡村图书馆,收集各类艺术文化书籍,供村民在农闲时阅读,提高人们的艺术文化素质,使整个农村社区形成浓厚的自我教育氛围。此外还需对农民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艺术文化的欣赏能力,通过外在的转化促使心灵的提升。

3.开展乡村文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文艺,作为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另外,村民也可以利用文艺宣传一些好的方针政策。宏扬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而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移风易俗。针对目前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很多地方组建乡村文艺队。文艺队,亦作为一种民间公益性组织。可吸收社区中具有文艺特长的人员。根据每人的兴趣和爱好,组建几个常规的文艺活动,以便在节日时开展。文艺队还可以根据村民的口味,发展一些新项目。政府职能部门完全可以依托春节、国庆、“多彩贵州”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