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管理
中图分类号:S2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74-02
1 前言
小麦联合收割机是指将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行走装置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小麦联合收割机具有收割干净、快速、减少劳动程度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小麦联合机的结构也是比较复杂的,科技含量较高,很多农民朋友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了解不多,导致的机械不能正确使用和操作,无法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甚至是造成机械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鉴于此,促进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正确、合理使用,加强故障管理,也是目前在农作物机械化收割中需注意的重点。
2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由收获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粮箱、发动机、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行走装置、操作装置、驾驶室等部件所组成。工作时,小麦作物在拨禾轮的扶持作用下被切割器切割,于推送作用下倒下割台,再由割台的螺旋推运器将小麦从两侧向割台中央集中,通过伸缩扒指将小麦送至倾斜输送器,使小麦进入脱粒装置,通过滚筒和凹板的作用脱粒,使脱出物经凹板栅格孔落到阶梯抖动板上。而茎杆则被送至键式逐稿器,经过抖动进一步分离出茎杆中夹带的谷粒,谷粒滑到抖动板,键面上长茎秆粉碎切断或被排出机外。脱出物在经过抖动、蓬松分离、吹风等一系列操作后,留下干净谷粒后送至谷箱,谷箱装满后便可经卸谷装置卸出。
3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管理
3.1 做好使用前准备工作
使用前,先要检查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零部件是否有松动、损坏,焊接件是否有裂痕,转动部件的运动是否灵活,紧固件是否真正牢固等等。并重点做好对负荷大、易磨损、振动大、转速高装置的检查工作,如:(1)对拨禾轮的高度、转速,割刀的行程与切割间隙,搅龙的转速及底面间隙等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其设置符合使用要求;(2)对发动机的水温、油温、油压、油耗、声响等正常情况进行检查;(3)对脱粒装置的主滚筒转速、凹板间隙等部位进行检查,避免使用时滚筒堵塞、麦粒严重破碎等问题的发生;(4)对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的转动灵活性进行检查。
3.2 熟练掌握作业操作要点
作为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人员,必须充分、熟练掌握作业时的基本操作要点,以保证操作合理、有效、安全。
(1)作业速度: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速度需综合考虑到小麦的产量、湿度、高度、地面平陡程度、发动机负荷、驾驶员操作水平等因素后而确定。针对亩产量>400kg的小麦,选择Ⅰ挡作业,前进速度为2~4km/h;针对亩产量
(2)收割幅宽:小麦联合收割机通常情况下是满幅作业的,割幅控制在割台宽度的90%左右为最佳,且注意小麦的喂入量不可超过收割机规定值。若作业时发现小麦的产量高,或是小麦湿度较大时,应该适当地减小割幅。
(3)油门控制:在正常收割状态下,为避免因动力不足造成的堵塞等作业质量下降问题,应该保持大油门。若作业时脱粒不畅,可以利用变速手柄将前进速度适当降低,也可以通过踩离合摘挡停车,等待滚筒中小麦脱粒完毕后,再挂低挡减速前行。
(4)拨禾轮弹齿调整:可通过向下、向前调整拨禾轮位置的方式,使拨禾轮弹齿尽量降低靠近地面,后根据倒伏情况合理调整拨禾轮弹齿的倾斜角度,使倾斜角控制在15~30°之间,以便于弹齿顺利地从地面抓起倒伏作物送入收割台。
(5)留茬高度:为便于种植下季农作物,收割时小麦留茬应该越低越好,但若留茬过低,也容易导致小麦联合收割机割刀吃泥而易损坏,因此,建议留茬高度控制在5~15cm左右为最佳。
(6)行走方法:小麦联合收割机行走路线是根据种植密度与成熟度、作物自然高度、减少收割机空走为原则选择的。作业时通常是选择直线行驶方案,转弯时采用倒车法或者兜圈法直角转弯,切勿边割边转弯。若收割时遇到作物大片倒伏,则应该采用逆向收割方法。
3.3 特殊情况下作业注意事项
在坡地、大风天等特殊情况下作业时,需注意:(1)坡地注意:上坡收割作业,需将筛子后部适当调高;下坡收割作业,则应适当调低筛子后部。(2)大风天注意:大风天容易因风吹影响收割质量,因此在大风天应采用逆风行驶作业方案,同时将清粮机构迎风侧进风口适当调小,将背风侧进风口调大,以减少损失,提高小麦收割质量。
4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故障维修维护管理
4.1 常见故障维修管理
(1)刀具损坏:具体操作时刀具损坏故障比较常见,导致刀具损坏的原因通常有两类:一是因为刀片的铆钉松动,使得刀片高度不同,相互发生碰撞而损坏刀片;二是因为驱动机构安装位置不规范,刀片在运动阻力过大,从而导致刀杆折断等。针对此类故障问题,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合理调整护刃器,针对松动铆紧,确保刀片均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刀片与障碍物发生碰撞。针对驱动机构安装不规范问题,及时对其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将刀片受到的阻力降至最小。同时刀片在不工作时必须保持垂直平放,以避免变形损坏。
(2)脱粒不净:小麦联合收割机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脱粒不净、脱粒不彻底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收割机脱粒间隙过大造成的,可通过调整脱粒间隙来解决。此外,纹杆磨损导致收割机喂入量不均匀,或是收割机滚筒转速低也会出现脱粒不净,可通过增加割茬高度,或是降低收割机前进速度来调整。
(3)推运器打滑:推运器打滑多是因为推运器螺旋叶片与底板的间隙过大,或是叶片附近磨光后不容易抓住作物,作物堆积于推运器之前不能第一时间输送便会出现打滑。针对此类故障,可根据小麦高度、密度等对螺旋叶片与割台底板进行合理调整,修复叶片上磨损小齿,以此增强机器的疏松能力。
(4)指示灯与指示仪表故障:指示灯不亮,一般是因保险丝烧断引起的,可更换保险丝修复,但若保险丝完好,则意味着灯炮与导线接头有问题,进行z查处理修复。指示仪表无指示,多是因为仪表损坏或传感器损坏导致的,应及时更换。
4.2 日常维护保养管理
在田间长时间作业时,应定期检查发动机、切割器、脱粒装置等部件的运行情况,若发现有零部件磨损或堵塞,需在停机后及时、更换、修复或维修,以免影响作业。针对作业时异常进行处理后,启动机器,于无负荷状态下运动3min,确保无异常再继续生产作业。
在田间作业完毕后,将联合收割机内部、外部所产生的泥土、籽粒、碎秸秆等及时清理干净,并用水适当冲洗,晾干之后开进库房存放。将链条卸下放入柴油内清洗,涂抹机油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将三角胶带卸下擦拭干净,贴上标签存于库房。针对机器中易磨损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若有零部件存在老化、变形、磨损过度,应及时更换以备下次正常使用。对生锈部位进行除锈、涂漆、涂抹机油或黄油等保养处理。对于蓄电池,应卸下单独保存,存放选择干存法,以实现长期保存。
5 结语
小麦联合收割机在现今农业生产中作用已是越来越重要,其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很容易因操作不当造成故障,因此规范操作方法,加强故障的维护管理,是确保小麦联合收割机能够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继电保护;CT;PT;缺陷处理;预防
一、CT 回路的缺陷处理及预防
(一)CT 回路缺陷的产生及发现。CT 回路的缺陷主要有2 种:CT 回路开路和输出电流偏差大,其中,CT 回路开路,将在开路处产生高电压,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CT 回路开路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设备质量问题,包括CT 本身的质量和CT 端子排的质量,现场曾多次出现这种缺陷;二是人为问题,在保护校验完毕后,由于忘记恢复CT 回路连片而引起缺陷,但是这种情况正随着继电保护措施票制度的严格执行而减少。造成CT 输出电流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2 种:一是CT 本身输出存在问题;二是CT 回路又发生一点接地,产生分流现象。CT 回路的缺陷一般在2 种情况下发现:一是设备巡检时,发现CT 端子排处有明显的过热或烧灼痕迹,有时还有小火花出现,可以断定是CT 回路开路;二是设备运行中,频繁或持续发出CT 断线或差流越线等告警信号,很可能是CT 回路异常。
(二)处理CT 回路缺陷的注意事项。处理CT 回路缺陷时,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工作,并且保证CT 回路不失去接地点;如果打开CT 连片使CT 源侧失去接地点时,应增设临时接地点,并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拆除。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短接或断开CT 回路前,必须退出与其有关的保护,在CT 回路未恢复正常时,禁止投入这些保护。
(三)处理CT 回路缺陷的方法。1.CT 回路开路。对于由CT 端子排质量问题引起的开路,作业人员应首先在远离开路处的 CT 端子箱封好CT 源侧,然后测量CT 回路电流,在确保CT 源侧有电流、负荷侧无电流的情况下,断开CT 连片,更换开路处的CT 端子;如果端子上的连线也有过热迹象,应一同更换。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回到CT 端子箱处,恢复断开的CT连片,拆除CT 源侧的短路连线,当测量到CT 源侧与负荷侧的电流相同后,投入安全措施中退出的保护,恢复正常运行。对于由CT 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开路,必须在一次设备停运后进行处理。2.CT 输出电流偏差大。这往往是一相CT 或回路出现问题引起的,可以采用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的方法在 CT 回路中分段查找。首先在CT 端子箱封好该CT 回路,测量CT 源侧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说明CT 本身输出有问题,需要停电处理;如果三相平衡,说明从端子箱到保护屏及所串联的回路有问题,可按此方法继续分段查找、缩小范围,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处理。
(四)CT 回路缺陷的预防。1.保证CT 质量。近年来,由CT 质量问题造成的缺陷时有发生,同时使设备被迫停运或保护退出运行。因此,应高度重视CT 的质量问题。在选择CT时,应先做好调研工作;在CT 使用前,应做好各种试验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一定禁止使用。此外,制造厂家也应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防止同样的缺陷问题一再发生。2.保证CT 端子质量。首先,要求组屏厂家使用质量过关的产品;其次,现场人员在测量CT 回路电阻时,除了检查CT 断开处盘上、盘下电阻,还应检查断开CT 本身连片接触是否良好。3.提高定期校验的质量。定期校验时,要全面检查CT 回路中的电阻和绝缘状况。对CT 回路的每一个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和清扫、紧固螺丝,测量回路的电阻和绝缘情况,检查三相电阻是否平衡,并与历史数据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由于并非所有CT 异常都有告警信号,所以有时CT 回路的异常情况很难发现。因此,应制定维护检查制度,定期巡视设备。5.严格执行继电保护措施票制度,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二、PT 回路的缺陷处理及预防
(一)PT 回路的缺陷主要是 PT 回路断线。发生PT 回路断线后,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将使部分保护退出运行;对于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将使其调节功能由自动转为手动;对于计量回路,将使其失去断线期间的电费计量。PT 回路的特点是多而杂,可能涉及到很多地方。如母线PT,母线上的所有线路(电源线或负载线)的保护、计量、远动、仪表等都需要引入母线PT 量。
(二)PT 回路缺陷的处理。查找PT 回路断线,应先从回路的薄弱环节考虑,如熔断器、过负荷开关及刀闸辅助接点等,具体可按下列顺序逐一排查:1.检查二次回路是否有人作业。首先检查熔断器是否熔断或过负荷开关是否掉闸,判断PT 回路是否有短路发生;再核实二次回路是否有人作业,因误动PT 回路而造成短路或接地。现场工作中,曾多次发生这样的实例:作业人员在端子箱配线,不慎误碰端子箱中的PT回路端子造成短路或接地;机组大修时,在拆除旧电缆的工作中,误拆运行中的PT 回路电缆造成短路或接地。在查明原因并消除短路或接地点后,更换熔断器或合上过负荷开关即可。2.检查PT 二次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当熔断器底座卡弹压力不够时会造成 PT 二次熔断器接触不良。可增加底座卡弹压力作为临时处理措施,在设备检修时再更换底座。3.检查PT 二次刀闸辅助接点接触是否良好。当一、二次刀闸机械转换不好时会造成 PT 二次刀闸辅助接点接触不良。设备运行时,可采取临时措施以保证接点接触良好;设备检修时,应做好接点转换调整和检查。4.如果以上3 项检查均正常,再检查PT 二次引出电缆处电压是否正常。如果该处电压不正常,可在做好各种安全措施后,拉开PT 刀闸,检查PT 一次熔断器;如果该电压也正常,则按照图纸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断线或接触不良的现象。
(三)PT 回路缺陷的预防。1.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可能牵扯到多处的配线和改线工作,开工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对于不能停电的PT 回路,用绝缘胶布保护,并对该处的施工人员交待清楚。在撤除电缆时,首先拆除电缆两端的线芯,对线芯逐个对地验电确认没有电压,再经核对是同一根电缆后撤除电缆,从而避免人为误拆电缆。2.提高PT 回路检修质量。在设备检修时,应检查刀闸转换时所有相关的二次辅助接点是否接触良好,必要时进行调整;检查一次、二次熔断器是否接触良好;检查 PT 回路的接线是否紧固。
三、结束语
首先,要采取预防措施,从设备改造、保护校验、日常维护及执行反措等方面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防止缺陷发生;其次,对每一起缺陷都要做好总结分析,积累经验,防止同类缺陷再次发生;再次,必须保证快速、安全地消除运行中出现的缺陷。此外,现场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高预防缺陷和处理缺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继电保护与故障排除操作技能培训班通知[J];电工技术;2011年07期
(铜仁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对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前术后护理的联合作用下,患者恢复较快,无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手术的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93-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在30至40岁的女性中较为常见。由于其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接受早期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手术疗法是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1±10.7)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5例,肌壁间肌瘤46例,粘膜下肌瘤27例,阔韧带肌瘤12例,瘤体直径在2-13cm之间,平均直径(10.3±1.8)cm,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含以下内容:(1)手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接受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同时接受心肺功能检测和大便常规检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和身体状况,及早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等问题。(2)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在术前要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减少抵触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腹腔镜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安全性,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要加强患者的交流,保障子宫肌瘤求出手术顺利开展。(3)病房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注意病房的通风。(4)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患处的清洁工作。做好腹部皮肤清洁,保证患者脐部的无菌和清洁,预防感染。术前一天进流食,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做好麻醉工作[1-2]。(5)其他准备。手术开始前要留置尿管位置,避免损伤膀胱,术前进行药物过敏测试。术前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1.2.2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对患者下肢进行正确的固定,确保医疗设备与患者的间距。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给医师,及时处理。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按照全麻的标准进行护理,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一侧,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吸氧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半小时巡检一次病房。(2)腹部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在进行穿刺手术后腹部是否出现出血的情况,及时处理穿刺的伤口,将强换药护理,以免伤口出现感染。(3)饮食护理。未排气前不得进食,在患者清醒6小时后,不能食用糖分高、易产气的食物,排气后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手术结束3天后恢复正常饮食。(4)管道护理。术后为患者安置好各种管道,避免出现挤压的状况,保证管道的畅通。观测并记录患者尿液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采取正确的卧姿,保证引流液的顺利流出。连接好引流袋,避免因流液流出引发的感染[3]。(5)伤口恢复护理。患者在术后一般会出现伤口疼痛的症状,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时采取止痛药物。一般来说,患者的伤口较小,恢复较快,疼痛症状较轻,无需使用药物止痛。(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嘱咐,注意伤口的恢复和营养的摄入,多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卫生。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
2结果
所有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和中转开腹病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患者病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症状。
3讨论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有盆腔压迫,生殖器功能性障碍以及子宫的不正常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腹腔镜疗法不仅是一种检查手段,而且与手术过程同步开展,可以仔细观察肿瘤的位置与大小,方便手术的实施。同时,由于这种手术创口小、恢复快、费用较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4]。子宫肌瘤患者一般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担心生育的问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心理干预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患者在术前术后的饮食护理和伤口护理也很重要,这两方面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营养的补给,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伤口感染,减少并发症。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给予术前和术后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在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采取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玉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的干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12)05:304-305.
[2]徐洪芝.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33)10:1440.
【关键词】临床护生;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42-02
1 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 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 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 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要融洽,带教老师要诚心、耐心、关心护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她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鼓励护生大胆主动与病人沟通,从平时家常生活中开始与患者互动沟通,护生一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难免不够自信而产生紧张和胆怯。带教老师要介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鼓励护生多讲解,如入院宣教、该病的健康教育、各项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并贯穿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带教老师再点评指导。要求出科前能独立完成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5 培养护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或精神中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疾病发展的先兆,在临床实习期间,教会护生对各种疾病的观察能力,如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要点,护理要点,病情变化的观察,试验室及其他检查的异常报告中深入了解,并根据这些症状、体征、依据等分析判断,在整个病例护理的过程中,引导护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基础知识,学会把每一病种的疾病概念、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也即涵盖了护理学、药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带教老师还可根据不同的病例对护生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护生主动巡视病人,与病人沟通,主动看书,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带教老师常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饮食状况、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提出案例对照书本所存的区别联系起来思考,指导护生如何观察和分析个案。护生必须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这也是实践、分析、自学能力的综合培养[3].
6 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法律意识
引导护生干一行爱一行,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带教教师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护生一起分析各种护理缺点、纠纷、差错等发生的原因,使护生深刻体会到“三查七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且“三查七对”贯穿临床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带教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教育已经必不可少[5]。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使学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以及正确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等,在护理实践中有意识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等。
7 加强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查房的形式可多样化,可在病人床边或模拟,先参加观摩科内老师的护理查房形式,再由护生自己主查房1-2次,但要求背诵式,如介绍病例的一般资料、评估资料、护理问题、现存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基本要求背出来,带教老师就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再提出问题,如该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观察重点、并发症等,科由同科室的护生体出问题及勇跃发言。让护生从护理查房中获得对病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锻炼她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把在校学的理论知识重温巩固起来。
8 重视护生出科前的各项考核
护生出科前必须考核2-3项的护理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皮内注射或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并要求考核过关,一份书面报告的个案查房的及心得体会。出科考核是督促护生巩固临床实习的方法之一,让护生有一定的压力,并主动学习。
9 小结
笔者从事15年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以带教学生为中心,不断探讨带教的方法,使之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晓阳,袁方,温总莲.采用六步问答法加强实习护生的能力培养.南方护理学报,2000,7(6):51
[2] 赵丽君,于秀凤.护生健康教育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黑龙江医学,2007年31卷第06期
[3] 李淑玲.浅谈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外健康文摘,2007年第10期
[4] 马凡.实习护士角色转变及技能培养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7卷 第26期
【关键词】外科感染病人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6-01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临床较多见。
1 非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非特异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肌能障碍和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全身化脓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体温高达40-41。C,头疼、头晕、甚至淡漠,脉搏细速,白细显升高,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焦虑、体温过高、疼痛、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脓血症、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等。
1.1护理要点
针对病情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虚脱,及时铡量并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及时协助病人更换衣裤及被服。脓毒败血症的病人,寒战、高热时遵医嘱进行血培养。遵医嘱对重症病人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遵医嘱早期、大剂量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中注意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急性淋巴炎及淋巴结炎的病人,协助其进行物理治疗。丹毒为接触性传染,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时用枕垫将患肢抬高。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人,切开引流后肢体制动,患肢抬高。感染好转后指导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疼痛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半流食、直至普通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2健康指导
定时、定量、正规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何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措施。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2 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茵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病人开始出现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收缩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群收缩出现颈项强直,背部肌群收缩出现“角弓反张”主要的护理诊断为:吞咽困难、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肺炎和啼不张。护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环境,遵医嘱给药,做好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指导。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组织的完整性受损、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等。护理措施: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病情观察,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
2.1 破伤风病人护理要点
2.1.1 护理要点
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要点。安置病人于隔离、避光、安静的单人房间,工作人员人室穿隔离衣,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尽量把各项工作安排在同一时段完成,避免诱发病人抽搐的发作,病室内备好急救药物及物品。询问过敏史,做TAT过敏试遵医嘱应用抗痉挛药物,若出现大发作前的征象,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加大解痉药物剂量,并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协助医生尽早施行清疮术。若对病人采取冬眠疗法,做好冬眠过程中的各项监护,遵医嘱及时调节冬眠药物剂量,使其处于浅睡眠状态。满足病人营养供给,遵医嘱实施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病人常因抽搐而致尿潴留,遵医嘱留置尿管并持续引流尿液。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用后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伤口敷料进行焚烧,以防交叉感染。
2.1.2 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不可忽视对木头、锈钉等刺伤、深部感染伤口的处理,伤后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及适当的活动。
2.2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病人护理要点
2.2.1护理要点
按外科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指南。将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伤口敷料给予焚烧,预防交叉感染。针对病情进展情况,必要时实施重症监护。对深而不规则的伤口,配合医生实施紧急清创手术,充分敞开引流。观察并记录创面情况,遵医嘱用氧化剂冲洗伤口,保持敷料湿润,改变厌氧环境。遵医嘱输新鲜血液,纠正病人进行性的贫血。高热病人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做好高热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抗感染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其衍化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为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增强抑菌作用,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高压氧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加强营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外营养。好转后鼓励其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需截肢者,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重要性,使其能正确面对,注意保护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截肢术后固定和抬高患肢,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协助病人重新设计自我形象,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2.2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气性坏疽感染的传染性及消毒隔离的相关措施。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患肢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协助伤残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向截肢病人及家属交代用拐、装配义肢的时间与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靓,王卫,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