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饰品设计;服饰品应用;风格搭配

服饰品是指整套服装中的配饰及装饰品,在服装设计与搭配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服饰品在设计中的功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服装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服装设计注重的不单单是单件或者整套服装的造型及款式的细节变化,更多被人们关注的则是服装的整体风格,搭配及设计中的完整性、一致性的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中,除了主体的服装设计以外,运用最多的设计手段就是服饰品设计。它为整体设计画龙点睛。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着整体服装设计的尽善尽美。我们所说的服饰品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帽子、鞋子、围巾等必须品,也有包袋、各类首饰等装饰品,无论哪一种服饰品,都必须围绕服装这个设计主体来表达设计想法。服饰品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方位考量:

一、风格上的统一

风格是指在设计中所遵循的风尚、格调。风格反映了设计的主旨,既包含了时代背景,又展现了个性风尚。不同的设计作品总能展现出迥异的设计风格:或传统、或前卫、或都市、或田园……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宏观想法给作品冠以各种风格的命名,但对于风格的实际表达就需要仔细的斟酌。

服饰品在设计中首先要与主体的设计风格一致,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在整体设计中占用大部分设计空间的服装。服装的款式造型变化表述了它所要表达的风格,反映着设计者的设计主旨,设计者可以通过裁剪、缝纫等一系列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想。同样,这些形式也应无一例外地表现在服饰品当中,设计者应广泛的将同一风格元素,巧妙的运用在服饰品设计当中。而这里所采用的服饰品除了要有同一元素的共性,还要有饰品所特有的装饰点缀性,同时更能完善此种风格的独特魅力,所以一般在服饰品设计中大多是夸张地再现,更是有趣味性和表现力。

二、色彩上的统一

色彩在任何一套设计方案中的作用都是第一位的,它总能给人以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当主体服装色彩确定以后,设计者就会根据主体的色调来选择服饰品的色彩。而这些服饰品在整体服装中所占用的面积很小,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主体色之外的点缀色。一般来说,选择点缀色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点缀色与主题色统一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调和统一。这样的视觉效果会产生整体的完整性,让人很容易将服饰品与服装联系在一起,产生亲近感。服饰品从而很好地起到了扩大视觉感染力的作用,使整套设计活色生香,生动有力。在一整套色彩方案中,主体色不可能采用一种色彩,因此服饰品的色彩也要根据主体色彩的取向而定,可以选用主体色相同的色彩,也可以选用主体色调中的一种色彩。

2、点缀色与主体色对比或互补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形成对比或互补色搭配。在色相环中,我们把相距120°-180°之间的色彩称为对比色;180°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如红-绿,黄-紫,兰-橙等色调都属于互补色的范畴,设计者在选择搭配服饰品时,往往根据主体色调来选择与之相对比或互补的色彩进行点缀,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画龙点睛。

3、点缀色与主体色间隔

即采用黑、白、灰、金银等无色彩作为服饰品的色彩,进行整体色彩的搭配和点缀。无色彩具有稳定、平和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搭配形式一般是作用在主体色调本身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由于上衣下装自身产生强对比或互补,会给人们视觉冲击太强太刺激的效果,所以要采用某种色彩间隔其中,从而减弱视觉上的强刺激效果,达到整体和谐。所以服饰品中最常用的色彩就是无彩色系中提到的几种色彩,它们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明显。

三、造型与款式上的统一

服饰品的造型和款式要根据服装的整体造型和款式而定,在形态上形成同一因素。如一件衣服,我们可以说他的款式是男西服,那么他的造型是上宽下窄的T型。这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同样适用于服饰品的设计之中。首先,我们要分析立体服装的造型特点和款式特点,找出同一因素,再应用在服饰品的设计之中。如整体造型采用了“巴洛克”的奢华与绚烂,款式细节采用了大量的“分割”“抽褶”的结构点。那在服饰品设计中就应该遵循这一主体路线,在制作手法上亦可大量采用分割、抽褶的形态。这就使人很容易在一套服装中找到共性,诠释主体。

四、材料的统一

款式、面料、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材料的选用是作为服装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服装上,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构思,选用与之相匹配的面料,在面料的花色,质地和外观效果上都可以反复斟酌。有时还可以根据目的和需要后期处理。因为服装要形成成品,必须通过材料的“软雕塑”来完成,这也是设计者格外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作为整体设计一份子的服饰品也应考量整体面料的配搭,将服装材料运用于饰品设计中。这也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如各种手工编织的饰品、围巾、帽子、鞋子……运用与服装同种面料缝制的包、帽子、围巾等。通过这些服饰品的搭配,可以比较容易的产生设计的整体连贯性,视觉效果较好。但在选用相同材料制作饰品的同时,我们应该多注意做工上的细节处理,不要过于粗糙,破坏了服装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在今天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阶段,服饰品虽然作为一个配角,却在服装行业崭露头角,魅力可见一斑。在国际服装潮流大形势的趋势下。中国年轻的设计者们羽翼日渐丰满,正在用自己充沛的精力和激情谱写着一首令人振奋的时尚之歌,从一届届青年设计师大赛中走来,从各行各业的精英中走来,从一所所艺术院校的高材生中走来……

参考文献:

[1]高山.提升现代服饰品设计市场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0,(16):57.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色彩;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98-01

一、和谐理念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故此,秉承“和谐”的设计理念进行服饰设计,不仅将会使服饰在外观上赏心悦目,而且可以使服饰的意象更加突出,让服装的形象深入人心。

二、服装色彩与等级关系

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秦代崇尚的黑色,就与当时盛行的“五色说”有密切的关系。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为五方正色―青、黄、赤、白、黑。

秦汉时期服装的颜色不仅受到后面要设计的美学因素影响,还深深地打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进而延伸出鲜明的等级意义。秦尚水德,黑色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玄”。皇帝常服“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亦以黑色为主调。西汉前期,服色制度颇为凌乱,赤色和黄色都曾成为朝廷确定的服装正色。西汉中期以后,确定了黄色的尊崇地位。

入唐以后,在隋代的基础上,对百官常服服色的规定作了一定的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规定三品以上常服为紫色,五品以上朱色,六品以下黄色;

隋制规定,一般民众服色为黄色和白色。隋朝初建,隋文帝下诏称:“今之戎服皆可尚黄,在外常所著者,通用杂色。”除了军服为黄色外,对普通民众的服色尚无具体规定。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定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等级。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赤色。官员服色以赤色为尊。当时还规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官吏军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律。

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尚黄。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注重衣色之纯。

三、服装色彩与肤色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等级制度对色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往往根据自己爱好的颜色购买服装,但却忽视了自己的肤色,效果常常不佳。着装要与肤色搭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例如,皮肤细嫩、肤色白里透红,这类人较好配色,只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考虑其性格特征,就可以成功。如果配以浅色,形成高调子,使白里透红的肤色形成对比,则更增加其魅力。与此相反,黄褐色皮肤的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皮肤微黑、粗糙的人,在配色时就要慎重,衣服色彩过浅,更显得皮肤黯黑。

配色过深也不行,服色与肤色过于拉近,会造成毫无生气、令人不快的感觉,也会加强“黑”的感觉。所以,黄褐色皮肤的人,一般忌用亮丽的黄色、橙色和深沉的褐色、深驼色、黑灰色、棕色等。可用和肤色呈弱对比的纯度很低的粉红、粉绿、蓝绿等,也可考虑某些中性的、给人温和感的色调。

服装色彩的选择还要和体型协调。一般而言,身体较胖的人适宜穿深色调的衣服,使人看上去显得苗条。身体较瘦的人适宜穿浅色调的衣服,这样会给人以丰满的感觉。此外,服装色彩还要注意合理搭配,从而产生和谐美。

四、天工开物中服装色彩的和谐理念体现

《天工开物》中所体现的设计和谐性的造物思想对于现代服装色彩设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需要多方面的辅助和支撑,从自然中获得的是最纯朴的第一手信息,也是弥足珍贵的,重要的是要如何运用和处理好大自然的智慧为人所用。虽然这是一部着重在于记录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书籍,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自然观、技术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一种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造物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社会体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有关,也与作者的哲学思想统一。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就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循自然万物的规律并结合人类自身的技艺创造协和共存的生活空间。其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工艺,即使到了现在也经得起考验,很多工艺还在流传使用中,处处体现着顺应自然之势,通过人工的适配作用达到和谐统一的思想。

人类生存的环境复杂多样,生存于其中的文化群体创造着自己千姿百态的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服装色彩文化同样呈现出五颜六色、风情万种的姿态,服装色彩文化背后隐藏的限制因子尚难穷尽,博大精深的色彩文化仍值得我们做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装设计;保护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之一,它以实现服装功能为前提,是用织物或其他材料对服装进行艺术塑造并加以表现的过程。优秀的服装设计是凝结着服装设计者的智慧和汗水,属于人类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成果,理应受到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

一、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有途径

目前,无论是《著作权法》还是《专利法》、《商标法》都未对服装设计的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根据服装设计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现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内,至少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一)著作权法可保护服装设计图及样衣等

在服装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中,会形成包括示意图、设计图、模型和样板样衣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只要符合著作权法有关作品的条件,具备可复制性、独创性等特点就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之规定寻求著作权法的保护。能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具有保护期限长、无需履行任何手续、权利范围较宽等优势。

(二)服装设计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是我国《专利法》针对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服装设计就是服装工业中服装产品的外观设计,它是对服装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可以获得专利法的保护。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必须满足“新颖性”、“明显区别性”与“合法性”等实质性条件,为当一款服装设计符合这些条件时,就可以申请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并以此予以保护。专利法的保护具有权利范围明确、排他性强等优势。

(三)商标法对服装设计的间接保护

《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和禁止权,而且禁止权的效力大于专用权。商标所有人不但有权禁止他人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而且有权禁止他人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实践中,假冒、仿冒产品往往伴随着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服装设计领域的抄袭、仿冒也不例外。因此,服装生产者及服装设计者打击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可以实现对服装设计的间接保护,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服装设计的兜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设计亦可以提供兜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了对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的保护以及对知名企业名称或姓名的保护,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产品和服装生产企业。对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可以起到对服装设计提供兜底保护的作用。

二、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由通过前文所述可见,我国现有法律中,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甚至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可以对服装设计提供或多或少的各种保护。但这种看似多条的保护途径,既会产生所谓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也会造成一定的“权利空白”或者权利事实上的无法主张与实现。

(一)著作权服装设计保护的不确定性

首先,著作权的相对排他效力,仅仅有权禁止他人的复制或抄袭,对于较高明的“剽窃”和他人独立完成的相同或相似作品则无权禁止。1999年,发生在我国的“胡三三与裘海索、中国美术馆著作权纠纷案”就是典型一例,该案二审法院认定原告与被告的服装设计属于造型艺术品,应受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但同时认为胡三三与裘海索的服装均是各自独立设计完成的,虽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原被告的服装设计作品在整体表现形式、情感表达、欣赏者感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被告并没有抄袭原告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了判断者对标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著作权保护服装设计的不确定性。其次,虽然服装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示意图、设计图、模型以及样板样衣等能以一些作品形式获得保护,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操作难度大,争议较多。例如,到底是保护服装示意图、设计图还是样板样衣?服装示意图、设计图、样板样衣是美术作品还是图形作品、模型作品?依据服装示意图、设计图、样板制作服装这种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属不属于复制?通过直接购买成品服装仿制侵权服装,是否侵犯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复制权?等等。例如发生在2007年的“华斯裘革制品公司与无锡梦燕制衣公司、石家庄东方城市广场著作权纠纷案”,原告认为第一被告生产的两款裘衣侵犯了原告两张服装设计图的著作权。一审、二审法院以相同理由判决原告败诉,认为虽然原告的服装设计图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但被告生产的裘衣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调整。此案不但否定了成品服装属于作品,而且也认定了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从而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带来新的问题。最后,《著作权法》的自动保护原则虽然简便,但我国的大多数创作者往往因为缺乏法律保护意识,疏于存留证据,而造成在侵权诉讼中举证困难。比如,创作完成的时间?是否发表?等等。

(二)服装设计外观专利保护难达预期效果

首先,专利权的获得以申请为前提,服装设计所有者必须提供众多的申请文件,完成复杂的申请程序。服装生产企业要么在内部设立相关的部门负责,要么委托专业机构,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一般从申请到授权基本上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到那时该服装设计很可能早已过时,即使获得授权也已毫无意义。时效性决定了复杂的专利申请程序对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利于的。其次,不进行实质审查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造成大多数服装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不高。申请服装类外观设计专利的大多是功能性服装,真正处于潮流前线的服装设计很少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判断服装外观设计专利是否侵权的标准很难确定,因为服装设计必须满足服装实用性的需要,其差别往往就只能集中于局部和细节。最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是十年,这种固定的保护期,一方面对于那些经久不衰的服装设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大量的服装设计外观专利申请在刚刚获得授权后即以不缴纳专利年费的形式自动终止,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专利申请资源。

(三)商标法保护服装设计的有限性

用商标法保护服装设计的权利以侵权者擅自使用注册商标为前提,如果复制或仿冒者并未使用注册商标,也不存在其他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则商标法无法给服装设计者提供保护。如现实生活中,大量以“山寨”名义出现的仿版服装、“山寨婚纱”等。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模糊性

在服装企业无法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保护自己的服装设计时,就只能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保护,来考察侵权者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现行法律对于是否构成知名商品的标准不明确,“傍名牌”、“搭便车”等行为极难认定。

三、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在服装设计法律保护体系方面,我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当前,众多的服装设计得不到有效保护,被抄袭、被模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立足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构筑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构筑以著作权法为核心的服装设计保护体系

无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还是考虑到权利人的成本收益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以著作权法为核心保护服装设计都是必由之路。因而笔者建议对著作权法进行相关修改完善以适应服装设计保护的现实需要。首先,应明确把服装规定为单独一类作品加以保护。即给予服装作品和建筑作品同样地保护地位,这样不但可以使服装设计图作为工程设计图得到保护,而且服装本身也可以得到和建筑物同样的保护。其次,对服装作品规定特殊的保护期。服装作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暂,没有必要给予作者终生加死后五十年的保护期。建议采用《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最短保护期限二十五年,甚至还可以借鉴英法等国的经验确立一至三年的临时保护制度。

(二)以外观设计专利权提供双重保护模式完善服装设计保护体系

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中排他性、独占性最强的权利之一,在保护服装设计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提供给权利人双重保护模式的选择权,才能切实完善地保护服装设计者的权利。循此思路建议对外观设计专利权进行相应完善。首先,尽量缩短服装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其次,引入实质审查,提高服装外观设计专利的显著性标准。同时,对于双重保护模式下的“权利竞合”的解决,应以不重复保护为原则,即一旦权利人选择以外观设计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则保护期限届满后将不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三)以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服装设计保护体系的补充

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保护体系中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服装设计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完善的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必将极大地激励服装设计创作,推进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丰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庄静.服装艺术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廖子珣.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8).

[3]谢帅.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商业文化.2016(23).

[4]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胡三三诉裘海索、中国美术馆著作权纠纷案,(1999)一中知初宇第145号.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材质发展;实用价值;艺术内涵

结合当前社会角度分析,服装已经不仅仅是发挥其基础的遮羞、保暖功能,而是上升为一种艺术品的层次。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成型,需要参考面料的特点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性质,实现实用性、流行性、艺术性的统一,从而获得市场份额;虽然在现代服装产业中,优良的材质已经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但创新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实现依然依赖于材质的固有性质。

1服装设计中材质表现分析

1.1材质及材质质感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服装可选用的材质逐渐增多,除了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得的纤维类,如棉、毛、麻、丝等,还包括许多化工合成的人造材质,如再生纤维、涤纶、腈纶、氨纶等。此外,一些人造新型材质具有明显的合成性,包括大豆纤维、金属丝、塑料等,丰富了人类服装设计可选用的材质范围。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应用范围,如棉织物的生态性优良,具有柔软、吸汗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服装设计采用;而丝绸类材质具有光滑、细腻、改性好等特征,适用于睡衣、礼服等设计应用。服装材质的表现差异性与自身的组织结构有关,人工材料的开发也是基于此,由此形成不同的质感,即使是同样的款式也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丝绸类给人高贵、奢华的感觉,麻纱类给人透明、飘逸的感觉等。

1.2服装材质的再造表现

第一,触觉。触觉是直观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综合的器官反应。通过看、闻、摸等方式,所产生的材料实质“心理感觉”就属于触觉的范畴,如轻和重、粗糙与光滑、软与硬等。很显然,触觉是一种心理刺激表现,并非完全反映材质的本来面貌。对现有材质的加工可以促使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凸凹、皱褶、抽缩等,有效地实现材料的立体感,并通过裁切缝纫的不同手法实现服装设计的特有感觉。第二,视觉。视觉比触觉的冲击性更加强烈,也是服装设计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除了图案设计、颜色印染之外,不同的材质本身就具有“原色”,自带的花纹、图形也能够体现出很好的艺术特征。在遵循这些自然存在的规律层面上,利用多样化的处理手段,如镂空、丝网印、蜡染等,将这种固有的形态表现出来,能够实现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第三,心理感知。很多材质的应用无论怎么改变,在人的心理上都会形成固定的认知,这种情况是由文化、风俗、习惯造成的,如针对丝绸的文学描写和形容,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奢华、亮丽的感觉,因此即便针对丝绸做出了一定的处理,依然不会改变这种心理的认知。

2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材质与服装造型的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设计师要实现一个服装造型,除了具备灵感和创新之外,还必须对材质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因为,服装造型的实现取决于材质的固有特性,设计师的理念表达是建立在现有服装材质基础上的。例如,想要通过一种柔软质感的材质表现出阳刚之美,显然是不现实或不科学的。服装设计是人类服装发展的高级阶段,设计师必须把材质知识和审美意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其“特殊”的地方。

2.2材质与服装色彩的结合

服装的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超过了样式、风格。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心理感应是最明显的,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色彩通过服装材质才能得以体现,但无论是印染或本身的色彩,所构成的视觉冲击效果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材质载体附加的心理感受不同,如同一种色彩,在光滑、细腻的材质中给人一种明快、愉悦的感受,而在粗糙、褶皱的材质中给人一种厚重、深邃的感觉。事实上,这也是构成服装种类多样性的基础,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材质的特征,才能创造出所需要的艺术效果。

2.3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

就世界范围内来说,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已经趋于稳定,设计师也自觉地遵守这些风格搭配的规则。很多材质在人们心理产生的感知是固定的,并具有其稳定的艺术效果,设计师需要把更多的元素合理引进来,在不破坏材质风格认知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例如,牛仔布料的服装设计往往是为了表现出粗犷、野性的一面,在遵循这一风格的前提下,适用于牛仔衫、牛仔裤、牛仔裙等多种服装风格,但违背这一材质风格,如“牛仔旗袍”“牛仔睡衣”等,显然不是主流文化所能接受的。

3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3.1材质视觉表现的重要性

从单纯的服装设计角度来说,服装的视觉效果是最主要的设计目的,直接对受众心理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穿着的人身上。“人靠衣装”所表达的含义中,说明服装给人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对一个人的判断。服装材质是建立在服装功能和审美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它是人判断的主要直观依据。例如,相同款式的旗袍,分别采用绸缎和棉织品材质进行制造,所得到的反馈效果定然是不同的。这也反映出,材质特点正确地使用材质的重要性;作为服装设计师,就必须了解不同材质的视觉效应特点,如超细纤维的质感轻薄,能够产生流动性的心理认知,而粗布材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层面。

3.2材质视觉表现的效应性

第一,自然化。现代服装设计以追求概念为主,突出前卫设计思想,甚至忽视了服装的实用性特征。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服装材质自然化的效应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服装特点回归大自然是很多人的选择,而设计中也主要发挥了材质的天然特点,如在不染色的情况下直接应用天然面料,包括麻织物、棉织物、丝织物等,不仅具有返璞归真的特点,还具有“怀旧”的特色,彰显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气息。第二,艺术化。国外服装设计中更多地追求时尚元素,融入大量的艺术性特色,较为常见的如抽象艺术图案、浮雕艺术形式、时代潮流趣味因素、非主流另类服装特色等,甚至包括大量的概念性因素;而实现这些艺术化的前提是展开材质细分选择,甚至需要一些创造性材质。如一些非主流服饰中加入的塑料、金属等材质。第三,人性化。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本质上说是人性基本需求提出的要求。服装设计的人性化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等等,可以通过服装设计来体现。较为典型的如各种公益组织服装(如红十字会、国际环保组织),通过一定的理念表达,来实现一定的人性传达。在材质方面,主要以生态环保的自然材质为主,如棉织物、竹纤维等。

4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研究

材质在服装设计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并不难理解,而如何合理地利用材质的特点,是服装设计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根据这一思路,材质多样性为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表现出服装设计与材质的关系。而所谓“材质的整体表达”,也可以理解为材质所使用的服装设计范围,这与人类服装发展的自然历程是一致的。从表面上看,无论材质的成分是什么,组成服装的直接原料都是布匹,但自然提取的原料和人工化学原料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被设计的服装也相应地受此限制;所以简单地说,材质表达出的自身性能,是设计师进行利用的重要参考。例如,在特殊的晚会场合所穿着的晚礼服,必须采用华贵奢侈的材质进行设计,才能够彰显出穿者的身份。而在繁忙的工作车间,工人所穿的工作服必须具有耐脏、耐磨的特点,同时符合长期劳动所具备的舒适性、吸汗性等。材质本身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其价值的关键,同时也表达了服装设计的基本意图。同时,材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装设计的表达。一种材质可以满足的表达手法有限,而要突出其某一方面的优势,就必须展开相应地材质加工和改造。但服装设计师并非科学家,对材料的改性应用有限,如果材质本身的局限性较强,服装设计的工作也不可能完成。笔者倾向于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材质表达的有限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的基础是对材质的理解,这也意味着艺术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水平,表现出服装设计师创新工作的特殊性。忽视材质表达的服装设计是不科学的,而服装的设计一方面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受到材质科技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服装设计工作中以材质为创作基础,“以人为本”,提高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关注度,并发挥更好的创新功能。

参考文献

[1]袁璐.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J].装饰,2003,(7):87.

[2]吴晓菁,温金.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1):84-87.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设计;就业前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服装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的美感、时尚感,同时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还大量出口到国外,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对服装的美感和时尚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国内国外市场都在不断变大,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其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大量出口也使东方设计开始走向世界,服装设计上出现了“东风西渐”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通过加入WTO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的服装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我国服装的设计感、时尚感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增强。其中上海、北京等城市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希望成为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那样的时装之都。但是中国服装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受到国外名牌服装的冲击,为了让中国服装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增强服装的美感、时尚感、设计感,这就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服装行业一直在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服装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形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服装行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的人才,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这方面的人才流动频繁。我国服装人才市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b行业急需各类服装专业人才。我国服装业逐渐发展成熟,已经由原来的服装加工制作为主逐步转向服装设计、自创品牌,服装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即使是在招聘淡季,服装行业的人才招聘数依旧很大。调查发现,服装企业招聘人才的数量大、种类多,服装人才市场招聘的职位有销售经理、跟单员、生产管理、服装设计师、制版师、服装陈列师、整体形象策划等,特别是对服装设计类的人才的需求十分大。

2.服装行业设计人才紧缺。大多数服装企业急缺服装设计师,这些服装企业不缺常规的服装设计人才,而是缺乏专业素质高,真正懂得经营设计的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他们的招聘广告的频繁密集,可见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急需程度,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招聘、培养是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自己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与服装行业相关的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学生就业,学校的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相关专业毕业生紧俏。服装单位对服装设计、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的操作型人才十分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往往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招聘到这些专业人才,提前向学校预定毕业生。

3.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阻碍。目前我国的服装业大多业务还是集中在服装的制版、生产、制作方面,而在服装设计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际上的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装行业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原创作品少,所设计的作品缺乏灵感、创新与想象力,没有具备自身独特风格特色的服装,就难以打造服装品牌,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阻碍了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和服装品牌的打造。

4.其他方面的特点。服装行业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资格认证变得更加完善。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成熟,对许多新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在这种个情况下,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了其资格认证体系,这使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体系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招聘网站,这扩宽了服装行业的求职招聘渠道。高端人才加入服装业,以往的服装行业缺乏规模大的企业和知名的服装品牌,难以吸引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使很多有胆识的职业经理人愿意加入。

二、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通过对服装行业就业前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各类服装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这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是,服装行业更需要能够独立经营设计,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服装设计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与高职、专本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可知,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中职学生应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是学生进入服装设计行业的基础和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熟练的应用电脑及软件,这是服装设计所必须的工具。此外,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引领潮流时尚的行业,服装的设计风格变化的十分快,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服装设计中出现的新风格、新材料、新工艺,增强自己的时尚敏感度,能在以后的服装设计工作中把握、引领潮流,设计出具有时尚感的服装。

2.具有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灵感,服装也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学生也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欣赏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画展、艺术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积极捕捉灵感进行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自己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水平。

三、结语

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有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宇刚,鲍明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4: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