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分析

医学影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影像分析

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择业方向;影响因素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 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 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 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 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 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 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 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2]吴佩岩.2007年,等卫生学校招生的瓶颈[J].卫生职业教育,2007(04).

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9-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西门子胃肠机、ge单排CT、意大利GMm-DR、飞利浦DR以及飞利浦64CT。本文主要就利用MRI技术对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1 医学影像MRI技术简析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对小儿脑部的分辨率较高。MRI的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1]。

1.2 MRI技术在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 本单位拥有西门子1.5tMRI,此设备拥有独特的西门子Tim线圈,可以同时对全身各脏器功能进行扫描、灌注扫描以及成像。西门子1.5t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性全身血管成像、闹弥散、灌注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回顾近期本单位小儿头部磁共振检查共80例,平均年龄1.5岁,在小儿服用镇静药物熟睡之后进行扫描。将小儿头部放于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按照定位图调整扫描的范围。结果发现,80例患儿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图像,一次镇静完成检查的患儿58例,服用镇静药物后未能及时扫描导致检查中惊醒,需二次镇静才能获得所需图像的患儿22例。颅内出血患儿33例,脑软化42例,其余为颅内其他疾病和正常磁共振影像。患儿在做磁共振检查前需使用镇静药物,否则运动伪影会影响图像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获取检查诊断。在扫描过程中应用双梯度中的zoom选项,以提高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在小出血点的检测上结果准确。磁敏感加权序列具有高分辨力、薄层重建和流动补偿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小动脉和噪声对检查的影响,比较适用小儿脑部血管病变的检查,尤其是小儿细小血管早起出血的诊断精确,并能判断小儿脑组织可存活性几率。而弥散加权序列则可产生两套的图像,其中一套b值是1000的弥散加权图像,另外一套是b值为0的T2加权图像,能减轻颅底磁敏感的伪影,改善信噪比。

西门子1.5tMRI的影像技术具有强大的磁体,先进的相控阵线圈,开放式的设计,大型的磁体空间,成像快速、图像质量和精确度高。本单位西门子1.5tMRI的配置,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医疗、科研工作的需求,更带动了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从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到如今的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的先进医学影像的技术中,最初的计算机X线摄影透过人体放射于影像板上形成潜影,再将其放入激光扫描机上扫描,经过模数转换器,图像信号则生成图像。随后发展的CT利用X线对人体某一范围逐层扫描,获取信息,也是经由计算机处理得到重建的图像。此外,CT的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让探测器对X线有更为高度的敏感性,可将接收的X线转变成模拟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变成CT图像,再由多幅照相机摄片提供诊断。随后逐步发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记忆盘中储存造影、注射部位的透视影像转变的数字,减去蒙片数字,将剩余数字转变成图像,成了较为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其技术比一般的血管特管造影更为简便、经济,更少引发合并症,但导管插管技术不断普及以后,静脉法数字减影逐渐被动脉法所替代了[2]。目前的核医学比较先进的显像方式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将单光子注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借助计算机重建影像,这种发展是电子计算机断层和核医学示踪原理相互结合的高科技医疗技术,采集的信息量大,适应面广,特异性高,放射性小,技术的逐渐发展在当今的医学影像技术中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分子影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曙光。目前全球医学界都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和基因的治疗,其重要步骤是借助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MRI或者红外线记录信号,再显示分子、代谢和基因转变的图像,为医疗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基因表达。而PACS系统的产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其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来临,PACS系统储存、管理、传输、处理数据,完成在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间的影像传递,还通过互联网和微波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这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资源的效率[3]。

3 结束语

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界接受了利用医学影像帮助诊断治疗方式并不断研究并创新更高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医学界的不断革新、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研究会为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启更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09):16-17.

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面临的意外事件也逐渐增多, 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对提高。就临床医学而言, 损伤是最为常见的疾病[1]。其中, 以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其占据了损伤的30%以上。所谓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也就是指肝、肾、脾等实质性脏器受损[2]。脏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部分脏器损伤, 还会导致并发症发生, 从而使得其影响扩大化[3]。然而, 常规的医学检查手段与医学观察方式, 其无法准确的了解脏器损伤的实际情况, 对于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难以辨别, 这就使得其治疗难度提高。而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其也逐渐被用于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之中。该种检查方案具有快捷、安全、无创伤、准确率高等多个特点, 逐渐成为临床医疗中最为常见的检查诊断方案。本院在腹部脏器实质性损伤中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41例, 年龄6~72岁, 平均年龄(42.15±12.86)岁。导致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原因有:交通事故47例、暴力斗殴12例、跌倒撞击16例, 其他原因3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4 h内就医, 且通过临床多种检查方式, 确诊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将患者手术前的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结果作为观察组, 将其手术与临床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手术或者临床诊断作为主要检查方式。通过多种临床诊断方式, 对患者患处加以检查, 以得出可靠结论。或者以实际的手术操作为基础, 确定其损伤结果。

1. 2. 2 观察组 采用现代医学影像检查。①设备:选用日本B超(HITACHI)EUB-305或者美国安科ASR-800全身螺旋检查。②参数:时间2.1 s, 层距5~10 mm, 层厚5~10 mm, 窗宽250~300 Hu, 窗位90~100 Hu。③要点: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部分患者在检查前0.5 h内, 可以对其使用1.5%~3.0%泛影葡胺500~1000 ml以充分的显示出患者肠道状况, 提高其分辨率。④整理:将检查出来的数据进行核对, 确保其与患者状况一致。对于部分检查结果存在异议的患者, 可对其进行复查。

1. 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观察组检查结果与手术和临床检查结果, 并加以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配对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检查结果分析 观察组检查中, 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35例, 其中肝损伤11例、脾脏损伤12例、肾脏损伤12例;多脏器损伤40例;无脏器损伤3例。见表1。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符合率为96.15%(75/78)。

2. 2 现代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分析 ①肝损伤。肝出血患者肝内存在实质性圆形或者片状不规则高密度的阴影, 且在CT检查中, 其肝密度高于8~12 Hu;肝脏破裂则表现?楦问抵誓谙咦椿蛘叨嘈堑阕矗? 密度较低, 其附近边界清晰度欠缺;肝包膜下血肿则存在半月形低密度阴影。②脾脏损伤。脾脏局限性损伤其内部存在小片状高密度阴影, 且有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带, 边缘模糊;广泛性损伤则多发小片状或者团状的高密度阴影其周边低密度水肿带相对规则;脾包膜下血肿在CT检查中表现为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或者带状高密度区域, 增强扫描其密度也相对增高, 积血无明显变化;脾破裂表现为脾体积增大, 形态有所改变, 包膜隆起, 实质界限清晰。③肾损伤。肾脏损伤在医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肾实质不规则小片或者片状高密度阴影, 周围可见水肿带形状不规则, 边界模糊。在多脏器损伤中, 其脏器体积增大, 密度增高。

3 讨论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腹部损伤之一, 其会对脏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检查和治疗, 很可能使得其逐渐恶化, 进而影响患者生命。尤其是一些脏器受损后, 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 但是, 在其损伤一段时间后, 影响也将逐渐扩大化, 待患者就医时, 其治疗难度相对提高。在以往的临床医疗中, 对于此类损伤的检查方式单一, 检查结果准确率较低, 严重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在腹部实质性脏死损伤中, 人们希望提高其检查的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4]。

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第4篇

随着1895年伦琴发现率了x射线,影像学经历了超过100年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医疗诊断成像系统,这包括传统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素扫描等。诊断成像逐渐通过组织和器官的解剖成像,分子和代谢显像发展。过去,西医影像学主要靠物理学、计算机学等手段,以细胞组织病理学为基础,而近年来,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1]。在未来的西医影像学的发展中,分子影像学将成为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医务研究工作者对此研究,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对现代、未来的医学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1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作用本文由收集整理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了解质子弛豫时间包括t1和t2,以及t1和t2各自所代表的临床意义。通过对比实际所测得的t1值和正常组织器官的t1值,就能判断出此组织器官是否出在病理条件下,通常情况下,处在病理条件下,t1值会延长,为鉴别同一组织器官的疾病,也可根据t1的延长时间判断,如肝肿瘤常在280~450ms,肝硬变常在180~300ms。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用于化疗、放疗等[2]。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成像原理,形成的成像效果也不一样。

2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重要作用

现代计算机扫描技术逐渐向高空间分辨率发展,全身断层扫描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应用较为广泛,对颅内肿瘤、脑梗塞、脑出血等诊断效果较为可靠,也开始应用于心脏的超高速扫描。螺旋ct扫描,还能获得比较精细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3]。扫描更加能够清晰地看出其存在的现象以及病理等,能够更加准确的发现其中的病灶等等。

3超声的重要作用

超声的未来技术发展主要向自体内回声脉冲和换能器两方面改进,在改进中,希望可以得到较为清楚的图像,超声仍可用于鉴别病变组织的物理特性,可用于妇产科、泌尿、心血管等系统的诊断,近些年,随着多普勒系统的不断开发发展,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是不断提高,未来将更好地在医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人类[4]。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认为,超声是新型技术,对于未来医学在病理治疗都非常有作用。

4分子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快速发展,是西医影像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依靠分子生物学确认的分子成像的目标,依靠放射和生化合成分子探针,依靠药理技术来优化探针,以获得最佳的定位率,并通过影像学成像技术来观察其分布情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图像分辨率也高的特点,通过分子水平对人体组织器官进一步观察,诊断更加准确[4]。

医学影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肝脏移植;输血;血液成分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109901)

作者单位:450012 郑州,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马宏伟);郑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谢辉) 肝脏移植是急性或慢性终末期肝病、无法切除肝脏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肝脏器官富含血管,作为大型外科手术,肝移植创面大、手术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术中涉及多处血管的横切和吻合,常常出现大量失血。同时移植患者由于肝实质受损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贫血,营养不良和门脉高压等原因导致止凝血异常,因此肝移植术中通常要大量输入各种血液成分,科学、合理和适时地提供不同品种的成分血液进行输注,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1]。我们分析了74例肝移植患者术中成分血用量及影响因素,为手术用血量的评估及术前备血等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郑州人民医院2011年 1月至2012年6月肝脏外科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74例,男61例,女13例,年龄19~64岁(475±92岁)。其中肝硬化52例(乙肝肝硬化36例,丙肝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肝纤维化伴肝硬化3例,药物性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22例。

12 血液制品 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制品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包括悬浮红细胞(1个单位(U)为200 ml全血制备)、新鲜冰冻血浆1U 为100 ml、冷沉淀1U为200 ml全血的血浆制备、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相当于25×1012个血小板,一次性输血器由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研究方法 分析肝移植术中各个血液成分的平均使用量;根据肝移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诊断以及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分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19岁~45岁组和46岁~64岁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以及PT正常组和PT异常组,分别分析各组间肝移植术中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参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肝移植患者各成分血输注量 74例移植患者术中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0~46U,平均(965±873)U;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为0~33U,平均(774±634)U;冷沉淀输注量为0~122U,平均(1203±1769)U;单采血小板为0~3U,平均(062±087)U。

22 肝移植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间各个血液成分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岁~45岁年龄组和46岁~64岁年龄组间以及肝硬化组和肝癌组间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极度减退甚至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会出现胃肠道出血、肝性脑病、心衰、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死亡率可达50%[2]。患者肝实质细胞严重受损,维生素K的摄取、吸收、利用和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以因子Ⅶ缺乏出现最早最严重,其次是因子Ⅱ、Ⅹ。非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Ⅴ、XI、XII、XIII以及纤维蛋白原、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量激肽原也出现合成较少或合成异常[3,4]。此外脾功能亢进和来源于肝脏的血小板生成素减少,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止凝血功能紊乱,加之手术中去肝期血液纤维蛋白溶解酶含量增多,易发生纤溶亢进,因此肝移植手术中易出现大量失血[5,6]。尽管手术操作技术,麻醉管理、移植物的保存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使肝脏移植的输血量有所减少,但肝移植仍然是固体器官移植中输血量最大的手术[1,7]。我们对74例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血液成分输注量进行了分析,悬浮红细胞为(965±873)U、新鲜冰冻血浆为(774±634)U、冷沉淀为(1203±1769)U、单采血小板为(062±087)U。

各种血液成分的有效输注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评估术中输血量,我们分析了性别,年龄、病理诊断以及术前PT对肝移植患者术中各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组和女性组间肝移植术中各个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45岁以下的患者和肝硬化的患者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量分别明显高于45岁以上患者和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根据年龄与病理诊断分组的肝移植患者术中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延长的患者术中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输注量均明显高于PT正常的患者。根据输血量影响因素,可以针对性的对术中输血量高的患者在术前使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联合应用重组VIIa因子、抑肽酶等治疗措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血液成分的使用量[8,9]。

血液是稀缺资源,在全国性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用血量大的肝移植手术对临床输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肝移植输血影响因素复杂,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术前使用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子(年龄、病理诊断、PT)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助于区分和识别肝移植术中更可能需要大量输注血液成分的患者,从而有效的调配血液资源,合理进行备血,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的同时有效保证肝脏移植的术中用血,保障患者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Devi AS Transfusion practice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09, 13(3):120.

[2] Findlay JY, Fix OK, PaugamBurtz C, et al Critical care of the endstage liver disease patient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 2011,17(5):496.

[3] Dasher K, Trotter JF Intensive care unit management of liverrelated coagulation disorders. Crit Care Clin,2012,28(3):389.

[4] Sabate A, Dalmau A, Koo M, et al Coagulopathy management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Proc, 2012,44(6):1523.

[5] Roullet S, Biais M, Millas E, et al 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and transfusion dur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n Fr Anesth Reanim, 2011,30(4):349.

[6] Araujo T, Cordeiro A, Proenca P, et al Predictive variables affecting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Proc, 2010, 42(5): 1758.

[7] Liu LL, Niemann CU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of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Transplant Rev,2011,25(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