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科学;化学物相分析;应用
在环境科学中,化学物相分析又叫做化学形态分析,指的是利用化学物相分析的相关原理,通过选择性溶剂选择合理科学的溶解方法,从而分离样品及测量样品中各相的含量。在化学物相分析刚出现的时候,其主要应用在地质、冶金及选矿等学科中,但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环境科学中,并且成为了环境监测部门最为重要的一种研究方式。目前,经过了大约70多年的发展,化学物相分析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并且与其他技术相互结合,使得分析与评价的效果更加准确与可靠。
1.土壤的分析与评价
植物所需养分几乎全部来自于土壤,其在生长期间摄取不同的元素作为养分,而其中有一些毒性元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土壤中的元素形态不同,其生物效应与毒性也各不相同,比如Cu、Mn、Zn等,人们关心的是含量能否满足植物所需,而对Pb、Hg等毒性元素,则关心的是其影响植物的生长及其是否会进入食物链而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利用化学物相分析土壤中的元素的存在状态及移动转化规律,能够为土壤的监测及相关污染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土壤中常见的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形态十分复杂,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状态:1)以离子交换态附着于颗粒物的表面;2)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3)同无定型态的铁锰氧化物共沉淀;4)以沉淀物存在;5)被包裹而存在;6)和有机物形成络合物;7)在土壤矿物晶格中存在。由于这些形态在溶剂中有着不同的溶解性,因此利用化学物相分析便能将它们分离出来,并能进行相关的测定。
采用化学物相分析进行分离,包括了两种具体方法:一步提取法与分级提取法。一步提取法,其作用机理在于元素通过不同形态存在土壤组分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存在形式与溶解能力,采用不同的溶剂提取出来。目前已经使用的提取剂大概分为四类:1)水。用于提取水溶态的元素。2)酸提取剂。比如HCL、H3PO4等,模拟植物根系微酸环境来提取元素。3)主要组分为无机盐的提取剂,比如CaCl2与NH4Ac等,提取的元素一般为可交换态的金属元素。4)有机络合物类提取剂,比如DTPA与EDTA等。分级提取法则指的是利用选择性的浸提剂,对那些和土壤中固相结合的元素进行逐级提取。总的来说,分级提取法中提取剂使用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为从弱到强,比如先水后强酸。
这些年,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也比较普遍,比如有研究者将我国25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土壤进行了相关化学物相分析,这不仅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为我国土壤改良做了很大的贡献。比如说吴昆明等人在研究中,利用化学物相分析提取土壤的腐殖酸(具体采用的是NaOH浸提腐殖酸),在取得了腐殖酸的同时,也能将与之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元素提取出来。
2.水体沉积物的分析与评价
这些年,全球工厂与生活废水排量逐渐增加,大量重金属元素被带入了水体(这里主要指的是江河、海洋、运河、天然及人工湖泊等)中,这对于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污染物往往会与底层及水生生物之间产生物理、化学反应等,一些会产生沉淀物质沉积在底层,从而长期污染水源;同时,一些沉积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释放作用,尤其是重金属元素,释放之后将会加剧水体的污染。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水体中重金属及相关物质的污染程度,若只采用一般的分析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还应对沉积物的形态及分布进行研究与分析,而这就需要化学物相分析的介入。
对于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一般采用的是五步提取法或者三步提取法。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也加强了化学物相分析在水体沉积物分析中的应用。相关环保工作者与研究者在水体分析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对长江、太湖、西湖、湘江、黄河等主要水资源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其中杨宏伟等人就利用连续浸提技术对黄河中的污染元素进行了探析,分析了Cu、Fe、Mn等元素在不同沉积物中的分布及形态,并且比较了它们的聚集能力,从而给黄河治理带来了十分重要的数据。又比如,有人用污泥厌氧消化中硫酸盐对Ni、Cu等金属化学形态的变化所起的作用,得到了硫酸盐能促使污泥中的重金属转化为硫化态的结论,而硫化态比较稳定,对于污水厂处理污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环境质量评估,一般还将化学物相分析与生物暴露实验结合起来研究水体中的沉积物。
3.工业废弃物的分析与评价
现代工业化发展不断深入,工业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越来越多,比如说矿山在开采之后往往会留下尾矿,冶炼厂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与废渣等。这些工业产生的“废物”往往是重金属最主要的“源泉”,并且某些“废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极高,产生的危害不言而喻。我们知道,重金属拥有不可降解性,因此其将长期存在并一直危害环境及人类。为了有效规避这些物质,就需要将其进行分离,这就有必要采用化学物相分析,从而为工业废弃物的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我国煤矿开采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煤矸石,其在雨水或者地表水的溶解之下,其中一些有害元素就会进入水体与土壤中,从而污染水体与土壤,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冯军会等人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并结合了NP、AP、TEM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我国淮南某地煤矿产生的煤矸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含量,从而为该地复垦发展提供了方向与对策。
4.结语
化学物相分析在土壤、水体沉积物及工业废弃物中的分析与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化学物相分析采用的是理论化的方式,其溶解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自然界发生的方式并不相同,因此对于某些现象依然没有科学的解释;此外,就目前而言,化学物相分析在环境标准样品方面的研究依然比较滞后,在我国的投入几乎没有,因此还需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总之,工业化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全世界都应高度重视该问题,团结在一起,加大化学物相分析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科学制定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宝贵,张志勇,杨林等.中国化学物相分析研究的新成就(下)[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1,01(3):8-15.DOI:10.3969/j.issn.2095-1035.2011.03.0002.
论文关键词:案例法,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应用
1 案例法教学的特点
案例法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 注意学生能力的提高
案例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如下步骤实施:首先,在分析案例前,学生需要完成有关案例的知识准备;其次,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可能是专业性的,这要求他们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案例的分析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对这些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另外,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为了达到教学要求,他们能自觉学习,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
1.2 注意师生互动
案例法教学的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和组织者,不能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仅起着教的作用,而是应注意师生的互动,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知识水平[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些时候,学生对一些问题可能提出鲜活的观点和解决方式,这也促进了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2]。
1.3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法教学应注意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造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把枯燥乏味的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案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较晚,它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学好环境影响评价,学生需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繁杂枯燥、条框式的评价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有必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法非常适应《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
2.1 案例法教学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和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教师课前案例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选择案例,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在时间上应是最近的,这样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这里,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选择适当,一方面能针对性的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持久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选择的案例最好为一级评价项目,因为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评价最详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二级、三级评价项目。同时,选择的案例项目最好是本地区学生熟识的,这样学生就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更能接受。
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工作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写出案例分析提纲,为课堂发言和讨论作好准备。当然,学生的发言稿还可以提出疑问,留待课堂解决。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前案例准备时,应强调学生独立完成,课前不许一起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做到百家争鸣。
2.2 案例法教学的实施
这是案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应用的最重要部分,一般来说,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重点讲授学生应掌握的内容。提醒学生课前先预习所学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重点讲授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教学内容的讲授是案例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掌握,做到重点突出。例如:在讲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大气扩散计算是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已学相关知识,但许多学生恐怕早已遗忘,所以,有必要强化该部分内容。(2)案例讨论,教学内容讲授完以后,接下去就是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了。学生应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意见,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学生必须要主动积极地发表意见。教师应当把学生的观点写在黑板上,之后,就学生的观点在全班征询不同意见,如有不同,也写在黑板上。(3)案例总结与评析,全班同学对案例讨论完毕,这时的主角应当是教师了。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观点逐一评析,无论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在案例研讨中所提出来的各种幼稚、简单、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现表扬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和创新处[3] 。教师在阐述理由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最后,形成正确结论。(4)内容回顾,内容回顾主要是教师结合案例重新浏览一下所学内容。这一步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成果。
3 问题与展望
案例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如果滥用案例法,或者过多的运用案例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内容的讲授,将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毕竟案例法只是《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的一种辅助方法。恰当的运用案例法对教学是有益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的案例应切合教学内容,特别是能突出体现重点内容。
在以后的案例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典型案例的音像产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当然,相关音像产品的获得是限制该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陈全英.案例法在《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8):105-107.
[2] 许莉.审计案例教学的多元功能[J].会计之友,2004(12):56-57.
病理改变,还能同时观察到脑皮层功能活动时的信息,可无创、实时地对大脑的功能活动进行成像。为法医学领域中所涉
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评估以及对法医精神病领域中认知功能的界定.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
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人脑的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原理、优势、临床研究状况及法医学
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法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d919.1: 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91—04
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 and appucation prospects in forensic medicine. ca i ji一
, 0 tao,pan hong-fu,et .forensic pathology department,school ofleg~l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abstract】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mn(fmrib)is a new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e
resent years. it can not only show clearly and accurately the changes of tissues, autopsy and pathology of the brain, but also
show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the brain in time without harm.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forensic medicine such as injury
gradated evaluation,disability evaluation and cognition in forensic assessment in psychiatry providing a new method from pure
morphological study to morphology -function combination study.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fmrib conceptions
,principles,advan—
tages,the conditions of clinic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orensic medicine
.
【key words】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forensic medicine
一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与原理
(一)概念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1,是一种
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以脑功能活动时引起的血
氧浓度改变为基础,采用不同颜色直接实时地将脑功
能变化反映在mr图像上,突破了既往研究脑功能的
黑箱技术,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绝大部分是依赖于
被检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而功能性成像这一领域一直
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v.
pet)所独有。随着mr技术的发展,fmri能在特定的
脑功能活动时或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对脑组织进行实时
的功能成像,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活动
进行有效的评价。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较高,
一次成像即可同时获得解剖和功能影像,是目前人们
用mr方法研究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最主要方法
ri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研究手段.为医
学影像学的研究和临床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lli
(二)基本原理
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是
ri的基础。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由相应的大脑皮层
[作者简介] 蔡继峰,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在读研究生,tel;+86—28-89592918:e-ma11:cj f-j1feng@163
. com
。292 。
控制.正在活动的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局部血流量和氧
交换增加.增加的氧超过了细胞代谢所需的氧供应量,
结果导致功能活动区血管结构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加,
而脱氧血红蛋白相对减少,后者是较强的顺磁性物质,
其减少则造成脑组织体元内失相位少,t 长,因而在t
加权像中局部信号增加。[21有学者指出脑激活区mr信
号改变还与血液流入效应、引流小静脉、血细胞比容、
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等其他因素有关。di
(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fmri除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同位素参与以及
可任意重复检查等优点外,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具有很
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能将解剖和功能图像融为一
体.更适宜于研究非人类灵长类相对较小的脑。4,5】
二、临床应用状况
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将脑神经的活动视觉化,
把刺激相应的脑反应状态影像化。对正常人的言语、记
忆及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言语幻听等都具有功能定位作
用。由于flmri具有较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因而人
们很快发现了它的临床实用价值。运动、感觉以及认知
性神经功能成像实验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它主
要利用flmri研究关于脑的运动、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记忆、认知以及幻觉等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这些进步可能会对行为异常、精神分裂症、癫痫以及其
他没有脑部形态学改变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产生影响。[6-1ol
(一)躯体运动
catalan等⋯1使用 ri能够描绘出每一个手指运
动的代表区.单一手指的运动受到第1运动皮质内占
据重叠区域的神经元网的控制。几年来的研究揭示第
1躯体运动区不含有按顺序排列的倒置侏儒图.而应
代之以由控制躯体不同部位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的镶嵌
图案。[121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大脑运动皮质的功
能重组及其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31许多工作有
待开展
(二)躯体感觉
puce等比较了感觉激活类型与运动激活的结果.
发现两者间有相当大的重叠。对这项发现有几种解释:
(1)当受到刺激时,受检者运动了手;(2)mri探测到的
最大bold效应离神经元的活动区有数毫米远.主要
在毛细血管后血管内,因此难以区分中央沟相邻的前、
后壁;(3)躯体感觉皮质和运动皮质可能难以严格区
分。尚有其他几位作者也在挑战严格区分中央前回是
运动性的、中央后回是感觉性的这一概念。[14,151
(三)视觉皮层区定位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4期)
使用fmri和相位编码刺激技术,实现了对人脑视
皮层v1、v2 、vp、v3和v4各区的精确定位。[161此外,
有学者指出不仅视觉刺激可激活视皮层区,想象视刺
激也可激活视觉皮层。[。qmiki等[。刀使用tesla的fmri
研究了人的视觉活动.结果在所有受检者的双侧第l
视觉皮质均发现神经活动,且均延伸至纹状区外皮质,
双侧外侧膝状体均被激活。此研究揭示高场强的flmri
可更有效地探测视觉系统的生理活动。
(四)听觉和语言加工区皮层区定位fmri研究
给予听觉语言刺激时.flmri可见双侧颞上回及颞
上沟激活,已经证明颞上回仅感知语音而不是语义特
征.[181而左下前额叶皮层f对应于brodmann45、46和47
区1与语义编码和提取有关,与任务难度无关。在进行
不出声的读词时.额下沟下方的左下额叶激活,包括
brodmann44、45、47区,甚至向前扩展至10区,它们可
能组成一个语言联合皮层区。该研究是petersen应用
pet得出结果的重复和扩展。深入研究发现,与语言加
工有关的皮层激活局限在左半球额叶、颞叶和顶叶的
网络区,在wemicke区外还存在颞顶语言区,包括颞
中回、颞下回、梭状回和角回,在broca区外有扩展的
左前额语言区。[18~ohnishi等[。91用 ri研究了音乐家和
非音乐家的音乐知觉,发现在被动听音乐过程中.音乐
家左侧颞叶皮质第2听觉区占优势和左后背外侧额前
皮质被激活.而非音乐家右侧第2听觉区占优势;左侧
颞平面的激活程度与开始音乐训练的年龄密切相关,
而左后背外侧额前皮质的激活程度和绝对定调能力呈
有意义的相关。flmri还能研究听觉传导路,在蜗神经
核、上橄榄核和内侧膝状体均可发现功能活动[11。
levine(1997)[ml用 ri观察了耳呜病人的脑皮层或皮
层下的功能活动,结果表明耳鸣病人的皮层活动异常。
提示耳鸣与听皮层异常神经活动有关。
(五)嗅觉皮层区定位
sobel等【2l22]对嗅觉的系列研究表明:f1)不论臭气
是否存在,嗅动作均引起颞叶梨状区皮质及额叶内和
后眶额回的功能活动.其所引起的功能活动是由气流
通过鼻孔导致的躯体感觉刺激:相反。无论是否嗅,气
味主要在额叶外和前眶额回引起功能活动.在嗅觉探
索f嗅)与嗅觉内容f气味)所激活脑区之间的非相关性表
明了在人类嗅觉方面脑组织的特性:f2)香草醛和丙酸
的气味均主要在小脑半球后外侧引起有意义的功能活
动.活动的大小是浓度依赖性的:无味气体的嗅活动在
小脑前部主要是中央小叶引起有意义的功能活动.据
此推测小脑质的活动。近年发展的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可以检测嗅觉刺激下嗅皮层的反应。f纠研究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4期)
明,与正常人相比,嗅觉减退者额下回、扣带回以及海
马等皮层结构对嗅刺激的反应减低。且对于不同类型
的气味刺激.额叶皮层有其特定的激活区域。[7.41
(六)功能影像学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研究
中的运用
近年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开展功能影像学在精神
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研究。barchtz~研究发现,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损害与前额叶后背
部有关。chemerinskit~运用pet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
患者在执行语言流利度测试时大脑皮层f尤其是左额
叶语言区)、小脑和丘脑血流下降。dittmann balcartro发
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听觉信息处理障碍可能与独特的
额叶、颞叶神经网络通路有关。holcombt2sj的研究提示.
在进行有关运动方面的认知测试时正常组较病人组表
现出更明显的右额叶功能活性下降。kanayamat291发现
病人在执行有关空间注意和情感处理的测试时顶叶后
部的角回和缘上回(the supramarginal gyms)出现功能
下降,且具有特征性。
(七)flvlri在癫痫领域的研究
近几年来,fmri在癫痫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fmr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极佳,可提供癫痫灶更为精确
的三维空间位置,是其他功能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
ri技术可对同一个体的某个脑功能活动或sed事
件进行重复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功能图像信息。对常规
影像学无结构性变化的难治性癫痫病灶进行精确的功
能定位。应当指出.eeg在癫痫诊疗过程中仍不失为
一项金标准,eeg与 ri技术联合应用所产生的临
床效果是前所未有的。
三、法医学应用前景
(一)法医学临床检案应用
在法医学临床实践中,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定位、
嗅觉、视觉、听觉损伤的诊断和损伤程度评定.因为缺
乏较客观的检查指标,而且受被检者的主观因素影响
较大,一直是法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耳鸣为例,耳
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时的一种主观错觉,其特征类
似于感觉性癫痫。它一直是法医学鉴定的难题之一,也
是耳科学最前沿研究课题。耳鸣的发生机理仍不清楚.
耳鸣的客观诊断尤其困难。以往,耳呜的诊断主要依靠
患者主诉和主观测听结果(耳鸣匹配等),常规听力学检
查方法(包括纯音测听、语言测听、声导抗测听、听性脑
干反应、耳声发射等)进行初步定位诊断(区分耳蜗和蜗
后病变),对可疑内听道或颅内占位者用ct、mri等进
行排除诊断。然而上述检查手段并未能为耳鸣提供客
观证据。近年来,现代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耳鸣客
· 293 ·
观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研究突破并深化了对耳
鸣的传统认识,大大改变了对耳鸣的医学研究格局,为
实现攻克耳呜这一目标提供广阔前景和重要线索。相
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相邻学科的发展,耳鸣研究将会
有更高层次的进展.进行耳鸣的客观法医鉴定指日可
待。同样,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神经系统损伤的功
能定位、嗅觉、视觉、听觉损伤的诊断和损伤程度评定.
带来了相同的契机。
(二)司法精神病鉴定应用
在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实践中,对精神分裂症、癫
痫、痴呆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定,始终缺乏客观的明确的
指标,往往只是在对症状的分析上做文章,因而经常出
现对待同样一个病人,得出几个不相同甚至相反的鉴
定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某些精神疾病的诊
断和鉴定提供较客观的指标,已经成为现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尚处
在初步阶段,还需要广大法医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进
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和完善。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只有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才
能更好地为侦查提供方向,为审判提供依据,进而出色
地完成法医检案工作。
参考文献
[1l belliveau jw,kennedy dn,mckinstry rc,et a1.functional mapping
of the human visual context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ei,
1991,254(3):7 16~7 19
[21 kwong kk,belliveau jw,chestier dr,et a1.dynamatic magnetic res—
onan ee ima ng of the human brain act ivity during primary sensory
stimulation[j1.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12):5675~5679
i31 duyu jh,monen cw,van gh,et a1.in flow versus deoxyhemo obin
effects in bol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 ing using gradient
echoes at 1.5 tnmrⅲ.bio med,1994,7(2):83~95
【4] logothetis nk,guggenberger h,peled s,et a1.functional imaging of
the monkey brain[j1.nature neuroseienee,1999,2(6):555~562
[51 kim ds,duong tq,kim sg.hish-resolution mapping of isoorienta—
tion columns by fmri[j1.nature neuroseience,20__,3(2):l6_4~169
[61 crosson b,rao sm,woodley sj,et a1.mapping of semantic,phono—
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verbal working memory in normal adults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neuropsycology,
1999, l3(2): 171~187
【7】henson rn,rugg md,shalliee t,et a1.recollection and familiarity
in recogn ition memory: all 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agn etic reso—
nanee imaging study[j1.j neurosei,1999,19(10):3962~3972
【8】small sa,perera gm,de lapaz r,eta1.differential regional dysfunc
tion of the hippo eam pal formation am ong elderly with memory
.
decline
and alzheimers disease【j】.ann neurol,1999,45(4):466~472
【9】pujol j,torres l,deusj,et a1.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 aging
study of front all obeactivation during word generation i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j].biolpsyehiatry,1999,45(7):891~897
· 294 ·
[1o] schneider f,weiss u,kessler c,et a1.subeortieal correlates of differential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f aversive emotions in social phobia
[jj.biolpsyehiatry,1999,45(7):863~871
[11] catalan mj,honda m,weeks ra,et a1.the functional neuroanato—
my of simple and complex sequential finger movements: a pet study
[jj.brain,1998,121:253~264
[12] kandel er,schwartz jh,jessell tm.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fm1.4th ed.new york:mcgraw—hiil,20o0.756-781
[13] giraux p,sirigu a,schneider f,et a1.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n mo—
tor cortex after graft of both hands[j].nature neuroseience,20__,4
(7):691~692
[14] moonen ctw, bandettini pa. mri of shoulder positions at mr
arthrography[jj.radiology,1998,208:375-380
[15] binder jr,frost ja,hammeke ta,et a1.human brain language ateas
identified b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j neu—
rosci,1997,17(1):353-362
[16] le bihan d,jezzard p,haxby j,et a1.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science,1991,122(4):296~303
[17] miki a,liu gt,raz j,et a1.visual activation 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t very high field(4tesla)[jj.j neuroophthalmol,
20__,2l(1):8-1 1
[18] oitisob,william w.neuroimaging,volumel[m].philadeladelphia:
w .b.saunders compan y.20__.60~170
[19] ohnishi t,matsuda h,asada t,et a1.functional anatomy of musical
perception in musicians[j].cerebral cortex,20__,l1(8):754-760
[20] 王洪田,姜泗长,杨伟炎,等.耳鸣客观诊断研究现状及展望[jj.中
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__,24(4):2205~2207
[21] sobol n,prabhakaran v,desmond j e,et a1.sniffing and smelling:
·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l卷(第4期)
separate subsystems in the human olfactory cortex[j].nature,1998,
392:282~286
[22] sobel n,prabhakaran v,zhao z,et a1.time course of odorant~in—
duced activation in the human primaryol factory cortex[j].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20__,83(1):537~551
[23] chen yi,brownell al,galpern w,et"a1.detection of dopaminergic
cell loss and neural tran splan tation using pharmacological mri, pet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j].neuror report ,1999,10:2881-2886
[24] levy lm,henkin ri,hutter a,et a1.mapping brain activation to
odorants in patients with smell loss by functional mri.j comput as—
sist tomogr,1998,22:96~103.
[25] batch dm,csernansky jg,snyder a,et a1.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ysfunction schizophrenia:relationship to both working memory
and long term memory performance[jj.schizophr res,20__,49(1,
2、:172
[26] chemerinski e,andreasen nc,oleary ds.pet studies lof verbal
fluency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__,49(1,2):175
[27] dittmann balear a, juptner m, muller s, et a1.functional neu—
roimaging of automatic an d active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processing
[jj.schizophr res,20__,49(1,2):176
[28] holcomb hh,shadmehr r,kakoyannis a,et a1.leaning dependent
reductions in front alcortex with a motor task, in nornlal but not in
schizophrenic volunteers[j].sehizophr res,20__,49(1,2):178
[29] kanayama g,killgore wd,gruber sa,et a1.fmri bold activation of
the supra marginal gyrusin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__,49
引言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是激发他们内在潜能、开拓大脑功能的黄金期。孩子此时心灵纯净、天真无邪,接受事物往往可以高速度高质量。这一时期利用好了将大有裨益。此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必须的,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唐诗宋词、读经典书籍、发展一门特殊的技能等等。如不进行学前教育,势必使儿童起步更晚,发展更慢。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已是燃眉之急。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世界之大,总有更好的地方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去。为了生计,多少父母选择了背井离乡,去另外一个城市打拼。这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相比而言,幸运的孩子被父母带走,同去外地,彼此相见不曾是梦,他们成为了流动儿童;不幸运的是那些被留在了老家,孤苦伶仃,盼星星盼月亮,多少年都见不到父母的,这便是留守儿童。国家前几年实行了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一、何为流动儿童与学前教育
(一)何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早在15岁之前就随父母迁至异地,户口仍为出生所在地。如此一来,他们并不能像迁移地儿童一样享受地方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据统计,2013年流动儿童规模比2005年同比增加41.37%,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极度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一直被社会排斥着,亟须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何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即为学龄前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且快,是开发儿童脑力的关键时刻。天才的形成,往往与这个时期适时正确的引导大有关系。老师或家长可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诱导,以激发他们大脑的无限潜能,提前激活他们的水平。聪明的有智慧的家长,大多数都会紧把这个时期,督促引导学生,无限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二、现存状况
据统计,迁移人群中迁移方向大多是由农村到城市,且农民工居多。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离开祖籍不远千里去拼搏,且这几年数量每每增多。每五个城市儿童中就大概有一个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可想而知,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流动儿童。其实,也存在城市向农村、城市向城市迁移的情况,这里面就不乏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有涵养的人物。
另外发现,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这部分父母往往阅历丰富,有独到的见解,能为孩子的教育时时刻刻去着想;还有,迁移到省内的往往比迁移到省外的家庭儿童更容易接受?W前教育,迁移到省外必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户籍未变但人却进入另一个省,这样一来迁移地政府便不会让其享受免费教育,所以不难想象,迁移到省外的流动儿童想要得到学前教育实非易事。
三、现存状况原因分析
(一)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或者工作需求,不得不迁移外地,其中家庭经济背景贫困还是占大多数。人人都有上进心,总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会起身去更大的城市、更繁华的地界。这里会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给予他们以心灵的抚慰。
(二)我国国情
我国现存国情为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落后;城市地区发达,农村地区落后,这就引起了很多打工一族的游离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有年轻一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务农,相反,他们纷纷外出,以求更多钱财,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迁移人口的增多及流动儿童数量的上升。
(三)教育体制的缺陷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只对本地儿童履行免费教育的义务,而对户口为外地的流动儿童则受到跨域户籍的限制,导致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据一项调查显示,迁移人口当中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少,可能因为农村家长思想觉悟较低,文化水平不够,故而没有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可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男儿童少得多。
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的儿童比在同一个省内迁移的儿童更易接受到学前教育,原因可想而知,某些体制的限制导致外省的儿童并不能随心所愿地在迁移地接受学前教育。
能够知道为子女教育积极筹划存钱的父母,其教育的流动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几率往往更大。这主要与父母的素质涵养有关,这些父母常常有预见性,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教育。
最后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也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些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群体,他们有素质、有涵养,可以以自己接受教育的过去来启发如今对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孩子更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五、建议
(一)国家修改完善相应政策
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严重阻碍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选择,尤其是跨省流动的儿童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教育拒之门外。国家曾搞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关政策还有必要继续修正和完善,譬如针对跨省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针对户籍难以变动的问题等等。只有国家做出引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格局。
(二)政府积极行动
如果说国家是事件的引领者,那么政府就是事件的实行者,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与政府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可以扩建幼儿园,以期收纳更多的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持平等态度,从思想上纠正对流动儿童的排斥。另外,政府可以统计流动儿童的多少,让他们办临时户口,并积极容纳有临时户口的流动儿童。政府也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使更多农村儿童在本地接受教育,而不会像在迁移地那样无助。
(三)家长提高自己、积极督促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要尽量少搬迁,非到迫不得已不要迁居异地;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自身去真切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再有,家长要合理规划、积极存钱,有条不紊地为孩子的教育打算好每一步。
(四)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对流动儿童关注度不够,导致他们在社会愈加没有地位,愈加难以上学。我们必须要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了解流动儿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爱流动儿童的良好风气。这样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他们值得被关注,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 道德风险 措施
自1998年以来,随着新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大为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呈递增之势,如图①所示,其中在2011年占GDP比重已达5.2%,在这之中,道德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国内学者对道德风险影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胡苏云(2000)分析了事后道德风险的特征,道德风险与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价格的关系,提出了道德风险福利损失这一概念,认为克服道德风险的方法包括付费制度的设计;刘婷、路佳(2009)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形成以及防御措施,主要通过医生和患者两方详细的介绍了道德风险;郭有德(2004)主要研究了医疗保险中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从而提出了从医疗服务需求方来控制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一些具体措施;邱晓燕(2010)重点分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预防措施,通过完善机制,合理消费以及采用预付制代替后付制的措施预防道德风险。
图①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也称为败德风险,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基于道德风险的定义,下面从需求方、供给方、医患双方以及医疗消费的特殊性四个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一)需求方道德风险
图②
需求方道德风险是指患者利用自己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获得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一方面在社会医疗保险机制尚未成熟时,容易出现“一人参保,全家吃药”的现象。在以前的保险安排下,首先是个人自付,然后到保险机构报销,这样极不方便,参保人也许没有太多的资金去交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与此同时,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参保人也许会和医院达成协议,通过造假让保险公司赔付更多的保额,获得额外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出现患者过度消费现象。当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数量的保额时,患者会消费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当患者住院时,往往比在参保前消费更多的医疗服务、享有更长的住院时间和享用更多更昂贵的药物,从而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在经济学中,资源是稀缺的,一部分人选用将使得另一部分人不能享用,由此另一部分人的健康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在经济学中,资源是稀缺的,假设市场由价格进行调控,医疗服务的消费量与价格的供求曲线如图②所示。当患者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时,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于E1点,此时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医疗服务消费资源为OP1*OQ1。而当患者参加医疗保险后,由于第三方付费制度,加之医生的引导,造成过度消费现象,假设患者享受的是全额医疗保险,由于边际成本为零,医疗服务消费量变为Q2,对应的价格为P2,从而医疗服务消费资源为OQ2*OP2,远远大于OP1*OQ1,由此造成了OP2*OQ2-OP1*OQ1资源的浪费,从而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供给方道德风险
供给方道德风险是指医生利用其信息优势所造成的社会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生占有很大的市场支配能力,凭借其专业优势,掌握着医学教育、医师准入、临床标准等等,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医生往往诱导患者消费更多的医疗服务,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同时医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医疗服务的决定者,而患者的需求是所谓的派生需求:患者所期待的是健康、活力、长寿,对医疗服务很难进行评估,无法了解自己的具体病情,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更是没有依据。于是患者多将决定权在一定程度上让渡给医生,由其提供治疗方案。这种特殊的委托关系往往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利益驱动。
相对于这种特殊的委托关系,医生不仅提供消费建议,而且直接决定卫生服务的种类和数量。由于这种第三方付费制度的存在,使得医生加大开药的力度,即使是小病也会诱导患者多开药方,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以药养医的不合理制度,医生的工资与其所开的药物直接挂钩,这更促进了道德风险,使得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
图③
在如图③的供求曲线中,当不考虑道德风险的时候,供给和需求曲线即S0和D0相交于E1点,此时处于均衡状态,所消耗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为OP0*OQ0。然而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诱导消费者过度需求,从而使需求曲线由D0移到D1,由于第三方付费制度以及以药养医体制的影响,医生愿意提供更多的服务,供给增加,由此供给曲线由S0移至S1,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状态E2,均衡点由E1移到E2,此时所消费的资源为OP2*OQ2,这远远大于不考虑道德风险时所消耗的资源,造成了OP2*OQ2-OP0*OQ0资源的浪费,使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的增加。
(三)医患合谋
自1998年以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市场主要由三方参与者构成:保险机构、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如图④。由于我国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付费制度,从而使得医生与患者达成共识,医生诱导患者过度消费,与此同时患者与医生合作,愿意消费这些服务,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双方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对付保险机构,从而滋生出了许多“人情处方”、“营养处方”,造成了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图④
(四)医疗消费的特殊性
1、不确定性:人们对于患病与否是不确定的,同时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患者一般并不充分了解何种医疗服务是恰当的、甚至不了解如何评价医疗质量,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也不能充分了解各种医疗方案的功效。因此,在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医患双方易于采用成本较高的治疗方法,道德风险也就随之产生,基于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2、对健康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相应的,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每个人都难以规避疾病的风险,轻者也许住院或是吃药就好了,重者危及生命甚至家人的健康。基于健康的重要性,人们会对生命高度关注。在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基于“免费搭车”的心理,消费者会消费更多的医疗服务,造成资源的浪费。
3、消费医疗服务的成本高:昂贵的医疗服务成为人们的负担,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可以减轻压力,于是就会使得一张“医保卡”,成为全家人的享用,由此引发道德风险,使得医保卡相互借用。有人即使没有太大的病也会借卡刷药,以便留着备用甚至转手变卖,增加自己的利润,由此造成过多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建立费用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自负比例
在我国以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中,个人支付的比例相对不合理,对于适当提高自负比例,增加参保人的成本可以使参保人与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管理,减少供给方的道德风险,同时减少了医患合谋风险,节约了资源。另外,对于参保人因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造成的疾病,应该适当提高自负比例,使其减少这种不良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对于参保人有恶性疾病而医疗费用昂贵时,可以适当减少自负比例,保证其身体康复。
(二)实行医药分家制度
实行医药分家制度,可以切断“以药养医”渠道。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医生占有更多的优势,从而在暗地里购置一些有回扣的药品,使它的成本与价格严重脱钩,医生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私利,正是这种道德风险的泛滥造成医疗费用严重不合理增长。当实施医药分家制度后,医生只负责开处方为病人诊断,不涉及药品买卖,由患者自己到药店购买,由于医生不参与药品利益,这就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
(三)建立医患双方信用评级制度
规避道德风险的核心就是道德体系的建立,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美国的诚信制度,对于每个参保人和医院要建立一个信用平台,清楚地记录其消费以及病例情况,加强信息披露,这样也方便保险公司进行调查确认,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
(四)增强全民保险意识
道德风险的规避不仅在于制度的完善,而且取决于个人保险意识的提高,当全民将社会医疗保险仅作为其医疗保障而不是为了获取额外私利的时候,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自然减轻了许多。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慢性疾病成为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因此通过广泛宣传,增加全民医疗保险意识,不仅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大有裨益。
(五)政府加强医院的管理
在道德风险中,主要是医生凭借其专业优势,拥有充分的信息诱导患者过度消费,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医院的管理,要求医院提高对医生的选拔要求,选择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生,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医生的责任意识。
(六)建立医院集群,增加竞争
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使医院集群,增加医院的横向和纵向竞争,在竞争中就会产生淘汰,从而能不断提高医生的服务质量,减少道德风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社会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道德风险的影响,道德风险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顺利实施,为此我国在原有制度的情况下还需进一步加大措施来规避道德风险,提高全民医保意识,加大我国卫生费用的投资,让全民享有平等治疗的权利,尤其是目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保证。因此,建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规避道德风险,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听.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5,(06):121 一 128
[2]刘婷.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防范与控制[J].改革与开放,2009(10):160
[3]路佳.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5):13—14
[4]邱晓燕.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分析与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