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第1篇

口腔炎为婴幼儿发病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其患病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舌炎、齿龈炎,常见的口腔炎可见鹅口疮、疱疹性口炎及溃疡性口炎。病变局限于口腔,病程长、易感染。注重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现将多年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 明辩各型口腔炎的临床表现

1.1 鹅口疮又称雪口,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的点状或乳凝样物,不易拭去,用手剥去,常致出血,但不久又生,有甜酸味口臭。患难儿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拒奶、有低热等症状。

1.2 疱疹性口炎多因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常有发热,可达380C~400C,口腔黏膜上可见黄白色透明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局部有疼痛、流涎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本病多为自限性。

1.3 溃疡性口腔炎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菌等引起,病初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溃疡,表面覆盖以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剥离后呈现糜烂面,不久又出现假膜。

2 注重口腔炎的护理

2.1 保证足够的营养

2.1.1 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注意其营养价值外,要注意其色、香、味的调配,以引起小儿的食欲。

2.1.2 食物应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或水果汁,母乳喂养儿可将乳汁挤出用滴管或勺喂哺。

2.1.3 食物应少刺激性,勿食酸、热、硬、辣,以减少局部刺激。病情严重者可在食前用2%的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涂以患处。

2.2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利局部用药

2.2.1 每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口腔,或根据不同病情给以不同药物进行清洗。鹅口疮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一般细菌感染用3%过氧化氢清洗,每日三到四次,洗后涂以治疗性药物。

2.2.2 局部上药时要轻、准、快,尽量减少痛苦。患处涂药时,先以纱布置颊黏膜的腮腺管处隔断唾液,再用棉签将患处吸干后涂药,涂后闭口1分钟,取出纱布,粉剂外用药可用香油调和后涂以口腔或干撒患处或吹入口腔均可。

2.2.3 口腔清洁和上药不宜在饭前进行,以免引起呕吐而影响进食;在确诊何种口炎后方可用药。

2.2.4 多饮温开水以冲淡毒素并可给患儿体内补充足够的水分,同时也能达到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且不利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2.3 避免继发感染

2.3.1 凡接触患儿的用具、玩具均应保持清洁,奶瓶、、小勺等均应煮沸消毒备用。

2.3.2 母乳喂养时,在哺乳前用温水擦拭,并洗净双手;护理人员的手要按洗手法认真清洗。

2.3.3 极度衰弱小儿可采取保护性隔离。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效果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质量,现选取5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比常规护理干预与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相关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为(36.14±5.63)岁。全部患者都满足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肝、肾等其他疾病。然后,将他们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没有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强调护理的针对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医生的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并注意防止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咳嗽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利用祛痰止咳剂或使用一些镇静剂。

(2)辅助排痰 为患者介绍排痰时应注意的细节,并鼓励他们采取正确的咳痰方法。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此外,在排痰前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口腔护理,才能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3)随时观察病情 当急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导致体温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体温突然上升,观察患者发现其并未咳出痰液或咳痰量突然减少,说明痰液排出困难,考虑气道受阻,并易加重体内感染程度[1]。另外,护理人员可根据体温变化情况分析炎症的具体程度,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对于婴幼儿患者来说,他们的呼吸系统相对特殊,极易发生充血或阻塞。加之婴幼儿的免疫能力较低,若引起肺炎,病情程度都比较严重。因此,更应密切关注婴幼儿患者。

(4)口腔护理与呼吸道护理 通过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由口腔异物而导致感染问题,引起相关并发症。另外,还要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重点观察患者痰液情况,包括痰液的性质、颜色、量等,并随时上报出现的异常情况。当发现患者排痰困难时,应采取吸痰措施,避免呼吸道受阻。一般可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并结合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吸痰操作,帮助其顺利排痰,并减少意外事件。

(5)其它护理 除了上述护理干预外,还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包括环境护理与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并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 相关指标

利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利用t检验相关计量资料,利用X2检验相关计数资料,P

2结果

56例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均治愈出院。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受到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后,会产生黏膜炎性反应,即我们所说的急性支气管炎。它属于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更是一种多发病。通常在上呼吸道受到感染后,便常常会继发急性支气管炎。它也属于肺炎的初期表现。该病的全名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这是由于它常常会累及到气管与支气管。目前,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支气管分泌过多分泌物的症状。因此,必须对上述症状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要遵循下列治疗原则: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增强体质[2]。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护理人员还应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感冒。

从本次研究可知,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整体护理,注意从环境、心理、病情、口腔、呼吸道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也极大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上述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证医护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不错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肠套叠 ;护理体会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1.2 术后护理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0.5~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2)雾化吸入 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2.2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术后2天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及每日监测体温6次,若是3天后出现发热或体温持续不退,提示伤口有可能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和退热药,并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或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给予皮质激素应用。术后最初几日,患儿大便次数常会较平常增加,并伴有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出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性。如大便次数过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手术刺激及麻醉影响,胃肠道处于麻痹状态,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待胃肠功能恢复,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应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管堵塞,并准确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伤口腹腔张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漏。

1.2.4 口腔护理 由于胃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禁食水,容易造成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5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给予半卧位,减轻缝线张力,可用镇静剂,避免患儿术后哭闹不安,使腹压增加造成伤口裂开,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切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口手术后要保持肠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腹壁感染等并发症。还要保持造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常进行扩肛,若近端肠管发生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水肿嵌顿。

1.2.6 静脉营养补充 术后患儿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计算每日输入量,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白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产气的食物,并且向家长强调此病有复发的可能,如有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体 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用语言主诉病史,并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和治疗,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坚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素音,梁沛然.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35例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A):800~801.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临床体会。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30日救治的94例患儿实行消毒隔离技术和精心护理,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30日救治的94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高质量的护理是防止该病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1],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2-3]最为常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至2012年5月30日救治的94例患儿,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2例,并发心肌炎的1例,年龄多为1~5岁婴幼儿,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措施

2.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前,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2.2 口腔护理及饮食调节 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给予碘甘油局部涂抹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饮食给患儿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对于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3 病情观察与皮疹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吸及心率。对于发热的患儿,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如冰敷、温水擦浴或者口服小儿退热剂。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2.3 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3 护理体会 通过9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使我认识到手足口病虽然传染性强,但只要采取措施及时得当,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完全可以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的,并有效控制传播流行。主要是要做好严密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对症处理治疗工作。同时做好患儿及家属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才能阻止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50-551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54

婴幼儿腹泻是是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小儿常见疾病, 如果治疗得当, 效果良好, 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 可危及患儿生命。该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 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1], 前者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 后者主要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 次数增多, 或如水样便, 常伴有呕吐、发热、精神不振等。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腹泻婴幼儿180例, 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了180例腹泻婴幼儿, 患儿大便次数>5次/d, 大便性状为黄色、黄绿色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 无脓血便, 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及呕吐现象。

1. 2 护理措施

1. 2. 1 饮食调整 婴幼儿腹泻常因消化功能紊乱所致, 所以饮食调整是治疗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婴幼儿腹泻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1], 或受凉后发生病毒感染。首先要确保饮食及餐具的清洁卫生, 停止食用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过敏的食物, 感染引起的腹泻要按医嘱控制感染。除胃肠道症状严重的患儿暂时禁食外, 一般情况下无需禁食。应多补充水份, 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等, 以保证患儿正常生长需要。

1. 2. 2 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次数, 收集粪便及时送检, 为医生诊治提供依据。评估、判断体液的丢失量, 观察面色、精神状态、意识、前囟门和眼窝有无凹陷、口唇和口腔黏膜有无干燥、皮肤弹性、末梢循环、哭时有无泪以及尿液等, 判断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轻度脱水患儿精神尚可, 反应稍差, 眼窝稍凹陷, 哭时有泪, 口唇湿润, 皮肤弹性尚可, 无口渴表现, 尿量较平时略少, 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以下。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较烦躁, 易激惹, 反应稍差, 眼窝、前囟明显下陷, 哭时泪少, 口干舌燥, 口渴喜饮, 尿少, 皮肤弹性差, 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重度脱水患儿烦躁、精神萎靡, 反应差, 嗜睡甚至昏迷, 前囟与眼窝明显下陷, 哭时无泪, 口干舌燥, 极度口渴, 四肢湿冷, 尿量极少或无尿, 皮肤弹性极差, 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5%。

1. 2. 3 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对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 予口服补液盐(ORS液), 服用O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 若出现眼睑水肿, 则停用ORS液, 改用白开水, 以防高纳血症的发生。一般补液量为100 ml/kg, 分数次服用, 根据腹泻的程度调整补液量。对于失水严重或频繁呕吐的中度以上脱水患儿给予静脉补液。输液时认真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补液计划, 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若补液合理, 3~4 h排尿, 说明治疗有效;若24 h患儿皮肤弹性及眼窝凹陷恢复, 说明脱水已纠正。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及24 h出入量, 以估计疗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输液速度。既要保证足够的输液量, 同时又要防止补液过多, 滴速过快而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注意观察输液部位, 避免红肿、渗出。

1. 2. 4 对症护理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 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出现红臀时可涂以鞣酸软膏, 避免使用不透气尿布;如皮肤破溃、糜烂, 可配合红外线照射, 照射时防止烫伤, 并外用红霉素软膏和百多帮;脱水时注意眼部的护理, 尤其是意识障碍的患儿, 常因露睛且不瞬目而使角膜干燥, 易发生角膜炎, 可滴生理盐水湿润角膜, 并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以预防;腹胀时按医嘱予肛管排气或用药;腹痛时热敷或轻轻按摩患儿腹部, 或遵医嘱应用解痉、镇痛药物;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呕吐及输液中的患儿予侧卧位, 以防呕吐窒息。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各种感染。注意保暖和维生素的补充, 加强口腔护理, 多喂开水, 防止发生鹅口疮和中耳炎。

1. 2. 5 消毒隔离 医务人员护理患儿前后要注意洗手, 并做好胃肠道隔离, 对不同病因的腹泻患儿要做好床边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患儿出院后对病房单元行终末消毒处理。

1. 2. 6 恢复期护理 注意患儿营养, 饮食中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继发感染。

1. 2. 7 卫生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时做好食具消毒, 保证食物新鲜。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早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避免因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而导致腹泻。

2 结果

180例腹泻患儿通过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护理干预,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

3 小结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护理腹泻患儿时, 护士首先要了解病情, 明确病因, 并针对病情, 全方位制定护理措施, 通过认真观察病情、细心护理, 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