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为我院重点科室,所涉及疾病多而复杂,主要有哮喘、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1],它们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临床发病率频繁且周期较长,病情反复多变,较难直接准确医治,其发病部位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肺部、气管以及胸腔等器官组织内[2-3]。呼吸困难是我院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次还有患者体内的血样饱和程度下降,患者多出现精神状态低迷烦躁抑郁等症状,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院呼吸内科128例中重症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中男4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8±4.9)岁;对照组中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1±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1)患者在治疗之前,一般存在一些心理障碍,焦虑、紧张情绪影响着患者的有效治疗。因此,患者在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与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有效沟通,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之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2)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的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护理,保证患者的用氧需求,避免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3)由于患者器官及呼吸道内的分泌排出堵塞物极易造成患者的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其清理清除,防止患者发生窒息的危险。并且,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睡姿卧姿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患者随时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一个愉悦欢快的心情,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1.3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呼吸内科128例中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0.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呼吸内科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其患者护理有效率高达93.8%,高于常规护理取得的有效率70.3%。因此,加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一兰.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1):869-870.

[2]牛瑞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3-34.

[3]徐光辉,于冬.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3-24.

[4]冯海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03-204.

[5]刘秀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参考文献11(5):195,85.

[6]李莲花,杨会芹,付玉军.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58,161.

[7]罗敬蕊.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与相应解决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1):165-166.

[8]宋幸娟,陈珊.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3(28):261-26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易复发等特点,且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药物反应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为此加强重症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7±2.4)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30例,肺癌6例。抽签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者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呼吸、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具体来说,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过慢或过快现象,若存在则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为此要及时处理预防;若患者出现持续咳痰、咳血等症状,要加强病房巡查,并给与对症处理缓解病情。②临床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吸氧治疗,严格控制吸氧浓度(24%~28%)、氧量(1min 1~2L)及吸氧时间。若患者长期卧位,则要帮助患者选取半卧位,以降低下肢回心血量及心脏负荷。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吸痰等工作,预防各种感染。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呼吸畅通。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预后。为此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患者呼吸内科疾病病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教育,让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同时缓解不安、恐惧等心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多关心、爱护、安慰及理解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谈心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预后。②饮食指导。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自身抵抗能力下降,为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及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少食多餐,补充营养。同时保持呼吸道、肠道通畅。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打扫、消毒杀菌重症病房,适时更换床单、被套等用品,及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合理。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护理后病情变化(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4%,抢救成功率12%,病死率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64%,抢救成功率16%,病死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具体见表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且多变,一方面要加强对症治疗,另一方面要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3]。为此要不断完善医院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病情观察、临床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环境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本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行两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4%,比对照组高20%,死亡率为4%,比对照组低16%。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乃艳,王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J].工企医刊,2013(06):456-457.

[2]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9-2010.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第3篇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4]McKenzie,K.,Scott,D.,Fraser,J.A.et al.Assessing the concordance of health and child protection data for ‘maltreated’ and ‘unintentionally injured’ children[J].Injury prevention,2012,18(1):50-57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检查术;护理配合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肺科医师或内镜医师应用高科技电视摄影技术和微观腔镜器械设备组合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胸腔检查的治疗方法。采用局部麻醉或加用静脉麻醉下胸壁单一切口,在直视下完成对胸膜腔的观察或病灶活检[1]。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7月对不明原因未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实施了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29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该29例患者皆常规行肺部CT、胸腔穿刺术或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未确定根本原因,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8~75岁,平均57岁。

1.2方法取健侧卧位,结合B超定位点,切口选择在腋部4~8肋间,常用6~7肋间,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于穿刺处切开一长约1cm的皮肤切口,用组织钳钝性分离皮下各层至壁层胸膜,沿肋骨上缘垂直插入套管trocar至胸膜腔,拔出针芯,置入胸腔镜,胸水多时可吸出部分胸水,旋转胸腔镜按前、上、后、侧、下顺序观察胸膜腔,发现病灶及时采集并保存图像,对病灶或怀疑处作胸膜活检,对粘连的胸膜行松解治疗。术毕退出钳、镜、套管,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固定,外敷包扎,妥善连接闭式引流瓶。

1.3结果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检查后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11例(38%),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10.3%),肺癌胸膜转移11例(38%),乳腺癌胸膜转移1例(3.4%),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例(10.3%),其中恶性胸腔积液为51.7%。术中活检者活检部位有少量出血,活检时诉疼痛,均可耐受,未作特殊处理,血压、呼吸、氧饱和度无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平均3~5d拔出引流管。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设备及物品准备胸腔镜为Olympus生产的LTF-240型尖端可弯曲式电子内镜,配套器械设备EVIS-240光源和电视系统,胸腔穿刺套管、活检钳、负压吸引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胸腔镜检查包、品,带侧孔的硅胶管及闭式引流瓶。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

2.1.2患者准备①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的折磨及对检查的未知,患者易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应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检查的目的、相关病例诊治效果,安慰鼓励患者,同时告知检查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履行签字手续,取得患者的配合。②指导患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动脉血气、肝肾功能,心电图,肺部CT,检查前24h行胸腔B超定位,并作好标记。③健康教育 嘱患者戒烟,保持病室清新,防止受凉,清洁穿刺区皮肤,毛发多者予以剃刮。④术前训练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⑤饮食护理 告知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提供营养支持。

2.1.3 检查前用药术前30min遵医嘱肌注地西泮5~10mg,杜冷丁50~75mg,予镇静、安神、止痛,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咳嗽明显者遵医嘱予可待因30 mg口服。

2.2术中护理

2.2.1护理 取健侧卧位,腰部垫一软枕,对侧床头放置一床旁餐桌,调节合适高度,将患侧上肢曲肘上举,置于餐桌合适位,可使进针部位肋间隙增宽,又可减少术中上举的疲劳感。

2.2.2做好监测 术中常规予氧气吸入2~4L/min,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穿刺及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脉细、四肢发冷等胸膜反应症状,应暂时停止,必要时用0.1%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

2.2.3操作配合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辅助器械的性能,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遵照医嘱使用,与术者默契配合,医护间的巧妙配合和交流对操作的成功至关重要。备好胸穿所需用物,灭菌活检钳,品,协助医生穿刺,穿刺部位按外科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取出灭菌胸腔镜,做好连接。观察胸水的颜色、量、性质,吸出胸水时不宜过快、过多,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做好标本采集,如胸水、病检组织等。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发热、呼吸困难;切口处有无皮下气肿、疼痛;敷料是否干燥。

2.3.2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①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②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③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60cm,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④妥善固定 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⑤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⑥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⑦拔管指征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⑧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

2.3.3并发症的护理① 胸痛 因切口及胸腔引流管的位置距肋间神经比较近,压迫肋间神经,壁层胸膜活检及松解治疗所致,可遵医嘱予镇痛剂对症处理。②发热 术后患者发热如小于38℃,多为术后机体对胸腔内积血的吸收所致,如体温达39℃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3~5d应予重视,留取痰标本,做细菌培养监测,遵医嘱用药,做好基础护理。③皮下气肿 多由于胸膜腔引流管不通畅及手术切口皮下缝合过松所致,予中流量给氧,建立有效的引流,气肿几天即可吸收。

3 讨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项简单和安全的技术,可由呼吸内科医生进行操作,是呼吸内科不可缺少的一项有效工具[2]。胸腔镜可窥视整个胸膜腔,能发现微小病灶,在直视下活检能避开大血管,清除病变表面糜烂坏死组织及覆盖物,可任取数块组织,不仅能取脏层胸膜、纵膈、膈面胸膜,也能取肋胸膜及肋膈窦处病变,这在经胸壁活检是做不到的,故胸腔镜对胸水病因诊断阳性率高[3]。随着此项技术的开展与逐渐成熟,该技术为更多的呼吸内科医生所掌握,均由呼吸内科医生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该项检查术安全性高;与此同时,内科胸腔镜的护理配合也拓展了微创诊疗护理技术,提高了护理水平,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通过胸腔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全面护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均是对手术成功良好的保障。在行胸腔镜检查术后,明确了诊断,提高了确诊率,部分发热、包裹性积液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该项检查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疼痛轻、康复快、缩短了病程、降低了费用,得到了患者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黄行芝.临床护理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b)-01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in severe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48 seve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and 41 seve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the incidence of ICU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anxi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and ICU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A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declin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luster nursing;Respiratory medicine;Severe patients;Aspiration

?`吸是进食至口咽部的食物、反流的胃内容物难以及时下咽、吐出,导致误入气管和肺部的情况,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2]。误吸是导致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3-4]。因误吸导致的中毒性肺炎死亡率高,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改善。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非人工气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观察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8~93岁,平均(66.55±3.45)岁。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0~95岁,平均(67.5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无菌操作及病房管理等措施,确定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处于无菌状态,避免感染,加强对于患者病房的护理,保证空气流通,确定病房的安静与卫生等,利于患者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有如下。①气道管理。加强气道通气观察,每2小时翻身拍背,协助病人排痰,必要时按需吸痰,特别注意夜间睡觉前的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忌频繁刺激患者咳嗽。进食后2 h内避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避免胃内压升高引起呕吐或食物反流。②营养护理。合理选择肠内营养途径、种类和量。普通患者可选择易消化半流质饮食、避免胀气食物,重症急性期患者可选择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胃肠内鼻饲能全力等营养液,开始控制速度在20 ml/h,对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评估,在12~24 h后,提高给予营养液的速度至40~80 ml/h[5]。采用一次投给法,切忌用力推注,应缓慢输送营养液,使用泵入法[6-7];每隔4 h或喂食前测定患者的胃残余量(GRV),当GRV150 ml时,则暂缓喂养,并且给予胃动力药物,当GRV>200 ml时,则停止喂养[8-10]。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可暂禁食及采用胃肠外营养。③管理。若患者没有禁忌,常规抬高患者床头30°~45°,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尤为重要,患者恶心呕吐时把头偏向一侧,如果病情允许,采取坐位,通过重力作用协助胃排空,避免反流和误吸的发生[11-12]。④口腔护理。自理者鼓励自行刷牙,不能自理者用朵贝氏液进行口腔护理,3次/d,分别在晨起、午餐后、睡前进行,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⑤镇静管理。对于重症呼吸内科患者慎用镇静催眠药、中枢镇咳药等有镇静作用的药物,避免抑制咳嗽反射,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反应,导致反流误吸。⑥误吸风险评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入院24 h内,必须进行误吸风险筛查,评估误吸风险。可选择饮水试验评估患者误吸的风险[13-14],对于误吸高风险患者要重点关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测定口腔及痰液的pH值,结合患者是否发生进食呛咳,吸出痰液是否含有食物残渣,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误吸,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转ICU治疗率;④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转ICU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转ICU治疗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焦虑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集束化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是指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相互关联的若干干预措施优化组合而形成的综合护理方案[15],该方案通常包括3~5项简单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循证实践措施,而非一系列临床护理措施的简单捆绑,且这些措施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首先强调口腔及气道的管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个典型的临床特点就是清理呼吸道低效,由于痰液多且黏稠、呼吸困难费力,导致咳嗽无力,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导致口腔、咽喉部、气管痰液误吸、坠积如呼吸道深部,引起肺部感染。经过严密观察、及时评估、按需吸痰等措施,及时协助患者清理呼吸道,排出痰液,避免了口腔分泌物误吸及起到痰液坠积。第二,营养的管理也很重要,特别是喂食的方法,直接影响到胃的容量和张力,是导致胃液反流的重要因素。第三,管理是预防放流误吸的重要措施,有依据证明,床头抬高30°,其压力刚好超过腹内压,可有效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入气道,而且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都使用茶碱类药物、阿托品类平喘药和镇咳药,此类药物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加上镇咳药使患者咳嗽反射降低,夜间平卧位患者极易发生胃液反流误吸,而摇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反流误吸的发生。第四,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要慎用镇静药,特别是中枢镇咳药,在非人工气道的重症呼吸内科患者,在使用镇静、中枢镇咳药时,很容易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致使吸入呼吸道的异物、分泌物无法咳出,加重误吸。第五,通过误吸风险评估,护士能够识别、关注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及早落实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

3.2集束化护理能显著缩短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本研究通过开展集束化护理,采取综合措施,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由(21.6±1.5)d,缩短到(16.8±0.5)d,主要是有效预防了误吸的发生,误吸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加重,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一些重症患者误吸后可发生中毒性肺炎,引起患者全身中度反应,导致低血压、低氧血症等中毒症状,需要转ICU监护治疗,其死亡率高,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周期,恶性循环可导致患者紧张焦虑,致使治疗效果下降。集束化护理能从诱发因素针对性地预防误吸,显著降低患者中毒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转ICU的治疗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