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护理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3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5月收治患儿137例,男58例,女79例,年龄0~14岁。呼吸系统疾病61例,消化系统疾病52例,循环系统疾病11例,免疫异常及结谛组织疾病8例,其他5例。
提出焦点:病人入院后护士通过与患儿及家属交流,询问病史、护理查体和病情观察等方法,评估患儿目前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或异常行为,作出判断和结论,用简单几个字的护理术语表达成为焦点。
描述资料:描述护理过程中支持焦点的资料,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以及患儿的应激反应,与病人目前病情有明显意义的资料,且与焦点相关。采取护理行为:针对患儿的焦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反应和结果:病人接受护理行为后的反应和结果。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健康知识。如: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
焦点记录法以F、D、A、R、T5个项目来书写,格式由五分格构成:即日期、时间、焦点、护理记录(D、A、R、T)、签名。D、A、R、T的记录比较灵活,不一定依次出现,有时可能出现D、A、R或D、T,但有护理行为(A),就必须有反应(R)。
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焦点记录方法举例说明,见表1。
结 果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广为书写整体护理病历创造了有利条件。
儿科整体护理病房采用焦点护理记录法的137例患儿获得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均病愈好转出院。发放病人满意率调查表137份,病人满意率由开展前的85%达到99%。体现为健康教育和入院指导宣传到位,护理工作细致周到,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关于焦点记录法评价发放了自制护士满意度调查表20份,护理满意率达100%。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护患关系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增强;护理文本书写及培训时间明显缩短;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也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认为焦点记录法适合整体护理的要求,值得在各病区整体护理病房推广。
讨 论
焦点护理记录法的优点:①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焦点不需要描述相关因素,简单适用,病人的健康问题一目了然;②结构简单,易学易用。焦点记录法使用五分格记录法,病人焦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方便。护士容易学、容易懂、容易使用,培训工作简单;③焦点护理记录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由资料焦点护理行为健康教育反应和结果5要素构成,相当于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一个完整的护理程序框架,符合整体护理的需求;④护理记录准确、客观、系统、全面。真实的反应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作为法律效力和有临床价值的护理病历;⑤避免重复交班,减少文本书写。焦点记录法的采用,交班时简化了病室交班报告,避免了重复记录,焦点交班重点突出,且有条理性。其次,简化了书写整体护理病历的程序,大大减轻了繁重的文本压力;⑥优化护患关系,防范护患纠纷。护士从繁重的文本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参与护患沟通和交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良好关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减少的护患纠纷的发生;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调动护士积极性。临床实践要求,护士遇到焦点要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确实能够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过程常见的问题:①漏写焦点:护士未能将主要的焦点全部、及时记录下来或出现的新焦点未能及时提出,而仅在反应中记录;②焦点经采取护理行为后,未能及时得到反应;③支持焦点的资料不准确、不完整。原因:护理查体不详细、描写不具体;④D、A、R、T混写,把病人的D、A、R、T混在一起写,违背了焦点记录法的原则。
焦点记录法的缺点是在抢救、护理危重病人时,频繁的换药及更换治疗方案,用焦点记录时难掌握。对策:我院采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弥补了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儿科护理;素质;投入;激励
儿科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就在于患者年龄较小,不能同成人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医患配合有难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工作压力大;所以带来的后续问题就是在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生病时可能会出现多人陪同,造成病房管理困难。下面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阐述。1 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
1.1 患者对象特殊 儿科患者都是儿童,大多是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的孩子,加之对医院及医护工作者的陌生和恐惧,随之而来的就是哭闹。家长因为对孩子的疼爱,必定会产生焦灼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及挑剔程度也就随之增高。然而,因为基层医院软硬件条件有限,有时会有医院硬件设施或护士自身素质达不到患儿家长预期目标的情况,一些矛盾就会随之发生。有些问题可能发生在大人身上就无所谓,但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就会引发问题。例如,给患儿静脉穿刺,如果护士没有一针完成,孩子的哭闹、痛苦就会令家长心痛不已,加上紧张焦躁的心情,可能就会和护士争吵。对于年轻缺少经验的护士来说,心理上更难以承受,也就更不能冷静的做好下一次穿刺。如此以来,和谐的医患关系难以存续。
1.2 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大 正是由于儿科面对的特殊患者群体,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压力加大,当然使工作压力加大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要求护士仔细观察,去了解患儿的要求。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环节观察患儿各种生命体征的变换,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来面对患儿及家长。
1.3 儿科病房管理难 由于基层医院病房设施和环境较差,加上儿科病房床位少,所以当患儿增多时难免有加床的情况出现。一个病房内患儿数量增加,陪护的人员也会增加,经常会出现一个孩子由多名家长陪护的情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还有一些家长不注意卫生,随地扔东西,喂饭、喂药后流到地上的东西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病房空气污浊等问题。如果在冬天或秋天,一些家长害怕开窗通风会使孩子着凉,室内空气就更得不到改善,这样还会引起患儿间的交叉感染。这些都给儿科病房管理制造了难题。
1.4 儿科护理人员不足 基层医院因为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不像大城市中一些医院那样能留住医疗人员,保持稳定的医疗队伍。对于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而言,在这里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缺乏培训的机会等原因,使得好多人想方设法离开儿科,这些就造成了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工作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样问题的产生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也给医疗安全留下隐患。所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势在必行。可以采取下述对策: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及医院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2 对 策
2.1 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良好的医疗水平离不开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医德素养。儿科护士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就可以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也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依赖。儿科护理人员还要快速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随着新技术和新仪器在临床广泛被应用,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护理学科向微细、精确、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不仅要求护士应努力扩大知识面,迅速掌握医学科学的新理论,而且要求护士应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和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2]。这不仅需要护士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医院提供外在条件和学习机会来保障。
2.2 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医院在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采用一些定期评比机制,奖励患者评价较高的护士,对于患者评价较低或者和患儿家属发生争执的护士,可以由护士长找她谈话,了解原因,探寻根源,从思想上给予疏导,引导和鼓励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和患儿及家属融洽相处。
2.3 政府及医院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 基层医院的投入与所在地区和城市的经济条件有极大的关系。但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还是需要政府及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财政投入上能多多给予儿科倾斜。这样可以使儿科诊疗环境得以改善。例如,温馨的诊室及病房会使患儿的心理上得到些许安慰,使他的心情放松,分散注意力,有助于患儿配合医生和护士的诊疗工作。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也使患儿减轻恐惧感,家长的紧张心情也能得以舒缓。此外,购进先进的诊疗设施可以提高诊治效率和质量。3 结 论
基层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和大城市的医院有所不同,有医院本身的特殊性也有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当然也有护理人员的差异。解决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不是单纯依靠医院、护理人员就能解决的,还要有患者家属和患儿的配合,也要有社会及政府的支持。
只有各方都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护理队伍,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100
[摘要]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关键词 ] 儿科护理;研究分析;对策分析;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58-03
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ediatric nursing
CHEN Wanhong
Shiz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9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ediatric nursing practice work existence risk factors have moredeeply, related factors and difficult points analysis, will be important to the perfec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par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oderniza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practice workof the difficulty, the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core conception are analyzed, in this base, the pediatric nursing work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stable development further,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better.
[Key words] Pediatric nursing;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Risk factors
当前医院在工作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较多的医疗纠纷,并且这样的现状使得当前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在实践的工作之中,针对儿童患者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前家长普遍重视儿童健康问题,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还应当以切实的思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完善工作之中的细节,实现全面发展。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医疗技术水准较差、医院自身服务建设方面存在有较大缺陷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等等。所以在今后的工作改革当中还应当以上述环节为基准,全面的深化改革,促进新时期医院建设水准的提升。
1儿科护理风险分析
针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加以分析,是促进工作全面改革的关键点。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医疗技术水准较差、医院自身服务建设方面存在有较大缺陷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等等。应重点对上述内容加以研究。
1.1护理管理风险
首先是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较差,针对护理过程当中的基本问题不能够进行妥善的处理,进而使得一些患儿出现症状恶化的情况,严重之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由于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掌握较好的护理技术且不能够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则必将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儿科护理之中许多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心和耐心较差,服务态度也较为恶劣,往往导致严重的医患纠纷,使得患儿护理质量下降。
1.2医院政策制度的风险
医院自身的管理和建设方面也存在有普遍的风险,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对于患儿应当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时对于患儿及其家属所提出的疑问应当予以耐心的解答,另外,医院还应当规范相关制度,实现对工作现状的精简,避免出现看病程序复杂的情况,进而保证患儿最佳治疗时间,保证其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医院在实践工作之中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以保证对患儿及其家属的管理,避免家长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1.3患儿方面存在的风险
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年龄较小并且不懂事,不少儿童患者相当顽皮,进而为护理和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问题。不少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顽皮,对于护理工作较为不配合,尤其是在打针输液过程之中,不少患儿会出现嚎啕大哭以及挣扎的情况,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身体不适。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往往情绪较为激动,进而引发严重的纠纷,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这样的情况是当前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出现风险以及不利因素的关键原因,应当予以重点的解决,采取可行的途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而促进医院建设工作迈向更加稳定和谐的层面。
1.4社会及家属风险因素分析
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是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于患者而言当前的环境之下看病相当复杂,各种繁琐的程序使得患者相当焦虑,这一点也是导致当前出现较为严重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家主方面存在的因素。不少家长对于儿童过分的溺爱,进而对于患儿的病情产生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之中,常常会抱着患儿在医院走廊中活动。这样的情况使得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掌握患儿病情,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存在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来讲,应当重视上述分析的儿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手段予以集中的改进,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避免相关风险因素导致严重的后果,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理想的、和谐的治疗环境,从根本上行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且保证对患儿最佳的护理及治疗效果,使得医院的发展可以呈现出新的气息。
1.5护理技术及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静脉穿刺难度大,有时穿刺不成功,影响抢救,而且因反复穿刺,小孩持续哭闹易加重病情。潜在输液不良反应,一方面因小孩输液时不易合作,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有时会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输液时不像成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输,而是需要抱着或到处走动,家长提着输液瓶跟着小孩走,输液瓶时高时低,压力不均,常导致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有导致病情加重或回血导致输液不畅。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小孩好动,个别家属晚上没注意照顾小孩留置针的部位,针头脱落未及时发现,导致出血较多。甚至有可能出现断针的危险。有的小孩经常把床头卡拿去玩,若没及时补上,减少一个可查对的环节,也容易导致差错。
2建议及对策
提升相关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质量,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切实提升医院建设发展水准的核心点。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细致的探析了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对其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旨在明确工作之中的难点所在。下文将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儿科护理的工作质量。
2.1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素质和沟通能力
首先应当提升儿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准,重点的对护理基础环节以及沟通能力进行改进,以更好的实现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使得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当前对于儿科护理来讲,提升沟通能力是减少纠纷的关键点。护士是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最多的人员,所以还应当保证广大儿科护理人员有着较好的职业素质,当前不少护士不愿意进行沟通,最终使得后期出现较大的矛盾,尤其是护理工作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医嘱等,更应当耐心的讲解。另外一个层面,对于当前广泛存在的儿科护理风险,广大人员还应当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对工作现状的分析,明确工作的重难点,对于工作的开展应当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主动的向相关人员报告工作情况,尤其是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完善革新。
2.2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除了上述分析的沟通能力提升之外,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医院的管理者还应当对自身的管理政策制度加以完善,进而为广大患儿及其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这一点是增强护理质量的关键点。医院应当有着较好的规章制度,好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好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化,同时还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故应当对此方面的工作加以重视,重点的语义改善。诸如医院可以定期的进行最优秀护理评选,对于工作之中积极性最强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完善相关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在潜意识之中形成一种相互良性竞争的环境,进而切实的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效益。另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的对治疗程序加以完善,尽量的对程序进行简化处理,进而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更好的增强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3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监测及控制
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之中的风险监测控制,同样是提升护理工作效益的关键点,应当重点的进行改善。医院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详细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基本信息,介绍相关的风险医疗知识以及卫生常识,对于儿童患者,应当以和蔼的语气和耐心的态度,向其讲解一些小知识,使得其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是一门相当深奥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同样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和疾病而导致的,所以往往同样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治疗途径。在护理讲解的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当耐心的解释上述要点,避免患儿及其家属存在有误区情况。使得广大患儿均可以建立起一个较好的思想意识,疾病症状较轻应当及时就医,不能够拖延。
2.4加强儿科护理患者的沟通
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是提升护理工作的关键点,应当进行重点的改进和加强完善。加强沟通不仅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为医患之间建立起较好的情感,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于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掌握较好的护理技术且不能够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则必将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在实践的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尽量的避免出现误会情况,这一点对于提升护理效益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及价值。在相关护理的过程之中护士应当详细的询问患儿自身症状情况,对于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问题应当与家属进行共同的商讨以寻求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如果出现沟通交流不佳的情况,不仅会使得医患关系变得相当紧张,同时还会导致较为尖锐的矛盾,使得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由于儿童患者较为天真,所以容易被哄,在实践的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很好的运用儿童患者存在的上述特诊,多多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很好的培养与患儿之间的情感,进而使得其可以更加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广大家长对于护理工作也必将给予全力的协助。这样,不仅从根本上增强了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为患者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5加强护士基础技能的训练
加强护士的技术训练,努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指导护士应注意患孩的血管情况,若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应请其他护士帮忙,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输液时加强宣传,强调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其后果的严重性。指导家长尽量让小孩在床上输液,避免走动造成的滴数过快等不良后果。对留置针妥善固定,并指导家长适当约束小孩有留置针的肢体活动,避免断针或脱落。护士晚上巡视病人应观察留置针的情况。强调护士查对时一定要让家长自己说出孩子姓名。而不是只回答“是”或“不是”。发现床头卡丢失应及时补上,同时加强宣教,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孩拿床头卡玩。由于小孩用药剂量小,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有些药该用小型号的注射器抽药,护士不能图操作方便而使用不符合的注射器抽,以免引起误差。由于小孩输液不易合作,输注化疗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时,应该选择直而相对较粗的血管,严禁在头皮输注。应经常巡视,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3结语
总的来讲,儿科护理工作对于相关人员的技术、耐心、沟通能力以及医院自身建设控制管理制度均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善,则必将使得患者护理质量下降,严重之时会导致较大规模的医患纠纷,故应当对儿科护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完善规章制度和细节方面的建设,使得当前儿科护理工作可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当前家长普遍重视儿童健康问题,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还应当以切实的思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完善工作之中的细节,实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相关重难点进行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同时明确了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新时期的医院建设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增强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儿科护理工作改进原则和方式的分析,旨在明确前进的方向,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进而使得当前医院的发展可以全面进入至一个崭新时期。
[
参考文献]
[1]陈美玉,张婷,钱小芬.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10).
[2]张孟姝.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5):478-479.
[3]李玉兰.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1):481-482.
[4]郑瑞莺,梁远美.风险防范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3):368-369.
1.1儿科护理的建设与发展
1.1.1儿科护理模式转变与工作内涵延伸
我省儿科护理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建设,经历80、90年代的发展,儿科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以患儿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按系统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进入21世纪,儿科护理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角色特点从院内疾病照护者向全程健康促进者、专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承担的不仅是对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让家庭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促使患儿获得生理与情感的最大满足,如设立母婴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儿童哮喘病夏令营,早产儿延续护理、新生儿抚触、开展社区护理义诊服务等。
1.1.2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以安全舒适为目标,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专科抢救、正确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并能真实、客观、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儿科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中的应用、高频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小儿肠造瘘全程管理规范、儿童皮肤伤口护理技术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技术(PICC)在新生儿、血液病、肿瘤等推广应用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1.1.3PICU与NICU的建设与成果辐射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促使重症护理管理架构建立,特别2009年省卫生厅提出《福建省儿童救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儿童救治中心定点医院51家,新生儿救治定点医院45家,进一步健全儿科120院前急救,完善急救流程和转送措施,形成重症、疑难危重患儿转诊收治网络,提高抢救水平。全省重症监护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医疗下乡帮扶、护理技术会诊,每年定期开展全省小儿急危重症护理进展学习班、儿童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班等,充分满足基层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基层儿科护士对儿童救治知识、儿童保健和急救知识的掌握,为培养基层儿科优秀护理人才,促进专科护理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1.4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近年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充分认识医学救援的重要,而医院是医学救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队伍中,护理人员占医疗队伍近一半比例,是参与医学救援的主力军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儿童手足口病暴发、甲型H1N1流感暴发,儿童成为这些突发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对儿童造成的损害,我省儿科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里积极战斗在一线,应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配合医疗团队,合理安排抢救护理程序,做好预防处置工作。同时接受省卫生厅派遣任务,积极抽调儿科护理人员远赴安徽抚阳参加救援,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2儿科护理队伍与人才梯队建设
1.2.1儿科护理队伍结构的优化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省从事儿科护理队伍人数达3034人,特别近几年,从事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由单一的中专教育逐步发展为多学历层次并存,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及本科学历526人,占儿科护理队伍的16%,大专学历占40%,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护理人员799人,占26%。
1.2.2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
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梯队建设与医疗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内护理学科发展大环境也影响着儿科护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上世纪50、60年代,医院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以合格的临床儿科护士为目标,80、90年代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为目标;随着护理各专业建设步伐加快,对先进的专业人才趋之若鹜,90年代中后期,儿科护理人员也有机会通过医院及省市护理学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走出地区、走出国门进行先进护理管理理念的学习、专科进修和专项培训等,特别近年对建立以专科、专项培训为目标的护理人才培养及应用体系更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点,让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有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累计有数十名儿科护理人员前往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她们为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1.2.3儿科护理临床教师队伍的壮大
注重对临床教学人才培养,全省23所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与省市专科院校协作,40多名临床专业人才走上讲台,其中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承担大中专院校儿科专业授课任务,使得院校学生能更好地将儿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为儿科护理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临床儿科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
1.3开展儿科优质护理
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趋势,将儿科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拓展。在全省三级医院儿科试点病房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共赢协作模式。在儿科护士角色行为中,不仅充当直接护理者角色,明确儿童住院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儿童护理范畴应由医院延伸至社会家庭,涵盖0~18岁年龄阶段健康与非健康所有人群的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士在充当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角色等方面也能实施到位。如:加强住院期间对家长照护能力的提升,是新模式下儿科护士工作的一个新内容,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深入住院患儿家庭中,对患儿护理问题及家长护理行为进行诊断、纠正患儿家长的错误理念和方法,通过宣教、儿科入院指导、制作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家长参与关于患儿安全护理要点、监护、用药、营养、心理护理、卫生活动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并及时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和感受,及时进行评价和再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知识与技能,有效且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让家长有能力在出院后持续性照顾儿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发挥护士各自的能力与角色作用,使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产生良好互动、和谐沟通、角色互补、价值认同,提升家长疾病照护和预防能力,满足父母及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也体现护士专业成就感与社会价值。
1.4循证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推广儿科循证护理,伴随着儿童急重症监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科急重症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将新的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儿治疗与护理结局。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胃黏膜疾病、儿童疼痛与镇静、儿童营养摄取,儿童皮肤护理、非计划性拔管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童监护室中关健性的医护实践质量指标,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儿科护士们探索执行以循证为依据的集束护理干预,如定时的儿童口腔护理,抬高床头30度,气道护理无菌操作的规范等,特别强调定时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
1.5儿科护理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儿科护理信息管理已是一种护理管理新方向及保障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已有3家三级医院儿科使用移动护理查房系统、采用电子条码扫描进行患儿身份识别、对手术或医疗处置的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在执行处置前的再确认、患儿用药、跌倒的预防等,通过信息化数据管理,保障患儿安全、实现临床护理管理科学化、工作流程人性化,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
1.6儿科护理临床研究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拓展
我省儿科护理科研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5年取得较快发展,在新生儿护理、儿童急重症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儿童生长发育及预防保健护理领域逐渐形成儿科特色护理研究领域。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地市级课题9项,科研获奖3项、获得专利3项、小发明小创造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与训练指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三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组织拍摄的儿科护理操作视频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儿科护理实验教学辅助教材,并作为儿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教学的培训教材之一。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从最初一次性密闭静脉输液技术代替开放式静脉输液;从钢针静脉穿刺到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新生儿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蓝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简易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PICC穿刺及维护;新生儿院前转运;高频机械通气技术;外周动脉穿刺及置管技术等,大大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
1.7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
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举办多场国家级的儿科及新生儿重症提高班,各地报名参加人员近1000人。结合“世界儿童日”和“六一”儿童节,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深入社区及慈善机构的“世界儿童日”护理义诊与献爱心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都会组织一场医院内护理义诊活动,传授儿童家庭护理知识及儿童家庭护理急救技术等,深受家长的好评;每年定期开展儿科护理管理者联谊活动,有力促进了儿科护理管理者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2福建省儿科护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国内先进省市儿科护理发展相比,虽然我省儿科护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与差距。为深入了解我省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由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向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护理部发放问卷,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现状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收回问卷101份,回收率90.1%。三级以上医院占34%(其中三甲医院占18%,三乙医院占12%,专科医院占4%),二级医院占62%(二甲医院占43%,二乙医院占19%);儿科床位设置:30家三级医院拥有儿科床位共2237张,占全省儿科总床位的50%,67家二级及以下医院拥有儿科床位总数占总床位的50%,说明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儿科建设还未完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儿科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梯队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儿科护士3056人,编外护士1856人,占儿科护士总数的60.7%。编外护士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护士流失率高,增加医院人力成本支出,同时也不利于医院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规划,造成护理人才的断层。职称聘任方面,全省儿科护理高级职称111人,占护士比例3%,护理高级人才比例小,主任护师占0.5%,副主任护师占2.2%,主管护师占15.8%,护师占27.2%,护士占54.3%,与医疗人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高级职称配比少,造成护理职业生涯的瓶颈及护理研究人才短缺、护理科研能力薄弱,同时也影响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单一繁重的护理工作量让新护士甚至不愿意到儿科病房工作,给儿科护理工作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2儿科护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不平衡
相对三级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较全面,而对于二级以下医院,由于医院本身规模限制及对儿科投入不足,且儿科产生经济效益少,基本只作为医院的二级分科。专科的不细化造成专科护理的很多新技术不开展或应用少,达不到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能力要求。从社会到家庭,普遍认为护理就是给小孩打打针、换换屎尿裤,是保姆式工作,没有发展前途。
2.3家庭社会需求与儿科护理存在差距
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生理、心理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不同于成人,不是成人的缩影,受疾病影响,小儿对家长、家庭依赖及心理影响更大,而家庭也因儿童住院这负面性生活事件受到影响,家长感到压力与负担。据相关机构调查及文献报道,住院家长的压力主要是对患儿疾病担忧、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的影响及家庭护理照顾能力的不足等。目前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配置不足,护士常无暇兼顾家长及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家庭变化,忽略了家长的参与,造成家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2.4循证护理在儿科应用还不完善
儿科护理人员队伍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护士专业技能不熟练,提供以循证护理为依据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实践不完善、缺乏科研意识。
3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3.1儿科护理队伍建设方面
(1)保障编外护士同工同酬,2014年~2015年完成实施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2)按福建省护理“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三级医院儿科护理人力配比病房床护比达1:0.6。
(3)建立和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发展专科护士、培养护理骨干人才梯队。2015年完成儿科专科护士人才库建设,为儿科护理队伍建设贮备护理人才。
(4)开展护理帮扶互助。每年不定期组织儿科护理管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下乡,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及接收基层医院进修等方式促进基层儿科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3.2专科建设方面
3.2.1建立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5年完成申请并组织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儿童急救专科护士、儿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3.2.2建立福建省儿科护理质量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2015年前完成“护理敏感性指标”,如跌倒率、静脉外渗率、压疮发生率、给药正确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指标把关护理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及管理评价目标,从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3.2.3建立省级儿科护理网络信息互动平台。
利用网络共享儿科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及疑难护理病例探讨。2014年~2015年开展分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和儿科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扩大与兄弟省市的学术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及思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水平。
3.3护理服务方面
重视家长、家庭对患儿疾病康复的影响,满足家长护理需求。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2014年~2015年在三级医院试点推广;2015年~2016年在二级医院推广;至2017年全面推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让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庭之间建立起合作、尊重和支持的互利伙伴关系。通过加强儿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促进家庭维护儿童健康的积极作用,达到全面、全程、连续、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目标,让患儿及家庭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3.4社会责任方面
积极拓展护理延伸服务,加强社会责任承担,以专业委员会为主体,借助媒体,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与社区、学校配合,指导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社区提高儿童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心理康复等服务;关注儿童保健服务及慢性病管理。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4政策支持与建议
首先,重视对儿科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满足儿科发展需求,减少儿科护理人才流失,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第二,加快城镇儿童医保及新农合保险覆盖,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让基层儿科护理得到发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