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护理标准

儿科护理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护理标准

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细节管理;护理管理;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8-01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极为关键。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有可能对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具体的应用包括从细节上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在制度的落实上加强细节的管理,以及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对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

1 安全意识要从细节培养

1.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为了使整个儿科护理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必须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地学习《 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做到警钟长鸣。在日常的例会中也要对护士查房、护理等工作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统计护理工作中的纰漏,由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教育。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根据制度对新成员进行知识考核。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也可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状况组织一些情景模拟,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

1.2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儿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儿童患者,由于他们自我控制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护理人员更要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患儿出现意外伤害。而在儿科护理病房中,交叉感染是非常容易引发的,为了有效预防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必须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对儿科病房每日消毒,定期检查,保障病房的卫生。医护人员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工作中注重个人的卫生。

1.3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儿科病房中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警惕,对仪器的管理也要实行责任制,保证各仪器的正常状态,尤其是抢救仪器。对住院的患儿进行查房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在作护理记录时要保证内容的真实和客观。所以医护人员要注重工作细节,及早发现医护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增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4 培养风险意识:在整个儿科护理工作中,从诊断、住院到日常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的危害。因而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减轻风险的办法,并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控制风险,关注患儿家长的意见,及早发现隐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补救,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出科学的补救方案,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2 制度落实要从细节做起

2.1 细化规章制度:针对儿科科室的具体工作情况,要依据相关的“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规范化服务流程”等专业管理条例,制定出专门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的工作做出实际、具体的评价标准,控制护理工作的质量。争取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2 实施动态监控:建立严谨的管理规章和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规章制度是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保障的前提。而在保证管理制度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基础上,紧接着实行对整个护理工作的动态监控也是保障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在对儿科护理工作实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要培养细节管理的思想,要随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纰漏,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并及时地处理问题,完善护理工作。

2.3 强化过程管理:儿科护理管理不是一种目标管理,而是强调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检查管理体制、工作程序的科学性,以及工作落实的每一个细节是否达到标准。为了强化过程管理,必须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并给每人发放工作手册,每项工作都要按部就班,落实到位。对于治疗医械、护理药品等物品要具体划分摆放位置,并注意值班交接工作的登记,对于特殊的药品要相互交待好。

3 细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

儿童在每个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所以儿科护理具有非常高的风险。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与患儿沟通的难度很大;家属对于儿童患者在乎程度高使得护理增加了很多困难。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化管理来针对这些现象。强调每位护理人员都要注意细节问题,使护理更加人性化,避免出现不良的状况,为了更好的满足患儿的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模式替代原来的以疾病控制为本的护理模式。首先应该意识到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对他们的重视。然后应该更多的与患儿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知道他们对于护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只有他们的满意才是对护理服务最终的肯定。我们必须不断的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才能使得服务更加优质化。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想做到没有缺陷,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要在整个护理管理工作流程中,加强细节管理的意识,细化每一个护理工作的要求,保证规章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的缺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素芳;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公企医刊;2010(23)

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SOP;有效沟通

护理之核心为沟通,沟通即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信息的过程。这项工作在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显得尤为重要,因其所面对的患者无法自身陈述病情,并且患者更是家长的“小太阳”,使本来就不轻松的护理工作更加特殊化、负责化[1]。所以,加强年轻护士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责任心,使患儿家长体会到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内涵。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护患冲突事件9例,因沟通交流不良引起的5例,占55%;责任心不强的1例,占11%;因护理技术不到位引发冲突的1例,占11%;对医疗工作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又不能灵活处理引发的冲突2例,占22%。

1.2护理人员资料分析

2014年发生9例护患冲突当事人的信息,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3名,工作年限最长37年,最短的2年。原因与职称级别和工作年限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与当事护士的性格特点如孤僻、内向,不会换位思考和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很大关系。

2方法

2.12015年1月开始对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教会护士学会评估,警觉过激情绪家长等高危投诉人群的识别能力,及时干预。2.2每月均要对本科所有出院患者发放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有10项内容,每项按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月底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效果。2.3制定有效沟通SOP。制定符合儿科护理工作特色的沟通交流手册,将儿科常规操作流程,包括出入院的接待语言,如何分诊和识别危、急、重症患儿,儿科常规护理操作中的语言交流技巧,凡事需要与患者进行必要交流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有激惹倾向的家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制成册,书的大小以能放在工作服口袋内为宜,方便携带和阅读。2.4进行情景模拟培训,并考核。由护士长和组长分别扮演护士和患儿家长角色,设置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案例,收集平时易发生纠纷冲突的事件,进行情景再现经典回放,使护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演练结束,让护士自由点评存在的问题,利用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护士的想象力,查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节的事件进行跟踪督查,了解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晨会后花10min学习然后现场提问培训的内容,了解从理论上掌握的情况;以跟班作业的形式,查看实际沟通交流情况,当场点评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点。2.5巧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分析科室发生护患冲突的原因,多数与护士的性格特点如孤僻、内向,不会换位思考和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关,其核心问题是改变护士对儿科特殊患儿人群的认知,改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克服消极、被动情绪。让护士知道患儿及其家长尚未发展到能够完全对抽象事物进行认知,所以沟通中运用做动作使家长满意,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用姿势、指物、做面部各种表情也会有很大帮助,切忌用冷漠、生硬的态度。2.6认真对待每次发生的护患冲突。对于每次发生的护患冲突,均组织全体护士讨论,一一分析发生原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按PDCA的工作模式进行追踪检查,查看整改效果。对于有情绪过激行为的家长示为纠纷、投诉的高危人群,列为重点交接班内容,提高警觉性和识别能力,及时消除不良隐患,杜绝护患冲突发生。2.7新老护士传、帮、带。在护理人员排班上进行新老搭配,沟通能力强弱的搭配,组织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理论培训。

3结果

3.1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典型案例回放,心理认知能力培训,提高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认真执行首问和首次接诊负责制;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学会相互学习,尤其是沟通交流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更应发挥积极主动的帮扶作用,引导低年资护士如何化解矛盾,发现纠纷相互补台,及时平息纠纷隐患。3.2每月均要对儿科所有出院患者发放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2014年1月—12月住院患者的总例数839例,对护士满意的例数755例,住院患者的对护士满意度平均为89.98%;2015年1月—8月住院患者的总例数681例,对护士满意的例数665例,住院患者的对护士满意度平均为97.65%。3.3各项投诉指标的统计对比,投诉率明显下降,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护患冲突事件9例,因沟通交流不良引起的占5例,占55%;责任心不强的1例,占11%;因护理技术不到位引发冲突的1例,占11%;对医疗工作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又不能灵活处理引发的冲突2例占22%。2015年同期共发生护患冲突事件3例,沟通交流不良1例,占33%,责任心不强1例,占33%,家长无聊起闹1例,占33%。

4讨论

4.1本文制定的有效沟通SOP有以下三种用处:4.1.1将护理工作中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和沟通交流技巧。制定成通俗易懂规范交流手册;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使其快速掌握沟通交流技巧。4.1.2根据沟通交流规范标准,讨论发生不良护患冲突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规范和约束护士的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服务形象,取得患者的信赖与满意。4.1.3SOP是贯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精神核心(说,写,做一致)的具体体现,实现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简单化,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资料。4.2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对改善护患关系有推进作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亲和力,避免了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因互相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争执,防止医疗纠纷发生[2]。但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儿科医生紧缺,患儿就诊等待时间较长,护士与患儿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为更好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满足其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和减少医疗纠纷,正确认识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儿科特殊就诊群体,制作符合儿科特色的沟通交流规范,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更能有效地降低儿科纠纷、投诉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罗文英 单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措施;儿科院内感染;降低效果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入院之前没有感染发病,而是在医院治疗时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并且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就有的潜伏期感染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院内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治疗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优质护理服务是基于临床护理提出的新型护理方法,其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还要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责任制,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1]。儿科院内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因此对儿科进行降低感染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护理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选入标准:患儿均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并且患儿在入院前没有感染疾病。男145例,女115例,患儿年龄2个月~11岁,两组参与实验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P>0.05符合临床对比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护士要向家属讲述医院管理的基本制度,并且进行安全教育,保持病房内的干净、舒适,若是呼吸系统高发疾病的时节,要对空气进行消毒。患儿在入院后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要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感染的患儿要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的日常进行教育,并且详细的记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要转变护理的观念,转为责任制护理,对于患儿治疗期间加强管理,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之间加强护理,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护士要结合儿科感染疾病的特点和护理基础要求,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强化口腔、皮肤、引流管、留置管等护理,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途径[2]。护士要采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患儿,一般来说儿科患者的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患儿年纪小,不易配合治疗,因此要提升护士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护士要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情,详细的告知患儿疾病的治疗方法,让家属配合治疗[3]。护士要定期的对患儿的各项生活用品进行采样检测,严格洗手,减少病菌的传播。

1.3护理效果评价 医生要仔细观察患儿的感染情况,对于患儿出现的感染病例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患儿基本信息、感染情况、主治医生等,并且经由院内专职人员检查核实。

1.4统计学方法 行SPSS17.0对儿科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将感染发生率用[n(%)]表示,患儿感染率采用χ2检验,并且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率为6.9%,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7.5,实验组患儿的感染率要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将人文化的护理观念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基础、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并且加强对患者的交流,提升医患之间的关系[4]。在护理中要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行为,护理态度、语言等,对患者的生活、病情、用药、恢复指导等进行护理,从而减少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应用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情况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要以患儿为护理中心,并且加强各个环节中的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患儿的年龄不同,在护理中要根据患儿的理解能力,采用患儿易懂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进行护理。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不要让患儿在病房内大小便、随地吐痰等,对患儿的日常物品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的通风,严格的进行消毒和采样检测。护士要及时的发现易感传染源,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避免易感患儿感染上疾病。

综上所述,在儿科院内预防感染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患儿感染的情况减少,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提升,护理意义积极,可以在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晓荣,贾鲲鹏.浅谈儿科院内感染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6(6):536.

[2]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

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

对于医院来讲,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较多的实习生压力,同时还要面临日常的工作压力。因此,以往很多儿科护理实习生,其接受的带教管理模式,都偏向于常规模式,整体上很难有所成就。由此可见,常规带教管理模式,不仅浪费了儿科护理实习生的时间,还对日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人才培养而言,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本文针对儿科护理实习生,讨论带教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5月~2013年12月带教的儿科护理实习生107为对照组;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4年12月带教的儿科护理实习生114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例,女105例;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3岁±1.2)岁;中专54例,专科53例。对照组男3例,女111例;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4岁±1.8)岁;中专62例,专科5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最终成绩及对带教管理模式的满意度。1.2.1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管理模式,根据儿科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直接将相应的人数分配到各个科室当中,安排相应的护士进行带教管理[1]。1.2.2观察组应用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首先,根据护士的带教规范及相关标准,有效制定临床实习计划,确保儿科护理实习生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工作、患者,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应用[2]。其次,在带教管理护士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护士本身的工作强度、时间,以及儿科护理实习生的能力,保持护士与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匹配度,减少矛盾和冲突,维持好医院的正常工作[3]。第三,实施岗前培训。儿科护理实习生是即将步入到医院工作的人员,因此在带教管理时,有必要对其开展基础的岗前培训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解到工作的要点、难点、细节等等,减少差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4]。第四,积极完善入科宣教。护士在带教管理过程中,针对分配到本科室的儿科护理实习生,必须在宣教工作上有所努力,要让所有的儿科护理实习生,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办事,绝对不可以过于理论化,要把自己当作是真正的医务工作者。第五,运用多元化的带教管理措施。结合儿科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表现,通过合理的工作强度安排和不同的训练手段,帮助儿科护理实习生克服自身的薄弱环节,达到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准。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儿科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在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满意度方面,设定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标准。满意:儿科护理实习生得到了相应的帮助,获得了专业的技能学习,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一般:儿科护理实习生认为,带教管理模式并不适合自己,虽然能够达到带教效果,但是与心理上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满意:儿科护理实习生与带教护士出现矛盾,双方各执一词,对带教管理十分不认可。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科护理实习生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儿科护理实习生满意度为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儿科护理实习生而言,带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现阶段入职的很多医务工作者,仅仅是在理论成绩上达标,几乎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入职以后,还要“从头学起”,这对繁杂、大量的医务工作而言,造成了很多的阻碍。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应用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后,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均比较突出。相对而言,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儿科护理实习生匹配最合适的护士,在专业技能的应用、客观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减少了以往的矛盾现象,能够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建设出强大的人才队伍。同时,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基本上不会对带教护士、儿科护理实习生的时间安排,造成太多的不利影响,二者的日常工作均可以按照预期来开展。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是对实习生的一种再教育。实习生进入到医院参与医疗工作时,需经过正确的引导,才能熟练的应用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建议在今后的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将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推广应用,为医院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丽.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11):2286+2303.

[2]陈辛华.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运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05(06):123-124.

[3]曹艳,鲁丽萍,王刚琴,何瑾,杨婧.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03):133-134.

儿科护理标准范文第5篇

护理学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儿科护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并重。结合儿科护理学的这个特点,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将儿科护理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介绍情境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情境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应用

0引言

在实际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无法全面、有效地掌握儿科临床疾病的病理、症状、检查方法、护理原则、诊断和护理措施等,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的水平不高。因此,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水平。

1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具体丰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儿科护理知识,熟悉和掌握在特定场景需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1]。教师在具体进行情境教学之前,应该详细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特定情境。

2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幼儿生长发育中的护理时,教师如果一味遵循课本的章节照本宣读,介绍幼儿生长发育的概念、有关评价指标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等,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2个6个月大小的幼儿,一个是5.6千克,身高56厘米,另外一个是5.1千克,身高63厘米,设置问题:这两个幼儿哪一个的营养发育状况更好?学生由于都知道,6个月大小幼儿的标准体重是6.5千克,可是他们都不符合标准,学生就会充分展开思考,怎样利用有关指标评价幼儿的生长发育。[2]学生在自己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讲解,就会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2.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模拟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介绍幼儿溶血症患者的护理时,一般学生都知道出现溶血的母亲血型是O型,幼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如果班里的女学生现在是O型,以后生的婴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会不会出现ABQ溶血的情况[3]。根据这些联想问题,教师一边帮助学生分析,一边解答疑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的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严密性。

2.3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幼儿的临床症状创设具体的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选用事先制作好的现代多媒体幼儿临床片段,通过形象、丰富、直观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儿科护理的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幼儿惊厥护理时,由于分析幼儿惊厥的原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讲解之前,把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视频中一个4岁儿童发生全身抽搐,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这个小孩可能有过什么病史?之前应该做过什么检查?主要的病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护理诊断?提供什么护理措施[4]。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将学生的回答与儿科临床护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问题的答案,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儿科护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4设计实验教学模拟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模拟科病房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比如:在讲解幼儿窒息复苏全面护理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用物品的准备,实施幼儿全过程复苏护理。通过这种实践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施效果

在儿科护理学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以往的被动接收逐渐向主动探索转变,临床护理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教师授课的模式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有效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而活跃了儿科护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报道和应用还比较少,可是情景教学方法是将现代先进心理学所表达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的作用,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主要几个问题:第一,在设计具体的情境问题时,要以当前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能为了重视情境应用的效果,忽视儿科临床知识的实践应用。第二,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选取合理、科学的情境教学方法,不能够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生搬硬套不适宜的方法。第三,在具体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儿科护理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情境和模拟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其新颖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儿科护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韩巧灵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23):2145-2146.

[2]曾丽娟.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