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第1篇

实行母乳喂养是保证母婴健康的基础,加强早产儿母乳喂养尤为重要。我院自1996年正式成为爱婴医院,凡在我院分娩的活产儿、病理儿,包括早产儿均由母婴同室统一管理。母婴同室病房设有重症监护室,派有专业水平高的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救治,本文就早产儿救治分析出现并发症与母体因素、出生季节、胎龄、体重、产前用药等围生期因素有关外,还与早产儿护理至关重要。特别是早产儿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吸吮、吞咽、觅食反射越不敏感,实行鼻饲喂养和加强保温等护理胜于药物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1997年1月~1998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共98例,治愈91例。98例中男58例,女40例,其中双胎8例;出生在冬春季64例,有45出现并发症;出生夏秋季34例,有并发症5例。胎龄28~36周:≤34周38例有37 例出现并发症;胎龄>34周60例有13例出现并发症,体重<2500g与>2500g均为49例,前者45例出现并发症7例死亡,后者5例出现并发症无死亡。产前用地塞米松者62例有24例出现并发症死亡2例。未用地塞米松36例有26例出现并发症死亡5例。保暖肌注维生素K1及维生素E等共有50例出现一种以上并发症,黄疸21例,窒息12例,RDS 8例;6例死亡,3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硬肿症,死亡1例,死亡率2.94%,与母婴同室前相比25/152(16.45%),χ2=4.6216,P< 0.005,差异有显著性。

1.2 典型病例 例1,产妇,34岁,孕3产2(在乡镇医院分娩2胎均早产死亡)。孕28周腹部坠痛5天,流羊水1天从区医院转入,经保胎治疗失败平产一男性活婴,重1100g,出生时苍白窒息,阿氏评分1min 4分,5min 6分,立即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口对口呼吸、给氧、刺激足底3min后啼哭建立自主呼吸,抱入监护室即温箱保温、吸氧、静滴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补充能量合剂,消炎止血等治疗,住院28天,鼻饲20天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吸吮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达到1770g,平均每天增长24g,3个月后随访,体重增至4300g,发育正常。例2,产妇,26岁,孕1产0孕34周因胎膜早破平产一男性活婴,重1800g,阿氏评分1min 4分,5min 7分,抱入监护室,面色红润,哭声连贯。冬季出生,出生时及出生后同样方法保温、吸氧、用药及母乳喂养;出生后第5天病情慢慢稳定,第6天因当班护士未检查温箱,温箱调节失控。虽测婴儿体温不升已调高箱温至35℃,但箱内外温度误差17℃,接班护士检查温箱,实际箱内只有18℃,患儿体温仍不升,相继出现重度硬肿症、皮肤发花、四肢凉、哭声弱反应差、温箱温度过低的表现。即更换温箱及按新生儿硬肿症处理和护理等抢救无效,于出生后第7天死亡。

2 救治与护理

2.1 救治 (1)母体患有妊高征及慢性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文发现产前用地塞米松3天以上者早产儿存活率高并发症少,与国外报道一致[1]。(2)新出生早产儿体重2000g左右,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哭声连贯,阿氏评分5min 8~10分,根据产前、产时情况用药,常规肌注青霉素,维生素K1,维生素E,地塞米松。(3)静脉高营养;国外学者主张TPN[2],但我院是母婴同室具备人奶库母乳丰富,再者农民和下岗工人对TPN费用的承受力差,所以母乳喂养为主。出生后第1天根据阿氏评分有窒息、呼吸困难早产儿静滴5%葡萄糖加抗生素,一部分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同时,用静脉营养治疗。(4)常规使用维生素K1 3天,可预防新生儿自然出血症。

2.2 护理要点

2.2.1 保暖 出生在寒冷冬春季比出生在夏秋季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所以在同等救治方法外,特别要注意保暖。对早产儿有效的保暖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内容。娩出后应在有辐射灯源的保暖操作台上护理。首先要擦干全身,用预热好的温暖柔软的衣被包裹,再送入预热好的暖箱保温。暖箱先置在34℃预热,待接入产房的早产儿再按其体重、胎龄大小给予调整适当温度(表1)。表1 早产儿暖箱温度、湿度调整 略

新生儿出生后24h复温在36℃~37℃之间。(1)每2~4h测体温1次并记录暖箱温度,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暖箱。(2)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每2h换尿布更换一次以免局部及肺受压引起局部及肺循环障碍。冬天在暖箱擦浴、更衣、换尿布等。时间越短越好,动作幅度小而快。每日治疗操作要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以免增加散热。(3)在没有辐射台或暖箱的情况下,可采用电热毯、热水袋方法保温,并设法提高室温防止硬肿症发生。(4)每4h叩背1次,促使肺部血液循环及痰液排出,同时对硬肿症进行按摩。特别是冬天大部分早产儿出现程度不同的硬肿症,护士将手烤热伸入暖箱按摩硬肿处15min。用红花油按摩硬肿效果更好,有助于硬肿的消散。中重度硬肿症同用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与国内同行稍不同[3]。

2.2.2 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生理功能低下,表现哭声低微,吸吮无力, 无吸吮与吞咽反射,胃酸分泌不足易患胃肠道感染。肠道毛细管绒毛发育差,妨碍肠对营养物的吸收,胃肠道消化运动功能低下,更易引起腹胀、便秘及呕吐。因此对早产儿的喂养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

2.2.2.1 喂养时间 一般在生后6~12h开始喂糖水1~2次,12~24h开始喂奶,体重越小,胃容量越小应采取多次少量喂养。

2.2.2.2 乳液的选择 因我科有人奶库长期储存健康的人母乳,一般产后3天内乳剂不多,婴儿吃人奶库母乳,3天后乳计增多挤出存入人奶库消毒备用,以便暖箱早产儿24h都有母乳供应。因母乳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等优点。

2.2.2.3 喂奶方法 根据早产儿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胃管法:吸吮及吞咽反射均差的用鼻饲管鼻饲。可减少低体重儿呕吐与窒息,又能保证摄入量。但每次注奶前应抽吸观察有无残余奶,残余奶重新喂注。胃管残余量超过上次注奶量的1/4则应考虑减少奶量。滴管法: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的可采用滴管喂养,慢慢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滴入。奶瓶法:吸吮及吞咽反应良好者直接喂哺母乳,必要时采用软橡皮以奶瓶倒竖时能呈滴落状的速度为宜。

2.2.3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瞳孔大小及一般情况,如患儿面色、口唇、肤色、肌张力、尿便的次数、鼻饲或哺乳的次数和量并作好记录。注意呼吸的频率、深浅程度,发现呼吸暂停应采取托背、刺激皮肤(如弹足底)等方法,并及时清楚呼吸道分泌物。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随时观察暖箱中早产儿的反应,也是保暖治疗中最主要的环节,适宜的温度、湿度,早产儿会很舒适,体温正常。反之,暖箱温度过低,早产儿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本文典型病例2。皮肤干燥、无光泽说明温度不够。患儿体温升高、哭闹,说明暖箱温度过高应加以调节。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做到密切观察。

3 分析与讨论

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治疗方法虽然很重要,但对早产儿来说,合理的喂养和保暖等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因为24h都是护士接触患儿,如能及早发现问题,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护抢救措施,对于提高早产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很有说明力。本文病例2由于当班护士缺乏责任心,发现患儿体温不升,未检查暖箱内温度,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也未向值班医师报告,造成严重后果。这是值得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Autret E,Jonville-Bera AP.Modality of use of vitamin K in France in newborn infants. Arch-Pediatr,1996,3(7):675-680.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现状,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的1864例新生儿的所有临床资料和病历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结果

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早产儿发生率最高,占7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8%。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 重视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控制,加强细菌学监测,强调手卫生,增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加强管理和防范,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

医院内感染是所有NICU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构成对住院新生儿的严重威胁。美国儿科疾病预防网的调查表明,NICU和PICU中的院内感染率高于国家CDC公布的平均水平,说明儿科病人的易感性。发生医院内感染给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新生儿救治,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给预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卫生部非常重视,并把院内感染发生率列为医院分级标准之一。为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现状和特点,我们对95例发生院感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64例新生儿均为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新生儿,男1083例,女781例,早产儿342例,低出生体重儿336例,平均胎龄35周,平均体重2200g,院内感染发生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5例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历逐一查阅并按统一表格登记,院内感染诊断由专门培训过的各病区负责人把关,并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

2.2 院内感染与疾病种类关系:早产儿发生率最高,为68例,构成比占71.6%,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的患儿,医院感染率越高。由此可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2.3 院内感染部位:肺部感染31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7例(包括尿布皮炎11例,脓疱疹6例),口腔感染(口腔疱疹、鹅口疮)12例,肠炎6例, 败血症3例,结膜炎2例,脐炎1例。

2.4 感染与预后 :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致原发病加重的14例, 4例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2例放弃治疗。

3 讨论

3.1 早产儿是易感人群,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要做好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院感发生率越高。

早产儿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不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质和量存在缺陷,吞噬功能不足,补体缺陷,抵抗力低下,对微生物的易感性高,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和侵犯。另外早产儿一般住院时间较长,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长,受感染机会越多。

3.2 强化无菌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在我院新生儿科,主要的有创操作包括胃管留置、气管插管和不定时吸痰。胃管留置容易使胃内细菌沿胃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鼻饲喂养后胃管内的食物或多或少残留在管壁上,形成小培养基,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气管插管和吸痰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器官继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血源性感染。而且,各种导管的固定,常常会使用许多胶布,胶布的使用会损伤皮肤,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而导致全身感染。所以,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规范无菌技术,在接触患儿前均应洗手、消毒或带一次性手套,动作轻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早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至完全撤机。做好NICU消毒隔离,呼吸机管道要严格消毒灭菌,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定期气道湿化、翻身拍背吸痰防止堵管。注意导管的维护,加强皮肤护理,以碘伏或70%乙醇消毒导管部位的皮肤,使用符合规定的合格医疗用品。正确使用或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我科使用3M高通透透明敷帖可减少患儿的局部皮肤因敷帖造成的过敏、湿疹和炎症。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可以有效治疗感染,但另一方面又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细菌耐药菌株的进一步增多及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严格抗生素应用指征,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合并感染宜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一种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经验性、盲目性用药。我院使用益生菌对调节肠道菌群有一定作用,例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源首)、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等。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增加肠道黏膜对细菌及其产物的屏障作用,激发机体免疫力,起到保护性免疫作用。

3.4 加强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病区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专业知识及熟练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工作,要科学地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小环节提高护理质量。婴儿使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如被服、毛巾、尿片等必须是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婴儿洗澡水应为流动水。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严格消毒,护理婴儿时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瓶、奶嘴要经过沸水消毒,每天用制霉菌素、苏打水等涂抹口腔。预防红臀,主要是保护臀部皮肤,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要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更换干净的。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柔软的小毛巾吸干,然后涂上一薄层煮沸消毒(须放凉)的植物油或清鱼肝油保护皮肤。新生儿脓疱疹也重在预防,应勤洗澡、更衣,衣服应柔软,吸湿性强,透气良好,注意皮肤护理。

3.5

应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和加强消毒隔离。病室内一般不准家属陪伴,非本区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任何人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限制陪客,减少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有健全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大扫除和空气消毒,每日病室通风2次,每次1小时。听诊器、治疗用物(如压舌板、氧气管、胃管、输液管、头皮针)均应严格消毒。定期作治疗室、病室及配奶间的空气细菌培养。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应有专人护理,护理后工作人员要泡手消毒。出院后,其床、保温箱等应行终末消毒。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调离新生儿病区,停止与婴儿接触。

3.6 强调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NICU空间狭小,危重病人多,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工作负担重,需要洗手最频繁的NICU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这是防控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手卫生差,病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播,极易造成感染暴发流行。所以,要提高处于医疗第一线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强调洗手、戴手套和手部消毒,重视洗手设施,正确洗手,互相监督,养成自觉遵守、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医护人员有感冒者,禁止入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还要教育新生儿的陪护、父母、探视者等在接触新生儿前注意洗手或手消毒。

3.7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工作。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监督,加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对突发感染事件要有高度警惕和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疑似院感病例,不能抱侥幸心理,要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向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第3篇

儿科护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0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儿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的年龄为

A.2岁

B.4岁

C.6岁

D.12岁

2.小儿脊柱出现腰椎前凸的时间是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3.正常小儿2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4.建议母乳喂养小儿完全断奶的时间为

A.4~6个月

B.6~8个月

C.8~10个月

D.10~12个月

5.小儿4岁应复种的疫苗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乙肝疫苗

C.百白破疫苗

D.甲肝疫苗

6.Wong-Baker疼痛评估脸谱表的最小适用年龄是

A.2岁

B.3岁

C.6岁

D.10岁

7.符合早产儿特点的是

A.全身毳毛少

B.生理黄疸轻

C.足底纹多

D.棕色脂肪少

8.孕33周早产儿,生后7小时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气时,时而发生呼吸暂停,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紧急的抢救措施是

A.应用抗生素

B.纠正酸中毒

C.持续正压供氧

D.胸腔闭式引流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O”形腿或“X”形腿的年龄是

A.1~2个月

B.3~4个月

C.6~10个月

D.12~24个月

10.符合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加快>50次/分

B.犬吠样咳嗽

C.心率加快>180次/分

D.肝脏在肋下1cm

11.小儿扁桃体发育达高峰的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3岁

C.4~10岁

D.11~16岁

12.一健康小儿,前囟约2×2cm,开始出牙,身长65cm,体重7.5kg,可独坐片刻,能发辅音,其年龄大约是

A.6个月

B.8个月

C.10个月

D.12个月

13.可作为判断腹泻患儿脱水程度的指标是

A.大便次数

B.尿量

C.血钠浓度

D.体温

14.小儿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

A.2%

B.3%

C.0.39‰

D.3‰

15.我国学龄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大于

A.150/100mmHg

B.140/90mmHg

C.130/90mmHg

D.120/80mmHg

16.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引起缺氧发作时,护士应将患儿置于

A.仰卧位

B.膝胸卧位

C.侧卧位

D.半坐卧位

17.早产儿开始添加铁剂的时间应是生后

A.1~2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9个月

18.能够确诊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骨髓检查

C.组织化学染色

D.磁共振检查

19.符合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的是

A.高血压

B.大量蛋白尿

C.肉眼血尿

D.补体下降

20.患儿9岁,眼睑浮肿1天,尿色变深,1周前曾有咽痛、发热的病史。对疾病诊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肝功能

C.尿常规

D.血生化

2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听力障碍

B.视力障碍

C.运动障碍

D.语言障碍

22.抗癫痫药物使用原则正确的是

A.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B.癫痫发作停止即可停药

C.首次剂量需加倍

D.根据发作情况自行调整药量

23.川崎病的特征性表现是

A.弛张热

B.荨麻疹样皮疹

C.结膜充血

D.指(趾)端膜样脱屑

24.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通常为

A.皮肤紫癜

B.腹痛

C.关节痛

D.血尿

25.约40%的糖尿病患儿第一次就诊时表现为

A.多尿

B.烦渴

C.消瘦

D.酮症酸中毒

26.结核菌素试验后48小时观察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平均直径8mm,判断结果为

A.+

B.++

C.+++

D.++++

27.水痘患儿应隔离至

A.出疹后5日

B.体温正常

C.疱疹全部结痂

D.无新发疱疹

2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

A.1~2天

B.3~4天

C.5~6天

D.7~8天

29.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时常用的药物是

A.西地兰

B.肾上腺素

C.呋塞米

D.地塞米松

30.急性颅内高压是指脑脊液压力超过

儿科护理学1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1.小儿头围与胸围相比,出生时头围______于胸围,______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32.新生儿生后______周起即可添加维生素D。

3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______、______、早产、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

3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中,最突出的表现是______浓度降低。

35.法洛四联症的婴儿有时在吃奶或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称之为______。

36.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炎和附睾炎。

37.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为______次/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8.头围

39.分离性焦虑

40.小于胎龄儿

41.新生儿溶血病

42.高渗性脱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3.简述儿童烧、烫伤急救处理的要点。

44.简述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因素。

45.简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46.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47.简述小儿接种卡介苗的禁忌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8.作为一名儿童保健护士,如何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儿科护理学2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影响因素;优化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和传统的针管注射器相比,在临床使用中,对于需要多次注射或者输液的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来说,能够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也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对提高儿科的治疗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许多临床应用表明,这种输注器材在留置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需要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1 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

1.1 忽略无菌操作的要求 静脉留置针在穿刺以及留置期间,对穿刺部位的消毒情况比较严格,要求保证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但是具体的使用中,有些护士或者护理人员,由于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经常或忽视这种要求,比如在操作时未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或者消毒不彻底,采用敷衍的态度,更甚者多次穿刺时不按要求更换留置针。穿刺后以及出针后,未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更换无菌透明贴膜。

1.2 选择血管和穿刺时技术不够 此类的留置针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他们身上的血管比较细小,穿刺时很容易引发穿刺部位的肿胀情况;同时有的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也存在问题,有的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给患儿带来痛苦。

1.3 留置针的选择方面 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也是有区别的。考虑到儿童的血管发育情况以及儿童的多动天性,护理人员应该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细小的、较短的留置针,减少对儿童的影响,降低留置针对儿童血管内壁的磨损。但是实际使用中有的护理人员忽视了这一要求,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4 穿刺成功率手的质疑 在具体的使用实际中,我们发现有的护理人员自身的穿刺技术不佳,导致留置不成功;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因素,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的心态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2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优化方法

2.1 正确的选择穿刺血管 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特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一般而言,穿刺时应该注意选择比较清晰的静脉,与普通注射一样,要选择血管粗大、血流量丰富的上臂或者头皮血管。

2.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早产儿来说,采用腋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比较高,并且可以留置的时间长,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好是选择头皮静脉;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手背静脉走向直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且嘱咐其不要移动穿刺针管。

2.3 严格要求穿刺的程序 穿刺时,应该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应该保证穿刺时的无菌环境。穿刺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穿刺部位的皮肤采取常规的消毒,如若选择头皮穿刺,则应该将穿刺部位的头发剃去,以免造成感染。其次,对于留置针的穿刺角度也有要求。一般而言,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缓慢地进入到血管中去,避免针头对血管内壁的损坏。

2.4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由于患者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在固定留置针时,难度比较大。因为小儿自身无自我控制意识,经常会触动留置针。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应该尽量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的方法。在固定前一定要对穿刺部再次进行消毒,并且保持周围皮肤的干燥,以便于发挥透明贴膜的黏贴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留置针的稳定性,在实践中还可以在贴透明敷贴周边加粘3M宽透气胶带,效果也比较好。临床中,在固定留置针时,也要主要到头皮针与肝素帽、输液器末段与留置针近心端肢体均需用胶布固定,遇牵拉时,可极大地缓冲外力。肢体留置导管者,为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可用托板适当固定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及脱出。

2.5 合理的进行封管 封管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合理人员要妥善处理好下面两个问题:

2.5.1 封管液的选择 在留置时对封管注射封管液是为了给管腔加压力,以防止血管内的血液倒流。为了提高封管的质量,减少血液倒流现象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痛苦,现在临床上一般使用生理盐水这一封管液,既有利于患儿的生理需要,且符合经济原则。并且生理盐水自身对患儿的身体有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也不受病种限制,尤其对肝素钠禁忌证,如消化道出血、DIC、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病人适用。

2.5.2 封管方式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操作是否成功,封管液要选择合适,封管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封管时要求正压封管,边退针边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可采用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封管液脉冲式封管较封管液匀速推注封管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

3 结 语

要想切实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的,就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穿刺规范化程序,提高他们的穿刺技术以及选择穿刺血管的技巧,并且要探讨合理的固定方法,做好封管等工作,才能保证静脉留置针的有效使用,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琴,徐孝华,蔡淑琴.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25—926.

[2] 高慧玲,李淑红,虎倩.7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96—397.

早产儿主要的护理问题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穿刺,股静脉护理

在监护治疗中,保证静脉通畅是其主要的医疗护理手段之一,临床上对危重患儿早期常采用禁食从静脉补充各种生命所需物质以及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以往常用周围静脉穿刺不易护理,保留时问短,反复穿刺对患儿刺激大,尤其是极低体重儿更难找到穿刺血管,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上肢静脉置管在新生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上使用,不但操作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我院自2010年3月~2010年11月,在我科开展了股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经过25例患儿的使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儿.行外科治疗7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肠套叠3例,其余13例为危重患儿需建互静脉通道,以利于抢救用药和静脉营养的内科治疗病例,年龄8小时3岁,其中小于3天 10例,3~14天 10例,大于14天 5例。体重0.9~3.25kg,其中小于1.5kg 4例股静脉护理,1.5~2.5kg 16例,大于2.5kg 5例。

2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 治疗盘,2.5ml空针,BD公司的24GY静脉留置针,3L粘贴手术巾,碘酒,酒精,棉签,无菌纱布。

2.2 方法 选择股静脉进行穿刺,先检查留置针并在留置针上接2 5 ml注射器,同时抽吸1ml0.9%氯化钠注射液,助手双手轻轻按压患儿膝关节及身体,穿刺侧屈膝大腿略往外展外旋,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cm),撕开薄膜备用用一清洁纱布块敷盖穿刺部位,拔去保护套,旋转松动外套管,排气并消毒,穿刺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股三角内摸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在股动脉内侧约0.2cm处。右手持留置针及注射器,针头与皮肤成15~30度角与股动脉走向平行进针,边进针边回抽,见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约5~15度,一手固定针心及注射器,另一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心,用小纱布块按压穿刺点拨出管芯,用3L薄膜胶贴妥善固定好,接上输液器根据需要输血输液,调妥滴速。

3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22例(88%),二次穿刺成功3例(12%)。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10天,其中22例按计划拔除留置针,3例更换薄膜胶贴时套管脱出后,更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继续留置套管,无一例穿刺邵位周围出现红肿、感染、静脉炎、穿刺口液体外渗等现象。

4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股静脉,解决了危重患儿建立血管通道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静脉管道通畅,减少了护理人员反复血管穿刺的麻烦。

4.2 股静脉留置成功,为患儿赢得了抢救时机,使通过静脉通道进行的各种救治措施顺利进行.同时也保护了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