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自动报警系统的三大部分分别是:集中报警器、区域报警器、探测器。在高层建筑首层,将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靠近消防车道的位置处,将人工报警电话、报警按钮和报话机等设置在内部,以保证在火灾报警系统中,整个高层建筑形成—个整体的联动机制。对探测器进行布置时,红色表示的是探测器的“+”线,蓝色则表示的是探测器的“-”线,还有一些线,根据其作用的差异性用不同的颜色将其区分,这样安装起来比较方便快捷[1],然而,一定要保持具备相同用途的导线利用相同的颜色表示。对这些布线进行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设置的优点是消防线路的耐用性可以得到保证,以及发生火灾时其可以免受或者少受火灾的影响,以避免出现蹿火的现象。探测器的朝向在相关规范中并美欧别明确规定,工作指示灯存在在探测器上,对其进行安装的时候,工作指示灯的方向可以设置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的方位,然后探测器在对其方向进行确认,保证检查人员可以更便捷的进行相关操作。
1.2隔离带的设计方法
进行设计的时候,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是没有被采用的,如果阳台突出墙面1米左右并且也配置完好,那么就可以选择,阳台可以将建筑使用面积减少,在灭火的过程中,与没有阳台的建筑物相比,消防人员通过阳台进入室内会方便很多,消防可以顺利进行。如果阳台底部钢筋的保护层分别厚1厘米、2厘米、3厘米时,那么气耐火的极限时间为0.9小时、1.25小时、1.5小时,并且如果耐火极限达到1.5小时,那么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就是达到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2]。实际上,如果阳台的结构为悬挑时,5~6厘米就是底部钢筋保护层最薄的,因此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极限。因此,当将突出墙面约1~1.2米的阳台板设置在窗口外部时,设置时不是采取水平上扬的方式,再将隔离带设置在外墙上时,火势向垂直方向蔓延的趋势可以受到阻挡,将阳台板上扬的角度进行少许设置,也可以达到防止阳台板底部聚集烟气形成烟气库情况的发生。由于东北城市的气温比较低,设置这样的隔离带可以起到外墙外保温的作用。设置阳台的工作比较困难,隔离带的设置可以利用窗台或伸缩缝,利用混凝土板实现相应的目的。
1.3防火卷帘的设计方法
当防火卷帘遇到火灾报警时,根据预先设置的联动作用和之前设定好的延迟时间,会降落到楼地面,但是会分2次完成,火势可以被有效的封堵控制在一定区域内,然而在公共建筑中,建筑的疏散应得到充分的估量是设置防火卷帘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利用防火卷帘的同时,还需要搭配使用挡烟垂壁的办法,以保证封堵火势的功能和有效的控制烟气扩散。出现火灾时,挡烟垂壁的功能是自动下垂至少500毫米,疏散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可以起到相应的挡烟作用。将挡烟垂壁搭配使用,可以等同于进行二次分散挡烟,可以有效的延缓长走廊、长走道等结构的烟气扩散速度。通常情况下,消防电梯前室、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交通要道的连接处是设置防火卷帘的地方[3]。手动控制是控制防火卷帘的第一控制,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其也进行联动控制,同时卷帘动作的声光警报也是要具备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快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建筑物消防工程的施工方法
2.1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方法
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在高层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开始进行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进行布管时,将管内、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以保证线路的绝缘电阻的提高。对穿过建筑潮湿部位的管线进行铺设时,应密封处理管口连接的位置,将阻火圈设置在穿过楼板的位置。暗敷是设置导线的主要方法,如果某些导线确实需要明敷设,可以将其封闭在金属线槽内,将防火涂料刷在线槽外。对金属线槽的桥架采取相应的防腐处理。要探讨系统调试步骤,以保证系统在发生火灾时可以进行正常的报警。笔者认为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烟试验感烟探测器,给探头加烟采用的是烟枪,观察探头的报警情况如何,观察报警后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是如何指示的,确定其是否与现场探头的位置号保持一致相符。第二,加温试验感温探头,给探头加热要采用电吹风逐个进行,相同的方法,确认报警后,报警信号位与现场探头位置是否保持一致。
2.2隔离带的施工方法
即保温砂浆隔离带系统是外墙外保温系统建议采用的,即为隔离带。膨胀珍珠岩或蛭石等为原料是该系统采用主要保温层材料。保温层、找平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四部分组成了隔离带。当保温层是膨胀珍珠岩时,加适当面层再使用。使用无机保温砂浆保温层对找平层进行抹灰,保持1.5~2.0毫米厚,将耐碱玻纤网布压入其中。抗裂砂浆、耐碱涂塑玻璃纤维网格布和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组成了抗裂防护层。用防火涂料对饰面层进行饰面,柔性耐水腻子是需要采用的。建筑门、窗、柱等其它部位的装饰砂浆可以采用隔离带施工剩余的保温砂浆,提高砂浆的利用率。隔离带外涂层具有难燃不燃的特点,火焰扩散可以受到阻止,火势的范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3防火卷帘的施工方法
通常,防火卷帘具有较完善的通用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各部件位置采用的是弹线,对边框、卷帘轴、连扳、轴连接手摇机构进行安装,完成接线后对电盘进行安装、对其运转情况进行试验,对导槽进行安装,将限位进行调整,将顶箱安装好,最后进行调试。完成安装、试运转工作后,质检员对其进行检验,甲方通过的签字方式表示认可。供电线路的施工是防火卷帘需要探讨的施工。一、二级用电负荷设计施工是一、二类高层建筑的标准和依据,需单独提供供电回路,将明显的标志设置在卷帘的配电设备上,防火分区可以作为划分线路和回路的依据。暗敷设卷帘配电线路时,不燃烧体结构应完全将其包含住;进行明敷时,先购买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同时为了很好的对其进行保护要涂防火涂料;当不延燃材料的电缆被用作绝缘和护套时,穿金属管保护也是可以采取的措施,此时火灾发生时,可以进行可靠的供电,保证卷帘降落的有效性,火势蔓延可以被阻断。可燃物集中的区域在配电线路时一定要避免。
3结束语
【关键词】剩余土石方;原因;解决办法
一、现阶段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的使用现状
(一)自生自灭
现阶段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的在使用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在在一些公路施工之后公路两旁总是堆积着很多废弃的土石方,这些废弃土石方不能及时的处理不仅严重的影响环境,同时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集中当垃圾处理
现阶段,虽然一些施工单位基于环境的考虑将土石方进行集中的处理,但是也是把工程建设剩余的土石方当作垃圾处理掉了。事实上很多剩余的土石方还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但是施工单位一直不存在对剩余土石方再次利用的意识,就造成在项目施工计划当中就忽略掉了剩余土石方的处理用途。
(三)低价贱卖
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之后把剩余的土石方当作是一种累赘,基于当地环保部门的督促就不得不急忙找到处理这些剩余土石方的途径和单位,很多时候都迅速的把工程施工剩余的土石方当作废品一样卖给其它的一些施工单位,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
二、加强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的有效利用的重要性
(一)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一些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完成之后会剩余很多土石方,如果施工单位能够
找到有效的途径对这些剩余土石方进行再利用,这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对于节约工程的施工成本至关重要。
同时这些节省的施工成本本身对于整个施工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如果在处理剩余土石方当中节省了不少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也会体现在施工项目的质量上边。因为在处理剩余土石方上节省的这部分成本最终会有一部分是被用于项目的前期施工,这对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非常的重要。
(二)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
显然一些工程建设的剩余土石方如果不被有效的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本身一些工程的施工就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也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些本可以被有效处理的剩余土石方也被废弃任由其破坏环境,是谁都不能容忍的。因此,施工单位积极的对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是其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也至关重要。
(三)可以给施工企业带来新的创新动力
一个施工企业如果能够有对其施工剩余的土石方有再利用的意识,将会让这个施工单位不断的进行思考如何如有效的利用这些剩余的土石方,这往往可以作为企业的一些计划来实施。同时这些对剩余土石方的再利用计划研究可以带给企业一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给企业带来一些创新的思维,这对保证施工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三、造成施工剩余土石方大量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施工项目采购计划不合理
理论是,如果一个施工单位对整个施工计划设计的非常科学,施工过程中对于物资采购和利用非常合理,就不会存在工程施工剩余土石方的现象发生。因此造成这些工程施工土石方的根源原因还在于施工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项目的采购不够合理造成的。那么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剩余土石方问题还得从最初的工程计划、采购计划上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施工过程的对物资的监管不到位
虽然一些企业对施工计划有其科学的制定,但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执行,往往造成拖延施工进度、施工用材严重超标、最后施工完成之后剩余土石方又很多现象。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的施工进行有有效的监督,保证项目施工进程的稳定,材料的使用合理,不造成浪费现象。
四、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有效利用的方法探究
(一)把剩余土石方处理作为施工项目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
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土石方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一个施工企业在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很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很显然,工程建设单位一直都没有把对剩余土石方的处理当作一会事。因此,虽然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其已经成为工程施工常态,那么施工企业就应当把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的有效利用研究作为企业的常态研究来进行。
工程建设企业在工程建设的最初论证、计划阶段就应当把最后如何有效利用剩余土石方作为其论证和计划的关键,这样以来就能从根源上来解决剩余土石方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调配,加强施工单位相互协作
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只是对于一个施工单位来说的,这些剩余的土石方对于施工正在火热进行当中的施工企业来说就是“宝贝”。那么如何让一个企业的剩余土石方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宝贝”就需要对剩余土石方进行科学调配,加强各个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当一个企业有大量的剩余土石方的时候,就把这里的剩余土石方调配到另一个正在使用土石方的企业,这样以来,工程建设单位之间存在默契的配合就能够让施工剩余的土石方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对节省各个企业的施工成本来说非常重要。
(三)寻找剩余土石方的科学处理方案
的确,现实中无论工程建设单位如何的对土石方进行规划管理,但是依然拜托不了施工剩余的情形,这其中有其复杂的因素。但是,既然总是要剩余,那么施工单位就当作每次施工都有剩余土石方,想办法给这些剩余土石方找到一个合理的去除或者一个好的处理方式。一个可行性的例子就是,在一次工程建设之后,一个工程建设单位也遇到了剩余大量土石方的情况,企业于是就地取材,把这些剩余土石方累积起来建造了一个人工的雕塑,这样既保证了剩余土石方的利用,也给企业增加了收入。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现实中造成工程建设剩余土石方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施工企业能够科学的对施工项目进行规划,并且积极的研究如何减少施工剩余土石方、如何有效利用工程剩余土石方就能够为工程建设企业带来一些可观的收入。
参考文献
[1]梁庆华. 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剩余物资的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3,15:28.
[2]常峻. 基于实时监控的高面板堆石坝施工土石方动态调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蔡志达,张建智,李隆盛,龚东庆,张祖恩. 利用地基基础工程淤泥制备冷结型再生粗骨料[J]. 岩土工程学报,2010,S2:619-622.
关键词: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工程实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people to own survival impro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fire control system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fire design talk about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Keywords: architecture;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筑迅速崛起,这些建筑规模大,投资高,建筑功能复杂,火灾隐患大,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大,这就对建筑的消防给排水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建筑安全的防火要求,是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实例,来谈谈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31060.8平方米。地块内共有六栋一类高层普通住宅楼,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为99.1m。其中两栋一类高层住宅楼下有二层裙房,裙房为物业管理用房,此二层裙房按一类综合楼考虑。地下一层为I类车库,总建筑面积为 22649平方米,总停车位为751个。
1.1本工程的消防系统分为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气体灭火系统。
1.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室内外消防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下表
2、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分开管道系统。室外设有一定数量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周围市政道路上的消火栓亦可以利用。室外消防给水管道采用内衬水泥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3.1系统设置
(1)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分区管网和消火栓组成。其中消防水池、水泵设于地下室内,消防水池容积为540 m3(与喷淋系统合用),消防水泵(一用一备)参数为:XBD14/40Q=40L/sH=140m 。屋顶水箱位于最高一栋的屋顶,容积为18 m3(与喷淋系统合用)。
(2) 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住宅1层(含1层)以下及裙房为低区,接减压后的低压消防管网;2层以上为高区,接高压消防管网。各区消防干管均架敷于地下车库内,各自连接成环。
(3) 在地下车库、裙房及住宅各层均设置消火栓,其布置保证着火时同层任何一点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消火栓,屋顶设试验消火栓。
(4)室内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裙房消火栓箱内带消防软管卷盘。消火栓系统在室外分别设有2套低区和2套高区消防水泵接合器。高区的室内消火栓超压部分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具体见各单体设计。
(5)消防水箱高于最高层消火栓栓口大于7m,因此系统平时可由屋顶消防水箱稳压,发生火灾时由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3.2系统控制
(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火栓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
(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3.3管材:室内消火栓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100mm时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等于100mm时采用卡箍或法兰连接。工作压力为1.6MPa。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设置范围:
在地上二层裙房、地下车库及地下室入户大堂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地下车库内所有防火卷帘均采用耐火时间大于等于3h(以背火面判定)的复合防火卷帘,因此在此两侧不设喷头保护。
4.2系统设计:
(1)本建筑物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Ⅱ级设计。
(2)喷水强度:以最不利的地库设计,取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系统设计用水量取30L/s。
(3)本工程自动喷淋系统采用湿式系统。
(4)本次设计在地下室的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1组湿式报警阀,每组报警阀担负的喷洒头不超过800个。
(5)喷洒头:车库内喷头采用DN15直立式玻璃球喷洒头,喷头结合梁格进行布置。商业、大堂内喷头采用DN15下垂型玻璃球喷洒头,配置装饰盘。所有喷头动作温度均为68℃、K=80。
(6) 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管网和喷头组成。其中消防水池、水泵设于地下室内,消防水池容积为540 m3(与消火栓系统合用),自动喷淋系统泵(一用一备)参数为:XBD14/30 Q=30L/sH=140。
(7)自动喷淋系统在室外设2套喷淋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8) 屋顶水箱位于最高一栋的屋顶,容积为18 m3,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合用。
(9)为了保证自动喷淋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4.3系统控制:
在各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和电触点信号阀。消防时,喷头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反映到区域报警盘和总控制盘,同时相对应的报警阀动作,敲响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报警,直接连锁自动启动消防泵,并反映到消防控制中心。消控中心也可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泵。如果报警阀控制的防火分区仅为一个,该系统不另设水流指示器。
4.4管材: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100mm者采用沟槽式连接。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0MPa。
5、建筑灭火器配置
住宅各层按轻危险级A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上二层裙房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B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气体灭火
在地下室的高、低压配电房及发电机房设七氟丙烷无管网气体灭火装置。
7、消防排水
每个消防电梯旁设不小于2m3的集水坑,内置潜污泵(65WQ40-15-4)两台,一用一备。此外,地下室所有的潜污泵均为双电源,足能满足消防时的排水要求。
8、结语
在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做好建筑消防设计,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是建筑使用的最基本的前提,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应严格按规范设计,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强调设计时要根据技术的可靠性,实际的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资料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摘要:“卓越计划”的核心是执行该计划的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而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具有较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完成这一计划的关键。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内和企业师资队伍建设办法,构建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确保“卓越计划”的实施,培养出能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并能解决生产中问题的学生。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24-02
一、卓越计划及建立相应师资队伍的意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教学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以三个“面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引,教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技术强国打下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卓越计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一只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本文旨在探讨校内师资队伍、企业师资队伍的构建及其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看到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大、全”,学校定位不明、目标趋同等问题,其中有些是学校内部可以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建设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对于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校内教师队伍的建立
为了建设一支能满足沈阳大学“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师队伍,在校内明确要求承担“卓越计划”授课任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不少于两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有硕士或以上学位、讲师及以上职称,主持或参与过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卓越计划”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要确保受聘为“卓越计划”的授课教师每年应有3―6个月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企业相关项目开发、挂职等)经历。
三、秦冶重工企业师资队伍的建立
1.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组建企业教师队伍。以我校重点建设的秦冶重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主要实习基地为主体,建设一支企业师资队伍,满足“卓越计划”学生在基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2.由学校和中心共同制定企业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确保学生在秦冶重工的学习效果。担任“卓越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在企业一线工作3―5年,具有相关冶金装备制造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3.以比较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满足沈阳大学“卓越计划”执行的三个梯次的企业教师队伍。按照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在秦冶重工阶段学习的需要,将秦冶重工教师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秦冶重工进行现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冶金装备制造工程实践经验,要具备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秦冶重工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秦冶重工工程实际和现场生产情况为学生授课;二是实习教师以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指导学生的现场顶岗实习工作;三是导师应是具有深厚宽广的冶金装备制造行业工程实践背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秦冶重工中高层领导,对冶金行业工程实践(如阀门、混铁罐等装备)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在秦冶重工的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发项目的研究。
四、构建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探索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的两段式、双导师制模式。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要在学校由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企业情况,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项目和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工作中,要发挥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各自的经验和理论优势,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一年的企业学习规划、现场问题研究,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秦冶重工具体产品的设计方案的制订中去,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参与每个阶段的审查、确定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上述过程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以达到促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的。
2.基于项目“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我校机械制造和材料成型两个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在沈阳大学和秦冶重工全面探索基于项目的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采取以秦冶重工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线索,以布置课程作业、就某一专题开展调研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查阅相关文献写成的综述报告、研究性提纲报告等为载体的针对秦冶重工的生产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从秦冶重工工程问题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在W校所学习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各种应用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秦冶重工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和企业两类课堂和秦冶重工现场强化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冶金装备工程领域的兴趣。
3.开展针对“秦冶重工”多方位的工程实践训练模式研究。设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训练体系,依托校内不同学院重点学科的优势,即多个省重点实验室、几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各类特色专业实验室,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老师的专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和设计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依托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互补合作理论和实践优势,进一步加强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各生产工段和班组实践教学的本科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实践研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素质的培养。
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1)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要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划,共同构建和联合开发优质冶金装备行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和校内外组织保障体系。学校和企业在培养计划中要明确实践环节的指导和参与要求,企业确保学生在具体工段岗位或工作环节能够接受切实的实践训练。(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政策机制研究。要建立沈阳大学、秦冶重工联合培养联席会,定期召开制度,周期性研讨并及时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培B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让企业高水平专业和管理人员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秦冶重工要优先选用毕业生,沈阳大学要负责企业导师后续学历教育等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合作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合作管理办法等,促进校企联合进一步实体化。
五、结语
“卓越计划”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为基本保障。地方高校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更有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出和创建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R].研究报告,2008,(06).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0-14.
[3]孔捷.从平等到卓越――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5):35-38.
[4]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2,(1):20-24.
[5]宋玉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对实施卓越计划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2,(8):28-33.
[6]马铮.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2012,(3):81-84.
[7]王建明,张瑜,张磊.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3,(1):74-77.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网络通识课程;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09-02
一、地方工科院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的意义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中文译名,也有学者将其译作通才教育、普通教育或是一般教育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步得到推广,通识课程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通识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尤其是我国地方工科院校,为了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着的“狭窄于专业”以及“专业的狭窄”这两大问题,更为重视通识教育的推广工作。其主要的开展途径有两种:一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对专业课体系进行改革,实现基础课模块按学科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二是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要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要选修若干学分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实现理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已经成为地方工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要开好通识课程却普遍面临着师资队伍不足以及授课质量不高的问题。受办学性质所限,地方工科院校的师资力量集中在理、工两个学科,少量的文科类教师也主要局限于思政、外语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通识课程师资队伍所涵盖的专业面过于狭窄,进而导致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不足,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通识课程主要是在晚上或周末开设,任课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甚至有的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只是为了弥补专业课工作量的不足。授课队伍中缺乏名家大师级的教师,难以满足学生对通识课程的质量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地方院校之间开展了“学分互认”工作,即学校之间彼此互派教师开设通识课程,或是允许本校学生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但是,这种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只是局限于某一区域内,要让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们感受到全国各所高校名家名师的教学风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需要开拓新的途径。早在21世纪初,关于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育的问题就引发了教育界的热议,但由于当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这一想法更多地只是停留在了理论研究层面。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网络教育再次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焦点并切实在教育实践工作层面得到推广。通过引进网络课程,首先是解决了地方工科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网络课程可以将全国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授课视频集中上网,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得地方院校的学生有机会感受到全国名家名师的教学风采。其次,与传统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相比,网络课程不仅能提供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课件、课外阅读材料、网络习题等。而借助于网上论坛、聊天工具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说,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对于地方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通识课程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网络通识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带来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由教学组织形式转换所带来的教学过程管理的问题。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处于一个时空当中,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打考勤、现场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但是对于网络课程而言,师生处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地点都是处于未知状态,虽然系统能够记录学生是否点击了某一堂课的教学视频,而点击之后学生是否有认真地学习则无法监控。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决定的,有教师担心也许会出现学生在学期结束之前的某一周突击把所有视频全部看完的情况,而这种突击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真正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是值得斟酌的。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开展过程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其次,是由通识课程性质所带来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因此,通选课程的开设应该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与“完整的人”开展。这就意味着通识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更要以通识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共同成长。例如,理工科学生在选修了环境保护类的课程之后,不仅要能够掌握相关的环保知识与方法,更要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关注工程环保的问题。而目前网络通识课程所提供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抽取试题库中的客观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的学校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学习评价的效果。
三、加强网络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完善网络通识课程管理制度。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管理方式上应与普通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制订专门的网络课程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在试引进网络通识课程一年后,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确认学生对网络通识课程的充分肯定后,决定继续开展这一教学形式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网络通识课程的认定、选修过程、课程辅导教师队伍要求以及学习与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了网络通识课程的正常开展。
2.配备高素质的课程辅导教师。尽管网络通识课程是由其他学校的教师上课,但是作为引进课程的学校也应配备相应的课程辅导教师队伍。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为开展一般性的教学过程管理,如公布课程信息、考试公告,解答学生关于选修课制度的疑问以及完善教学档案,如登记学生的成绩等。尽管课程辅课程辅导教师可以不对课程的内容负责,但是对于整个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选择课程辅导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经常上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按进度学习,认真解答学生关于网络课程的问题;二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件,确保课程辅导教师能够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以及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三是对通识课程有充分的了解,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3.进一步完善学习评价方法。根据教育评价理论,教学评价的功能除了鉴定分层之外,还可以起到诊断、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学习评价方法时,可以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即将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表现也纳入考查的范围。如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论坛,学生是否积极地通过论坛向教师提问或是参与日常学习的讨论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观测点。通过综合评定,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由于网络课程的特殊学习方式,除了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多地还是依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对此,学校在引入网络通识课程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选修倾向,有针对性地引进网络课程。但是,要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全国各个高校共同努力,积极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从整体上提高网络通识课程的授课质量。正如同“网易”在引进哈佛公开课视频之后,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网民上网学习,被称为“网络淘课族”。这些“淘课族”不是为了文凭而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由此可见,授课质量才是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