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市场营销

技术市场营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市场营销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机遇;市场营销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市场营销活动较为重要,企业只有创新市场营销方式,规范市场营销行为,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拓宽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此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大数据时代,也就是在网络信息系统逐渐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咨询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获取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主要因为大数据中的各类系统参考各行各业的数据形成的组织系y,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应用大数据各类信息技术,可以推动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改革,拓宽信息融合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更新。大数据的特征就是种类多、容量大、价值高等,可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属于一种庞大的数据信息,具有较为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加工能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生直接联系,属于结构化数据,企业将大数据下载到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提升市场营销信息分析工作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减少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受到双重影响,除了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效率之外,还会出现各类挑战,因此,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机遇优势,全面应对挑战问题,提升其工作质量与经济效益。

(一)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机遇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工作面临较多机遇,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可以提升其针对性与合理性,科学应用网络营销理论知识,结合现代化网络营销特点,对各类数据进行搜集与处理,提升自身市场营销分析能力。在此情况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的处理,全面了解顾客的喜好情况,并针对顾客的分布特点等,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创新市场营销服务方式,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与优势,保证可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提升顾客消费便利性与可靠性的同时,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中,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完善顾客服务体系,构建先进的客户服务结构,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同时,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做出精准的定位,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络系统中与顾客相互沟通,除了可以提升营销便利性之外,还能通过网络系统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全面改善自身产品结构,发挥创造优势。同时,市场营销部门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可以围绕着精准的营销核心,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理性,将顾客作为导向,为满足顾客需求创新自身服务方式,进而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大数据可以为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减少产品的流转成本,满足客户对于低价格产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能保证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大数据中的流转与偏好数据而言,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利用偏好数据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精准性,提高企业产品价值。

再次,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实现产品交叉销售。交叉销售,就是在市场中横向开拓营销空间,摒弃传统的单一顾客类型的营销模式,利用创新等方式挖掘更多的顾客,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并分析顾客的消费特点,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产品结构优化与创新模式。同时,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消费交易数据开展处理工作,明确消费者的各类行为,定期发送产品,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的及时性与可靠性要求,在交叉销售的情况下,丰富市场营销工作模式。

最后,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与客户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信息,并针对企业自身竞争力,全面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同时,为了留住客户,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正确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发挥信息采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制定完善的顾客销售服务沟通模式,要求市场营销工作人员以正确的态度与客户沟通,及时发现客户存在的疑问,并快速为其解答,满足客户需求。市场营销部门还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体系,针对老客户的维系建立相关服务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各类工作方式维系老客户群体,避免出现客户流失的现象。对于新客户而言,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新客户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其需求,以增强顾客对于营销服务的满意度,使其可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信任度,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市场营销部门需要重视客户群体,针对客户群体完善营销服务功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不会损失企业的利益,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虽然市场营销工作迎来较多发展机遇,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挑战,需要市场营销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垃圾信息的挑战与处理措施。由于大数据中存在的信息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受到不准确客户信息的影响,无法提升市场营销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原本的商业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营销部门一旦不能利用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保障性处理,将会导致出现数据分析问题,甚至会出现传统信息爆炸问题。因此,企业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排除一些垃圾信息,减少大数据中的传统理论模式,创造出属于市场营销部门的特有管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质量。

第二,技术学习成本挑战与措施。由于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大数据各类技术的时候,会学习新技术知识,导致出现较大的成本支出,同时,顾客的产品购买方式有所改变,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减少拜访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就表明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培训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人才,会增加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成本,难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培训人才的时候,要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培训成本问题,聘用高素质技术人才,减少培训成本,同时,还要从各个渠道获取技术人才培训资金,要求企业重视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并给予足够的培训资金,使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培训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人才,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大数据应用问题。

第三,信息传输安全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是主要问题之一,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计算机设备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入或攻击,影响市场营销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难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甚至会降低市场营销数据分析工作有效性。同时,部分市场营销部门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营销观念,不能利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甚至会导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被盗取,部分客户在消费之后,会出现资料信息泄露的现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度。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市场营销数据信息与顾客资料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对市场营销机制进行处理,保证网络系统不会被不法分子侵入,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观念,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措施开展相关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措施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方式的完善,保证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

首先,需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采取产品组合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建设在线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车信息,保证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总结商品购买规律,保证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决策数据。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优化式的营销体系,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工作,拓宽营销渠道,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其工作质量。

其次,控制营销渠道拓展成本。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大数据应用要求,对营销渠道的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在拓宽渠道的时候,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营销成本控制方案,控制成本。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挖掘网络中的额各类信息,并对营销渠道进行规划,开发新的客户资源,整合各类产业链,以此优化企业市场营销结构。

最后,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结构。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局限性,明确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并利用科学的营销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合理调整市场营销结构,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保证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同时,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个人保护意识,保证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性,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将浏览记录信息数据共享给商家,保证市场营销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促进企业营销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市场营销行为,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法性。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面临着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挑战,优化各类信息系统,制定针对性的销售方案,满足客户对于服务与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朝春.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6):1-2.

[2]贾玉洁.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16(28):3-4.

[3]叶成杰.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0):11-12.

[4]陈香莲,赵婧,刘永忠等.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10):13-14.

[5]张栋.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对外经贸,2014(11):85-86.

[6]王莹莹.基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旅行社发展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5.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第2篇

那么,书籍设计师怎样正确理解图书营销?在图书营销的大环境下,不仅要关注书籍内容信息的传达,关注读者以及书籍美的呈现,同时要关注营销理论,在双重理论指导下进行书籍设计,才能适应图书行业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姚毅在《封面设计与市场营销》文章中说:“图书营销是指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引导图书商品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所实施的一项业务活动;这一活动是由图书引起,并以开发满足读者需求为轴心开展的。”这一段话的重点在“满足读者需求”,这与书籍设计要把书籍内容信息做到全方位完美呈现的理念是不违背的,他们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读者,只是各自服务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手段相异而已。

怎样从现有图书营销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更好地完成我们的设计,应是每个书籍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的课题。

没有策略的设计不是好设计

首先,卖点准确、信息传达到位。

以名人效应为卖点。这类图书打的就是名人招牌,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号召力来吸引读者,设计师常会采用简洁明确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如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就选用大幅照片作为图书的“脸面”。封面设计得轻松简单,选用的照片很有亲和力,身着白色上衣的白岩松对着你微笑,醒目的蓝色大字像是在跟你亲切地打招呼:“嗨,幸福了吗?”喜欢白岩松的读者会忍不住翻书阅读内容。

以概念效应为卖点。根据图书所针对读者群的特点,赋予图书一个易于吸引他们的“概念”,比如前两年盛行的中医健康类书籍。此类图书强调实用性,读者阅读的目的也相当明确,所以设计时要保证信息量的充分和宣传语的一目了然。

以品牌效应为卖点。图书也要讲求品牌效应,尤其对系列图书来说,最好形式统一、设计风格保持基本不变、标志性的符号突出,等等,这些都会加深读者对书籍的印象,使读者一看到封面就能联想到相关书籍。如《藏地密码》,封面风格非常统一,底部是黑色基调,上方是两个跋涉的藏传佛教僧侣,头顶是白色的云朵,让人想起青藏高原。高原正中是一幅青藏高原的地图。“藏地密码”四个字的字体及书脊上的彩条,都极具特色,成了这一系列图书标志性的符号。有意思的是,有盗版书商也利用品牌效应进行设计,以假乱真。

以媒体互动效应为卖点。媒体互动效应的图书要借助媒体强大的宣传攻势,强化该书在读者心目中已有的图像或媒体美誉度,同时,借助电影、电视的播出和推动,及时跟媒体互动,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如《鲍鹏山新说〈水浒〉》,封面左上角就突出了“CCTV10・百家讲坛”的标志,而且在书名下面又重复出现了一次,进一步强调“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的宣传语。在左下角放上鲍鹏山在《百家讲坛》的照片。

以特定销售渠道为卖点。“新农村书屋”类、馆配类、教辅类图书等,都是针对销售渠道而量身定做的。这类图书应量体裁衣,成本核算很关键。如在新农村书屋的书籍设计中,印制成本已经知道,不需要过多地营造阅读氛围,按照节省、简洁实用的方法来实施即可。

心中没有读者的设计不是好设计

书籍设计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这就需要设计师心中装着读者,自觉地把读者的年龄层次、消费能力、阅读品位等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不同年龄层对图书的需求是不同的,设计师要仔细分析受众人群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把读者按年龄段来划分,可分为低幼、小学、少年、青年、老年。低幼类图书以插图为主,色彩鲜艳,“感性”是它的灵魂。这类图书的设计要灵活,孩子掀开图书,不是去读,而是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书的材质多用正反过塑的纸张,避免孩子撕咬。小学类图书,文字的意义开始在书中显现,小学生对世界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渴望求知,学习和模仿能力强。此类图书的设计无论是图形还是文字的编排,都应该是活跃的、积极阳光的。还有一个细节,要照顾到家长的购买心理,因为最终买单的是他们。从低幼、小学到少年这个阶段读者虽然没有自主消费能力,但他们影响消费的能力却是巨大的,全国少儿类图书远好于其他类图书的销售就是明证。而且电子书等电子产品对这一类的图书冲击很小,相对于电子产品,少儿类的图书没有辐射,对眼睛伤害小,并且直观。青年读者接触的外界事物多,认识多元化,也是对书籍最为挑剔的人群,应根据书的内容详细区分他们的欣赏层次,突出图书个性特点,在设计上采取发散性思维,在色彩版式字体上可以打破常规,引发他们的阅读热情。青年读者群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女性读者群。但这类读者处在学习、职场等的上升期,工作学习压力大,需求多元化,容易被新生事物吸引。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吸引了他们大部分的目光,而且他们对纸质媒体的图书要求很苛刻,必须能引导潮流,足够个性,影响力大到成为公众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老年人则更注重图书的内涵,喜欢简洁大方的设计,因他们阅读的精力和体力稍显不足,需要设计师给予更多的体贴和关怀,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内文字体稍大一点,行距略微松散一点,并且定价合理。老年读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还有惯性的思维模式,消费非常谨慎,对一些浮华的东西看得很淡,对生命健康、子女幸福、传统文化和修养身心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设计就照顾到了小读者的阅读需求,封面的中间是大面积的干净的留白,周边是红、黄、绿、蓝鲜艳的色彩,插画是一大一小两只可爱的兔子间动情的、充满稚趣的亲子对话,字体是手绘的宋体字,营造出一个单纯的充满爱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要关注图书设计细节。书脊不容忽视,书名必须足够醒目,因为大多数图书都是按照书脊朝外的方式陈列,馆藏图书还要考虑在书脊下方留出粘贴标签的位置;封底条形码上方要有上架建议,以方便书店人员上架陈列;封面设计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和对书籍的保护,要考虑卖场上架的因素(如白封面易脏、模切和腰封容易被撕破、塑封不易被翻阅);封面、封底、握口的文字要有鼓励读者购买图书的信息,包括专家对此书的正面评价、作者简介(名作家最好附上一张近照)。现在网络销售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封面缩小后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也应考虑到。随着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人们获取知识不再单纯地依赖书籍等传统出版物。怎样结合新读者、新材质和新媒介,更新设计师的观念,这些都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图书的附加值。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个性,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喜欢抢眼的设计,那些更注重书籍内在情趣与风格的图书也颇受读者欢迎。设计师应强调设计的引导功能,不能让读者永远停留在较低的审美层次里。最美的书应是内容和形式统一、审美和功能统一的书。

发掘图书的个性。书籍装帧设计不能光看个书名就开始动手,要了解书,发掘书的内涵,发现每本书的个性,创意的来源在于对书的理解,还有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封面设计是否紧扣内容、是否优雅等,都需要设计者仔细推敲。用心读书,用情感来给文字穿上最得体的“衣衫”,把对原作的切身感受传达给读者。同时,设计师还应该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当大多封面都追求抢眼效应时,朴素就成为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

形式决定内容。可能有人会反驳,不是内容决定形式吗?一般的设计是这样,但如果设计能“形式决定内容”,那将是对图书装帧设计的突破。在形式上创新,是书籍设计亘古不变的主题。好的设计能够让书读来有趣,让读者赏心悦目,会提高图书的附加值。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的《不裁》,就被设计师朱赢椿设计得充满意趣和创意,封面上缝纫机轧出的两条平行红线、下切口的毛边(像未完成品),以及为读者准备的裁纸刀(在前衬页上刻出刀的形状,只需用手一拽即可),边读书边用纸刀裁书页,这种设计让读者与书本互动,增加其趣味性。这些有个性、有创意的设计细节,有效地提升了书籍的附加值。

我国出版业已经步入市场营销的轨道,探求图书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并用于指导图书设计,解决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我想这不仅是书籍设计人员关注的课题,也是今后图书营销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运营;支撑;大数据分析;客户标签

1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通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同质竞争导致新增市场日趋乏力,而传统业务逐步萎缩,话音、短信等业务单价持续下滑硬着陆,价格弹性越来越弱。同时,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引领大批互联网、媒体、终端厂商等企业向通讯、娱乐、信息等多方面进军,异质竞争愈加紧迫。总结起来,当前市场营销,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战略:基础电信运营商从3G业务开始,传统语音、短信,彩信、彩铃等业务的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较为快速的下滑态势。因此无论是三大基础运营商,还是后来参与移动转售业务的虚拟运营商,在网络接入越来越成为刚需的情况下,流量经营创新突破已成为行业共识。(2)竞争环境: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导致电信运营商之间以价格为主导的客户关系维系手段逐渐成为历史,而更加开放的电信运营策略使得电信产品、电信服务的种类呈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OTT均重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其推荐成功率,如基于大数据学习的智能推荐、交叉营销等,不断蚕食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3)市场趋势: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小众化,产品规模爆发式增长,客户接触渠道快速丰富。传统的大众化/规模化营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有的市场情况。(4)实现能力:近年来,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完善,数据挖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团/省公司/基地/专业公司,在客户洞察,精细化营销方面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因此,不管是IT能力,还是业务能力,已经为推动营销体系转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应对竞争、巩固市场主导地位,作为互联网业务的供应商紧跟时代步伐,引领通信前沿,以实现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协同和应用为目标,以专业化的组织、人员为保障,以“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企业服务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客户感知的企业战略为原则,以有效制定和贯彻公司服务营销战略为目标,以智能化互联网化的CRM平台为支撑,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对用户行为偏好进行全方位刻画并建立多维动态模型,打造了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微营销、精服务”体系。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运营体系

2.1应用集成架构

以大数据资源为依托,建立以数据分析为驱动的、包括方案策划、目标客户选取、营销事件捕捉、商机把握、营销匹配、多波次营销、渠道执行与效果评估等环节在内的微营销框架等,图1为相应的应用基础架构图。

2.2客户事件感知

构建事件处理域,通过对数据源采集,及时的规则库匹配,内存数据库及流计算技术的引入等,以实时模式,识别客户事件,保障及时准确的触发营销活动。事件处理中心以实时与非实时两种方式对事件源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预先预定义的事件规则,从事件数据源获取数据后,进行事件标准化处理,并反馈给营销管理模块的事件策略解析引擎进行解析,从而支撑事件营销工作,支持业务办理、业务使用、自助系统接触、周期性事件、互联网使用、位置行踪、电子渠道、社会事件、热线接触事件、周期性事件等10大类50个小类的事件采集处理能力:(1)业务办理:指用户进行公司业务办理以及办理之后的衍生信息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如终端换机、捆绑到期、流量套餐升级、用户缴费等;(2)业务使用:指用户对于公司提供业务服务的使用(不包括互联网内容)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如语音通话、短彩信发送、流量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费用波动等;(3)自助系统接触:指用户对于非网厅的自助业务系统的访问使用,包括营业厅叫号机、自助终端的使用等;(4)周期业务事件:指公司周期性固化进行,非用户主动发起的业务操作,如日月帐出账、管理性质的停机操作等;(5)互联网使用:指用户进行互联网访问,由其访问内容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自有内容如手机游戏、手机视频、门户网站的访问和使用,公共内容如各类内容网站的搜索及访问、各类内容应用程序的使用等;(6)位置行踪:指用户的行踪轨迹涉足城市乡镇的各种生活行为区域,或者公司业务区域所触发的事件,如进入生活区、进入医疗区、进入营业厅等;(7)社会事件:指具有广泛社会性质的,较为普遍的共性事件,如节假日、演唱会或流行节目演出等。(8)用户事件:指用户终端行为所产生的事件,如用户开/关机、用户拒接、用户被叫无法接通、用户被叫无人接听、用户正在通话中等。(9)电子渠道访问:指用户访问电子渠道(网厅、手机营业厅APP、掌厅WAP等)所产生的行为,如登陆、访问URL,搜索关键词等。(10)实体渠道接触事件:指用户当到达自营厅、社会渠道等实体渠道进行缴费、业务办理等。

2.3客户标签体系

客户标签以客户的资料、行为、偏好分析结果为基础,直观描述客户的基本特征其偏好情况,为4G发展、家宽营销、存量经营、流量经营等重点应用提供客户层面的信息支撑。为方便对客户标签进行检索和应用,客户标签库对标签进行分类管理。标签体系中包括两级分类:一级分类从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增值业务数字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方面考虑,一级分类下设二级或更多级的分类。有效掌握和利用客户标签,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客户移动生活特征,感知客户的行为变化,实时或非实时地执行运营动作和营销生产动作,以支持市场工作开展,还能支撑商业模式的拓展,面向未来探索和开辟新市场。

2.4渠道运营位集中管理

营销渠道是最终向客户展示营销内容的媒介载体,包括手机营业厅、APP类渠道(包括自建和他建APP)、微信公众号、10086外呼、CRM、短厅、电话经理、网厅、飞信、WAPpush等沟通渠道,不同渠道还需要细化具体运营位。手机营业厅:对手机营业厅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并在手机营业厅上完成业务办理操作。具体展位可包括首页条幅、首页楼层、热销页等运营位。APP类渠道:对APP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并提供业务办理的跳转功能。具体展位可包括首页条幅、首页楼层、热销页等运营位。微信:对中国移动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自建的微信公众号还需要提供业务办理功能,他建的微信公众号提供业务办理的跳转功能。具体展位可包括消息推送、菜单页面等运营位。10086外呼:对10086外呼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记录并返回用户接通、推荐反馈、业务办理等信息。

2.5线上营销多维度的营销评估能力

营销一方面需要优化推荐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对推荐的过程和后期的效果进行跟踪,以便对推荐策略进行优化,提高推荐的成功率。微营销平台通过建立端到端的用户体验分析系统,整合渠道插码数据和CRM、BOSS数据,实现全渠道营销效果分析,通过对用户端到端体验的分析和最终销售结果的监控跟踪,准确获取推荐的效果,分析推荐过程的不足,起到推荐策略优化的作用。在全方位多维度营销效果评估方面,营销效果评估通过从产品、渠道、地域、人员等维度对营销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插码技术获得的数据及BOSS、CRM业务订购、话单、账单数据,对各渠道开展的实时和非实时营销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营销活动总体情况评估、营销接触评估、转化率评估、活动效益评估、参与客户群跟踪评估等内容。活动总体评估:从多个维度(渠道类型、流量来源、地域、运营位以及客户属性等维度)对营活动的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如:营销用户数、响应客户数、响应率、目标达成率、活动渗透率、活动情况对比等指标。活动效益评估:从活动投入的营销资源成本(话费补贴成本、终端补贴成本、广告宣传费、电子券、积分等)与活动收益进行评估。参与客户群跟踪评估:对目标客户群进行营销前后关键指标的跟踪,通过对比分析营销效果情况。如:营销目标(业务KPI)完成对比分析、传统推荐营销方式和互联网主动推荐营销方式效果对比分析等。营销反馈信息包括:是否接触、是否响应、是否办理等。是否接触:营销信息是否发送给客户。是否响应:用户是否回复短信或者点击推荐链接。是否办理:是否订购推荐产品。各省可根据需求丰富反馈信息数据源,如是否感兴趣、建议和意见等。

3结语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运营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提高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的主动性,精确性和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整体市场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微营销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公司注重从理念、平台、机制、运营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氛围。接下来,将面向全省的所有地市分公司,推广与应用该市场营销体系。

作者:韩从明 王继荣 陈荣峰 杨跃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廖娅妮.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指数基金;市场博弈;数调整;财富侵蚀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6-0032-04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萌芽并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有关指数期货与期权等衍生产品的研究亦日渐升温。为了保持指数长久的生命力,对指数及成份股进行跟踪研究并定期调整是指数管理的基本要求。由于成份股调整公告日与生效日存在时滞(如S&P500指数成份股调整生效日通常在公告日5天后),成份股的加入及剔除提供了一个市场博弈的机会:当指数成份股调整公告时,指数基金和风险套利者能够利用这一信息构建有利可图的战略,即一方参与人能够基于另一方可预测的交易行为构建赢家战略。这一博弈过程可进一步表述如下: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复制型(exact replication)指数基金,其追求指数追踪误差最小化目标,因此往往在生效日当天以接近收盘的价格买入新增成份股或卖出剔除成份股来进行组合调整;而抽样复制型(sampling)指数基金或增强型指数基金,可在追求指数追踪误差最小化和(超额)收益最大化目标之间进行平衡的基础上实施组合调整,因此可在公告日至生效日之间,甚至公告日之前通过预先筛选进行组合调整。风险套利者作为指数基金的博弈对手,以追求套利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战略是先于指数投资者采取行动,在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甚至在公告日之前以更低的价格预先买入新增成份股,或以更高的价格预先卖出剔除成份股,并在生效日(或之前)指数基金大量买入或卖出时,采取反向操作完成套利交易。①由于大量指数基金的存在以及指数成份股调整的客观必然性,导致风险套利者企图对指数基金相应的组合调整行为进行“狙击”,以期获得额外收益。由于风险套利者所获收益是以指数投资者的损失为代价的,这对于后者而言导致了财富侵蚀(wealth erosion)。据国外学者测算,从1990年至2002年末,由于S&P500新增成份股所导致的财富侵蚀高达230.3亿美元;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15个基点的收益率。

在国外,指数成份股调整所引发的股价与成交量效应已成为各国机构投资者及学者等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主要贡献在于,首次从博弈角度对国内上证180指数成份股调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国内指数基金如何减小财富侵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文献回顾

Beneish和Whaley(1996)[1]1913实证考察了S&P500指数调整规则修改前后成份股的加入效应。他们将指数调整规则修改前的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作为第1个子样本期,规则修改后的1989年10月至1994年6月作为第2个子样本期。实证发现:在第1个子样本期内,公告日至生效日的隔夜异常收益达到3.7%,比Shleifer(1986) [2]579的发现高出23%,反映出指数基金规模的增长;在第2个子样本期内,公告日及其后1天的隔夜回报下降为3.1%,公告日后1天至生效日以收盘价计算异常回报达到4.1%,因而公告日至生效日累积异常回报达到7.2%,并且隔夜回报与事件窗时间长度呈负相关。Beneish和Whaley(1996)[1]1929认为,上述发现显然无法用指数基金规模增长等因素进行解释,规则修改后成份股加入的价格和成交量效应主要来源于风险套利者与指数投资者之间的市场博弈(S&P Game)。Beneish和Whaley(1997)[3]20发现,从1989年10月至1995年12月,S&P500指数新增成份股自公告日第2天开盘至生效日收盘累计异常收益达到3.7%,这一收益率已足够补偿交易成本,因而具有经济意义上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认为,随着指数基金逐渐认知这一博弈过程,并在公告日之后更早地调整组合,风险套利者的生存空间可能将逐渐缩小。Beneish和Whaley(2002)[4]4重点从两个方面对S&P博弈进行了考察:其一,随着指数基金规模近年来的急速扩张以及指数基金对这一博弈的逐渐认知,成份股加入事件是否仍然存在套利机会;其二,由于近年来S&P500指数成份股剔除标准的激进变化,成份股剔除事件是否创造了一个新的S&P博弈。实证发现:公告日收盘至生效日收盘累计异常收益的8%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公告日及其后1天的隔夜回报,表明相当部分的指数基金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博弈,并在公告日之后即预先调整了组合;剔除成份股的隔夜异常回报为-6.31%,而公告日后收盘至生效日收盘累计异常回报达到-8.31%,因而在与指数基金的博弈过程中,风险套利者通过卖空剔除的成份股,能够获得超过8%的异常回报。Blume和Edelen(2002)[5]28则认为,多数S&P500指数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策略以尽量减小追踪误差,通常在生效日以接近收盘的价格集中买入,因而对于采取抽样复制策略的指数基金或增强型指数基金而言,如果采取在公告日后1天以开盘价买入的预先交易策略,能够获得每年25.9个基点的额外收益。

二、成份股调整效应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及研究方法

1.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

上证180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80只股票构成,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四项指标,兼顾行业分布,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至2004年12月末,上证180 指数共经历5次成份股调整,每次加入18只成份股同时剔除18只成份股(见表1)。

本文样本数据为2002年至2004年末上证180指数5次调整时新增及剔除成份股,由于中房股份(600890)在公告日事件窗前后异常波动,予以剔除,因此样本股总数为179只,其中新增成份股样本数为90只,剔除成份股的样本个数为89只。此外,考虑到新股上市初期易出现价格和成交量异常,因此新股上市满15天后才纳入研究范围。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万德(WIND)资讯数据库系统,其中个股价格数据以上市日为基点向后复权,同时考虑了分红、送配及增发等对股价的影响,因而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指数调整公告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表1 上证180指数成份股调整公告

2.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来分析指数调整事件的股价和成交量效应。具体研究设计如下:

(1)事件窗选取。考虑到上证180指数成份股调整由指数委员会在公告日前一周作出,通常根据前1年个股的交易量及平均市值进行筛选,因此选取公告日前10个交易日至公告日后25个交易日(生效日后约两周)为公告日事件窗口。

(2)事件窗异常收益率计算。我们采用如下市场模型法来确定异常收益率:

ARit=Rit-it=Rit-(i+iRmt)(1)

公式(1)中,ARit为个股i在t时的异常收益率;Rit为原始收益率;it为正常收益率估计值;Rmt为上证A股指数收益率;②参数(i,i)由估计期窗口(公告日前10~210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按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如不足200个交易日,则按实际交易日进行估计。

AARt=ARi (2)

公式(2)中,AARt为总体样本的平均异常收益率;N为样本个数。

CAAR(T1,T2)=CARi(T1,T2) (3)

公式(3)中,CAAR(T1,T2)为窗口期(T1,T2)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其中CARi=ARit,N为样本个数。

(3)异常成交量计算。考虑到样本股可能存在送股或转增股本,因此成交量用换手率测度。

AVt= (4)

公式(4)中,AVt为个股i在t时的平均异常换手率,如果事件期不存在异常成交量,则AVt=0;Vit为实际换手率;i为正常换手率,以估计期日的换手率均值测度;N为样本股个数。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成份股加入效应与市场博弈分析

表2报告了新增成份股在(-10,+25)事件窗内平均异常收益率AAR、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CAR、平均异常成交量AV及相应T统计量,结果表明:

(1)公告日前10个交易日,AAR涨跌互现,最大值AAR(-5)为0.34%,最小值AAR(-4)为-0.24%。CCAR均为正值,但基本不具有统计显著性,CCAR(-10,-1)仅为0.13%,显示公告日前新增成份股收益波动具有随机性。AV值显著为正,反映出成份股在加入前交易较为活跃。其原因可能在于:第一,由于目前国内指数基金基本为增强型基金(上证ETF50基金除外),不排除部分基金在公告日前由于准确预测到了新增成份股,因此预先买入导致交易量上升;第二,成份股加入前多为优质大盘股,因而在样本期受到市场更大关注。

(2)公告日当天新增成份股平均异常收益显著为正,AAR值为0.45%,T值达到3.01。公告日及其后7个交易日新增成份股总体呈现上涨势头,CCAR(0,+7)达到0.95%,T值为1.92。但从第8个交易日至生效日前后呈现价格反转特征,如AAR(+8)为-0.43%,T值为-2.06;生效日后约2周新增成份股收益基本表现为随机波动。值得关注的是,公告日及其后约两周左右,新增成份股交易量明显萎缩,与公告日前相比,AV值均为负值,即AV(0)为-0.37,T值为-4.39;AV(+12)为-0.33,T值为-4.50。这一发现表明,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市场对新增成份股明显表现出“惜售”特征。

(3)从图1新增成份股异常收益(CCAR+)波动模式可以直观看出,公告日前新增成份股基本不存在“异动”,公告日及其后一周表现为“缩量上涨”;然而,生效日前出现反转。上述收益率与成交量的波动模式与Beneish和Whaley(1996,2002)等人的发现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指数基金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基金规模尤其是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规模较小,并且目前指数基金基本为增强型基金;再者,新增成份股多为前期表现较好的质优大盘股,因此在公告日前其主动投资部分可能就已持有新增成份股,所以并不一定需要在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调整仓位,导致新增成份股在公告日至生效日以及生效日当天并未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价量异常。

(4)从市场博弈的角度分析,由于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CCAR值最大仅为1.07%,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对于风险套利者而言并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博弈空间。尽管如此,图1新增成份股异常收益的波动模式仍然表明,随着未来基金规模的扩张,成份股加入事件提供了潜在的博弈机会:如果风险套利者以公告日收盘价附近买入新增成份股,并在生效日或之前股价上涨时抛售,能够获取一定套利收益;而对于在此期间调整组合的指数基金而言,将遭受一定的财富侵蚀。

2.成份股剔除效应与市场博弈分析

表3报告了剔除成份股在(-10,+25)事件窗内平均异常收益率AAR、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CAR、平均异常成交量AV及相应T统计量,结果表明:

(1)公告日前(-4,-1)时间窗口,AAR均显著为负值,如AAR(-1)为-0.64%,T值为-2.13;与之相对应,CCAR(-10,-1)达到-1.71%,T值为-3.10。AV均显著为正,表明存在异常交易量。剔除成份股在公告日前几个交易日即呈现“价跌量增”走势,表明有投资者事先采取抛售行动。其原因也可能有二:第一,部分指数基金(尤其是抽样复制型指数基金)根据指数调整规则,事先对剔除股票作出了准确预期,因而在公告日前集中抛售;第二,由于指数委员会通常在公告日前一周作出成份股调整决策,因此不排除是信息泄露导致公告日前股价异动,但这似乎难以解释为何新增成份股在公告日前未出现价格异动。

(2)公告日当天剔除成份股平均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如AAR为-0.79%,T值为-4.12%。公告日至生效日前后剔除成份股持续下跌,AAR值基本为负,而CCAR值皆显著为负,其中CCAR(0,+14)达到-4.68%,T值为-4.49%,为整个事件期窗口最大负值。其后剔除成份股,则股价出现部分反转,时间窗口(+15,+25)的AAR值多数由负转正,这不排除是由于“空头回补”所致,但CCAR值仍保持显著为负。多数AV值为正值,表明剔除成份股在整个事件窗内表现出“价跌量平”或“价跌量增”走势。

(3)从图1剔除成份股异常收益(CCAR-)波动模式可以直观看出,公告日前几个交易日剔除成份股即出现下跌,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表现为持续下跌,并于生效日前后加速下跌并达到最低点;其后股价出现小幅反弹,但总体仍然表现为显著下跌。上述收益率波动模式与Beneish和Whaley(2002)等人的发现类似。

(4)从市场博弈角度分析,公告日至生效日前后,剔除成份股CCAR(0,+13)达到-4.57%;如考虑到公告日前的股价下跌,CCAR(-4,+13)达到-4.57%,即使扣除交易成本,这一数值为风险套利者提供了具有经济意义的重要性,博弈机会:风险套利者可在公告日附近预先卖出剔除成份股,那么对于部分以追求跟踪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在生效日收盘价附近进行组合调整的指数基金而言,将遭受较大的财富侵蚀,而风险套利者将获取最大收益;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能够认识到这一博弈过程并主动参与博弈的抽样复制型指数基金而言,可通过在公告日附近,甚至通过预先的准确筛选而在公告日前即抛售剔除成份股,从而最小化财富侵蚀效应。

表2 成份股加入效应

注:表中收益率为百分比数,T为相应t统计量;*表示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表3 成份股剔除效应

注:表中收益率为百分比数,T为相应t统计量;*表示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图1成份股加入(+)及剔除(-)事件窗累计平均异常收益

三、结论及建议

由于指数调整公告日和生效日之(下转第40页)(上接第35页)间存在时滞,指数成份股调整事件为风险套利者和指数基金提供了一个基于信息的博弈机会。实证研究表明,上证180指数新增成份股公告日后一周左右累计异常收益接近1%;而剔除成份股具有更显著的价格效应,公告日至生效日前后累积异常收益达到-4.57%,即使扣除交易成本,这一收益也具有经济意义上的重要性。

市场博弈可能导致指数基金的财富侵蚀,随着未来指数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张,财富侵蚀效应可能愈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指数基金如何最小化财富侵蚀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由于市场博弈机会的客观存在,对于指数基金而言,应该深入分析并主动参与这一博弈,在控制跟踪误差有限偏离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灵活的交易策略(包括预先交易策略和事后交易策略等),以减小交易行为的可预测性,规避套利者的“狙击”行为。

(2)基金公司可以依托自身研究力量,根据指数调整规则对可能实施调整的成份股进行事前筛选,在控制跟踪误差有限偏离的前提下,在公告日前根据预测事先实施部分组合调整。对于抽样复制型指数基金而言,可在抽样复制过程中预先剔除可能被调整的成份股,对组合进行优化。

――――――――

注释:

①对于受到融券卖空限制的国内股市,此处卖空套利可理解为股票持有者预先卖出,然后以更低的价格回补。

②我们亦选用了上证180指数收益率、天相流通股权重市场组合收益率作为市场组合收益率Rm,结果类似。

――――――――

参考文献:

[1] Messod D. Beneish, and Robert E. Whaley. An anatomy of the ‘S&P Game’: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the rules[J]. Journal of Finance , 1996, 51: 1909~1930.

[2] Shleifer, Andier. Do demand curves for stocks slope dow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86, 41: 579~590.

[3] Messod D. Beneish and Robert E. Whaley. A Scorecard From the S&P Game[J].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97, 23:16~23.

[4] Messod D. Beneish and Robert E. Whaley. S&P 500 Index Replacements: A New Game in Town[J].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2002, 29(1):51~60.

[5] Marshall E. Blume and Roger M. Edelen. On Replicating the S&P 500 Index Rodney L[C]. White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pril 2002.

责任编校:魏琳

――――――――

收稿日期:2006-01-25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中介市场;脱媒效应;阶层结构;顶层设计

“脱媒"(disintermediation)一词源于金融中介理论,描述金融资源直接在资金供需方形成 联系,无法通过银行等中介进行配置的现象。[1]在金融脱媒的基础上,许多学者 对这一概念进行拓展,指出脱媒的本质是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从而出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2]当前我国技术中介市场的脱媒效应 正是这种脱节的反映,主要表现为:

(一)市场化改革的争论

我国技术中介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自1978年“技术商品化"观念确立以来,市场化道路是技术中介市场发展的主线。以欧美发达国家技术中介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经验为借鉴,逐 步打破政府约束与控制,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

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创新研究”(编号:11CJL003);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非均质后发大国中经济极化、区域互动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 (编号:11YJC790307);2011年天津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官-产-学-研-中协作网建设的政策研究-基于创新链、产业链与技术转移链深度融合的视角"(编号:11ZLZLZT04000)。 提高,加强营造有利环境和创造需求,形 成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技术 中介市场发 展路径的主流观点。据此,我国技术中介市场的顶层设计思路一直围绕市场化改革在政府主 导和市场主导之间进行权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市场化虽然使技术中介机构不断发展 壮大、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功能日趋多样化,但是,这并没有区分技术中介自身的特性与功能,从而使简单按照所有权性质进行划分的思路既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内生需求,也无法解决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题。当前,大部分技术中介机构的产权市场化道路并不顺畅。我们对天津等地的调查显示:目前纯政府和纯市场的技术中介运行质量不高,运行较为良好的技术中介大多数选择中间道路,即事业化性质、企业化管理。这种技术中介在生命力较强的同时容易受到体制与制度制约,如技术中介直接参与创新过程进行股权收益分享和个人激励等问题无法在体制内解决。①

根据定位和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国际技术中介组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辅助企业建立阶段、服务功能系统化阶段、企业化或公司化运行阶段、网络集成与产业化阶段。这一演进过程呈现三重特征:一是资助模式由政府直接资助转变为中介组织独立于政府;二是运作模式由非盈利为主向盈利为主转变;三是服务范围由围绕新创企业的服务为主到全方位创新支持为主。这一演进过程遵循了市场化运作与创新服务功能相结合的特点。然而,我国单一的市场化发展路线只能强化微观主体的竞争意识与市场动机,没有针对不同类型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进行多层次的改革,无法从创新功能实现的角度进行宏观设计,由此,经济转型与深化改革阶段,单纯市场道路所引发的政府战略与管理制度缺陷,形成了由顶层设计滞后于灵敏市场所引发的脱媒效应,因此,如何根据已经发育的技术中介市场特点,寻找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细化思路与政策设计成为当前深化改革阶段和技术中介市场顶层设计的关键。

(二)技术中介市场的“支持交易型"偏好

在开放背景下,国际成熟技术中介的日益垄断化以及WTO对科研投入的限制性条款等趋势共存,加剧了我国技术转化的困境,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技术中介服务集中于创新链下游低端服务,最为迫切需要的创新链上游高端服务缺失或由外资机构垄断,出现“脱媒"现象。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下游交易环节,如咨询、评鉴等业务由于门槛较低将吸引更多的资源,而上游创业与创新环节资源不足,形成由技术服务供给方行为引发市场失灵的脱媒效应,并事实上加剧了我国技术中介市场中的“支持交易型"偏好,而“支持创业创新型"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技术转移中的核心需求或高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且市场中“劣驱良"的现象普遍。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技术配套服务中的小试、中试、产业化、融资等是直接深入技术创新过程的服务环节,这些环节不仅涉及的主体多,而且难度较大,需要整合全社会和创新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是技术转移中最迫切的瓶颈,然而,这类技术含量高和门槛高的服务类型目前缺口很大。以全国行业规模最大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例,2009年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有1808家,其中1298家开展综合业务,约占80%,行业性和技术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不足20%;在服务内容上,技术服务为31.7%,咨询与信息服务为32%,培训与人才服务为17%,培育科技型企业占18.05%,②其中,技术服务中真正进行技术开发的业务仅为40%,因此,面向企业创业创新最为迫切的技术支持服务较弱。对全国部分地区技术中介市场的一项调研结果也支持这一结果,我国技术中介各种功能中,技术交易服务占23.4%,技术合同登记占19.15%,科技培训与推广服务占17.02%,技术咨询与信息查询占14.89%,技术资产评估占10.64%,技术融资占10.64%,其他为4.26%。这说明大量技术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只针对已形成的技术进行交易促进。同时由于咨询、项目对接、项目申请、优惠政策申请等低端需求竞争激烈,市场化导向的直接结果是微观主体市场选择下的“劣驱良"现象。许多技术中介名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试基地、技术交易市场等,实质仍以咨询、项目申请文件制作等业务为主。这种低端市场过度竞争的格局又加剧了高端市场服务的缺失,从而使我国技术中介市场陷入到一种低端-低端的恶性循环累积之中。

2.技术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转化与产业创新的主要风险。利用准生产系统进行技术试验、生产试验和市场营销试验,才能使研究院所和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适用的生产技术。目前我国除少数特大型企业具有中试能力外,大多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组织中间实验,导致科研成果往往以未经中试的不成熟技术状态面向市场,而大多数企业又无能力直接接收与消化这类不成熟技术,从而使很多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在研发与应用阶段出现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相互脱节,加速技术中介市场脱媒效应的形成。一般而言,科研阶段、成果转化中间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研发阶段,而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与产业化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机制创新和平台支撑,难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

二、对“脱媒效应"的理论解释

(一)技术创新链与技术中介的阶层结构

从创新过程视角来看,创新链可以概括为三个范围较宽并相互重叠的子过程:知识的产生;知识转化为制品,包括产品、系统、工艺和服务;最后制品与市场需求不断相匹配,[3](89)如果不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静态条件下以生产制造为主③的创新链环节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开发-中试-试制生产-产品试销-产业化"。

技术创新链作为创新过程的集中体现,包含对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工艺和服务机会的探索和利用。这种探索和利用要么建立在技术实践进步的基础上,要么建立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 上。[3](90-91)技术中介功能与组织的不断扩充是由技术进步和市场对技术转移、转化的需求引起的,以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为驱动力的技术中介演进经历了三阶段拓展过程。第一阶段,由单纯的技术经纪服务衍生出技术信息与咨询服务,这一过程完成了技术经纪人从一般的联络角色与交易促进角色向专业性的技术中介转变。第二阶段,由协助技术交易服务衍生出协助技术全程转化服务。技术全程转化服务涉及以市场调查为起点,到技术成果的产生再到小试、中试、正式应用、产业化、改进为主要过程的多个环节,主要包括技术推广、技术开发、产品检测、咨询与信息服务、培训与人才服务、科技型企业培育、试验基地服务等多项服务。第三阶段,由直接技术服务向间接技术服务衍生。在技术成果转化进程中,技术使用方除了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技术方面的专业支持,在投融资、法律、财务、市场、人才等方面更需要各类中介的大力支持,因此,大量围绕创新的间接服务衍生出来。这些服务尽管并不是直接参与R&D投入,也不直接增加技术的增值,然而却为技术成果的顺利转移与转化起到了配套作用。以技术中介演化所形成的中介类型为基础,以技术中介是否实现技术增值为主要依据,围绕技术创新链,技术中介提供的服务分为:上游的创新支持层、中游的资源配置层和下游的服务层,如图1所示。

图1阶层结构特征下的技术中介组织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