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疾病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儿科;消化道疾病;秋季腹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0-02
小儿体质弱,受热、手冷都及其容易引起腹泻、发热等病症,尤其是腹泻较为常见,大多表现为拉肚子且大便像水和蛋花汤一样,无腥臭味,同天内腹泻高达十多次。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期间,不但给患儿带来痛苦,还不能补给身体所需营养,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我院近年来对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抗炎、感染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以来收治的88例秋季腹泻患儿,其中男童48例,女童50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为(8.5±1.2)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为(5±0.5)d。其中入院前服用蒙脱石散患儿8例,日常饮食习惯不良患儿33例,有伴有感冒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烧、食欲不振、大便呈蛋花等症状,其中呕吐50例,发烧23例,食欲不振36例,大便呈蛋花状40例。随着病程增长22例患儿日渐消瘦,60例患儿并发一种以上的并发症。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各方面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立即取其粪便标本、血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其中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其轮状病毒抗体,血液标本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主要特别注意是,抽取血液标本过程中,必须以轻柔的动作准确快速地完成检查工作,避免给患儿因疼痛哭闹不止,吸入空气影响肠胃和过度哭闹引发发热症状。88例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2]。
1.2.2 临床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等常规治疗,纠正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并其维持酸碱保持平衡。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儿加强临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疗效。同时治疗期间慎饮食,忌辛辣生冷食物等,治疗7d后均复查粪便标本、血液标本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24-48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48-72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③无效。治疗72后腹泻无好转,发烧、呕吐等症状无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选取患儿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 ±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和x2对技术资料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均未检出脓细胞或(和)红细胞,其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血电解质检查除9例低钠、6例低钙、4例低钾外,其余均未提示异常。18例血气分析检查,6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情况
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通过临床复查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秋季腹泻常病发与每年11月至次年1月,6个月-3岁幼儿最易发病,主要原因是因其自身抵抗能力低、影响不良,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患病则病情严重、病程也较长。经临床资料[4]显示,该病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急且伴有鼻涕、高热、呕吐等症状。(2)大便次数多,色白呈蛋花汤样,部分患儿粪便还带有脓血、粘液,无腥臭味。(3)病程久的患儿伴有脱水症状,精神状态欠佳,烦躁不安。(4)根据患儿自身体质病程可延长半月以上,部分体质较好、治疗及时的患儿5-7天可痊愈。
临床上针对该病的诊断主要参考患儿临床症状以及患儿粪便、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来综合判定。本文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
秋季腹泻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抗炎、感染为重点,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改药能清热解毒,止咳止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本文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抗炎、感染治疗基础上实施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3%。两组对比,p
综上所述:儿科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发大多与患儿体质、平日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结合临床检查设备确诊患儿病情后对症治疗,同时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必要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蔡秋生,何美娜,叶彩霞.经方治疗小儿迁延性秋季腹泻26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05):28-30.
[2]袁卫华.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157-157.
[3]温丽琼,刘慧红,杨延江.小儿秋季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4-55.
【关键词】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患者;护理
一、耳鼻喉科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岁。选取病例有: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顽固性鼻出血、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慢性呼吸道梗阻。职业:学生35例,文员50例,务工人员3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病和职业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耳鼻喉科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当耳鼻咽喉科任何器官患病时,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由此可见,对患有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医护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门高尚的科学技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交往,首先让病患愿意接受治疗并保持一个平和的治疗心态。因此,医院要更加重视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优质的护理,是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热情的同时也对患者疾病的治愈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护理结果
表1 护理结果图
组别 例数 耳疾治愈 鼻疾治愈 咽疾治愈 心理情绪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30 11 10 7 91.3% 23.3% 90.1%
观察组 90 33 27 27 93.3% 3.3% 95.6%
1.4由表1可以分析:
身患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并给人们的心理增加负担,这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的。因此,在此类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思想顾虑,从而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治疗。护理者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安排好合理的饮食。
二、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者要对患者及时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1对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护理者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面瘫的情况、眩晕的情况、头痛的情况以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一旦发现其中之一,就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2.2(1)对于鼻部或者咽喉部进行了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对其伤口进行局部冷敷,并嘱咐患者如果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将血液吐出切勿咽下。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失血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将血液吞咽对胃部产生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适。(2)对于患者伤口有敷料物的,护理者应该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或者渗血,一旦发现敷料物收到污染,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3)手术后,鼻腔有填充物的患者,护理者应该注意防止患者鼻腔内的填充物松动、脱落,我们还应该用湿纱布覆盖患者的口部,防止患者的口干现象。(4)患者的鼻腔填充物被取出以后,护理者应该观察患者的鼻腔内是否有出血的状况发生。并且要嘱咐患者尽量不要打喷嚏,不要用力擤鼻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护理者还应该给患者配备麻黄素液滴鼻,防止鼻腔出血或者感染。
2.3对于进行了喉咙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给患者进流质食物。如果不是口腔进路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进食半流食或者是软食。因为做完手术后,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消化能力不强。因此,这样的饮食能够增强患者对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进行了咽喉部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或者不讲话,这样有利于伤口部位的恢复。对于咽喉部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且要让患者按时的吸痰、翻身还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的护理工作应该更加的仔细。
总之,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我们应该尽量的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术后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手术后,护理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状况、脉搏状况、呼吸状况以及血压变化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舒适放松,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对于耳鼻喉科的患者,护理者还应该要求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给患者专门的漱口液进行漱口。
三、结论
耳部疾病通常包括了耳部形状异常、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患者的耳部性状异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畸形或者外伤所致。患者的耳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钝痛、刺痛以及抽痛,引起患者耳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炎症、外伤或者肿瘤。总之,导致人们耳部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患者的鼻部疾病通常表现为鼻塞、鼻漏、鼻出血等症状。其中,鼻塞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以及交替性鼻塞。鼻漏主要表现为水样性鼻漏、黏液性鼻漏、脓性鼻漏、血性鼻漏、脑脊液漏等。患者的咽喉疾病通常表现为咽喉痛、咽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打鼾等症状。其中咽喉痛主要是由于咽喉内有炎症、溃疡或者是咽喉内有异物而造成的。打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等原因造成的。咽喉感觉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感觉咽喉有异物、咽喉堵塞、有明显的贴附感、咽喉瘙痒以及咽喉干燥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护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恢复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几率。
参考文献
1,胡伶俐.耳鼻喉科患者诊疗中的对策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
2,周林琳.耳鼻喉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6)
3,陈育花,林探花.耳鼻喉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0年8月第7卷第4期:42-43.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耳鼻喉科患者的病例特征,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收集医院近一年以来收集患者病例特征以及护理效果数据,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 耳鼻喉科;护理;患者病例;临床治疗
社会发展对医疗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康复工作也成为关系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其中,医疗护理就是关系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医疗护理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从患者病例特征出发能够提出卓有成效的护理方案,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方案就能够提升护理工作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2]。耳鼻喉科治疗也是医院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鼻喉科的护理工作对于耳鼻喉患者的身体恢复与住院期间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关系,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提升康复效果。
1 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近一年来医院诊治耳鼻喉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数据可知,患者病例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耳聋、鼾症、声带息肉、食管异物以及气管异物发病率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生理因素、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男性声带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与环境嘈杂、饮酒等因素有关。男性耳聋受地理环境、饮食卫生、营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水平、年龄及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会厌囊肿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存在一定关系。
(2)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并且这些患者呈现年轻化,这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3) 会厌囊肿多发生于中年人,可能与其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则是由于其免疫力低下的缘故造成。这与青年人所接触的环境嘈杂、饮酒、用声时间、嗓音误用有关,而老年人则由于长期吸烟、工业发展和空气污染引起。
(4)老年耳聋发病率最高,这与其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和耐受力等有所下降有关。中年人发病一般以突发性耳聋多见,尤其多见于中年人,可能由病毒感染、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内耳血流障碍、内耳小血管痉挛或小血栓形成引起。
(5) 鼾症、耳聋在不同季节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为非传染病,因而没有季节性高发的流行趋势有关;而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在夏季多发,可能与夏季人群社交活动频繁、饮酒次数较多以及夏季人们对水的引用不足有关。
2 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分析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特征可知,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其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综合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2.1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针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以个性化为主导思想,针对每一位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给予正常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应提升心理关注,并且给予心理上的减压,需要护士和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增加交流时间,从而让其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能够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针对年幼患者应加强护理应加强身体辅导,帮助年幼的患者规范护理行为,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护理关注;针对青少年以及中年患者,应加强护理指导,协助患者按照护理规范活动,并且进行护理教育,从而预防未来发生类似的病症。
2.2 依从性的护理分析
依从性是耳鼻喉科患者接受护理效果出发,制定的护理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病例特征给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依从性的护理主要强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能够与护理医生和护士形成良好的关系。依从性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治疗感受,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主观上接受治疗护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医生和护士工作的开展。同时,依从性的护理需要研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其心理处于平缓的阶段进行输液、辅助治疗等措施,在其心理处于波动阶段应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
2.3 安全化的护理分析
安全化的护理特征就是结合患者病例特征制定最为安全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能够在整体病症稳定情况下获得护理支持。安全化的护理强调为患者分析病症变化,给予与病症相符合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护理服务。此外,耳鼻喉科要建立科学与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针对患者护理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由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制定出保守的护理方案,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诊断,在出现安全问题过程中给出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并且安排相关人员担当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3 总结
耳鼻喉科的患者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提升耳鼻喉科护理效果就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病理特征,针对患者提出更加有效地护理防范。本文进行总结了近些年医院耳鼻喉科治疗护理数据,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因此,在医院耳鼻喉科室开展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支持。
(通讯作者:王俊荣)
参考文献
摘要:我院病房护士包括主管护士、轮班护师及轮科护士三层分类。通过分层次管理模式下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率进行考核调查。通过分层次护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分层护理前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分层次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房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率。该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 :分层次 儿科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率 分析
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由于儿童是家长的掌中宝,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迟疑或不妥,均会引发患者家属的气愤。为了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对儿科使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选取我院72例儿科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9名、轮班护师48名及轮科护士15名。
2.方法
(1)护士分层标准。我院主要以护士的资历、职称与年资作为护士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护士的护理理念、知识结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对护士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我院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分别为主管护士、轮班护师与轮科护士。笔者就这三类管理护士的分层条件进行介绍:第一,主管护士。主管护士需具备专业的护理观念,能够对儿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新护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一齐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备科室带头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第二,轮班护师。轮班护师需具备较好的实施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轮班护师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轮班护师能够掌握科室内各项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救科的心肺复苏讲究程序具有较好的掌握。第三,轮科护士。轮科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熟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对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了解,懂得儿科最常见的抢救与护理程序;具有独立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在三层管理护士中,主管护士为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解决患者医嘱以外的护理要求,对轮班护师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处理。轮班护师主要执行相关的医嘱。主力护士则通过协助轮班护师,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与间接护理。
(2)护理质量考核方法。我院通过笔试及操作两方面为主,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笔试内容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基本参照,进行试卷命题,同时通过临床操作等实际演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部分的评分。笔试及操作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3)家属满意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水平、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
我院对实施分层管理之前及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层度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实施分层管理后,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儿科实施分层次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分层次管理可将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每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担负着不同的护理责任,有效杜绝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分工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脱的情况。此外,通过分层次管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位临床护士真正的工作水平,让院方对于能力优秀者能够重用,凸显出优秀工作者真正的价值。
由此次临床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对分层次管理的价值进行肯定。同时,我院也认为,可以将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至更多的科室中,帮助更多的科室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调查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使用说明书中有关小儿剂量及相关问题的商榷。方法: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10份病历中,2岁以下患儿使用98例,占89%(98/110);用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95例,占86.4%(95/110);用于LRI患儿中痰液变稠38例,占40%(38/95);用于咳痰困难35例,占36.8%(35/95)。使用后呼吸状况无明显改善62例,占65.3%(62/95)。结论: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用于LRI属适应症外使用,更不宜用于小儿LRI,并建议修订说明书中关于小儿剂量部分内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愈酚喷托异丙嗪;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ediatric dosage of Sulfogaiacol Pentoxyverin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medical records were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Results: Sulfogaiacol Pentoxyverine were given to 95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LRI) which occupied 86.4% (95/110), 98 cases younger than 2 years old, 89% (98/110), 38 cases with thick sputum,40% (38/95) and 35 with difficult expectoration, 36.8% (35/95). 62 cases had no improvement in breathing condition taking 65.3% (62/95).Coclusions: Sulfogaiacol Pentoxyverine should not be used in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 modification should be made in the dispensatory regarding pediatric dosage of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Key words] Sulfogaiacol Pentoxyverine; Children;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广西邦琪药业有限公司)为复方颗粒剂,每个最小单位包装(袋)重5.0 g,其组分含量为:盐酸异丙嗪5 mg,愈创木酚磺酸钾125 mg和枸橼酸喷托维林10 mg。 说明书中适应症为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探讨如下:
1 临床应用调查
1.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6~7月出院,住院期间使用过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排除肺部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及其他重症肺部感染,符合上呼吸道感染(URI)与下呼吸道感染(LRI)诊断标准[1]的病历110份,作回顾性调查。110份病历中,男72例,女38例;3个月~2岁98例,~8岁12例。出院诊断为:局部感染定位不确切的URI 15例,LRI 95例,其中支气管炎36例,支气管肺炎29例,毛细支气管炎1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4例,喉支气管炎3例,麻疹合并肺炎2例,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2例。患儿均咳嗽多痰。使用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最小剂量2.5 g/次,最大剂量7.5 g/次,口服3次/d,疗程2~8 d。
1.2 判断标准
采集服用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24 h以后的病程(或查房)记录中患儿症状、体征变化等信息资料,依下列标准评判其对LRI咳嗽与气道功能的影响:
(1)咳嗽频度:“减少”为咳嗽次数减少与程度减轻;“无关”为次数与程度无明显改善。(2)咳痰状况:“粘稠”为痰液性状变稠,加用祛痰剂(静脉给药或雾化吸入);“困难”为痰液不能咯出,需借助于机械吸痰。(3)呼吸状况:“好转”为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减轻;“无改善”为呼吸困难程度无改变或仍不能停止吸氧或撤离呼吸机。
2 结果
根据本品使用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者15例,占13.6%(15/110);用于LRI患者95例,占86.4%(95/110),应视为适应症外使用;以年龄而论,≤2岁患儿98例,占89%(98/110),构成了临床应用的主体,但又是异丙嗪不推荐使用的人群[2]。本品对咳嗽与呼吸状况的影响见表1。表1 对LRI咳嗽与呼吸状况的影响
3 讨论
3.1 处方分析
从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的组分来看,主药枸橼酸喷托维林,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同时含有愈创木酚磺酸钾,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以达到祛痰效果要求而言,含量偏低;本品中尚有盐酸异丙嗪,故兼有抗过敏作用,对感冒患者非感染因素所致过敏性症状有抑制作用。实际上H1受体阻断药在抗感冒方面并无应用价值。但应当明确认识,异丙嗪与喷托维林两者均有抗胆碱作用,可抑制呼吸道分泌和粘膜纤毛清洁作用,具有浓缩残留分泌物的缺点。 处方中虽配伍刺激性祛痰剂愈创木酚磺酸钾,由于前二者抗胆碱作用的拮抗,仅能发挥类似“佐药”作用,其促进支气管分泌的祛痰作用被抑制或抵消了,因而制剂的祛痰作用可能很小。
3.2 使用说明书中与小儿应用相关内容的商榷
本品对成人而言,可能不失为良好的镇咳祛痰药,说明书中关于“用法用量”、“禁忌”和“儿童用药”等项的说明,其内容过于简略、含混或不够严谨。如小儿用量为“一次1袋,一日3次”,与“禁忌”项下 “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联系起来,则可理解为3个月~18岁的婴幼儿及年长儿童,其剂量皆可每次服用1包,年龄的跨度过大。显然这样的说明存在严重不当,甚至可误导临床使用,造成用药风险。本品中异丙嗪、喷托维林即是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每次1包也剂量过大,或根本不宜应用,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作用。由于异丙嗪可抑制小儿呼吸甚至引起死亡,2005年美国FDA已宣布异丙嗪禁用于≤2岁小儿[3],并要求父母不给2岁以下儿童用含有盐酸异丙嗪的药物,同时告诫,对于2岁以上儿童服用时也应谨慎。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相关文献[4]也未推荐喷托维林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剂量。
3.3 临床用药分析
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说明书中推荐仅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本文调查结果,临床中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用于URI咳嗽者仅占13.6%,而应用于LRI患者占86.4%。LRI患者除伴有咳嗽外,几乎均多痰,影响呼吸道通气功能,部分患者尚伴有喘憋。由表1可知在给予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后,患儿咳嗽虽有减轻,但呼吸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并不显著,可能与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中异丙嗪、喷托维林的阿托品样作用不利于祛痰有关。尤对呼吸道狭小、粘膜下组织松软、排痰能力差的婴幼儿而言,可能弊大于利。如患儿,女,1岁4个月,支气管肺炎,入院后因咳嗽多痰,即给予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5.0 g,3次/d×3 d,因咳嗽反应被抑制,排痰能力逐渐减弱,有痰不易咯出,气道功能未能改善,停用本品,给予粘痰溶解剂氨溴索7.5 mg,每4 h一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溶解,辅以拍背吸痰,呼吸困难逐渐缓解。故笔者认为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不宜用于LRI所致咳嗽多痰患者的镇咳治疗。
调查中发现6个月和6岁患者剂量都是1次1包,1日3次服用,显然不恰当,之所以如此,依据就是使用说明书。临床医师虽按使用说明仅用于年龄≥3个月的患儿,笔者依然认为小于1岁的患儿每次1包,一日3次服用,尤其低龄婴幼儿,所推荐剂量偏大。中国药典未推荐异丙嗪用于1岁以下小儿的剂量,其他文献推荐用于抗过敏剂量仅为0.125 mg/(kg·次),况且已有国家明令禁止将异丙嗪用于2岁以内的小儿。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的主要成分喷托维林,中国药典也未推荐5岁以下小儿剂量,其用于婴幼儿的剂量方案则更缺乏依据。
现已普遍认为儿童期一般不用镇咳药。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予袪痰药物,应避免给予喷托维林、异丙嗪等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分泌物的排出,或只用于干咳及痰量很少的咳嗽。多数LRI患者痰多更需祛(排)痰,而给予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并非合理、有效、可取的选择。临床上发现服用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后,患者常有口、鼻腔干燥、声嘶、痰液粘稠等不良反应,可能与异丙嗪、喷托维林配伍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加有关。因而有学者建议,异丙嗪慎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5] 。
4 建议
药品使用说明书是临床用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建议修改或重新审定已上市的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使用说明书中与小儿用药相关部分的内容,以指导合理应用和避免用药风险。因含有异丙嗪,对婴幼儿呼吸有抑制作用,且临床应用期间具有很显著的抗胆碱作用[6],故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不宜应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一般对哮喘无效,并可因对支气管的干燥作用而加重病情,故也不宜用于哮喘患儿。本品中的异丙嗪为第一代组胺H1受体阻断药,机体对其反应的差异很大,尤其小儿对此类药物的反应难以预测[7],婴幼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大,故儿科临床中应用此类药物或其制剂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