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连;旅游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060-04

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成为旅游地吸引力的源泉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实现旅游的发展目标,大连努力从旅游观光型向旅游休闲度假型城市转变,争取吸引客源并且留住客源。大连的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将是旅游竞争新的焦点,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以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业发展,是大连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深化城市旅游内涵,还可以促进大连与其他海滨城市或邻近城市的差异化竞争,真正树立起大连海滨城市的特色旅游形象,提高大连的旅游竞争力。因此,研究大连旅游文化,整合旅游资源对大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旅游文化”被学界提出,随后被广泛关注与探讨。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一词相并列甚至相对立,用来强调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一面。一般认为,旅游文化应包含“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但它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文化”总纲下“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

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化虽未形成普遍认可的统一定义,但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存在以下共识:其一,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其二,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其三,旅游文化使旅游地具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对旅游文化的理解,本文将旅游文化界定为:旅游活动中,旅游客体对旅游主体通过一定的旅游媒介产生吸引,从而使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其内容包括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体和旅游介体文化,三者联系紧密,共同构成旅游文化。

(一)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旅游主体文化是指在旅游行为发生的全过程中,旅游者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行为的总和。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前往不同文化空间的旅游目的地旅行游览,在将客源地文化传播到异地的同时,也把旅游目的地文化带回到客源地环境中,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审美观点。因此,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旅游主体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旅游的数量与质量。

(二)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作用于旅游客体的行为过程。旅游客体就是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资源的文化含量及其独特性。

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所反映出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即是旅游客体文化。诸如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建筑园林等物化了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传说、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无形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它们凝结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条件。加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就是要深度开发各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吸引力。

(三)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介体,又称旅游媒体,是指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圆满完成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即向旅游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直接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企业;辅助服务的旅游企业,如旅游商店、旅游工艺企业;开发旅游服务的部门、机构,如政府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协会、旅游培训机构。

旅游介体文化包括旅游行业文化和旅游企业文化。前者指旅游行业内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后者指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风貌与企业形象等。旅游介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旅游主客体文化的交流,必须借助于旅游介体文化这一桥梁来进行。

二、促进大连旅游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旅游者文化素质,加强旅游主体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市民旅游意识宣传教育,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市民的旅游意识。例如,可继续组织开展百万市民游大连、百万市民游新区等活动,还可采取景区景点门票打折、销售旅游一卡通、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惠民措施。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营造宜人的旅游氛围,为城市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广泛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文明市民学习培训,搞好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市民行为准则》和《市民文明公约》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引导市民文明旅游,安全出行、理性消费。

2.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旅游

(1)广泛宣传教育,提升文明素质

一方面利用大连旅游网、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动员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提升游客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另一方面在游客集中的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车船场所,张贴或利用滚动的屏幕播放醒目、生动的文明提示,免费散发、赠送、张贴《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大连旅游文明公约》等。向游客广泛征集“文明旅游用语”,把“要我文明旅游”变成“我要文明旅游”。

(2)加强文明引导

组织开展十佳导游大奖赛及十佳旅行社、十佳旅游饭店评选等文明服务评星活动,推动行业星级从业人员以自身的文明言行,带动促进文明旅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等窗口服务单位,设立精神文明示范岗,教育和引导职工文明接待、游客文明游览;启动“文明游客”的评选活动,在“文明游客”中评选“形象大使”,由具有高素质的游客担任大连旅游代言人,真正让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深入人心。

(3)强化监管,营造良好秩序

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遏制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各旅行社要加强对游客监督管理,签订《游客文明旅游承诺书》。各景区要建立游客文明行为监督岗和纠察队,以便纠正和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应设立不文明行为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或旅行社对此进行举报。

3.积极开发符合游客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

大连发展旅游的思路是以市区为中心,以金石滩和旅顺为两翼,以各县市区为延伸,以骨干旅游项目为牵动,以大型活动为媒介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建设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大客流、高创汇的中国旅游名城。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大连旅游创造了“浪漫之都”、“北方明珠”、“世界环境五百佳”、“比赛在北京,观光在大连”4个享誉海内外的概念性产品。概念性产品与金石滩、旅顺、滨海路、星海湾、女骑警、森林动物园、奥丽安娜号游船、现代博物馆、棒槌岛等实物性产品共同构筑大连旅游的吸引力。这些成功的创意和策划,都是在深入挖掘国内外游客心理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

以概念性旅游产品打造竞争优势, 大连旅游这一独树一帜的做法开辟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北京一公司专门做了一项详细的市场调研:去大连看什么?在浪漫之都、金石滩、女骑警、星海湾等诸多的选择中,有50%以上的人选择了“浪漫之都”。大连旅游概念性产品取得了影响深远的良好效果。今后大连要继续深入开展高水平、多方位、深层次的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开发更多更好的符合游客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

4.加强海外客源国旅游文化研究与借鉴

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大连排名前三位的旅游客源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大连入境游客源市场,应该从日韩俄等短程客源国向欧美等中远程客源国扩展,通过丰富入境客源国的构成,弱化由于某个国家发生危机时对入境游造成的冲击。

为此,大连应对来自不同区域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例如大连的夜生活多为卡拉OK等,主要符合国内及日韩游客的习惯,却不符合欧美客人的需求。大连正在打造“北方不夜港”,在内容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展客源国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则可以通过研究客源国旅游者的旅游心理、购买能力与特色、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为扩大旅游客源市场提供参考,统筹大连旅游文化建设,实现大连吸引世界的目标定位。

(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

1.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突出旅游的地域性

围绕海洋文化立市、海洋文化强市,大连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深入发掘地域特色优势,用“海文化”凝塑城市之魂,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在旅游市场转型发展与游客需求变化的对接中,精心打造“亲海、游海、读海、品海、玩海、赶海”的旅游品牌,并辅之以多种形式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富有海滨度假特色的最佳旅游城市,唤起人们对海洋文化的共鸣。

2.以近代战争历史文化为重点,突出旅游的教化性

大连旅游界、文化界和教育界要联合起来,开发利用旅顺丰富的历史资源,以战争遗址及军事历史为载体,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国防教育主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综合基地和红色旅游著名圣地。特别是能让党政领导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文化素质较高、政治素养较好的特定群体,成为旅顺旅游的重要客源。通过充分发挥旅顺近代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烘托大连市的旅游核心文化,带动大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以城市建设文化为窗口,突出旅游的艺术性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和广场文化,是大连发展旅游文化的一大优势。旅游部门和城建部门应密切合作,整理、加工和提炼出极具大连特色的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城市旅游建设文化,并在对外旅游促销中加强对大连城市建设环境及其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体现出大连城市建设的文化魅力。把城市建设文化优势和潜力转化为旅游特色文化,进而上升为旅游经济优势。

4.以博物馆文化为支撑,突出旅游的知识性

大连地区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是大连各大博物馆应该深入挖掘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明确大连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方向,提高大连旅游品位。在进一步增加大连博物馆文化含量的基础上,应重点改造现有博物馆的静态展示方式,增加动态展示和情景表现,在陈列展览中充分运用声、光、电、模拟、仿生等表现手法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成果,以改进展览效果,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5.以节庆民俗文化为基础,突出旅游的参与性

参与性是节庆民俗旅游的最大优势。旅游者可以通过亲身的参与,直接接触和了解当地的节庆民俗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满足自身的旅游需求。经过多年积淀,大连形成并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文化资源,在开发节庆民俗旅游项目时,要充分挖掘大连节庆民俗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内涵,并不断地注入可参与性的内容到旅游活动中,提升大连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6.以宗教文化为特点,突出旅游的神秘性

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以及丰富多姿的文物古迹以及宗教的景观建筑吸引着各个层次的游客。大连现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宗教,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109处。大连各旅游中介企业应把这些宗教活动场所当作重要的旅游资源,开辟出极具旅游价值的宗教文化旅游景观,开发出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并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俗安排旅游接待活动,以此丰富大连的旅游产品体系,增加其文化含量。

7.以工业遗产文化为精品,突出旅游的时代性

大连保留着大量的工业遗产遗存,是大连历史的见证和文明发展的缩影。通过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等途径,能够合理开发工业遗产经济价值,提高大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民对大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大连的城市竞争力。大连的工业遗产大多以聚集区产业集团为主,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当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原有的工业空间布局、厂房建筑、机器设备,打造艺术欣赏区、教育展示区、购物区及娱乐区等多功能旅游项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深化改革,加强旅游介体文化建设

1.加强旅游行业文化建设

(1)建立旅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旅游局的行业管理、质量监督、行政执法、人事教育和行业协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将旅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明确部门和人员,落实责任制,合力解决旅游行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激励和惩处措施

行业管理处和旅游质监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全市旅游行业的品质管理,不断规范旅游市场。一方面,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诚信建设、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质水平,评定出更多更强的高星级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优质服务的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全行业树立优良风气。另一方面,要对违规违法经营的旅游企业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严惩。

(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实现行业自律

在大连旅游行业文化建设中应重视大连市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服务、协调和监督职能,完善行规行约,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在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开展行业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1)树立“以人为本”的旅游企业经营理念

一是以游客为本。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应以游客为中心,重视游客、关注游客,按照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新颖别致,更富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旅游产品。

二是以员工为本。旅游企业管理者对下属员工进行人文化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给员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尊重信任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团队意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是以公众为本。旅游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必须承担起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如是否进行慈善事业、是否承担辅助国家进行民生建设、设计的旅游产品是否破坏生态环境等责任。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旅游产业的整合聚集,着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一方面要引进一批大型旅游集团和国际知名旅游管理、服务品牌公司等战略性投资伙伴,培植壮大旅游发展主体。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引导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可借鉴海尔“吃休克鱼”的成功做法,利用优秀企业文化完成产业的整合凝聚,打造大连旅游企业的航母。同时利用优秀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引导、凝聚、约束和激励作用,带动中小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3)着力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及品位

要深入挖掘大连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含量,将文化等“软件”投入与开发作为创造旅游精品的着力点,开发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在提供服务时,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突出旅游服务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为旅游者提供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享受,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4)重视旅游文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文化素质

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旅游文化人才的培养。要依托大连高校和职业教育资源,设立旅游文化专业,成立旅游文化培训中心,促进旅游文化职业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和业务培训。旅游、人事、教育等部门要从培训旅游文化基础知识入手,加强对旅游企业领导和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导游队伍。

三是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优秀旅游人才。要加快引进高层次的优秀旅游人才,制定各项优惠保障政策,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使其成为主导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商品设计与营销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基因;旅游文化建设

引 言

旅游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旅游活动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已经变得极为普遍,是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建设,如何发挥传统文化中和谐旅游基因的作用,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是当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旅游基因组成及现实意义

1.1旅游与家庭情感的处理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是要求子女从人伦的角度出发,当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去太远的地方旅游。对于今天来说,旅游并不一定意味着远游,人们可以通过近游,如郊游等方式,和父母一起感受旅游的乐趣。同时,在交通和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子女如果必需出游应该准确的告知父母和家人出行的地点、时间以及归期,与家人之间保持正常的联系,减少父母的担心[1]。其次,应该制定出游计划,不要无所事事的闲逛,应该有目的的通过旅游增加自身的见识、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等锻炼。

1.2吸取传统文化的中的多元化的旅游态度

孔子曾经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看法,从这一点看出古人是推崇多种旅游态度的,聪明的人喜欢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仁慈的人喜欢大山,形成厚德载物的道德品质。在现代,人们旅游更多的是依据自身的喜好,选着不同的旅游地点和旅游方式,但我们应该学习古人互相包容的态度,实现旅游价值观和态度的多元化的存在,借助旅游来实现个人性格的锻炼和培养,通过多样旅游文化的选择,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

1.3学习“逍遥游”和谐旅游的思想

庄子曾经提出逍遥游的思想,该种旅游思想的精髓在于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自身的自由自在,达到人物合一的境界,这也是现代旅游中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现代的人们逍遥游的思想是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之内,实现忘我,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还有许多和谐旅游的基因,这些旅游基因的共同点在于和谐,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对构建现代和谐的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构建和谐旅游文化的对策

所谓和谐的旅游文化就是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实现旅游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以及和谐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谐旅游应该成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和谐旅游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2]。

2.1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

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在旅游活动中人是主体,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构建离不开人,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原则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在建设旅游文化过程中,开发健康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者的消费在身体、心理、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推进旅游者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和谐旅游文化的全面推广。

2.2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

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首先必须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因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会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和低俗文化等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构建旅游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和谐因素的利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品位和档次,同时加强行政和法律调控手段,保证旅游文化市场在市场的基础性的作用下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2.3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

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产业就是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开发者应该借鉴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打造旅游文化的精品项目,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4加大和谐旅游文化思想的宣传

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不仅需要旅游开发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其他人员的配合,这不仅包括旅游消费者,同时还包括旅游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旅游产品当地的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和谐旅游文化教育。如对旅游消费者应该注重个人旅游素质的提高,避免旅游者在文物上留名现象的发生,加大文明旅游的宣传,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学习古人的天人合一精神[3]。对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旅游服务的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建设和谐的旅游文化。

3、结语

构建和谐的旅游文化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和谐基因,我们应该充分借鉴这些和谐因素为构建现代和谐的旅游文化服务,推动旅游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义民.论旅游研究应“从经济进去由文化出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158-162.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把握旅游文化特征,提高人口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旅游文化是基于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文化,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仅以长白山旅游为例,长白山作为全国十大名山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环境的优化,其优美风光和美丽传说吸引着国内外旅客逐年攀升,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游客不仅感受和亲历了长白山文化,而且将这种文化携带和传递出去,加之安图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条旅游公路横贯县域全境,极易凝聚和产生文化效应。因此,需要切实把握旅游文化的特征,提高人口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首先,要把握和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我县,建设长白山人口文化,就要依托旅游文化优势,根据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需要,切实把握和处理好人口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形式上,要与旅游文化密切结合,注重形式上的多样化,力求群众喜闻乐见。充分利用标语、书画、专栏、雕塑、主题公园、文艺演出、文化大集、文化大院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达到宣传形式多样的目标。

第二,要把握和处理好规划和优势的关系。旅游文化与长白山人口文化的重要结合点是旅游景观,需要搞好总体规划,相互依托,发挥优势,同样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统筹规划和发挥优势的关系。因此,我县立足长白山旅游公路和进出游客集中、城乡居民大多集居在公路沿线的优势,在人口文化建设上,依托旅游文化品牌,进行总体谋划,提出长白旅游生育文化带动建设的构想,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人口文化建设的特点,集聚社会共识,进行了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设计,在重要景区、民俗景点、必经道路等区位设置了独特的长白山人口文化韵味的人口文化宣传品。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红旗村,有中国朝鲜族第一村之美誉。我们利用这一特色,把这个村建设成集生育、文化、民俗、民风为一体的生育文化示范村,建设了具有朝鲜族特色的生育文化一条街,反映朝鲜族民俗民风和婚育风尚的民俗馆,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朝鲜族婚育文明。

第三,要把握和处理好主体与带动的关系。当前,旅游事业和旅游文化正在加速发展,人口文化也处于重要机发展遇期。在重要的旅游县份,尤其要做好旅游文化与人口文化这篇大文章。我县在实施长白山旅游生育文化建设中,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人口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全面带动的关系,形成全面发展的局面。在注重加强旅游公路沿线人口生育文化带建设的同时,注意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全力向其他农村延伸,组织扩大农村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范围,印发图文并茂的人口文化画册,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把人口文化的影响向文化带以外的农村扩散和覆盖,形成人口文化建设的整体规模,扩大了长白山人口文化的宣传覆盖面。

二、体现地域特色,突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群众性

一是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上突出群众性。人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剂,人口文化又是群众长期实践的积淀。群众是人口文化的受益体,而且是创建人口文化的主体,还是人口文化的传播体。所以,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是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身体力行的过程,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群众对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认同,共同参与到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上来。突出人口文化建设的群众性。针对长白山人口文化的内在本质,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需求和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引导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激发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推动人口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促使旅游文化与长白山人口文化更加有效结合。

二是在长白山人口文化活动上突出群众性。人口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存在形式,需要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去体现,用健康的活动内容去凝心聚力,建设人口计生文明成果。因此,在长白山人口文化活动上,应突出群众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人口文化活动中来。要借力旅游文化,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影响力的长白山人口文化活动。我县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园区作为生育文化宣传主阵地,组织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并将生育文化融入公园文化、校园文化。通过举办绘画、摄影、剪纸、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政策咨询、文艺汇演、文化大集、“三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长白山人口文化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婚育“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使长白山人口文化进村入户,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创新上突出群众性。人口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意、创造和创新,尤其是创新,是旅游文化与长白山人口文化结合的关键所在。应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上大力推进创意、创造和创新,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展现人口文化的特色和个性,依靠群众力量深化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我县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创新上突出了群众性、推动了旅游生育文化带建设。

三、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增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主导性

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群众性的广泛参与、需要社会的协同,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在建设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发挥好舆论的引导作用。长白山人口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口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而社会舆论又是影响和作用人们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在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舆论在人口文化建设上的主动性和引导性,确保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和成效性。新闻媒体不仅要反映人口文化建设的立场和观点,也要反映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与人口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和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形成共识,明确取向,发扬成绩,创新方式,全力推进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并驾齐驱。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娱乐方式丰富多彩,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生活消费,越来越多的人也享受其中。然而,在丰富多彩的背后往往出现一些低媚、庸俗的现象。导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建设失去了重要的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海南岛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让社会文化发展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肥沃。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发展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促进了海南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由于现在的旅游产业竞争越来越大,针对我国海南地区来说,它具有一定的优势,海南国际旅游岛凭借文化娱乐方式的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特点,在旅游产业中占领着一定的地位。因此,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发展越来越快,必须充分发挥海南地区的文化优势,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创造出更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奠定良好基础。

一、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现状

(一)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资源存在一定的矛盾

海南旅游文化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在我国旅游产业占领着重要的地位。海南省以海口、三亚等文化区为中心,让国内以及国外游客逐渐增多,为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海南的黎族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南的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众多游客来到海南岛都是享受自然环境以及娱乐方式,相反,对历史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多,例如:黎族的文化资源以及黎锦艺术,游客并没有真正的享受,因此,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存在一定的矛盾。久而久之,历史上黎族的文化资源逐渐被人遗忘,传统的工艺产品也逐渐流失,失去了海南地区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导致现有的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

(二)政府部门管理以及支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不足

旅游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综合性较强。因此,要想海南旅游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第一,建立协调部门,以便资源得到整合,让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协调,避免发生矛盾。第二,海南岛的整体规划要严谨,不得破坏自然环境以及浪费土地资源,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就目前海南旅游的现状来看,仍处于滞后,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海南旅游业,产业单一,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挖掘,由于政府的资金有限,规模较小,让海南旅游业有了一定的阻碍,得不到有利的发展。虽然有很多项目研究刚刚起步,但是投资不够,难以为发展旅游文化提高硬实力支撑。

(三)国际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旅游建设的飞速发展,让旅游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相对与著名的岛屿相比,我国海南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海南岛凭借热带海洋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但在国际旅游发展的路途上,并没有出彩之处。由于海南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本土的文化内涵,企业规模小、服务质量较低、管理水平有限,让我国海南旅游产业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国际游客偏低,知名度不高。由于西方国际对我国海南岛旅游产业文化了解甚少,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宣传,宣传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环境优势,让更多国际游客了解海南岛,吸引他们的注意,增加客流量。

(四)人才素质普遍不高

人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满足这一发展速度,我们必须拥有专业的人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培养过程,而是涉及到用人制度以及管理的问题。对于这一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不能在传统的思想上,过于单一和守旧,让旅游发展得不到创新。

二、海南岛国际旅游文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宣传力度加大

要想海南国际旅游的发展得到突破,必须加强宣传促销活动的力度。众所周知,我们在电视上所了解的产品都是通过精心的广告设计以及宣传活动的推广所得知。要想海南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加大投资在广告和宣传的活动上。当然,在宣传方面我们需要多加注意,首先品牌要与国际接轨,宣传的同时还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

(二)深度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

目前的海南旅游文化仅仅局限于旅游资源,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众所周知,黎族是海南的历史遗产。因此,我们要把海南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提高海南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我们要对海南的黎族文化进行探讨,对海南地区文化和本土历史文化的个性进一步认知与了解,拓展文化空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游客参观的同时,加深他们的理解,为海南岛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完善海南岛旅游文化的发展规划

要想让海南岛旅游文化与国际接轨,当地海南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经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海南岛除了有地热温泉,还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如: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如今海南省旅游是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独特资源,让其进一步发展,例如;以海洋为主体建立热带海滨度假蓝色之旅,以地热温泉建立风情温泉之旅。同时利用海南地区优势将体育元素注入旅游业,在沙滩举行沙滩排球,在海上进行帆船帆板比赛等项目,建立水上娱乐中心。凭借海洋的优势,举办国际豪华游艇party,打造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参观,让海南岛旅游文化的发展更加完善,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

(四)为海南岛国际化旅游提供有利的条件

目前来看,要想海南岛与国际接轨,成为真正的国际旅游岛,必须进行完善。第一,必须让语言国际化,也就是说,全民必须学会英语,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第二,提高岛上工作人员的素质,好的人才素质对旅游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就是服务行业,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游客对此地流连忘返,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素质,同时也带动了经济效益。第三,交通国际化,建立国内主要城市以及国外中心城市的直航,为人们提供快捷交通网络。第四,建筑国际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一个购物天堂。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创建平台。

(五)加大资金的力度,受到政府的重视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一些项目刚刚起步,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导致规模较小,海南所拥有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也得不到发挥,因此,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建设,必须加大资金的力度,让当地政府重视起来,让海南国际旅游事业发展的更加迅速,与国际接轨。

结语: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而目前的海南旅游业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产品的创新与宣传。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人们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旅游业成为龙头,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凭借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拓展,充分发挥海南现有资源的优势,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文化的飞速发展。(作者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娥.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4).

[2]谭晓静.共生与共赢: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3).

[3]冯结兰,蔡尚伟.“国际艺术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路径选择――论以艺术产业为支撑发展海南旅游业[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1).

[4]王家忠.论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共同发展战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0).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成旅游企业的文化基础。

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成果,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不仅可以引发人思古之悠情,更成为人类发展道路上活的、珍贵的见证,是现代人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昭示着这一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和对世界人类的贡献,是所在国人民的骄傲。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遗产,塑造出一批旅游企业,他们是中国旅游业中的佼佼者,也是文化资源的最大受益者。

就旅游的特性而言,旅游消费的卖点是文化,对文化差异的渴求与追寻促成了消费者旅游的欲望。与工业企业不同,旅游企业不生产任何产品,其所销售的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旅游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也可以说,文化资源就是旅游企业的产品。卢浮宫的灿烂辉煌、黄石公园的自然与神奇、黄山的云海温泉、泰山的挺拔及历史的深厚积淀、长城的雄伟峻秀,构成了这些旅游企业的核心产品。在企业意识中,为了让其产品(旅游文化资源)产生永久效益,就要维持和保护文化资源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依托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由于遗产的唯一性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遗产不仅是全人类全民族的责任,更是旅游企业发展事业的责任和基础。所有依靠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的企业,都遵循着以下三个原则:

(一)环境保护的原则

环境是影响旅游景区价值的重要因素,保护其内外环境相辅相成,具有相当广泛的意义。

印度泰姬陵为了保护古迹,使用现代技术处理寄生植物和排水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古迹的原貌。在国内,承德避暑山庄专门制定了方案,以保护景区内外的环境,拆除有碍景点观瞻的建筑,连续拆除了丽正门、德汇门之间的现代建筑,为文物保护事业和依靠文物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而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区在旅游发展中,为了保护世界遗产的完美,拆除了索道、单轨铁道、游乐园、商店、旅馆等非遗产建筑,价值两亿多元,而且还要继续作第二期拆迁规划,目的就是要将景区的环境保护到最完美的状态。八达岭在自年以来连续拆除了多处商业摊点,不断完善景区的绿化、环境设施,并在年进行了国际环境质量认证,借此机会使景区的环境保护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使景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达到了和谐自然的状态。

(二)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

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代表着历史的过去,同是也蕴藏着未来的发展,由于它们独一无二的特点,其中任何一项的消失,都将是世界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旅游景区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妥善保护好遗产,传之后代,使其得到永续利用。

美国的黄石公园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稳定性,派出专门人员管理,对游客遗留下的垃圾进行回收,甚至对游人踩踏过的草地都尽可能地恢复原貌,使环境和生态保护到最佳的理想程度,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八达岭长城近年来在不断修缮的基础上,陆续恢复了关城古貌,其目的正在于为后世留下永久的遗产。

(三)挖掘和丰富的原则

各种自然和文化遗产孕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旅游企业形成规模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已有的资源基础上,不断挖掘内在的文化潜力,为企业增添动力,无疑是非常好的途径。西安兵马俑的旅游发展,在遗址挖掘的基础上建起兵马俑博物馆,以此为中心,不断丰富拓展,使景区的外延不断扩大,形成独特的秦文化展示区,为当地旅游业形成规模创造了动力。八达岭在长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博物馆”景区发展思路,从景区的总体规划到设施布局、从文化建设到环境改善,丰富和拓展了长城文化,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和文化历史氛围的塑造,把八达岭建设成为中国万里长城的缩影,集游览观光、文化展示、学术研究、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功能的博物馆式风景名胜区,使景区的文物保护和文化挖掘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在强化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八达岭进一步加强软件文化的建设,在学术研究、文化活动、对外宣传等软件方面同步发展,以中国长城学术研究的权威组织——中国长城学会迁址八达岭为契机,大力推动八达岭长城文化艺术协会的工作,并出版《八达岭长城》报,组建艺术团,推出“长城史诗”大型民族文艺演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宣传和发展长城历史文化。

围绕文化资源的开发,旅游企业形成了强烈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旅游资源的开发围绕这一核心而开展。当今世界旅游的主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历史文化的遗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围绕着已有的文化资源,旅游企业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础。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旅游消费的就是文化,国内多年的旅游发展表明,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将难以保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黄山、泰山、故宫、八达岭,每一个名词的背后都是充满迷人风景、孕含传说和典故的丰富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构成了各旅游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品牌的象征。

二、围绕文化资源的开发提高员工素质,塑造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企业应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从而,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全体员工中间,从而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在旅游企业中,管理哲学是围绕文化资源的开发展开,因此,以文化资源的管理理念培育了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

(一)战略——企业的远景目标,员工的价值体现。

作为一个整体,企业必须要有清楚的远景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奋勇前进,有了明确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根据这个目标来评价每一位员工的业绩表现。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最为明确的目标是提高景区的文化含量和环境质量,以此来带动游人的增加,以八达岭为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资源不断的保护、恢复、开发,从而形成了科学而有效的理论——“大博物馆”建设思路,“以‘提高文化品位,提高环境质量,塑造良好历史文化氛围’的指导思想,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软件建设,带动企业的集团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繁荣”,企业以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为职工树立了美好的前景,在这样的目标鼓舞下,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凝聚力增强,充分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围绕文化资源管理,八达岭的职工确立了“我是长城人,在中国人面前,我代表北京,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中国”的服务思想,每年以创立优质服务为目标,展开形式丰富的职工技能竞赛,职工在不断提高素质的同时,为实现企业的共同价值和自我价值而努力,发挥出积极的创造力。

(二)制度——围绕文化而形成的企业行为规范,培养职工自律性的基础。

企业在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要相应培养自律意识,在高度自律性的组织中,员工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现职工自律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制度。企业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不是目的,而只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手段。各旅游企业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细则,让职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更清楚、明确,在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相应培养其很强的自律性。在考核的目标上更明确,如八达岭每年都与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及下属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的目标和责任。在规范的管理中,企业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职工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而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中,均是围绕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文化资源而制定,在以世界遗产资源开发旅游的企业中,前提是保证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制度首先是在职工中建立强烈的保护意识,其次是约束职工不规范的行为,并在管理中灌输对文化传统的深刻认识,企业和职工形成共识——文化资源是共同的发展基础。

(三)文化氛围——企业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家园。

营造对员工有利的企业环境,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使员工建立起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是企业的需求,也是员工的需求。在旅游景区中,文化氛围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是吸引游人的基础,也是企业员工工作的良好环境。旅游企业的工作是以旅游景区为中心的,景区能否使游人赏心悦目,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旅游收入。文化氛围的塑造不仅从硬件设施体现,同时也体现在为游人服务的每一位员工身上。试想,如果景区混乱不堪,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不仅游人的游览心情会大打折扣,而且在景区工作的服务人员也不会感到愉快,从而产生对工作的厌倦心理。颐和园强化服务的管理,创造洁净的游览环境,八达岭年开始提出“淡化商业气息,恢复历史原貌”,并对景区内各种违法违规的商业行为进行清理,参加国家文明风景示范区评比、级景区评定及环境管理认证,并在国内著名景区中首家实行星级厕所免费开放,黄山在近几年来致力于景区环境的清理,打击不法行为,维持生态和谐,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努力。随着硬件环境的建设和改善,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态和精神风貌逐步与文化氛围保持一致和谐。西安兵马俑在遗址发掘和展览模式上不断摸索创新,采取边挖掘边展览的方式,将游人带入一个有着沉重历史感和考古工作神秘感的特殊氛围中,职工在工作中同时也感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机制和氛围,使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是家的概念。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民本思想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古代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以传统文化基础构筑旅游文化的旅游企业中,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体现,并赋予了现代管理的内涵。八达岭为职工解决困难,每年承诺为职工办十件实事,树立了心系职工、关心职工的企业形象,激发了职工热爱企业、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

可以说,传统文化基础的发掘和发扬,在企业和职工中形成共识,从而创造了对企业和职工更为有利的工作环境和价值取向,积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文化资源为品牌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意味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取决于其品牌能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品牌的作用尤其明显,外国人来到中国,首选的旅游项目就是故宫、天坛、八达岭,日本的富士山,不仅以其独特的形象吸引了无数外国观光者的目光,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的形象代表,法国的卢浮宫,是什么吸引了每年数百万游人的光临呢?是其它景区永远无法代替的文化品牌。

所有的旅游企业都在注重品牌的培养和塑造。伟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让无数人对长城魂牵梦绕,由此演绎了八达岭长城每年五百余万游人登临的壮观场面,在游人心目中,“八达岭”就代表着长城,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在大的国家公园,且不论其景色如何优美,还是资源、物种如何丰富,就是这个“第一国家公园”,已为游人提供了游览最好的借口。为了使自己的品牌永久常青,各旅游企业借助媒体、举行公益活动,围绕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品牌的建立工作。作为中国万里长城的代表,八达岭长城早在年利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这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公益活动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在不断的发展中,利用对长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资源的建设开发巩固品牌,塑造形象,自年以来,八达岭每年用于直接广告宣传的费用都在数百万元,凭借各国元首登临长城的优势,他们出版了《世纪回眸——三百位外国元首与八达岭长城》大型画册,向世人广为宣传,在企业文化内容中建立了“八达岭长城文化艺术协会”、《八达岭长城报》等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组织,为企业形象的塑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凭借每年的元旦国际万人登山节和十余个国际性活动的宣传,凭借全国风景名胜四十佳之首、全国文明风景示范区等称号,八达岭确立了登长城非登八达岭的品牌形象。

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各旅游企业也注重利用品牌价值增加文化附加值,从追溯历史文化、展望未来文化、并使其超越地理和民族文化上下功夫,挖掘与创造展示文化的潜力。法国的卢浮宫,因其建造了独特的金字塔建筑,为其注入了现代文化的魅力;泰山、长城的登山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文物、追溯历史的机会,更在活动中增加了体现勇气和毅力的时代内容。年,八达岭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探讨的内容可能许多人并不太关心,但它的成功举办已经显示了八达岭的实力,利用研讨会,八达岭跨越了国家的界限,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站在了国际的高度,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意义。

四、以品牌为动力,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从经营理念上走入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的大多数旅游企业的形成,是由行政管理逐步转向市场机制,现在仍有许多企业还在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轨道上运行,而纵观成功的旅游企业,已进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形式的表现,而是内在的深刻的变革。

首先,它表现在对资本的运营上。黄山作为传统的旅游胜地,率先以股上市,成功地利用现代融资手段,进行资本运作,打破了原始积累的常规,以全新的运作方式对景区进行规划和管理,这种运作将市场的风险机制引入了企业管理,使企业在发展中更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素质。八达岭年成功加盟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进入国际融资渠道,这一举措不仅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扩大,而且利用融资使企业的规划提前实现,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增加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其次,是经营理念的变化。传统的旅游企业经营方向仅局限于景区的发展建设上,在旅游业市场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尤其是面临的冲击,将制约前进的步伐。作为现代旅游企业,应该具有向产业纵深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在经营理念上更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规律。八达岭上市的成功,带来了经营理念上的深刻变化,八达岭温泉度假村的建成,使八达岭从初级的旅游接待转向产业化、多元化的经营轨道,年,八达岭又启动了磁悬浮铁路工程,掀开了向高科技领域进军的序幕,同时又策划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全力开拓会展旅游这一新兴旅游市场。可以说,经营上的多元化使八达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了更强的应变能力。

第三,反映在企业管理上。进入现代资本运营时代,在市场化的要求下,企业必须不断规范自身管理,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压缩管理层次,精简管理人员,真正实现岗无虚设、人人满负荷的机构设置,各项制度在管理中规范运行,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经营压力、降低经济风险的有效目的。以八达岭为例,上市之后,企业对管理人员精简近半,实施定岗定责制度,对企业的财务、人事、经营决策实行科学管理,企业管理更加面向市场、面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