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老年护理

急诊老年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老年护理

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以急发腹痛为主的腹部外科疾病, 是老年人多发病, 常起病急、进展迅速并且病情较为危重[1]。近几年, 有资料显示[2], 老年急腹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不如青年人敏锐, 常常导致了就诊延迟、急诊预检分检的失误, 从而增加了治疗老年急腹症的难度。并且, 对腹部疼痛反应的迟钝, 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急腹症老人病情状况, 总结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所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确诊为急腹症的老年患者48例, 其中, 男性23例, 女性25例, 年龄66~88岁, 平均(69.2±8.9)岁。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1. 2 方法 对48例患者进行老年急腹症相关治疗, 分析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需注意的干预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2. 1 心理护理 来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 由于年龄较大, 心理素质较差, 易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加之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意识淡漠, 医护人员对病情的确诊会造成很大难度。因此, 在诊断患者病情时, 不能只听老年患者的主诉, 应主动详细的询问老年人病情。特别应注意对老年人既往病史和合并症情况, 必要时应对老年人进行全身体检。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对老年人应保持乐观、关心的心态, 使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 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从而能更好的展开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 严密监控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早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

1.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注意尿量。急腹症伴有呕吐的,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伴有腹部疼痛的, 也要监控疼痛的变化。要结合老年人的情况对病情进行合理的判断, 老年人病情易变化, 可能就诊时身体体征平稳, 护理人员仍然要提高警惕性。腹部疼痛时间、位置、性质和疼痛程度要密切观察。随时进行腹部检查, 注意患者有无腹部包块、腹胀、腹部压痛、有无肠鸣音变化等。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 尽量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少数由于肠穿孔。

1. 2. 4 人性化护理 将老年患者安置一个合适舒服的, 进行各种检查时动作应轻柔, 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对患者的每一个表情和姿势都要注意。稳定老年患者情绪, 告知患者引起急腹症的疾病, 与家属沟通, 应提高对老年急腹症临床表现的重视, 第一时间前来就诊。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分析的数据为本组实验中所得出的数据。

2 结果

接受急腹症相关治疗之后的患者症状表现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3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12例患者症状减轻, 6例出现病情严重的现象, 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之后, 都康复出院。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对机体反应能力下降, 对腹部疼痛的刺激表现得较为迟钝, 加之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许多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初期症状常常不够典型。据数据显示[3], 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发病12 h内就诊率只有43.5%, 只占中青年急腹症12 h就诊率的一半。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 代谢功能和应急能力都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有所下降, 面对突然加重的病理生理变化, 老年患者的身体很难以耐受。在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之后的患者, 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加之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度下降, 本身饮水量不足, 极易使急腹症症状更加严重, 若有其他器官的合并症, 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多器官脏器衰竭等, 最终可导致老年人猝死现象的发生或有生命危险。老年人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之后, 易出现意识淡漠, 对自己病情的叙述不全面, 体制相对虚弱, 心理负担重, 更加重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此外, 由于老年人对炎症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老年人腹肌萎缩、腹部皮下脂肪较厚, 导致腹腔易形成大量的脓液, 因此老年人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也不明显。且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也不够典型。这些不够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往往要比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要轻很多。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综上所述, 本院对48例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就诊特点的总结和急诊护理干预, 使来本院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状态, 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从而实现了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赵慧卿,张淑艳,庞兴然.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体会.河北中医, 2010,32(8):1252-1253.

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

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病情复杂、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子女工作繁忙、缺乏对老人的关爱,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因此,要根据老年危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护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的7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5±5.1)。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4±5.2)岁。在所有患者中,冠心病40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衰竭10例,肝功能损伤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急诊抢救室中,对对照组35例老年危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并适当引入心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两组数据采取x2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数据对比以P

2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3.1风险因素

3.1.1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都开始下降,身体抵抗力大幅下跌,容易受各种病症的侵扰。在老年患者中,几乎各大系统疾病都有涉及,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例[2]。因此,在急诊抢救时,老年患者的病症表现多样复杂,病情重,病程进展快,预后差;老年患者大部分由120平车送入,来时一般情况较差,病情重伴意识模糊或昏迷,无家属陪伴者居多。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容易受到感染,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1.2老年危重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在急诊抢救室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对患者严重的打击。事实上,老年危重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很常见,人们认为抢救治疗才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工作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容易因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在本实验对照组35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褥疮明显是因为护理不到位造成的。

3.1.3急诊室的功能定位有偏差 长期以来,急诊科主要精力集中在抢救治疗方面,但是随着急诊工作的成熟,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而且不同的患者因自身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的护理措施也不同。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自我恢复功能和抵抗能力的下降,迫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为他们赢取更多的时间。

3.1.4护理人员不足 在当今各大医院中,护理人员(尤其是高级护理人员)缺乏已经成为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每位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危重患者多,无法做到精细护理。②不能针对特殊的病症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难以发挥出护理特色。③男性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不利于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3.1.5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低 急诊抢救室就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良莠不齐[3],主要问题表现在:①护理专业知识偏低,对护理操作规范不熟悉。②职业素养较差,面对患者没有充足的耐心。③不具备心理学干预知识,不能很好地从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3.2对策

3.2.1完善护理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工作的管理规范要细化,制定出专门的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①应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②应该对不同的病症列出特色化的护理方案,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另外,要实行奖惩制度。

3.2.2明确护理责任 我院在充分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对护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明确护理责任。在急诊抢救室中,按照疾病的种类、病情危重程度分为红,黄,绿三个区域,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黄区为密却观察诊疗区,绿区为非急诊患者诊疗区,在每一个区域内派遣有针对性护理经验的人员,每一名护理人员须对所在区域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特殊护理需要的患者,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每个区域安排2名护理人员轮岗,工作交接时要对所记录的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并床头交接班等。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保障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证明这种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投诉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2.3加强老年患者护理知识的学习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患者自我感知能力低、症状不明显。为了做好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必要学习老年护理知识,从生理、心理、病理三个方面来全面了解老年护理特点。例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程度大,在急诊中往往会因为情况紧急而用力过大,导致老年人骨折,造成二次伤害[4];在如何防止肺炎这些并发症时,了解老年人易发肺炎的原因,针对其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案。

3.2.4增加心理干预的能力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急诊中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①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切入点。②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4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对于分析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索改善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加强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2]李君.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10):424-425.

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原因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慢阻肺、心衰等,很多疾病的高发人群均为老年人群[1]。在如今人口老年化愈加严重的今天,如何对老年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滞留的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策,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9-2013.9期间急诊抢救室滞留的老年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62-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3±5.1)岁。其中心肌梗塞3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率失常30例,慢阻肺9例, 重症肺炎8例,呼吸衰竭4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8±4.8)岁。其中心肌梗塞2例,心功能不全5例,心率失常28例,慢阻肺10例, 重症肺炎9例,呼吸衰竭6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对研究的影响,排除意识障碍等精神方面的疾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对比中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①核对患者信息,确定病情;②输液抗感染、吸氧等;③心电监测患者情况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措施:①给予常规护理,输液抗感染、吸氧等;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给予患者对症治疗;③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按摩患者受压部位,预防发生褥疮;④如发现生命体征异常等现象,要及时向医师报告,进行紧急处理;⑤对于心理焦躁、抑郁、不安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辅导及帮助,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增加患者舒适度以便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⑥给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安全隐患的注意以及预防的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差异,观察组明显较好,P

表1 两组患者情况对比(n=60)

组别

存活

死亡

生存率(%)

褥疮

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52

8

86.67

4

5

15

观察组

58

2

96.67

1

1

3.33

χ2

-

-

6.548

-

-

8.179

P

-

-

P

-

-

P

3 讨论

现如今,医院常见的病人多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差,恢复能力弱,易患病,容易由疾病而引发多种并发症,老年群体的疾病治疗值得我们重视。对于急诊老年患者,由于其恢复慢,往往需要住院观察,重病患者需要随时进行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研究指出[3],急诊室里老年患者多见,往往给治疗及抢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急诊追求的是效率,时间紧迫,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而多数老年患者在急诊的时候发现患者的恢复情况差,达不到治疗标准。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及身体状况影响而造成治疗效率降低的结果。本文中一般护理的患者生存率为86.67%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上文描述相符。而医护人员经过系统培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时,发现其效果好于一般护理,P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患者的护理治疗讲究的是效率,医护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技术,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针对性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老年急诊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然.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5-1196,1197.

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本文对老年人心肌梗塞的原因以及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疗的60例老年人心肌梗塞患者的资料。依据不同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来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现象,提高存活率。结 果 本组60例患者中,针对性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14%,比起往年没有针对性的资料回顾,发现经过针对性护理以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具有明显差异。结 论 在药物的基础治疗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治疗,能有效的抓好控制疾病工作,有利给患者缓解病痛,在加固护理基础上饮食和心理也进行特殊护理,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心肌梗塞治疗率及康复率。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原因、针对性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导致老年人死亡率最高的病之一,其中老年人心肌梗塞发病快、死亡率高而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的一种疾病。为了不断提高老年人心肌梗塞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收疗60例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型,并根据原因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从2009年6月―2009年12月的60例老年人心肌梗塞患者。这些心肌梗死患者中,有男38例,女22例,年龄35~86岁,平均60.5岁。

1.2 发病原因 在入院以后,经过较快时间的诊断和对其家人的问诊,发现这些患者的心肌梗塞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归纳以后发现:因劳累发病占18.7%;情绪激动占7.3%;冠心病等原发性心脏病诱发心肌梗塞占55.2%;因感染而诱发的占7%,因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引发的心肌梗塞占2.4%。其他各种诱因占5.4%。其他诱因不明。其中感染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因感染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者的比例很高,老年人发生感染者,不仅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夏秋季痢疾,以及泌尿道感染,都有可能波及到冠状动脉已有严重病变的心脏,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1.3 治疗方法 对于老年人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以及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抗凝降脂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干预护理 对于那些情绪激动而导致的心肌梗塞病人,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和治疗。由于疾病患者突如其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情绪上感到十分的紧张和恐慌,再加上本来就有情绪上的问题才引发了心肌梗塞,所以医护人员应和患者家属密切保持沟通,以此来消除其焦虑与恐惧。在进行整个治疗期间与病人保持语言上的沟通并给予鼓励,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对象讲些他们感兴趣的事,以及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宣传一些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以此来尽可能的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配合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效的在身体和心理上缓解患者的疼痛。

2.2 强调消化的健康宣教护理 因为有些老年人不好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心肌梗塞,其主要病理学依据是血流动力学,在治疗以后,因患者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疼痛,医务人员应给患者指定合理而健康的饮食计划,要以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为目标来开展,应鼓励患者多食纤维膳食及新鲜蔬菜、水果,随着病情缓解逐渐过渡至半流食、软食,合理搭配给予患者低脂、高热量、含纤维素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搭配。

2.3 因原发性心脏病诱发的患者护理 医务人员应督促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应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急性缺氧而致坏死,所以对待患者采用吸氧十分的重要,在早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在一定的时间内改为低流量吸氧以此来提高吸氧流量,症状缓解。由于此类原因诱发的心肌梗塞很容易复发,因为原发病还不曾完全康复,所以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各种生命指症的监测,对于心电图等进行严密监控。出现一点问题都应该向主治医生说明。在患者出院期间,医务者最担心的则是心肌梗死复发,我们要配合患者治疗后的饮食、卫生、环境宣教。

2.4 感染诱发的患者护理 患者在整个治疗近康复期间,医务人员应疏通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使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起一座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环境的桥梁。对于各种可能诱发心肌梗塞的疾病进行宣教和症状的讲述,千万叮嘱患者家属注意心肌梗塞可能出现的症状并且提高警惕。

3 结果

临床护理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的结果显著于普通护理的患者效果,根据资料显示,针对性护理运用后,老年人心肌梗塞的生存率为82.14%,预后反应复发率为23%,死亡率5%,与往年相比的心肌梗塞老年患者的生存为58.57%,预后反应复发率为33%,死亡率5%相比,其生存率和复发率都与往年有明显差别。

4 讨论

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死亡率高。现特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上采用精心的护理治疗,预后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在患者正确护理的治疗基础上,合理有效的采用心理疏导和饮食计划制定,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死亡率。本院通过对以上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针对性护理,体会到只要细心的做好每项工作,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保持二便上的通畅,做好康复指导,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转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情的原油,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老年人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病因进行相关护理。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饮食,保持患者舒畅等多个环节的护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转率,以此来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郜玉珍,孟海英,常晓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护理的 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32~33

[2] 刘玉花,张维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 现代医生,2008,46(2):93-94.

[3] 支向红,高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 报,2007,4(33):35.

[4] 刘玉玲.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辽宁医学院学

急诊老年护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60-01

近年来我院已广泛开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等优点。特别是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更好的预防静脉渗漏。同时也加快了上午集体输液的速度、增加了工作效率。

1 操作步骤

1.1 评估 正确的评估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所用药品的性质。向病人解释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使用目的,使之配合。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不易滑动,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长期卧床的病人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禁止在患肢输液,以免形成深静脉血栓。

1.2 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静脉情况和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我院使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通常选用(24Gx0.75)和(22Gx1.00)两种规格。我们科室除了需要静滴甘露醇的选用22Gx1.00,其余均选用24Gx0.75,因为针头越细对血管刺激相对减小。

1.3 穿刺方法 在穿刺点上方6~8厘米处扎止血带,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一次,消毒范围大于敷贴范围,约8x8cm。将静脉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排气转动针芯,手持鳍状针座以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5厘米,右手固定留置针针座,左手拇指置Y型软管根部,将软管送入血管,拔出针芯。

1.4 固定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而松弛,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时应使皮肤处于自然状态,以防皮肤在透明敷料下绷得过紧或皱缩而引起皮肤发红。再用2条胶布一根固定肝素帽于皮肤上,一根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脱落。

2 封管

2.1 封管液: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封管液:①常用稀释肝素液(250ml生理盐水+肝素12500u)。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或出血性疾病选择生理盐水。

2.2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后,输液器头皮针接封管液注射器,先脉冲式冲管,将留置针针头内的药液全部冲净,约需封管液2~3ml。再拔出头皮针留针头斜面在肝素帽内,快速推入1~2ml,充满整个肝素帽,边推边 拔出针头。左手捏住近肝素帽连接管在近针头部夹闭活塞。切忌夹管时用手捏住近针头管连接管以免形成负压造成回血。另外注射器封管液不可用完,因为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时可产生弹力而造成留置针回血。

2.3 固定:封管后,将肝素帽高于穿刺点位置以u型固定于皮肤上。

2.4 封管频次: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肝素封管时间可维持30小时,生理盐水封管可维持8小时⑴。输液结束后中途不再冲管⑴。

2.5 留置时间:我国尚未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3~5天。研究发现静脉留置5~7天,血管内血栓以机化血栓为主,一旦血栓脱落有形成血栓,甚至有栓塞的危险,因此建议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在5天以内[2]。

3留置后的护理

留置过程中告知患者留针肢体不能负重,过度下垂和剧烈活动,保持敷贴部位清洁干燥。做好交接班,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敷贴有无浮起、卷边,针头有无弯曲、滑脱等,有异常及时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 耿少英,赵改婷等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