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民俗文化;融合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动力低下成为了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整合各种乡土资源,让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活泼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民俗文化积淀了各地区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将这些资源与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这些方面的民俗文化因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成效提升的目标,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以民风民俗研究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各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与进步中,会逐步形成形式、风格迥异的民俗民风,虽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遗失不少,但是其中许多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还是能够保留下来,成为了地区文化中的靓丽风景。中职教学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具有显著的差别,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了重视程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调查研究以及撰写调查报告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以民俗民风为研究的内容,既切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本地区流传下来的春节民俗民风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透过现象追根溯源,了解发展的由来。学生领到了这样的语文学习任务,非常兴奋,利用假日时间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了解,并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各种习惯,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并总结出了吃米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敬财神企盼“收入节节高”等群众朴素的愿望,增加了对春节民风的了解,同时提高了调查研究与总结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增添了一项重要技能。实践证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仅实现了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目标,而且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各种技能,这样的综合素质培养将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二、以民间工艺观摩为着力点,有效开展作文写作训练教学

民间工艺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本地区在民间工艺制作方面享有盛誉,孤山泥狗子就是产自靖江的传统工艺品,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巨变,仍为当地人所喜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孤山泥狗子已经走出了靖江,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了靖江文化的重要使者。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现象,笔者决定从丰富学生感知、增加写作素材积累入手,组织学生到本地区较大的“李记工艺品铺”进行参观,已经81高龄的李老师傅专门出面接待了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孤山泥狗子的选材用料、生产工艺、文化寓意、发音原理等方面内容,同时安排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学生还与技工进行了互动,亲自动手捏一捏胎坯,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这一民间工艺品的了解,而且兴趣盎然。在结束观摩活动之后,笔者趁势引导,要求学生以这一次观摩活动为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习作训练。学生有的从孤山泥狗子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环节入手进行描写,有的从历史传说入手进行描写,有了生动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整个习作指导成效非常生动、高效。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的圈子里,即使对于身边的民间文化也不是非常了解,发掘这样的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服务于作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等方面,还是具有极为明显的成效的,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借鉴。

三、以民间活动分析为提升点,有效发挥语文教学延伸功能

靖江地区在民间文化活动方面可谓多姿多彩,腰鼓成为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尤其是老年妇女腰鼓队更是出名,在省内外都享有盛誉。小狮子舞是极具靖江特色的民间舞蹈,在省内比赛中频频获奖,秧歌舞、龙灯舞等活动也深得群众热爱,活跃在城乡大地。这样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成为了靖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职语文教学延伸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对这些民间艺术活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分组对流行在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活动进行资料搜集,各个小组之间分工明确,有小组搜集图像、视频资料的,有小组搜集名角明星资料的,也有小组负责电脑软件下载、后期制作剪辑的。经过一个多周的充分准备,笔者组织学生讲搜集的资料汇总起来,开展筛选、编辑、制作等工作,编写介绍词,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图像编辑和视频插入,以班级普通话最为标准的学生录音,制作成了一集《咱们靖江真精彩》电脑宣传片,以群众性民间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图像与视频,并辅之以一定的文字介绍,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靖江民间文化体育活动方面的显著业绩,并由此展示了靖江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效果非常显著。学生还将宣传片赠送给旅游部门,受到了充分肯定。这一活动较好地锻炼了学生资料搜集、文字编写、朗诵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成效较为显著的综合学习活动,成效非常显著。许多学生从这样的活动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增长了才干,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了。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以课堂为阵地,丰富学生的民俗文化内涵

1.加强经典著作的阅读和引用

语文是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古诗词往往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辛弃疾的“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描写了元宵节的绚丽多彩;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征,突出了天涯游子的孤独之感;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通过七夕相会,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家人团聚等等,这些经典古诗词,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我国的传统节日,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应立足课程,合理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通过经典著作的阅读,把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文化应有的魅力,从而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古诗词中的民俗文化除了体现在节日上,还通过民俗风情的事物来表达,例如,“月”“柳”“菊”“茱萸”“酒”“长亭”等,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其丰富的内涵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

除此之外,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与节日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仁者爱人、见贤思齐、化干戈为玉帛,谚语或者歇后语,这些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2.以读写为载体,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口头语言即说与读。学生将故事、成语以及语段,利用早自习进行诵读,在诵读过程中领悟民俗文化。同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人文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叶圣陶作文教学的精髓就是“教作文和教做人的统一”。

3.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民俗文化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高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喜欢独立思考,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只满足于对与错,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有关的民俗内容,使中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那么学生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民俗与人们的生活相伴而生,反映人们的生活面貌,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传递出对朋友的思念,教给人们珍视珍惜友谊;“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登驾回”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教给人们哲理;“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教给人们祈福的美好心愿……这些健康的生活心态、美好理想,历经千年成为一种美的风范、善的追求、真的指归,这些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二、以社会实践为渠道,拓宽学生认知民俗文化的视野

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我校还可以利用本地的优势,我们学校有很多彝族的学生,对于其特殊的服饰很多人都充满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彝族文化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可以带学生亲自观察了解彝族的饮食、婚丧嫁娶等民俗文化,逐一介绍其节日的时间、由来、习俗和人们的庆祝方式,通过这些比较学生不仅能感受节日文化和民俗的迷人之处,还能加深对其文化内涵和精髓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开展有关民俗风情的研究性学习。参加有关民俗风情活动后,写出有关感受,形成调查报告。也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实地考察,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举行民俗知识大赛等。这样在课堂学习外,以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民俗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的知识人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通过竞赛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自身的价值。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实筑造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黄岛人文旅游业满意度与认知度调查

(一)山海景区部分

1.问卷数据分析。在山海景区的环境卫生问题上,满意程度是“比较满意”和“一般”比例相当,且占大多数;而“很满意”只有不到8%,“不满意”超过3%的比例。在问卷的“建议”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当增设垃圾桶数量,并设置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标志及宣传语。同时,景区内公共卫生间的卫生状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应该时刻保持卫生间的整洁。

2.景区游客中心服务(如票务、咨询、引导等服务)的调查结果与环境卫生方面的调查结果类似,占比相似且大多数的人的满意度是“比较满意”和“一般”,只有6%左右的人表示“很满意”,而有超过7%的人认为“不满意”。许多被调查者认为,景区服务人员、票务人员等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且服务人员不足,遇到问题时常常找不到人咨询。还有人认为,有些景区收费不合理,票价过高,如小珠山景区45元/位。

(二)旅游文化节

1.受访者对黄岛旅游文化节的认知度。调查问卷中,询问“您了解或参加过下面哪些旅游文化节?”时,受访者对金沙滩和大珠山杜鹃花会的认知度最高,分别占比54.27%和42.68%;对灵珠山庙会和青岛国际蓝莓节的认知比例为29.27%和14.02%。其中,对金凤凰奖颁奖典礼的认知度最低,比重为9.76%。此外,没有参加过问卷所列活动的人群占比为28.66%。可见,要逐步提高对黄岛地区旅游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旅游文化节的活动。

2.受访者对黄岛区旅游文化节的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满意”和“一般”选项的受访者占据绝大多数比重,分别占比为47.24%和48.47%。由此可见,黄岛区旅游文化节在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同时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黄岛人文旅游业的优劣势

(一)优势

首先,黄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洋文化、宗教文化、珠山的壮丽景色、乡村间的生态环境等,有山有水有生态成为黄岛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其次,通过调查得知,在受访者喜好的旅游项目中,休闲娱乐、自然风光、美食和民俗文化、人文历史项目最受受访者青睐,而涉及运动健身和购物的项目相对来说并没有太大优势。在发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应迎合消费者旅游偏好,充分开发利用黄岛当地的历史遗迹、利用滨海风光,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生态园区等。

(二)劣势

首先,旅游季节性制约。季节性制约是旅游业面临的一大公共性难题。黄岛处在温带地区,季节分明,只有夏季和秋季的部分时间适合于海水浴,因此其天然沙滩浴场受到季节性的强烈影响。春季,黄岛常有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现象,对旅游活动有致命的影响。长时间的旅游淡季会给旅游开发经营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既存在旅游淡季的员工就业问题,也存在淡季旅游产品的维修问题等。

其次,缺乏旅游品牌文化意识。仅在山东一省,滨海城市就有烟台、威海、日照数市。如果青岛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将很难在游客心中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三、新时期黄岛区人文旅游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化战略

黄岛区旅游资源与其他市区相比,天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雷同的方面。同时,相对于青岛老市区开发起步较晚,产品体系不成熟。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黄岛有山、有海、有生态的优势,发展多元化的旅游方式,形成有别于其他海滨城市的独特优势。然后,尽可能利用政策优势,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条件,为旅游开发提供服务:一是抓规划管理,为投资主题提供高水平规划和市场吸引力大的旅游项目;二是抓整合,将分散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为成线、成面的成熟产品,提升旅游产业功能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硬环境。

(二)主题化战略

结合黄岛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的特点,可以在胶东半岛数千公里黄金海岸线和青岛城区众多的海滨沙滩基础上,树立以“主题型休闲度假”为基本特色的黄岛海滨旅游形象;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完善旅游纪念品销售网络,将销售摊点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在旅游旺季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既要高端化也要接地气,不仅要举办大型的国际性活动,还应举办适宜市民和游客参与的活动。

四、结语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2016年保靖县课题 常规管理现状 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国家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3.精细管理。一是积极组织课题申报。选题立项是科研的关键。各学校要根据省州下发的“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的要求,广泛宣传动员,精心指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及时上报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二是经常开展常规检查。学校要根据《保靖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常规管理细则》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常规自查。三是十分重视档案建设。开展教育科研,离不开档案建设。课题的档案建设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主持人要及时把相关材料整理、分类、归档上传到州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研究成果网络共享,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对各课题的档案管理采取网上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做好课题主持人及研究成员的微型课题研究档案整理的培训,让他们学会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其次课题管理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果目录和获奖目录的分类整理工作。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本调查报告对丧葬礼仪及民间纸扎工艺的研究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也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本报告试运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对民间纸扎文化做出描述,来简单地讨论民间纸扎工艺作为民间最后的殡葬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关系以及在当今农村思想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探讨村庄中丧葬祭祀活动中纸扎在工艺、表现样式等诸多方面的演变,说明纸扎品不单单是丧葬祭祀用品,它的变化,不仅仅是技艺与样式的改变,更多的则是当代社会的人生信仰与社会风尚正在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山东老砦镇;丧葬习俗;纸扎工艺;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K8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调查地点介绍

老砦乡位于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誉山东省鱼台县的最东端,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的西岸,为山东、江苏两省,鱼台、微山、沛县、丰县四县交界处,济徐公路、京杭运河并行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运输业兴旺发达。受孔孟文化洗礼,铸就了老砦知书达礼、忠厚诚信之风范。老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良好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丰富的农、湖、畜产品,充足的地下煤炭资源,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优厚的发展环境。

全乡总面积36.8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全乡四周被四条河流所包围,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拥有13处排灌站,水浇条件便利,基本达到旱涝保收。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已形成了反季节蔬菜、白莲藕、元葱等高价值种植模式。依据沿湖优势,畜牧养殖业特色明显,已形成1.2万只小尾寒羊、1.6万只波尔山羊、1万头猪、11万只微湖麻鸭的养殖规模。沿湖低洼地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全乡养殖水面达到6500亩,螃蟹、大口胭脂鱼、鲶鱼等一批名特品种养已成规模之势。

老砦乡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煤层多,投资4.6亿元建设的、年设计能力120万吨的、司法部属大型矿井湖西煤矿已正式投产。一批依托煤矿建设的洗煤化工项目及服务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围绕“农业强业、工业强乡、财政强乡” 目标,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创新思路、比学赶超、扎实苦干,努力在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全乡经济正处速发展阶段。

二、调查过程

为了完成这次田野调查,我于2013年春节期间,两次前往老砦乡的刘寨、李集、王庄,对这些村庄的丧葬礼仪及纸扎工艺进行调查和询问并进行了归纳。

(一)纸扎的源流以及当代的发展

纸扎在民间的叫法不尽相同,比如糊纸、扎纸、扎罩子、扎作等等。广义的纸扎涵盖了店铺门面装潢、彩门、灵棚、戏台、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而狭义的纸扎指的就是丧俗纸扎,一般指代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纸人纸马、摇钱树、家禽等焚烧类的纸品。

纸扎的渊源是古代用于殉葬的俑人,古人奉死者为神明,故称专门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为明器。早先的明器多取于陶、木、竹、瓦等材料,北宋后期,出现了以纸为原料的明器,到了明、清之后,那丧事中的纸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在丧葬用品中,从俑、冥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表明了民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活化石”。供奉纸扎与民间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其形成是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用丧俗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对世人来说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最初的殉葬品是用活人活物来充当的。奴隶社会,贵族死后盛行以活人殉葬。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过于残酷而逐渐被废除。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俑,可能是用茅草扎成的草人,孔子称之为“束草为人形”的“刍灵”。后来又发展为用木偶人陪葬,大体上可以看出有些像人形,古代统称为“明器”。在丧葬用品中,从俑、冥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展示了我国民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轨迹,同时也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活化石”。

丧葬中为逝者陪送物品的礼俗由来已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之后灵魂不死的“万物有灵”观念,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原始人类认为人死之后,他们的灵魂其实是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去延续,在那个生存空间,同样需要有物质生活的享受和保障。所以,在为逝者下葬前都竭尽所能的为其陪葬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品。原始部落墓葬中所出土的一些陪葬石器、陶器、玉器就是这一思想观念最有力的见证。

(二)纸扎的文化功能.

在中国传统礼仪观念中,丧葬习俗是一项非常繁琐的民俗活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个人一生的完美归宿,现今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观念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而通过这些丧葬礼仪活动,也产生了一大批民俗行业,扎纸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丧葬纸扎在其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下,流露的是人们对逝者的悲痛之情和哀婉之伤,是广大民众独有的悼念和追悼形式,它是直接祭奠于死者灵魂的一种送行方式。寄托的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和美好祈愿的民间艺术,是生人希望死者生活改变的一种做法,是出于表达在生者对往生者的一点心意,纸扎的存在和使用是对生死两界的交流的一种强化。今后的纸扎行业也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工艺会做得更精美,而价格也会相应提高。纸扎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态,它广泛地依附于丧葬习俗中,并成为丧葬习俗完成和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载体,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已远远超越其审美意义。作为一种迷信陋俗,烧纸扎之类的活动一向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作为一种风俗事象,它的演变轨迹倒是可以窥探世态人情。

(三)丧葬习俗中的纸扎工艺及其意义

通过与所调查村庄的村民开放式的对话,我了解到,现存于这些村庄的纸扎种类不外乎以下四类:一种是神像,比如焚烧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等。这些纸扎作品取材巧妙,惟妙惟肖,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扎纸活人的精湛手艺,过去是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纸供具、葫芦吊子等一些式样简单,做工粗糙的纸活,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则演变为扎俊男美女、纸人马,甚至有人扎纸奔驰、纸飞机、纸金库、纸电视、和纸楼房等,流传至今变成了一种民俗民情。

在调查期间,恰遇到一户人家的老人去世,我看到,办丧事的人家在老街上立起了巨大的纸扎牌坊,从老街到办丧事的人家的路两边放满了前来吊唁的人送的花圈和各式各样的纸活,听说是已逝老人的两个女婿花钱扎的,很“好看”,有四老四少、纸轿、纸牛,牛看上去实际上是马,后来才知道,男人称马,女人要称牛,还有很多的生活用品,从别墅、汽车到电冰箱、电视、洗衣机、沙发、元宝,一应俱全。这些纸活要用在出殡行列中,到人下葬时在坟前用火焚化,给死者带到“阴间”享用的,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与祈愿。

据所调查村庄上的一名红白喜事的“忙人”(指办事人家请来专门负责管理所有事项的人)介绍,在农村的丧事期间,要搭台子演戏,乐队鸣奏,把逝者尸体停放好后,在尸体前面支几张条桌或长木板,上面先铺上白纸或黄纸,然后依次摆放好所有纸活,把纸活在灵堂摆好后,在灵堂前方棚口杆上横拴一条线绳子,要挽挂好四条或八条白纸竖写的吊联,中间挂葫芦吊子,在棺罩上扎的纸活主题一般为人或动物,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于鬼魂,庇佑和安抚生者。而这些纸活一般是老年人逝世后的当天,由逝者的女婿花钱定做,做的越多,排场越大,在外人看来则是一种孝心与祈愿的最好的表达形式。

(四)丧葬习俗的纸扎工艺该如何传承和保护

纸被发明并大批量生产使用后,纸冥器在丧葬中开始被大量使用。在随葬品种方面,除了由殉葬俑演变而成的纸扎人,如金童玉女、侍奉仆人,还有模仿现实生活所造的房屋楼阁、交通工具、家电等生活用品。

中国自古就有厚葬之风,尤其是齐鲁之地民风重礼重孝,因此,在山东民间葬俗中,焚烧纸扎品表示礼孝的风气也就殊胜。殡葬活动中使用的纸扎,因为它是较为迷信的一种祭祀方式,它与当今社会主流的革新除弊的移风易俗相违背。最近几年,丧葬祭奠中的迷信风俗,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趋势愈演愈烈,在一些城区的花圈店、冥品店、冥品一条街上,纸扎的奔驰汽车、欧洲别墅、笔记本电脑、总统套房甚至保姆、保镖、二奶和狼狗,都成了畅销的祭品。我们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民族文化,亲人离去,举行一些悼念活动和仪式,寄托哀思,本来无可厚非,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与悼念和寄托哀思的初衷背道而驰,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过于粗俗化的丧葬祭奠文化,不仅从根本上背离原本所附有的精神层面,还会助长奢侈攀比之风。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纸扎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狭小,或许它也会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人们通过使用纸扎所表现出来的丧葬文化的传承,却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而丧葬礼俗及依附其上的纸扎工艺的传承与变革,可以反映文化与时代的变迁。

在我参加的姥爷的葬礼中,就曾亲眼看到,那些花费几万元的纸活在短短不到几分钟之内就化为灰烬,不禁觉得有些浪费和惋惜,这种做法不但浪费、危险、影响健康,又污染空气。为避免这种社会风气,当今社会倡导发扬文明节俭的丧葬文化传统,但是传统民俗的改变和流失,势必会导致一些相关行业的减弱。

众所周知,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风俗必须靠生活中的广大民众的传承和实践才能延续,但一些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终究会被淘汰,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好像遗失了,但可能正以另一种形式吸引人们继续参与,延续下去。所以烧纸扎这种做法,也会慢慢改变,看看现代人所烧的纸扎品,都是在紧跟时代进步的,这些形式上的部分可能不同,但心意不会因此而消失,缅怀已故亲人和美好祈愿的价值观,也不会因为形式上的改变而荡然无存。

总结:

鱼台是个小地方,老砦镇更小,刘寨、李集、王庄更是小中之小,但是民俗越是在小的地方反而保存的越完整,丧葬礼中纸扎工艺所其中蕴含着的无尽的民俗宝藏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传承。

通过这次调查,我的收获颇多,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准备工作不太充分,理论知识不够全面,所到地方,有些方言听起来比较困难。希望下次有所改进 。

参考文献

[1]黄清泉:《谈民间纸扎艺术的文化价值》,《湄洲日报》,2008年第9期

[2]潘鲁生:《民俗“纸扎”之源流》,《中国文化报》,2006年第4期

[3]李新华:《山东丧葬纸扎工艺的形态及其开发利用》,《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4]覃子迪:《纸扎――开往阴曹地府的地铁》,《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