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设计与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30-01
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使在不利的竞争环境中提高就业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能够在大学的起点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学校本在全校的大一新生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
在学校统一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之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08、09级的学生中已经开设了《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的课程,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单元设计中有一部分内容重合,因此需要对《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课程的教学单元重新进行设计和修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进一步明确课程设计理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也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并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它是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是以后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项目设计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原先的课程设计中,《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了4个学习项目,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项目一认识自我10学时,项目二认识行业与职业11学时,项目三认识企业30学时,项目四认识专业时。
因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大一阶段开设的课程学时是30学时,因此,我们把《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课程从原先的60学时缩减到30学时。教学内容上,删除了原先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更加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具体的课程内容涉及如下:
1、深化对电子企业的了解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企业调研和以讲座形式开展的活动。一是通过对校外基地(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参观,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子企业营运过程,并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和管理的过程,认识到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描述这些过程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周边电子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所应对的职业岗位群及岗位人才的规格标准,并能够分析出电子企业中不同类型员工的发展通道。三是邀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通过各种主题讲座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及要求。
2、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确立专业学习的目标
本项目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校内实训基地的参观和朋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定位、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与专业匹配的职业和岗位、了解专业为培养相关能力提供的软硬件设备、了解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具体的内容有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对应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行动导向教学、主干课程的设置等。
最后在学生了解行业的地位、形式及发展趋势后,在自我个性分析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有哪些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进而对各种职业发展机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将职业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即学期目标或事件目标,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职业能力要求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家华.从起点看终点:大学新生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09.19(8).
[2]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关键词: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网络规划与设计(Network Plan and Design)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的通用方法,熟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可以进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测试、组织验收和鉴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作为计算机高年级本科生专业选修课开设,一般要求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自主选修该课程。
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络规划设计方法,熟悉网络建设实施相关工程标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的基础理论灌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就成为该课程区别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关键。
从2007年开始,我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四上学期或大三下学期开设此选修课,作者从课程设立初始即从事该课的教学工作。
1教学内容安排
与软件工程课程类似,网络规划与设计课也应首先介绍方法论,即网络规划步骤、设计模型等,其次针对每一步细节具体展开。目前相关教材大致分为宽泛型和细节型两类。
宽泛型教材与计算机网络教材类似,从基本的OSI、TCP/IP模型讲起,再分层介绍,更像是计算机网络教材的翻版,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采用;细节型教材往往针对某个方面单独成书,如网络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等,细节描述清楚,但不适合普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选修。
笔者认为,选择以设计方法论为主体的书籍为教材更合适,并最终选取《园区网络设计》作为课程教材。此书的目标读者是从事网络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内容简单明了,没有重复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虽然工程标准内容欠缺,但关键方法论均包含其中,其他内容可补充。
选修课的学时较少,笔者所在学校将该课程设计成2学分、32学时(24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的考查课。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 网络设计方法(3学时);
2) 局域网设计(4学时);
3)Internet接入技术(1学时);
4) 路由设计(4学时);
5) 无线局域网设计(3学时);
6) 网络安全设计(2学时);
7) 服务质量QoS(2学时);
8) 网络管理设计(2学时);
9) 网络应用服务设计(2学时);
10) 网络调试运行和验收(1学时)。
从表面上看,24学时的课程内容安排较多,但很多基础知识点学生已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过,教师可以减少讲解时间,在有限的课时中主要介绍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实现技术,避免重复。
此外,该课配套了8学时实验课,可用于实践教学,教师安排学生使用网络设备搭建配置实验网络,建立实际网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认知;利用工具制作网线、信息插座,对实际网络布线获得感性认识;利用编程再现网络通信过程、Internet服务,深刻理解网络服务与协议实现方法。
8学时的实验课对达成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鼓励学生以课外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堂讨论准备、课程设计等实践作业,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在这种教学安排下,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2]。
2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内容安排,既要保证学生对理论方法的理解掌握,又要培养学生实际网络设计实现的能力,利用有限学时安排有价值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尽量多角度设计问题与案例,以课堂讨论、实验课、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
2.1网络设计方法
网络设计方法是本课第一个重点,是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法论和指导。抽象的模型理论仅仅是网络设计的基础,与网络工程人员的实际设计能力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培养出一名经验丰富的网络设计师,但至少应让学生了解实际网络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实践教学对这个知识点尤为重要。
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作业加课堂讨论方式进行。作业分成课程作业和小作业两种,鼓励学生利用课堂讨论时间展示介绍自己的作业,并和大家讨论,案例如下。
2.1.1小作业:设计用户需求调研问卷
网络设计与实施首先需要确定用户需求,然后进行逻辑网络设计与物理网络设计,最后部署施工。如何设计全面的需求调查表,引导用户清晰合理描述出最终的网络需求,是决定下一步成败的关键。
从理论上说,用户需求分析应确定如下问题: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互联网连通性要求、地址限制、网络上运行的协议、布线要求、冗余备份要求、私有设备和协议的使用、必须支持的现有设备、用户要求的网络服务、安全因素、网络解决方案、网络管理、对现有应用的支持、网络可用带宽[3]。但在实际需求调研中,用户往往不是专业网络技术人员,上述问题都应以选择题形式提问,而不能设计简单的问答题。因此,问卷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所有相关问题,还要了解当前主流的设计解决方案。
这个小作业是学生的第一次作业,虽然难度偏大,但是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有助于他们产生兴趣。此外,此作业直接参考资料很少,也避免了学生抄袭。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软件需求调研问卷参考,学生可借鉴格式和方法,明白软件工程与网络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作业情况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需求调研问卷的关键点,作业基本合格。难得的是少数学生的问卷表设计得十分专业,甚至可以用于实际网络工程实施的需求分析阶段,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难能可贵。
2.1.2课程作业:设计大型公司/大学网络建设项目书
该作业包涵了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需要学生将技术与方法融会贯通,完成一个体系化可实施的项目书。要求学生在考试前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在每一章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本章内容补充项目书,并在课堂讨论时展现,参与课堂讨论也是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之一。
由于课程作业工作量较大,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完成,每组2~3人。从历年考核情况来看,课程作业的水平差距很大:水平较好的项目书包含了完整的逻辑网络设计方案和物理网络实施细则,提供了路由规划、网络安全等配置策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差的作业也存在设计思路不清、缺乏关键要素的问题。少量优秀学生自行以项目管理方式协同完成此课程作业,使用了一些项目管理软件、网络设计辅助软件,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
2.2Internet服务配置与管理
狭义的计算机网络仅仅指网络基础设施,但广义的网络工程还包括上层的网络应用服务、各种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策略、安全设施等。因此,常用Interne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也是本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以纯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较为枯燥,不如采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动手加深理解。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下。
2.2.1验证性实验:搭建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WWW服务器等)
实验是让学生熟悉某种服务的安装、配置和管理。为了与实践结合,教师先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当前Internet上某种服务使用率最高的开源软件,然后下载较新版本安装,最后配置并使其正常工作。
以搭建DNS服务器为例,很多ISP均使用BIND软件包,学生在主页上了解软件信息,下载较新版本,解压安装。在小型实验网络环境下配置DNS服务,为不同主机建立域名解析,测试是否畅通。使用这种实际占用率高的软件进行实验,学生的经验一步到位,将来搭建真正的DNS服务器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2.2.2编程实验: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某种Internet服务器程序(如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验证性实验只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明白“怎么用”,作为专业人员来说,不仅要知道“怎么用”,更要知道“为何这样用”。该程序要求学生任选一种Internet服务,通过查阅RFC文档了解相关协议内容,使用Socket编程,从底层实现该服务。
以编程实现E-mail服务器为例,学生至少需要清楚SMTP和POP3协议,并编程实现。如实现SMTP协议,程序需监听25号端口,随时准备接收邮件;当发送邮件时,与其他E-mail服务器的25号端口建立连接,严格按照SMTP命令原语发送邮件。通过编程实现,学生彻底了解了该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并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介绍的服务、协议、端口等抽象概念。
3教学效果总结
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实施大型计算机网络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课堂讨论题目、课外作业、实验课题等,供学生选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理论与技术和实际网络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这套教学方式下,我们的考核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平时成绩比例。期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考试,题目除了对关键知识点、基本题型的考察以外,增加了路由规划、设计方案分析等大题,鼓励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总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比例达到50%,平时成绩包括基本作业、考勤考核,还加大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实验评分的比例。
这样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学生一致反馈该课程“难度”低于计算机网络课,但知识面更广。在2010年教务管理系统对该课程的无记名评分中,该课程获92分,大幅度超出了平均分数,也从侧面证明了实践教学的引入获得了学生认可。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的规划设计、布线实施、安全防范、服务搭建等方面,社会越来越需要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掌握实践方法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开设无疑是适应该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开端,该课的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也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满足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 畅卫功,张爱华.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 实验室科学,2009(4):108-110.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尺度体验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基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认识到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对尺度体验的缺失,尺度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课堂,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教学很缺失,教师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任务书,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尺度体验报告。对空间尺度的认知缺失使同学们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完全没有体量感以及对空间较为准确的三维立体成像,造成设计空间不可用的严重问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就增加了对小空间尺度体验的实践教学内容。
1 空间体验项目分类
在体验教学之前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其中包括《建筑的涵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以及《人体工程学图解》等书籍,初步建立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领悟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学生分组(4-5个学生为宜),任课教师首先要将需要体验的空间项目作分类,由于学生正处于一年级的基础阶段,最好是对身边的小空间类型进行尺度体验。需要的工具:钢卷尺、速写本、照相机、各类绘图工具。
1.1“一卡、一步和一肩”的概念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有对现场较小尺寸数据的直观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那么首先就是利用自己身体的比例来进行最快速的认知。“一卡”是利用自身手掌展开食指与大拇指之间形成的距离来进行较小尺寸的丈量,对于这个数据是每位同学自身独有的数据读数,这个可以来模糊测定随身环境空间中的较小尺寸;“一步”则是每位同学双腿迈出一步的舒适尺寸,这个也是自身独有的数据基本量,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只需对环境有一个大概认识的情况下,可以围绕需要模糊定位的面积走一圈,就大概可以得出这个面积所需要了解的尺寸;“一肩”是大致测量一下自身肩膀的宽度,这个对于下面要进行的通道空间具体宽度的设定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1.2对通道空间的体验实践
通道空间是学生身边能够体验的一类典型的小尺度空间类型,可以将通道空间尺度进行一定的划分,分为单股人流(550-700 单位毫米)、两股人流、三股及以上人流等几种不同体验距离。进行并行、相对而行等具体的体验方式并以照片配以相应的文字(图1.2.1)或编制选项(图1.2.2)等方式整理成报告。
图1.2.1
图1.2.2
1.3 对“坐”的尺度的体验
“坐”的尺度也是同学们平常接触得较多也较为容易体验的形式,对今后的课程设计影响深远。将尺度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体验:100—300;300—600;600—900(单位毫米,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图1.3 ) 。在体验教学后期引入《建筑设计资料集-人体·空间篇》,使同学们对建筑设计资料集中论述的各种尺度有自身的体会。
图1.3
1.4 小面积空间尺度体验
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大致符合三个面积等级的空间或者自己想办法创建三个不同面积的空间进行体验,面积等级包括10㎡;50㎡;100㎡(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这一体验有助于对于今后单体建筑设计平面空间尺度的把握。(图1.4) 进而认识到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点,包括:空间比例、空间尺度、空间边界、空间中道路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
图1.4
1.5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调研
现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隐患点那就是习惯于“闭门造车”,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你需要的任何数据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上 获得而无需实地考察和详细的数据测量,这样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缺乏对日常家具的舒适性数据的直观认识,出现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在调研场所的选择上可以定在规模较大的家具卖场,这样不但可以对多样的家具尺寸进行测量和整理,还能够对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资料将对今后的设计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实地测绘之前任课教师应该补充一些关于室内装修设计的基础知识,将设计风格分类,比如中式风格和欧式风格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做法特点,这样学生才会在测绘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样有利于最后报告的整理和归类。
2 大尺度空间体验展望
对于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尺度体验的任务是对大尺度空间的认知和设计,但大尺度空间往往实地体验的机会不多而且难以有直观的认识,对此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通过计算机3D设计,最后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以达到对大尺度空间的体验这将是今后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做空间体验的最好媒介和成果展示。基于此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接触并掌握到最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课程改革
《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是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方向开设的一门经过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涵盖了Dreamweaver使用、Firework切图、Flas制作、HTML语言、SQL数据库和六大部分内容,分为上、下 两部分分别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开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静态和动态网站的设计和规划、布局、美工、基本操作技术等方法。
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学生掌握网页图片处理、制作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不同主题选择图片类型,能够熟练的使用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根据需要完成网页动画元素的合成,能够熟练的应用Flash软件完成网页动画元素的制作,能够熟练应用Dreamweaver软件完成网页的布局,完成前台页面的制作;能够熟练应用SQL软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能够使用T-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能够在平台上制作动态网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对该门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即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简单组合,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1)以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
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已成为国际职教界的共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指那些与具体的职业和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对于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填补学校教育与产业界实际之间的断层与空白。
(2)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新型课程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特点包括:“学”重于“教”;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而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形成“自组织”和互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经验和技能;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
所以在进行整个课程建设时,我们始终将“理实一体化”贯穿始终,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3)开发“任务驱动”的学习进程
课程改革倡导开发“任务驱动”的学习进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进而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其“成果”用作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进程,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4)建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课件、教案、参考资料、参考视频以及在线资源等。
2、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
《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作为我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通过本门课程掌握了网站的设计和规划、布局、美工、基本操作技术等方法,才能更好选择就业方向,并且我们也走访了包头软件园,对一些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本门课程在行业职业标准中的职业资格定位为网页设计师和网站程序员,因此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思路对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十四个学习情境,十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网站策划与创建、表格布局、div+css布局、框架布局、利用模板制作和更新网页、表单页面的制作、行为与网页特效、flas设计、HTML语言、设计制作网络计算器、SQL数据库操作、留言板制作、综合实训一和综合实训二。针对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相应的实际案例,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先动手会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将相应的基础知识点带进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把实践与理论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针对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又设计有拓展知识点,使这部分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讲解学习情境二表格布局时,传统的方式是先讲解表格的使用及属性的设置,然后让学生练习表格的使用,虽然他们学会了表格的各项设置,但在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时,学生往往却没有办法下手,不能进行灵活运用,无法将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了联系,所以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本门课程现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利用设计项目的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再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由项目引出教学内容,由点到面,砌砖式地演练整个网页设计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通过项目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知识的应用,实现整个教学内容。
(2)六步法
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所做结果”,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案例分析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每个学习情景都设计好案例,然后进行在上课的时候明确任务、教师演示、学生设计、展示评价等。
(4)分组教学法
在实训教学环节,课程通过项目分组的方式把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实现分组设计。分组设计过程中,课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每个项目分组扮演企业中的项目制作团队负责制作网页设计项目,授课教师扮演企业中的业务经理,负责向项目制作团队分配项目并对制作过程和制作结果进行监督与验收。
(5)课堂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场地上的安排上,将课堂安排在实训基地,教师通过投影设备演示制作过程,评点学生团队作品。学生就地实训,一边学习理论内容,一边实训练习。
4、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以及多样化的应用方式综合进行教学实施。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课程中的设计
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教学程序设计中,如下图所示。课前,教师提供课程案例资料并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运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这部分以个体学习为主。
课堂中,教学程序设计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教师作为倾听者、观察者,通过成员间的讨论,了解每个人的思路。第二部分,小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形成本小组的任务实施内容。教师在此是引导者、咨询者和调解者,学生从讨论分析中,总结重要的知识点,形成小组观点和任务实施方案。第三部分,当方案完成时, 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每个成果进行评估打分,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第四部分,成果展示后,大家进行相关总结,从经验和知识方面再一次加深学习印象。同时,教师应总结重点、难点问题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课后,利用互联网,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则可以答疑解惑。
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中的实施
以物流规划仿真技术:了解各种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的异同点为例:
(一)学习目标
理论知识目标:了解仿真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能够分析各种仿真软件的异同点。技能训练目标:利用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素质能力目标: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前
教师将一段仓储作业管理的虚拟仿真资料,通过互联网上传至班级共享文件中,学生在看过案例视频后,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学习。
(三)课堂中
根据四部分教学程序依次进行。小组组长,按照抽签的形式,从几个仿真软件名单中,任意抽取一个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课堂前,学生已经自行收集了仿真软件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共享资料,再进行讨论,确定最终小组展示成果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幻灯片软件制作本组的展示成果。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组介绍的仿真软件与其他组的异同点,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任务实施中轻松化解。根据抽签顺序,依次上台介绍仿真软件,教师做好评估工作。学生将本组的仿真软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后,对比各个仿真软件的区别及优、缺点。最后,由老师进行统一的总结,并将重、难点知识:各种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的异同点,进行细致剖析和总结概述,以达到加深和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四)课后
学生运用线上仿真软件平台,模拟仓库管理全过程并进行仓库管理规划设计。如果碰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线上班级群找到教师。
四、混合式学习在课程中的评价
混合式学习引入课程后,学习效率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具体体现在:
(一)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兴趣大幅提升。教师提前制定规矩,在课堂上适当使用手机,作为查找资料的工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以前,所有知识点是教师不停地想要灌输入学生的脑袋中。改革后,课堂前线的资料收集活动,引起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带着疑问和好奇心来到课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积极与小组成员及教师进行讨论。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改革后,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以及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小组任务方案的制作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协同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高教师教学成效
以前,教师辛苦备课以及在课堂上满头大汗地讲解,却换来了学生的走神或者厌烦。改革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了教师的成就感。同时,也对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教师跟上时代的脚步,保持知识和观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