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计划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管理学的综合交叉性与学生知识单一性的矛盾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要求学者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而大一本科生受高中文理分科的影响,刚进入大学时大多知识面狭窄、相关知识储备欠缺。这一矛盾增加了管理学的教学难度,尤其是高中学理科的学生,大多认为管理学原理都很抽象、深奥,整个学习过程像听天书一样;而一些高中学文科的同学在学习管理学中涉及一些数据、计算的内容(如决策一章中关于一些决策方法的运用)时亦感到很吃力。
1.2管理学的实践性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矛盾
管理学注重实践性,许多管理理论也是管理学者从大量的管理实践当中抽象凝练出来的。而大一的学生不仅没有组织管理的经验,大多数学生甚至连任何社会实践经历都没有,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两种极端倾向:要么觉得管理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自信,也提不起兴趣;要么觉得管理学很简单,谁都看得懂,从而轻视课堂教学环节,以为期末考试之前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实现该课程的学习目的。
1.3管理学的应用性与学生无法识别应用需求的矛盾
管理学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历史时期特定的组织管理问题而提出的。而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人生阶段,还不能看到管理学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加上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能找到一份工作都很不容易,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一开始不可能成为管理者,因而现在学习管理学是没用的,这是导致学生学习管理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
1.4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双重性与学生定势思维模式的矛盾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具有双重性,管理学的理论本身也处于丛林状态,对于同样的管理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的理论差异很大,甚至相左。而大一学生由于刚从高中环境中走出来,往往习惯于是非黑白分明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当教材中出现各种理论相互矛盾时,学生从认知习惯上将很难接受,更无法理解。
2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理学课程改革
心理学中认为,人类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满足的需要才会让人产生行为的动机,进而做出某种行为。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在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中积极性更高,关键是要发现学生有哪些未满足的需求,并通过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来满足他们的相关需求。一般本科院校中,管理学原理都是安排在大一上学期为学生开设,下面笔者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2.1学生心理变化周期
2.1.1活跃期
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前六周,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很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如此新鲜和好奇,进取心强,学习积极主动。处在活跃期的大学生拥有最难能可贵的学习激情、斗志甚至于野心。
2.1.2迷茫期
迷茫期是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渡期,一般出现在入学后第七至九周。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常会有方位丧失的感觉,内心会产生一种令人畏惧的无力感。此时心理素质良好或有先见认知的学生,能主动或有意识地寻求帮助,采取一些正确的心理干预措施,从而较轻松地渡过或尽早结束此期。但能做到这样的学生数量较少,多数学生还是会跌入更为糟糕的反叛期。
2.1.3反叛期
反叛期是大一学生最危险的一个阶段,一般出现在大学入学后第十至十二周。在这一时期,学生了解到大学在很多方面和自己当初想象的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会有很强的失望感,失望过后进而变得消沉颓废。于是在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学生用游戏、网络小说、睡觉、电视剧等行为打发时间的情况。
2.1.4调整期
调整期是学生经历反叛之后的一个自我调整阶段,一般出现在入学后第十三至十五周。这一时期的学生经历过大学的众多喜怒哀乐后,内心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开始比较客观地看待大学里的一切,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1.5稳定期
稳定期是学生自悟、觉醒的阶段,一般出现在入学后第十六周至学期末。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大学和大学的自己,同时由于临近期末,学生会想着应该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所以会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学习上,从而减少了胡思乱想的时间。
2.2管理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周期的整合
一般来说,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基础理论知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六大模块。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包括笔者本人往往更强调所谓的知识逻辑性,所以讲课内容的顺序基本是按照教材中的一个逻辑顺序,并没有考虑到知识内容和当期学生内心需求的适应性问题。若能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合理安排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的教学次序,这对于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帮助。
2.2.1活跃期的教学内容
活跃期的学生最想快速了解周围的一切,尤其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处的学校。结合学生的这一需求,在这一个阶段,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定在管理学基础知识和组织这两大块。通过管理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什么是管理和管理学,并在管理的大框架下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具体分析其专业特点。在讲授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学校这个组织来分析,说明学校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及变革等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组织的内容有所了解,而且把学校的纵多情况一一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从而使得学生想了解所处学校的这一需求得到满足。组织这一块内容一般需要花6个学时。
2.2.2迷茫期的教学内容
迷茫期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目标感,来到大学后发现没有了高中时代紧凑的课程安排和频繁的考试,很多学生会觉得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无所适从。加上大学里接触的人也比较多,不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也凸显出来。所以,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要需求是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满足学生这两方面的需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重点安排计划和沟通两大块的内容,大概需要占用9个学时。在讲计划这块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好综合环境分析、作出决策、拟定计划。接着再向学生介绍沟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沟通方法,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发现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克服自身的沟通障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2.3反叛期的教学内容
反叛期是学生最无心学习的一个阶段,所以此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激励性,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师可以选择领导和激励两大块内容来讲授,大概需要9个学时。在学习领导和激励的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名人的经历作为故事传授给学生,讲授形式最好是教师口头讲授和多媒体视频播放相结合。笔者上学期的教学中就选取了特蕾莎修女、、朱钅容基的故事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让学生讨论他们分别是凭借什么在进行有效的领导,事后学生不仅对这三位名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很多感动和激励,这对于帮助学生摆脱反叛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2.4调整期的教学内容
这一时期的学生逐渐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适应过后会慢慢发现自身专业的乐趣所在,从而期待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此时教师可以讲授创新和控制这两块的知识,大概需要9个学时。教师在让学生理解组织应该如何创新、控制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谨记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做人做事不要太僵硬。但在强调自由创新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教师应该以讲授“控制”的内容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一番关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同时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控制,尽快把自己的不良行为纠正。
2.2.5稳定期的教学内容
稳定期是接近期末的最后一个阶段,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接近尾声,不少同学都期待着有机会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其在课堂上一展风采。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管理学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然后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本组讨论结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也可以考察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让他们感觉到这门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收获。
2.3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理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2.3.1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中按照教材上固有的管理职能顺序依次讲授的定势,主张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交叉安排教学内容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是按照教材中编写的管理职能顺序来教授,即先讲理论,再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为一条线逐一展开讲授。而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理学课程改革主张教师打破这一定势,把组织这一块内容放到了第一个阶段来讲,同时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打破了以往知识点间的孤立状态。
2.3.2把管理学的知识和心理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人的一切行为动机来源于未满足的需求,要使学生愿意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必须让其认识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满足他未满足的需求。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准确分析出学生的需求,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对应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合作,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
2.3.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再结合课程内容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当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很强时,教师可以用讲授法给学生教授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当学生感到很无趣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而当学生充满激情和自信的时候,则应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尽情展示。
3结论
关键词:自我管理;管理学;教学改革
一、管理学改革的必要性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也为后续管理学科的学习起着基础平台作用。几乎所有高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都开设管理学课程,高职院校同样也是普遍在大一开设了该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知识面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主动性差、自控能力不足、不良习惯较多等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底层分数的考生往往就读于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这些特征在民办高职大学生身上表现更加明显,这也给管理学等理论体系化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现在很多高校的管理学比较偏重于知识讲解与传授,缺乏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采用普通的理论讲授法是没有听众的,也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授课中采用较多,但是受学生能力、案例选择、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效果也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对于管理理论和管理案例认为是空洞的,没有兴趣和吸引力。着这样的学习状况下,管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自我管理简述
1.自我管理是管理的基础
在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自我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管理的原理可以用来管理自己,自我管理是管理的基础。管理的艺术性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管理的他人性,指挥他人是管理的一项挑战,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人是不可能有效的指挥他人,所以要对企业、社会进行管理,就必须先自我管理,即修身。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包括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金钱管理、健康管理等内容。自我管理能提高人的自觉意识、培养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个人的一种自我调控,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自我管理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动机和生产力的管理策略。
2.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大学是一个较高中学习宽松很多的环境,上课之外的剩余时间较多,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安排之下进行,缺少自我管理意识,进入大学之后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缺失、无职业规划、没有时间管理概念、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较普遍,很多学生处于打发校园生活状态。这对于教学和学校管理都带来了很多问题。自我管理能够使学生具有自我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金钱管理等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初始就给学生灌输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大学生活,更可以为就业、为学生未来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学和学校管理也相有诸多益处,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要教给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包括自我认识、适应环境、自我调控的能力。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和管理学现有教学模式下,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在学习基本管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本着“注重基础、突出实践、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原则,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注重实际管理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两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要服务于专业发展,基本的管理理念的培养,管理方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高职管理学理论讲授部分要采用案例、引导式、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作为主体,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再次,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意学生的兴趣与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在乐趣、思考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教学要能让大学生在大一开始树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让管理为自身服务,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为:
1.整合管理学教学内容
管理学作为科学,在逻辑的基础上,已经成为较系统化的学科,管理学教材内容在理论内容上差异较小,但是对于高职学生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进行讲授,要有选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本着实用、够用的特点,突出“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教改思路,让学生掌握基础系统管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教学与实践应用互动的机制,如组织这一章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就可以梳理出几对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突出重点分析,精选案例,变繁为简。另外,对于后续的一些课程重复的内容要少讲、略讲,对于前沿的管理理念可以多讲,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2.增加自我管理知识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职管理学改革的重点,除了讲授以往的管理四大职能和决策外,重点内容放在各个职能的具体运用上,坚持“依据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的理念,丰富学生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举出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在一个个心潮澎湃的案例中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模仿成功人士的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现有管理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章节内容嵌入相关自我管理知识,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丰富和扩展的内容主要有: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理财管理等内容,详细内容见上表1。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虽然在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方面和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些励志人物对于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类型的励志故事引入自我管理的知识,在励志故事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效果很好。比如,在讲解目标管理和学习管理的时候,讲解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总结我们像俞敏洪学习什么,我们自己欠缺什么。草根阶层的创业历程对于学生的触动是较大的,我们把这些用在教学中,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在心潮澎湃中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真谛。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管理实践和应用能力,很多大一新生对于企业管理案例感觉遥远、空洞,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学习意识较差,如果案例选取不合适,案例教学并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最近几年笔者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到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写班级舞会、晚会、求婚、生日PARTY等方面的计划书,将一些热播的电视剧、电影里人物的管理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教学效果气氛好,学生的热情也很高。管理学的教学仅仅是案例教学法不够,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角色扮演法、游戏练习法、故事引导法、头脑风暴法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照本宣科在高职院校是没有听众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自我管理教学内容的引进更应该注重实践,讲课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4.开放第二课堂
高职高专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要有更多的渠道让学生接触真实企业管理。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聘请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演讲或者参与教学,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知识。(2)组织演讲、谈判等类型的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演讲、沟通、谈判的能力。(3)要求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撰写报告,在课堂上分享采访心得和收获。
5.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一定要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分数高低,考核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并强调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学生的课堂演讲与发言、团队项目等都可以纳入评分系统,使考核更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作者:杨俊玲 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巢莹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刍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6):95-97.
[2]朱晓红.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谈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08):34-36.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发展;重要性
一、艺术的介绍
(一)艺术的概念
艺术被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夸张化或者浓缩化的生活。通过不断的设计出新的东西,艺术便可以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悲伤与欲望,满足其情感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与美相关的事或物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如绘画艺术、舞蹈艺术等。
(二)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无处不在,内容涉及广泛,和人们的实际生活都脱不了联系,其在社会产品上的价值比重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于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而言,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价值,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素质加以提高,最终打造出全新的精神上的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过程与其表达形式,可以让人们感觉到生活各异,从而可以做出换位思考,彼此之间相互体谅。这就呈现出艺术的价值。
(三)对艺术进行合理的分类
艺术的形式多样,根据其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第一,根据艺术存在形式的差别对其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时间、空间、时空的艺术;第二、根据审美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为视觉、听觉、试听的艺术;第三,根据其美学原则可以分为五种,分别为语言、表演、实用、造型与综合艺术,每一种分类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重合性。
二、艺术管理的介绍
艺术管理是术与管理交叉的一门新型学科,也足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从艺术管理者的职业性质来看,艺术管理需要将文化政策、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博物馆学和艺术史与管理学结合。是一门多学科融合、操作性极强的学问。它通过固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最终是为了实现文化艺术的有效性传播。通常的情况下,艺术的管理成员有许多,像行业机构、企事业结构与政府,他们一般通过合理的手段如法律手段对涉及到艺术的一些行业与事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艺术管理的过程中,做好作品、艺术家、与观众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管理中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很多的知识储备量,除了要知道什么是艺术之外,更要懂得如何去欣赏,并判断它的艺术价值,能够将艺术管理的重点进行牢牢的把握。
三、艺术管理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促进艺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题。但要做好艺术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艺术管理,只有做好艺术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促使艺术产业合理规范的运行,可是应该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下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艺术管理使得艺术综合人才更加全面的发展
起初会促进艺术管理者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对于艺术管理者现存在两类,一类是跟着感觉来对艺术进行思考,但是不懂得管理;另一类正与其相反,知道如何来进行管理,但是却无法对艺术进行理解。这两类的艺术管理者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所以就不能有效的进行艺术管理。所以针对以上的问题,现在至关重要的就是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将其进行互补。要想促使艺术进行有效的发展,艺术管理者的自我提升尤为重要,应该将上述的两种类型进行有效的综合。另外,艺术管理对于艺术行业的其他相关人员,同样有着促进作用。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与之对应的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只要大家不断的互相激励并且进行知识的补充就一定可以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二)艺术管理使艺术市场进行全面的开拓
无论任何行业,其发展均离不开市场,只有全面的开拓市场才能促使艺术行业的永久发展。但是艺术行业对于我国而言,其起步较晚。并且发展也相对缓慢。在这些不足之处又产生了诸多的缺点,但是想要弥补这些不足并对缺点加以改正,就离不开艺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艺术管理应该充分的对艺术市场加以了解,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通过一些相关的管理手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其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家在心理接受这种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开拓艺术的市场。
(三)艺术管理促使艺术行业规范的进行运行
确保艺术行业的规范运行,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补充的还有政治与经济等相关手段。但对于艺术行业的整体规范来讲,应该制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只要艺术管理通过法律以及其它手段来进行管理,就一定会使艺术行业的发展走向规范化。艺术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艺术的发展,不论是对于艺术发展的人才需求,还是对于艺术市场的结构调整或是将来艺术发展的规范运行,这都离不开艺术管理,做好艺术管理的工作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只有合理的管理工作才能促进艺术的全面发展。
(四)艺术管理的属性:艺术还是管理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厂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与壮大,又推动了艺术管理的迅速崛起。但相对于迅速发展的艺术管理实践,国内艺术管理理论的研究还相对滞后。专家对于艺术管理的概念存在分歧,缺乏统一的认识,不同类别的高校在设置艺术管理专业时的专业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对艺术管理学科的专业属性都有不同看法。由于艺术管理是艺术和管理的交叉重叠部分,艺术和管理在不同的艺术管理领域的侧重点和重要性又有所不同,若对其认识不够全面、深入,被表象误导,就容易对艺术管理的属性判断出现偏差。有学者认为,艺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管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正如危机管理、时间管理一样是管理学的一个研究分支。更多的学者认为,艺术管理是移植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手段来解决艺术学自身的发展瓶颈,是艺术学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思想为自己服务的一个交叉学科,应属于艺术学。从艺术与管理两大学科的性质来看,笔者认为艺术管理属于艺术学范畴更恰当。
四、结语
艺术,它普遍被认为是人们对于未来有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目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一个行业要想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创新,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管理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不单单只是对人或事进行管理。要将管理这门艺术做好,就可以确保一个行业及组织快速的向前发展,不外乎艺术的这个行业,进而得出,艺术管理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黄金锡.艺术管理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2(15).
关键词:管理;技巧;激励
一、引言
探索管理的学问是一种认识活动。根据马克思提出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管理的认识活动就这样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基于此,实践孕育了管理学,管理学又反作用于实践。作为能够作用于社会并良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学科,一定是有价值的。坦白地说,管理学就是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系统的结构化表述,是管理者“内隐”知识的“显性”表达。它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将管理者的直接经验经过理论的升华使之成为象牙塔里的间接经验,管理菜鸟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精华以避免毫无原则和章法地将管理活动搞砸。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科学管理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管理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管理,在今天已不仅是对人进行管理了,但是,无论发展到何时,管理者都应该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具备科学的管理理论,能够让利润最大化,物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将心理学的原理和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去,去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够明白员工们的各方面的需要,也只有员工的所需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在管理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管理心理学也越发体现出它的重要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组织员工中的比例增加并呈上升趋势,员工需求开始关注精神和社会需求,并呈现多样性。人本管理适应时展应运而生,在吸引与留住人才,提高组织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管理技巧
看一下古典管理理论和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人被看作是可以尽力压榨的生产工具。他们被视为生物机器,管理者很少从人性,人的情绪,感情,意志等心理因素方面来有效的管理和激发他们。事实上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对工作并不总是那么的厌恶,像老板想象的那样,只有在监督与压力下才能老老实实的工作;工人的工作动机,也不仅仅是为了食物和金钱。人是有感情,有心理活动的,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很大的弹性,这与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而深刻联系。鉴于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人的管理问题也应该是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的各种途径和技巧,从内部点燃员工的激情,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也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在了解员工的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激励,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激励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满足人的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激励措施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确实掌握人们的基本需要什么?满足的程度如何?哪些需要的满足最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较好的效果。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个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 ,做到人尽其才。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 Energier激励、 Edge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
管理活动需要大量的技巧、方法、工具、手段。德鲁克在《新发现》(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写道:“管理到底是什么呢?它是装满技巧与智谋的锦囊,还是装有商学院讲授的那些分析工具的宝袋?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工具的重要性就如同温度计与解剖学对于内科医生那样重要。”
成功的管理实践需要战略的思维。管理学使管理者拥有长远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这对于实践的成功意义重大。从某种角度来说,“理论”的神圣更在于它教会人怎样去想,而不是怎样去做。中国民营企业四五年便遭遇过不去的“寒冬”,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民营企业家们不懂管理之大道,缺乏全面的、高度的战略性眼光,以致决策失误,企业被淘汰。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民营老总开始意识到管理理论的重要性,他们纷纷报名MBA课程给自己充电,也给企业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管理学使管理更加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融会贯通的、灵活权变的,充满艺术技巧的。而管理学更多地赋予了它这一属性。“治大国若烹小鲜”,具有艺术美的管理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