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
我校属于地方省属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通过校企联合等措施来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按照“面向行业、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进行改革,建立以校内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有操作技能高、创新能力强、知识体系宽、综合素质高。
2 课程体系定位
2.1 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以“实践、实用、实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探索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实习形式,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和企业需要;理论教学要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加强基地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锻炼。
2.2 发展应用学科专业,开发应用型课程
根据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及时融人最新科技成果,使课程设置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在硬件方面的改变,教学校怎么样建立职业场景,创建学习工厂;在软件方面的改变,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他们的素质,引进新的技术,引进新的课程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机制方面的改变,建立的是一个人才知识、信息和创意的通道,基于该通道学校就可以对整个人才培养进行流程化的改革,建立起新的激励机制;在文化方面的改变,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主体,体现价值创造的导向,把创新这种精神植入到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行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促进了地方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并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支撑。
3 实践课程体系探索
3.1 优化各类课程设置。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既有根据学生的共性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要求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又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向,应用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和手机APP开发。其中应用软件开发对应课程分别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站开发方向对应课程为:网页制作、动态网页、PHP源码开发,MySQL数据库;手机APP开发对应课程为:Android应用开发;学生按学科大类人校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学科、选专业、选专业方向、选课程、选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修读辅修课程、双专业、双学位,甚至可以进行特殊培养。
3.2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活动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外科技活动引入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进行科技创新能力锻炼的实施意见。在教学方式上倡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其特点是任务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希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能够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互联网+战略实施、科研应用前沿方面推进地方高校升级发展,使河北科技学院在发展转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实现行业对高校专业办学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本专业的区域行业影响力。
3.3 改进教学评价制度。
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发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合理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单一标准,要更加注重形成性、动态性、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单独以机械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方式为主的知识检测方式和学习评价方式。
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促进河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在京津冀地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中引入企业工程师授课,目的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早确定就业方向,更有效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还引领学生走出去,在企业中完成实习实训,使学生及早获得企业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峰,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26―28.
[2]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关键词:艺术专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68-01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高校理工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建筑、机械、电力、计算机等专业。但是随着计算机已成为艺术设计工作的主要创作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专业中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其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各种实用开发方法和基本技术方法。
1 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称为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电脑设备和软件来取代原始的绘画工具和设计工具的创意设计活动,是集技术、艺术及相关行业的统称。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专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原因如下。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逻辑性强,学习软件技巧存在困难
首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3ds max、AutoCAD和CorelDraw等,这些设计软件的功能安排和使用步骤往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专业知识,因此,只有理解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学生才能掌握软件技巧,并使用它们完成独特的设计。其次,相比机械、建筑、计算机等理工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艺术设计创意思维上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理科知识和逻辑思维上都相对薄弱,对这些软件工具的内在逻辑的理解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往往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所困扰,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在该专业课程中学习软件的技巧和兴趣。
1.2 传统实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大中院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往往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对教材的章节进行逐一讲解,一般通过电脑操作由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要重复讲解很多次,学生仍旧学了上一步忘记下一步。一节课堂上多数学生是跟不上老师的“手法,往往只会做老师教给的案例,不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软件应用。同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疲于拼命的学习软件的操作,而忽视了设计工作的创意、想法、构思和意念,这就造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艺术设计创意思维上的脱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次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已有的设计素材,设计作品往往是简单的拼凑,没有创意,抄袭严重,形式单一。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以适应艺术专业的特殊性。
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内容改革的举措
根据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基础知识讲述。首先,其课程内容增加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知识和软件工具的内在逻辑性结构。例如,在Photoshop的教学中向学生解释计算机位图和矢量图的定义方法、RGB、CMYK色彩模式、通道和路径的概念;在AutoCAD教学中阐释人机交互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及管理方法等等,这些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并掌握软件具体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形成对其他同类软件工具的自学能力,和掌握实际设计工作中计算机制图技巧的能力。其次,内容上由简到繁,选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针对性内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为主。因此,在课程讲授内容上要尽可能符合艺术专业背景,通过对软件的常用命令键,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重点讲解,从而攻克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心理障碍。最后,我们要认清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作,这就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上不能只局限于软件操作的熟练,更要增加综合知识,因此,课程内容上增加例如色彩关系,图案关系,构图发展以及色彩理论和美学修养等课程内容,要突出现代艺术设计中创意、想法、构思和意念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3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要灵活得使用实际的操作技能。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便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以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紧密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制定整个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的教学大纲,并针对每个节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最好能够在完成几个相关功能的实例教学和知识讲解后,安排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学生通在课后独立完成与课堂所讲实例不同的制图任务,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软件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软件工具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例如,在Photoshop教学中,在完成对套索、路径、图层和色彩调整的功能讲解后,可安排一个照片合成任务;在AutoCAD教学中,可以在三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命令等功能的讲解后,安排一个建筑物三维立体图的绘制任务。第二,提倡学生自己创作素材,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设计本来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绘稿或是自己拍摄的素材再经过设计软件加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设计软件来创造视觉上的震撼感官,也可以保证设计作品的原创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第三,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专业设计安排一些实践课程,例如设计大赛。学生可以在实践课程锻炼和检验自己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创意,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4 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师手中的工具,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计算机应用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不断涌现的新的软件工具和现有软件的升级更新,而且也应该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自主创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对课程也做好细致课程规划,使知识讲解、实例示范和课外任务紧密结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外参加设计实践,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辜居一.电脑美术设计(上)[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 陈妮娜.高校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9):112.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岗位需求变化及高校的发展趋势,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计算
>> 基于课程实验整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职对接本科“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与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规范策略研究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构建 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N].辽宁日报, 2015-08-2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但使人们的沟通方式、出行方式等变得更加便捷,还大大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来看,其主要是培养拥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才能真正满足各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但是,很多高校设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都存在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讲解,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发展,最终无法很快适应社会发展。
1.2培养目标制定覆盖的范围太广
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制定的培养目标覆盖范围太广,致使专业定位出现不够明确的问题,从而无法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大大降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操作水平较低,给学生未来发展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1.3本专业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时,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确定项目,从而无法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实践教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接触的知识都差不多,从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带来极大阻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2.1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在加强学生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是培养优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快、更好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是完善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以在加强学生技能水平考核、专业能力提升的情况下,为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度的情况下,创新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使教学目标与就业需求更加匹配,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结合现代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才能真正体现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进行CAI的教学时。通过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讨论与沟通,不但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快速提高。
2.3科学设置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选项课程的科学设置,充分体现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才能在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的基础上,促进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学体系的完善力度,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贯穿到每个教学环境中,不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最终推动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各行业都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加大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才能真正满足各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才能,樊洪斌.构建彰显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福建电脑,2014,10:59~61.
[2]章才能,樊洪斌.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发展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6:116~118.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孙君顶(1975-),男,河南邓州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毋小省(1974-),女,河南沁阳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JG023、2012JG06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45-02
为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2006年)、《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2007年)及《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2008年)等系列著作,指导及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专业本着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精神,结合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指委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品牌专业,全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继2008年获得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又获得了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我校从专业改革目标、专业改革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
结合目前国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我校确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1]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第二,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及行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从“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四个方面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为了实现改革目标,确定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第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专业建设的目标。第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成功的经验;了解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办学方向,准确定位,制订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进行专业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即关键问题就是首先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2]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校不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也即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没有同市场需求有效接轨。
按照目前各工科高校的情况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集中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为了明确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目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以及我校的具体办学条件、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办学条件及本专业所招收高考学生的层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规格上。但这里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并非单纯指《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所指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3]除此之外,还包括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综合这三个专业方向来进行人才培养的。
2.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目标后,接着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即如何围绕该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我校坚持培养方案要以体现优化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为原则;以“体系优化、内容先进、结构合理”为目标,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教学指导方针。依据该方针,我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1)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发的相关规范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内容。建设由学术、技术、职业和人文交织的刚性课程平台和多样化的柔性课程模块,共同组成“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渗透”的多元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