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分析

农产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分析

农产品分析范文第1篇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降低农业企业产品推介成本。农业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考虑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消费者被纷繁的信息所困扰,农业企业在市场上采取逐一介绍农产品的功能、特点、质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费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新信息有排斥情绪,给企业的产品推介带来困难;推介没有品牌的产品会使消费者难以信任或记忆凌乱的信息。但农业企业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降低农业企业推介成本、增加销售的目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促进农业企业利润增长。农产品品牌可以克服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优质农产品。如果有一个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者供给的是优质农产品,消费者将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产品。“品牌”作为一个制度被长期受益的生产者所遵守,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那些自己信得过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品牌农产品受到育种、栽培、养殖等农业技术水平及生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品牌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品牌农产品的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也就会产生生产者剩余。供不应求状态越明显,生产者剩余将会越多,企业利润越大。因此,品牌在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同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农业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品牌,发挥品牌价值的功能,使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品牌”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企业增长是否永续。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长久,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如上所述,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诚的消费者外,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是实现“增长”。实践充分证明,品牌的成功建设必然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户的作用机理

一般情况下,农户销售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中间加工环节,由于个体农户销售的产品数量有限,农户不会自己出资建设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农户将产品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给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长期利益进行品牌建设,这时农户的角色是农产品品牌的参与主体而不是建设主体。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农户生产经营的目的不仅是为满足于自身的消费需要,也是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所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所以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使优质农产品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而成本要高出很多,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有时可能是负值。逆选择使农户不愿意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农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使用价格便宜的劣质化肥和带有毒性的农药、激素等)来增加收益;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如过度地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来增加收益,这就为农户进行不安全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经营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时获得不错的利润,而优质农产品的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损,进而使他们逐步退出市场或转为生产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最终结果就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越来越低。虽然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提供低价劣质农产品,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的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收入。长期以来,受人口与耕地的双重压力,我国农业一直是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普遍不高,地区结构趋同,产后加工技术落后。尽管这种数量型农业在人均收入和农产品数量水平低、国内与国际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曾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保证有效供给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上升,这种数量型农业模式已不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偏离消费结构,从而不断引发农产品周期性“卖难”危机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增幅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档、无特色农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支付预期不高,尤其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长期影响市场,使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愿望难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买者、卖者均不满意的尴尬局面,农户收入水平长期增幅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农户之所以长期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是因为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优质农产品,致使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消费者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得不到实现,市场充斥着劣质和普通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能够起到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上逆选择现象的作用,使制约农民生产供应优质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现象不复存在,农户的生产对象自然转向利润高的优质产品上面来,农民也将获得比生产普通或劣质农产品获得更多的收入,农产品品牌也就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强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强农户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当前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支出增幅较小,用于生产的资金也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为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在没有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的生产经营的格局下,农户只能按照市场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进行生产,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农户供给农产品的农业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成功后,农户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并能得到比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的收入更高的收益。农户收入的增加,不仅使农户生活水平提高,更能使农户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生产优质产品的自觉性。当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生产经营时,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农户的生产经营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过程中农户也是学习者,慢慢知道品牌能使自己致富,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等等。这些认识逐渐变成农户的自觉意识,农民就会把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自觉行为。

三、结论

农产品分析范文第2篇

1、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西湖龙井茶,其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西湖龙井茶文化。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杭隐居期间写的。西湖龙井茶的茶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的精品,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在西湖龙井茶区域品牌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西湖龙井茶以香郁、味甘、色绿而形美,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西湖龙井茶处于北纬28°———32°中国茶树生长的黄金地带中间位置,依湖(西湖)临江(钱塘江)伴溪(西溪湿地),片片茶园游离在山峦溪水之间。茶园与高山云雾为伍,“高山云雾出好茶”,可见,其优异的品质特征源自杭州西湖独特的自然环境。3、产、加、销一条龙,茶农企业化作为西湖龙井品牌建设的主体,茶农企业化是提升其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西湖龙井茶产、加、销一条龙,形成产业链条,如图1所示。从2010年开始,西湖龙井茶的保护区内开始实施五个统一:统一配备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统一农药的进货渠道、统一病虫害信息、统一防治技术规范、统一开展技术培训。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西湖龙井茶的无公害生产,提升了产品品质,进而提升了西湖龙井茶这一品牌的含金量。3、政府的保护政策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围绕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着力优化杭州的城市环境,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是保护一片种质资源,确保西湖龙井茶的品质;二是共保共护统一品牌。茶农和经销商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维护西湖龙井茶区域品牌形象,并在西湖龙井茶的共享品牌下培育著名品牌和商标;三是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西湖龙井茶的声誉和形象;四是建立一批手工炒制中心,传承炒茶文化、培养炒茶大师;五是开展统一植物保护的服务,特别是对农药的使用严格管理,确保茶产品的安全。这些举措防止了对西湖龙井茶品牌的滥用,维护了西湖龙井茶品牌的纯正,保证了西湖龙井茶集群品牌的持续发展。

寿光蔬菜的区域品牌形成路径分析

中国是蔬菜生产出口最大的国家,而山东省的寿光市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其蔬菜的产业集群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规模扩张和品质结构的优化升级,到本世纪初寿光蔬菜的区域品牌已经基本发展成熟。1、当地的地理及历史优势寿光蔬菜区域品牌的形成基于寿光当地的地理及历史优势。寿光蔬菜基地在山东半岛的中部,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然环境好,且寿光当地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土质肥沃,适于种植粮食、蔬菜、果树、棉花等多种农作物。山东多为平原,铁路、公路等发达,便于运输,而蔬菜基地的所在地潍坊正处于枢纽的位置,交通特别便利,而且东靠青岛港,为蔬菜远航贸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2、高科技种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寿光蔬菜区域品牌的发展、产销规模的扩大,高科技种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从率先应用冬暖式大棚到无土栽培、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反季节栽培和“园艺蔬菜”生产等先进种植技术,到温湿度自测仪、智能二氧化碳发生器、反光幕、碳纤维加湿机、遮阳网、飞利浦农艺钠灯、音乐促生器、大鹏自控滴灌系统和自动卷帘机等先进设施的使用,到蜜蜂授粉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的采用,使蔬菜种植科技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益。3、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寿光坚持把推进“三品”认证、名牌申报和商标注册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全市有4百多种蔬菜产品荣获“三品”认证,打造了“乐义”蔬菜、“展望”蔬菜等十几个知名品牌。“乐义”黄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同时政府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新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资金奖励。4、大力传播寿光蔬菜品牌政府通过举办菜博会、建立寿光蔬菜网站等,大力开展寿光蔬菜品牌宣传。从1999年起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国际(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展现蔬菜文化风韵,使寿光蔬菜走向了世界。菜博会期间,还举办蔬菜文化艺术节,开展一系列独具“菜乡”特色的活动。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县(市)长,召开县域经济发展论坛、首届世界蔬菜论坛、贾思勰农学思想研讨会和农资对接会等众多“会中会”,进一步拓宽会展内涵。寿光还与时俱进,开展信息化建设,开设寿光蔬菜网作为蔬菜、农资和种苗信息的传播平台,通过网络面向海内外推广传播寿光蔬菜区域品牌。

我国农产品产业区域品牌演进路径的案例启示

农产品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 Stackelberg博弈 利润分配

引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业物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降低农产品运营费用,优化农产品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服务质量。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已成为促进整个农业和农村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和控制,形成由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组成的上、中、下游供需网络。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存在着“多赢”关系,只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农产品供应链才能高效运行,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长远利益。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分析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Mighell和Jones最早提出农业“纵向协调”,认为它是一个组织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Frank和Henderson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较多出现的是垂直协调。程云行,张国庆认为,与生产基地农户紧密合作,组建高效运行的供应链,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及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也是保证生产基地农户利益的有效方法。

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认识。但是,在分析合作的重要性中,很少考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本文试图引入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基于博弈论,建立“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零售商”二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研究了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零售商在合作和非合作情况下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和成员之间的利润分配情况。

一、农产品供应链的博弈分析

1.模型构建

本文假设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企业是农产品生产商。

标识符号作如下说明:

P1:农产品生产商向零售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生产商的决策变量;

P2:农产品零售商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价格,零售商的决策变量;

C1:农产品生产商的平均生产成本;

C2:农产品零售商的平均零售成本;

L1:农产品生产商的利润;

L2:农产品零售商的利润;

L:农产品供应链的总利润;

α:生产环节农产品的损耗率;

γ:零售环节农产品的损耗率;

Q:销售量;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

[P2=a-bQ,a、b>0,a、b为常量]

设[δ=1/1-α,σ=1/1-γ],

[L1=P1-C1δQσ]

[L2=P2-P1σ-C2σQ]

[L=P2-C2σ-C1σδQ]

2.双方不合作

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不合作,都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选择自己的策略,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二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根据Stackelberg博弈思想,农产品生产商,零售商通过价格达到均衡。农产品生产商是整个过程的领导者,零售商是跟随者。首先农产品生产商确定价格P1,然后农产品零售商根据价格P1调整自己的价格。但是农产品生产商在决定价格P1之前,需预料到农产品零售商的定价反应。

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得

[P1=a-C2σ+C1σδ2σ][P2=3a+C2σ+C1σδ4]

,[Q=a-C2σ-C1σδ4b]

此时,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和供应链内部的利润分成为

[L=3a-C2σ-C1σδ216b][L1:L2=2:1]

3.双方合作

如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共同合作,共同决策定价,则以农产品供应链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为

[L=a-bQ-C2σ-C1σδQ]

要想使利润最大,对[Q]求导,可得

[Q=a-C2σ-C1σδ2b],[P2=a+C2σ+C1σδ2]

此时,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为

[L=a-C2σ-C1σδ24b]

为研究方便,用M、R代表农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令[a-C2σ-C1σδ216b=K](常数),则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人合作与不合作的利润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合作与不合作时的利润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得到:

1.农产品供应链的总利润在全部参与人合作的情况下最大,在参与人之间不合作时最小。

2.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主导企业农产品生产商的利润要大于非主导企业。

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由农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博弈模型。首先分析了双方未合作时的利润情况,然后分析了双方合作时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和各自利润。分析结果表明,双方合作可以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利润也向主导企业转移。因此,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农产品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既不是要全面控制农产品消费,也不是对农业文明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模仿,而是致力于提升农产品资源的利用率,反对浪费农产品,在消费中切实做到理性、节约,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宝贵的农业资源,改进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业产业是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农产品消费状况又在整个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之中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所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应用低碳理念来考察农产品适合于哪种消费模式的问题,全力引导消费者们将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消费模式转换成为低碳模式,从而让广大消费者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于低碳时代的经济环境,持续提升农产品消费的质量。

一、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主要是指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将低碳作为主要价值导向,在个人消费能力许可的状况下,运用科学理性之认知以实现个人实际效能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注重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在平时生活中,消费者就应当积极抵制农产品化学化的不良影响,不断提升农产品安全消费的力度,致力于实现膳食营养之平衡。二是注重于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不是倡导降低农产品的消费量,而是要尽可能地提升农产品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节约农产品资源。三是注重于文明和健康消费。要运用低碳农产品消费方式之指导,持续改进广大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让农产品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够持续提升,并且让其能够养成低碳化的消费习惯,推动消费者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低碳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意义

一是维持国民经济体系健康发展之所需。农业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彼此间具备了统一性,两者之间是彼此依赖的关系,而且还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转化。农产品生产能够为广大消费者们创设出农产品这一十分重要的消费对象,而农产品的消费则又会对农产品的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农产品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具备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内容。无论消费者怎样拥有与使用什么消费方式以满足个人生存、发展之所需,只要是能够有利于保护当前生态环境的,就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实现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无疑是符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实际要求的手段。二是推动全社会公平消费的前提。所谓公平消费,主要是指所有人均能够公平享有各类消费资料之权力。如今农产品消费不公状况相当严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间在农产品的消费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而且一国内部各群体间在农产品消费上也是很不公平的,富裕人群的消费量往往极大地超过了其有权占有的消费量。同时,当代人对于农产品资源的大力开发肯定会影响到后代人在农产品资源上的储量。所有人均不应当为了实现自身消费权而做出危及别人的消费行为,人们不能由于同代人的消费而伤害到后代人的消费权利。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有利于推动国别、地区、代际以及代内公平,因而可以说是维护全社会公平消费的关键一环。三是维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当前,全世界中具有主导性地位的是线性消费方式。这一消费方式形成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以市场化体系为主要驱动力,致力于追求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造成了对各类资源的过多消耗。如今,全球出现了资源日益耗竭、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导致人类环境出现了灾难。为更好地解决温室气体的问题,全球各国均在努力为实现减排而探求科学的路径以及方法,注重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长期性。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生产以及消费,唯有真正建立起低碳化消费观,才能够确保可持续消费能够成为现实。唯有持续更新农产品消费方式,才能够切实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三、构建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建议

(一)不断推动形成低碳农产品消费观

低碳农产品消费可以说是消费价值观上的改进。唯有从保持发展、关注社会文明的视角来对待农产品低碳消费,才能够全面认识到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的必要性,才能够切实排除以往所存在的消费主义倾向,才能够让农产品低碳消费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以及价值观。依据目前我国公民在消费观上十分滞后的实际状况,应当采取两项举措加以应对: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低碳农产品消费的宣传引导工作。思想可以说是行动之先导,强化农产品低碳化消费之宣传,是保障消费行为的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宣传过程之中应当着力强化对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所进行的宣传,从而让广大农产品消费者们能够认清当前我国在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艰巨形势,更加清楚依据科学生活标准进行消费的必要性,不断提升忧患感和责任感,持续开发低碳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报刊、影视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积极引领大众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是不断推进农产品低碳消费教育方式。低碳消费教育主要是指对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者们传授涉及消费知识以及技能的重要社会教育类活动之一,它十分有利于打造微观市场主体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经营观,不断提升广大农产品消费者以及经营者所具有的素质,切实协调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维护广大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说,实施农产品低碳消费教育是有力维护消费者群体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农产品消费质量的关键保障,更是倡导文明消费,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

(二)持续改进农产品生态环境

为了能够改进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从生产视角来考虑,不仅仅是单一地停滞于开发低碳化农产品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改进农产品生态环境上作出努力。当前我国农产品遭受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比如,气候的变暖对于农产品生态情境的影响非常大,这充分表现为暴雨洪涝的次数不断增加,水土流失状况不断加剧,气温的升高导致干旱的面积被不断拓展,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则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地力污染则极为严重,以至于病虫害的影响被进一步地加大,生物资源出现了大量减少的趋势,水资源极为短缺,湿地面积也在持续缩小等。如今持续出现恶化的农产品生态导致我国只能想方设法去打造绿色农产品生态环境,从而奠定农产品低碳消费之基础。一是要以积极防治为前提,不断遏制生态环境被恶化的状况。因为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土地污染等等。因此,要致力于创建农村地区污水净化体系,制定出对污染物实现总量下减的主要方案。应当运用节能、保洁等举措,积极控制温室大气往大气所进行的排放,这就要求从污染的源头抓起,致力于改进或者运用清洁生产的具体工艺,尽可能地少排或者不排放污染废物,切实控制化肥对于各类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多施一些有机肥,不予使用或者安全使用各类农药,也就是尽可能地使用低毒型农药以取代高残留、高毒性传统农药,从而不断推进生物防治工作的进程。二是要以保护为基础,不断提升农产品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服务作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无法离开农产品生态系统在服务作用的大力支持,切实满足对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之需求,力避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服务能力之丧失。一定要明确区域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定位,积极组建区域性生态服务能力不断利用之政策框架以及落实方案。

(三)全力探究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新策略

积极开发低碳化农产品,这是创建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基础。然而,因为低碳农产品经济主要是指在气候变暖状况下形成的新事物,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当前,我国大多数群众对于低碳农产品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要运用全面宣传教育,尽可能快地让低碳化观念能够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这就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大力探究农产品产业低碳化发展方式。农产品低碳经济之发展有诸多形式,当前各地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由广大农民群众创设出来的农产品低碳化等形式。为此,要实施科学规范的总结,让其能够发展成为一种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式,并且推广到风力和秸秆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方式中就具有很大的宣传与推广作用。二是要持续改进与创新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技术。在当前农产品低碳经济的开发过程之中,开展技术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缺乏技术上的积极支持,农产品低碳化只可能一场空欢喜。改进农产品低碳化技术,可以推动高效化、畜禽养殖、农产品节能减排以及废弃物综合运用技术等,并且在实践当中持续进行推广、应用与提升。

结语

总之,由于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广,我国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对于生态以及环境的压力正在变得愈来愈大。消费与加工等环节是判断农产品碳排放量大小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城镇居民在农产品加工以及流通之中的碳排放比例已大大高出农村群众。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农产品消费在整个农产品链条之中的碳排放,都是消费中碳排放量最集中的内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则占据了次要地位。所以说,消费与生产是降低碳排放量过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居民群众总体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产品消费的不断提升是推动间接碳排放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升农产品的使用率,应当以可持续消费为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农产品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坚决反对浪费,切实帮助广大消费者们真正建立起农产品的低碳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01)

[2]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

[3]雨晨.低碳农产品消费研究回顾和展望[J].农业展望,2012(12)

[4]安玉发.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因素分解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14(03)

[5]郭斌.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农产品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荆州;农产品营销;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87-02

1荆州农产品介绍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称誉。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97.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4%;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809.2万亩,粮食总产量为375.6万吨,比上年增加5.1万吨,增长1.4%。以上说明,荆州农产品丰富,但要实现效益必须要以交换为前提,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交换农产品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国外大量农产品涌入中国,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势在必行。

农产品营销就是关于农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储藏、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组织实施过程,以创造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的交换。

2荆州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农产品营销意识淡薄

根据国务院决定,荆州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的结果为:荆州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178.01万人,农村各类农业技术人员4657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均表明:荆州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相对偏高、文化程度相对偏低。

长期以来,农产品一直都是计划经济产品,人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根本无需考虑社会需要,更不用说开展市场营销了。即使意识到了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性,但由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限制,自身力量不足也不能有效地开展农产品营销。

2.2农产品生产

荆州农产品生产上主要存在问题有:在品种上,荆州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名优产品比例低;在管理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缺乏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在品牌上,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力度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农产品不需要塑造品牌等;在质量上,化肥农药使用较多,对人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在包装上,存在包装粗糙、甚至无包装的情况,在荆州各大超市如中商百货、好邻居量贩、武商量贩等均有体现。正是以上所提到的荆州农产品在产品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就决定了它很难进入外地超市或市场了。

2.3农产品深加工不足

荆州农产品实行精深加工,有很大的增值空间。若按加工产值与农业生产产值2:1计算,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可达到1000亿元;如达到发达地区3-4∶1水平,加工产值可达到3000-4000亿元以上,可见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

2.4农产品价格

荆州许多农产品在价格上缺乏市场细分,往往形成好坏一个价,这样就会出现农产品的价格定位不准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外,农产品经营企业不注重调查与预测,忽视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在定价中主观性较强,客观上削弱了农产品价格对市场的开拓能力。

2.5农产品促销

促销是指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及产品的各种信息,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荆州农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产品促销不受重视,主要原因有:(1)很多荆州农产品没有品牌,想进行宣传促销受到阻碍;(2)想促销但不知道采用什么方式。

3解决荆州农产品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荆州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不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素质,就应该对当前农村相关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或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要想实现农民增收,进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这是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必然要求。任何活动都受观念的指导和制约,对于农产品而言,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是正确的和必然的选择。

3.2产品策略

针对前面所提到的产品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品种;农产品生产者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注重开发绿色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需要。(2)管理和质量上必须通过最基本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QS认证等相关认证。据荆州市农业发展的调研表明,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0%,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50%。(3)大力塑造和强化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对于农产品品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中质量水平高、消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它是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质量的象征。(4)在包装上,农产品销售者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档次的包装。产品要注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除此之外,在生产规模上,产品必须具备连续性和有组织性,货源能充分满足超市经营需要;在规格上,产品要达到标准化要求,大小、外表、内在品质大致相当;在运输上,物流运输工具要保障产品的新鲜和运输链的完善。

3.3加强农产品深加工

针对一些难以长时间保存、供给受季节的影响非常大的农产品,可采取深加工的做法,加工后的产品可以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销售半径增大。如,前两年荆州地区很多地方柑橘卖不出去,很多都烂掉了,针对当时的情况可以采取深加工的做法,将柑橘加工成罐头或橘汁等,延长销售时间,提高农民收益。

3.4定价策略

总体来说,农产品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变动对消费量影响不大,但高档的农产品应区别看待。农产品定价,主要是根据质量定价、市场需求定价和地区定价策略。质量定价,主要是区分同类农产品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定价,是指生产者应根据市场需求量来制定产品价格。地区定价,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区别定价,便于开拓新的市场。总之,农产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状况、外在环境的选择合适的定价策略。

3.5促销策略

针对荆州农产品的特点“农超对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对策。“农超对接”的初衷,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优质农产品借助超市遍布各地的网点布局、四通八达的配送体系、灵敏的市场触角,可以用最快速度进入千家万户。农副产品生产者、销售商、本土超市、外地超市、境外超市,在一系列“农超对接”中,被“牵”到同一平台会面、洽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开展与国外超市的“超超”对接,将本地农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潘红星,李永乐.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4-08)..

[2]荆州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二三号)[EB/OL].(2008-07-15)..

[3]何秋叶.对我国农产品营销发展的思考[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8-80.

[4]蒲银花,陈晓燕.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