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按需出版;发展现状;美国;欧洲;中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83-02

按需出版是时展的产物,它首先是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印刷大大简化了图书的出版过程,只需一套按需印刷系统就可以完成图书信息的输入、存储、印刷、装订成册的整个过程,实现一本起印,摆脱了传统印刷对一定起印量的限制[1]。目前,很多国际大型印刷设备厂商纷纷研发并推出按需印刷设备和系统,图书的按需出版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实现。其次,由于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品种数量大大提高,而单品种书籍的印刷数量不断下降。出于对最低印刷数量的限制,传统印刷出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按需出版很好地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断版、绝版书籍的出版,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此外,按需出版还满足了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等社会需求。

简单地说,按需出版即按照需要出版,按需出版在其出现最初往往与按需印刷混淆不清。按需印刷是指一种数字化印刷设备提供的印刷工艺,它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原色印刷技术结合起来,按照需要进行印刷,这种印刷方式也被称为数码印刷。按需出版作为一种出版方式与按需印刷有根本的不同,比如一个开展按需出版的出版社,其业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按需出版短版书、再版书、专利文献等,另一个也会为了增加利润,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数字印刷服务,如个性化印刷品、广告传单印刷、会议资料印刷等。

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几个最本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1.按需出版是出版方式,按需印刷是印刷方案;2.按需出版是包括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在内的活动,按需印刷只是其中一个环节;3.按需出版对象是纸质出版物,按需印刷的对象即印刷材料可以千变万化,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等都可以作为印刷的对象;4.按需出版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避免盲目生产,节约成本,并解决断版、短版书的出版问题,按需印刷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印刷的需求,按需出版注重出版内容,按需印刷却是注重出版物的印刷形式。

中国的按需出版开展时间比较早,按需出版的观念也被大家熟知,并在一些领域(如短版、断版、小众、古籍类图书出版)积极实践,然而,按需出版在中国还仅仅是传统出版的一种补充,未能形成发展规模。有研究认为,中国是喊着按需出版的口号,干着按需印刷的活儿,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按需出版,更没有形成出版转型的基础[2]。本文将对美国和欧洲按需出版的发展模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按需出版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对中国按需出版发展提供借鉴。

一、按需出版在美国

美国的按需出版分为按需印刷业务和按需出版业务。

1.按需印刷业务。美国的按需印刷业务主要是由一些大规模的发行商、出版集团或是印刷集团等提供,并且这种模式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以Lightning Source Inc(LSI)公司提供的按需印刷为例,它主要为出版商和发行商服务,如大学出版社、学术科技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等传统的图书出版社、按需出版机构、图书馆和书店等。印制后的发行有两种渠道,一是批发到世界各处的书店或是图书馆,另一种是发给出版社,按出版社的要求发到其仓库或是以其名义直接发给作者。LSI公司每周7*24小时不间断地为客户服务,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不同装订形式的印刷品。

由于采取了自动化的管理和连续的运转模式,LSI有效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效率。在整个出版流程中LSI定位自己既不是出版者,也不是l行商,而是出版中的印刷环节。由LSI印刷的图书,LSI仅收取大约图书定价20%的印刷、仓储、邮寄的费用,其他的利益都属于其合作者,出版者占26%,零售发行商占54%[3]。

2.按需出版业务。在美国,按需出版机构通常被认为是提供出版服务的一方,并不会被认为是出版方,只有作者才是真正的出版者。有按需出版机构参与的出版流程为:作者通过网络提交数字内容,按需出版机构按照作者的要求提供各种出版相关服务并最终完成出版。

按需出版机构向作者提供包括出版服务、编辑服务、营销服务、图书印制发行服务等。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免费的,如出版服务中的提供平装书和电子书出版版本,提供书籍的书号和条码,在出版机构相关的网站或是实体书店销售并在交易完成后支付作者相应的版税等。收费服务一般包含一些专业服务,如文字编辑、后期制作等,或是其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来满足作者的各种要求。

按需出版的图书的销售由出版社、网上书店、实体书店销售实现,其中,书店占10%,销售商占30%,作者或其亲友占到60%。

3.美国按需出版特点。美国按需出版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运用了普及的互联网和网络技术,所有的出版流程,包括稿件提交、签订合同、出版服务、销售及发行等都通过网络实现。无论是数字内容资源和运行管理资源都有稳定而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准确而迅速,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二、按需出版在欧洲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印制环节;图书编辑;重要性;图书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一般情况下,对图书编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文字掌控能力、选题创新能力、市场感知和把握能力以及相应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对图书编辑的图书印制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高,甚至根本没有要求。这就会出现因图书印制失误增加图书编辑工作量、重新返工的现象,因此,探究图书印制环节对图书编辑的重要性对图书编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图书编辑要掌握一定的图书印刷拼版知识

图书编辑应当了解一些基本的拼版知识,在发片之前能够对拼版后的版面尺寸和纸张大小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和比较,保证拼版后的效果得到预期。版面和纸张的核对比较工作虽然很简单,这些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掉,进而给图书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图书编辑的本意是要做一本24开的竖式书籍,打算每册印4个印张,计划的成品尺寸为长为185毫米,宽为170毫米,然后将样本拿到印刷厂去印制,由于图书编辑没有对版面尺寸和纸张大小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印刷出来的版本根本无法用事前按照设计尺寸裁切好的纸张印刷,无奈,只能对内容进行重新拼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图书编辑要了解图书印制纸张的常用开法

图书编辑要对了解纸张的常用开法,这样才能够了解需要印制的图书是在怎么开的,如何开的,进而在图书印制的最初阶段能够有效的调运纸张,达到科学合理运用纸张、节约图书印制成本的目的。例如,图书编辑将高考物理知识编辑成一个72开的口袋书,送到印制部门进行印制,一开始,印制部门用A批次的全开纸张进行印制,由于发行量大,需要对口袋书追加印刷,但是之前用的A批次全开纸张不够,图书编辑和印制部门为了避免出现纸张色差问题,调用了A批次的对开纸张,结果发现之前在印刷的时候,是将全开的纸张进行偏开切来印刷的,调用对开纸张完全无法满足印刷的需求,印制工厂没有办法正常生产。这种因为由于缺乏对纸张开法的了解出现的图书印制事故,不仅造成了纸张调用失误、浪费纸张资源的问题出现,而且有可能因为纸张供应不及时造成印制停产、延误图书最佳上市时机等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图书编辑应当对图书装订环节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如果图书编辑对图书装订相关知识不了解,一旦由于图书装订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对书籍的尺寸、排版进行重新的整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图书编辑的实际工作中出现过此类问题。例如,某图书编辑编辑了一本竖24开13.5印张的书,由于对实际图书装订环节不了解,这位图书编辑就按照印刷厂给出的胶订折手对书本进行排版、设计,但是随着编辑内容的不断增加,印张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且作者要求最好是用铜版纸作为书籍的内文纸张,以保证书籍的品质,为了避免图书出现掉页问题,这位图书编辑就联系印刷厂商,想将图书装订工艺变更为锁线加胶订的形式,但是印刷厂家告诉编辑,他所设计的这个书本尺寸只能按照横开的方式进行锁线,竖开无法进行锁线工艺,无奈,这位编辑只能将整本书的尺寸进行调整,重新排版、发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图书编辑应当对图书印刷的特殊工艺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如果图书编辑在书籍排版、设计过程中设计到特殊印刷工艺,就要对这些工艺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对图书印刷工期有着明确把握,对图书进度和上市时间有着清晰的规划。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电力设计行业的招投标标书由于包含很多内容往往会被编辑成图书的形式,图书编辑在对电力设计行业的招标工程进行编辑时,会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编辑商务、技术、工程报告、工程图纸、工程专题报告等等多样内容,这些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尤其是工程图纸,如果图书编辑对工程图纸的特殊印刷工艺不了解,在图纸编辑过程中简单的将图纸作为附件增添进去,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纸张大小不合适、图纸显示不全或者是图纸被割裂的现象出现,影响招投标标书的质量,严重的会影响到招投标的结果。

五、图书编辑要了解图书印刷的颜色效果

如果图书编辑对印刷颜色效果不了解,在印刷环节可能会出现颜色不好调和、颜色印刷出来差距大等问题,对图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儿童图书的编辑方面,很多图书编辑喜欢用比较纯艳的颜色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但是实际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严重的色彩偏差,尤其是由红色和蓝色配出来的紫色,由于红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不好压色,很容易出现色差,因此图书编辑就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紫色。有的时候印刷厂的印刷设备也是图书印刷出现色差的主要原因,图书编辑要对印刷工厂的业务水平有着一定的了解。

六、结束语

图书印制环节会对图书编辑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编辑除了掌握基本的文字功底和选题创新能力以外,还要对图书拼版、纸张开法、图书装订、特殊工艺和印刷色彩等方面有所了解和把握,避免返工、重新排版的现象出现,确保图书印刷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提高图书编辑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岳青霞.了解图书印制环节对图书编辑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2,(22):27-28.

[2]师涛.从出版社角度谈图书印制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9,(8):29-31.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第4篇

公告全文如下:

国内印刷企业承印的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印刷且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境外图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图书”,适用13%增值税税率。

本公告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发生但尚未处理的事项,可以按本公告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承印境外图书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的公告》

本公告出台的背景

近接部分地区来文,请求明确印刷企业承印的境外图书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图书适用13%增值税税率。《增值税部分货物征收范围注释》(国税发[1993]151号)规定。图书是指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书籍以及图片。由于境外图书不属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因此境外图书是否适用13%的值税税率,基层税务机关存在不同意见,特来文请求我局予以明确。

为什么承印境外图书适用13%增值税税率?

据了解,印刷企业承接境外图书印刷的业务流程为:印刷企业首先接受境外企业委托,然后向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提出承印申请,获得批准后,再自行购买纸张等材料进行图书印刷,最后将承印好的境外图书全部出口。据新闻出版总署介绍,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审批承印境外图书业务时,与审批国内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一样,对图书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两项审批的内容和目的相同。我们认为,“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承印”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均经过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境外图书也有国际标准编序的书号,因此,印刷企业承印的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印刷且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境外图书,属于“图书”,应适用13%增值税税率。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整合

一、我国已进入复合图书馆时期

关于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和解释,主要有:被称为复合图书馆之父的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部主任路斯布奇认为:“复合图书馆将不同渠道的各种技术融合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并探索在电子和印刷的双重环境下将系统和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国台湾学者顾敏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是指目前新兴的电子图书馆与所谓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包括如何组合不同媒体的管理方式……另外,目前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与专业检索服务如何与网站远距离服务结合,也是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蒂芬・平菲尔兹教授的看法是:“复合图书馆不是仅包含纸质资源的传统图书馆,也不是仅包含电子资源的虚拟图书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是一个将印刷与电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成一体的图书馆。”

黄宗忠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是实体加虚拟,围绕信息存储的物理场所和信息空间,它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对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

李致忠研究员在《图书馆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后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网上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复合,是集印刷与电子型资源于一体的,既有物理的建筑又有无墙的接口,既有现实馆藏又有虚拟馆藏,既有纯文本又有超文本,既需要中介服务又可直接存取的综合性图书馆。”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已经进入到复合图书馆时期。因为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正进入到既不是纯传统的,又不是纯数字化的;既不是完全的实体,也不是完全的虚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体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已进入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的时期,即复合图书馆时期。

二、复合图书馆时期的文献信息资源特征

1.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特征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是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的书刊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等。目前这些书刊资料仍占复合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大部分。由于受制于读者的阅读习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专用设备(如计算机)等的影响,估计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将长期存在下去,并不可能如许多研究者说的那样被数字资源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出版商为了迎合数字图书馆的需要,在出版纸质文献的同时,也随书出版光盘、磁带等非纸质文献,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复合文献。

2.复合文献的特征

复合文献由于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载体相互结合协同记录、传递信息,所以它不仅能满足读者的普通阅读要求,而且能给读者以声、像等多媒体的直观享受或其他数字化的享受。最常见的形式是部分表现为纸质载体,另一部分为非印刷型载体,即“非书”形式,主要有磁性载体、光学载体等。文献的整体表现形式为书与随书光盘(软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的结合;或者表现为带、盘等与伴随的印刷资料的结合。复合文献除具有一般文献的属性以外还具有特殊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复合性。指文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载体组合而成。②整体性。文献中的各独立成分所记录的信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具有互补性。③依赖性。非纸载体部分的信息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完整的阅读和利用文献必须依赖各种现代设备。④复制性。非纸载体部分所记录的信息容易复制与转化。⑤传播性。非纸载体部分所记录的信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在网络上传播。⑥易损性。非纸载体部分很容易损坏。如磁带在使用中卡带、被无意中抹去信息等,而光盘容易划伤、磨损。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征

与印刷型文献资源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完全是数字化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借助计算机或显微阅读器等设备才能阅读的东西。它利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传递到用户手中。虽然有部分数字资源是只有网络上才有的(如博客、BBS等),但不要忘了,数字资源的大部分也是从印刷型文献资源中经数字化处理后转化过来的(如全文数据库、复合文献等)。

三、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

由于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多样性的,要满足用户对全方位信息的需求,就需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分散化、多样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集成。

1.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1)一体化原则。即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重新加工与整合,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就单个复合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的整合即载体的整合,主要包括本馆积累的印刷型文献、购买的电子资源、光盘数据库以及音像资料等其他类型文献的整合。单个复合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时应当树立集成与共享的思想,尽可能地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目录管理系统。例如,对于印刷型文献资源,应当采取成熟的机读目录数据格式标准,对其物理载体的内容和形态以及它们的收藏状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充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子等其他资源的地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他对象数据资源(如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光盘数据库等),以最小的代价将处于特色文献资源层的单个复合图书馆内的所有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2)“一站式”服务原则。要实现“一站式”服务,必须开发出可以整合不同数据库或网络资源的检索技术的统一用户界面。如对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CNKI系统、OCLC New FirstSearch、CAS IDS等数据库的资源整合,使得用户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通过统一的界面,一次检索操作能够无缝地检索到各种信息资源。

(3)多样化原则。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是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各类型资源的关系,制定各类出版物的协调策略,系统考虑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重视对其他图书馆和外部信息资源的存取能力,在文献信息收藏类型的结构上,要构成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的多元化信息资源整体。在文献信息的获取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文献搜集方法外,还可通过网上订阅、下载、自建或共建共享数据库以及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等形式来获得,对一般性阅读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而检索性需求可采用电子版、网络版资源等。

2.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内容

(1)复合文献的整合。对复合文献的整合主要是进行文

献著录、光盘建库等工作。目前,复合文献的著录还没有单独的著录标准,只能参照已公布的著录规则《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等来对复合文献进行著录。著录时要注意判别复合文献的著录主体。

(2)书刊文献的整合。复合图书馆的书刊资源主要有印刷型和电子型书刊。虽然电子书刊的迅速发展对印刷型书刊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目前图书还是以印刷型为主,而期刊已有加快电子化的趋势。尽管未来发展不可琢磨,但印刷型和电子型书刊的格局将很难改变。

(3)光盘(镜像)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的整合。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看,一些如期刊、索引、文摘等连续出版物性质的光盘(镜像)数据库,因为网络速度的加快,而转向出版网络数据库,造成这种光盘数据库出版发行日趋萎缩。我国也有些光盘生产商正在推出网络数据库,如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 K 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利群的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等。

(4)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的整合。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整合的最佳方式是借鉴英国的内核―外壳式微观资源整合方案,其内核建设包括资源描述和底层资源整合两大内容;而外壳建设就是建立统一的We b检索界面。资源描述实际上是底层资源整合的前期工作,由于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零散地分布于各个网站或网页上,没有具体的物理载体,对这类资源进行整合之前需要一套灵活的描述标准来规范。目前国际上受业界推崇的两种标准分别是:DC元数据和可扩展置标语言(简称XML)。按照这些标准,可以在网络电子资源正文中提取所包含的描述性信息建立索引。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宗忠,王晓燕.论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发展趋向[J].图书馆论坛,2002,(5):98-101.

[2]吕元康.复合文献的整合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5,(2):132-134.

[3]徐红.L R P计划与复合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整合[J].现代情报,2005,(4):47-49.

[4]甄旭.对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122-124.

[5]杨倩.我国复合图书馆的资源整合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

(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