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跑运动员的小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田径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短跑在田径中是最受关注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在田径项目中,短跑的成绩最容易提高,所以,本文以田径短跑运动中摆腿技术为出发点,分析摆腿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田径运动短跑项目摆腿技能训练方式
田径在各项的体育活动中深受人们的喜爱,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种,需要人有很强的爆发力,也是所有项目中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在短跑比赛项目中,紧张激动的不仅仅是运动员,观众甚至要比运动员还要激动。所以,本文通过对短跑技巧的研究,分析了摆腿技能对田径短跑的重要性。
一、田径短跑项目中摆腿技能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田径项目中,短跑是最需要人的体力、爆发力,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衣服装备、观众的热情程度都是能够影响运动员发挥的条件。这些客观的因素都是外在的条件,每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能方法,能够正确的掌握短跑的训练方法,对短跑的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的短跑技能训练,认为运动员的后蹬力是主要的,后蹬的力度很大,能够给运动员足够的动力。由于现在的技术不断地改革创新,后蹬的训练技术相对比较单一,并没有考虑到人的整体的协调性,在短跑的过程中,后蹬主要作用于起跑,但是在跑的过程中,腿部的摆动是尤为重要的。腿部与腿部之间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水平。
二、短跑摆腿的理论分析
(一)运动学中的理论
在进行摆腿前,必须要提高摆动的速度,进而能够减少在空中的时间。这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膝关节与踝关节的角度,减少运动员在落地时受到的水作用力,能够有效的增加迈步的长度。规范的提前摆腿,可以减少腿部落地后的反冲作用力。人体大腿与躯干之间保持90度角,是膝关节摆动的最佳的位置。若是摆动的过高,会因为惯性的因素,使分力上升,亩会降低快速跑的效果。通过正确的摆腿动作,在与支撑面形成的后蹬角时,此时需要加速前摆,能够较大的促进水平分力。
(二)生理学上的理论
在提后摆腿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摆腿到恰当的位置,从而使大腿与小腿之间形成最佳的折叠角,才能够保证运动员最好的发挥。在训练中应注意,一定要有目的的进行体后摆腿,迅速的折叠,能够保证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体后的折叠动作,从而大部分的完成小腿折叠的动作,可以给有机体在支撑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尽最大限度的增加大腿之间的夹角,摆动频率越快,大腿之间的夹角就会越大,在增加步长的前提下,能够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如果大腿之间的夹角小,这样就会导致步长短,对于支撑时间有一定的阻碍,从而会影响速度的提高。应积极地通过伸髋动作来增加大腿间的夹角。伸髋就是在人体支撑时以髋关节为中心向前进行转动的一个过程,能够大大的增加大腿之间的夹角。从而能够提高速度。
三、田径短跑摆腿技能训练的要点分析
田径运动中,无疑是以人们的身体协调性为基础,只有将手腿更好的协调,人才会发挥高质量、高速度的运动水平,短跑就是要求人每个动作的完美结合。在短跑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途中跑和终点爆发。起跑主要是起跑动作是否合理,好的起跑方式能够增加人的爆发力,蹬地过程中力度大,借力就越大,能够增快人的速度,能够给中途中的运动提供力度;在中途跑时,运动员在加速跑时,会达到一个极限,并保持这个最快的速度,这时手腿之间的协调能够减少乳酸的产生,能够使运动员减少痛苦;在终点跑的过程中,在极限下还要加快速度,手腿的协调更加的重要,依靠协调性来加快速度。
所谓的摆腿技术并不是单纯的腿部摆动,正确的摆腿动作应注意三个方面:身体的摆动、大腿间的角度、大小腿间的折叠摆动。训练时注意这些技巧,并将其掌握,从而能够提高运动速度。
(一)躯干的摆腿技巧
可以利用髋骨进行摆腿的提前练习。将双脚并拢身体站直,重心前移,将一条腿用来支撑,另一条腿反复摆动,并重复性的练习。髋骨可以带动另一条腿,感受短跑过程中双换的速度,并能够逐渐的加快频率来锻炼双腿的灵活程度。还可以通过练习器来锻炼双腿的灵活性。在练习时一定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探索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来提高速度。
(二)增加大腿间角度的技巧
大腿间的角度越大,步长越长,就能够有效的提高短跑速度。在短跑时,会因为两腿的交替浪费时间,也会因为快速运动而产生阻碍,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增大大腿间的角度,能够有效的利用髋骨来带动两条腿的运动,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大腿与躯干的角度,通过两条腿的交换来着增加位移。
(三)大小腿的折叠技巧
大小腿之间的折叠速度一定要特别快,从而能够减少时间的浪费,带动腿部的移动,大大的加快其速度。折叠的角度要适中,小腿能够刚刚接触到大腿就好,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减少时间的浪费,更能有效的支持大腿的摆动。在训练大小腿折叠时,可以依靠练习器来训练,用一条腿作为支撑,微微弯一点,另一条进行来回摆动,并向后折叠小腿,以碰到大腿为基准,重复性的练习,锻炼大小腿之间的协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摆腿技巧对短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短跑技能训练方式的研究,归纳了三点技巧,大腿间的角度、大小腿间的折叠、躯干的摆腿,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关健词:短跑技术;训练方法;起跑阶段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55-02
各项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是速度,它是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构成之一。运动员的短跑技术得到加强,不但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在从事别的体育项目中的发展。短跑属于一种极限运动,它是人体运动器官大内脏系统在极度缺氧状态下完成的大强度的工作。短跑的全程技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组成。它们四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
笔者通过平时的训练加上网上和阅览室资料的研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短跑技术与训练方法的简要分析
起跑的准备阶段。短跑一般采用的是蹲踞式的方法,它包括各就位、预备和鸣枪三个环节。
专业的运动员训练都会安上较为完备的起跑器,如拉长式、接近式和普通式。安起跑器时,两个起跑器之间的宽度为0.15米。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时,教练一定要按运动员的个人身高、体型和掌握技术的程度来确定其起跑动作,一定要把有力的腿放在前面。
短跑一般都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有的运动场可能没有安置起跑器,即便如此运动员的两脚也应该在起跑足的位置,使两足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预备姿势,以便于使其获得起跑的速度。教练一定要告诉运动员,在离开起跑器的瞬间,一定要让肌肉发挥最大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初速度。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运动员起跑后身体的前倾角度。教练员在教授运动员时需要先从普通式教起,然后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进行训练。
各就位这一动作完成得好坏,跟起跑器安装是否恰当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一定要注意正确调整起跑器,使之能够与自身实现完美的结合。
当运动员听到各就位时,主要以调整心态为主,呼吸频率需要作好调整,在起跑器前,使身体下蹲,两手撑地,将力量较弱的腿和脚放到后起跑器上,将另一条腿和脚放到前起跑器上。后腿的膝盖跪在地上,两手收回于起跑线后面,两臂伸直,两手距离与肩同宽,使身体的重心稍往前移,肩轴与起跑线平行,放松身心。两眼的视线以颈部舒适为原则,静等“预备”口令的发出。
“预备”口令一出,运动员一定要迅速调整身体,支撑的膝盖要离开地面,臀部上升,身体重心前多,肩部略超过起跑线。双脚紧贴抵脚板,双腿肌肉紧张,准备随时起跑。整个预备的动作要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身体过渡到适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动作中。此时,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枪声一响,即刻出发。
“鸣枪”这是决定起跑动作是否完美的决定阶段,也是最后一个环节。运动员应该在听到发令枪响的同时,两手迅速离开地面,屈肘过渡到摆臂,两臂肌肉紧张逐渐加快,两腿使劲猛蹬起跑器,迅速跨出。此时,建议运动员脚尖不要离地面过高,步幅也不宜过大,但频率应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摆动腿时,积极下压,向后方用脚尖拔地,快速转入疾跑。
二、加速跑的动作技术
起跑结束后要立即转入加速跑,距离一般为18米左右。此时,我们一定要突出加快摆臂与步频的节奏,前几步时,腿要下压拔地,手臂和腿的大幅摆动要与身体的爆发力形成一股合力,伴随着后蹬腿与地面角的逐步增大,步幅也逐渐增大,两脚的着力点落在一条线上,身体逐渐抬起处于正常跑的姿势,再应顺惯性放松跑上两三步,自然跑进,过渡到途中跑。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然跑进这两三步,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在比赛过程中,经常有些运动员为了抢占先机,获得较快的加速度,肌肉高度紧张,没有放松跑这两三步,后来就会使肌肉保持高度紧张而影响了持续工作这一能力。如果我们能够让运动员掌握自然跑进这一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三、现代短跑训练方法简析
短跑内部各环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包括合理的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环节。其中,合理高速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对比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摆脱相对静止状态,获得向前冲力的关键,它可以爆发出极限速度,从而使运动员顺利过渡到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最长的一段,其速度也最快。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让运动员身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身体肌肉继续发挥高速度跑。摆动腿和膝关节,一定要快速有力,同时还要伸展骻、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后,形成支撑腿和摆动腿协调配合的动作。
腾空阶段,小腿在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的作用力下,迅速地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这就会有效地缩短大腿前抬、小腿下压以及脚掌拔地的作用。同时,摆动腿以及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向下伸展,准备着地缓冲。途中跑是否能够在高速的前提下保持长久能够决定本次短跑能否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常用指标
在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缩短我国与世界短跑运动水平的差距,必须坚持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原则。科学选材,是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科学选材是训练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早期发现对短跑具有发展潜力天赋的优秀的人才,可以说训练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只有早期的选材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概念
1.1所谓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某个项目,并且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的少年儿童从小挑选出来,加以系统训练及培养,最终创造优异成绩。随着科学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学选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员天生资质,可以保证运动员多年的系统训练,为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1.2运动员选材在《中国大百科书》体育卷中的解释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1.3挑选优秀运动员是一个发掘遗传基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智能、运动技术等各方面潜能的工作。
1.4现代运动员选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特别是应用近代人类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体育专业理论、体育教育学和人文环境等新知识、新成就、新技术,使运动员选材从碰运气的选材或经验选材,提升到理智、科学地选材。
1.5对于少年儿童的选材,田麦久提出了少年儿童训练的指导目标,既少年儿童参加训练选手未来发展的目标,认为:应选拔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及巨大竞技潜力、更有可能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被培养成符合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特征的少年儿童加以专门的培养。
2 短跑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研究
2.1 身体形态指标选材
短跑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良好身体特征。根据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分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身高标准在不断提高,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力、小腿、踝围、跟腱相对较长。其中主要包括身高、下肢长B/身高×100、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X100]、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和比跟键长[(跟腱长/小腿长+足高)×100]、上下肢比例等。在相同指标的情况下,身高、下肢长、跟键长、踝围细、脚掌小的运动员选优(表1)。
2.2身体素质指标选材
身体素质是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选材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其中速度能力尤为重要,在选材中优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素质增长的速度,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儿童,将是理想的短跑选手。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选材常用的身体素质指标如下(表2):
2.2.1测试项目包括60米起跑、100米跑、3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1500米/800米等指标。
2.2.1.1测试60米起跑、加速跑:检测反应速度、起跑技术、加速能力以及最大速度等。
2.2.1.2测试300米跑:检测人体无氧耐力。
2.2.1.3立定三级跳远:检测下肢爆发力、动作的协调性、动作速度及下肢力量。
2.2.1.4后抛铅球:检测上下肢协调性、上肢爆发力、腰背肌素质。
2.2.1.5测试1500米/800米跑:检测有氧耐力、内脏器官和体能恢复情况。
2.3遗传学指标选材
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通过训练得到明显改变的,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特征所确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天赋或先天性。随着科学训练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的变异观点已渗透到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逐步形成了《运动才能遗传学》理论,指导着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深入和开展。德国学者格拉姆在研究运动能力的遗传问题时概括地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只要不是极端的个体,其后代中有50%的人含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运,这种可能性越大。因此,应用遗传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选材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材时应注意选拔身体形态、生理生化、智力与个性、运动素质等方面的遗传度指标进行优选。
2.4心理学指标选材
一个优秀的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除必须有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优势特点,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体育运动决不是单纯的体力、技术、战术之争,而是心理之战。”所以,科学选材还包括心理选材。短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要反应快,速度感觉好,敏感性强。在选材中可以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估以及脚踏频率等心理素质指标来测定。教练员还可以通过比赛,观察运动员的表现情况,判定其心理能力和素质。
2.5 生长发育指标选材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的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期:第一次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年龄在10~11岁至14~15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年龄阶段,即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生活年龄是指人体实际生活中生长的年份,生物年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骨龄,骨龄可以反映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基本过程和发育程度,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的高低,与运动能力有着直接作用,早发育早成熟的运动员早期表现能力相对强,晚发育的运动员早期表现能力相对落些,在挑选田径短跑的运动员中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应该选择正常发育的学生参加短跑训练较为适合。
2.6生理指标选材
机能类指标包括血色素、肺活量、心功指数以及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比例。在选材时,应重点选择白肌纤维比例高的运动员。另外,其它的生理指标也不能忽略,如安静时的心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等。
2.7生化指标选材
人体生化过程能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短跑项目主要是靠肌糖元无氧硝解代谢供能,尤其是ATP和CP供能,它们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在无氧条件下的能量供应。一般认为,肌肉中CP的含量及其在合成的速度,是人体速度素质的基础,所以,在选拔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时应重视这一重要的生化指标。通过这种指标的选材可以充分了解到初选运动员的特点以及今后所要发展的专项。
2.8 智力选材
智力是指人们运用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六个方面。当代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必须具备灵活的头脑、敏捷身手,在风云多变的赛场灵活应变,以超强的智商战胜对手。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体育竞赛的需要。在选材中尽量选拔智力水平高的少年儿童参加训练,是发展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必备条件。
3 科学选材的体会
只有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树立科学选材观,形成见解独到,选材手段科学,才能成为一名伯乐型的教练员。教练员作为选材工作的主体,应逐步形成自己的选材“套路”,练就一双“伯乐识千里马”的慧眼。例如当年孙海平指导就是看中了刘翔在栏架前与众不同的感觉。谁都没练过,大家都在跳栏和躲栏,只有刘翔敢于迎上去。孙海平在总结选材经验时说,我选材首先会让你跑一下,看看节奏感和踝关节的力量好不好。节奏感,主要是你在跑动过程中,动作自不自然和连不连贯;踝关节力量则是在你脚落地的那一刹那,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住地面。跨栏技术不会――可以学,韧带不好――可以拉,唯独足弓深浅,弹跳力强弱必须要先天出色。而刘翔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这是缘分更是眼光。曾连续带出两届全运会冠军的国家队三级跳远教练员何幼棣,在选材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第一跳敢跳且跳跃距离较远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他在选材时把这一点作为考察运动员的重要依据并获得了成功。再如,国外有一名著名短跑教练员,在选材时,重点考察运动员10秒内用笔在纸上点的点数,他认为点数多的运动员,在反映能力、肌肉协调能力、速率上占优,适合从事短跑训练等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训练如果把握住了选材这个重要环节,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一个运动员要登上事业的巅峰,除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拼搏进取精神外,还需具备较好的形态、机能等先天条件。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早期的选材工作,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生化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中国田径协会,田径教学大纲[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3]赵保丽,等.田径运动员选材[M].(少年体育训练》杂志社,2005.1
练习等手段来改进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短跑运动 训练方法 放松练习 一、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情况分析
(一)小步跑练习的不足
小步跑的动作要求,上体稍前倾,步幅小,大腿前抬幅度小,大腿快速下压后扒,前脚掌着地后膝关节伸直,心理定向于前脚掌着地,此练习主要是体会脚着地技术动作,发展步频,提高跑的运动协调能力等。练习中主要是足踝和小腿活动,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小,股后肌群参与工作少。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它有着积极的伸髋动作且心理定向于摆动腿快速伸髋下压大腿。而积极的伸髋是股后肌群参与工作的结果。因此小步跑练习在促进初学者体会脚着地部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掌握短跑技术后面作用不明显。
(二)高抬腿练习的不足
传统高抬腿练习主要强调大腿的高抬上摆,而对摆动腿下压强调不够,其作用主要是改善屈大腿上抬能力。实际上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大腿抬的过高,摆动腿产生的垂直分力增大,水平分力减少,不利于动作的向前性。现代短跑技术强调伸髋与大腿制动下压的速度,所以传统高抬腿练习与现代高抬腿练习动作用力特征,肌肉工作方式不相适应,尤其在伸髋的心理定向方面缺少主动性。
(三)后蹬跑练习的不足
后蹬跑要求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充分伸直,用于掌握后蹬技术,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这与传统短跑技术理论中强调后蹬是人体跑进动力来源相一致。后蹬跑练习的用力特性、肌肉工作方式及心理定向与现代短跑技术动作特性相差甚远。根据现代短跑技术特点,如果过分强调支撑腿后蹬时充分蹬直,则会延长支撑和腾空的时间,影响跑的时效性,还会引起动作的不协调。这是因为腿蹬得越直膝角越大,拉力则越小,大小腿折叠越困难,增加了摆动半径,减慢了支撑腿离地后向前摆动速度。长期坚持后蹬跑专门练习,则会形成后蹬腿各关节过分紧张,大小腿折叠困难,前摆不及时和缓慢后蹬等错误的动作定型。
二、短跑专门性练习方法
(一)半高抬腿小步跑练习
主要强调着地的动作与速度,在传统小步跑基础上要求摆动腿摆动的高度与重心水平线约成30度—40度,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心里定向于摆动腿屈膝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加快脚着地的速度,主要体会趴地式着地技术,途中跑中摆动腿着地速度与大腿快速下压伸髋的速度是紧密联系的,即摆动腿伸髋与后摆的速度决定脚着地速度。半高抬腿小步跑练习主要是通过伸髋下压促进脚快速着地,积极伸髋是股后群肌参与工作结果,这与动作幅度,肌肉工作方式等方面较符合现代短跑运动的技术要求,从而可有效地掌握短跑专项技术,提高短跑项目动作速度。
(二)下压式高抬腿练习
下压式高抬腿练习主要强调伸髋的动作与速度,练习中要求练习者心理定向于摆动腿上摆结束后快速伸髋,加速大腿下压速度,此练习主要是发展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能力,提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和能力。
(三)“趴地式”车轮跑练习
“趴地式”车轮跑练习主要强调折叠前摆与伸髋趴地动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心里定向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快速伸髋下压,同时鞭打趴地,支撑腿屈髋前摆。此练习主要用来提高髋部屈伸肌群摆动力量以及对抗肌和相应肌群的运动协调性,可有效的发展肱二头肌的力量,有关研究表明在快速,正确地完成“趴地式”车轮跑动作前提下,完成“趴地式”车轮跑的距离与100米跑成绩成高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5,p
三、关注放松练习的训练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普遍具有动作灵敏、步频快的特点。起跑至30米处,能达到3.4秒~3.6秒的水平,但普遍存在步幅不够大,后阶段减速的缺点,这是由于在训练指导思想上过去曾认为腿有力就跑得快的影响,所以对跑的经济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素质能力的提高,不重视运动员跑的基本技术,特别是忽略了放松技术的训练。造成运动员跑时紧张,动作幅度小,不舒展,肌肉僵硬等。动作紧张表现在技术上的原因首先是跑的多余动作多,摆动腿抬得不高,不能很快积极地下压扒地,耸肩直线性差等。并且由于大小腿放松折叠不充分而带来一系列技术动作的不合理,影响了全程节奏感和实效性,能量消耗大。
四、结论与建议
(一)对青少年尤其是初学者开始就要重视协调性放松的训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不要急于上强度,首先要全面发展他们的素质,讲究正确的跑法,培养跑的节奏感和速度感及培养放松跑的能力,多进行中等强度的放松大步跑练习,以提高放松能力和节奏感,同时要重视柔韧性,并把放松的原理、意义结合技术在训练课上讲解清楚,使其对放松有认识和了解。
(二)准备活动是体育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内不仅应将准备活动组织的科学合理,活泼有趣,还应结合课的内容、运动项目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将课内所学的准备活动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课外的自我锻炼中。
(三)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发挥技术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重视让学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抓好有关素质的练习,打好身体素质基础,以便使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发挥理想的水平,跑步时达到最快的速度。
(四)注重技能的长期训练: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一开始是进行“基础阶段”的训练。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田径运动员的全身协调能力、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为这些都是所有田径运动项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做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全面运动能力,避免过早地开始专项化训练。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对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再认识[J].田径,1995;(3):14.
关键词:短跑;放松技术;训练方法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ata,analysis,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will study about the relaxation technique combining the energy supply 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int sport,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and the training method of relaxation technique.By analyzing the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axation technique,it can help the athletes give full play of their ability and get better results in the competition.
Key word:sprint,relaxation technique,training method
引言
随着现代运动的发展和提高,短跑运动也在当中得到快速发展。短跑技术的重要性也越发得到关注和完善,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解剖学和生理学,以最佳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完成动作。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实践证明,在短跑运动过程中保持放松协调的能力,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更加流畅支配肌肉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在跑动的过程中显得非常的吃力,从起跑到终点全身肌肉都处于紧绷状态:青筋暴起、耸肩、动作不协调、紧握双拳,但是最终成绩总是不理想。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可为什么会出现最终成绩的不理想呢?主要原因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很好的掌握放松技术,而在短跑过程中放松技术是一个影响最终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1研究的方法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和收集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1.2访谈法
通过走访优秀教练员与短跑方面的教授,了解短跑放松技术和训练方法以及教练员在训练中的一些自我心得。
1.1.3逻辑分析法
2研究结果
2.1短跑的放松技术的意义
短跑运动的高强度性显而易见,因此引起运动员的高度紧张也成为必然性。在这过程中会出现短跑技术动作的僵硬、面部狰狞等动作、而这些动作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都会多出一部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不利于能量的充分利用和再合成。短跑的灵魂在于放松,放松跑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和合理调节全程跑的节奏中起着精髓作用。所以短跑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放松技术,它不仅能让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自身的能力,而且能够更加充分的激发运动员的最大潜力。[1]
2.2放松技术对于短跑技术掌握的作用
短跑也是一项技术性的比赛项目,技术的掌握的熟练度对于短跑成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放松技术的有利于短跑技术的掌握,在短跑比赛或训练中,运动员都容易出现紧张,而紧张会导致肌肉的僵硬,这样会导致动作不协调,动作僵硬出现多余的技术动作,导致步长与步频不能有效的结合,从而也会打乱比赛时的节奏感。影响比赛成绩。而放松技术能有效的缓解这样的情况出现。放松技术的掌握能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更有效的控制肌肉的收缩,让步频与步长能更加有效的协调结合,减少比赛过程中因肌肉紧张出现的多余动作,提高肌肉收缩的能力,使得动作更加协调,连贯,更加有效的掌握短跑的技术要领。[2]
2.3心理放松技术对于短跑的影响
每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都会出现心理紧张,所以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适度紧张是对于比赛成绩也是有利的,而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肌肉僵硬,技术动作不协调,在比赛过程中出现多余的动作,从而破坏到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中步频与步长的连贯性,影响到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最终影响到比赛成绩。[7]心理状态的放松并不是指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过度放松会使没有进取的向上的精神,不能保持竞技场上应有的斗志,从而感到理不从心,这样也会影响运动员最终的比赛成绩,所以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能加强对身体调节能力以及比赛时的控制情绪的能有着显著的提高效果。
2.4放松技术的训练
在放松跑的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运用80~90力量来进行训练,首先要在训练前反复强调放松训练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短跑放松技术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短跑联系来提高高速跑动中的放松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4.1惯性跑训练法
在100米跑道上,从起跑点开始全力加速跑20~30米,然后停止肌肉的主动发力,随着惯性让身体放松的跑15~20米,注意在惯性跑的过程中不主动发力也不要主动发力制止,然后再全力加速跑20~30米,然后再随着惯性让身体放松跑15~20米,惯性跑过程中要求肌肉放松,体会放松跑过程的中的跑动动作,这样的放松跑对于保持短跑后程的速度保持是非常有利的。
2.4.2下坡跑训练法
在下坡跑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段坡度在15~20°,距离在60~80米左右的地段。从坡顶顺着下坡时的惯性向前跑,在下坡跑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注意步长的加大,体会肌肉放松时的感觉,在这样的训练中对于运动员步长的拉长是非常有效果的。
2.4.3放松大步跑训练法
在100米的跑道上训练,要求运动员充分抬高大腿,提膝,送髋,伸小腿,用舒展而协调的动作,运用适宜的快步频进行放松大步跑训练,一次训练跑6~8组,每一组休息1~2分钟,休息期间可采用走路或者慢跑来休息。
2.4.5牵引跑训练法
在牵引跑的训练过程中牵引的长度不宜过长,应该以80到100米左右为适宜。练习时最好用弹力绳。这样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绳子也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容易拖地拌腿;过短的话容易后面的运动员撞上前面的运动员。绳子长度以8-10米为宜。在训练过程中速度快的运动员牵引速度慢的运动员跑,或者男运动员牵引女运动员跑,被牵引者在牵引者后方8米左右,以弹力绳不着地为准,两个运动员同时起跑,利用弹力绳的弹性控制速度与节奏,被牵引者由于获得牵引者的牵引而越跑越放松,越跑越快,被牵引者要求要把重心抬高,提膝,送髋,伸小腿,体会肌肉放松时用力的感觉,同时牵引者因为受到被牵引者的阻力,同时也能发展快速抬腿力量起到训练的一定作用,这样的训练一举两得的效果。[8]
2.4.6波浪跑训练法
在100米起跑点开始起跑,运动员做加速跑30米左右后放松利用惯性跑20米左右,然后再加速跑30米左右再惯性跑20米左右,到弯道慢跑,再次到直道时同样加速跑,惯性跑,慢跑交替的跑法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让速度如波浪一样起伏,这样的跑法不仅可以训练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放松的能力和高速放松跑的感觉,而且在对于速度耐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2.5放松意念跑训练法
加强运动员在心理素质方法训练,通过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充分克服心理负担,使自身处于适宜的心理状态中,让自身机体进入高度积极的状态,在训练中,可以通过自我的语言暗示,让运动员有意识积极的想象短跑时肌肉收缩与放松的节奏和感觉。想象自己在短跑运动过程中很轻松的感觉,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更好的掌握放松技术。[3
2.6摆臂技术训练法
对于短跑成绩而言,摆臂也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在训练摆臂时,要以大臂带动小臂进行摆动,手腕要放松,不能握拳和耸肩,要很自然的摆臂,在原地做快慢交替的摆臂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在摆臂时不要引起颈部以及面部的不必要紧张。由于面部肌肉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的肌肉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面部肌肉的放松可以带动身体其他部位的放松,使摆臂时的放松训练得到更好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从生理学角度上看,在短跑比赛过程中运用放松技术可以有效的为运动员节省能量与能量ATP的合成。从运动学特征角度看,放松技术能使肌肉在收缩与放松的转换更加的协调,流畅,同时还可以增大了步长也加快步频,这是短跑成绩提高的基础。
3.1.2 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是培养和发展放松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期间教练员应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放松技术训练与短跑的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提高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样结合训练既能让青少年得到科学的训练方法还可以更加快速的掌握短跑的技术要领与短跑的放松技术。
3.2建议
3.2.1 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不能为了让运动员追求一时的成绩而高强度的进行训练,要充分了解运动员在此期间放松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并科学而合理的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起到主导与指引的作用。
3.2.2 通过如惯性跑练习;牵引跑练习;下坡跑练习;变换跑练习;放松大步跑练习;放松意念跑练习;摆臂技术练习等训练。在科学的训练方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少杰,曹凤珠,黄承国.短跑放松技术的人体机能与训练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3):110―112
[2]褚良忠.短跑教学中对学生放松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0,21(2):62―63
[3]张军霞,刘生杰.对培养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之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1999,(2):75―78
[4]范例.刘易斯百米跑放松技术浅析[J].山东体育科技,1996,18(69):10―14
[5]孙东东.论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71―73
[6]汤宁芬.浅析短跑放松技术[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1―53.
[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