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背景

农产品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背景

农产品背景范文第1篇

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意味着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商流和农产品物流都是其组成部分。农产品商流主要是为实现农产品价值而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种买卖交易,而农产品物流则是通过提供高效的农产品存储、运输、加工等服务,创造农产品的时空价值。为了确保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进行,实现农产品从供应地到销售地的实体流动,需要农产品商流与农产品物流相互作用并统一于农产品流通之中。农产品物流在发展中具有以下特色:

1.1农产品物流量巨大

畜牧业、渔业、副业、林业等产业部门构成了农业。而这些产业部门下的产物包括畜牧产品、水产品、经济作物等,商品率较高,为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料,从而使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十分巨大,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

1.2农产品物流技术难度较大且落后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比较容易腐烂变质,不容易储存,因而对于保鲜程度要求较高。农产品季节运量不均衡,运输的中间环节多且较复杂,因而提高了对物流中间环节的专业技术性要求,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的难度。而在冷链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2011年,我国的冷库容量为900万吨、美国为2200万吨、日本为1660万吨。按照人均鲜冷食品消费需求来计算,我国与美日差距甚远;易腐冷藏运输率我国仅为30%,而美国、日本分别达到了100%和90%;冷藏运输完好率我国为70%,而美国、日本分别为95%和90%。

1.3加工增值为其提供利润空间

为了使农产品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部分农产品需要进行加工增值来延长其保存期限,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品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利润空间。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自然资源丰厚,耕地面积广阔,农产品产量极为丰富,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向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输出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2.1农产品物流资源种类丰富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包括鲜活产品和其他农产品。其中农产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同时生产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几大粮库在黑龙江省粮食运作中发挥巨大作用,粮食物流量90%是通过铁路和公路进行运输。黑龙江省境内水域众多,湖泊良多,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大马哈、大白鱼等多种水产品供应全国各地。畜牧产品包括鸡、鸭、猪、牛、羊等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鲜奶和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物流需求量较大。其他物流产品包括麻类、油料等经济作物。

2.2农产品物流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基于自然地理优势的一种良性发展模式,农业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土地众多,耕地面积广且土地肥沃,以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河流众多,可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水资源。

2.3农产品物流的主体类型单一

黑龙江省物流节点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类型较单一。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以农户行为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效益水平较低、运作分散、抗冲击水平较差。物流技术落后,大大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价值的实现。黑龙江省本土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农产品物流这一概念的理论认识水平有限,只考虑到农产品的价值,忽略了农产品的增值功能,对农产品物流概念只停留在产品运输上,忽略了物流的其他职能的实现。

2.4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

黑龙江省交通十分便利,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建立,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和船舶运输为辅。依靠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等大型网站的逐步建立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动力。但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比较缓慢。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尚未与国际接轨,与国内其他省、市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农产品物流专项网络建设还未开启,农产品物流没有明确的物流标准,自动化信息网络应用匮乏,信息化服务专项人才稀缺等原因,造成农产品信息流通不顺畅。

3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方式之一。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若想长期良性发展下去应作出如下调整:

3.1统一规划,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农产品现代物流作为农业产业化、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它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促进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提前进行统一规划,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两者的协同促进机制。一方面,综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培育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构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协作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整合与培养农产品物流资源,培育或引进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物流园区完成对接,构建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3.2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化的重要性,并出台一系列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并制订专业化标准,规范农户组织生产以及物流运作的行为。加快制订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实施办法,促进农产品物流向供应链方向快速发展。政府努力建设宽松适度的市场环境,促进农产品大批量进驻市场,并保障市场走规范化、健康化、科学化道路。根据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主体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物流中心数目少、规模小的特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建立大型的农业企业及零售超市,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予以扶持和政策优惠,改变目前市场上物流主体单一现状,鼓励农户与大型企业合作,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3.3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所需的基础设施

目前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规划与整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黑龙江省交通运输设备较差,尤其是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农村公路交通通达度较低,部分偏远农村没有达到村村通车,许多农产品不能顺畅地及时运出,造成农产品供应链断裂。政府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促使农产品供、产、销顺利进行。

3.4加强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冷链和保鲜技术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运费并保障产品品质,必须大力发展冷冻保鲜技术,扩大冷藏设备和车辆的开发生产。建立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建立冷藏库,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变质。

3.5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促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顺利流通,应当建立黑龙江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农产品供应链中采用POS技术、EDI技术、GPS技术,促使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各环节信息量化,确保供应链顺利运作。

3.6培养物流专项人才

农产品背景范文第2篇

一、城镇化背景下咸阳农产品流通的SWOT 分析

( 一) 优势分析

一是流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近年来,咸阳以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大规模、大范围、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促销活动。先后参加了广西东盟博览会、洛川苹果节、贵阳农产品交易会、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武汉农博会等展会、上海绿博会、陕粤港澳经贸合作周—咸阳市农产品推介会,组织承办第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咸阳展团招商和展示工作。2012年以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签约项目40个,合同、协议金额84.46亿元。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商务厅的领导和重视下,商务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重组和构建高效通畅、机制灵活、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积极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共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02家,营业面积4.2万平方米,组建了7个市、县级配送中心,覆盖了全市48%的乡镇、46%的自然村。

二是农村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完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把发展交通事业作为富民兴市和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战略措施来抓,全力实施交通跨越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市交通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截止目前,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公路密度为1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里程1248公里;县乡公路里程3419公里;村公路里程1.03万公里。形成了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扇形”区域性公路交通网络,乡镇通油路率、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和客车覆盖率分别达到98%、89%、95%,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从 1998 年 9 月 15 日开始,陕西在全国率先开辟“绿色通道”。“截至2011 年底,陕西共设立345 个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运输网络服务站点,所有收费公路全部开通绿色通道,共开通 7891 公里,累计减免公路通行费 22. 7 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

三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高效运用信息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特征。为了向农民朋友提供本地及时有效的信息,咸阳移动与农业部门合作建设市级信息服务中心4个,县级信息服务中心14个,乡镇级农村信息服务站150个,推出以手机短信为主要方式发送涉农信息的农信通业务,并为全市2560个村子配备了农村信息机,农民朋友可通过手机、信息机等获取价格、供求、农业科技、劳务等信息。以咸阳电视台《农事科技》、《咸阳农业网》和与联通公司合办的农信通为载体,举办农事科技50期,涉农法规政策、农业先进技术、市场供求等信息8000多条,农业手机短信1800多条[2]。同时,借助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农林卫视的独特优势,为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提供信息支撑。

( 二) 劣势分析

一是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农产品供需失衡,“农民卖难”、“群众买贵”现象交替出现。礼泉苹果大量滞销,高陵县香王村芹菜积压等一系列卖难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收益,更挫伤了农民种植蔬菜、水果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市民又在抱怨农产品价格升高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反映出咸阳农业单门独户的小生产和流通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

二是农产品流通成本偏高。随着陕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地区菜地面积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费用普遍增多,再加上近几年批发市场摊位租金、房屋租金、油价不断上涨等影响,陕西农产品流通成本也越来越高。例如礼泉的苹果,在产地的收购价是每斤1.3 元左右,但通过包装和运输到达珠海后,超市销售价格为每斤 5 元左右,价格涨幅约为2.8倍。据相关资料估算,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左右。

三是农产品流通组织化发展滞后。目前,陕西农产品的产销方式以散户经营为主,农民的水果、蔬菜基本通过商家在田间地头收购,组织化程度较低,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限制了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龙头企业能够在农产品流通组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咸阳的农业龙头企业大部分为生产加工型企业,部分兼营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户组织化流通的作用发挥有限。

( 三) 机遇分析

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扩大了农产品流通市场范围。首先,从2013年起,该市将用10年引导旱腰带地区约2.2万户8.7万人搬迁进社区集中居住,以解决泾阳、三原、乾县、礼泉四县北部的旱腰带地区35万贫困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43%的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突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精心包装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引导和激励企业组建果汁加工、粮食加工、乳品加工、食品加工、饲料生产、蔬菜营销、果品冷藏等十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群,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突出抓管理、抓服务、抓产业等措施,重点培育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规范合作社50家。其次,随着咸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对生活必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深度的提高。再次,城镇化进程本身也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有一部分转移劳动力会从事农产品流通业.

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农村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陕西省“十二五”期间,将以城镇设施配建、提升为重点,加强县城和重点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包括农产品流通所需的农贸市场、镇村超市等场所的扩建和改建; 交通运力条件也将显著提高,将构建都市区对外 2 小时辐射圈、内部 1 小时通勤圈和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基础条件的改善将会有效缩短农产品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同时,城镇化也有益于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农民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咸阳的农产品流通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2011年,陕西省被列入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份,这无疑对于咸阳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另外咸阳的“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模式以及借助于杨凌农高会的独特平台优势,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咸阳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 四) 威胁分析

一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产品流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首先,随着陕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将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参与竞争,而农民小生产与市场大流通、大竞争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其次,随着咸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群众收入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也为生产适销对路、安全合格的农产品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二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使农产品出口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近几年,陕西农产品出口发展较快,苹果、苹果汁出口始终保持全国第一位。目前,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有抬头的趋势,一些国家纷纷通过提高关税、进口限制、补贴及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为本国整个的农产品出口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农产品背景范文第3篇

在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前景下,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农村整体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

一、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换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基于买卖双方互相沟通达成交易,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实际交易,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打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对相关的产品信息、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调整与完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与消费趋势。其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载体,将具体的农产品信息进行宣传,以达到交易的目的。电子商务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总额,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

要想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全面推动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就是农产品自身的创新。第一,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的口碑效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了,对于农产品也是如此。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要在根源上保证产品的整体品质,这样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属性等方面自会有好的评价,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的目的,提高农产品的口碑,达到对农产品宣传的目的。第二,实行绿色营销模式。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倡导绿色产品的营销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将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充分地结合起来,在根本上践行绿色营销理念。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在绿色营销理念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理念的认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体验营销发展模式。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能力。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情况提高其具体的影响,提高顾客的体验能力,丰富顾客的直观感受能力,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而达到促进农产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如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产品的种植、养殖以及生产的环境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刺激其进行消费;也可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试吃、试用等体验模式进行;也可以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理念设计、场景创设以及亲身体验的方式,开展休闲购物、农家乐购物模式,进行现场采摘方式等,加强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长期发展。

其次,创新农产品经济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途径。第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建立营销数据库。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数据库。对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不断拓展和创新市场,稳定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数据库营销的建设,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判断与观察能力,提高营销的专业性。第二,创新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发展途径。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的地域特征,提高产品的销售能力。地域性营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可以全面地整合区域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有效地推动农产品的经济发展。第三,提高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营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提高农产品经济的营销文化建设,创作核心的价值观,加强营销文化与营销环境的契合度,努力实现营销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营销策略,主要的侧重点就是提高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农产品自身的品牌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第四,充分利用成熟的营销理念。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地应用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针对性与独特性。可以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销售,如学生群体、孩子群体、老人群体以及孕妇群体等宣传相应的产品,在销售大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此类产品的重视度,可以根据消费者存在的差异性提高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进而拓宽农产品的社会占有率,加强其核心竞争能力。此外,也可以充分地应用4P营销策略、技术性营销策略以及移动营销策略等。

农产品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渠道 商品化率创新

农产品流通始终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内容,将会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农产品流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产品流通的流量与流向的变化,而农产品流通能否高效实现产品价值则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繁荣程度,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村商品流通的核心;另一方面,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需要,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职称论文。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我国商品流通渠道、方式、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农产品商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渠道成员之间的资源占有不平衡,导致渠道间成员的依赖关系呈现出多种形态,从而影响流通渠道的效率,致使农产品流通的低效率、高成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受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如交通、通信、技术等落后,物流供应链建设和市场信息难以准确对接;农村流通渠道中介主体过多与发育滞后,产销流通链过长,每个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和交易时间严重超长,导致农产品流通的牛鞭效应,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效能。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年普通性、多样性、变化性,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要。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提高了流通费用,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贱价销售,而在销地市场却供不应求。在新农村建设形式下,研究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创新问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同时可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般分析

农产品流通规模分析。农产品商品流通中,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位置。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这些农产品的70%-90%均要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全国消费市场,需要强大的流通渠道和完善的流通网络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所谓农产品商品率即农产品总量中进入流通与交换的比例,商品化率的高低一方面决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规模和效率,另一方面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又影响其商品化率的水平和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底,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达到了90%(顾二雄,2007),西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仅仅60%。

农产品商品化率与流通渠道效率的互动分析

农产品流通包括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和销售五大环节,流通渠道成员均为流通主体,流通产品的规模、质量和品种等是流通渠道的客体,各个环节的运行都将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农产品市场客体的发育成熟度实质上是农产品商品化的过程,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多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同时,不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顺序,基本上遵循需求弹性和渠道导向的原则。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先行商品化;需求弹性较小的农产品后行商品化。农产品商品化后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有合适的流通渠道将其输向市场,不同品种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还取决于该农产品后向关联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棉花、蚕茧的商品化率仅仅50%多,而粮油为80%,仅仅从需求弹性性质上难以解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加工工业和流通渠道建设的差别上。渠道导向型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高达90%,而农户自身消费比例高的非渠道导向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仅仅30%(王合庆、严建科,2005)。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的实证分析

流通渠道主体规模问题。作为流通主体进入市场、开拓市场、沟通供求关系,需要规模、质量、品牌以及各种营销手段,需要能够把握农产品的市场状况,显然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的农户往往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企业依然较少。我国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单位进行,经营规模小,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7.94亩,户均销售粮食为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农户”(艾云航,2004)。这种规模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流通均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又可以理解为渠道系统化,任何一条流通渠道,都包括若干的渠道成员,这些成员合作完成商品的传递过程,而这些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就表现为流通渠道的组织化。因此,流通渠道基本要素——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构成了渠道的组织形态,决定了其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成员数量众多,规模层次不齐,以小规模为主,且各自孤立,呈现低组织化程度,承担主要责任的农村经纪人组织规模较小。

流通渠道效率低。渠道效率是指一定量的渠道投资所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研究,从时间继起的角度看流通效率用流通时间的长短来测算,从空间并存的角度看流通效率可以用流通的资源配置情况,即流通的半径和流通的费用来测算。首先,农村流通时间总体偏高。从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流通时间比较来看,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呈下降趋势,但是从绝对值上仍然处于高位,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中介成员过多,产销流通链条过长,且流通渠道各成员之间的配合不力引起的,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耗费交易时间,所以流通时间长。其次,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小。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面普遍性、多样性、变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流通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这些特点限制了流通半径,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而在销地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割局面经常出现。

流通费用高与费用结构不合理并存。如图1、图2所示,农产品流通费用总量可以通过与其它非农产品流通费用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流通费用的结构状况从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主要方面占比情况测算。总量来看,农产品流通费用增长率较快,与其绝对额发生增长矛盾,属于偏快性低效率增长。如我国粮食产品的生产价格跟国际市场比较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在流通、外贸领域中至少增加了30%的成本;而对于非粮食类的生鲜农产品,中间渠道费用远远大于生产成本。结构对比可以说明,农产品流通费用中的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偏高,说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管理存在问题。

农产品流通渠道所依赖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道路的70%以上属于路面宽7米以下、没有任何交通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种隐患的乡村道路,在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建设。总体来讲,农村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二是农产品运力不足。首先是农村总运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其次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一部分易腐产品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大规模运用。三是储存条件不足。有些农产品从生产、采购到终端消费需要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目前,我国农业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设备水平低,储存方式与运输方式不适应,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四是流通加工水平低、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数产品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不足。以烘干为例,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利用干燥设备仅仅能够处理四分之一,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效率低下。

基于重庆市研究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大中型连锁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加盟,使农产品流通正逐渐培育起现代化方式,但是重庆市农村各个流通环节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批发市场发育水平低的局面,抑制了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步伐。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虽然已经实现了比较细致的分工,但是流通环节过多、规模偏小与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不相称。因此,构建并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至关重要,对此重庆市进行了具体探索。

模式一:启动了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渠道模式。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新模式主要是采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超对接”方式,大中型流通参与农产品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基地并贴牌,同时通过消费需求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模式。2008年全市“万村千乡”承办龙头企业通过基地直采、直建基地、贴牌销售、引导农民以物易物等方式,共收购价值500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从2008年开始,组织开展各类“农商对接”推介洽谈会、网上农产品购销对接会,通过产销直接见面,达成各类意向成交金额11.6亿元,实际成交3.8亿元,深受农产品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欢迎。

模式二: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流通方式包括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是否完善。重庆市正在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立了农产品各种检测和信息制度,如农产品价格交易库存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为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化等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保障;物流配送以及冷链中心的逐步完善,使得农产品的鲜活程度逐步提高,并与周边省市进行交通方面的接轨,如相互减免相关产品运输的路桥费等。

模式三:加强流通主体培育,促进了农村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农产品可以通过批发交易市场、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等进行销售和流通,重庆市农产品流通中着重于各类方式和各种主体的培养,使农产品流通多样化,这样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重庆市各类批发市场48家,交易额340亿元,较上年增长24.8%。全市各类农贸市场达到1500个左右,城市鲜活农产品消费的主渠道依然是农贸市场。同时,农村经纪人对重庆市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经纪人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专门从事农产品收购和长途贩运,全市各种农产品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共达到31698户,某些地区的某些农产品销售中经纪人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R].中国合作经济,2004.8

2.万典武.对发展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五点看法[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12

3.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J].管理世界,2005.10

4.丁声俊.以民为本统筹发展农村商品流通[J].中国供销合作社,2004.11

5.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农产品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创新;多元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1 农产品创新的意义

1.1 农产品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改善,消费者对吃的要求不断上升,不断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农产品创新可以有效地满足这种新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2 农产品创新是稳定生产、扩大经营,企业获利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创新的持续进行,能使生产者与经营者的销售量和利润始终保持上升势头,避免生产经营上的大起大落。

1.3 农产品创新是应付竞争,减少经营风险的有力武器

消费需求与新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必然要求种植者与经营者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企业不断推出新的农产品与之相对应,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为此,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不断创新作为最基本的竞争策略。

2 农产品创新的新思考

农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是企业命脉所在。而对于农产品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在饮食上的需求不断上升,由最初的吃的饱,到现在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农产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必须对农产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创新是使企业永葆青春的唯一途径。

2.1 核心产品的创新

2.1.1 产品功能的创新

开发农产品新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西瓜、彩椒、柑橘、番茄、南瓜,这些农产品一经盆栽“变身”为具有观赏价值盆景后,身价就从几元涨到了几百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环境质量成为市民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而盆景蔬菜、水果四季可栽,家家受用,一方面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为种植者解决了销售季节性问题。

2.1.2 产品多元化的创新

产品的不同部位可进一步细分、开发,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小麦收购后可加工成面粉,而麦秸也可以变废为宝,制成环保的手工艺品;玉米桔杆可以加工成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等。

2.2 有形产品的创新

2.2.1 产品颜色的创新

通过不断丰富农产品颜色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比如,黑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科学家培育出的黑色农产品挺多的,―些种植者可以抓住商机,开发种植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芝麻、黑豆、黑小麦、黑花生、紫薯、黑蒜等;彩色蔬菜也同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彩椒、紫红橄榄、彩色番茄等,其不仅营养丰富、色泽鲜艳、风味也很独特。

2.2.2 产品形式的创新

从产品形式上,农产品可以通过改变以往的大小比例、突出“野生、纯天然”价值等来吸引消费者。有些农产品可以浓缩一下,如“迷你型”黄瓜、“袖珍型”西瓜、小西红柿等,市场价格明显提高了很多。部分农产品还可以扩大体积,如大个樱桃、大粒葡萄,随着个头的变大价位也随之上涨。

2.2.3 产品质量的创新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讲究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环保。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

2.2.4 产品包装的创新

包装是产品的“外衣”,不仅具有保护产品、宣传产品、指导消费等功能,如果包装等还能为产品增加价值、促进销售。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得出了著名的杜邦定律: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进行购买决策的;到超市购物的家庭主妇,由于精美包装和装潢的吸引,所购物品通常超过她们出门时打算购买数量的45%。人们对农产品的购买已由单纯的注重产品本身开始重视产品包装的好坏,是否方便购买。产品包装与否最后导致其价格也有天壤之别,这就对农产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在包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价销售,必须对农产品的包装进行创新。在包装的设计与材料选择上应充分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诉求等因素,使产品与包装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农产品包装的创新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是礼品化。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就成了人们每逢佳节馈赠的最佳礼品。专门的礼品化包装可以结合固定的节日特点,如九九重阳节―老人节、端午节、春节、元旦、中秋节等突出节日氛围,送上祝福。其次是小型化。时下,人们在购买农产品时主要考虑其新鲜程度与保质期。生产者可以突出不同的小型包装,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如大米有50kg、25kg、10kg、5kg和2.5kg等不同的轻便包装。

2.3 附加产品的创新

2.3.1 售前

售前服务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在消费者未接触产品之前所开展的一系列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服务工作。而作为农产品的种植者和经营者,更要尽善尽美地完善售前。比如提供详尽的农产品信息(产品的构成、营养价值、最佳食用方法等等)、农产品定制、加工处理、提供咨询、接受电话预定和邮购、提供多种便捷服务等。

2.3.2 售中

售中服务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如热情地为顾客介绍、展示产品,耐心地帮助顾客挑选适合需求的农产品,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等。

2.3.3 售后

售后服务是指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把农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之后,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农产品送货、辅助种植农作物(农场)等。

对于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农产品的种植者和经营者,可以尽善尽美地去完善售前、售中、售后3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丽珍.北京郊区特色果蔬农产品交易途径现状及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