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电运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管控
所谓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与检修一体化具体指的就是有机结合专业检修与运维形成全新的工作模式,进而对变电设备现场操作与运行维护等多项工作问题予以解决,有效地增强工作的效率,对有限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合理地运用,获取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1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现实意义阐述
运检一体化主要是对有限人力资源充足,确保运维工作人员与检修工作人员的相互补充,以免人力资源不足而形成负面影响,能够有效增强工作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通过运检一体化能够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在实践中学习多种技能,在强化其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专职技能[1]。基于此,运检一体化使工作人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而运维和检修工作人员间相互配合与学习,同样也使得工友友谊升温。除此之外,运检一体化对设备巡视、检修与维护等多项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管控重难点
2.1 运维与检修差异
在变电工作中,运维和检修虽然面向的对象都是电力设备,但是,检修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运维工作人员则需要具备丰富的综合知识。而在维护与检修工作细化的基础上,检修工作的难度也随之提高,同样也提高了对检修工作人员的要求,因而培训的周期应适当地增加。
2.2 运维与检修工作的安全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运检工作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而运检一体化则要求运维与检修同步开展,会对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传统工作模式背景下,运维工作与检修工作相互分离,一旦设备检修变更,必须要得到运维工作人T认可,而在完成设备检修工作以后,需要由运维工作人员验收。这种方式能够将双方的责任明确划分出来,具有理想的监督作用,便于施工与安全控制工作的开展。但是,运检一体化的模式会影响监督的效果。
2.3 单人作业强度与风险系数提高
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由运检工作人员在单一环境当中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自身工作压力,工作强度也会增加,使得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若不设置激励制度,很容易影响一线工作人员自身的积极性[2]。
3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管控途径
3.1 重视安全与协调工作
在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工作中,必须要始终遵循“安全第一”这一基本原则,确保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建立并健全更加标准与规范的安全管理机制。在运检一体化工作中,必须要明确地规定技术要求、技术监控与现场管理以及运维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内容。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对相关工作予以有效地规范,确保工作人员的运维与检修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安全运行的同时获得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工作过程中应通过操作带动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得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对技能复合型的人才予以全面培养,确保运维工作和检修工作能够实现有机结合。
3.2 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专业培训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的难易程度来规划具体的时间,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系统培训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与变电设备相关的原理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甚至是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另外,应定期考核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3]。基于此,尽可能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且针对工作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全面落实。
3.3 加大管理工作开展力度
对于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实践应用,必须要与传统的工作模式有效结合,站在安全与人力资源等多角度开展宏观管控工作,以保证运检一体化的工作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现阶段,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深入分析检修工作任务,并且分阶段移交工作内容,确保检修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运检工作细节规程,并明确运检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责任,在工作实践中的操作始终按照管理机制进行。
最后,为保证运维与检修工作的有效整合,需将部分检修工作人员安排到运维站中,明确指出检修班的工作责任,给予其相应的指导,进一步推动班组之间的融合。
3.4 供电企业和地方高校的合作
高等院校是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人才基础雄厚。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应与地方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努力,将供电企业作为重要基础,构建研究生工作站,进而为高等院校部分专业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科研基础设备以及材料,将实际的科研成果应用在企业实践工作中。这不仅能够强化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课题专项研究效果,使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更具实效性,同样实现了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供应,进一步推动国家电力行业管理水平的增强,促进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平稳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实现不仅可以增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样也能够全面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适当的激励有效地转变其自身观念,实现工作人员团队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上对运检一体化问题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并探索出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与重难点,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管控措施,希望为变电设备运维与检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谢磊.分析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及检修一体化管控[J].电子测试,2016(22):98+111.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
1.前言
在传统生产模式管理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属于不同单位,二者独立运作,分开管理,尽管传统的变电站运检管理模式,可以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但是,这种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存在职责界限不清晰,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集约、经济和高效的运行检修管理新模式。为了改善这一管理模式,变电站推进了“大检修”体系的改革,使运行维护与检修逐步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变电运行维修人员利用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的检修、运行和巡查等有多人工作变为单人工作,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变电所的工作效率,进而健全了变电运行、维护、检修的管理模式。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概述
2.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变电于心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培养多方面人才[1]。
第一,采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担任维修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晶鑫文体清除。而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解放共走人员工作时间,提升变电所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根据运维业务的需求将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作出调整和改变,让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站工作,以便促进变电运行、维护、检修、保护等工作的融合,从而实现变电运维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释放劳动力最大化的目的。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新环境适应能力、上岗操作能力等都需要有所提高。因此,变电站应该培养和吸收这类复合性人才,以便促进电网精益化发展。
2.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安全第一。即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必须立足于系统可能会出现风险和安全隐患,以便提前做出工作计划。其次,要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便保证变电运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由于变电运维一席话的开展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期,为了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的质量问题尤为关键,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顶起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维护。三,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变电运行维护的主体是人,因此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况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四,采用分层推进手段。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该从低压到高压、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展开,以便通过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提高缤点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五,以激励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只有适当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为了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变电运维人员应该按照专业进行工作整合融合,并依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工作人员的整合以便增强变电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将原本进行检修的工作人员分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变电运维班组中。其次,变电站应该遵循一个岗位多种职责的管理模式,对通过培训受到资格认证的变电运维人员开展多种专业的工作,为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变电站还要优化工作人员的值班模式,合理安排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出现因为加查作业和责任重叠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3]。最后,变电站应该组间一支独立的班组,专门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和测试工作,以便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除此以外,变电站还要从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工作周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变电运维工作,以便保证工作效率。
3.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3.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一岗多责工作模式带来的风险。由于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个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担任设备检测员、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等多种工作,因此,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功效效率降低的现象出现。另外,由于当前的变电运维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有部分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对设备结构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同时担任多个工作职能,进而导致运行维护缺失现象频繁。
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思想转换带来的风险。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常常要进行多个工作角色之间的思想转换,因此,工作人员的思想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转变,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技术支持不够带来的风险。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给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新要求,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多个专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受一岗多责工作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效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2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变电站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4]。
第一,变电站应该健全约束机制。变电运维人员作为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加强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强化监管措施,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为此,首先,变电站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便约束变电运维人员的行为,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业务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变电站应该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严格把控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变电运维工作的监督人员应该根据检修标准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变电站应该立足于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定期考核变电站的相关部门工作,以便确保变电运维人员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变电站的功效率,保证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第二,变电站应该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一岗多职工作模式的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鉴定标准,严格要求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此,变电站可以开展培训班,定期培训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变电运维人员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变电运维人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其次,变电站要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一体化思想意识。为此,可以通过开班公开讲座的方式,使变电运维人员深刻认识到一体化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最后,变电站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变电运维人员的薪资待遇,有效地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顾虑,从而激发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变电站应该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变电站应该定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充分掌握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的实际情况,以便根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而通过培训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而在开展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便促进变电运维人员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然后,变电运维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以便遇到突况能及时作出反应,寻找合理科学地解决措施,进行问题清除,保证变电站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变电站应该建立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相关部门领导及时了解工作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从而通过交流丰富自身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更为专业、更为严谨,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技能、工作经验等多角度出发,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进而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另外,变电运维人员还要从工作效率、人才培养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健全工作管理约束机制,强化一体化思想意识,进而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网工作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34):74-75.
[2]张寰.“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与企业,2015,22(14):57.
[关键词]变电运维;设备;状态检修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92-01
引言
目前,国家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开展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以往电力设备检修所采取的一直都是沿用定期检修和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有效的减小了设备的突发事故,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刀切”式的检修模式,没有考虑设备的实际状况,存在“小病大治,无病也治”的盲目现象。如今电网发展日益庞大,检修工作量剧增,人员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在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期望越来越大,设备的定期检修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
借鉴电力发达国家诊断性检修的经验,能发现在电力行业中推行状态检修的直接效益有:在对设备健康水平、运行情况、技术指标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开展状态检修,合理调整检修周期,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成本、利于提高检修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健康水平的目标。基于此,电器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方法
2.1 变压器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变电设备,对电压器进行状态检测主要包括:对变电器中油中所含的气体量进行测量,对变电器中出现的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及开关触头中出现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测等。当变电设备的内部零部件中出现故障时,不同的故障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气体,因此要加强对变压器中油中气体含量的检测力度,从而提高变压器的绝缘功能;在对变压器中的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与声学、光学、电气测量和化学等多种放电检测方法,如果变压器中的局部放电现象极为严重,那么极有可能是变压器中的绝缘系统老化程度较为严重;如果想要对变压器中的绕组形变程度进行检测就需要对绕组发生位移时所产生的电容变化和电感进行测量,以及时了解到变压器绕组的工作状态。
2.2 断路器
拒动、过热、着火、爆炸等问题一直是断路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断路器中的直流电压出现过高或者是过低、合闸保险和回路元器件中存在着接触不良、远动回路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的话,都会引起断路器发生据动的故障。另外,如果合闸接触器或者是开关出现卡滞故障、大轴窜动、操动机构不能正常运行的话,断路器也会发生据动故障。根据以往断路器中出现故障的统计资料可知断路器出现的故障约为 80%左右,因此要作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的重点对待。
2.3 隔离开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隔离开关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是隔离开关在使用的过程中触头接触面出现过热现象和接触不良。前者是由于自身的设计上存在着不足和问题而导致的,载流面积相对来说较小,但是需要活动的环节又非常多,就容易引起隔夜开关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后者主要是由于制造工艺和安装调试上存在的问题引起的,制造工艺和安装调试上存在着不足,就导致隔离开关不能有效地进行合闸操作,从而导致接线座的温度过高,出现过热的现象。在进行刀闸的大修时,触指臂和接线座的连接处会出现螺母松动或者是螺母脱落的现象,这主要是由隔离开关的生产质量不达标或者是隔离开关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导致的。
3.状态检修的解决方法
3.1、抓住设备的初始状态
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而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其工作的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在设备运行之前,对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3.2 注重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举足重轻。
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得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在线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等,对设备进行测试,以便分析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3.3 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对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专业管理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要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
根据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对变电设备的状况进行评分,评分值可以基本上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延长或者缩短检修周期的依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分所依据的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对设备健康状况的评分,目前采用综合分析,加权计算的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对一些重要状态信息合理选取加权系数,并通过分析计算,提高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客观的评价状态检修
提高供电可靠性。状态检修实施的结果是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特别是减少了变电所全停的次数,因而使得供电的可靠导以明显的提高。
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损,而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节省了成本。减少了倒闸操作。在实施状态检修的情况下,调度在安排计划时,为了使设备维护单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设备检修仍按春季适当安排;对先进设备或室内设备,在试验单位不要求试验的原则上不安排全所停电。编制计划时,协调有关单位将定检予试任务和全年的送变电设备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进行设备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有关单位提报设备停电定检予试计划的同时,统筹考虑设备治理的具体内容,做到一次停电,一次完成。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状态检修的定义和概念,结合运维实际工作,分析状态检修对缺陷管理及解决方案,更好地做好状态检修工作,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罗应伟.电力系统变电状态检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2] 邰晓宇,祁俊成.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
[3] 郑凯.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技术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12).
关键词:35kV变电站;设备检修;检修模式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my county (shanxi WanRongXian) of the 35 kV power supply equipment status quo, in view of the dail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cess easily appeared equipment failure, puts forward the guarantee equipment repair work safety, high ef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urity measures, in hopes of 35 kV power grid of my count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repair work play a reference fun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ower grid efficient operation.
Keywords: 35 kV subst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mode
中图分类号:U2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我县区内在用的35kV变电站有6座,主要承担区内农网供电任务,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网容量需求持续走高,使得这6座变电站中有5座(皇甫、王亚、通化、范家、里望变电站)不同程度的处于过负荷运行状态,致使变电站故障率有升高趋势,给变电站的检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鉴于此,笔者从分析现有设备状况出发,针对日常检修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我县区内电网的高效运行。
2 设备检修的安全保障措施
2.1 验电
在准备实施检修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停电完成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对其验电,确保待检设备无危险电压,以避免带电作业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器具损坏事故,验电作业必须确保待检设备进出线两侧各项分别实施。同时实施高压验电作业的人员必须佩带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果现场没有专用验电器,且待检设备电压较高时可使用绝缘棒代替,依照绝缘棒有无火花或放电异响来判断是否有危险电压。
2. 2 安装接地线
2.2.1 装设接地线的目的
装设接地线主要是为了防范工作地点突然送电以及释放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残留电荷,以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接地线应装设在待检设备有可能来电的地方或最可能存在感应电压的地方。
2.2.2接地线的装设方法
装设接地线是检修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佩带劳动保护用品;装设接地线作业时应该至少由两人进行,同时接地隔离开关旁应有监护人看护;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并且要确保连接处接触良好,拆卸接地线时与此相反。
2.2.3悬挂警示牌和装设遮拦
为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检修现场或工作人员误合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而造成恶性事故,应在必要的部位悬挂检修警示牌,比如要在与待检设备或工作区域直接相关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或者直接将操作手柄用专用锁具锁死;工作人员在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开展检修作业,且待检设备和未停电设备之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应设置临时遮拦,临时遮拦与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值,并且要在临时遮拦上悬挂“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在工作区域明显位置要悬挂“正在检修”的警示牌;在检修人员使用的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警示牌;在其他容易误登并存在危险电压的地方,应悬挂“高压危险、禁止攀登”警示牌。
3 跳闸故障检修
3.1 线路跳闸
发生线路跳闸故障后,应首先检查保护设施的状况,检查范围应该从线路CT开始到线路出口处,无异常情况时再检查跳闸开关,包括检查消弧线圈、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等,对开关的检查要按照其结构特征有针对的进行,比如电磁机构开关, 应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弹簧机构开关应检查弹簧储能机构是否正常;液压机构开关应检查压力是否符合要求。待以上检查确认无异常并保证保护掉牌已复位后才能强行送电。
3.2 主变压器低压侧跳闸
主变压器低压侧跳闸主要有母线故障、超级跳闸、开关误动等三种情况,实际是何种情况要经过对一次和二次侧设备详细检查后才能确定。当主变压器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时,可通过对保护动作情况以及对变电所内其他设备的检查结果进行初步确定。检查保护时, 不仅要检查主变压器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3.3 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
发生主变低压侧过电流保护动作后,应首先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作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两种情况。具体确定办法同样也要依据对设备的检查结果,检修项点主要有二次侧所有设备保护压板有无、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等;其次还要检查变电所内主变压器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压器低压侧主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直至线路出口。
3 .4 无保护掉牌
如果开关跳闸没有保护掉牌时,必须检查并确认设备故障是否是因为保护动作而未发出信号,还是因为直流发生两点接地致使开关跳闸,抑或是开关自由脱口。
3.5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原因主要有三,即变内部故障、主变差动区故障;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跳闸、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的故障, 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开关拒动, 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拒动造成二级越级跳闸。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确定。
3.6瓦斯保护动作
如果瓦斯保护动作,可判定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二次回路出现故障, 重点应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灼伤痕迹或变形;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检查呼吸器有无喷油;检查二次回路有无短路、接地现象等。
3.7 差动保护动作
对于差动保护动作的一次设备检查范围主要有主变三侧主CT间差动区(包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可以反映出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短路,因此, 当差动保护动作后, 应对主变压器做详细的检查, 检查项点包括瓦斯继电器、油位、油色、套管等。如果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还应取气样, 根据气样的颜色和可燃性来确定故障性质。
4变压器维护与检修
这里主要以干式变压器为例进行说明,变压器作为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他不仅起着调整电压等级的作用,而且实现了完全的电气隔离,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各级电网和用户的安全,干式变压器运行中应该引起维护人员注意的问题有:一是由于变压器铁耗和铜耗转化成的热能在变压器其线圈上积聚会加剧其绝缘层的老化,因此日常维护时应密切注意变压器的温度状态,应确保变压器在允许的温度下运行;二是变压器运行时可以承受短时内的过载现象,但过负载不能超过其额定负载的20%,特别是针对我县区内容易出现过载的55座变电站(引言中以说明)要加强过载情况监测,确保其运行;三是变电站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工作,并确保每3个月对变压器检修维护一次,同时应重点注意空气颗粒物与尘埃对变压器绕组电压的影响,要定期对变压器除尘和检查有无因过度潮湿引起的变压器放电现象,另外还应该注意变压器有无异响等其他显现,发现时应及时处理,确保变电站的高效运行。
5结束语
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而我县区各35kV变电站的实际状况是过载情况频发、故障率较高、故障点和异常情况复杂,而且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事故,轻则会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危及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我县供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应该从实践出发,充分考虑区域内设备的现状及检修人员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我县变电站运行效率、切实降低故障发生率为目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设备的检修工作,以为我县的变电站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方贤. 探析变电运行设备检修[J]. 工程技术,2011 ,9
[2]张焱. 浅谈变电站检修方面的问题[J]. 广东科技, 2011,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节奏的加快,对安全、可靠、经济的高速电气化铁道需求日益迫切。高速电气化铁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功能完备、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高速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检修体系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
2 牵引变电所运行和检修体系的构想
2.1 建立综合维护与维修管理体制
高速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地系统工程,为保证其高效性,在维护维修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有机地配合与协调,因此,综合维护、维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2.2 运行和检修模式
根据牵引变电所的特点,其检修模式为监视、检查、测试、更换零部件,部分设备的中、小修。设备大修外委。根据多年的电气化运营经验,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故障率较低,而二次常动(如真空断路器、控制保护测量元件等)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就相对较高。而其运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牵引变电所的安全供电。因此不断采用新工艺、新的检修试验方法,使其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及高速电气化铁道运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实现运行和检修的机械化与标准化
机械化与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高效率,在牵引变电所的运行和检修中,充分实现机械化与标准化作业至关重要。检修流程优化,不仅仅是对检修工作过程进行梳理,而是对整个与检修工作有关的工作进行统一的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整体工作时间,通过及时总结,不断更新和完善检修流程。检修流程优化包括检修计划的制定与审核、停电申请与审批、停送电操作、检修工作的准备、设备检修过程等方面。
4 运行和检修自动化联网配置
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先进的自动化配套设施,将牵引变电所的运行和检修自动化、合理地进行联网配置。
4. 1 重视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铁路供电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供电所正积极开展变电所无人值班的实践。变电所无人值班工作的实施,使供电部门提出的"减人增效"工作得以实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铁路供电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供电接触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提高供电接触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从铁路供电企业内部发展情况看,要实现企业的"创一流"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亭必须实现综合自动化变电所。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实现可以加快推广状态检修,使状态检修早日能够代替现有的检修模式。达到科技增效、减员增效的目的。
常规的二次系统中,各设备按功能配置,彼此之间相关性甚少,相互之间协调困难,需要值班人员比较多的干预,难于适应现代电网的控制要求。另外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试验和维修,即便如此,仍然存在设备故障很长时间不能发现,甚至这种定期检修也可能引起新的问题。发生和出现由试验人员过失引起的故障。
而无人值班变电所可以实现如下经济效益:1.提高运行可靠性,由集控中心直接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操作控制,可以统管全局,减少了人员误操作和事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减少了运行值班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运行的各项开支。3.降低了变电所的综合投资,实现自动化,可大大减少变电所的建筑面积,减少二次电缆。4.促进了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整体管理水平。
4. 2 遥视系统在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以及远距离传输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为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实现远程图像监控系统(俗称"遥视")提供了技术支撑。铁路供电部门大多已经实现了对远程牵引变电所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即"四遥"功能,如果再将这一成熟的技术引入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将使牵引变电所运行和维护更加安全和可靠,并可逐步实现铁路供电系统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铁路供电系统运行更为安全、可靠,此举将成为铁路供电系统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牵引变电所的图像监控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工业控制、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主要用于牵引变电所的安全防范、环境状况和对付自然灾害等。将遥视系统用于无人值守的牵引变电所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牵引变电所存在大量的常规表计和室内外设备,在调度端或集控站端可以对其进行直观监视。过去由于没有可视手段,对于表计的读数以及设备外观状况无法进行观测、比较以及校验,同时系统具备集中性和远程性(即一个监控中心至少同时管理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牵引变电所,并且不受距离的限制)。遥视系统的存在,将使上述工作成为可能。这些都有助于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的安全生产工作。
4. 3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牵引变电所中运行中的应用
京郑线某变电所是北京局管内第一个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的牵引变电所,改造工程于2005年10月分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整个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按照IEC61850变电通讯网络和系统协议,变电所通信体系分为三层:变电所层、间隔层、设备层,变电所层主要包括通信管理机、当地监控机、显示器、打印机。间隔层主要包括各个保护单元、监视控制单元,设备层主要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1.2 站级通信管理机和间隔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以太网总线型拓扑结构、点对点通信方式,为了解决网络媒体中数据包因碰撞而造成数据损毁的问题,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和冲突检测)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其特点是:当节点有报文要发送时先要监视信道,只有在信道空闲时才能发报。在发报过程中,仍对信道进行监听,如发现有冲突,就发一个简短的干扰码,以加强冲突再停止发送,然后推迟一单位随机时间继续检测信道;发报过程中如无冲突,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对方的肯定性回答,就结束这次通信,否则再检测信道,重复以上过程。
1.3 通信管理机与后台机的通信规约为CDT,该标准规定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信息的远动设备与系统。CDT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发送端按预定规约周期性不断向调度端发送信息,主要缺点是完全不了解后台监控主机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