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监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环境监测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可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而多参加技术培训就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发展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人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环境监测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误认为是先进设备采购,致使监测人才的技能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人才短缺的现状缺乏合理认知,认为学历高、职称高的监测人才是提升监测水平的唯一方法,忽略了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重视人才引进,忽视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利于监测人才的后期成长,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人才的评估标准缺乏公正性,对人才的专业发展、技能创新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在监测人才的招聘上,监测机构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有发展潜能且可长期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一切流于形式。具体应体现在面试与笔试独立进行上,不能把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以提升人才的选拔标准。另外监测人才的培训方法不合理,培训过于形式化,达不到以补充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目标,难以实现创新工作理念的培训目标,培训效率低下。还要重视检测人才的日常工作,一切问题都来自实践,实际工作是检验监测水平的标准,重培训轻实践的结果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导致培训工作发挥的实际作用不大。
二、基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从我国环保事业对监测技术的要求上分析,技术监测培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训师资的分布区域不均匀、培训人员的任用不严格及培训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培训成果。为确保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首要工作是培训教师的选拔,因为培训教师关系到培训的最终成果,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后续的各项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师资队伍,同时增加培训教师数量,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组建不同特色的师资队伍,各地政府不同师资机构相互关联,最终构成培训师资库。构建师资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掌握各地培训队伍的相关动态,使不同地域的培训工作协调进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除了严格规范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外,还要鼓励思想先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加入队伍之中。
(二)完善评估考核制度。健全的培训师资机制是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例如做好培训教师的调动工作,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等。具体内容为做好详尽的培训教师调用计划,对教师授课任务早通知、早准备,以避免因为培训教师不足或时间冲突而导致无授课人员的状况;在教师的评估考核上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奖励制度,通过学员抽查反馈、跟班听课等方式监督教师的工作状态,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培训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还要定期开展全国优秀培训专家的评选活动,对在培训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者给予晋升或薪资奖励,以此激励广大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全国师资培训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三)教学标准统一化。从各区域质量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来看,不同区域或同区域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不同,最终的授课成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更高的培训目标,实现对培训各环节的动态掌控,教学标准的统一化十分必要。根据各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主管机构要对重点课程内容及主要授课方法进行划分,如背景分析、重点解读、技术实践、分组讨论、技能创新等环节,并且对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规定,以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比例均衡。并且对培训教师的课件提前审核,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规定标准内顺利进行,提升授课效率。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培训教师打造成培训专家,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技术、教学两大难题。培训专家不仅要十分精通监测技术,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将培训队伍专家化,可以培训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是环境监测事业的重点工作,专业化的方向可以从知识理论与授课方法上着手,提升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广大培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的创新。同时国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培训队伍进行教学水平的切磋,以实现师资队伍的更高发展。
三、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保事业的最终成果,而今的监测人才技能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在基于人才发展上的环境监测培训策略十分关键,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与教学标准的统一化是强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其它后续工作也要积极进行,如教材的编订、培训基地的建设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等,都将会成为我国提升环境监测人才发展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对于实现国家的富强稳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实现我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执法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监测资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环境监测内涵及特点概述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人类生存以及环境有着明显影响的物质含量以及物质排放量的监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环境质量变化的跟踪监测,进而依靠监测数据准确的评定生态环境质量,并为生态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作用。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全面、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监测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气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噪声监测、电磁波辐射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以及生物监测等内容。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强的综合性,监测对象涉及到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以及固废等内容,而且监测手断多种多样;较强的连续性,由于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开展才能实时掌握生态环境规律;必须具有追踪性,对于各种环境污染事故,应该建立环境监测追踪监管机制。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1)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通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等各种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连续的监视测定,并对所监测的要素对象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进而借助于准确的数据资料以及全面的监测对象,可以在总体上对环境质量作出评判,因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生态环境实际状况。
(2)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要素进行的长期的、稳定的跟踪监测,因而可以通过监测管理,有效的避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通过环境监测管理,督促环境管理部门及时治理可能诱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对于已经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现象,则通过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防止环境污染源的进一步扩大,从而起到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与蔓延的作用。
(3)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对污染物的跟踪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污染物的来源以及所造成的危害情况,因而可以为环境执法管理部门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提供支持。此外,对于由环境污染事故在社会上所造成的纠纷,也可以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判断污染源及其危害,因而能够为纠纷的仲裁提供依据。
3强化环境监测管理策略研究
(1)优化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为环境保护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支持,必须不断优化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按照国家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以及自动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以环境质量、污染源以及应急预警等方面作为监测的重点,建设自动化强、网络健全以及应急能力强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同时提高环境监测体系的装备水平,尽可能的为环境监测站配备功能多样的环境应急监测车,以便于对生态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测。此外,对于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源的企业或者单位,应该进行重点监测,并结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的管理。
(2)提高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环境监测的成果是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只有具备科学准确的分析数据能力,才能真正将环境监测成果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因此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强化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将环境监测数据的采样、分析以及出具报告等流程连贯起来。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条件系统的开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处理,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提供能够直接使用的数据资料。
(3)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目的便是为国家开展环境规划、治理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科学依据的过程。因此,环境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国家基本要求成立环境监测机构,并对环境监测数据以及鉴定结果进行责任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方法以及管理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较多领域,因此应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结合最新的检测技术以及监测成果分析技术,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与判断水平,进而为环境评价以及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全面的服务。
(4)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只有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才能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国家相应的技术规程,对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监测环节以及检测报告进行系统的监督检查,对于环境监测站的设计、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布点方法、环境监测采样要求、数据处理要求、数据设和以及分析过程、环境评价报告的出具等流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监测工作人员以及监测环境条件都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此外,还应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制定标注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记录,规范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而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环境检测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服务只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结语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系,也是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的基本手段。因此,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详细、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进而为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合理的指导,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 .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环境应急手册(第1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郝志强.浅论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0) .
[关键字]环境监测 管理 技术 应用 机制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85-2
0 引言
环境监测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服务水平,确保监测信息的及时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根据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的影响因素,逐步引入物理,生物方法加以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污染源都注意监测,污染源监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原则阐述如何进行环境监测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几个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
1 环境监测的内涵
环境监测是一个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执法现状与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20世纪初,人们开始意识到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及其环境的危害,因此对核物质和核设施的监测其强度并随时报警就至关重要。伴随着工业的蓬勃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越演越烈,这时候环境监测的意义逐渐扩大到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
(1)第一步,根据监测目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性能、浓度及排放规律;根据污染受体的性能、所处位置、气象条件及有关历史状况设计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确定采样时间和频次,并实施样品采集和保存,将样品及时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最后,将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检验,根据相应的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写出报告。
(2)第一步,调查是根据监测要求进行。调查内容应该包括污染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排放规律;第二步,根据设计的数量和位置的采样,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样品的收集和保存的实施,送到实验室试验样品;第三步,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检查,最后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写一个报告。
2 环境监测目的与原则
2.1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受损害。基于环境监测,通过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等。
经验证明,监测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制订环境标准、规章、法规提供环境管理依据。(2)为分析环境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目标、进行目标管理提供数据,积累资料;(3)要保存原始收集的资料,因地制宜制定监测计划,计划要可行性;(4)追踪寻找污染分布情况并依此来判定污染源。
2.2 环境监测的原则
环境监测是一项严谨而科学的技术工作,要安排一定的程序,以下四点是监测的原则:
(1)监测和评价报告的内容要坚持科学、真实、可操作;(2)监测项目应依法执行,严格按照国家与地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证券允许的范围监测;(3)监测网络系统确定具有准确性与代表性;(4)监测的行为规范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注重现状,理论结合实践。
3 环境监测管理的具体要求
3.1 提高认识,构建长期有效的监测管理机制
(1)我们应当清醒的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利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系统地进行规划,强化管理,建立一套环境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
(2)建立环境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合理设置各个岗位、并且完善其工作职责,明确的岗位职责,进而提高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3)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监测制度建设,必须把机制建设摆在第一位置。
(4)构建以及完善这一系列管理机制。①完善信息机制,拓宽视野。上下相通信息传递。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通报;要注重有关兄弟站的信息交换;加强横向信息沟通,通过领导机关采用和转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②完善责任机制,明确职责。把岗位职责用制度确定下来,责任到人。使每个部室职责分明,形成相互影响、休戚与共的责任机制。③完善用人机制,培养人才。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建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机制;实行技术人员定额制度,择优聘任;建立岗位职责分类管理。④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动力。通过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工作评价激励和领导的人格激励为环境管理机制注入活力。⑤完善保障机制,夯基固本。从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为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3.2 坚持标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实施的长期监测和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长期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实施的重要性,以确保系统的实现。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对保障机制的建立真正的实现。
(1)坚持真抓实干,确保管理体系贯彻执行。管理系统进行是否良好,是建立长期监测机制的关键执行。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的党支部领导管理系统,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特别是加强监管措施,保证工作质量。
(2)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产品和产品标准、测试方法的不断更新,必须根据需要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包括仪器设备的更新和补充,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才培养,以适应新的技术、新项目要实现的目标,提高监测水平。
(3)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监测站建设的标准化;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科学实现。监测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所有业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职责。不断完善监测和管理水平,在长期监测机制理论研究的全过程。
4 现代环境监侧技术及其应用
4.1 3S技术及其应用
3S技术是指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技术组合形成一项新的综合技术。
(1)3S技术在水资源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目前,遥感及3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水质监测方面,近年来,对定量监测水质的部分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要素包括浊度,总悬浮泥沙浓度,pH值,总氮含量等。(2)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在湿地遥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的更新信息,湿地动态变化便可以得到。目前,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已经出版了国家沼泽湿地图。另外,3S技术都在草地、森林等生态系统领域的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建立DNA重组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综合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正在使用或接枝到环境监测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PCR技术,应用与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酶免疫测定法的研究,单细胞凝胶电泳和等。
(1)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的主要对象。对比其他方式,生物大分子有其独特的特异性,预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2)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生物体内DNA的复制。作为现代的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之一,PCR手段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快速、灵敏、精确、简单、特异性强等。PCR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将应用于生命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科学等重要领域,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a一8.
[2]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黄慧萍.遥感技术在广东省湿地类型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6,30(4):9一15.
关键词:环境检测;技术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事业展开的基础,为了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平衡性问题就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甚至整个体系进行完善已到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向发展。
一、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布点采样,测试分析等方法调查环境污染状况,并对环境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的过程。环境监测能够为广大的群众提供真实全面的环境污染数据,也可以为环保部门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我国环境监测起步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设备革新还是监测管理,都有了质的飞越。在环境监测技术发面,发展成果也是显著的:首先,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不断完善中,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监测、物力监测、卫星监测都开始应用于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都在近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许多监测仪器精确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许多精密仪器都可以与国际生产水平相媲美。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虽然目前仍然处于操作间接性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识到自动连续性监测的重要性,为发展自动连续性监测奠定了基础。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一)环境监测技术方式方法不完善
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同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地位。不论是对环境的重要性还是对环境的认识程度均明显提升。受到多方关注,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应用的环境监测方法过去简单,方法比较落后,这就导致无法提供精确的监测方法,对于现今的环境发展需求来说,原有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因而现今最重要的是怎样提升环境监测的手段和技术,这也是以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环境监测人员紧缺,队伍不够壮大
从现今的情况进行分析,环境队伍的整体性素质不符合当前急速又紧迫的环境发展趋势,而却差距很大。也由于环境监测部门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对于引进、管理以及培养环境人员没有实施有效的竞争和奖励机制,在挑选人才时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这就引起在职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监测部门存在领导有后门的现象,只是被动的接受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工作人员不足,人才缺乏等现象明显。
(三)环境监测地区不均衡的发展状况
从现今的情况进行分析,监测部门只对空气、水及噪音等设置了相应的监测系统,例如监测站等,然而对于其它很多的环境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环境监测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实现现代化,甚至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已经等同于国际上最顶尖的监测水平。但是遗憾的是,在不发达地区,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发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环境监测领域不够广泛
现今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大量的漏洞,例如没有深入监测所研究的项目,没有全面的掌握监测的内容,没有广泛的监测制定的领域。这些都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和掌握。我国现今主要监测的项目有三个,具体为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以及噪音。从我国检测体制所涉及的三个领域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将环境状况和质量反应出来。
三、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措施
(一)提高对环境监测的经济投入
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的经济投入,虽然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实施20对年来,国家已经投入大力经费到环境监测中,但是许多县城或者较小的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设备、监测技术以及监测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大笔经费来筹建。提高经济投入,不仅可以购买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和福利,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环境监测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能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激情,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
(二)不断创新机制,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中由于缺乏创新机制,使得整个监测团队整体技术都不成熟,同时使得环境监测结果不符合实际缺乏可靠性和参考性。因此不断创新机制,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对加强环境监测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鼓励勇于创新的人才,并对环境监测队伍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监测团队的技术培训,相关单位应制定长期有效的具体培养计划。同时培养计划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正对性,并根据其相关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工作经历来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其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时间可长可短。但是培训过程应当认真严格,保证培养的质量。并且在对相关人员还应当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理论和实践并行的方式,让其能够学以致用,环境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得以不断提高。
(三)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检查制度
环境监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环境监测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以达到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目的,其监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和改善。然而环境监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因此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检查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检查的结果,来分析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如何,同时针对不完善的环境监测,应该及时分析其原因,调整监测方案。
(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核心,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现实中,由于环境监测的对象较多、操作要求较高、过程繁杂等原因,环境监测困难较大。从采样、分析、数据整理到结果上报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监测的结果。尤其是野外采样,危险性较大,变量因素较多,因此要采到有效的样本,保证监测的准确性难度更大。
因此,环境监测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监测质量管理,监测站应该事先准备好监测方案和相应的应对措施,规划好监测的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其原因,调整监测方案。加强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监测质量意识,遵照相应的行业标准去采集相关样本、数据,提高样本、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保障环境监测的可靠度。加大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准度,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强应急措施管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种变量因素较多,工作不可能每一步都按照原策划进行,因此加强应急措施管理是保障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
由于我国目前的有机污染物危害非常严重,且大部分的有机物污染物都是有毒有害等,不仅会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还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监测是现在乃至未来的一种重要任务。可见环境监测技术将在有机污染物领域中广泛运用。
(二)监测分析精度将向痕量发展
在人们生活中,无论是建筑材料、食品等方面都容易存在各种有害物质,虽然浓度较低,但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能实现对有害物质的全面的监测,发展与应用痕量或超痕量监测技术非常有必要,痕量或超痕量监测技术能有效提高监测的精确度,有利于进行污染的防控,将成为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方向。
(三)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一般都需要对污染事件现场进程实时的监测,主要包括现场污染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源等方面的监测。这就要求必须要及时、有效地检查与分析出污染物的类别、浓度等,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监测的优点,其将在污染事故现场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实现对事故现场污染环境的有效监测。
(四)LIMS 的引进
LIMS也就是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引进LIMS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并有效提高实验室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以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及准确性。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及规范数据分析的目的,可以促使数据分析工作趋于流程化。另外,LIMS还可以提高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基本情况的熟练掌握程度,有利于发现实验室操作不合理的管理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有利于规范试验的流程及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提高数据监测的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永洪.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环境与生活,2014,06:16-17.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状况;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
随着世界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国都逐渐地显露了出来,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工作也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起步较晚,所以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设备也较为落后。
在以往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只是监测相关的环境状况并进行分析,而最近几年发展较快,我们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发展到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等方面了。并且通过现在的环境监测技术改善了以前的间断性的环境监测,实现了对环境的连续监测。监测工作所覆盖的范围也从一个断面逐渐发展到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近些年,我国已经逐渐
地形成了一套富有我国特色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和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且制定了系统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制度,也可以看出环境监测相关技术已
经逐渐地走向了国际标准化。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地接受人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改善工作逐渐的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监测形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非常高,同时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设备质量差距较大,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很小。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如表1 为大气污染重点源的排污状况
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我国自成立环境保护法律以来,颁布的法规政策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的,目前正在执行的环境监测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太笼统,在运用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内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还是在6 年前正式颁布实施的,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步伐。
2. 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我国在各个城市成立了诸多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国家除了建立检测局和环保局之外,还有许多的相关部门,例如: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都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息息相关的重中之重,以上这些部门都对环境监测技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法律支持,这么多部门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最终导致国家检测局收到的汇报数据也是不统一的。
3.环境监测缺少硬件设备以及活动经费不充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是根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人到环境监测工作,就会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上级部分分配下来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始终在起跑线上,即便是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没有先进的仪器配合也是无疾而终。
4. 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的不真实、没有纪律性。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还是政府部门主管,所以,有些城市的环境监测结果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某些城市的环保部门为了突出地方的政绩上报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结果都是虚假不真实的,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三、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1. 我国环境监测队伍专业素养低,基础薄弱;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队伍组建困难,队伍专业素养低,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环境监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表1大气污染重点源的排污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旧存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而我国西部地区或比较偏僻的地区应用的较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上的地区不平衡性是阻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2. 我国的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监测管理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实验室认可普及度不高;目前,我国对于监测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环境标准参差不齐,还未能国际化,实验室管理环境混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缺少权威性,不被人们所认可。
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领域狭窄;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投人还是很小的,国内标准物质缺口非常大,监测技术配套性差,缺少可监测的项目,许多大精仪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因为起步比较晚,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的企业比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低。这种缺乏资金,缺少竞争力的状态直接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四、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1.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而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测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2.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调查表明,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当务之急,必须有侧重地建立监测方案,有效地开展研究整治工作环境监测仪器的重点应当往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方向发展。由于空气类与水类污染问题的恶化与难控性,需要加强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以便加强对空气、水污染现象的连续分析与自动监测。要对重点污染地区加强调查与监测,并作相应的防治研究。第五,监测技术应向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多种监测技术,以适应不同污染的监测需要。生态监测是新兴的监测技术,要加强对其研究,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此外,还要充分借鉴国外的专业技术经验,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最后,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监测技术服务。
3. 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监测系统的完善和创新是现今科学家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对现今的环境污染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全面的监控下,对环境污染和监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石田耕三.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环境监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