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所有语言的习语能够最佳诠释其语言的特点,与此同时,习语的翻译又是最有难度的,因此在翻译中应该注意这种文化的差异性,以利于我们对不同背景下习语的理解及认识。
一、直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这种方法更多用于习语在修辞、语法、言语以及语意上相同的情况下。其要表达的意思易于被读者推出来。例如:
1.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彻底失败了。
习语 “armed to the teeth”形象生动, 二战结束之后这个习语就用直译法翻译成了“武装到牙齿”,如果翻译成全副武装,语气色彩就会差一些了。
2. But I hated Sa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he woul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 但是我恨坂本,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
如果我们把“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直接翻译成“...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死”,虽然也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但是却少了原文的幽默诙谐意味,读来让人兴趣索然。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就是没经过再现原文句子成分及修辞而表达原文的意思及意旨的方法,它仅仅适用于不能或都没有必要用直译法,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恰当的同意习语。例如:
1. Do no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担心太早。
如果直接译成“到了桥边才过桥”就有些模糊。因此应该采用意译法。
2.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如果逐字翻译为“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绿颜色了吗?”这样理解起来就有难度,大家会不知所云。
有些时候意译法确实能够更好地表达原文内涵,但同时原文化及修辞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译法一般很少用。例如:我们不能把“a chilly day in spring”译为“早春二月,乍寒还暖”,同样不能把“each had been married to another”译为“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而是分别译为“初春一个寒冷的日子”及“有夫之妇,有妇之夫”。
三、增加法
1.意译注释。这些方法主要是用来翻译一些人名和地名。例如:American was too strong to be opposed head-on; to do that was to tilt at the windmills那时,美国太强太大难以与其正面抗衡,那样做无异于堂吉诃德挥长茅,驱羸驴,向风车冲击。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里的一个著名人物,因此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并且整体上显得生动,准确。
2.增加解释词。为了避免过多的注释而造成冗长,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在合适的地方加一些词语,以使语言完整。但是这些添加不是任意的,而是符合一定的规则的,例如:The staff member folded like an accordion.这个工作人员就像合拢起来的手风琴似的—不吭声了。再如: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黄鼠狼给鸡拜年
3.翻译转移。根据意思流畅的需要,原词汇可以由具有相同内涵的不同词所代替,在汉语和英语中它们一些相对稳定的生动表达应该在翻译中被保留,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必须用译文的具有相应意思的形象比喻去代替原文,例如: (1)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
(2)When Greek meets Greek, and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总之,文化语境的存在给习语翻译确实带来一定难度,处理不当会给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不便。译者不仅要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还要把握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译者在处理习语翻译时,应根据语境灵活地采用具体翻译策略,使得译入语读者明白原语习语在语域中的内涵,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从而真实传达原语信息,达到翻译文化转换的目的,实现最大限度的等值。
参考文献:
[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89
[3]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C].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外语课堂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06-02
语言教学以听、说、读、写为基础不断延伸,语言的四要素成为外语教学和提升语言技能的基本步骤。外语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文化中所蕴藏的思维方式和言语习惯以及历史文化。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民族的言语交际习惯和思维方式差异,进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迥异。
1.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1.1文化的界定
所谓文化,即人文化成,人文由大脑对自然现象进行认识、改造和重组的一系列活动所形成。文化作为社会历史积淀产物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将与衣食住行等以实用性为重点形成的认识和运用活动视为文化,将长久形成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也视为文化,文化由语言和文字两大要素组成,特定社会群体创造共同认可和使用的语言文字,它们共同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缩影,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人类社会不同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民族文化,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二者共同作用,共同影响。
1.2跨文化交际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立足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学者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将其分为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作为语言的最重要功能,交际能力主要包含语言、语用和策略三部分;而跨文化能力主要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度以及如何灵活处理文化差异三方面的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主要是对语言深层文化差异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它有效地帮助语言学习者厘清语言文化交际的深层差异性。而对待不同语言文化的宽容度则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理解与尊重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而灵活处理文化差异中则要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辨别文化差异,用目标语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来指导自己的言语活动,尽量减少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冲突,从而实现语言交际效果。
2.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文化属于不同文化体系,导致文化间自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集中体现在语言文化的使用方面。作为汉藏语系的汉语与作为印欧语系的英语代表两种语系的不同文化特征,要想提升外语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语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外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积累和反思。
2.1 中西语言特征差异
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文和外文(以英文为典型)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词法层面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词汇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词汇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构成,词缀不发达;而英语词汇形态丰富,通过形态实现词性的转化,具有丰富的前后缀等。这种词法差异导致汉语构词缺乏词法规律,而外语教学可通过总结词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减轻学生的词汇记忆负荷。比如英语中的“friend”、“friendly”、“friendship”、“friendless”由“friend”作为词根,衍生出一系列相关词汇,而中文对应的是“朋友”“友好的”、“友谊”、“无依无靠的”,词法构成的规律相对缺乏,导致词汇的记忆难度较大。某些词语出现意义不对等,比如“the one”表示独一无二的人(唯一),笔者曾错误地运用“I’m the one.”是为了表示我也是其中一个,结果让外国朋友觉得很尴尬,他说“the one”一般用于情人之间,表示对方的唯一挚爱。
而句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西SVO的句法结构中S的成分有所差异,汉语通常是话题型主语,将话题作为强调部分置于句首。而外语尤其是英语在句法方面强调应用语态,比如英语经常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在口语中极少使用被动,或以主动代替被动。这种语言句法的不对等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采取语言迁移方法的难度加大。
2.2 中西语言环境差异
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和语言所处的经济政治等社会背景具有极大差异性,导致了跨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进而导致语言对照空缺或词义不对等,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词汇空缺。中西方语言词汇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会出现部分词汇对照的空缺,比如英语中Give the person a sack(给某人一个袋子),指解雇某人;Pink list(粉红色清单),指解雇通知等等。而汉语中一些蕴含民族文化的词汇如之乎者也、土地庙、观音菩萨、南柯一梦、中山装等,在英语中也基本呈现空缺。第二,词义不对应。由于中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词的意象与词义的联想不同导致词汇表达不同语义,甚至词义在不同民族出现词汇色彩意义的褒贬对立。“aggressive”在中国人理解中会偏向于“有侵略性的”、“好胜的”而在美式英语中多指代“开拓进取”。“狗”在中国的很多表达中含有蔑视和鄙夷色彩,比如“打狗棒”、“狗腿子”、“关门打狗”、“狗仗人势”等,而西方则常用狗来形容亲近的人或忠诚等形象,比如“爱屋及乌”即 love me, love my dog,You are a lucky dog等。词汇的这些差异背后都蕴含着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容易造成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义冲突。
2.3 中西语言习惯差异
语言交际习惯在中西文化差异中屡见不鲜,这种语言习惯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日常用语(见面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词、道歉语以及各类忌讳语和隐语等)展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差异:见面问候时,西方人习惯讨论天气,而中国人则更常询问吃饭没,干什么去等简单的问候和寒暄形式。对于别人的称赞采取不同回应,中国人偏向于采用谦虚和客气,表示不敢当,而西方人会欣然接受并感谢。在日常交往中,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忌讳在聊天中讨论年龄、以及个人收入等私人问题,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侵犯了个人隐私,或者他们认为与交谈者并没有亲密到可以分享私人信息。
2.4中西文化习俗差异
作为外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要想地道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除了要准确把握语法结构和词汇,还要考虑目标语使用者的文化习俗,理清母语和目标语双方存在的生活习俗差异,这种习俗差异成为语言运用是否恰当的重要标志。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红色的理解有极大的反差,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和欢乐;而西方人则不爱红色,他们认为红色代表血液和暴力。这些就是民族传统认知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3.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师角色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作为外语教学提升的关键,外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运用外语思维方式把握中西文化差异,成为外语教学重难点。鉴于中西文化迥异,导致外语课堂上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角色具有较大不同之处。
3.1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更繁重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语言间的区别性特征较多,导致外语课堂教学不能仅从传统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教师除了把握语言学习的四要素之外,还要充分把握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尽量减少由于语言负迁移对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这要求外语教师必须提升自我专业文化素养,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中外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和对比,把握语言间的文化差异,进而减少跨文化教学过程中的外语教学难度。同时,教师还要以教材为蓝本,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将文化教学渗透进外语教学的各个板块之中,及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运用实际的语言材料等语言事实让学生领会外语思维方式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不断汲取和吸收外语思维方式,不断调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式英语错误表达方式。从这一角度而言,教师的整体教学任务在中西文化巨大的差异中显得更加繁重,必须更深入地了解语言间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地道的语言表达。
3.2外语课堂氛围更轻松,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更平等
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师生关系具有等级性,学生对待教师毕恭毕敬,而不敢丝毫懈怠,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相比之下,外语课堂应当创设外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中熟悉并运用外语思维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更自在,处于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状态中,教师应当主动让位于学生,以教学主导的身份引导语言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外语实践能力。
3.3教师成为外语文化的引导者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通过中西文化差异选用灵活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差异准确把握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熟悉中西文化在语言特征、、语言环境、语言习惯、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教师应当拓宽教学渠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风俗和外语表达习惯,可以通过图片、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手段,以及小说、报纸等文字材料来把握,同时可以创设情景来理解外语遣词造句上的差别,把握字词意义差别或句法结构差别,或者把握一些非常地道的外语表达方式。
4.结语
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民族语言中可窥探出民族文化形态的多样化,也将民族文化差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汉藏语系的汉语内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信息,儒家中庸思想成为汉语表达的重要准则,强调语言表达的含蓄委婉,重视语言表达中的集体主义等等,而相比之下,以印欧语系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强调语言内容表达的直接性,突出个体特征等特征成为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语言思维。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把握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转换自身教学定位,不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创设和模拟外语语言环境,才能全面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共创良好的中西文化差异的课内外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 英语教学
在英语学习当中,语言学家们也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语言的学习不止存在于语言形式的学习,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语言,语言之中也蕴含着文化。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中国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社会遗传性致使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差异在思维模式上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轨迹,其承载着文化。语言不同,文化必然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出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概念,习惯上从整体去看待事物,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不会对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加以分析,更不会把事物分成个体来看待,因此中国人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事物的个体性,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组成世界的各部分是可以分离、可以划分的,所以西方人会有“天人分离”的思想。由于对个体的强调,西方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征服而东方文化则持顺从态度。西方人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可以驾驭和征服自然;东方人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体,人应与自然合作,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 文化差异在待人接物上的表现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从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得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地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三、 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结构,中西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对相同词汇的不同理解上。
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 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一提到“老”在中文里更多的是表达尊敬的意义,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奶奶等。对于年龄大的人我们尊称为老先生,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四、文化差异在价值取向上的体现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凡事以个人为中心,尤其当人取得成就时,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炫耀,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认为谦虚使人进步,西方人则变现为骄傲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解。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西方人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对于所做的事情,会自己负责。在竞争日益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每个人生存得好坏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即西方人“利己主义”会强一些。由于过分强调个体,西方人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更不会过问他人的事情,否则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正由于如此,他们不会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关键词】词汇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12-02
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语言中的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部分特殊词汇(动植物词、色彩词、风俗文化等)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探讨,从而展示中西文化多方面的差异性。
一 动植物词
人和动植物相依共存,因此在英汉语言中必然有相对应的动植物词汇,这些词汇除本身的指称意义外,还有其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动植物词语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在汉语中dog(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人们多用猪狗不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词语表示令人厌恶的东西,多含贬义。而西方人则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他们喜欢狗的某些品质如忠诚、可靠、勇敢、聪明等,常用以指代人,这时不但没有贬义,相反还略带褒义,使语气诙谐风趣。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优胜者)、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的人)、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等。又如cat(猫),中国人非常喜爱,在中国文化中指可爱的精灵,如“馋猫”比喻人贪嘴,含有非常亲昵的感彩。而英语中的cat却是魔鬼的化身,常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因此She is a cat. 不能直译成她是只猫,其真正内涵是她是包藏祸心的女人。再如dragon(龙)在汉语中象征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而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恶魔的化身。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 ha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再如bear 这个词,在中西方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就会想到“窝囊”“没本事”,如“瞧他那熊样”“真熊”等词。而在英语口语中bear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是他是个数学天才。由此可见,同一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截然不同。
植物词也一样具有象征和比喻意义。Rose(玫瑰)在中西文化中内涵相近,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中under the rose却表示保守秘密和保持沉默的意思,这反映了在西方国家,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意味着所有与会人员必须保守秘密的古老习惯。其他词如olive branc(橄榄枝)象征和平、palm(棕榈)象征胜利、lily(百合花)象征纯洁等。
二 色彩词
色彩词除表示固有的颜色意义外,还有许多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不同,对颜色的感受也不相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在中国古代,yellow被看做是帝王之色,“黄”在传统文化中主要指“吉利”“好”,如我们常说的“黄道吉日”。“黄”也指“失败”“落空”,如“黄粱美梦”“那笔买卖黄了”等。在现代汉语中,黄色还指“”“低级趣味”的东西,如“黄色录像”“黄色书刊”等。在西方文化中,yellow象征正义、坚定和智慧,同时还有嫉妒、反叛、懦弱的含义,如turn yellow的真正内涵是变得胆怯起来,yellow dog. 实指卑鄙的人。而在英语中,yellow paper或 yellow book. 并非黄色书籍,而是指政府报告,是极其严肃的东西。
red(红色),在中国象征喜庆、吉祥、高兴和幸福。中国人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衣服、红鞋子,门窗要贴大红喜字;过春节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婴儿诞生时要吃红壳鸡蛋等。而在英语中,red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它象征着凶残、危险和流血等,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 battle(血战)。汉语中眼红他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英语中却用green with envy来形容人的妒忌之心。在汉语文化中蓝色的联想意义与海洋有关,多表示宁静,而英语中blue多有沮丧之意,a blue movie()、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等。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人称作白面书生。而西方文化的白色着眼于本身色彩,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象征纯真无邪,所以它是西方人的崇尚色。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另外,white又象征正直、诚实,如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white man(高尚、有教养的人)。
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
摘要:非语言交流具有补充替代性、意义模糊性、后天习得性等特点。中西方人们在体态语、服饰语、界域语、花卉语等非自然语言方面的差异性,体现了语言跨文化性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世界交流越来越密切,讲究中西方文化接轨的今天,掌握这个特征,便于避免文化抵触和产生误会,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人际交往取得成功。
关键字:非语言交流差异性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Paralanguage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ern
GuoJianghong